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

——在省陶研会校长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校长培训班就结束了,尽管本次培训班培训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仍感到收获很大。

两个阶段的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上课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专家讲座、校长经验介绍、交流互动、管理案例剖析、教育考察、论文呈现等形式,引领“陶”校长们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与北京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以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现代价值的认同,进一步增强“用整个的心办整个的学校”的角色自觉,提升道德领导力。

普希金曾说过:“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真切地感悟到应该——

1.争做一名行知式的有抱负的“理想者”

罗曼·罗兰曾说过:“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陶行知先生面对一个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民族危急,积贫积弱,教育只是少数有钱人特权的旧中国,他却毅然提出了“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的远大理想,义无反顾,执着追求,“无钱也可以办学”“再穷也要办学”,为兴学而生,为兴学而死,一切为兴学,兴学为苦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行知先生是“自由、平等、民胞,共和”的信仰者,视人民为社会的主体;他当年所提出的创建民主、科学、富裕、共生、平等互助、爱满天下的理想社会的目标,在当下依然还有不小的距离,仍值得追求,仍需要不懈努力,他所开辟的道路,需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作为一名陶行知实验学校的校长,更应该像陶行知那样胸怀理想、担当使命、肩负责任,襟抱“家国情怀”,恪尽兴国之责,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国育才、为民育子”的教育抱负,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争做一名行知式的有担当的“博爱者”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最大的目的还是博爱”,“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的灵魂,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他在办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践行广博而深厚、纯净而无私的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的爱的大师”。他创办晓庄乡村师范的历程,就充分体现了他对平民、对穷人、对乡村、对农民的博爱。他反对体罚和讽刺,认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不仅爱自己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无私地帮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而且还无私地援助全世界的劳苦大众。虽然自己办学经费异常拮据,但当他听到印度遭灾后,仍组织发动师生以开荒所得折成现金,寄给印度的灾民。

学习陶行知,就是要学习他的“博爱”境界和“把整个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的胸襟与高尚人格,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爱的能力和境界,身正为范,充分发挥自身道德的人格影响力,高举“仁爱”和“道德”的旗帜,走在育人队伍的最前列。

3.争做一名行知式的有思想的“创造者”

陶行知曾指出,“教师的成功和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他还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要是创造之人”以及儿童的“六大解放”……这些对于当下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不但要学习和践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更要学习他在教育领域中的创造精神和勇气,他不但创造了属于他的创造教育思想,还原创了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教育思想等等。

学习陶行知,就是要学习他的创造精神,“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因为教育需要创造,教育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我们要不唯书、不唯上,谨记陶行知“仿我者死,创我者生”的告诫,基于校情,积极践行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扎根实践,

勇于创新,尽已所能地创造出适合师生发展的有特色的学校。

4.争做一名行知式的有行动的“研究者”

陶行知是我国倡导“教育实验”的先驱者之一,他曾说过:“试验者,去旧之方也”“近二百年来教育界之进步,皆由试验而来”“试验之消长,教育之盛衰系之”“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试验,方能免入歧路”“我们应觉悟,惟独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建设适合国情的教育”。陶行知几十年如一日,在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社会大学、育才学校等过程中,坚持开展教育实验,并提出了新教育的理论主张。教育实验为他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也正是在长期的教育试验中,陶行知才成为了“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教育家。

王铁军教授在《学习陶行知,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报告中指出:“学习陶行知,就要学习他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实验和教育研究。”作为一名陶研会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们要在学习、继承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学校观、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学陶师陶工作作为研究的对象,做到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把研究作为自己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曾对学校里的青年教师们讲:“一件工作,做好了写下来,那是总结;而想好了再去做,那就可以算作是研究了”。

学无止境。学陶、师陶、研陶、弘陶,我们永远在路上。

“立德树人,提升校长道德领导力”是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校长如何提升道德领导力?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践行、交流和研讨,我形成了这样四点认识:

1.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决定一个人的方向,也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会也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习总书记强调,“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指明了理想信念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陶研会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们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全过程,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校长职责。

2.要自觉修炼人格魅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而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当好校长的关键。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校长,会对全校师生乃至社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鼓舞着全校师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激励教师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作为一名陶研会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们要自觉加强个人修炼,努力成为“一个政治过硬,道德高尚的贤者;一个乐学好问,知识渊博的智者;一个多谋善断,讲究领导的能者;一个胸怀坦荡,心中有爱的仁者”,用高尚的人格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要自觉提升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为了实现新教育的理想,放弃优裕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在南京神策门外的劳山脚下,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至今,“生活教育”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指导着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因此,我们要自觉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观点、理论理念,特别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如果没有传承,那就没什么思想创新可言”(吕型伟语)。我们要自觉把所学所悟对接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通过实践去检验,通过检验去反思,通过反思去提升,从而不断凝练、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4.要自觉创新教育实践

陶行知先生认为,“书生教育家”不是真正的教育家,因为他们过分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创办的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着眼于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大局,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着眼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自觉将教育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勇于创新,“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堂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

调适外部环境,创造出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对话。那么,如何在管理中贯彻和实施校长的道德领导力呢?我认为:

1.以德治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自身“德性”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陶研会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们要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品性,带头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勾画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营造学校道德共同体,维持校园道德气候,建设“有德性”“有德行”的学校。

2.民主理校

俗语说,“校长给教师一个明白,教师就能给校长一个清白。”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师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我们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积极调动和激发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热情,加强教代会和少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少代会在民主办学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等过程中,组织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为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集聚智慧、贡献力量。

3.文化立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作为一名陶研会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们应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放大“文化”的力量,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像王铁军教授在《学习陶行知,做整个的校长》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发挥好“校长的道德人格影响力”,“引导教师在学生管理中道德示范作用”,“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体现伦理道德精神”,“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分式校长”。与全校师生一起“每天坚持四问”,即“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

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切实加强好落实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工作。

4.“人师”强校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作为一名陶研会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们要带领全校教师一道,像陶行知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要做人上人,也不要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我们要努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说、试验、印证、推想、分析、会通、正确等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简单地说,我们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培育道德之师,构建有生命力的道德课堂”(王铁军语)。

结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乔治·肖伯纳曾经说过:“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真学陶行知,成就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学校,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领导力,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偶然的相聚,必然的离别。我们要感谢省教育厅、省陶研会、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给我们创造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后这么多人相聚在一起学习、交流和研讨的机会不再有,但我们依然可以使用金薇薇老师所创建的QQ群,继续开展行知实验学校建设的信息传递与经验交流,共享陶研建设成果。在此,我也诚邀各位领导和同学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同时也希望能有机会到各位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坚信,江苏陶研工作的明天会因在座陶子们的共同努力而更加美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