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心理辅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心理辅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心理辅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心理辅导教案》

第一课胜利属于勇于挑战的人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正视挫折的能力。

活动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勇于挑战自我。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正视困难,迎接挑战。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三个写有题目的信封

3、学生搜集勇于挑战的事例

活动过程

一教师板书出示这节课的主题:胜利属于勇于挑战的人。

二、闯关游戏

1、教师出示3个信封并告诉学生:一个信封一个难题,也就是一关。第一关的题目略难,第二关的题目比第一关要难一些,第三关的题目最难。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通过第一关才能进入第二关,同样,进入第二关之后才能进入第三关,闯关成功,就是胜利者。

3、开展游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第一关《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

(2)教师讲述:二战时美国士兵用手势“V”表示喜悦,请过关的学站起来,举起手指,一起喊“?”,体验胜利后的喜悦。

(3)教师利用多媒体相继出示第二关《小P与阿Q》和第三关《出色的通讯员》,学生依次得出答案。

(4)教师请全部过关的学生站起来,举起手指,一起喊“?”,体验胜利后的喜悦。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玩了一个闯关的游戏,有的同学聪明机智,勇于挑战,全部过关,也有的同学虽然不能闯关成功,但也有不少的收获,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玩了这个游戏后你有什么感受。

5、学生谈游戏后的感受。

三、情境讨论

1、教师讲述:现在,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碰到了数学难题,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会怎么做?(多媒体出示画面)

2、学生各抒己见。

3、如果你遇到了难题,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健康的过程中,谁都会面临一道道难题,这时候,千万不能退缩,而是应该用于挑战,克服困难。因为,胜利属于用于挑战的人

四、读故事

1、多媒体出示故事《图书馆里的“小侦探”》,学生读题。

2、让学生猜故事中的人物是谁?

3、教师简介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为国家的企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志愿事业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4、请学生谈谈比尔盖茨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5、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勇于挑战的事例。

6、学生谈班中具有勇于挑战精神的同学的优秀事例。

7、教师请刚才学生口中说到的勇于挑战精神的同学站起来,举起手指,大声喊“?”,表示喜悦。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从小勇于挑战,学会勇于挑战,在一次次的挑战中磨炼意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勇于挑战的人,请你们永远记住,胜利永远属于勇于挑战的人。

第二课与人为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朋友是重要的,但朋友又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

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交往过程中的“分手”现象,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善待已经“分手”的旧日朋友。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有分有合是人之常情,不必过分在意。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淡忘已经“分手”的朋友间的旧日恩怨,宽以待人。

活动准备:1、准备一个大一点的塑料袋,上面写上“垃圾袋”。

2、友情卡。

3、录音带,几首关于朋友的歌曲的节选。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同学们,关于歌唱朋友的歌曲你能说出几首?在这些熟悉的歌曲中,你最欣赏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概括:是呀,朋友是太重要了,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谁的朋友多,谁就是胜利者。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认可?

二、画出朋友的特点

1、教师过渡语:既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朋友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对每一个阶段的好朋友的印象能回忆起来吗?能不能抓住你当时朋友的最大特点用简笔画把它展示出来?

2、画出各个不同阶段自己印象最深的朋友。

3、谁愿意把自己画好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4、教师引导: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交了很多的朋友,大家都相处的很好,我们都为自己的朋友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有的朋友我们直到现在还跟他保持着很友好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否认,自从我们上学以来,有一些朋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你分手了,那么,请同学们借这个机会回忆一下跟哪些朋友已经交往不多了,当时你们分手的原因是什么?

三、朋友为何离我而去

1、小组讨论:先分析和你最好的朋友分手的原因,再分析和一般朋友分手的原因。如果自己不存在此种情况,请你分析你所了解的其他一些朋友分手的原因。

2、小组推荐典型发言。

3、教师点拨: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十分坦城地分析与朋友分手的原因,不少同学都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这方面,这是很好的现象。让我们记住这些教训,今后定会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四、活动:“甩掉垃圾”

1、教师过渡语:在我们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教训。一堂课中也不可能全都摆出来,也有的同学有些话不好当着大家说,不妨让我们把他写出来,丢到垃圾袋里,彻底忘掉这些不愉快的事,从此以后不再去想它了,让我们轻轻松松地学习,生活健康,好吗?

2、学生写,要简洁。

3、丢“垃圾”,教师用一只垃圾袋加以收集。

4、教师概括:过去的让它过去,该留住的也要留住。有句歌词写的好,“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示我们的友谊,下面我们来制作一张小小的友情卡,送给已经分手的老朋友,向他们表达最美好的祝愿。

五、制作友情卡

1、制作小小友情卡,送给由于各种原因还未说过再见的老朋友。

2、制作小小友情卡,送给已分手但可能重新恢复友谊的老朋友。

六、小结

有句老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不可能跟我们一辈子,这就越来越显得朋友的重要性。让我们以苏轼那意味深长的诗词作为共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课心底里飞出赞美的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真诚的赞美与虚伪的奉承之间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赞美的作用。

3、帮助学生学会赞美别人。

活动重点:掌握赞美别人的技巧。

活动难点:如何区分真诚的赞美与虚伪的奉承。

活动准备:1、录象“借篮球”

2、投影片。

3、每人准备一张“赞美之花”(花瓣)

活动过程:

一、情境讨论

1、看录象“借篮球”

星期天,马林向管理员张爷爷借球,因态度不好而被拒绝。峰峰再去,态度恭敬,并赞美张爷爷的工作热情,他顺利地借到了篮球。

2、小组讨论:峰峰能借到了篮球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概括:这是赞美起了作用。的确,听到别人真诚的赞美,能给你的心灵带来光明。

二、我收到的赞美

1、教师过渡语:在过去的生活健康中,你受到别人的赞美吗?请你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当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2、组内讨论,交流反馈。

3、教师点拨:赞美能让我们乐观地面对生活健康,能和别人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能使人增强自信,也能使人自觉克服缺点。

三、我送出的赞美

1、教师引导语:平时你经常赞美别人吗?赞美别人时你的心情怎样?被赞美的人心情怎样?(1)赞美父母的时候()

(2)赞美同学的时候()

(3)赞美老师的时候()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点拨:赞美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快乐。真诚的赞美与虚伪的奉承之间是有区别的,只有真诚赞美别人,才会令人真正喜欢。

4、小组内“议一议”

四、学会赞美别人

1、教师过渡语:懂得了真诚的赞美与虚伪的奉承之间的区别,接下来请你说说同桌身上有哪些优点,你将怎样赞美他?

2、自由赞美同学。

3、说说该怎样赞美父母,教师。

五、我的赞美之花

1、教师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同学对赞美他人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写在赞美之花上,并快快告诉你的好朋友。

2、学生间交流。

3、找同学实施一条赞美行动计划,被赞美的同学给对方打个分。

六、小结

学会赞美别人,既让别人增强自信,也是自己乐意向别人学习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在生活健康中更多地欣赏别人、赞美别人。

第四课解铃还须系铃人

活动目标

1、了解学生化解冲突的方法及其能力水平。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化解冲突。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化解冲突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

在具体的冲突中采取何种方法来化解冲突。

活动准备:

1、了解班里最近发生的冲突情况。

2、设计一个小品。

3、准备几组录像镜头。

活动过程:

一、看小品表演,揭示活动主题。

1、小品表演。

2、请同学们说说观看小品后的内心感受。

3、教师概括:在日常生活健康中和学习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和别人发生冲突,一旦发生了冲突,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至少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二、我的冲突经历

1、回忆一下,最近的一次冲突是在什么地方?是和谁?原因是什么?后来你是怎样处理的?

2、汇报交流。

3、点拨:看来,化解冲突最好的方式是道歉。

三、学会道歉和接受道歉。

1、小组讨论:说说平时最初用到的道歉的词语有哪些。(对不起、请原谅、都是我不好、保证下一次不再发生……)

2、和你的同桌扮演一下《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77~79页几个发生冲突的情景,并用上道歉的或表示谅解的词语。

3、你和班里的哪些同学发生过冲突,请你借此机会去向他当面道个歉。

4、谈谈你的感受。说了道歉的话,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听了他人的道歉,你能表示原谅吗?

四、实践应用

播放几段录像镜头,请学生说说解决这些冲突的方法。

五、小品表演:

1、本课开始时的那个小品演了一半,通过这次活动,你应该明白这个故事会展业发展了,请你找到你的朋友,自己设计自己表演。

2、请设计得比较好的小组表演给大家看。

六、寄信

1、平时,我们不光和自己班里的同学会发生冲突,还会和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发生冲突,有些话不便当面讲,你可以通过寄信、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化解冲突。想一想,你要写信给谁,请你把握好机会!

2、组内交流。

七、小结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健康中,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可避免的,我们不但要学会道歉,还要宽宏大量,乐于接受别人的道歉,与周围的人要和睦相处。

第五课咱们来比一比

活动目标:

1、了解学生在竞争与合作问题上的认识水平及其一般表现。

2、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竞争与合作问题上的态度与表现。

3、帮助学生区分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并初步学会在合作与互助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竞争。活动重点:

帮助学生区分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树立合理竞争的理想。

活动准备:

1、准备游戏版若干块,如《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84页插图所示的4根小绳系着1个带有笔芯的圆柱体。

2、乒乓板若干块,乒乓球若干个。

3、了解本班学生中“竞争与合作”的事例。

活动过程:

1、在上个星期的班级篮球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能说说这其中的经验吗?

2、引出“竞争”的概念,再让学生讨论竞争的作用。

3、总结:班级与班级之间要开展竞争,在任何社会里,都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就不能推动社会进步。起始,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种和别人竞争的力量,只不过表现得有强有弱罢了。

二、测测我的竞争力

1、你想了解自己的竞争力吗?不妨做一做《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82页的这些题目,它会让你了解自己的竞争力是强还是弱。不过做题有一个条件,必须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

2、学生自测。

3、公布评分办法,学生统计得分。

三、游戏:画圈。

1、刚才通过测试,我们同学对自己的竞争心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2、游戏规则:由4个同学分别拉着游戏板的小绳。四根小绳系着一个带有笔芯的圆柱体。游戏板上画由代表游戏者的编号①②③④。用小绳拉住圆柱体,要使笔芯画国代表每个人的圆圈。注意笔芯只能在每个人的圆圈里画一个圈。比一比哪一组快?

3、学生游戏时,教师注意观察,看哪个小组在竞争中注意合作。请优胜者介绍经验――怎样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4、点拨:的确,竞争中还需要有合作精神,如果一味的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哪么,就很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或者虽然得到了胜利,却失去了友谊与人格。所以,竞争必须“合理”。

四、咱们来比一比

1、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在学习、生活健康、游戏中,既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也就是说要进行合理竞争。这种竞争的认识和技巧需要从平时的活动中加以培养和训练。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看谁学会了合理竞争。

2、做游戏:传乒乓球接力赛。方法和规则《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85页。活动前各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的组获胜。

3、谈谈参加游戏活动的体会。

五、这样的竞争是否合理

1、小组讨论。题目见《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85~86页。

2、全班交流。

六、小结

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在此,我祝愿每一位同学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六课复习不是炒冷饭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复习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活动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合理地分配时间。

活动准备:

小黑板一块(把统计项目写好,上课时填写数字用。)

活动过程:

一、我的复习情况

1、同学们,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考试了。提到考试,相信你一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考前复习策略和复习方法的问题。相信同学们是比较感兴趣的。

2、小测试: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以往在复习阶段的表现。请大家举手告诉我。感到焦急不安的同学请举手,自认为是有条不紊的同学请举手;同样,考前无计划复习到哪里就算那里的请举手;有复习计划的请举手。

教师出示小黑板,将统计结果填入()内。

统计一:

(1)焦急不安的人数(),百分比()。

(2)有条不紊的人数(),百分比()。

统计二、:

(1)考前无计划复习到哪里算哪里的人数(),百分比()。

(2)考前现制定计划再复习的人数(),百分比()

3、归纳:

根据数据统计,考前无复习计划的人数占(),情绪焦虑的人数占()。如果这样的话肯定要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不能把我们的真实水平展现出来,那么我们的同学、家长、社会就不能真实地了解我们的实际水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头脑风暴:怎样复习才是有效的复习。

1、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大略知道了自己的复习活动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复习心态是否正常。其实两个问题实质是一个问题,焦急不安的原因是复习无计划、能不能在小学阶段就掌握正确的复习策略,不仅仅关系到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进入中学之后的学习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共同来探讨一条科学的复习之路。

2、头脑风暴活动:

(1)将全班分成4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成2个小组。

(2)每个大组采用“头脑风暴”术研究“四轮复习法”(见《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87页)中的某一轮方法。操作过程是按小小组――小组――大族的顺序讨论一种复习方法(即:第一大组讨论第一轮复习方法,第二大组讨论第二轮复习方法,第三大组讨论第三轮复习方法,第四大组讨论第四轮复习方法。)

(3)“头脑风暴”活动规则: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管看法是否可行,是否有道理,其他人都不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在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看法,好像雪球越滚越大,使一个大组内的意见从少到多,从片面到全面,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明确。

(4)各大组意见形成之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3、引导学对科学复习法(例如“第四轮复习法“)做出选择和归纳,把大家基本认同的复习方法归纳出来。然后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适当作出评价或肯定。

三、成语竞赛

1、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复习,这从许多成语中可以得到证实,接下来我们来一次成语竞赛。

2、竞赛要求:参赛的成语必须是与复习有关的。

3、竞赛规则:

(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补充完整。

(2)组织办法:按性别分成两组。

(3)计分办法:男队、女队基础分为100分.抢答正确的,每个成语加10分,抢答错误的,每个成语减10分。

4、概括:

5、从以上这些成语中,你一定又学到了新的复习方法。

四、制定复习计划

1、掌握了基本的复习方法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如同行军打仗的路线图,你只要严格按照图去走,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在你指定复习计划前,你必须详细而准确地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使用时间的,注意每天生活健康中所感的事情,各占多少时间,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执行复习计划所需要的时间,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上课时间,二是作业和考试时间,三是学校安排的自习时间,四是课余时间。这四块时间相加,组成了执行复习的时间,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商讨一下,选择一门学科,尝试制定一份复习计划。

2、学生根据自己各科学习情况,选择一门学科指定一个复习计划。(直接在《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90页上填写)。

3、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4、概括:《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90页提供的复习时间表,是一个参考样式,你可以设计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具有灵活性的复习计划。

五、小结:

复习方法的选择,一次不见的能考虑的十分完美,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总之,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死记硬背,复习要讲策略,用四句话概括:全盘计划,提纲挈领,查漏补缺,理解记忆。

第七课用心灵去倾听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第八课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释放自己在家中的烦恼。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引起烦恼的原因。

3、帮助学生学习沟通技巧,改善与家长的沟通状况。

活动重点:

帮助学生在确认是因其家庭中亲自交往烦恼的原因,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沟通技巧,改善与家长的沟通状况。。

活动准备:

1、录像带(或小品)《丁丁在家里》(见《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93~94页)。

2、画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另剪几张叶状黄纸准备贴在树冠上。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我们都有一个家,可是并非每个同学在家里都快乐。今天这堂活动课我们就来谈谈有关家中的烦恼的事。

2、请在家里时常感到烦恼的同学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对家庭的印象,并说说这一打比方的理由。如把自己的家比作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家长严厉的时候就像咆哮的大海,使自己害怕。

3、小组推选讲的形象感人的同学做全班交流。

二、录像:丁丁为什么烦恼

1、观看录像《丁丁在家里》(或用小品表演)。

2、小组讨论:丁丁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你觉得她快乐吗?为什么?

3、归纳:父母亲过多干涉,过分强制,给丁丁带来烦恼。

三、我在家中的烦恼

1、让雪山海拔在家中的烦恼具体写在发下的每一片“黄叶”上,并贴在“树上”

2、逐个展示“烦恼”,集体讨论:你觉得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概括:有时父母亲过于严厉的管束、教育方法,的确使自己难以接受。

四、如何解除烦恼

1、心里有了烦恼,这会影响学习、生活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应当尽快加以消除。

2、全班讨论交流;当你在家中遇到烦恼时,你会用什么方法争取父母的理解?

3、跟一起分角色演一演,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

4、其余几种烦恼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除。(解除一个,就蒋“黄叶”摘掉一个)

五、制作“贴心卡”

1、平时你把范尼说给父母听吗?你关心过父母吗?你有没有为了跟父母增进沟通而努力?曾经用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来设想各种沟通方法,增进与父母之间的理解。

2、给父母写一句最贴心的话,课后制成卡片赠给家长。

六、小结:

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在家中有烦恼,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只要我们理解父母亲的一

片爱心,并且想方设法主动与父母沟通,多关心家长,相信父母亲会改变他们对你的态度,你就能在家中享有更多的快乐,家就会真正成为我们心中向往的一个宁静的港湾。

第九课临考无需紧张

活动目标:

1、正确理解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学会一些考试策略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考试的技巧,了解降低考试焦虑和紧张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考试时的过度焦虑和紧张。

活动重点:

掌握科学而有效的考试策略。

活动难点:

采取何种方式来克服考试时的紧张心理。

活动准备:

1、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技巧。

2、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3、让学生思考自己考试的技巧。

4、排练小品《只要自己努力就好》。

活动过程:

一、小品:只要自己努力就好

1、观看小品。

2、自由讨论:如果你是金明的高朋友,你会如何帮助金明解决问题?

3、导入:学生金明的情况是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的现象――考试紧张,要恰当处理好这种情况,学会一些考试的技巧是很必要的。

二、谁做得对

1、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应试技巧,下面请同学们评价这些同学的做法正确与否。(参见《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98页)。

2、学生辨析。

3、点拨:“紧张”是人体正常的反映,这反映出你对考试的重视。当你非常紧张时,清想一想:

(1)这就是紧张了,听听自己的心跳。做做深呼吸,用意志使他跳慢些;享受使身体各部分放松的感觉。记着,身体是你自己的,你不能控制它,又有谁可控制呢?

(2)有些难题是给成绩最好的同学准备的,我只要答好我懂的部分,就可以了。

请你感受一下:你这样想,是吧是感到轻松了一些呢?

三、说说自己的考试技巧 1、小学六年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参加过不少次考试,个人的应试能力有所不同,结合你的考试经验和刚才的讨论学习,请你说说你的考试技巧。例如“我的考前准备”“我的考试技巧”“我克服紧张的妙招”等。结合自己所学的方法策略,在组内讨论交流。

2、在《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102页填写后,小组内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重点讨论“我克服紧张的妙招”。

四、小结

通过三方面的讨论,我们同学已经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科学而有效的考试策略,大家要取长补短,学习一些适合自己的考试策略。

第十课快毕业了,你的感觉如何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态迎接毕业。

2、指导学生面临毕业压力,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人交往、对待学习、挑战未来。活动重点:

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毕业。

活动难点:

知道学生如何处理因毕业而产生的困惑与矛盾,调整好心态,轻松、自信地迎接小学毕业。活动准备:

1、“时间快车”模型。

2、条幅、对折卡片、“压力模块”。

3、笑脸卡片、小品。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数(距离毕业的天数),猜一猜,这个数代表什么?(这个数就是距离毕业的天数)。

2、如果我们乘上“时间快车”(粘上模型)经过x太难就小学毕业了(用简笔画画出跑到及表示毕业的终点)。同学们,快毕业了,你的感觉如何?

二、毕业前的感觉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测一测”,真实的选择“是”或者“否”(测试题《学生活健康动手册》第103页)。

2、出示评分标准,学生统计:(3)(4)(6)(8)(10)选“是”各得10分;其余选“否”各得10分。如果你的得分再60分以上,说明面临毕业你的心态良好;如果得分在60分以下,说明你比较烦恼。

3、如果得分在50分以下,你也别着急,小学毕业是我们学习生活健康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哪能没有些烦恼呢!

三、情境表演

1、情境表演:《毕业前的烦恼》。表演事情发展的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1)辍学,父母生气,小洁在家整天无所事事。

(2)心不在焉地继续上学,学习更吃力了,心情也越来越糟。

2、小组讨论:看了这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小洁,你会怎样解决?你认为问题怎样解决最好?

3、根据学生意见表演解决方法。

4、引导:小洁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解决了毕业带给他的问题,那你们能解决毕业给你们带来的烦恼吗?

四、“压力模块”实验

1、一名学生上前,老师讲代表压力或者烦恼的根据学生发言一一交到他手里,增至3~5块时,问:现在你的感觉怎样?继续叠模块直到他不堪重负。

2、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3、概括:这些压力或烦恼,有的来自父母,有的来自己,有的来自朋友等等(老师逐一展示卡片),现在,就让小记者们一起参加你们的讨论吧!

五、解决自己或朋友的烦恼与压力

1、4名小记者分组采访,内容为:

(1)对以上这些内容,让你感到最烦恼的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处理?

(2)除此以外,还有什么让你们对毕业感到心烦?

2、小记者汇报,谈谈主要内容或让小组代表谈谈,老师逐一加以点评。

六、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拉动“时间快车”,向毕业冲刺(车尾出示一张条幅,将条幅卷成纸卷,一头粘在黑板上,一头粘在“车”尾)――乐观、自信地向毕业冲刺!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项试卷---基础知识(二)选择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项试卷---基础 知识(二)选择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分项试卷 选择题姓名分数 1、下面那个选项可以改变电磁铁的两极。 () A、加大电流 B、增加线圈匝数 C、改变电池正负极或改变线圈绕向 2、下列电器利用电磁铁原理的是() A、电炉和电磁起重机 B、电风扇和电铃 C、电磁继电器和电灯 D、电话和电冰箱 3、电灯可以把电能转化为 ( ) A、光能 B、热能 C、光能与热能 4、在杠杆中,起支撑作用的那点叫做()。

A、重点 B、支点 C、力点 5、当支点到力点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距离时杠杆 ()。 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6、使用( ),既省力又方便。使用(),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7、在轮轴组成的机械中()。 A、轮越大越省力 B、轴越大越省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8、斜面的坡度()。 A、越大越省力 B、越小越省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9、下列哪些东西是费力的?() A、钳子 B、钥匙 C、镊子 D、斧头 10、自行车把是一个简单机械,它是() A、斜面 B、轮轴

C、杠杆 11、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 ) A.热能 B.化学能C.机械能 12、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 A、机械能 B、化学能 C、生物能 13、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14、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A、 B、C、 D、 15、梁的横截面一般是()的。 A、平放 B、立放 16、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17、用力点离支点远的杠杆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课《山中访友》导学案 班级:小组名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提纲】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 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1.标注生字:(栀、嗅、邀、俯、瀑、蕴等,多音字:和、冠)、 标释词语; (德高望重、汩汩、树冠、唱和、犬吠、波光明灭、津津乐道等) 2.在书上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择题专项练习(二)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择题专项练习(二)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常考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鱼、青蛙、鸡、猫由卵孵化而来 B . 青蛙、蚕、苍蝇、蚊子都是变态发育 C . 猫、狗、鸡、羊都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2. (2分)下列各种动物中与蛇不属于同类的是()。 A . 乌龟 B . 鱼 C . 鳄鱼 3. (2分)以下不属于昆虫的特点的是()。 A . 三对足 B . 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 C .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4. (2分)下列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A . 圆柏 B . 蘑菇

C . 蕨菜 5. (2分)根据有无脊柱,可以将动物分成两大类。下列各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 . 鲤鱼、虾、兔 B . 蜂鸟、鼠妇、青蛙 C . 蚕、蚊、蜻蜒 6. (2分)北极狐的耳朵比红狐小得多,个体却长得更大;这是为了()。 A . 耳朵更灵敏 B . 适应寒冷环境 C . 捕猎食物 7. (2分)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55千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这种设计和梁桥、拱桥相比,谁的跨越能力更强?()。 A . 斜拉钢索桥最强 B . 梁桥最强 C . 拱桥最强 8. (2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右图所示是白鹭的脚,可以推测白鹭的生活习性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 B、亮度 C、硬度 D、形状 2、()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B 长方体框架C三角形框架D四边形框架 3、()的物体稳定性好。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B上小下大 C上重下轻D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4、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 B、“L” C、“U” D、“T” E、“工”字 二、多项选择题。8% 1、()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 形 B圆锥形 C圆柱形 D 球形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 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 力。 A、“V” B、“L” C、“U” D、“T” E、“工”字 三、填空题。19%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和“()”, ()比()容易弯曲。 2、拱形可以向()和向()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

能够承受很大的重量。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的材料(柱子)和 ()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 ()比()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 强()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4、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 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7、()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8、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四、连线题。4%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五、判断题。24%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 一、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法提示 学习准备 课时 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 我来盘点 自我挑战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后疑惑: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还有哪些主要疑问记录下来,以供课上学习探究中共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关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它涉及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教师点拨指导,是教与学于一体的集中体现,这个环节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它包括六个环节:自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课题:《比的意义》NO.3-6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43-P44页 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叫做()。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比的各部分名称。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例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8=2 15:()= 要点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三、学以致用: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10:11读作: 35比36写作: 55比39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 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阻力点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费力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螺丝刀_、__扳手__、__水龙头_、_方向盘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定滑轮_,它的作用是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_,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__,滑轮组既能_省力__ 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_。 4、_引桥_、__螺丝钉_、__刀锋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__轮轴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杠杆____的原理。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钉子从木头中取出。用剪刀或小刀方便的把图钉从木头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5、杠杆尺上有个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是,左边挂的钩码个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挂的钩码个数乘以格数。 6、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钢丝钳、开瓶器等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面包夹、鱼竿等是费力杠杆;如:跷跷板、天平杆秤、订书器等是不省力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课题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备注 1 稻草人2课时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会认“肤、怠、穗、瘪、搓”5个字,会写“肌、肤、懒、穗、 喉、耕、橘、祸、挽、甸”11个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 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了解在稻田 里发生了怎样的 故事,稻草人看 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结果如何。 理解作者刻 画的稻草人是个 怎样的人物。 2 寓言两则2课时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会认“矛、弗、卮、遂”4个字,会写“矛、盾、弗、祠、遂”5 个字。 读懂课文内 容,理解寓意。 结合注释或 查字典理解文中 一些字的意思,进 而读懂课文内容。 3 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悲惨 的遭遇。 3.会认“僵、梗”2个字,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 焰、铜、烘、梗、腮”12个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 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 容,学习运用在 阅读中进行旁批 的学习方法,深 入理解文章的语 言文字。 理解课文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刺猬汉斯1课时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对童话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3.会认“讽、磕、诫、膏”4个字。读读记记“冷嘲热讽、告诫、 药膏、兑现、不屑一顾、言而无信、悉心照料”等词语。 读懂课文内 容,知道课文写 了哪几件事。 深入理解文 中作者塑造的人 物形象,领悟作者 的表达意图。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1课时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个勇敢、善良、有 爱心的孩子。 2.会认“戚、杈、蹑、陀、眩”5个字。读读记记“亲戚、树杈、蹑 手蹑脚、晕眩”等词语。 能独立读懂 课文内容。 理解尼尔斯 是个怎样的孩子。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法提示: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课文题目展开,然后细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②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③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④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友情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1、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注音了!(我还能总结一下识字方法) ()()()() ( )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

最新新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教学文案

通道县第一完全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课题Unit1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s?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Part A,B)主备人审核人 执教者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和短语learn words and sentences, p lay games, learn writing, practice listening。 2、能运用句型“What did you…”询问他人在过去做过的动作。 3、正确的使用过去式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 4、能听懂、会说本课A部分的对话。 学习重点1、能听懂、会认、会读、会写新单词during,holiday, learn, practise和speak。 2、能运用句型“What did you…”询问他人在过去做过的动作, 并用过去式的正确回答。 学习难点正确的使用过去式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 学法指导游戏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Step1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师生问候。 2、Discussion。 教师通过通过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们在暑假期间都 做过那些有意义的事情。 Step 2 Show the teaching aims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drill 一、课前预习 1.我会读,我会认。(试着读下面的单词和短语) 单词:during,holiday, learn,practise,speak 短语:learn words and sentences, play games, learn writing, practice listening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③ )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着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①) 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② )。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①)。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①)。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①)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③)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①)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②)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为: 2、我需要多少根横杆、竖杆、斜杆? 答:横杆8、竖杆4、斜杆6.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感受诗歌对应的写法。 【自学导航】 1、初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纠正。 3、阅读“小资料”。 4、合作探究: 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你向未来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纯洁的清流, 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你用磅礴的力量, 挽起高山大海。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你有母亲的情怀。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诗歌: A、“你从雪山走来”是指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是指长江;“你向东海奔去”是指。 B、你从诗歌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 C、文中的“你”是指,这样称呼合适吗?为什么? D、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挑战自己】 你用多长时间能成功背诵诗歌? 【日积月累】 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 三峡之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位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描写三峡不同景色的方法和顺序。 【自学导航】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你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合作探究: B、分别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橘柚树金鳞巨蟒峭壁流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以减少()蒸发。 2、()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消费费者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 5、动物们通过()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淘汰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v v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 x 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v v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v v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v v )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 v v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v v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v v)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v v)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x x)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 衡。(v v)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x x) 三、单项选择题。 、)的方向生长。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 A、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B B)。 A 制养者 B 生产 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 B)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A A)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 A)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B B)。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7、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 A)。 A 栖息地 B 居住 地 C 生活区 8、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C C)。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圆圆的认识(一) 主备人王永辉 郑玉娟 单位 淇县前进小学 淇县实验学校 编号01 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一课时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1、在观察操作中,知道圆的结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要素的名称。 2、会用圆规画圆,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字母表示。 3、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重点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字母表示。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画出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想一想它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 2、自学提纲 (1)仔细观察书上P2最上面的情境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这个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2)请你想办法画一个圆,也可尝试用圆规画圆,说一说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3)看书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4)请你推想一下,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们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 我还会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请在右面以同 一个圆心画三个大小不 同的圆,再画几个圆心 位置不同而半径相同的 圆。小贴士: 画图时一定要用尺子哟! 小贴士: 完成后要看看书对照一下。 小贴士: 理由要充分哟! 我的课堂我做主- 1 -

观察上面所画的圆,我发现:()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 板块一:对子互学 1、请在对子间交流自学提纲,并把你不明白的地方说给同伴听, 让他帮帮你。 2、你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写下来: 板板块二:小组智慧 1、讨论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2、把小组内成果汇总到展板上,准备汇报。 三、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完成后,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2、在一个圆中,有()条半径,有()条直径。半径 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或()。 3、()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4、认真阅读书上P2,有需要补充的请补充完整。 四、达标检测 1、填一填 观察你所画的圆,针尖在纸上固定的点,叫做(),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用字母()表示。 2、用红色笔标出下面圆的半径,用蓝色笔标出直径。 3、填表 半径2dm 0.6cm 1.8dm 直径5m 8.32m 4、判断: (1)所有的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3)圆的直径是一条直线,半径是一条射线。() (4)在同一圆里可以画100条直径。() 五、反思总结 本节课我学会,对自己最满意的是,还需要 提高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小贴士: 1、逐题订正,及时改错。 2、发现问题,归纳总结。 3、展示方法,举例说明。 小贴士: 整理学案,不能放过每一道错题哦!(用好双色笔) 小诊所: 我的课堂我做主- 2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杠杆、轮轴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轮轴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轮轴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人脚蹬的力通过(齿轮)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种形状更坚固。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风能等。我们使用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例如狗,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例如蚂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A )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A )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 B )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4、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中,(A)是可再生能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词多读两次。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古诗。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 一、认读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萤光姿势枯竭干渴慷慨气概恩赐警惕协作威胁 赌气目睹稀薄账簿监视泛滥颠簸天涯黄莺 二、组词。 淘()簸()涯()莺() 三、默写《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唐】 ,。 ,。 四、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五、辨字组词。 萤()蓝()资()竭()慨()

莹()篮()姿()渴()概() 赐()协()赌()薄()监() 惕()胁()睹()簿()滥() 六、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不加( )( )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容易——()精心——()美丽——()(二)理清脉络,粗知大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 家做客。 2.“,。”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3.“,。”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4..《青山不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5.《三黑和土地》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6.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③)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著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①) 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②)。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①)。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①)。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①)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③)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①)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②)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