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518508670.html,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陈晓炳梁小琼吕勇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1期

[摘要]发酵是生物类学科中一项重要的实验,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量的变化的监测是整个发酵过程中影响最大和最重要的环节,研究发酵过程必然要对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精确的监测。本文尝试论述集中在发酵过程中检测生物量的方法。

[关键词]发酵过程生物量检测研究

中图分类号:TQ92 文献标识码:T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295―01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化学反应,广泛运用在生物、食品、化学等工业。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在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主要是指微生物量)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因而研究发酵必须对这些生物量进行精确的监测。

一、发酵过程和生物量的关系

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监测方法,了解发酵的特点是必要的,总的来说,工业发酵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发酵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二)发酵原料一般以淀粉、糖蜜或者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发酵规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吨。

(三)工业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或者应激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目的一般是得到某种特定的物质,发酵过程调节是为了使这种物质的积累,以得到产品。

(四)一般制种过程和发酵过程分为两部分,并不在一个反应器中。由于工业级的生产过程控制属于固定的模式,菌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发酵条件,所以制种菌量必须合理的进行控制。

微生物发酵工艺

第六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6.1 微生物发酵与制药 6.2 微生物生长与生产的关系 6.3 微生物生产菌种建立6.4 发酵培养基制备 6.4 发酵培养基制备 ? 概念(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 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 培养基的组成和比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生产和工艺选择、产品质量和产量。 6.4.1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前体与促进剂 消泡剂 1、碳源(carbon sources) 概念: 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作用:为正常生理活动和过程提供能量来源,为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碳源种类 糖类:葡萄糖、淀粉、糊精和糖蜜 脂肪:豆油、棉籽油和猪油醇类:甘油、乙醇、甘露醇、山梨醇、肌醇蛋白类:蛋白胨、酵母膏速效碳源:糖类、有机酸 迟效碳源:酪蛋白水解产生的脂肪酸 2、氮源(nitrogen sources) 概念: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 作用:为生长和代谢主要提供氮素来源。种类:无机氮源、有机氮源 有机氮源 几乎所有微生物都能利用有机氮源 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尿素 无机氮源 氨水、铵盐和硝酸盐等。氨盐比硝酸盐更快被利用。 工业应用:主要氮源或辅助氮源;调节pH值生理酸性物质:代谢后能产生酸性残留物质。(NH4)2SO4利用后,产生硫酸 生理碱性物质:代谢后能产生碱性残留物质。硝酸钠利用后,产生氢氧化钠。 3、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概念:组成生理活性物质或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矿物质 ? 作用方式: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种类:盐离子 磷、硫、钾、钠、镁、钙,常常添加 铁、锌、铜、钼、钴、锰、氯,一般不加。 4、水 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营养传递的介质。良好导体,调节细胞生长环境温度。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 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 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

三、临床意义 嗜肺军团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 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 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1、 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 答:①建立生物反应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和动力学模型。 ②实现发酵过程优化,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③规避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技术风险,追求其经济效益; 2、发酵过程优化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 答:①细胞生长过程研究,了解微生物从非生物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和营养物质通过代谢途径转化后的去向,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布; ②根据微生物代谢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微生物反应的化学计量进行研究,简化对发酵过程的质量衡算; ③研究生物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生物反应动力学,这也是是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④生物反应器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及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它们是发酵过程优化最基本的手段。 3、Hasting (1954年)指出生化工程要解决的十大问题是哪些? 答:深层培养、通气、空气除菌、搅拌、结构材料、容器、冷却方式、设备及培养基除菌、过滤、公害。其中通气搅拌与放大是生化工程学科的核心,其中放大是生化工程的焦点。 4、Cooney 指出,要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必须解决好5个问题:①生物模型;②传感器技术;③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④系统动力学;⑤计算机-监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 5、流加发酵、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答:①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可以解除底物抑制、葡萄糖效应和代谢阻遏等;与连续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则具有染菌可能性更小,菌种不易老化变异等优点。 ②与流加发酵和连续发酵相比,分批发酵工艺操作简单, 比较容易解决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问题, 对营养物的利用效率较高,产物浓度也比连续发酵要高。但其 人力、物力、动力消耗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 ③连续发酵最大的优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代谢活性处于恒定状态,可达到稳定高速培养微生物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且便于进行微生物代谢、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在工业上可减少分批培养中每次清洗、装料、消毒、接种、放罐等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6、重组生物药物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哪6个方面 答:①适宜宿主的选择;②重组蛋白积累位点(如可溶的胞内积累、胞内聚合积累、周质积累或胞外积累)的确定;③重组基因最大表达的分子策略;④细胞生长和生产环境的优化;⑤发酵条件的优化;⑥后处理过程的优化。 7、操作细胞循环生物反应器时必须考虑哪两个因素?为什么? 答:①稀释率(流速/体积),因为稀释率的大小影响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的实验目的对稀释率的要求也不同; ②循环速率(指通过过滤系统的培养基速率),因为高的循环速率可使组分混合均匀,但循环速率过高会使作用在细胞上的剪切力过高,也会导致过滤单元膜的迅速损坏。 因此,很难同时确定合适的稀释率与循环速率,这也是限制细胞循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8、细胞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哪3个步骤,运输过程包括其中的两个步骤,在细胞膜上的运输过程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内容,在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哪些运输机制?各有何特点? 答:(1)细胞生长过程的3个步骤:①底物传递进入细胞;②通过胞内反应,将底物转变为细胞质和代谢产物;③代谢产物排泄进入非生物相; (2)研究表明在膜上存在3种不同的运输机制: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 特点:①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有存在浓度梯度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才可能发生,统称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部能量; 自由扩散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遵守Fick 第一定律,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运输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机酸和乙醇等;协助扩散是通过膜上的转运蛋白来进行物质运输的,具有选择性,其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又快又多,运输速率遵循典型的饱和型动力学。 ③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输入一定的吉布斯自由能,以特定的膜内蛋白作为运输过程的媒介,可以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输,因此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根据运输动力来源可以分为一级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两大类,还有一种特别的主动运输过程为基团转移。 9、发酵过程数量化处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常规的参数一般包括哪些?通常如何测量这些参数? 发酵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包括:①发酵过程的速度;②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③生产率、转化率和产率; 10、比速率和速率有什么区别? 答:比速率是一个相对速度,表示细胞的个体行为,反应了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它与生物量(以细胞干重表示)或有催化活性物质的量(如酶量)有密切的关系,各种比速率的单位均为h -1,定义类似于化学反应动力学中比速率r i *的定义 速率:是绝对速率,所表示的是细胞的整体行为,不能代表系统的特征。 11、生物反应过程中有关的宏观产率系数及定义 答:宏观产率系数(或称得率系数)Y i/j (i 表示菌体或产物,j 表示底物)是常用于对C 源等底物形成菌体或产物的潜力进行评价,将消耗的量同 形成的量关联起来,定量表示细胞或产物甚至热量的产率,也能用于定量的表示不同消耗量之间或形成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初是由Monod 以质量单位和商的形式定义的: 12、Y A TP 与其它产率系数相比有何特点? 答: ,是Bauchop 以异化代谢中ATP 的生长量作为菌体产率的基准而定义的。Y ATP 与微生物及底物种类无关,基本为一常数。 在复合培养基的厌氧培养中,不管微生物和环境的性质如何,Y ATP 总是约为10.5g/mol 。但该值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普遍性。在基本培养基中无论是厌氧还是需氧培养,单一碳源中一部分作为能源通过异化代谢分解,其余部分用于同化构成菌体。假设用于同化的这部分碳源与ATP 生成无关,则对于异化代谢的碳源亦服从Y ATP ≈10g/mol 。 13、复合培养基厌氧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合成步骤及ATP 的生成和利用途径 P26 14、代谢产物理论产率系数和实际过程产率系数有何区别?影响实际过程产率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假设发酵过程中完全没有菌体生成,则Y P/S 可以达到最高值,即为理论代谢产物产率,可以根据化学计量关系、生物化学计量关系计算。 而在实际发酵过程中的实际产率是变化的,所以需对产率系数的概念进行修正。实际产率值取决于各种生物和物理参数。 ,式中μ为比生长速率;m 为混合度;s 为底物浓度;t 为平均停留时间;t m 为混合时间; OTR 为氧传递速度 15、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类型及着眼点。Monod 模型属于什么模型?其使用的条件包括哪些? 底物消耗的质量细胞形成的质量==-=≈--=??-=ds dx dt ds dt d Y r r //x s s x x s x s x t 00t s /x Y M Y A x ATP/s s x/s ?=??=TP Y ATP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时存在前处理困难,步骤多、时间长、重复性与可扩展性差、需要高温灭活等问题,所以在临床实验室难以实现标准化。自动聚焦声学技术是在传统超声波处理基础上的技术革新,聚焦声波能够以极低的能量输入获得良好的样本处理结果,避免传统超声能量过剩可能引起的样本处理过度及热损伤。 AFA技术在DNA剪切中的准确稳定的表现使其在NGS领域备受推崇。其实该技术在微量珍贵以及难处理的医学样本制备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可有效提高生物大分子得率,获得足够且高质量的核酸样本用于下游分析。这是现有条件下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手段,可减低可疑或者假阴性结果。 有数据表明:对于珍贵/微量及难处理的样本,基于AFA聚焦超声技术的生物大分子制备方案,其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得率,纯度,完整性等表面价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下游数据价值:1.qPCR 扩增效率提高;2医学样本如痰液中病毒核酸有效释放;3宏基因组样本有效破碎以便下游检出更多革兰氏阳性菌;4

文库复杂度提升,基因密集区以及GC富含区测序深度提升;5融合基因检出提升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RNA病毒,可导致发热、鼻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在老年人患者中,病毒载量较低,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如RT-PCR法。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鉴定案例中,比较了聚焦超声技术(AFA)处理痰液结合MNAzyme探针法与Glass beads研磨方法处理痰液结合探针法对RSV病毒提取及扩增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Glass beads方法相比,经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后提取的核酸样本,检测到的Ct值明显减小(变化范围1.0 - 4.0 log),即经Covaris AFA 超声法处理的样本提取的病毒RNA得率更高。尤其是在7号样品中,使用Glass bead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RSV-B呈阴性,而Covari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这个案例中,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痰液的时间仅为30秒。这是因为聚焦超声技术的声波频率(500kHz)远远高于普通水浴超声,集中的能量可以

发酵工艺

绪论刘巍独家机密 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者药品。 发酵食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或者食品配料都可以称为发酵食品。 什么是发酵? 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物或者菌体本生大量累积的过程。狭义:厌氧微生物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的一种方式。 发酵食品: 是食物原料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产生的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以及微生物细 胞代谢产物的总和。 这些反应既包括生物合成作用,也包括原料的降解作用,以及推动生物合成过程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反应。 列文虎克显微镜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布赫纳阐明了微生物的化学反应本质。 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技术是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结合是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四个转折点。 发酵食品按产品性质分类包括:生物代谢产物发酵,酶制剂发酵,生物转化发酵和菌体制造。 第一章发酵食品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代谢 常用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 细菌:大肠埃希氏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 酵母:酿酒酵母(白酒、葡萄酒),卡尔斯伯酵母(啤酒)、异常汉逊酵母(用于增加食品风味(乙酸乙酯) 霉类:根霉(制曲酿酒),毛霉(大豆制品),曲霉(酱油、豆酱、豆豉) 菌种的选育:自然选育(主要分离纯化) 诱变育种(物理因子诱变、化学因子诱变、复合因子诱变)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聚乙二醇、仙台病毒、电融合) 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育种) 基因组改组(也称基因组重排技术):将正突变的不同基因重组到同 一细胞株中。 代谢控制育种:代谢途径改造菌株。

微生物与发酵过程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菜单】

【精解】 例1.所有细菌都是() A.异养型 B.寄生 C.腐生 D.以上都不对 解析:细菌的代谢类型和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化能自养,如硝化细菌,又有光能自养,如光合细菌,还有很多细菌是异养型生物,如大肠杆菌。有的细菌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如圆褐固氮菌,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如使人致病的结核杆菌。所以,关于细菌的代谢类型和生活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答案选D。 例2.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性状的基因,控制放线菌主要遗传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位于() ①核区大型环状DNA上②质粒上③细胞核染色体上④衣壳内核酸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解析:细菌的核区里有一个大型环状的DNA分子,细胞质的质粒也是小型的环状DNA分子。其中,大部分的性状由核区DNA上的基因控制,而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基因、抗药性基因和固氮基因等却在质粒上;放线菌也是原核生物,核区内也有大型的DNA分子,控制着放线菌主要的遗传性状,病毒的基因只在核酸上,而蛋白质外壳没有基因。以上三类生物都没有染色体。答案选D。 例3.“非典”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RNA病毒,据报道,SARS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久将进行临床实验。下列关于SARS病毒及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组成中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B.接种SARS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因为接种了SARS抗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普通培养基培养SARS病毒 D.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的是SARS病毒的衣壳 解析:SARS病毒是RNA病毒,因此组成它遗传物质的碱基有A.U.C.G4种,只有4种核苷酸。而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用普通培养基是不能培养病毒的;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是衣壳部分。若SARS疫苗研制成功,它可能是经过处理的已经没有毒性或毒性极弱的SARS 病毒或者是其衣壳部分,注入人体能起到抗原作用,即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因此,接种的是抗原而不是抗体。本题容易错选为C,主要是没有正确掌握病毒的生活方式。答案选D 例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都含单链RNA或单链DNA B.侵染宿主细胞前,病毒自身不带有任何酶 C.病毒结构成分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 D.病毒结构中有时可能装配有寄主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解析: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类,有的是DNA,有的RNA;有的病毒DNA是双链的,有的病毒DNA 是单链的。有的病毒RNA是单链的,也有的病毒RNA是双链的;有的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前带有一些酶,如艾滋病病毒自身带有逆转录酶,T2噬菌体带有溶菌酶。简单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而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除了核衣壳外,还带有囊膜,因此,组成成分中除了蛋白质和核酸外,还有少量脂质和糖类。所以,病毒结构成分不是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因为,衣壳和核酸的组装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所以,有时可能装配有寄主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答案选D 例5.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为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解析:碳源是指能给微生物提供碳元素的物质,而氮源是指能给微生物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有的物质如氨基酸中,即有碳元素又有氮元素,因此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自养微

(高考生物)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引言: 发酵过程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生化过程。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在食品生产方面利用酵母对淀粉进行发酵以获得含有乙醇的饮料,这一生产过程一直延续至今,它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制酒工业的核心——酿造工业。 利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二次代谢作用以制取医药工业中的抗生素则是人类运用生化技术的一大创造。工业生产时这一新陈代谢过程在发酵罐内完成。深入研究发酵过程将为生化反应——发酵罐的设计、操作和控制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提高生化工程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化反应是生化技术中的难点所在,在研究和实际应用时既需要微生物技术也需要借用化工技术以及融汇近代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对于发酵罐的操作,以前人们是凭借实践经验来进行的,由于缺乏发酵过程参数的测量监视和控制系统,使得发酵产品成本高、操作费用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需要对发酵罐实行优化操作和控制。 一、发酵过程中的工艺及其特点 一般的耗氧型发酵罐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要测量的参数可以分为物理参数、化学参数以及生物参数。 发酵过程物理参数:通常有发酵罐温度(T)、发酵罐压力(P)、发酵液体积(V)、空气流量(F A)、冷却水进出口温度(T1和T2)、搅拌马达转速(RMP)、搅拌马达电流(I)、泡沫高度(H)等,这些物理参数根据不同种类的发酵要求,都可以选择性的选取有关测量仪表来实现自动测量。 发酵过程化学参数:发酵过程典型的化学参数有PH值(PH)和溶解氧浓度(DO),这两个参数对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的形成极为重要。过于由于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说明书终稿子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 商品名称:PNEUMOSLIDE IgM 【包装规格】 10人份/盒 【预期用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已报道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由于很难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因此先将肺炎支原体抗原固定在细胞中。 Q热立克次体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微量免疫荧光法(MIF)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 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主要组成成份】 除PBS外,所有试剂均可直接使用。为了易于识别,所有试剂均有一个给定的编号。在操作骤中,写明了每一步所使用试剂的编号。 1载玻片:10片(10孔/片),含有下列抗原: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进展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进展 摘要发酵工程是生化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础。在发酵工程领域,为了提高发酵水平和生产率,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在菌种的筛选和改造上。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研究领域都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利用基因重组与诱发等技术可以实现高产菌株普遍生产。但只有通过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才能实现产品质量最高、生产力最大、成本消耗最低的生产过程,因此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成为发酵工程中研究人员日益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影响因素;优化控制技术 1 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 1.1 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选择 碳源用于提供微生物能量来源、构建细胞以及形成产物。碳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天然复合物、油脂等,比如葡萄糖、蔗糖、淀粉以及豆油等。氮源是微生物蛋白质和其他含氮有机物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氮源也参与形成含氮产物。氮源包括无机氮源以及有机氮源,比如氨盐、硝酸盐、蛋白胨以及豆粉等。 1.2 发酵培养基中无机盐对发酵的影响 无机盐对代谢产物的生成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中,磷参与了微生物细胞中核酸等辅酶的构成,是微生物能量代谢、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苏云金芽泡杆菌的发酵产物苏云金素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磷酸根,所以在其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更多磷酸盐,更有利于产物苏云金素的合成。钙离子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的生理状态,比如说维持细胞的胶体状态、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等。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发酵培养基里面,添加适量的CaCO3,能够对发酵液含菌量的变化起到相当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CaCO3的添加对发酵液的pH具有非常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大大改善了菌体的生长环境。镁元素是许多酶的催化剂。锰、锌、铁、钼以及钴等元素是微生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1]。 2 培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2.1 种子质量对发酵的影响 在发酵培养基中接入合适的接种量以及种龄适宜的优质种子液,能够使目标微生物更加迅速地进入到对数生长期,从而使发酵周期大大地减短,进而促使产物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如果种龄过长则会直接导致菌体过早的发生衰退,菌体的生产能力也随之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种龄过短,则会直接导致菌体生长缓慢,产物合成时间大大推迟。若接种量过小,那么便会使得菌体细胞的生长量变

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发酵》教案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 《酵母菌发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掌握其发酵原理。 2、通过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的因素一温度”实验,巩固探究实验的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提髙实验设计及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体验知识和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2、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生物发酵现象及原理。 2、巩固探究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蒸过馒头吗?(没有) 那你们见过家长蒸过馒头吗?(有的见过) 有谁知道蒸馒头时需要加入一种什么物质吗?(酵母菌) 师:很好,请大家观察桌子上的两个馒头,看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以用手捏一捏或掰开看一看) 生:一个松软多孔、一个硬而无孔。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猜测一下哪一个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酵母菌? 生:松软多孔的。 师”:对,为什么加入了酵母菌馒头会变得松软多孔?酵母菌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后来回答。 播放视频:酵母菌发酵 (二)(学习任务一)酵母菌发酵现象 生:加入了酵母菌馒头内会产生一种气体 师:很好,这位学生看得很认真。 (讲述)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适于在温暖且富含糖分的环境中生存,它能把糖分分解产生气体等物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蒸馒头就是利用了酵母菌发酵的这一原理。 (展示)课前做的发酵装置。 (强调:为了保持酵母菌的生长,把装垃放在约30度温水中水浴保持恒温) 请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生:液体中有气泡岀现,气球胀大。 师:气球内的气体是什么? 生:猜测(二氧化碳) 师:如何证明? 生:通入澄淸的石灰水。 师:好,我们验证一下。 (取两只试管,各倒入少许澄淸的石灰水,导气管的一端通入其中一只试管) 引导学生思考:另一试管有必要吗?起什么作用?(强调对照) 生: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名解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 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 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 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 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

非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 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

发酵基础知识题库

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精制及成品加工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先选择合适的产酶菌株、后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微生物发酵产酶、酶的分离纯化、制成酶制剂。 三、判断 1、微生物发酵的最适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2、从微生物中发现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一、打开标本及处理 接受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标本打开处理时: 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3.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二、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三、血清的分离 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四、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五、玻璃器皿和“锐器” 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六、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七、一次性接种环

微生物发酵讲义

微生物发酵实验指导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8月 目录:第一部分碱性磷酸酶工程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实验一工程菌株的初筛 实验二工程菌株的复筛 实验三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四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二部分生物反应器的使用 实验五发酵罐的构造 实验六发酵罐参数的设置及控制 实验七发酵罐的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机械搅拌发酵罐发酵生产碱性磷酸酶 实验八种子的制备 实验九发酵罐培养 实验十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实验十一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测定 注意事项:本实验内容涉及到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及化学过程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操作,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上课之前,应对相应内容进行复习。 本实验上课期间,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实验时,每个授课班级学生将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协调工作及实验工作分工。在充分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分工一旦确定,组员必须服从工作安排,自觉、认真完成自己应负责工作。2.该实验属开放性实验,所有实验内容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同一时间内,每个小组内将进行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必须对实验内容非常熟悉,思路清晰,才能尽量减少失误。因此学生要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3.本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要团结友爱,既要合理分工,也要互相合作,保证实验顺利完成。每个小组实验数据共享,但数据处理过程不共享,否则将影响最后成绩。4.实验需要使用仪器较多,共用小型仪器放于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搬动。5.实验中要随时保持实验室及实验台面的清洁,以免发酵过程中污染。6.实验过程中,蒸馏水用量较大,各组要轮流负责打水。7.使用仪器必须按照教师指导进行,以免发生危险。 第一部分碱性磷酸酶工程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实验一工程菌株的初筛 一、实验目的了解生产菌种筛选过程中初筛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底物专一性较低的磷酸单脂酶,在酶联免疫测定、非同位素探针、生物传感器、标记和测序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菌种筛选一般分初筛和复筛,前者以量为主,后者以质为主。初筛可在培养皿或摇瓶中进行,优点是快速、直观、简便、工作量小,但测试条件与工业发酵时有很大差别,因此结果不一定可靠。本实验将采用微孔板法对碱性磷酸酶工程菌株进行初筛。 三、实验材料 1.菌株(1)阴性对照菌株:不含表达载体的E.coli BL21(教师提供)。 (2)阳性对照菌株:表达碱性磷酸酶的工程菌株(教师提供)。 (3)待测菌株:基因工程大实验构建获得的阳性工程菌株(学生自备)。 2.培养基 (1)LB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琼脂18g,水1000ml,pH 7.0。121℃灭菌20min。 3.溶液

呼吸道九联检

关于开展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的通知 为满足临床要求,给临床和病患提供更好的检验服务,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检测,在免疫项目中开呼吸道九联检(收费375元)即可,医保项目,抽血当日即可出报告。抽血:血清2-3ml(红盖试管)。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检测的病原体包含:1、嗜肺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 3、Q热立克次体 4、肺炎衣原体 5、腺病毒 6、呼吸道合包病毒 7、甲型流感病毒 8、乙型流感病毒 9、副流感病毒1、2、3型。 1、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 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 2、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支原体肺炎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3、Q热立克次体

微生物发酵制药-总体工艺过程流程

微生物发酵制药 -----总体工艺过程流程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 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1.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3.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4.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教程文件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 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 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按传播途径病毒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和狂犬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则分为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病毒和肿瘤病毒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