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强夯施工技术总结

一、编制依据

1、三淅高速公路灵宝至卢氏段TJ05标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

4、我单位现有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模式、施工经验、科技进步和施工能力等施工要素情况;

5、依据我单位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

三淅高速灵卢段TJ05标试验段路基长度100m,里程范围为K33+400-K33+500。本段地形起伏较小,地表为耕植土,路基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16m。

地层主要耕植黏土,未见地下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4m。

地基处理采用强夯,设计夯击能为100KN.m,点夯一遍,满夯一遍,单点夯击次数按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控制,路基加固宽度为路基坡脚外2m,有效加固深度4m以上。

三、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参数确定

1、夯点布置

根据夯锤直径2.4m,选择夯点中心间距为4m,第一遍逐点夯击,整平后进行第二遍低能满夯

2、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3、准备工作

3.1、施工前,清除表层土,进行表层松散土层碾压,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地面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3.2、试验室参照设计资料,对夯击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

3.3、测量工程师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夯区范围,用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点。

3.4、根据设计的夯击能(100KN.m)选用机械为一台W1001-履带式35T强夯机,一个铸铁浇混凝土夯锤标定重量为10.5T。提升高度为10m,夯锤直径为2.4m。

锤重(KN)×落距(m)=单击夯击能(KN.m)

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

4、现场人员配置

现场人员配置表

5、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为:放样→第一遍主夯点,测地面高程→强夯机就位,定位夯锤→测夯前夯锤顶高程→夯击并记录夯坑深度→重复夯击并记录夯沉量→换夯点(重复以上步骤)→第一遍夯击完成后平整场地→整平后进行第二遍低能满夯测高程。

6、参数确定

根据初步选定的技术参数,在施工现场选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选择最佳夯击遍数与最佳落距,确定最佳夯实效果与质量检验标准,通过现场试夯验证结果,并经过必要的修正后,最终确定适合于现场土质条件的施工参数:

6.1、夯锤。采用圆形锤,锤底面直径D=2.4m,锤重10~10.5t。

6.2、夯击次数。强夯施工采取点夯进行,第一遍逐点夯击6-7次,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50mm,第二遍进行低能满夯。

6.3、夯击点间距。夯击点间距采用1.5~2.0D(3.5~4.5m),平面布置采用方格形。

6.4、地基有效加固深度。采用单击夯击能量1000kN.m,有效加固深度4~5m。上述技术参数为强夯设计中的重要核心部分。

四、检测项目及方法

1、先对原地面进行压实度检测。

2、强夯结束后一周,再次进行地面压实度检测。

3、收集整理检测结果,判定该段地基压实密度,变形特性,密实度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确定夯入深度,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及加固深度等。

4、检测频率和标准

检测频率:检测压实度,每500㎡检测一个点,要求压实度达到90%以上。

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质量控制

1.1、施工前标定锤重,根据锤重确定出提升高度。

1.2、保证夯锤的提升高度。

1.3、夯击过程中,确保夯锤通气孔的畅通。

1.4、测量人员要认真仔细,保证每个夯坑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cm。

1.5、不能漏夯。

1.6、原始记录详细、明了(见附表)。

2、施工过程的监测

施工过程中设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2.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2、在每一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2.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击的沉降量。

3、质量保证措施

3.1、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雨季施工时做好场地排水。

3.2、下雨前将已夯完的夯坑及时推平,防止夯坑积水。

3.3、起重机设防背杆缆绳,减轻起重机臂杆在夯锤落下时的晃动反弹和避免机架倾覆。

3.4、起重机应支垫平稳,遇软弱地基须用长枕木或路基板支垫。

3.5、夯点中心位置用明显标志标出。

3.6、强夯施工应有组织,有顺序进行避免漏点。

3.7、夯锤落下后倾斜时,及时将夯坑填平。若倾斜超过D/4时(D为夯锤直径),该击点无效,推平重夯。

3.8、施工前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9、设专人负责现场质量检查,做好记录。

3.10强夯施工应严格按确定的强夯参数施工。

强夯施工总结.doc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至红柳河段工程LXS-10标段,里程DK487+298.6-DK509+455,线路总长17862.205m,短链在(DK504+105.805=DK508+400),短链长度为4294.195m,本标段为位于张掖市内,地貌为河西走廊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开阔,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洪积层,地层主要为砂质黄土、粗圆砾土及卵石土。 2010年6月2日~2010年6月28日,我工区在DK498+075~DK498+175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试验段的目的是按照《路基通用参考图》、《路基个别设计图》的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 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⑴机械设备

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套)用途备注1强夯机W10011路基强夯 2推土机SD-161平整场地 3平地机GR1651平整场地 4压路机YZ20C1表层碾压 5装载机LW500F1平整场地、夯坑填料 6重型触控仪63.5Kg1试验检测 7平板荷载仪1试验检测 8水准仪DZS3-11沉降观测 9全站仪GTS-3332N1点位放样 施工机械配置表 ⑵人员配置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备注 1杨海军工区长施工生产总负责 2侯利军技术负责技术总负责 3侯 磊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人 4张新亮工程师现场测量、施工记录 5陈明慧技术员现场测量、施工记录 6李 斌试验员现场试验质监中字第3-06- 2006020 7祖广秋安全员现场安全 8周孟祥领工员现场领工、组织生产 9杨胜利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12050306 10亢新华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20000208 11其它人员杂工 安全防护、基坑填料、辅助强夯机作业 施工人员配置表 三、设计标准 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项目序 号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测方法及频率 主控1 夯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 2 低能量满夯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强夯施工拟定参数及技术要求 ⑴采用履带式W-1001起重机作为强夯吊车,主夯夯锤采用铸钢夯锤,锤底面直径2.2m,夯锤重11T,夯锤底面按照等边三角形布置3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排气孔直径20cm/个。 ⑵满夯击能采用100KN.m,落距10m。 ⑶夯击方法:夯击方法为满夯。 ⑷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次数设计为3击,夯击遍数暂定为2遍,可根据夯实资料调整夯击遍数。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水准仪每击观测。 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⑸夯点间距:夯点中心间距1.5m,正三角形布置。 ⑹间隔时间: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d。 夯点平面布置图

2、施工工艺 1、场地清理:原地面清表0.3m,然后用推土机平整场地,按7×7m方格网测量夯前地面高程。 2、每一试验区选择相邻位置点布设一个勘探孔,用小螺钻在8m深度内,每隔0.5m取样,测定地基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湿陷系数等。对夯前地基土采用标贯、静力触探、动力触探、载荷试验进行检测。 3、利用全站仪准确测放第一遍夯点位置,误差不超过5cm,并用白灰定出夯点位置。 4、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稍停一下,使锤停止摆动。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与落锤前锤顶高程比较,计算沉降量。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夯坑周围的土将坑底整平。 6、重复第⑤步骤,当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时,即可收锺,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夯机移位,换夯点,重复上述④~⑥步,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周围的土推至夯坑内将夯坑填平,按7×7m方格网测量点夯后地面高程。 8、在规定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9、采用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粉质粘土将场地填至夯前地面高程并用推土机推平后,用低能级满夯。满夯每点三击,强夯机组起吊、移动夯锤对准夯点;提升夯锤至预定高度,脱钩器自动脱开;夯锤呈自由落体状态夯击夯点土体,重复3击后停止该点夯击,准备施工下一夯点;按照四点中心搭夯一点,依次完成第一遍所有夯点的夯击。在规定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10、满夯完毕后,按7×7m方格网测量满夯后地面高程。填筑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粉质粘土,然后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50T振动压路机碾压至夯前地面高程,碾压后地基系数K30≥60MPa/m。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 (一期)三标段 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K1+960、K2+060~K2+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K0+~K1+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 三、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图 3、资源部署: 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强夯试验段总结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0 一六年七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主要工程量 (1) 1.3强夯试验段范围 (1) 2、试验依据 (1) 3、试验目的 (1) 4、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1) 4.1组织准备 (1) 4.2机械、仪器准备 (2) 4.3技术准备 (2) 5、试验方案 (2) 5.3强夯试验段工艺流程 (3) 5.4拟定技术参数 (3) 5.5强夯施工 (4) 6、试验总结 (5) 6.1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组织 (5) 6.2施工参数的确定 (5) 6.3施工质量标准 (5) 6.4施工安全措施 (6)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出口路基为高填斜坡填石路堤,填方边坡高度≥20m,路基右侧为改沟及反压护道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压实,防止路基成型后沉降开裂。**两段高填方路基采用强夯分层补强进行处治。第一层高度以填方为12米范围开始,高度小于8米的填方段第一层不强夯,其上路堤每填高6-8米强夯一次。 1.2主要工程量 表1-1 强夯主要工程数量表 1.3强夯试验段范围 我部在已填筑路基达到强夯设计要求标高的段落,选取**范围为强夯试验段。 2、试验依据 ⑴《**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PG B01-2003; ⑷《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⑸《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试验目的 ⑴总结路基强夯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以及最佳夯击次数。 ⑵确定强夯作业标准施工方法。 ⑶确定施工作业人员组成和分工,制定出相适应的施工和质量管理方法。 4、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4.1组织准备 我部高度重视路基强夯试验段工作。试验段由项目总工负责,项目部各职能部门: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强夯置换法

强夯置换法 第一节、机理 强夯置换是强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方法。强夯置换法的加固机理与强夯法不同,它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在强夯置换过程中,土体结构破坏,地基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土体结构强度会得到恢复。粒料墩一般都有较好的透水性,利于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产生固结。 第二节、设计 1、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运用性和处理效果。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m。 3、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片)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不宜大于夯锤底面积直径的0.2倍,含泥量不宜大于10%,粒径大于300mm 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4、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击能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 2) 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 倍; 3)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规定值: 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kN·m 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 时为l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 时为200mm; 4)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5)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5、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6、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3 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0倍。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1.2倍。当墩间净距较大时,应适当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 7、墩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 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一般采用水稳性好的砂、砂砾、石屑、碎石土等。当与墩体材料相同时,粒径不宜大于100mm。 8、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高值,并在试夯时校正。 9、强夯置换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施工 1、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

强夯、强夯置换处理施工方案

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 道路工程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金城路、环湾东路)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水电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总承包部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原则 (1) 3、工程概况 (2) 4、施工组织 (5) 5、施工平面布置 (6) 6、工期计划及措施 (7) 7、资源配置计划 (9) 8、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3) 9、质量、安全、环境控制措施 (27)

强夯、强夯置换施工方案 (环湾东路) 1、编制依据 1.1、烟台金山湾生态城基础设施项目金海路施工图纸; 1.2、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1.3、自然条件调查及施工资源调查资料; 1.4、《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 ); 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 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 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 1.8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 ) 1.9、我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2.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2.2 、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施工机械。 2.3、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要求。 2.4、处理好当地村道的交通维护与转换。 3、工程概况 金山湾生态城位于烟台市金山港区金山湾及周边地块,西至卧龙山,北至黄海之滨,南至昆崙山南路,东至大金山。规划总用地17.88 平方公里。本方案涉及的道路软基处理强夯、强夯置换施工包括:金城路、环湾东路。 根据施工图设计,软基处理采用强夯及强夯置换进行处理,其中: 环湾东路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为K0+260 ~710段,处理路线长度450m ;强夯处理范围为K0+710?K2+000 ,抛石挤淤+ 强夯处理范 围为K2+000 ~K2+346 ,处理路线长度1636m。 金城路抛石挤淤+强夯处理范围为K1+680~K1+974.6 处理路线长度295m 强夯点正方形布设,锤直径1.5m,夯点间距3m,单击夯击能2000KN.m ,抛石挤淤+强夯单击夯击能3000KN.m ;强夯置换正方形布设,桩直径1.5m,间距3m。施工垫层为块石,待施工完毕后,在砂垫层上铺一层50cm 的碎石垫层,第一层先铺筑30cm 厚,然后铺一层土工格栅,再在其上铺一层20cm 碎石垫层。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 四、施工准备 (3) (一)设备准备 (3) (二)劳动力准备 (3) (三)技术准备 (3) 五、施工方案 (4) (一)工艺流程 (4) (二)施工参数确定 (4) (三)施工方法 (5) (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5) (五)质量控制流程 (6) (六)注意事项 (8) (七)质量验收标准 (10) 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 (一)施工质量控制 (10) (二)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安全保证措施 (12) 八、文明施工 (13)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宁安高速公路路基A1标段全长18.9Km,里程为K0+000至K18+900,,为了保证强夯施工安全及质量,根据宁都至安远高速公路A1标段施工实际图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如下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路基强夯处理施工图;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 2、强夯应分层进行。首先清除表土,第一层宜选用弱风化砂岩(如开山石)进行回填,回填7m后进行第一层强夯;之后每回填7m进行一次强夯,至路床顶为止。 3、强夯区域的一次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7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夯击间距5m×5m梅花型布臵,共夯三遍,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十次。第十次检验贯入度是否与第九次贯入度之差小于5cm,且土体隆起高度≤10cm,若差别较大需加夯次数,直到二者贯入度及隆起高度满足要求。检验质量以压实度控制,5米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4%。对所有强夯区域,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连续夯击得能量500KN.m,采用满夯,锤印彼此搭接。 4、单点夯击时,夯锤直径1.0m,圆形异形锤,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5cm控制;满夯夯击时,夯锤直径2.5m,圆形异形锤,夯点间距1.8m,每点夯两击,两夯点之间搭接70cm。夯锤设臵200~300mm 直径的排气孔4个。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谷风文书)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1、目的 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施工作业。 2、质量标准 1、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标招标招标文件; 2、施工执行的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法规、标准、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3、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标准化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河北省高速公路张承承德段TJ8合同段高填路基、U、V型沟等特殊路基需强夯补压的路段。 4、强夯首件工程概况 经项目部研究决定强夯施工首件工程施工确定在K199+000段U、V型沟填筑区段,目前已具备施工工作面,首件工程施工面积为500m2,U、V型沟填筑施工为路基五队负责,填筑材料为碎石,填高25m,强夯施工为强夯施工一队进行施工。 5、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U、V型沟填筑至强夯作业面后测量队,对其平面位置进行量测,确定强夯面积,及夯前高程。 强夯机具进行调试,出场合格证显示夯锤重量为19.56吨,(195.6KN),按点夯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和满夯夯击能不小于1000KN*m的标准,换算落距

分别为10.3m与5.2m;夯击前预先在夯机上做好标记。 5.2机具准备 5.2.1强夯机、推土机; 5.2.2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5.3施工准备 5.3.1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差小于500mm的地段应进行整平。 5.3.2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 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及夯点(夯点间间距4m呈梅花状布置)。 5.4试夯 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场地上选取一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选择试夯的路段为500㎡。根据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夯击次数,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②夯坑周围不应产生过大的隆起;③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 完毕后采用推土机进行整平,按规定要求进行最后一遍满夯,夯后测量场地高程。 5.4.1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状布置,间距4m。 5.4.2通过试夯确定单点击能、夯击遍数及次数,并做好详细记录,。 5.4.3试夯人员安排 为了加强对实验路段施工指导,本项目成立实验路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魏玉山 副组长:苏庭涛 试验负责人:蒋俊 测量负责人:王朋 质检负责人:曾祥旭 机务负责人:张海峰 路基负责人:陈松 安全负责人:牛勇硕 机械工:3人修理工:2 人普工:10 人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强夯处理后地基的要求。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技术操作规程。 4)现场条件。 5)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面的法规。 1.2编制原则 1)科字部署,统筹安排,保证强夯重点,照顾一般常规; 2)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力求均衡生产; 3)集中力量打歼来战,突破重点、难点工程; 4)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工艺;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精打细算,降低工程成本; 8)临正结合,节约用地; 9)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二、工程概况 2.1 概述 本强夯工程位于南涪路连接线原设计大土湾大桥(LK14+490— LK14+620)弃土场处,强夯面积约为5000㎡(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该工程场地为弃土场填土,回填区域较深,未分层碾压。回填土质以

页岩、碎石为主,夹少量粉质粘土。土质较疏松,地基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均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因此,必须对场地进行强夯处理。设计处理地层以页岩、碎石为主的回填土,采用4000-6000kN.m夯击能一遍点夯和一遍满夯施工,以提高场地承载力,消除或减小不均匀性沉降。 三、强夯参数 根据业主提供的强夯设计图和我单位在其他强夯工程施工经验,提出如下强夯参数: 有效加固深度:9.1(m)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H=a×√(M×h)=0.7×√(13×13)=9.1(m) H—有效加固深度(m); M—夯锤重13(T); h—落距13(m),由现场测量所得; a—修正系数,本强夯土质为页岩,取0.7。 单击夯击能:第1—6遍1700KN·M 最后一遍500KN·M 夯点间距:3.5M×3.5M 每点夯击次数:4~10 次,最后一遍满夯,锤印搭接,将表层松动的土夯实。 四、施工设备及机组人员 1、吊车 1.1 吊车采用柴油发动机,平履带式起重机作为强夯吊车,吊车最大起重25T,最大提升高度15M,共1 台。

强夯检测技术要求

地基强夯处理检测技术要求 .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检测依据 (3) 3.相关资料 (3) 4.检测技术要求 (3) 5.交付物要求 (5) 6.时间进度 (6) 7.附件 (6)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化工物料储运项目的地基强夯施工的检测。 2.检测依据 《强夯施工文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3.相关资料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初步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行政综合区职工公寓、生活服务楼及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给水及高压消防水泵站、组焊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办公楼及厂区试夯检测报告》(第1版);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场地平整图》;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强夯施工试验总结报告》; 本厂区总平面布置图(D版) 4.检测技术要求

强夯置换法

4.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 一、强夯置换法原理及适用地基 强夯置换法按置换方式的不同,有墩柱式置换和整体式置换法两种形式。 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属于墩柱式置换的形式,它是利用夯能作为置换软土的手段,即利用强夯将地基土挤密或排开,把块石、碎石、砂砾或其他质地坚硬的散体材料,采用多次填入和夯击,最终形成密实的柱状砂石墩,这种砂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墩间土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对于饱和粘性土,强夯置换法主要作用是置换作用,其次是排水和动力固结作用。主要适于高压缩性软粘土地基的加固。 整体式置换法又称强夯置换挤淤沉堤,它以密集的点形成线置换或面置换,通过强夯的冲击能将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的淤泥挤开,置换以抗剪强度高、级配良好、透水性好的块石、碎石或石渣,形成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应力扩散性能良好、承载力高的垫层。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软土地基。 二、强夯置换法施工 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参见强夯法施工工艺,机具设备、操作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在夯击过程中不断加入散体材料并进行夯实的施工。 1、墩柱式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碎石墩复合地基) 1)施工工艺 在施夯的场地上先铺设0.5~1.0米的砂石垫层,再进行施工。夯

孔的施打宜采用隔孔分序跳打的方式,以圆柱形夯锤按夯点布置和顺序夯击,夯坑深度控制在1.5~2.0米,第一遍夯至控制深度后,在夯坑内填充石料,石料最大粒径小于30㎝;将夯坑填满后再进行第二遍夯击,在夯坑深度又达到1.5~2.0米时,再填充石料至地面,然后进行第三遍夯击;将夯坑夯击1米左右深度后,再用石料填平至地面高度后振动碾压三遍。夯击时,第一、二遍每夯点夯击次数根据试夯资料确定,每遍夯3~6击左右,第三遍夯击3击,并按最后一击夯沉量不超过5㎝为控制值。 2)施工参数 施工参数的确定主要依据现场试夯,并应考虑以下各方面因素:(1)夯击能越大,置换深度越深,即要获得较深的置换深度,应加大第一遍夯击的总能量。 (2)置换深度与置换次数成正比,一般采用3~5遍的置换次数。(3)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的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夯锤底面积越小,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越深。(4)夯点布置成三角形、长方形等,主要依据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取1.5~3.0倍的夯锤底面积直径。 2、整体式强夯置换法 1)适用范围 适合深度在4~10米之间软土上条带状路堤的地基处理,一般宜将石料挤至软土底层较硬的持力层上。 2)材料使用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标 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版)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清等症的人员,不得进行机上作业。 3.施工现场应全面规划,并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其现场道路应平坦、坚实、畅通,交叉点及危险地区,应设明显标志。 4.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书,懂得本机械的构造、性能、操作规程,能维护保养和排除一般故障。 5.驾驶人员及操作者,须领取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驾驶证或操作证后方准开车。禁止其他人员擅自开车或开机。 6.粉化石灰、石灰过筛及使用水泥的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口罩、眼镜、手套等。

7.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 8.使用夯打操作工艺时,严禁夯击电缆线。 9.为减少吊锤机械吊臂在夯锤下落时的晃动及反弹,应专门设置吊臂撑杆系统。每天开机前,必须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吊锤机械停稳并对好坑位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时速度应均匀,夯锤或挂钩不得碰吊臂,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外胎加以保护。 11.夯锤起吊后,吊臂和夯锤下15m内不得站人。非工作人员应远离夯击点30m以外。 12.干燥天气作业,可在夯击点附近洒水降尘。吊锤机械驾驶室前面宜在不影响视线的前提下设置防护罩。驾驶人员应戴防护眼镜,预防落锤弹起砂石,击碎驾驶室玻璃伤害驾驶员眼睛。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强夯总结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 河北徐水至涞源(冀晋界)段第21标段 高填方路堤 强夯专项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21标段项目经理部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冀晋界)段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 承包单位: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合同号:LJSG-21 监理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监表07 致:总监办监理工程师 现报上高填方填石路堤强夯专项方案 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方案详细说明和图表(见附件),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件:高填方路堤强夯专项方案 承包人:年月日 [ ]审定[ ]转报[ ] 同意附言: [ ] 修改后再报 [ ] 不同意 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 ]审定[ ]转报[ ] 同意附言: [ ] 修改后再报 [ ] 不同意 驻地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总监办意见: 签名:年月日注:重大施工技术方案须经总监办、业主审批,一般方案由驻地办审批。

目录 1编制依据 (4) 2工程概况 (4) 3 工程数量 (4) 4 施工总体规划 (5) 5 人员配置 (5) 6 机械配置 (5) 7路基强夯施工 (6) 7.1 作业准备 (6) 7.2 施工参数确定 (6) 7.3 工艺流程 (7) 7.4 施工方法 (7) 7.5 注意事项 (8) 8 雨季施工 (8) 9质量保证措施 (9) 10 安全文明施工 (10)

1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荣乌高速设计变更图》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JG 79-2002 5)、《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标准化指南》路基部分 2工程概况 1)概况 k99+335-k99+523高填方路堤位于保定市涞源县银坊境内,设计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分离式路基,路基宽度14.25m。填方高度大于15m的路堤清表后,先强夯处理再填筑路堤。填方路堤分成碾压后,每5m强夯一遍增强补压。 2)、地形地貌与水文 路线走廊带经过地区大的地貌单元为太行山山地,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从东至西地面高程呈逐渐上升趋势。地形地貌较复杂,河谷较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切割较强烈,路线走廊带跨越地貌单元位于来源县城周围,为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开阔,地面起伏不大。地貌为构造侵蚀、剥蚀低山重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表为2m-7m碎石,主要分布与山坡山脚等地带,下伏6m-12m 强风化花岗岩,未见地下水。 3 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路基强夯工程量见下表: 表2.1 路基强夯工程数量表 桩号耕地填前夯实(㎡)高填方路堤处置(㎡)K99+335-k99+520 21418.1 29700

(完整版)路基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兰州北环东线 BHD-4标施工单位:江西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施工部位路基工程交底卡编号 起点路基段 路基强夯 施工内容 技术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东段工程第Ⅳ合同段,施工范围为 K27+165.205-K28+400,全长 1.235Km。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 60km/h,双向 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29m,设计荷 载为城 A级,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g。 本合同段主要由 K27+165.205-K27+516.2(ZK27+165.205-ZK27+514.9)段路基土石 方工程、 K27+516.2-K27+759.2( ZK27+514.9-ZK27+759.9)段枣树沟大桥、 K27+760-K28+163( ZK27+761-ZK28+139)段白石头隧道、 K28+163-K28+400 (ZK28+139-ZK28+400)段路基土石方工程以及 4道钢筋砼箱形涵组成。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合同段共有三个段落需进行强夯处理,面积共计39290m2。 其中 K27+210-K27+516.2段设计六个强夯作业面, K28+163-K28+400及 ZK28+238-ZK28+379.63段设两个强夯作业面。地基土属于Ⅳ级湿陷性黄土。 二、设计参数 强夯处理时,遵循以下设计要求: 1、强夯设计单位夯击能暂定为 2500KN· m; 2、对路堤基底及两侧坡脚外不小于 3m(无边沟时)或边沟外 1m范围进行强夯; 3、强夯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 5m,强夯夯击遍数为 3遍,前两遍点夯间距为 2D(D为夯锤直径,本工程采用夯锤直径为 200cm),交错正方形布置,锤印搭接为 1/4D; 4、前两遍每遍 8-10击(暂定),单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 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应出现夯坑过深而提锤困难的现象; 5、第 3遍为满夯,满夯夯击能为 600KN· m,每遍 2击。 6、强夯最佳含水量须根据试验报告取值。

强夯施工工艺及基本规范

强夯施工工艺详解 2013-01-18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此法最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由于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土作为形成地表覆盖层的次生物质,其分布相当广泛。在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多达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湿陷性黄土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以及技术、经济上的探讨,是一个既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在建设中大量运用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1 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 黄土是由沙砾、粗粉粒、大孔隙胶结构组成,黄土湿陷性是由于水和外力的作用产生的显著附加下沉。强夯是将大吨位重锤起吊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在极短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反复冲击及其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使土体受到瞬间的加荷(受压)、卸荷(受拉)及剪切的反复作用,土中孔隙压缩,同时土体周围产生裂隙,孔隙水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使土粒原有的接触形式破坏而产生位移,变为新的较为稳定的接触形式,从而达到增加土体密度、提高强度的目的。 2 强夯施工步骤 认真调查,确保强夯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无构筑物。清除地表土,清除范围为路基坡脚外2~3m。整平后在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点位偏差控制在±20cm 范围内,并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重复,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即每个夯点夯6击。除满足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外,还要求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的90%。 换夯点,重复至,直到完成第1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第2,3,4遍夯击。 选用锤质量为3t、落距为6m进行低能量满夯2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要求后一遍与前一遍错开半夯;最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灰土封闭。在基底地面铺设一层厚2:8灰土。施工时,石灰撒入土中,不洒水进行初拌,拌匀后应闷料8~12h,再进行洒水复拌,拌匀后即整平、压实;待强度检测合格后在灰土垫层上铺设一层防渗复合土工膜。 边坡加固。路基面下处铺设双向精编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每层垂直间距为,最上两层沿平面铺通,其余各层深入路堤边坡宽度,格栅距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范围及设计参数 (2) 四、施工技术及材料要求 (5) 五、施工方案 (7) 5.1、强夯法施工流程及要点 (7) 1、施工工艺 (7) 2、施工方法 (8) 3、施工要点 (9) 5.2、强夯置换施工流程与要点 (11) 1、施工工艺 (11) 2、施工步骤 (11) 3、施工要点 (13) 六、质量保证措施 (13) 6.1、技术措施 (13) 6.2、检测措施 (15) 七、安全保证措施 (16) 八、环境保护措施 (18) 8.1噪声污染控制 (18) 8.2施工环境控制措施 (19) 九、文明施工措施 (19) 附图1 强夯置换深度分布图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龙泉山脉以东,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距离资阳市约25公里,距离简阳市约15公里,近期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020万㎡,远期规划总占地面积达到4830万㎡,规划6条跑道。 本标段范围:A(4260~2760),B(7331~8146)。施工面积约92万平方米,主要的工作内容: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其中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有:3000KN.M强夯置换31200.75㎡,;填挖交界:3000KN.M点夯70605㎡,填筑压实工法:1200KN.M满夯地基605133㎡。 二、编制依据 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工程全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3、《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2002) 4、《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00)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试验段目的 (1) 4、施工组织安排 (1) 5、强夯施工机械选择 (2) 6、强夯施工过程 (2) 6.1 施工工艺流程 (2) 6.2 施工准备 (3) 6.3点夯 (4) 6.4 满夯 (8) 7、质量检测及结果 (9) 8、总结 (10) 9、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10) 10、质量控制措施 (11) 11、安全环保措施 (11) 附件一: (12) 附件二: (15)

强夯工艺性试验施工总结 为了顺利的进行本标段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在试验的基础上完善施工组织、质量管理、施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内容。MHTJ-11标在DK541+400-DK541+440段进行强夯工艺性试验。利用本次试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组织实施,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进方法,给后续强夯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1、编制依据 (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4)《蒙华浩三施路通-29》; (5)《蒙华浩三施路-516》。 2、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图纸可看出,DK541+400~DK541+700段为为Ⅲ级(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处理加固方式为强夯。 DK541+400~DK541+700段位于汾河三阶地,阶面平坦开阔,局部冲沟发育, =130~170kPa,线路湿陷系数σs=0.022~0.061,湿陷厚度18.0m~21.5m,σ 以填方通过,中心最大填高10.70m,边坡最大高度为10.82m。 3、试验段目的 (1)确定强夯施工工艺参数; (2)验证所选机械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确定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4、施工组织安排 (1)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分工见表4.1.1。 表4.1.1 工艺性试验领导小组人员分工表 序号姓名职务负责内容备注 1 胡军伟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 2 马明全安全总监施工安全 3 赵志华质量总监质量监控 4 任晓飞试验室主任试验检测 5 张金祥环保部长环境保护监控 6 邓能云测量队长控制点放样及标高测量 7 徐尚祥管区长施工过程协调、管理

路基强夯

路基强夯施工 技术指导梧环三工区徐义重 一、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指导 1、施工工序 2、施工方法 3、施工注意事项 4、质检工艺流程、检查项目及标准 5、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一、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指导 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标高测量→第一遍夯点放样→第一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量测→第二遍夯点放样→第二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布点→满夯→整平→标高量测→质检验收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采用圆形,并设2~4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臵,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臵: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4)、铲车、挖掘机: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业锚固。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仪等设备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6)、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2、场地平整 1)、平整场地,施工放样,布臵夯击点。各夯击点用红绳绑小石块放臵与夯点的中心位臵即可。 2)、夯机就位,用50米尺量吊绳长度,按照起吊10米高度卡住吊绳,使重锤在起吊10米后能自动松开,自由下落。

3)、夯击前测量原地面标高(或相对标高),每击一次都记录本次夯击后的高程(或相对高程),并计算沉降差。测量人员应距离夯击点50m以外,防止溅石飞出造成伤害,同时保证夯击时水准仪受夯击振动影响较小。除记录高程外,一个点夯击完成后还应观察周围土的隆起状况,若隆起较大应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夯击参数。4)、夯击应从路基一端边夯边退,以免夯坑回填不及时影响夯击移动。重锤起吊要缓慢平稳,不要晃动过大,以免影响施工安全事故。挂钩工及测量立尺人员必须远离或站在吊机背后一定距离后方可起吊重锤,重锤下落过程中严禁人员靠近,应待落锤后进行操作。 5)、第一遍夯击完成后,采用同种路基填料进行回填,回填用装载机端料、铺平,整平碾压回填至设计标高,必要时可用挖掘机辅助。平整后继续放线,布设夯击点,夯机就位,按上述要求进行第二遍强夯。 6)、主夯完成后,夯击面平整度较差,表面松散,需进行满夯进行找平、密实。满夯要求基本相同,每点只夯1击,满夯完成后再整平,压路机碾压表面。 3、布点 1)、在路基行车道范围内布设夯点,梅花形布臵,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强夯区域周边做好施工警戒,由专人巡视。 2)、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夯点,周边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满夯完成后以压实度控制质量,行车道范围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