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材料与工艺

设计材料与工艺

乳膏处方工艺设计思路

一、小试处方 1、难溶性药物的加入问题 如果药物水溶性不好的话,即使在加热状态溶解了,随着温度降下来,药物自然会重新析晶。可以将药物微粉化,或者至少按照药典要求将粒径粉碎到180um以下,在乳化结束后加主药。可以用一定的溶剂分散药物后加入。 万能溶剂二甲亚砜作为一种很老的透皮促进剂,有其应用局限性,一般要求使用量不超过10%,其次它在18.5℃时易结晶,当用量少时,这影响可以忽略。 常用溶剂丙二醇可以保湿,但是也可以破乳,超过5%之后会造成局部刺激性。 2、表面活性剂 SDS为乳化剂,一般乳膏效果很好,但是乳化时气泡较多,开真空容易跑料,推荐半锅生产;因为SDS乳化作用适宜的PH值应为6-7,不应小于4或大于8。SDS量可以增加到3%,4%,甚至6。 吐温单独实用,乳化能力可能不够;可以将吐温和司盘联用,增加乳化剂的乳化能力。 使用聚氧乙烯-100这类的高效乳化剂代替吐温;聚氧乙烯-100在1:1的比例下能和单甘脂组成高效乳化剂,效果非常优良。 HLB值仅仅对乳膏处方设计有点指导意义,并不绝对,乳膏稳定如否,是看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是否和使用的油相相匹配。 3、基质问题 可以通过增加十八醇用量,增加乳膏的刚性,适当提高单硬脂酸甘油酯,也可以改善基质,卡波姆作为基质可以加入到水相中。 乳膏剂必须加入保湿剂,不然在开包装后容易变干,影响患者的使用;一般用10%的丙二醇或丙三醇。 4、其他 乳膏中尽量避免用离子型的辅料,因为高浓度离子会产生破乳的效果,对乳膏的稳定性不利;建议去掉EDTA-2Na。 山梨酸的抑菌效果不如尼泊金,建议用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联用,替换山梨酸; 关于处方,可以联系佳法赛获得技术支持。 二、小试工艺: 实验室的话,一般用到的是烧杯,玻璃棒,水浴锅,高速均质机。

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2、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 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对各种加工工艺适应的能力,它包括铸造性能、压 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4、根据载荷作用性质不同,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疲劳载荷等三种。 5、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有机材料四类。 6、材料基本性能包括固有特性和派生特性。 7、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切削加工工艺性能、铸造工艺性能、锻造工艺性能、焊接工艺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8、工业产品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殊性能包括感觉物性、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和环境耐候性。 9、钢铁材料按化学组成分为钢材、纯铁和铸铁;其中钢材按化学组成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10.铸铁材料按照石墨的形态可分为可锻铸铁、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三种。 11、变形铝合金主要包括锻铝合金、硬铝合金、超硬铝合金和防锈铝合金。 12、金属制品的常用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等。 13、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质处理、表面精整加工和表面被覆处理。 14、塑料按照其重复加工利用性能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5、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吹塑成型、挤塑成型、吸塑成型、注塑成型等。 16、陶瓷材料根据其原料、工艺和用途,可以分为传统陶瓷和近代陶瓷两大类。 17、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原配料、坯料成型和窑炉烧结三个主要工序。 18、陶瓷制品的坯体成型方法主要有压制成型、可塑成型和注浆成型三种。 19、陶瓷制品的旋压成型可以分为覆旋旋压法和仰旋旋压法两种。 20、日用陶瓷制品可以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其中陶器的气孔率和吸水率介于炻

产品工艺设计指导书

产品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产品(织物)风格 不同的织物有着不同的风格,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必要的论述。 二、原纱条件 内容应包括原料名称、纤维混纺比例、原料等级(细度和长度)、纱线特(支)数、标准干燥重量、捻系数、捻向、单强等。各类纱线在制订工艺设计要求时,应参照下列三级标准。 纯棉纱线:按照国标GB398—93规定。 涤棉混纺纱线:按照国标佃GB/T5324—1997规定。 涤粘中长混纺纱线:按照部标FZ/T12004—1995规定。 涤富混纺纱线:按照有关企业标准规定,如沪/FJ481-79 规定。 涤纶长丝包芯纱:按照有关企业标准规定,如沪/FJ375—79规定。 维棉混纺纱线:按照国标GB2910—82规定。 腈纶混纺针织纱:按照有关企业标准规定。如沪Q/FJ377—79规定。 粘胶纱线:按照国标FZ/T12003-1995规定。 混纺含量分析:按照部标二组分:GB/T—2910-1995;三组分:GB/T—2911—1995规定。 在具体制订工艺设计时应注意: 1.捻系数按企业实际控制数设计。 2.品质指标按上等指标设计,计算坯布断裂强度时按一等品质指标计算。 3.低级棉专纺纱以二等品品质指标计算。 4,绒布坯纬向品质指标按针织起绒纱的一等品品质指标计算。 三、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 内容应包括织物组织(包括组织图、纹板图、穿筘图、穿综图)、幅宽、联匹长度、总经根数、边纱根数、密度、断裂强度、一平方米无浆干燥重量、织物紧度、经纱缩率、纬纱缩率、棉杂疵点格率及用纱量等。各类织物在制订工艺设计要求时,应参照下列三级标准。 纯棉坯布:按照国标GB/T406-93规定。 纯棉灯芯绒布:按照国标GB/T14310—93规定。 纯棉本色帆布:按照国标GB2907—82规定。

浅谈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浅谈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及工艺设计评审 关键词: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评审 传统习惯上,产品开发人员在产品设计时,主要关心和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作用、先进性和稳定性,较少考虑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约束,甚至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设计产品,你们生产产品”和“产品设计精度越高越好”的思想。如果设计没有考虑行业和生产厂家的实际制造环境,这样的设计,对企业优质高效的生产会带来困难,因为产品设计工艺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工难易程度、合格率、成本等因数。因此产品设计后,进行工艺性审查和工艺设计评审很有必要。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设计决定产品的固有质量,据有关资料提供:产品设计费用仅占总成本的5%,但产品70%成本受设计的影响。 因此先进的工业国家十分重视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作为衡量产品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工艺性良好的设计在一定生产条件下,采用合理的生产组织、正确的工艺技术方法就能充分显示出产品设计的良好经济效果,反之,如果工艺性差的设计,纵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也无济于事。 因此,产品完整的设计工艺性概念可以归纳为: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具有用“优质、高产、低消耗、经济效益大”的工艺技术方法制造出合格产品。实质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性质,产品的整个质量和可靠性取决于组成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和元器件,它反映出设计与制造的普遍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2.工艺性审查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产品的设计工艺性,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产品图样进行工艺性审查、分析,这也是产品结构和工艺在工作上的具体结合。提供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工艺成果,推荐经过生产验证、工艺性良好的结构,使之能够在预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具有合理的结构工艺性,使结构设计更切合工艺加工,其目的是加快工艺技术准备和防止生产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达到“先有好的结构设计,然后有好的生产工艺”。 3.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 工艺性审查、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产品结构和工艺在工作上具体结合的工艺技术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设计与制造各方面的技术力量,仔细消化图样,审查设计要求是否符合生产条件,应用本单位已有的技术成果,综合考虑工艺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等等,认真提出意见,及时协调矛盾,统一认识。基本要求有五点: (1)材料的选用审查 材料费用要占产品成本的很大比例,因此必须重视怎样节约原材料。经工艺性审查后,应保证常规材料尽可能是本单位成批生产使用的材料,要注意提高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材料牌号、品种、规格要少。 例如:钣金件设计的尺寸大小要考虑原材料三种标准规格1000×2000、1219×C、1250×C,尽量进行套裁,提高材料利用率。

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一、概述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随着多种材料的发现以及制陶、炼铜、冶铁等方法的出现,人类创造的手工艺设计被用在简单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上;18世纪,机械化和劳动分工的出现使得设计成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19世纪,由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引入,许多物品可以用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技术来制造,取代了先前昂贵的材料和熟练地手工艺;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业的发展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所带来的消费模式也使得材料和技术成为重要的工业设计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信息爆炸新时代的冲击和挑战,工业设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所以说现代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关系是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而工业设计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与应用性强的新学科,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新材料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途中这些餐具的把柄便采用了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能与各种手型自动吻合,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手指、握力等任意改变其形状,以最佳形态适合不同手的把握,从而带来舒适的进餐效果。 这种新型材料在餐具上应用,保证了高龄人、残疾人以及幼儿都能够从最适合的角度将食物送入口中。它还被广泛应用在航天、生物医学、机械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给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从20世纪60年代起,塑料成了工业设计最热门的材料,苹果电脑公司在世界上最先推出了塑料机壳的一体化个人计算机,引领了时代潮流。近几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以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突飞猛进。像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系列产品便是最好的例子:笔记本电脑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和哑光质感,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iphone的多点触屏等全新的交互技术等等,无不一一展示了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优秀产品呈现的重要作用。 2、新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美国批量生产的商品,如鞋类、缝纫机、打字机、自行车以及后来的汽车、家电产品等,在其早期阶段的设计主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销售给普通大众的电器产品主要依赖于它们技术上的新奇来吸引顾客,而不是取决于任何显而易见的功能上的优点。 技术的革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电视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期,电视是作为一个代替传统壁炉,即整个家庭中心的东西,而20世纪80年代微型便携式电视机的设计有了重大突破,随着led背光技术的发展,其厚度已减少到了10毫米以内,索尼公司的olcd电视机甚至可做到薄如蝉翼,这种变化有赖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微芯片和新型的扁平屏幕使微型化成为可能。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的一代代发展,依靠着工业设计技术的成熟,更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换代。 三、结语 21世纪的设计教育也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正成为一种潮流。同时,技术、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对设计观念、设计方式、设计方法都有着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工作方式。

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乳膏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首席医学网2005年10月30日13:08:57 Sunday 【关键词】中药 中药提取液或粉末直接加入乳剂型基质中制成软膏,克服了传统中药硬膏剂的制备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药物使用率低、使用不方便及局部刺激等缺点[1],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了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同时也为中草药的利用提供了新剂型[2]。经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黄腐酸钠软膏(乳剂基质)中药物透皮吸收属零级动力学过程,可提供比口服液剂型稳定的血药浓度[3]。 1中药加工提取方法 根据中药所含成分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及不同的溶媒进行提取;含有冰片等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易煎煮,需用醇溶解后,加入水相液中[4]。 1.1水提田应彪等[5]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冬虫夏草、昆明山海棠的有效成分,经除杂、浓缩等工艺与乳膏基质、透皮促进剂制成的O/W型乳膏,质量稳定,保湿性良好,能显著延长猪同种植皮存活期。等量加入氮酮和丙二醇各2%,有促渗透作用。陈瑞云等[6]取补骨脂、花椒、白芷、细辛、地骨皮、旱莲草、薄荷、防风加水煎煮,生石膏、替硝唑分别过五号筛,制备得到的口炎康软膏可制成牙膏型,且疗效高、见效快,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发泡剂,碳酸钙为磨擦剂。饶凡等[7]研制的六合软膏,对由“热毒”引起痈的肿疮疡初起等皮肤诸症有满意的疗效,其处方为:大黄、黄柏、乌梅、薄荷脑等六味药。除薄菏脑外,其余药物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后用浓氯水调pH 6,浓缩成相对密度1.32的浓浸膏,薄荷脑以3%的环糊精采用研磨法制成薄菏脑β环糊精包合物。药物浸膏与乳化基质的比例为1∶4。 1.2醇提或渗漉提取王纯梅等[8]筛选出桃仁、玉竹、补骨脂(药材中加入70%的乙醇室温提取)等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的天然药物,研制出白癜消乳膏,经过2年多的留样观察,该乳膏质量稳定,对白癜风的治疗作用显著。王晋红等[9]经剂型改革,制成了蛇葡萄根软膏。蛇葡萄根去皮、心之干根,切片,用乙醇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后,与常用的乳剂基质硬脂酸、单甘脂等及透皮吸收剂、防腐剂等制成软膏剂,每克软膏含干药材1 g。 1.3水提醇沉支家萃[4]将金黄散成分中的中药饮片水煎、醇沉、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配成W/O 型金黄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他认为W/O型乳膏剂可使软膏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应用水提工艺时,用醇沉可除取蛋白质等杂质,使成品在贮存过程中质量稳定;在乳膏基质中,要适当加大保湿剂的用量,以防软膏表面失水变硬。饶双超等[10]制成的流腮软膏,疗效显著,见效快,能明显缩短病程,其中大黄、黄柏、车前草水煎煮、醇沉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青黛过120目筛,药物稠膏与乳化基质的比例为1∶4。周越等[1]研制的肤康软膏中黄芩、大黄、苦参、甘草加水煎煮后醇沉,大黄、蒲黄、蝉蜕、冰片共研成细粉,过7号筛。徐红等[11]制备的复方雄黄乳膏用于尖锐湿疣,获得较好疗效,其处方为:雄黄粉15 g、白藓皮60 g、苦参60 g、黄柏60 g、绵马贯众60 g、大青叶60 g、蛇床子60 g、白矾30 g、五倍子30 g、白凡士林250 g、硬脂酸70 g、十八醇40 g、十六醇30 g、单硬脂酸甘油酯20 g、甘油50 g、氮酮20 ml、羟苯乙酯1 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 000 g。蛇床子单独加水煎煮,其余中药材(除雄黄粉外)用水煎煮、浓缩后醇沉,雄黄粉过6号筛,用适量甘油调成糊状,每1 g乳膏(O/W型)相当于生药0.435 g。 1.4提取挥发油康肤乳膏经40例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疗效肯定,其中蛇床子、川椒、当归、细辛应用双提法制得挥发油,药液待用,药渣与苦参、威灵仙、地肤子、黄柏、胡麻仁、牛蒡子、黄连、知母水煎,浓缩,醇沉。赵莹等[12]认为蛇床子、当归、川椒、细辛所含挥发油为主要药用成分。为了便于使用,提高疗效,黄晓瑾[13]将愈疡Ⅱ号经剂型改革制成乳膏,其中当归、白芷、甘草提取挥发油,药渣再加水煎煮,浓缩成浸膏。黄连、紫草加水煎煮,浓缩成浸膏。将挥发油溶于二甲亚砜中,待基质冷却近室温时加入。陈登丰等[14]将如意金黄散研制为透皮软膏,提高了疗效,扩大了用药范围,其中姜黄、

药剂学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 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 [处方] 肾上腺素 1g 主药 依地酸二钠 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 1mol/L盐酸适量 pH调节剂 氯化钠 8g 等渗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 1g 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用水中。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溶解。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用盐酸(1mol/L)或氢氧化钠(1mol/L)调整pH值至3.0-3.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 [处方] 布洛芬 0.2g 乳糖 0.1g PVP Q.S 乙醇(70%) Q.S 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 0.02g 硬脂酸镁 0.004g 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 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 120g 油相 ②硬脂酸 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 做乳化剂 ③白凡士林 200g 油相 ④液体石蜡 250g 油相 ⑤甘油 100g 保湿剂,水相 ⑥十二烷基硫酸钠 1g 乳化剂 ⑦三乙醇胺 5g 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 ⑧羟苯乙酯 0.5g 防腐剂 ⑨蒸馏水加至 2000g 水相 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将以上两种混合液在80℃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处方乙酰水杨酸 268g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咖啡因 33.4g 淀粉 266g

(完整版)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整理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论 1.1 设计与材料纵观人类的进化史,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因素,其中材料的的开发、使用和完善就是其中之一。 材料是人类生产各种所需产品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周围任何物品都离开材料。材料科学的发展,使产品形态产生了根本变化,材料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人们生活的进步。 1.2 产品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材料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是用以构成产品造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材料是工业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 工艺:材料的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材料并实现产品造型的技术手段。 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与产品的功能、形态构成了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素。而产品的功能和造型的实现都建立在材料和工艺上。 1.3 材料设计 1.材料设计的内容 产品造型中的材料设计,以“物—人—环境的材料系统为对象,将材料的性能、使用、选择、制造、开发、废弃处理和环境保护啊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材料特性与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对材料的工学性,社会性、经济性、历史性、生理性、心理性和环境性等问题进行平衡和把握,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和审美价值,是材料的特性和产品的物理功能和犀利功能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是材料具有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的可行性,并从各种材料的质感中获取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给人以自然,丰富、亲切的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产品造型的材料选择中,我们不仅要从材料本身的角度考虑材料的功能特性,还要考虑整个材料设计系统。 材料设计的方式出发点:原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与产品所需性能之间的比较。 两种主要方式:(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出发,思考如何选择和研制相应材料(从原料出发,思考 如何发挥材料的特性,开拓产品的新功能,甚至创造全新的产品。 材料与产品的匹配关系产品设计包含功能设计、形式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都要匹配。 材料性能的三个层次:核心部分是材料的固有性能;中间层次世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受的材料性能;外层是材料性能中能直接赋予视觉的表面性能。 产品功能设计所要求的是与核心部分的材料固有性能相匹配,而在产品设计中除了材料的形态之外,还必须考虑材料与使用者的触觉、视觉相匹配。 1.4 设计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来源分类:①天然材料②技工材料③合成材料④复合材料⑤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①金属材料②无机材料③有机材料④复合材料 按材料的形态分类:①线状材料②板状材料③块状材料 1.5 材料特性的基本特性 从材料特性包括:①材料的固有特性,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②材料的派生特性,即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和经济特性。 特性的综合效应从某种角度讲决定着产品的基本特点。 1.5.1 材料特性的评价 材料特性的评价:①基础评价,即以单一因素评价②综合评价,即以组合因素进行评价。 1.5.2 材料的固有特性材料的固有特性是由材料本身的组成、机构所决定的,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他受外界条件的制约。 1.5.3 材料的派生特性材料的派生特性包括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环境特性和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材料的工艺特性材料的工艺特性是指:材料适应各种工艺处理要求的能力,材料的工艺性包括材料的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他是材料固有特性的综合反映,是决定材料能否进行加工或如何

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研究 摘要:从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工业设计专业现状与材料及工艺课程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该课程实践部分关于课程深度、实践内容、教师能力和配套资源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为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材料与工艺课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工业设计专业与材料与工艺课程现状 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较短,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了大批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本身依托于艺术专业,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机械、材料等专业知识能力。由此可见,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艺术与理工相结合的特征。因此,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综合性[1]。作为一门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的专业,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差比较大,一部分偏向工科教学,一部分偏向艺术教学,还有的高校在教学上偏向某一类产品的设计,例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方向。不了解材料的属性,材料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就会影响到产品材质的选用和产品成型的实现[2]。学生掌握的材料与工艺知识,既要在知识性、学术性上得到合理的体现,学生更应该从实际的设计应用角度来认识相关的材料与工艺知识[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常用产品设计材料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不同设计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艺、成型方法,使学生对材料及加工工艺进行思考和创意,把握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在设计中适当地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学会应用材料知识解决设计问题,不断解析产品形态、功能、结构、色彩、材料、工艺之间的关系,把握设计方向。 2课程现存问题 2.1课程内容庞杂,深度不够

产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产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72043 总学时:48 学分:3 开课对象:工业设计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Material and technology of Product Design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目标 产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设计学科是一门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与应用性强的新学科,设计是人类的需求与目的、材料的工艺结构、技术的原理组合、造型的审美形式等重要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可分割,相关的材料与工艺知识是设计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课和实践联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理解常见的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手段,合理应用材料知识解决设计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运用材料的属性体现产品所需要具备的特征。 (二)课程对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能、加工、成型和表面处理技术;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应用材料知识来解决设计问题,在产品设计中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 课程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和学习方法,为更有效地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节序单元内容学时数

1·1 课程性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1 1·2 材料工艺与设计的关系 1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及工艺 基本要求: 对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设计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有较好的掌握;结合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设计中对金属材料及其工艺选用有一定的体验。 节序单元学时数 2·1 金属材料概述、金属分类、一般性质 1 2·2 产品设计中常用金属 1 2·3 金属成型工艺 8 2·4 金属表面工艺 2 第三单元:陶瓷与玻璃及其工艺 基本要求: 能够在熟练掌握陶瓷、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工艺的基础上,学会在设计实践中合理地选用玻璃、陶瓷材料。 节序单元内容学时数 3·1 陶瓷材料及其工艺 3 3·2 玻璃材料及其工艺 3 3·3 产品设计中陶瓷、玻璃产品应用的例子 2 第四单元:塑料橡胶及其工艺 基本要求: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塑料、橡胶的特性及工艺的基础上,学会在设计实践中科学选用塑料、橡胶及其工艺。 节序单元内容学时数 4·1 塑料概述 1 4·2 塑料的分类以及常见塑料 4 4·3 塑料成型工艺 4 4·4 塑料后期工艺 2 4·5 橡胶及其工艺 1 第五单元:木材以及木作工艺 基本要求:让学生在了解木材及竹子特性与工艺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设计中对木材及竹子材料及其工艺选用有一定的体验。 节序单元内容学时数 5·1 木材概述 1 5·2 常用木材 4 5·3 木材工艺 5 5·4 竹材工艺 1 第六单元:复合材料及其工艺 基本要求: 在熟练掌握符合材料特性及其工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科学选用各种复合材料及其相应工艺,并通过设计实践加强动手能力,进一步领悟设计选材的适应性原则。 节序单元内容学时数 6·1 复合材料概述 1 6·2 玻璃钢及碳纤维复合材料 1 第七单元:新材料及其工艺

产品工艺设计

工业产品造型作业 学期: 课程名称: 班级: 学号: 姓名: 便携式验钞卡(一)设计理念:

中国到底有多少假钞在流通?准确的数字无从知晓,仅在2000年4月~9月开展的全国性打击假钞的活动中,半年时间就收缴了4亿7000万元的假钞,逮捕了1万人。当然,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据2003年3月的新闻报道,北京市的小学已开始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辨别假钞的方法,可见假钞问题相当严重。只要在中国买过东西的人就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商店都配有验钞机,出租车等身边没有验钞机的时候,人们也就会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辨别纸币的真假,这几乎已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市场上的验钞机种类繁多,可谓是什么款式都有。虽然种类很多,但是那些便携式验钞机却没有实现方便快捷的功能。首先,对于一些有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辨别假钞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而我们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却没有那种意识,或许连假钞都不会辨别。这就导致,我们会受到经常换到假币,我们就受到了损失。同时,现在社会上的便携式验钞机不能够很方便的随身携带,大同小异的,也不很时髦,所以很难吸引我们大学生的眼球。 (二)设计思路 便携式验钞卡结构:这是一款便携式验钞机,其集成度高,它只有我们的饭卡那么大,厚度大概在5-8毫米,有一个探测的口是用来扫描的,同时还有一些充电的接口和按钮,上面还配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可以光能充电。使用时按下按钮扫描口发出红外线,扫描纸币,并且在扫描口一旁的磁性检测器也会启动,对纸币磁性感应。如果两关扫描都通过的话,则在另一端的显示灯上,显示为绿色,否则显示为红色,表示纸币有问题。 特点:便携式验钞机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携带,这款产品不仅仅适合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时髦的特点,因为我们可以对它一些涂鸦或者贴纸之类的,做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创意的作品,既经济适用,又很美观。而且适合老年人,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是那些骗子的主要发财对象,有了这款产品,一方面保证了老年人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这款产品轻便的特性,也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出行。所以这款铲平的特色就是:轻便与时髦,适合的人群比较广泛,集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同时它配有充电和太阳能电池供电的两种方式,既环保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给用户全新的感受,科技的发展的迅速性。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产品的集成度高,造价高,损坏后不易修复,还有一些技术难题等待攻克,产品本身不具备更新功能。 产品的工作原理: 1、红外穿透检测 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 2、磁性检测 磁性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面额真钞(20、50、100元)的某些部位是用磁性油墨印刷,通过一组磁头对运动钞票的磁性进行检测,通过电路对磁性进行分析,可辨别钞票的真假。在磁性检测中,要求磁头与钞票磨擦良好。磁头过高则冲击信号大,造成误报;磁头过低则信号弱,造成漏报。通过控制磁头的高度(由加工和装配保证)和在磁头上方装压钞胶轮可满足检测需要。 (三)草图展览(CAD草绘)

工业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工艺与材料的关系 金工实习的一周结束了,在实习期间我会了一些基本的材料加工,有钢铁和木材。看到自己认真完成的作品时,脸上洋溢着会心的笑容。在这期间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处,还可以加工不同的物品。可谓是材料的用处普及太广了。这一周我们专业又接触了一门新课程---产品材料工艺,经过一周的学习又使我对材料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到工业设计与材料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 材料工艺与产品造型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是一直材料工艺求解产品造型特征,二是已知产品造型特征求解材料工艺的各种可能性。在产品造型的三要素中与工艺关系最密切,受工艺影响最大的是形态要素,质感要求次之,色彩要素在一般情况下与产品成型工艺无直接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人类的设计史就是材料的使用史。大体来说,造型材料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以及材料复合时代,现代设计诞生于铁器时代以后。在现代社会中,已经由钢铁材料为住的局面向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局面过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合成材料和新材料,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互相渗透的材料体系。 21世纪新材料产品向着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按用户进行订制的方向发展工业设计定义: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

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材料是一切工业设计的载体,工业设计与材料密不可分,优秀的设计,离不开适当的选材与合理的工艺。 形态、功能和材料是构成产品的三大要素,三者互为影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创新性地运用材料对于产品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按物质结构分类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按加工度分类 天然材料竹、木、毛、棉、石材等 人造材料人造皮革、人造大理石等 加工材料胶合板、细木工板、纸张等 按形态分类 线状材料钢管、钢丝、金属棒、藤条、竹条等 面状材料金属板、木板、塑料板等 块状材料木材、石材、泡沫塑料、铸铁等 材料的特性 材料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固有特性,二是材料的派生特性。 材料的特性固有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 派生特性

乳膏处方工艺设计思路之令狐文艳创作

一、小试处方 1、 令狐文艳 2、难溶性药物的加入问题 如果药物水溶性不好的话,即使在加热状态溶解了,随着温度降下来,药物自然会重新析晶。可以将药物微粉化,或者至少按照药典要求将粒径粉碎到180um以下,在乳化结束后加主药。可以用一定的溶剂分散药物后加入。 万能溶剂二甲亚砜作为一种很老的透皮促进剂,有其应用局限性,一般要求使用量不超过10%,其次它在18.5℃时易结晶,当用量少时,这影响可以忽略。 常用溶剂丙二醇可以保湿,但是也可以破乳,超过5%之后会造成局部刺激性。2、表面活性剂 SDS为乳化剂,一般乳膏效果很好,但是乳化时气泡较多,开真空容易跑料,推荐半锅生产;因为SDS乳化作用适宜的PH值应为6-7,不应小于4或大于8。SDS量可以增加到3%,4%,甚至6。 吐温单独实用,乳化能力可能不够;可以将吐温和司盘联用,增加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使用聚氧乙烯-100这类的高效乳化剂代替吐温;聚氧乙烯-100在1:1的比例下能和单甘脂组成高效乳化剂,效果非常优良。 HLB值仅仅对乳膏处方设计有点指导意义,并不绝对,乳

膏稳定如否,是看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是否和使用的油相相匹配。 3、基质问题 可以通过增加十八醇用量,增加乳膏的刚性,适当提高单硬脂酸甘油酯,也可以改善基质,卡波姆作为基质可以加入到水相中。 乳膏剂必须加入保湿剂,不然在开包装后容易变干,影响患者的使用;一般用10%的丙二醇或丙三醇。 4、其他 乳膏中尽量避免用离子型的辅料,因为高浓度离子会产生破乳的效果,对乳膏的稳定性不利;建议去掉EDTA-2Na。 山梨酸的抑菌效果不如尼泊金,建议用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联用,替换山梨酸;关于处方,可以联系佳法赛获得技术支持。 二、小试工艺: 实验室的话,一般用到的是烧杯,玻璃棒,水浴锅,高速均质机。 水相油相分别在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化,然后水相、油相混匀,手动搅拌。不过细腻度肯定不如大生产的好。另外也可以用高速均质机,不过就是速度太快,我一直担心破乳,所以实验室的多是手动搅拌。 有的战友提到pH值的问题,个人建议倒是不必调整,人体皮肤对弱酸性有较好的耐受,乳膏在pH4以上就可以了。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整理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 (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论 设计与材料 纵观人类的进化史,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因素,其中材料的的开发、使用和完善就是其中之一。 材料是人类生产各种所需产品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周围任何物品都离开材料。 材料科学的发展,使产品形态产生了根本变化,材料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人们生活的进步。 产品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 材料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是用以构成产品造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材料是工业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 工艺:材料的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材料并实现产品造型的技术手段。 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与产品的功能、形态构成了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素。而产品的功能和造型的实现都建立在材料和工艺上。 材料设计 1.材料设计的内容 产品造型中的材料设计,以“物—人—环境的材料系统为对象,将材料的性能、使用、选择、制造、开发、废弃处理和环境保护啊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材料特性与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对材料的工学性,社会性、经济性、历史性、

生理性、心理性和环境性等问题进行平衡和把握,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和审美价值,是材料的特性和产品的物理功能和犀利功能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是材料具有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的可行性,并从各种材料的质感中获取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给人以自然,丰富、亲切的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 产品造型的材料选择中,我们不仅要从材料本身的角度考虑材料的功能特性,还要考虑整个材料设计系统。 材料设计的方式 出发点:原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与产品所需性能之间的比较。 两种主要方式:(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出发,思考如何选择和研制相应材料(从原料出发,思考如何发挥材料的特性,开拓产品的新功能,甚至创造全新的产品。 材料与产品的匹配关系 产品设计包含功能设计、形式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都要匹配。 材料性能的三个层次:核心部分是材料的固有性能;中间层次世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受的材料性能;外层是材料性能中能直接赋予视觉的表面性能。 产品功能设计所要求的是与核心部分的材料固有性能相匹配,而在产品设计中除了材料的形态之外,还必须考虑材料与使用者的触觉、视觉相匹配。 设计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来源分类:①天然材料②技工材料③合成材料④复合材料⑤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 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①金属材料②无机材料③有机材料④复合材料 按材料的形态分类:①线状材料②板状材料③块状材料 材料特性的基本特性

(完整版)工业设计产品工艺要点

1,简述电镀的基本原理 电镀是通过电解方法在固定表面上获得金属沉积层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变固定材料的表面特性,改善外观,提高耐蚀、耐磨及减摩性能;制成特定成分和性能的金属覆盖层,提供特殊的电、磁、光、热等表面特性和其他物理性能等。2,简述化学镀的基本原理 化学镀是指在没有外加电流通过的情况下,利用化学方法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并沉积在基本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3,简述热喷涂的加工方法 热喷涂技术是采用气体、液体燃料或电弧、等离子弧、激光等作热源,使金属、合金、金属陶瓷、氧化物、碳化物、塑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喷涂材料奥加热到熔融状态,通过高速气流使其雾化,然后喷射、沉积到经过预处理的工作表面、从而形成附着牢固的表面层的加工方法。 4,简述塑性成型工艺过程及其有哪些成型方法 (1)自由锻 自由锻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之间,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尺寸及内部质量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模锻 使金属胚料在模膛内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内部质量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模锻。由于模膛对金属胚料流动的限制,锻造终了时可获得与模膛形状相符的模锻件。 (3)板料冲压 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使板料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冲压件的加工方法。 5,什么是焊接 焊接通常是指金属的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同时并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成形方法。 6,试述表面工程的基本含义及其分类 对产品的表面进行一系列形、色、质、光、等处理,使之更加宜人、更加完美、更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使用要求、是工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工业设计中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有涂装、电镀、氧化着色等。 按照功能分类有: (1)表面装饰(2)防腐蚀(3)耐磨(4)热功能(5)光、电、磁等特种功能7,试述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 1)注射成型2)挤出成型3)压制成型4)吹塑成型5)压注成型6)发泡成型7)铸塑成型8)真空成型8,木材的成型加工工艺是怎样的 将木材原料通过木工手工工具或木工机械设备加工成构件,并将其装成制品,再经过表面处理、装饰,最后形成一件完整制品的技术过程,称为木材的成型加工工艺。 9,什么叫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就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物料经过的各种工艺加工程序一直到成品的整个流转过程。 10,数控加工的特点 (1)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 (2)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小

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

《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第一节钢铁材料 一、钢和铸铁的区别: 钢:钢是指含碳量小于2.11%的Fe-C合金所形成的单相奥氏体。 铸铁:铸铁是指含碳量2.11%~6.69%的Fe-C合金所形成的奥氏体+莱氏体或渗碳体+莱氏体。 二、碳素钢: 1、定义:碳钢是指没有特别加入合金元素的Fe-C合金。 2、碳素钢的牌号和用途: (1)普通碳素钢:例如Q235 Q255 特点:成分控制不严、强度不高、焊接性能好,韧性和塑性好,价格低、在热扎状态下直接使用,用于桥梁、建筑的工程构件和要求不高的机器零件。 (2)优质碳素钢:例如08,45 (数字表示万分之几的含碳量)特点: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优良的冷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大量用于机械、汽车、装备等领域,通常经过热处理后使用。 (3)碳素工具钢:例如T8、T10 (数字表示千分之几的含碳量)指有较高含碳量的碳素钢经过淬火加低温回火,达到较高的硬度,用于制作要求不高的量具、刀具、模具。 三、合金钢: 1、定义:在碳钢的基础上特意添加适当种类和数量的其他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合金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主要有Si、Mn、Cr、Ni、W、Mo、V等。 2、合金结构钢:根据用途分为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等。 (1)调质钢是指以调质处理作为零件预处理或最终热处理工艺的结构钢。调质处理就是淬火后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可使钢组织均匀,硬度适中,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渗碳钢是指经过渗碳处理,其表层的含碳量较多,较硬,而心部仍保持原有的含碳量,较韧的钢。优点是表层耐磨,硬度大,心部较韧。 四、不锈钢: 1、不锈钢的成分:不锈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主要是Cr和Ni。 2、不锈钢的分类:常用的不锈钢分为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和奥氏体型不锈钢三大类。 3、马氏体不锈钢(最常用):含Cr量13%含C量为0~0.4%,如0Cr13、1Cr13、2Cr13、3Cr13。 4、铁素体不锈钢:在马氏体不锈钢成分基础上,降低碳含量或提高Cr含量,形成单相铁素体组织,这就是铁素 体不锈钢。耐蚀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差。如1 Cr17,1 Cr17Mo 5、奥氏体不锈钢:含Cr量18%含Ni量为9%,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而且没有磁性,常用于深冲加工 的零件。如0 Cr18Ni90 ,1Cr18Ni9 五、铸铁: 1、成分:含碳量2.5%~4%的Fe-C合金,一般还含有较多的Si,Mn,S, P等杂质。 2、特点:铸铁的组织是由钢基体和石墨两部分组成。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3、分类:一般分为灰口铸铁(如HT100、HT150等)、可锻铸铁(如KTH300、KTH350等)、球墨铸铁(如QT400、 QT450等)。其中球墨铸铁力学性能最好。 第二节有色金属材料 一、铝及其合金: 1、纯铝的特点:导电性仅次于银、铜、金,表面易形成氧化膜,耐腐蚀,但强度太低。 2、铝合金的分类:防锈铝合金(如LF2,LF3,LF6等)、硬铝合金(L Y1,L Y11,LY12等),超硬铝合金(LC4, LC6等),锻铝合金(LD2,LD5等),铸造铝合金(如ZL101,ZL102等) 二、铜及其合金: 1、纯铜:纯铜又成为紫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铜合金:黄铜(Cu-Sn)、青铜(Cu-Sn)、白铜(Cu-Ni) 3、黄铜:机械制造行业应用最广的有色金属材料,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4、锡青铜:主要用于制造要求弹性高,耐磨,耐蚀的零件.

软膏透皮制剂的处方

软膏透皮制Array 剂的处方 摘要 本文研究了NPS软膏透皮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含量分析及稳定性试验。NPS作为一种常用的消炎镇痛药,与大多数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一样,口服给药具有一定的消化道刺激性。肝 脏首过效应等。为消除这些不良反应。本文试图寻找NPS的另一种给药途径—经皮途径。为了 增强药物的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本次实验中使用了透皮促进剂—氮酮。制得NPS软膏透 皮制剂。 NPS软膏透皮制剂的制备:用71%的乙醇适量溶解NPS粉末1g置于小烧杯中,加入水杨酸 3g,用NaOH调节PH值至7-8得溶液1将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3g、硬脂酸10g混合于一蒸 发皿,水浴加热同时将水相:甘油10g、PEG-400 2g、氮酮1g、VitE微量、尼泊金乙酸0.1g, 混合于另一蒸发皿中,水浴加热,将溶液1倒入水相并使油相、水相保持温度至80℃。搅拌 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并将软化剂三乙醇胺皂以细流形式加入上述溶液。软化制得NPS软膏透 皮制剂。 将NPS软膏用UV755型分光光度计进行含量分析并分别置于烘箱(39±1℃)室温(26-33℃)冰箱 (5±2℃)和离心管中进行稳定性实验。NPS软膏透皮制剂物性稳定、质地细腻、易被皮肤吸 收,疗效软好。此项研究的优点在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消除NPS口服的诸多不良影响。 前言 萘普生为芳烷酸类非甾类镇痛消炎药,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健炎及急性痛风的治疗。 其疗效较好。目前是国内解热镇痛药中的首选药。国内现以销售NPS原料药与片剂居多。同大 多数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一样。NPS口服给药也具有一定的消化道刺激性和肝脏首过效应。为了 消除此不良影响。近两年,人们寻找NPS的其他给药途径。利用皮肤给药达到全身治疗作用的 制剂日益受到重视。现已出现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l system,TTS)。NPS 可以通过皮肤屏障而进入血液循环。可制成透皮治疗体系(TTS)供治疗使用。 设计良好的TTS可以有效的控制进入血液循环或靶组织的药量。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强疗 效、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口服给药诸多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近三十年来,许多研 究工作偏重于皮肤类型。表皮生化、病理、生理以及表皮屏障等方面来探讨药物透皮作用的机 理。为正确设计和评价皮肤用药剂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围绕NPS软膏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分析及稳定性实验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NPS软膏透皮制剂的药物稳定性好、质地细腻、疗效好,它不仅延续了口服制剂的优点,又消 除了诸多不良反应,是一种具有研究价值得推广的新剂型。 一、绪论 1.1软膏剂的介绍及相关规定 软膏剂是将药加入适宜的基质中制得的一种容易涂于皮肤、粘 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制剂。软膏剂主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 起到全身治疗作用。软膏剂在生产和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a.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材料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明胶、羧甲基纤维 素钠和蔗糖脂肪酸等。 b. 供软膏剂使的固体药物,除在某一组分中溶解功共熔外,应预先用适宜的方法制成细粉。 c. 软膏剂应无均匀、细腻、涂在皮肤上应无刺激性,并应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于涂布于皮 肤或粘膜上。 d. 软膏应无酸败、异臭、变质,油水分离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