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内容资料

工程地质学内容资料

工程地质学内容资料
工程地质学内容资料

工程地质学

绪论

1.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5)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第一章岩土工程研究

1.土的粒度成分测定方法: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粒度测定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包括筛分析方法(适用于砂粒以上较粗的颗粒)和净水沉降法(适用于粉粒以下颗粒)。

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表格法和图解法来表示。常用的图解法有累积曲线、分布曲线和三角图法。

2.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难溶及不溶盐类,有机质,各种化合物及许多微量元素。

3.土中的水和气体:

土中的水分为矿物成分水和孔隙中的水。矿物成分谁又称矿物内部结合水,孔隙中的水即存在与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包括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包括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土中的气体成分和大气的成分相一致,但CO2含量高,O2含量低。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

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本身由于三相组成部分的

相对比例关系不同所表现的物理状态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前者称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指土的轻重、干湿、松密等,后者主要包括土的稠度,塑性,胀缩性以及各类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①土的天然密度: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②干密度: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实测)

③饱和密度:土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计算)(4)土粒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5)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称为含水率。(6)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值,他能说明孔隙中水的充填程度。(计算)(7)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以e表示;(8)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n表示;

2.细粒土的可塑性: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任保持自己的形状。细粒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3.液性指数:细粒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塑限的差值与液限和塑性的差值之比。

4.达西定律:土在空隙中渗透流动的性能称为土的透水性。不同类型的土,孔隙大小不同,透水性也不同,水在天然土层中以层流形式运动,服从达西定律,也称土的渗透定律,即V=KI,式中,V为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K为渗透系数,I为水力坡度。

第三章土的力学性质

1.变形模量:指土在无侧限压缩条件下,压实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的

比值。

2.库伦定律:表明土的抗剪性的基本规律,库伦定律表明:

1.巨粒土和粗粒土的抗剪强度决定于与法向压力成正比的内摩擦力:

2.而细粒土的抗剪强度由两部分组成,内摩擦力和内聚力: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我国几类特殊土壤:(1)淤泥类软土,是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环

境中沉积,并有微生物的参与,含有较多有机质的疏松软弱黏性土。分布:沿海地区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

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和冲积洪积沼泽相。

工程特性:

(1)含水量高,天然含水量>液限,软塑-流塑状态。

(2)透水性低,水平向渗透系数较大。

(3)压缩性大,强度低,欠压密状态。

(4)显著的蠕变和触变性(高灵敏度)

2.膨胀土:是一种富含亲水性黏土矿物,且随含水量的增减体积发

生显著胀缩变形的硬塑性黏土。

分布:全国。云南、广西、贵州、湖北最具代表性。一般位于山前丘陵地区或河谷高阶地上。

特征:

1) 呈黄褐、灰白、花斑等颜色;

2) 黏粒含量高,且为亲水性很强的蒙脱石等黏

土矿物,土中可溶盐及有机质含量较低,常

含铁锰或钙质结核,结构致密;

3) 表面有大量网状裂隙,裂面有腊状光泽的挤

压面。

工程特性:

1.低含水量,呈坚硬-硬塑状态;

2.孔隙比小,密度大;

3.高塑性,含黏粒及粉粒为主;

4.具膨胀力,自由膨胀量>40%;

5.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低,承载力高,但由于干缩裂隙发育,稳定性

差。浸水后或被扰动时,强度骤然降低。

膨胀土地基上房屋开裂的特点为:

①山墙呈“倒八字形”,裂缝上宽下窄;

②外纵墙下端呈水平裂缝,基础向外扭转,墙体上部内倾;

③房屋角端裂缝严重,而且常伴随着一定的水平位移和转动;

④地坪多出现平行于外纵墙的通长裂缝;

⑤地基反复多次胀缩,使墙体裂缝斜向交叉。

3.红粘土:由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强烈风化作用而形成的高塑性黏土

分布:云贵高原、四川东部、广西、粤北及鄂西、湘西。低山丘陵地带顶部和山间盆地、缓坡及坡脚地段

特征:

1) 呈褐红色,富含铁铝氧化物,黏粒含量很高,具有高度分散性,

颗粒细而均匀,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2) 土层中常有石芽、溶洞或土洞分布其间;

3) 地表裂隙发育;

4) 沿深度含水量增大,土质由硬变软;

5) 在水平方向上厚度变化较大,造成地基不均匀性。

工程特性:

(1)高含水量、高塑性,硬塑或可塑状态。

(2)孔隙比大、低密度、孔隙饱水。

(3)压缩性低、强度高、地基承载力高。

(4)浸水后膨胀量小,但失水后收缩剧烈。

4.黄土: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分布: 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面积约63万km2

黄土分类:

按成因分: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按形成年代分:老黄土和新黄土

按湿陷性分: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

特征: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肉眼可见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工程特性:

1.塑性较弱

2.含水较少,坚硬—硬塑状态

3.压实程度差,孔隙比高,孔隙大

4.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湿陷明显

5.透水性较强,且呈各向异性

6.强度较高,粒间连接较强,压缩性中等。

5盐渍土:土中易溶盐含量>0.3% 。

分布: 滨海型、冲积平原型、内陆型

盐渍土类型:

1.氯盐型:具强烈的吸湿性导致土有很大的塑性和压缩性。

2.硫酸盐型:结晶时体积膨胀,失水干燥时体积缩小,周期性松

胀变化使土的结构破坏。

3.碳酸盐型:具明显碱性反应。潮湿时具很大的亲水性、塑性膨

胀性

6冻土;温度≤0℃并含有冰的土层。

分布: 高纬度和高寒地区。

类型: 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7人工填土;指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形成的土。

1) 素填土:主要由碎石、砂土或黏性土组成。其工程性质取决于密实度和均匀性。

2) 杂填土:建筑垃圾土、工业废料土、生活垃圾土。后一种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

3) 冲填土:系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沉积土。

含水量大,透水性弱,排水固结差,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

第五章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岩石与土的差别:(1)岩石矿物颗粒间具有牢固的连结(2)岩石比起土来虽然具体强度高、不易变形以及整体性和抗水性好的优点,但作为建筑物地基或建筑物环境的岩体,也具有缺陷,这就是岩体中存在着断层、节理等结构面,使岩体收到不同程度的切割(3)岩体比土体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2.变形模量:指岩石在单向受压时,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之比。

3.泊松比:指岩石在单向受力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第六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的工程分类

1.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结构包括结构面和构体两个要素。结构面是指发育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及不整合面。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与组合便形成了岩体结构。

第七章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的基本特征;(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带复活运动的产物,研究表明,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挽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而产生(2)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研究表明,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续发展的,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的发生过同样的断层运动。

3.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称

为粘滑型断层,另一种是沿段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

4.活断层的年龄判据:错断地层年龄法与断层物质绝对年龄法。

5.活断层的鉴别;(1)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的地层被错开,无论是老断层的复活还是新断层的出现,均可鉴别为活断层。一般活断层的破碎带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所组成,而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所以松散、为胶结的断层破碎带都可作为活断层的鉴别标志(2)地貌特征: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另外,在活断裂带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3)水文地质特征: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4)历史地震和历史地表错断资料(5)使用仪器测定

6 活断层去的建筑原则:(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和建筑型式

7.地震:在地壳表层由于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现象称为地震。

8.地震波: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利波和勒

夫波。

9.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10.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11.中国地震烈度表:一级:无感;二级: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感觉到;三级:室内多数静止中的人感觉到;四级:室内多数人感觉到,室外少数人感觉到,少数人梦中惊醒;五级: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六级:惊慌失措,仓皇逃出;七级:大多数人仓皇逃出;八级:摇晃颠簸,行走困难;九级: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十级:骑自行车的人可能摔倒,有抛起感。

12.我国的地震分布带(1)南北向地震带(2)台湾与东南沿海地震带(3)华北地震带(4)西藏—滇南地震带(5)天山南北地震带(6)炎城—庐江地震带

13.地震效应:(1)振动破坏效应(2)地面破坏效应

14.砂土液化:饱水沙土因地震而受到强烈振动,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丧失强度,致使地基失效的现象。

15.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和建筑物防震、抗震措施

场地选择原则:

(1)避开活断层

(2)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

(3)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4)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地区

抗震措施(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1)基础砌置在坚硬土层上

(2)砌置深度应大一些,以防发震时倾斜

(3)不宜使建筑物跨越性质不明的土层上

(4).建筑物结构设计要加强整体强度,提供抗震性能。

第八章斜坡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1.斜坡: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2.斜坡变形形式:拉裂、蠕滑、弯折倾倒

3.斜坡破坏方式:崩塌和滑坡

4.崩塌形成条件:(1)厚层坚硬性岩体,灰岩、砂岩、石英

岩等厚层硬脆性岩石常能形成高陡的斜坡(2)构造节理和成岩节理5滑坡的形态要素: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裂隙

6.滑坡的识别:识别方法:航片解译、地面调查、勘探面→线→点识别标志(1) 地形地貌方面

滑坡形态特征、地貌不协调或反常等

(2) 变形破裂方面:

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

滑体结构松散、破碎

(3) 水文地质方面

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

(4) 植被方面

马刀树、醉汉林

7.滑坡分类: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8.影响斜坡稳定的因素:内因:(1)岩土体性质,决定抗滑力的根

本因素。沉积岩,曾里面常控制斜坡稳定性,软弱夹层易构成

滑动面;岩浆岩:稳定性一般较好;应注意原生节理、风化及

凝灰岩;变质岩:依变质程度有极大差异;千枚岩、泥

9.质板岩、绿泥石片岩易滑坡;松散土体:粘土类土和黄土

在我国分布广泛,崩塌、滑坡很发育。(2)地质结构的影响

①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一般较稳定

②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相反

③顺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一致β>α时,稳定性最差,极易发生顺层滑坡β<α时,稳定性较好

④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就越差。

⑤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3)坡形地貌的影响: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坡高越高,坡内拉应力越高;坡角越大,拉应力范围越大,切向应力值越高;凹形坡有利于坡体稳定,凸形坡则相反

(4)水的作用:软化或溶蚀作用,冲刷作用,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浮托力

(5)地震:地震是造成斜坡破坏最重要的触发因素之一。烈度Ⅶ度以上地区,坡度大于25°的斜坡,地震触发破坏现象十分普遍。

(6)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矿山不合理开采;

②不适当开挖坡脚及不适当堆载;

③坡体灌水、渠道漏水、水库蓄水等引起滑坡

10.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力学计算法、图解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

11.滑坡的预测预报方法:因子叠加法和综合指标法。

12..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应该把防

灾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工程规划选址、设计、施工

各阶段均应注重防灾减灾。例如灾害预测及危险性评估正体现

了这一原则。

防预措施:

(1)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

(2)拦截:拦石墙拦栅网

(3)排水:地表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

地下排水:盲沟、排水洞、排水孔

(4)监测预警

第九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1.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的水混合后,对碳酸岩盐的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作用叫做混合溶蚀效应。

2.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1)碳酸盐岩性的影响,碳酸盐成分、

岩石结构都与岩溶发育相关;(2)气候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参与岩溶作用的水的溶蚀能力,控制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和速度。主要表现在气温、降雨量、降水性质、降水的季节分布及蒸发量的大小和变化。其中降水量和气温对岩溶发育影响最大。(3)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平缓地貌较之地形较陡地貌,地表径流缓慢,入渗量较大,有利于岩溶发育。

不同地貌条件,因其垂直入渗带埋深和水平径流程度的不同,垂直岩溶形态及水平岩溶形态的明显差别。(4)地质构造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整合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6.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7.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8.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9.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10.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二、填空题(20分) 1、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等。 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三种。4.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红色的为错误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小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4.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1]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河岸,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路堑,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近性灾害。 主流:河流中存在着多种方向运动的水体,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槽总方向运动者称为主流。 副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水流内部产生的有规律,大规模的水体旋转运动称为副流。 推移质:分水流速大于临界推移流速时,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推移质。悬移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悬移质。 活断层形成条件:介质条件,结构条件,构造应力场条件。 活断层的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面产生的,(复活标志:地震活动和地热流异常等)②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承发展的,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活动。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①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有些活断层错动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也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②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火山地震;②陷落地震;③构造地震;④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成因类型:①构造型(内动力型);②非构造型(外动力型)③综合型。 活断层的鉴别:⑴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a)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b)松散、未胶结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1答案

WURD格式 -- 度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 一、选择题30 分) ( 1. 工程地质条件即) ( 正确 A.工程活动的地质环 境 B.工程地质问题 C.地质结构和构造 D.地形地貌 正确答案是: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2.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 A.岩土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正确 D.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是:基础形式 3.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分别是() A.强度和温度敏感性 B.强度和耐久性 C.变形和耐久性 D.强度和变形正确正确答案是: 强度和变形 题目 4 4.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 区域工程地质 B. 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C. 结构可靠度正确 D. 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方 法正确答案是:结构可靠

WURD格式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1答案 5.下列关于工程地质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有影响的地质环境常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B.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 C.工程地质学是一门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D. 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正确 正确答案是: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 A. 地壳正确 B.地核 C.地幔 --1

WURD格式 --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是:地壳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正确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正确答案是:变质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正确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正确答案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A. 碎屑结构正确 B. 斑状结构 C. 沉积结构 D. 碎裂结构 正确答案是:碎屑结构 10.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 A.刚度 B.硬度正确 C.强度 D.耐磨性 正确答案是:硬度 11.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A.岩浆岩结构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样本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 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 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 卓越周期) :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 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 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 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 如: 山坡, 河岸, 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 经济目的而开挖, 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 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 路堑, 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 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 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质工程(Geoengineeri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为工程的建筑 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 3)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 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4)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 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二、填空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是环境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 五、简答 1)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结 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 出建议;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 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⑤根据所选定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 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即为地质学的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查明各项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及结果。 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热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由于自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计算时时常需要把条件适当简化,并将空间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来处理。一般的情况是,先建立一地质模型(物理模型),随后抽象为数学模型,代入各项计算参数进行计算。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统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口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施过程中,合理的处理和正确的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地球的构造 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mantle):上地幔主要是硅氧,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 地核(core):由铁银组成,密度大。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 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 组成地壳的化学成分,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 0(49.13%)、Si、Al、Fc、Ca、Na、Mg... § 2.1主要造岩矿物 §2.1.1矿物的基本概念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矿物(mineral):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行程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1.2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决泄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颜色:由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 自色:(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所组成的)矿物的本身的颜色 他色:某些杂质引起的颜色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造岩矿物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 具体又分为:①玻璃光泽②珍珠光泽③丝绢光泽④油脂光泽和树脂光泽⑤金刚光泽 ⑥土状光泽 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矿物的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硬度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左特征,鉴别矿物硬度时,是用两种矿物对划的方法来确左矿物的相对硬度。 由软到硬分十度,称为摩氏硬度汁: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解理和断口 解理一受外力作用,矿物能沿一泄方向破裂成平而的性质。 分为:极完全、完全、中等或不完全解理 断口一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而以外方向破裂。

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

介绍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以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了至今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但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1929年,奥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了土力学、岩石力学和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3内容 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工程地质学要分析和预测在自然条件和工程建筑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诱发地震、地基沉陷、人工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因破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发生的条件、过程、规模和机制,评价它们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研究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有效措施。 工程地质学还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其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因而可能发生和必须研究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往往各有侧重。据此,工程地质学又常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等。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4实验和测试方法 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 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 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粒径: 有机质: 毛细水: 结合水: 重力水: 土的结构: 工程地质问题: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土的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 工程地质条件: 土的密度: 干密度: 饱和密度: 含水率: 饱和度:。 土的毛细性: 土的力学性质: 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 活断层: 地震: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地震效应:

二、简答题 1.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2.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3.什么是累计曲线,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 4.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5.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6.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7.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 8.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9.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0.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12.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性质? 13. 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那些?其中那些是实测指标? 1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15.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16.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7.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8.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9.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20. 细粒土具有涨缩性及崩解性的原因是什么? 2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2. 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粗粒土、细粒土抗剪强度有和区别? 23. 用推力法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4. 岩石与土相比力学性质有何异同? 25. 滑坡防治的措施 三、论述题 1.简述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3. 简述分层总和法的假设条件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摘要: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成就;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一、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工程地质的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各建设部门制定自己的勘察规范,以山区工程建设为主,对工程地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岩土测试技术提高,定量评价有所发展。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的建设蓬勃发展,工程地质在已往在基础上取得了重大发展。勘察质量提高,新的勘察规范制定,向着工程领域拓展,承担勘测、工程处理的系统列工作。新型、巨型工程向工程地质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创立了自己的新的理论,引入有关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学术活动频繁。 二、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不断提高 工程地质的任务就在于为工程建筑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认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的位址选择和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是:任何工程建设不进行勘察工作就不准设计,没有设计不准施工。这就赋予了工程地质重大而光荣的职责,避免了不顾地质条件是否适宜而盲目兴建工程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建筑位址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起着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不利条件的作用。位址选得好,不但能保证工程的安全,而且工程处理也较简单,经济上合理。我国的各类工程、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城乡建设、工业、国防、矿山、港口等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都是先做了反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才进行设计、施工、修建完成的,因而基本上没有因为地质问题而失败。

工程地质学 复习资料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演变历史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防灾。 地球的圈层构造:外圈层和内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硅铝层和硅镁层)、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和地核(外核和内核)。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单质和化合物)。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脱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营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分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矿物的硬度排序:由硬到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沉积岩常呈层状分布,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类型岩石的重要特征。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有:河流的侵蚀、地下水的潜蚀、湖泊海洋的冲蚀、风的吹蚀和冰川的刨蚀。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岩石的组成成分、结构与构造及成因,还有岩石形成后的外部因素,如风化作用和水的作用等。 地质年代:我们把不同的地壳发展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1、地层学方法(生物层序律,在同一个地区内,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是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的层序为每一层都比 它下伏的相邻层新而比它上覆 的相邻层老,即为下老上新),2、 古生物学方法(生物层序律,地 质时期越古老,生物结构越简 单;地质时期越新,生物结构越 复杂。)3、岩性对比法(在同一 地质时期,同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地层,其岩石成分、结构构造、 岩层组合应该是相似的。)4、地 层接触关系分析法(岩石之间存 在着相互穿插、切割、包裹的关 系,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包 裹着新,背包裹着老。) 地质年代表中字母的含义(新四 纪:Q 第三纪:R 白垩纪:K 侏 罗纪:J 三叠纪:T 二叠纪:P 石 炭纪:C 泥盆纪:D 志留纪:S 奥陶纪:O 寒武纪:∈震旦纪: Z) 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岩层 层面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用走 向线的方位角表示,图中的 AB),倾向(岩层面上最大倾斜 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 向,图中的OD'),倾角(岩层 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图中 的α) 褶皱:组成地壳的原始产状岩 层,在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所产 生的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下,产 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的波状 弯曲,但仍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 的地质构造,称为褶皱构造,简 称褶皱。 节理:节理也叫裂隙,是指岩层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 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 裂构造。 断层的定义及类型:断层是指岩 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破 裂后,断裂面两面岩体有明显相 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正断层(上 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 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 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 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水平 错动的断层)。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1)、对 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 的影响。(2)断层构造带不仅岩 体破碎,其上建筑物可能产生不 均匀沉降(3)隧道工程通过断 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甚至冒 顶事件(4)透水性大,工程施 工时遇到断层带时会发生涌水 事故(5)断层构造带在新的地 壳运动影响下,可能发生新的移 动而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 岩体:我们把结构面及其切割、 包围所形成的宏观上视为统一 的整体,成为岩体。 结构面:自然形成的山体、岩层 在构造变动、风化作用等地质作 用的破坏和改造下,野外观察时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连续面和 物质分异面,如层面、断层面等, 我们习惯上把这些面统称为结 构面。 结构面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结 构面(沉积岩结构面(流层、流 线、原生节理等)、沉积岩结构 造面(层理、层面等)、变质岩 结构面(片理、片麻理等)),构 造结构面(劈理、节理、断层等), 次生结构面(风化裂隙、卸荷裂 隙等) 软弱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 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 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但 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结构体:岩体中被结构面切割而 产生的单个岩石块体。 赤平极射投影:是利用一个球体 作为投影工具,把物体置于球体 中心,将物体的几何要素(点线 面)投影在赤道平面上,化立体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 1、概念 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址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部分):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工程造价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次要部分)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3、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岩体稳定问题③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④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问题 第二章(重点) 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约10万年)曾

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2、断层的作用表现:①它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②它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久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 3、板块构造理论? 4、断层要素:①断层面②断层线③断层带④断盘⑤断距 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①地貌上的特征②地层特征③断层的伴生构造④水系 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③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①粘滑型②蠕滑型 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①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②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③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④地球物理标志 9、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①现有资料查阅②航卫片解读③区域地质调查④现场勘察⑤年龄测量⑥监测 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①建筑物场地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②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③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的选择相对稳定地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题

填空与选择题 岩体结构 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与组合形成。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结构面 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及不整合面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 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岩体结构类型划分 为了概括地反映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成因、特征及 其排列组合关系.将岩体结构划分为4大类和8个亚类 如下表所示: 整体块状结构Ⅰ整体结构(Ⅰ1)块状结构(Ⅰ2) 层状结构Ⅱ层状结构(Ⅱ1)薄层状结构 碎裂结构Ⅲ层状碎裂结构(Ⅲ2)碎裂结构(Ⅲ3) 散体结构Ⅳ 工程地质条件 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这些因素包括: (1) 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 相关书籍 、产状、成岩作用特点、、风化特征、和接触带以及性质等。 (2) 地质构造:也是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质条件:是重要的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4) 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对评价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预测条件的变化意义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与沟谷宽窄及形态特征等;地貌则说明地形形成的原因、过程和时代。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岳地区的地形起伏、土层厚薄和基岩出露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建筑场地和路线的选择。 (6)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类型,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情况。 (7)建筑材料: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降低成本。 参考资料《》主编:邵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1、概念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址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部分):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 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工程造价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次要部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3、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岩体稳定问题③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④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问题第二章(重点)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约10万年)曾 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2、断层的作用表现:①它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②它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久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 3、板块构造理论? 4、断层要素:①断层面②断层线③断层带④断盘⑤断距 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①地貌上的特征②地层特征③断层的伴生构造④水系 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③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①粘滑型②蠕滑型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①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②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③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

工程地质学模拟考试试题1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着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着 3. 下列结构中,( D)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 C)三大类。 1.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A.1、2、4 B.2、3、4 C.3、4、5 D.1、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 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 节理按成因分为( B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A.1、4和5 B.1、2和3 C .2、3和4 D.2、4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今后十年,将有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勘察环境分析人才机遇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特别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澜沧江、红水河、雅砻江、乌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众多大型梯级水电站的兴建,以及若干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其它水利水电工程,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1)、工程地质学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 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 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 (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 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 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 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 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 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 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 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 ②地基稳定性问题 ③斜坡稳定性问题 ④围岩稳定性问题 5.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 (3)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