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总结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总结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总结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总结

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总结第1篇: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建立长效家访制度,与家长多交流。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家访活动的效果,可能比找学生谈话要好很多倍。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必须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

三、充分利用家长会

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必不可少,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告诉家长成绩之外,还可以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德育情况。

四、充分利用短信和QQ群,建立一种新的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方式。它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可以留言。

五、与家长密切配合转化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一个班级好、中、差生的存在是难免的,转变一个“后进生”并非是“朽木不可雕”。“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后进生”的接受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是多与家长联系,互通在校、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的布置每天的作业,让家长督促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全部完成且作对的,我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生进步了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也很感激,称这个办法真有效,我也感到很高兴。

总之,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校联系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校联系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第2篇: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郭春玲

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突如其来的种种事情,有时会让我们有些惊慌失措,但最终都能迎刃而解。而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最难处理、最具有挑战性的莫过于同家长打交道。

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却关注无关重要的东西、关或者锱铢必较,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这些问题。有时候一想到要与难缠的家长打交道,不免有些心烦气躁,无形中为自身增加了许多的心理压力。如何向家长通报好消息与坏消息,如何有效地完成家校联系的工作?经历过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撇开他人的因素,我们需要学会应对这些难缠家长的方法。

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那么如何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信任——人人都想与赢家沾边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啊,信任可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我们与他们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他们大都会相信我们的判断和决定,支持我们的教育工作。如果他们不信任我们,就会细细检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好比一

台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活动等告诉家长。不仅是在学年初,甚至要在整个学年中进行。国外的学校定期会给家长发送简报(类似于我们的校讯通)在此期间,我们要着重强调做得好的家长。

二、绝不让他们看到你出汗

自信的“牛人”从不流汗,事实上那些流汗的人往往被描述成软弱、惊慌、说谎,以及处于崩溃边缘的人。当我们将这种观点借用过来时发现,在与那些难以沟通的家长接触时,重要的是你绝不要让他们看到你流汗。回想自己碰到这些家长时,明明自己有理却显得紧张害怕,反而让家长觉得我心。

当我们碰到怒气冲冲的家长突然来访,并且大吼大叫,我们应该学会用最小的声音欢迎他。用较低的声音与别人交谈,它可以掩盖紧张颤抖的声音,否则那些怒气冲冲的家长就占了先机。同时它可以用来压低对方的声音,因为我们的轻声细语正好突显出他的声音有多么高。防止家长发现你紧张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直接盯着他的眼睛。这种方法可以立刻使你变得主动,并且掌握整个谈话

三、对你所不知的有清醒的认识

有时候,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会变成一项莫须有的罪名强扣在身上。学生有些违法纪律的行为发生时,我并不在现场,甚至事后也并不知道。而家长却往往认为老师忽略了他的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