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三类压力容器的解析

什么是三类压力容器的解析

什么是三类压力容器的解析
什么是三类压力容器的解析

什么是三类压力容器的解析

三类压力容器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具备了压力和介质指标范围内的要求的压力容器,比如常见的有各类材质反应釜,储罐及换热器等。为了便于安全监察和管理,按容器的压力等级、容积、介质的危害程度及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用途,把压力容器分为三类:一类容器、二类容器、三类容器。

中文名:三类压力容器

外文名:third class pressure vessel

一类容器

(1)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2)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分离容器和换热容器;

二类容器:

(1)中压容器;

(2)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3)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贮运容器;

(4)内径小于1米的低压废热锅炉。

三类容器

(1)高压、超高压容器;

(2)剧毒介质且Pw×V≥200升。公斤力/厘米2的低压容器或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

(3)易燃或有毒介质且Pw×V≥50000升.公斤力/厘米2的中压反

应容器,或PW×V≥5000升,公斤力/厘米2中压贮运容器;(4)中压废热锅炉或内径大于1米的低压废热锅炉。

第三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

(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10MPa·m3);

(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0.5MPa·m3);

(5)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0.2MPa·m3);

(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7)中压搪玻璃钢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

(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

(11)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压力容器

工业生产中具有特定的工艺功能并承受一定压力的设备,称压力容器。

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均属压力容器。为了与一般容器(常压容器)相区别,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才称之为压力容器:

(1)最高工作压力(Pw)(注1)大于等于0.1M

(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

(2)内直径(非贺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注2)大于等于0.25m3;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液体.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成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

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

压力容器的类别划分 kfollie|Lv2 2013-04-22 1:39 满意回答 2013-04-22 1:41 为了在设计制造中对安全要求不同的压力容器有区别地进行技术管理和监督检查,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容器压力的高低、介质的危害程度以及在使用中的重要性,将压力容器分为以下三类: 三类容器。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类容器:(1)高压容器;(2)中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3)中压贮存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之积PV≥10MPa· m3;(4)中压反应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0.5MPa· m3;(5)低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 ≥0.2MPa· m3;(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低温液体或永久气体运输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10)球形贮罐(容积V≥50m3);(11)低温液体贮存容器(V≥5m3) 二类容器。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在第1款之内者为二类容器:(1)中压容器;(2)低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贮存容器(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5)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一类容器。低压容器且不在第1第2款之内者。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可参照有关规定,或依据下述原则:最高容许浓度<0.1mg/m3为极度危害(Ⅰ级);最高容许浓度0.1~<1.0mg/m3为高度危害(Ⅱ级);最高容许浓度1.0~<10mg /m3 ,为中度危害(Ⅲ级);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为轻度危害毒性介质(Ⅳ级)。而介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下限<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20%者为易燃介质。

压力容器的分类标准

压力容器的分类 第三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 (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10MP a·m3); (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0.5MP a·m3); (5)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或等于0.2MPa·m 3); (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7)中压搪玻璃钢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 (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 (11)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第二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 第二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second category vessel 为了有利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和监督检查,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类容器:(1)中压容器;(2)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3)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器和贮运容器;(4)内径小于1m的低压废热锅炉

第一类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采用既考虑容器压力与容积乘积大小,又考虑介质危险性以及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综合分类方法,以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该方法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1.第三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 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10M Pa·m3 ); 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5P a·m3);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 );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2.第二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3.第一类压力容器,除上述规定以外的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划分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确保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质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的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取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以下简称《设计许可证》,见附一)。 第三条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A类: 1、A1级系指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单层、无缝、锻焊、多层包扎、绕带、热套、绕板等); 2、A2级系指第三类低、中压容器; 3、A3级系指球形储罐; 4、A4级系指非金属压力容器。 (二)C类: 1、C1级系指铁路罐车; 2、C2级系指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 3、C3级系指罐式集装箱。 (三)D类: 1、D1级系指第一类压力容器; 2、D2级系指第二类低、中压容器。 (四)SAD类系指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级别、品种范围划分详见附二。 二、压力管道设计类别、级别的划分: (一)长输管道为GA类,级别划分为: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 〉1.6Mpa的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直接距离)≥20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 ≥300 mm 的管道; (3)输送桨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的管道;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的管道; (2)GA1(2)范围以外的管道; (3)GA1(3)范围以外的管道。 (二)公用管道为GB类,级别划分为: 1、GB1:燃气管道; 2、GB2:热力管道。 (三)工业管道为GC类,级别划分为: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3)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4)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的管道。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级: (1)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的管道; (2)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3)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第四条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批准部门)负责《设计许可证》批准、颁发,并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审批。 第五条对A类、C 类、SAD类压力容器和GA类、GC1级(含GA类+GB类,GC1 级+GB类,GA类+GC类,GA类+GB类+GC类等)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设计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发。对D类压力容器和GB类、GC2级压力管道设计单位的《设计许可证》,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颁发。

钢制压力容器标准体系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1998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应用,使规范不断完善,在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合理采用了美国ASME Ⅷ-1卷、日本JISB8370~8285规范的最新成果,修订了原规范的不合理的或与其它规范法规不相吻合的部分内容,制订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范。在制订GB150-98规范时,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撤消了部分单元设备和自成体系的受压元件设计内容,另行制订产品规范,使GB150成为压力容器的基础规范。将GB150-89第8章“卧式容器”从规范中分离出来,这部分内容将单独出规范JB4731-98《钢制卧式容器》,现已报批。将第9章“直立容器”和相关的附录F“直立容器高振型计算”从规范中分离出来,这部分内容将纳入修订后的JB4710-92《钢制塔式容器》之中,成为塔式容器的产品规范。撤消附录E“U型膨胀节”,独立出新规范GB1674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已于1997年8月1日实施。撤消附录H“钢制压力容器渗透探伤”和附录L 例题,前者并入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加第1号修改单,后者尚未编制出来。充分体现近年来在冶金、制造和无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规范能够反映和应用各行业技术进步的成果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例如新增加撤消了一些钢材的牌号,严格了钢板超声检测的要求。以实施中取得的经验为依据,修正原规范中的错误和不足,完善规范的技术内容,力求先进。充分协调本规范和相关规范、法规在技术内容上的一致性,以利于将规范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各个环节。1998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范,并要求从1998年10月1日起执行。学习和贯彻新GB150规范是提高压力容器质量,保证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前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贯彻新 GB150,本文将新、旧GB150规范中的主要变化,以表格方式逐项对比,在比较工程中,为了做到准确,读者便于查阅,尽可能摘引部分原文或对有关规定加以阐述。 1 压力容器规范体系 详见表1。 表1 压力容器规范体系

压力容器常见分类标准

压力容器常见分类标准 一、使用年限: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10-15年,对高压容器,一般为20-25年。 二、按压力分 (一)内压容器低压容器0.1≤P<1.0MPa 中压容器 1.0≤P<10MPa 高压容器10≤P<100MPa 超高压容器P≥100MPa (二)外压容器容器内部压力小于外部压力,其中内部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0.1MPa)的外压容器叫真空容器。 三、按管理分 (一)一类容器(属下列情况之一) 1、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2、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分离容器和换热容器。 (二)二类容器(属下列情况之一) 1、中压容器 2、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3、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贮运容器。 4、内径小于1米的低压废热锅炉。 (三)三类容器(属下列情况之一) 1、高压、超高压容器。 2、剧毒介质但最高工作压力P w与容积V的乘积大于0.2MPa.m3的低压容器或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 3、易燃或有毒介质且P w×V≥0.5MPa.m3的中压反应容器,或P w×V≥5MPa.m3的中压贮运容器。 4、中压废热锅炉或内径大于1米的低压废热锅炉。 注: 1、剧毒介质:指进入人体量小于50克即会引起肌体严重损伤或致死的介质。如:氟、氢氟酸、氢氰酸、光气、氟化氢、碳酰氟等。 2、有毒介质:指进入人体量大于等于50克即会引起人体正常功能损伤的介质。如: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氯乙烯、甲醇、氧化乙烯、硫化乙烯、二硫化碳、乙炔、硫化氢等。 3、易燃介质: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20%的气体。如:一甲胺、乙烷、乙烯、氯甲烷、环氧乙烷、环丙烷、氢、丁烷、三甲胺、丁二烯、丁烯、丙烷、丙烯、甲烷等。 四、按作用原理分 (一)反应容器 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如反应器、发生器、反应釜、分解锅、分解塔、聚合釜、高压釜、合成塔、变换炉、蒸煮锅、蒸球等。 (二)换热容器 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如废热锅炉、蒸发器、加热器、硫化锅、消毒

2017版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及相关规范中译本

版锅炉及压力容器及相关规范中译本 征订通知 各有关单位: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是一部国际性规范,同时也为满足指令,出口欧盟承压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持,已被许多国家采用。为满足我国持证单位、计划进行认证单位及其他单位对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译本的需要,经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权,中石协规范产品专业委员会()成立了由著名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设计、制造、材料、焊接、检测方面的专家和有关领导组成的翻译出版委员会,组织行业知名专家,翻译出版版锅炉及压力容器和相关规范共卷(册),将在年一季度开始陆续发行。 本次卷册版规范中译本和《当代英汉承压设备词典》的版权属于,由独家发行。 为防止盗版,此次规范征订单中将不标明单价,在收到企业征订单后会核算费用并回传征订单给购买单位,作为独家授权的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翻译发行机构,并未委托任何机构代销中译本,版规范中译本将只销售给制造厂及使用单位,请广大单位警惕盗版,以免造成损失。 如购买中译本同时还需采购国家标准,可代为采购。 具体订购办法: 、请按要求认真填写版规范中译本征订单,然后返回(传真、电子邮件),将确定金额并将征订单回传给购买单位作为销售凭证。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享受九折的优惠价: ()按时交纳会费的会员单位(应于月底前一次性足额交齐); ()一次性购书金额超过叁万元人民币的单位或个人; ()一次性订购三套(以卷册为一套)或三套以上的单位或个人。 、订购书款可通过银行转账或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号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号: 汇款单上请注明“规范中译本书款”。 、邮费为书价的,一次性购书金额超过元的单位,免收邮寄费。 、港澳台地区邮费为,外汇加收银行手续费,请与书款同时汇来。 、联系人:高超、高喆电话:传真:、 中石协规范产品专业委员会 二○一七年十二月 版规范中译本征订单 购书日期:年月日 1 / 1

压力容器资质划分标准

压力容器分类 1.2.1介质危害性:指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其中影响 压力容器分类的主要是毒性和易燃性。 1.毒性:是指某种化学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 (1)极度危害(Ⅰ级):最高容许浓度<0.1mg/m3; (2)高度危害(Ⅱ级):最高容许浓度0.1~<1.0mg/m3; (3)中度危害(Ⅲ级):最高容许浓度1.0~<10mg/m3; (4)轻度危害(Ⅳ级):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介质毒性程度愈高,压力容器爆炸或泄漏所造成的危害愈严重,对材料选用、制造、检验和管理的要求愈高。 Q235-B不能使用 钢板应逐张超声检测 介质危害性100%射线或超声检测 气密性试验 法兰带颈且PN≥1.6MPa 2.易燃介质:爆炸下限<10%,或爆炸下限和上限之差≥20%的介质如 甲烷、乙烷、乙烯、氢气、丙烷、丁烷等。 压力容器盛装的易燃介质主要指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介质对压力容器的选材、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易燃介质容器均采用全焊透结构 1.2.2压力容器分类

世界各国规范对压力容器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本节着重介绍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分类方法 分类:①按压力等级②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 ③按安装方式④按安全技术管理 1.按承压方式分类: 外压容器:当容器的内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约0.1MPa)时又称为真空容器 内压容器:(按照设计压力p分) 低压(L)容器0.1MPa≤p<1.6MPa 中压(M)容器 1.6MPa≤p<10.0MPa 高压(H)容器10MPa≤p<100MPa 超高压(U)容器p≥100MPa 2.按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 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 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 3.按安装方式分类: 固定式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该安装方式的压力容器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要求。) 4.按安全技术管理分类

三类压力容器和高压容器技术要求

三类压力容器和高压容器技术要求 1.容器及受压元件采用下列碳钢和低合金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a.厚度大于30mm的20R和16MnR钢板,合格级别不低于III级; 2.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壳体用碳钢和低合金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a.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合格级别应不低于II级; b.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100毫克/升的压力容器,合格级别应不低于II级; 3.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复验。复验内容内容至少包括:逐张检查钢板表面质量和材料标志;按炉复验钢板的化学成分;按批复验钢板的力学性能、冷弯性能;当钢厂未提供钢板超声检测保证书时,应对钢板按照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进行,合格级别应不低于II级。 4.高压容器、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卧式储槽、移动式压力容器应采用炉内整体热处理。 5.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容器及受压元件,需对其A,B类焊接接头进行百分之百射线或超声检测,合格级别射线不低于II级,超声不低于I级: a.钢板厚度大于30mm的碳素钢、16MnR; b.进行气压试验的容器; c.图样中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d.图样规定须100%检测的容器。 6.下列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a.用于壳体厚度大于30mm的20R和16MnR; b.用于其它受压元件(法兰、管板、平盖等)的厚度大于50mm的20R和16MnR;7.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锻件复验要求如下: a.应按压力容器锻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复验; b.对制造单位经常使用且已有信誉保证的外协锻件,如质量证明书(原件)项目齐全,可只进行硬度和化学成分复验,复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则应进行力学性能复验; c.压力容器制造单位锻制且供本单位使用的锻件,可免做复验。 8.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a.厚度大于30mm的16MnR及16Mn; b.图样中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如盛装液化石油气、液氨等的容器; c.图样中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压力容器标准全解

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介绍 一、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的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主要分以下五个层次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 第一层次:法律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如《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行政许可法》等; 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 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73号国务院令),2003年3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监察条例)的决定》(第549号国务院令)公布。 第三层次:行政规章 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如: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0号)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层次: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 是政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所作出的一系列规定,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文件,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主体,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各国贸易性保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体现形式,其作用是把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2-2005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 R6001-2008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及说明

附件6: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及说明 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将新压力容器划分为1、2、3级三个等级,在用压力容器划分为2、3、4、5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划分原则如下: 1级: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级:(1)新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难以纠正的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和使用单位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在用压力容器:技术资料基本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检验报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不易修复的一般性缺陷;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3级:(1)新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基本齐全;主体材料、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制造时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问题或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和使用单位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在用压力容器:技术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料、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造时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问题或缺陷,焊缝存在超标的体积性缺陷,根

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缺陷发展或扩大;其检验报告确定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4级:主体材料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材料不明,或虽属选用正确,但已有老化倾向;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强度经校核尚能满足要求;焊接质量存在线性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缺陷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或扩大;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或在正常的检验周期内安全使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提高安全状况等级,否则只能在 限定的条件下短期监控使用。 5级:无制造许可证的企业或无法证明原制造单位具备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制造的压力容器;缺陷严重、无法修复或难于修复、无返修价值或修复后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以判废,不得继续作承压设备使用。 注:1、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缺陷,是制造该压力容器最终存在的状态。如缺陷已消除,则以消除后的状态,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2、技术资料不全的,按有关规定由原制造单位或检验单位经过检验验证后补全技术资料,并能在检验报告中作出结论的,则可按技术资料基本齐全对待。无法确定原制造单位具备制造资格的,不得通过检验验证补充技术资料。 3、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问题与缺陷,只要确认其具备最严重之一者,既可按其性质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压力容器常用标准、规范

压力容器设计常用规、规定和标准 1.设计标准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 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 12337-1998 钢制球型储罐 HG/T 20569-1994 机械搅拌设备 JB/T 4710-2005 钢制塔式容器 JB/T 4731-2005 钢制卧式容器 JB/T 4734-2002 铝制焊接容器 JB/T 4735-1997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JB/T 4745-2005 钛制焊接容器 2.基础标准 HG 20580-1998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HG 20581-1998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HG 20582-1998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HG 20583-1998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 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HG 20585-1998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 HG 20652-1998 塔器设计技术规定

3.设备型式参数标准 GB/T 17261-1998 钢制球型储罐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 4714-1992 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5-19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 4716-1992 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7-1992 U型管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4.制造检验标准 GB/T 4334.1-2000 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 GB/T 4334.2-2000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4.3-2000 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4.4-2000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4.5-2000 不锈钢硝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4.6-2000 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5.筒体 GB/T 9019-2001 压力容器公称直径 GB/T 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压力容器标准问题解答

压力容器标准问题解答(第一批) 一、所提问题:我单位有一台产品,夹套设计材料为Q235-A,现采用Q235-B 代用,请问:该台产品夹套试板是否要按Q235-B进行冲击试验? 解答:GB150 10.5.6.5条 Q235-B钢板制壳体,也无须进行试板的冲击试验,更何况代用Q235-A。 二、所提问题:GB150中钢管标准GB8163壁厚只能用小于等于10,如果大 于10是否也能用。GB9948、 GB6749钢管最大直径273,规格太少选用受限制,是否能用GB5310,但GB150中没有推荐用 GB5310,请专家解释一下。解答:由于GB8163的技术要求较低,因此以壁厚小于等于10mm作限制,大于10mm不允许使用。GB6749的1.1中“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可供应表1规定以外的钢管”。GB9948-88的3.1.1中“管道壳的外径和壁厚应符合GB8163中外径和壁厚的规定”,均不受最大直径φ273mm的限制。 ——以上问题由中国通用机械工程总公司秦晓钟教授解答 三、所提问题:我们在执行《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标 准中遇到II-1同钢号(16MnR-16MnR)母材工艺评定是否适用于I-1同钢号(Q235-Q235)母材的问题。按标准中5.3.2.2“……但类别号为II(或组别号为VI-1,VI-2)的同钢号母材的评定适用于该类别号(或该组别号)母材与类别号为I的母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的规定,由于I-1组别号钢的焊接性能比II-1更好,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类别号II-1同钢号母材的评定适用于I-1同钢号母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 解答:不能如此理解,Ⅱ-1同钢号母材评定不适用于Ⅰ-1同钢号母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 四、所提问题: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中第 5.3.4.1“……,如试件经高于上转变温度的焊后热处理或奥氏体母材焊后 经固溶处理时仍按原规定执行。”该条是否是专指焊件规定进行冲击试验的情况?当焊件无冲击试验要求时,是否要遵循“适用于焊件最大厚度1.1T 的限制。” 解答:5.3.4.1是当具备这么几个条件时对最小值作出规定,最大值按表8规定不变。 五、所提问题:JB4708-2000中,表7第1条有关氩弧焊打底的规定可否如 下理解:SMAW、SAW、GTAW、GMAW用于打底焊,做工艺评定时,如只用一种焊接方法,则试件的母材厚度应不小于13mm。10mmGTAW全厚度对接工艺评定可否用于以下情况:GTAW打底5mm、GMAW填充5mm、SAW盖面6mm的16mm 平板对接焊缝。(假设其他因素均已经评定)10mmGTAW全厚度对接工艺评定在用于GTAW打底时,对母材厚度如何规定? 解答:10mmGTAW全厚度对接工艺评定在用于GTAW打底焊时,适用于焊件母材厚度最大值为20mm。 六、所提问题:在JB/T4709-82的表1中材料0Cr17Ni12Mo2焊接时埋弧焊 和氩弧焊焊丝钢号推荐为H00Cr19Ni12Mo2,材料0Cr18Ni12Mo2Ti推荐为H0Cr20Ni14Mo3;而在JB/T4709-2000的表1中同样的焊接方法,材料 0Cr17Ni12Mo2推荐焊丝为H0Cr19Ni12Mo2,材料0Cr18Ni12Mo2Ti则推荐焊

压力容器级别划分

按压力等级分类:压力容器可分为内压容器与外压容器。 内压容器又可按设计压力(p)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低压(代号L)容器0.1 MPa≤p<1.6 MPa; 中压(代号M)容器 1.6 MPa≤p<10.0 MPa; 高压(代号H)容器10 MPa≤p<100 MPa; 超高压(代号U)容器p≥100MPa。(1MPa=9.8Kg) 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 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 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按安装方式分类: 固定式压力容器:有固定安装和使用地点,工艺条件和操作人员也较固定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时不仅承受内压或外压载荷,搬运过程中还会受到由于内部介质晃动引起的冲击力,以及运输过程带来的外部撞击和振动载荷,因而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要求。 上面所述的几种分类方法仅仅考虑了压力容器的某个设计参数或使用状况,还不能综合反映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 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还与介质危险性及其设计压力p和全容积V的乘积有关,pV值愈大,则容器破裂时爆炸能量愈大,危害性也愈大,对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的要求愈高。

按安全技术管理分类: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采用既考虑容器压力与容积乘积大小,又考虑介质危险性以及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综合分类方法,以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该方法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1.第三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 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 10MPa·m3 ); 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 0.5Pa·m3);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乘积大于等于 0.2MPa·m3 );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2.第二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压力容器的分类(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压力容器的分类(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压力容器的分类(新版) 压力容器的使用极其普遍,型式也很多。根据不同的需要,压力容器有若干种分类方法。 按容器的壁厚分为薄壁容器(壁厚不大于容器内径的十分之一)和厚壁容器。 按壳体承受压力的方式分内压容器(壳体内部受压)和外压容器。 按容器的工作壁温分为:高温容器、常温容器、低温容器。 按壳体的几何形状分为:球形容器、圆筒形容器、圆锥形容器、轮胎形容器等。 按容器的制造方法分为:焊接容器、铸造容器、锻造容器、铆接容器和组合式容器。 按容器的放置方式分为立式容器和卧式容器。

总之,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都是从各个不同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从使用的角度考虑,常把压力容器分为两大类,即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这两类容器由于使用情况不同,对它们的技术管理要求也不一样。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对这两类容器都分别制订有不同的管理章程和技术标准、规范等。为便于技术管理,每类容器还可以按它的压力或用途再予以细分。 固定式压力容器是指除了用作运输贮存气体的盛装容器以外的所有容器。这类容器有固定的安装地点和使用地点,工艺条件和操作人员比较固定,容器一般是用管道与其它设备相连。根据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监察规程》可将这类容器分为低压(设计压力为0.1MPa~1.6MPa,代号L)、中压(设计压力为1.6MPa~10MPa,代号M)、高压(设计压力为10MPa~100MPa,代号H)、超高压(设计压力大于100MPa,代号U)四个压力等级。此外,按照压力容器的工艺用途可将固定式压力容器分为: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及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

三类压力容器划分

三类压力容器划分 1、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乖积大于等于10MPa? m3); (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乖积大于等于0.5MPa? m3); (5)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乖积大于等于0.2MPa? m3); (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 体、低温液体)等; (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 (11)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 m3)。 2、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1)中压容器; (2)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5)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3、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1、2、规定除外的)。 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品种、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 一、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如下; 1、低压(代号L)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1.6MPa≤P<10MPa 3、高压(代号H)10MPa≤P<100MPa 4、超高压(代号U)p≥100 MPa 二、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 三、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如下: 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分参照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 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无规定时,按下述原则确定毒性程度: ○1极度危害(Ⅰ级)最高容许浓度<0.1mg/m3; ○2高度危害(Ⅱ级)最高容许浓度0.1~1。0mg/m3; ○3中度危害(Ⅲ级)最高容许浓度1。0<10mg/m3; ○4轻度危害(Ⅳ级)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TSGR0003-2007《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简单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的简单压力容器是指结构简单、危险性小的压力容器。 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简单压力容器: (一)容器由筒体和平封头、凸形封头(不包括球冠形封头),或者由两个凸形封头组成; (二)筒体、封头和接管等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为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 (三)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6 MPa; (四)容积小于或者等于1000L; (五)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000MPa·L; (六)介质为空气、氮气和医用蒸馏水蒸发而成的水蒸气; (七)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20℃,最高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50℃; (八)非直接火焰的焊接容器。 第四条本规程也适用与简单压力容器相连接的以下连接件: (一)与外部管道或者装置用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者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二)简单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三)非受压元件与简单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四)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帽)、压力表、水位计、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 第五条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一)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海上设施和船舶使用的压力容器; (二)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如压缩机缸体等); (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四)灭火器; (五)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六)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六条简单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和使用管理应当满足本规程的要求。第七条申请简单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制造单位其产品应当先进行型式试验,并且合格。第八条进出口简单压力容器的监督管理应当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研制和开发简单压力容器产品,其技术要求与本规程规定不一致时,制造单位应当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报告,并且约请有检验检测资格的第三方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方可进行制造和销售。 第十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二章材料 第十一条简单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主要受压元件材料

压力容器常用标准规范

压力容器常用标准规范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压力容器设计常用规范、规定和标准 1.设计标准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 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GB 12337-1998 钢制球型储罐 HG/T 20569-1994 机械搅拌设备 JB/T 4710-2005 钢制塔式容器 JB/T 4731-2005 钢制卧式容器 JB/T 4734-2002 铝制焊接容器 JB/T 4735-1997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JB/T 4745-2005 钛制焊接容器 2.基础标准 HG 20580-1998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HG 20581-1998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HG 20582-1998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HG 20583-1998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 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HG 20585-1998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 HG 20652-1998 塔器设计技术规定 3.设备型式参数标准 GB/T 17261-1998 钢制球型储罐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 4714-1992 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5-19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 4716-1992 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7-1992 U型管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4.制造检验标准 GB/T 不锈钢 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 GB/T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 GB/T 不锈钢 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不锈钢硝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 GB/T 不锈钢 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压力容器分类标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类别及压力等级、品种的划分 日期:2010-5-9 11:29:53访问:61次 压力容器类别及压力等级、品种的划分A1 压力容器的分类 A1.1 介质分组 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以下两组,包括气体、液化气体或者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第一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 (2)第二组介质: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 A1.2 介质危害性 介质危害性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者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用介质毒性程度和爆炸危害程度表示。 A1.2.1 毒性程度: 综合考虑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职业性慢性危害等因素。极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小于0.1mg/m3;高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0.1~1.0 mg/m3;中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0~10.0 mg/m3; 轻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0 mg/m3。 A1.2.2 易爆介质: 指气体或者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并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20%的介质。 A1.2.3 具体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的确定 按照HG 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确定。HG 20660没有规定的,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参照GB 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原则,决定介质组别。 A1.3压力容器类别划分方法 A1.3.1 基本分类 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应当根据介质特性,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划分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单位MPa)和容积V(单位L),标出坐标点,确定压力容器类别: (1)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见图A-1; (2)第二组介质,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见图A-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