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筛查多发性骨髓瘤从血清蛋白电泳开始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它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其特点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过度生成。浆细胞株恶性增生而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不具备免疫功能,是一种无用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般免疫力低下,易感染或反复感染,从而诱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肾衰等,此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还表现有贫血、乏力、骨痛、骨质疏松、易骨折等,容易误诊或漏诊,其误诊漏诊率可达75%以上。

血清蛋白电泳是针对血清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类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出各蛋白区的带型,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能够很有效的防止误诊或漏诊。另外血清蛋白电泳能早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是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沉降率增加时都需要进行的常规检测项目。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之前,血清电泳的γ球蛋白区域可能已经可见淡然的条带或隐见的深然条带,因此,该区带是否正常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有以下情况者需做血清蛋白电泳进行早期筛查

1.贫血者:浆细胞的恶性增生抑制了正常细胞的生成,出现贫血。

2.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疏松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溶骨现象导致骨痛,骨

质疏松、易骨折的。

3.易感染或反复感染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浆细胞株恶性增生而产的免疫球

蛋白无效,而免疫力低下,易感染或反复感染。

4.手术前或创伤不易愈合者:免疫球蛋白IgA是人体粘膜的卫士,IgA型的多

发性骨髓瘤患者因缺乏有效的免疫球蛋白致使粘膜损伤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等。

5.血栓患者: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是一种粘滞性蛋白,易造成血栓形成,从而

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6.球蛋白明显增高者:可能由于恶性浆细胞生成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所致

7.高钙血症者:出现溶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骼中钙离子释放入血,引起

血清钙升高。

8.肾衰患者: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具有肾毒性,轻链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引

起肾功能衰竭。

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相当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筛查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慢性炎症等,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在诊疗中的随访,也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系统的对各科别住院患者的筛查试验,尤其是在呼吸科、神经科、骨科和血液科。

1.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2.多发性骨髓瘤蛋白电泳图谱γ

-M

3.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β-γ桥连

4.肾病综合征Alb ↓,α2、β2↑

5.慢性炎症Alb ↓,α1、α2、γ↑

6急性炎症α1、α2↑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偏方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偏方 多发性骨髓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使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易使患者出现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等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往往有多处转移,这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有很多人会考虑中医治疗,那么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偏方就是什么? 著名肿瘤专家袁希福介绍,中医治疗骨髓瘤主要讲究一个辩证治疗,通过对患者的的不同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偏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热毒炽盛证的辨证施治 主证:高热不解,口干气促,鼻衄齿衄,骨骼疼痛,舌绛起刺,脉象细数。 治法:中医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都有哪些?清营泄热、凉血解毒。 瘀热阻络证的辨证施治 主证:胸胁疼痛,腰痛尤甚,轻则俯仰不便,重则痛剧而活动受限,面色黧黑,或萎黄无泽,发热口干。舌质紫暗,舌苔黄腻或薄苔,脉象细数或弦。 治法:中医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都有哪些?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施治

主证:面色少华,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口干而渴,或有潮热,骨痛酸软,腰酸肢肿,舌质淡红,苔少乏津,或舌胖苔薄,脉象细弦。 治法:中医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都有哪些?益气养阴,补益肝肾。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偏方?袁希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基本病因病机,三个关键因素,即一为虚,二为淤,三为毒。这三种因素相互关联,在人体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人体生命衰竭,从而她独创出三联平衡疗法,通过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偏方?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无数患者恢复了健康,希望患者朋友能应用正确的中医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生活,希望患者能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治疗,早日过上健康生活。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doczj.com/doc/6514265472.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doczj.com/doc/6514265472.html,

最新【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汇编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11) : 866-87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 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 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等相关表现。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1,2]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3],诊断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表3。三、

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进一步可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4]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5]进行分期(表4,表5)。 鉴别诊断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6],骨损害需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其中,MGRS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的肾脏损害,其血液学改变更接近MGUS,但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肾脏活检证明是M蛋白沉积等病变所致。MM的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 异质性,建议进行预后分层。MM的精准预后分层仍然在研究探索中[7,8]。 MM的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和治疗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3个大类,单一因素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宿主因素中,年龄、体能状态和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估(geriatric assessment,GA)评分可用于评估预后。肿瘤因素中, 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与临床进程;R-ISS主

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用GSK2857916抗体-药物结合物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BMA117159): 1期剂量递增和扩增试验。 加粗为PPT上没有而需要补充的地方 一、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又称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 多发性骨髓瘤又称细胞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是由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发生恶变,大量单克隆的恶性浆细胞增生引起易累及软组织,晚期可有广泛性转移,但少有肺转移。较多见于脊,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0%,以腰椎部多见。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男性与女性之比约2∶1。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椎、肋骨、颅骨、胸骨等。 二、临床症状 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持续的脊柱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多发者其痛范围很广。约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 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 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一般有进行性贫血,血沉明显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钙增高,常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若M-蛋白形成冷球蛋白,则可出现雷诺现象(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血流暂时减少或中断,随后扩张充血的特征性病变,伴疼痛和感觉异常为特征。)、循环障碍及坏疽。淀粉样变的发生率我国仅占7%左右,表现为巨舌、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均不多见。 三、诊断: 1.影像学检查 x线骨骼检查:X线主要表现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广泛的骨质疏松。受累骨骼示圆形穿凿样缺损,以颅骨为典型。也可见弥漫性骨质疏松及脱钙。 图示为骨髓瘤患者骨骼溶骨现象 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2.细胞学检查 图为骨髓瘤细胞(低倍镜所见) 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细胞组成,间质极少。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细胞型)两种。前者分化较成熟,体积小,具有圆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质呈车轮状,亦称浆细胞型骨髓瘤;后者分化差,体积大,有时有双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较多见,亦称网状细胞型骨髓瘤。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性骨髓象,浆细胞数目至少占有核细胞的8%。 因骨髓内病灶分布不均,故一次阴性不能排除本病。 3.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或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大部分有异常免疫球蛋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作者: ————————————————————————————————日期: ?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1,2],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3])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4],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一)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3条+第1条/第2条)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要点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要点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入,多发性骨髓瘤也迎来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不可治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案,少有治疗方案被直接比较,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呢? Network Meta-Analysis(NMA)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比较同时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统计学方法。本文汇总了最新发表的四篇NMA,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基于临床证据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1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2019年5月发表《Haematologica》的一篇网状分析1,该研究检索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来自EMBASE、MEDLINE、MEDLINE-in-Process等数据库相关研究(图1)。结果参照HR风险比,HR <1代表更好的获益。

图1. 纳入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 图2. 不同方案较地塞米松单药PFS的对比

从无进展生存期(PFS)来看(图2),20个治疗方案均优于对照方案(单药地塞米松)。DVMP以及VMPT-VT为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PFS风险率(HR)分别为0.19和0.22。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案VRD、VMP、Rd方案相较于单药地塞米松方案HR值分别为0.31 、0.39 及0.44 。 2020年3月在《Leukemia & Lymphoma》发表一篇最新的NMA2,并涵盖了最新的达雷妥尤单抗关键研究——MAIA及ALCYONE研究数据。从MEDLINE、Embase、Cochrane协作数据库、血液肿瘤国际会议数据(ASH、ESMO、ASCO、IMW等)以及之前发表的指南与系统综述检索。最终分析纳入8项研究(ALCYONE、MAIA、VISTA、IFM01/01、IFM9906、MM03、FIRST、SWOG S0777)(图3)。 本研究以Rd研究作为参照;主要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期(OS)与PFS。结果参照HR风险比,HR <1代表更好的获益。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属于“骨痹、骨蚀、虚劳、血证”等范畴,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肾气虚损,外邪乘虚而人侵袭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淤毒博结,痹阻经络,骨节经脉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日久且淤毒博结常易化热,故治疗应宗“标本兼顾”的原则,常以益气健脾养阴、活血化淤解毒为法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我院骨科采用传统中药补中益气汤与十全大补汤化裁,配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养阴,护卫固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有诱导IFN的产生,阻抑骨髓瘤细胞克隆形成及抑制克隆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党参、白术、云茯苓、炙甘草等益气健脾;太子参、黄精等益气养阴清热;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熟地、川芍等补血活血;柴胡既能升提阳气而举陷,又可调和诸药之药性;仙鹤草、蚤休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能抑制化疗的毒性反应;补骨脂、山英肉、菟丝子等能补益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从而达到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单纯化疗方法相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解除了患者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及精 神状态萎靡等症状,有利于化疗药物正向治疗作用的发挥。

中药处方:黄精15g、山慈姑20g、三 七10g、续断12g、制天南星12g、丹参及枸杞子各15g、威灵仙10g、半枝莲20g。随症加减,每天1剂,水煎服,2次/d,连续治疗6个月。 MM发病,多为元阳亏损,再加之气血精髓亏虚 ,外感风寒湿之邪,聚而成痰。痰性黏滑,随气血流窜至节筋脉,导致气滞血瘀,肢节经脉失养;又因更易复感外邪,深入骨髓,瘀毒内阻,引起骨痛剧烈;虚实相因,最终发展为精枯髓竭,发为本病。中医治疗应以补肾生髓、活血解毒为法。本研究组方中的黄精、续断以及枸杞子等均具有补肾填髓的功效;制南星、威灵仙具有祛痰胜湿的功效;三七、丹参能够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山慈姑与半枝莲联合使用,具有攻邪解毒的功效。诸药合用,使肾气得充、化痰祛瘀毒、气血顺畅,从而减轻患者肿瘤负荷、骨痛症状,修复骨骼。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药结合沙利度胺治疗的观察组,能较好缓解MM患者的骨痛、贫血症状,并降低M蛋白、Hb水平、异常浆细胞等肿瘤负荷指标。中药配合沙利度胺化疗治疗能进一步提高M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显著减少MM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应用中药联合沙利度胺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及血栓

多发性骨髓瘤及血栓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MM 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实体瘤,且血栓的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及远期生存率。MM 患者血栓的形成原因除了包括疾病本身的合并症、瘤细胞因素,相关治疗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骨髓瘤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机制及预防非常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是一种浆 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以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恶性增生,血清及尿液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以及溶骨病变为特征。近年来,血栓性疾病每年发病率在肿瘤患者中占 0. 5% ,一般人 群中占 0. 1% ,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比正常人上升 5 倍。研究表明骨髓瘤患者血栓的发生率高达 10% ~ 15% ,且随着治疗中新药物的应用,血栓 发生率会进一步升高。除了一些遗传和获得性因素,

如凝血因子Ⅴ( factor Ⅴ,FⅤ) 的 Leiden 基因突变 、手术、制动、高龄、肿瘤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外,MM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特机制包括疾病本身所导致的高黏滞血症、血清中某些凝血因子的改变、蛋白 C 系统的异常、治疗相关血栓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尽管 MM 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很高,且血栓形成和发展是影响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对其总的生存率影响不大,这与实体瘤不同。因此,了解骨髓 瘤患者血栓的发生机制以及在骨髓瘤患者中预防血栓的形成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治疗中联合地塞米松的患者应引起重视。 MM 患者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 1. 1 高黏血症与血栓 M 蛋白是浆细胞或 B 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生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MM 患者产生大量的 M 蛋白与血液中红细胞黏合成网络,使血液黏度增高,因血液黏稠度增加又易发生血栓栓塞,最终出现高黏滞血症的临床表现,如出血、血栓形成,视力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治疗——吴雄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治疗——吴雄志 作者:吴雄志 整理:李亚俊校对:宋紫临 一、多发性骨髓瘤(MM)中医病机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肉瘤及骨转移瘤不一样,多发性骨髓瘤来自于骨髓的B细胞的肿瘤,其在营卫气血中属于卫气的范畴,反映的是卫出下焦,肾精化气。多发性骨髓瘤的本质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因为肾精亏虚在先,寒邪直中三阴。(王三虎:外邪直中少阴,肾虚在先,感受风寒,直中少阴,深入骨髓,损精伤骨,影响气血运行。)二、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一般是三个办法——补(填精)、托(把邪从肾中托出)、清(清是因为托后化热,有热像)。与麻黄细辛附子汤不同,虽也为太少两感,但是治疗寒症。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为寒水之经),如果少阴火化不足,寒邪就会直中少阴。化热与否,在于邪气是否潜伏,如果发生太少两感证,就是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邪气没有潜伏,温肾发表即可驱邪;如果阳气虚重,肾精亏了,邪气潜伏进去直入肾经的话,以后出来就是化温的,就按照温病的伏邪去治,补、托、清,一层一层剥,反复剥,效果非常好。多发性骨髓瘤的肾精亏虚是本,肾精亏虚的基础上,寒毒一旦直中少阴,进一步加重亏虚,这样寒就成为本,肾精亏虚成了标,如果寒毒不去,肾精亏虚就会越来越严重。这样补法就是仅仅是一个步骤而不是重要环节了,所以关键是要把寒从肾托出,让其出表,寒出表到太阳经后不是表现为伤寒论中的寒证。若是伤寒论的寒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即可。它表现为热证,为温病的表现。所以骨髓瘤在没有用托法之前可以表现为虚寒的症状,当用了托法之后,病人可以出现热像,出现类似于温病的热像,则用清热的药,如黄芩,白花蛇舌草等等,托的时候用治温病的方法,温病中有很多托法,比如麻疹水痘是毒邪内陷,用的托法,用在多发性骨髓瘤上都有效。托了以后会化热,清了以后又会寒,反反复复,直到托到没有一点化热、毒邪征象的时候,就好了。原因很简单,就是B细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率是多少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率是多少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率是多少?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疾病,简称多发性骨髓瘤,是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体内出现单克隆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或本周蛋白,瘤细胞在骨髓里发展,可造成骨质破坏。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我国医疗界主要有五种治疗方法,关于是一个让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很困扰的事情。 第一种常见治疗是支持疗法。支持疗法主要采取的手段是针对骨髓瘤出现的症状对症解决,针对贫血患者输血,针对感染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针对出现骨疼痛的患者给予止痛yao止痛。支持疗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见效快,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缺点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表面缓解患者痛苦,但是对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治疗作用。所以,支持疗法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第二种治疗手段就是患者熟知的化疗。目前的化疗主要分为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两类,靶向治疗较化疗来讲治疗更加有效,毒副作用也较传统化疗小,所以,有一部分患者目前比较倾向这种治疗。这种治疗的缺点是化疗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疾病到了晚期患者的身体状况会非常的虚弱,有可能会经受不住越来越频繁的化疗产生的副作用,所以,很多患者因为惧怕化疗的副作用所以也不会选择这种治疗方法。 第三种治疗也是大多数患者都会选择的治疗方法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指将中医和西医有效的结合起来,合理的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一方面采取西医对症、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见效快,效果明显等优势,另一方面采用中医yao从内在进行调理,改善患者身体内环境,彻底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另一方面用中yao缓解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消除患者因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清除体内病灶,所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是目前大多数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的疗法,也是大部分患者会选择的比较经济实惠、疗效显着的疗法。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率是多少? 第四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生物治疗。关于CIK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一种治疗技术,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目的。目前来讲,生物免疫疗法也是适合很多患者的选择之一。最后一种治疗方法是很多媒体都在有意无意中宣传的疗法,就是骨髓移植。很多媒体已经把骨髓移植宣传为唯一可以治愈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从而误导了民众的观念。其实,多发性骨髓瘤最佳的治疗手段并不是骨髓移植,原因有四:首先,骨髓移植需要有合适的骨髓源,而合适的骨髓源非常难寻找;其次,合适的骨髓源找到之后,实际医学界认可的骨髓移植成功率很低,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一旦手术失败就会加速疾病发展,有可能永远都下不了手术台,这也是很多患者选择传统治疗的原因之一;再次,骨髓移植复发率高达80%,这就是说,即使移植成功,也还很有可能复发,一旦复发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骨髓中浆细胞大于15%并有原浆或幼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2、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大于35g/L;IgA大于20g/L;IgM大于15g/L;IgD大于2g/L;IgE大于2g/L;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本周蛋白)大于1g/24h. 3、广泛骨质疏松和/或溶骨病变。 符合第1和第2项即可诊断MM.符合上述所有三项者为进展性MM.诊断IgM型MM 时,要求符合上述所有三项并有其他MM相关临床表现。符合第1和第3项而缺少第2项者,属不分泌型MM,应注意除外骨髓转移癌,若有可能,应进一步鉴别属不合成亚型抑或合成而不分泌亚型。 (1)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具备下列1项重要指标和1项次要指标,或者具备下列三项次要指标,但其中必须包含第1项和第2项次要指标,而且患者应有,的相关临床表现。 (2)多发性骨髓瘤主要诊断指标 1)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 2)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3) M成分:血清IgG>35% g/L,IgA>20%g/L;尿本周蛋白>1g/24h. (3)多发性骨髓瘤次要诊断指标 1)骨髓中浆细胞增多:10%--30% 2)M成分中存在但水平低于主要诊断指标。 3)有溶骨性病变。 4)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正常<50%);IgG<6g/L;IgA<1g/L;IgM<0.5g/L.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主要特征。化疗不能治愈MM,也不能阻止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转化与发展,I期MM不能从早期治疗中获益,而长期化疗增加继发性白血病、MDS的发生率,还可导致免疫低下、脏器功能损害,因此当骨髓瘤进展至II期以上才进行化疗为基础的系统性治疗。系统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肿瘤负荷、缓解症状、达到稳定的平台期,方法多采用常规剂量化疗,配合双磷酸盐艸物。也可以选择大剂量化疗(HDT)±ASCT,此外,值得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优势

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优势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疾病,简称多发性骨髓瘤,是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体内出现单克隆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或本周蛋白,瘤细胞在骨髓里发展,可造成骨质破坏。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我国医疗界主要有五种治疗方法,关于是一个让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很困扰的事情。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优势? 第一种常见治疗是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主要采取的手段是针对骨髓瘤出现的症状对症解决,针对贫血患者输血,针对感染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针对出现骨疼痛的患者给予止痛yao止痛。支持疗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见效快,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缺点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表面缓解患者痛苦,但是对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治疗作用。所以,支持疗法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第二种治疗手段就是患者熟知的化疗。目前的化疗主要分为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两类,靶向治疗较化疗来讲治疗更加有效,毒副作用也较传统化疗小,所以,有一部分患者目前比较倾向这种治疗。这种治疗的缺点是化疗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疾病到了晚期患者的身体状况会非常的虚弱,有可能会经受不住越来越频繁的化疗产生的副作用,所以,很多患者因为惧怕化疗的副作用所以也不会选择这种治疗方法。 第三种治疗也是大多数患者都会选择的治疗方法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优势?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指将中医和西医有效的结合起来,合理的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一方面采取西医对症、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见效快,效果明显等优势,另一方面采用中医yao从内在进行调理,改善患者身体内环境,彻底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另一方面用中yao缓解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消除患者因西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清除体内病灶,所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是目前大多数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的疗法,也是大部分患者会选择的比较经济实惠、疗效显着的疗法。 第四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生物治疗。关于CIK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一种治疗技术,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目的。目前来讲,生物免疫疗法也是适合很多患者的选择之一。最后一种治疗方法是很多媒体都在有意无意中宣传的疗法,就是骨髓移植。很多媒体已经把骨髓移植宣传为唯一可以治愈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从而误导了民众的观念。其实,多发性骨髓瘤最佳的治疗手段并不是骨髓移植,原因有四:首先,骨髓移植需要有合适的骨髓源,而合适的骨髓源非常难寻找;其次,合适的骨髓源找到之后,实际医学界认可的骨髓移植成功率很低,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一旦手术失败就会加速疾病发展,有可能永

【推荐】中医护理知识点:多发性骨髓瘤

【推荐】中医护理知识点: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防治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恶性增生所造成的多发性恶性骨髓肿瘤。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为2~4/10万。在中国多发性骨髓肿瘤病人也不少见,近年来其发病数有逐渐增多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因素。 传统医学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类似的疾病的记载,可能是因为该病为比较少见的疾病,在以后的医籍中较少记载。传统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除药物疗法外,还有针灸、气功、药膳等疗法,且方法简便、适用性广、不良反应小,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多发性骨髓瘤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类似于骨痹、骨蚀等。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病因病机 由于古今认识的差异以及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至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尚不够统一,综合诸医家的论述,一般认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外邪侵犯,过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常见于: ①外邪侵犯,内搏于骨。寒湿热毒之侵犯人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浅入深,内搏于骨,结聚围络而成; ②肾气虚衰,骨髓至虚。先天不足或过劳伤肾,以致肾气虚衰,肾精亏耗,肾主骨

生髓,肾虚则骨病。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甚至无自觉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骨骼疼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主要的症状。疼痛程度一般由轻到重,初起为间歇性微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展为连续性剧痛。疼痛部位以腰背部脊椎为最多,其次为胸肋、四肢。少数患者可无疼痛,而较多患者以骨骼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的突然加剧常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2)骨骼肿物: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下颌骨等处多见。 (3)发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部分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但多数为晚期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缺损,感染引起。 (4)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约1/3病人有头晕、心悸、乏力、消瘦等贫血症状,有的以此为首发症状。 (5)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消化道、牙龈、鼻腔、皮肤出血。或月经过多,也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6)共他:本病晚期可出现消化、呼吸、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和恶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呕吐、腹痛腹泻、咳嗽气短、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值,约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1/3患者血红蛋白<7g%;血涂片可见到中晚细胞。 2)白细胞减少,约40%的患者白细胞低于正常值。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MM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具体指标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相关表现。 二、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一)检测项目(表1)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必需项目的检测[1],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 断病情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 综合参考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诊断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和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和表3。

(三)分型 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每一种又可以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 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和国际分期体系(ISS)进行分期(表4,表5)

三、鉴别诊断 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

胞瘤(骨或骨外)、POME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等。 四、MM的预后判断 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使得其疗效及预后方面差异极大。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和肿瘤特征两个大类,单一因素通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需要多因素联合应用对患者进行分期和危险分层,尚有许多在探索中的其他预后因素。 MM预后分期各体系中,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ISS主要用于判断预后;R-ISS是新修订的用于预后判断的分期系统,其中细胞遗传学以及乳酸脱氢酶是独立于ISS之外的预后因素,因此R-ISS具有更好的预后判断能力,对MM患者的预后区分更加清晰有效。此外,Mayo骨髓瘤分层及风险调适治疗(Mayo Stratification of Myeloma And Risk-adapted Therapy,mSMART)分层系统也较为广泛使用,它是Mayo诊所最初在2007年提出,以细胞遗传学检测为基础,希望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已更新至2013版(表6)。2014年IMWG共识中联合应用ISS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表7)

多发性骨髓瘤住院诊疗规范

多发性骨髓瘤住院诊疗规范

————————————————————————————————作者:————————————————————————————————日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住院管理规范 1.病史[A,I] 注意骨痛、骨折出血、高钙血症、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粘滞综合征和髓外浆细胞瘤浸润、淀粉样变性的表现。 化学物质(如苯、二甲苯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病毒感染史,家族史(包括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2.体征 [A,I]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骨骼症状:累及骨骼的局部压痛、骨骼局部肿块(浆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出现神经及肌肉症状体征。 感染:好发于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交界处,如肺部感染,牙龈炎,扁桃体炎、肛周炎和肛周脓肿(骨髓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以在没有症状患者中出现肺部特殊菌感染)。髓外浸润可出现胸腔积液。 贫血:皮肤粘膜苍白。重度贫血患者伴有心率增快、二尖瓣收缩期出现功能性杂音。 出血:较少见。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及凝血因子异常的患者可出现出血,以粘膜出血多见。出现高粘滞患者眼底出血可与血小板水平不相符。合并淀粉样变性患者出血与血小板水平不相符,在皮肤出现特征性紫癜。 肾功能损害:出现双下肢水肿,颜面水肿。 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及外周神经病等。 周围神经损伤:出现感觉减退,针刺或麻木。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A,I]:最多见的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晚期患者出现血小板的下降,合并浆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类检查可见幼稚浆细胞在20%以上。

ABO及Rh血型,乙肝2,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I]:完善输血前准备,在骨髓瘤患者容易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常规筛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生化肝肾功能及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血磷、尿酸,血及尿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血及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鉴定,在单纯轻链型患者加作IgD、IgE的免疫固定电泳)、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钾、钠、钙、磷等离子,骨代谢、DIC全套,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A,I]:全面评估患者状态,进行分型以及分期,准备下一步化疗 自身抗体筛查[A,I] 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包括G显带以及间期原位荧光杂交)和分子学检查[A,I],进一步明确骨髓瘤诊断和分型,并进行预后判断。合并骨髓纤维化以及穿刺涂片无法确诊的患者可行骨髓活检。 骨骼检查[A,I]:包括头颅、骨盆、腰椎、胸椎的平片检查。有髓外浆细胞瘤者可在相应部位进行MRI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参照2008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进行诊断及分型 (一)诊断 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 血钙水平增高校正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值 0.25mmol/L[1mg/dL]以上 或>2.8 mmol/L[11.5mg/dL]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76.8μmol/L[2 mg/dL] 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2 0g/L以上 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或骨质疏松伴有压缩 性骨折 其他有症状的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 反复细菌感染(≥2次/年) 1、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