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的探索与实践

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的探索与实践

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的探索与实践
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的探索与实践

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是以中职学生社团组织为基础载体,以丰富的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课程内容,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能、个性、实践能力、增加学习经历和健全学生人格为主要发展目标。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或者服务,学校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系列的新的课程形式,是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社团兴趣课,不断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样的兴趣爱好,最终促进中职学生全面进步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标签: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师风和学风,而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里的一面镜子,集中反映了校园文化的面貌,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不断发展学生社团,目前已经成立包括民间工艺类、职业技能类、志愿服务类等七大类六十个社团组织。该校社团在充分挖掘学生爱好与特长的同时,还与服务地方经济、传承文化遗产相衔接,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学校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及传承人到校授课,让学生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现状及价值,培养中职学生多样化的价值观念。

一、县级中职学校社团兴趣课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是中职学校社团活动深度发展的需要

虽然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近些年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中职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受到学生在校时间限制,探寻更有效的中职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发现综合实践课程在落实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主要矛盾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对学生兴趣和综合实践探讨和研究不足。此外,在进行社团兴趣课建设之前,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属于教师教学本职以外的工作任务,对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组織,活动开展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将中职学校社团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到教学体系中,正好能够将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和中职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教学管理、教学质量都能得到切实保证,促进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

2.中职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打造基础,建设亮点,最终促进中职学校树立响亮的品牌。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充足的实践作为保证,有了相应的保证,特别是时间方面的保证,中职学校社团活动才能真正取得相应成效。中职学校品牌建设需要积极建设特色的中职校园,需要我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淮安市新安小学蒋寿桐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植物人”。 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认识一所学校,要认识他的文化,要研究一所学校,也要研究他的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就是学校品牌,就是让你记住哪个学校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理解,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不研究校史的校长不是一位称职的校长。校长要了解校史、阅读校史、研究校史、走进校史、宣传校史。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河下的莲花街创办了新安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任校长;同时委派晓庄师范的学生孙铭勋同志创办了新安幼稚园。 新安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当年新安小学老师没有薪水,经费非常困难,他们宁愿把自己唯一的大衣拿到当铺去当,坚持艰苦办学。陶行知先生曾经题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高度赞扬新安小学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5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新安旅行团”,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中国少儿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修改

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建设一所新学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学校建设发展,既要脚踏实地工作,更要仰望星空追寻教育梦想。总结二十余年来教学、管理经验和教训,回想近期的工作学习,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建设 所谓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是要有前瞻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抓住教育的未来走向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勇敢地构造本校发展的蓝图,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发展。二是要有创新性。要创新,必须敢于突破和超越环境,突破和超越自己。三是务实性。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办学理念要立足学校,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是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科学指向。四是独特性。特色和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现代学校办学,必须首先突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理念明确,能具体化被教师认同,并最后变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学校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特色不在大而全,而在少而精。无论在办学、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课外活动上,只要能在其中一点上有独到之处,就可以形成学校特色。如果追求的太多、太全面,那么就难以形成某一方面的优或某一方面的“特”。 具体做法也稍作了一些思考,一个学年可以主要完善和发展一个主题内容,采取“主题发展,整体推进”的策略。如建校第一年可以确立为“教师发展年”,针对教师发展,开展一系列教

师发展工作,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实录比赛、专家报告会、班主任论坛等,使教师业务素养逐步提升。往后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逐年确立“高效课堂年”、“精品课堂年”、“精细化管理年”、“精品课程年”等。把学校逐步办成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影响力的名校。 二、三级课程体系建构理想课程建设 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三级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里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常规,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学生喜欢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是新学校的重要工作。 1、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高效的、愉悦的课堂。高效、愉悦的课堂要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不仅纵向了解教学知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还要横向了解研究比较各种教材版本,每种教材版本都有自己的优点,提炼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茌平实验小学、潍坊广文中学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达成。高效、愉悦的课堂还要关注学生自主、互助、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参与度,通过主动地学习,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2、开发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融合学校、社区、家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教代会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

学生社团典型案例汇编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研究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特色化发展——学生社团典型案例 展恒旭 一、基本情况 中职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优良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社团是中职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是课堂的有益补充,所以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存在的价值。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农村职校,学生多数是升学道路中断或缺乏实力,不能在拥挤的升学路上继续前行的失意学生。为了让这些孩子重拾信心,实现人生价值,就需要搭建能够让他们继续前行的平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找到适应他们自身发展的成才之路,从而实现多元发展。组建学生社团是拓展德育途径,实施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方法和措施之一。 二、实施背景及需求论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就业面不断扩大,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们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多年来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原则,围绕“用市场规则经营学校,按社会需求培养

学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做人有品德,发展有基础,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能力”的人才培养品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基本任务和德育工作目标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责任在心”为引领,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实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指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高度重视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加强班主任工作,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人成才转变为学生内在需求、自觉行动、自主行为。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它比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丰富、更灵活,更能适应学生的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北京大学学生国际金融交流协会

Pek ing Un iversity Stude nts Intern ati onal Finance Excha nge Association S I F E A 2006招新宣讲材料 协会概况: 成立日期:2002年11月 协会:pkusifea..c n 指导单位: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 指导教师:王铎:数学金融系主任力: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协会顾问: 玉亭: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司司长 迈军: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 任常青:社科院农发所小额信贷研究中心主任 王连洲: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基金立法小组组长永恒:先锋集团中国首席代表 会员总数:338人本科80% 研究生20% 协会宗旨: 大学学生国际金融交流协会是校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本协会的宗旨:立足于大学,以促进国、国际间的金融交流与发展,发挥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与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作用。本协会致力于创建国际一流的金融领域学生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与国、 国际金融界的交流,搭建学生和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本协会目的在于 构造校知识交流的平台,构建一种启发心智的交互环境,引导一种学习与思维的方式,激发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人生精彩生活,提升为人处事的心灵境界。 协会组织结构: 本协会实行理事会制度,下设秘书处、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有:国际合作部、对外联络部、宣传拓展部、网络技术部、培训交流部;各部实行部长负责制。 协会主要活动: 常规讲座金融论坛会员部培训校际及校社团联谊与金融机构和媒体合作详细容参见协会大事记

Stude nts Intern ati onal Finance Excha nge 协会机构设置及职能概况 本协会例行理事会制度, 协会由理事会领导,下设秘书处和职能部门负责协会的日常工 作。理事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监事会主任和理事构成。 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 对理事会负责,总体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 秘书处的职 能是协调协会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收集、整理和保管协会的相关资料,起草协会相关规章 制度,管理协会财务。 职能部门下设六个部门,其职能如下: 国际合作部:是负责SIFEA 与外事组织、机构、个人联络,组织协会外事活动的机构。 其职能是建立、维系和发展 SIFEA 与相关外事组织、机构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策划、组 织并执行相关外事交流活动,接待外籍来宾。 对外联络部:是负责SIFEA 对外联络、资金筹措和组织对外交往活动的机构。其职能 是建立、维系和发展 SIFEA 与其他机构、组织、团体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对外发布协会 最新动态,并策划、组织和执行相关对外活动,通过活动和宣传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同时利 用活动和项目,对外筹措协会经费。 培训交流部:是负责SIFEA 部培训交流的机构。其职能是根据会员的需要和社会、行 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会员做相关容的讲座和培训。 网络技术部:是负责SIFEA 网络交流和宣传的机构。 其职能是负责协会 BBS 和OICQ 群等相关网络沟通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配合其他部门进行网络平台的宣传, 组织网络交流活 动。 宣传拓展部:是负责SIFEA 对、对外形象和活动宣传的机构。其职能是建立协会形象 体系(AIS-Association Image System) ,编写协会的宣传材料 (包括会徽、海报、传单等), Associati on Pek ing Uni versity

社团活动案例

鞍山市工程技术学校皮影戏社团活动案例我校自2008年与千山区文化馆合作,将“鞍山皮影戏”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校学生社团的特色活动,特邀请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老师作为我校皮影社团指导教师,学生们学习了皮影戏《鹤与龟》、《东郭先生》、《三打白骨精》等传统剧目,并在第九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华才艺类获得省级、国家级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荣获辽宁省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组织皮影社团赴天津参加此次展会进行表演,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夺得优秀作品一等奖。 学校邀请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立明老师作为我校皮影戏社团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对有兴趣加入社团的学生进行海选,在社团成员中又进行了岗位竞聘,从社团的组织管理到表演策划、剧目策划、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保证了体制和机制的健全,皮影社团利用每周的社团活动时间和每月的社团展示时间为全校学生表演皮影戏,并到社区和其他学校进行过多次演出,去得了广泛的好评。 学校为皮影戏社团专门建立了小剧场并购置设备,装饰了社团文化长廊,宣传皮影戏文化,让每位学生了解和欣赏皮影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与台湾国立戏曲学院建立联系,邀请其对皮影社团进行了参观和交流,学生精彩的表演取得了高度评价,学校还邀请蒋乃平、杜爱玲专家对社团进行了指导,指出了存在

的不足和发展的方向。 社团指导教师梁立明老师作为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用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对皮影社团进行教学和指导,带领学生多次观摩正式演出,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并计划带领学生参加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木偶戏博览会。 皮影戏社团在第九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华才艺类获得省级、国家级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荣获辽宁省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组织皮影社团赴天津参加此次展会进行表演,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夺得优秀作品一等奖我校还与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沟通,力争将我校建成为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也参与到“非遗”保护的活动中,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艺术家和青少年学子之间搭建起展示、互动、发展的平台

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

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 为加强我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大学相关规章制度,参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北京大学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 社团是根据社团创办程序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具有固定章程的学生团体。社团实行登记成立,学期注册,活动审批的基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 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条 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 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活动原则,完善自我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 第二章社团成员及管理机构 第六条 社团的所有成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外籍学生加入社团后须到

国际合作部备案。 第七条 社团负责人和主要骨干纳入学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其社团工作成绩在相关的综合测评和推优评奖中给予相应考虑。 第八条 社团必须具备固定的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应是我校所属部门或组织,指导教师应是我校专任教师。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应对所指导的社团进行必要的指导;各部门、各院(系、所、中心)也应大力支持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并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审批和指导。 第九条 社团可根据发展需要和团员人数成立团支部,受共青团学生社团总支部委员会的指导。社团中团员应参加所在院系和所在社团团支部的活动。 第十条 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受学校委托,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和指导监督工作;社团必须接受指导中心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 指导中心应积极引导社团依据社团章程自主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努力为社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并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社团正常进入和合理退出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团管理与建设。 第十二条 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在指导中心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及其举办的所有活动。所有社团必须经指导中心登记注册,否则即为非法社团。学校禁止非法社团开展活动。 编辑本段 第三章社团成立 第十三条 申请成立社团应同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新社团应至少由20名以上同学发起成立,社团发起人应具备一定条件,成立社团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

关于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由于工作的要求和学习的需要,这为一些学校“重新洗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于是一些原来薄弱的学校在奋起直追中崛起,一些原来还算不错的学校在行动迟缓中却退出人们的视野,校干抢抓机遇有所成就者有之,不思进取坐等观望者有之,不顾教育规律盲目实践效益不高者有之----感慨之余,也引发对了学校发展的一些粗浅的思索。 一所学校的发展程度如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常规管理,二是特色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常规管理为特色发展提供保障,特色发展促进常规管理前进一步,提高一层。 第一部分对常规管理的思考 学校工作水平低,最根本性的原因是管理的粗放化。“学校无小事事事为教育”,粗放式的管理导致思想松散、责任不清、主动意识不强,更严重的事,这种“粗放”的空气因为“破窗效应”迅速蔓延至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低已成事实。要使一个落后的学校成为一个合格的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由之路。 一、常规工作要主体化系列化 常规工作繁而多,哪个也不能舍弃。但是面面俱到又容易导致哪个都不深入。而某段时期内围绕主题,系列组织,则会使常规工作充满色彩,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在系列活动的组织中,很容易可以集思广益,将活动深入化,能够探索出常规管理中的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 二、制定制度,发挥全体人员的力量促进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一个侧面说明校长的核心作用,一个优秀长会将这种核心作用表现在对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共同愿景的引导上,而不是沉没于事务性行的琐屑常规工作中不能自拔(当然不排除有些校长甘愿将忙碌当成充实的做法)。常规工作要做到精细化,必须发挥学校每个中层管理者的力量,主动积极的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分工,这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先决条件;其次要利用追问制度强化落实,采取“问题——措施——成效——待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目的”,螺旋往复的方式,让每一个细节落到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担责任。校长的跨级指挥容易使中层校干坐等观望或产生抵触情绪,“方式我选择,责任我承担”要成为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原则。 在常规管理工作中,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可以实现上述的目标。下面谈一下关于制度的建设。 好的制度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维持学校公平的基础;好的制度不是写在纸上,而是深入人心;好的制度一定代表学校的主流力量,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好的制度因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教育学会郭振有副会长说“没有文化建设的学校,等于一个少了筋骨没有灵魂的空壳,永远不能以鲜活、伟岸、丰满的形象站立起来。”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4月2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博士余清臣副教授作题为《卓越学校的文化基础——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行动》专题讲座,余副教授深入浅出地从现代学校呼唤特色文化办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式三大方面生动地阐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通过相关的生动案例,高屋建瓴地指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学品质的提升、德育活动的创新三个侧重点切入。深受教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如下的思考和认识。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更取决于人,所以,学校管理其核心是要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创造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首先体现在以教师及教师的发展为本,其次是以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学校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让学校成为富有人文关怀、幸福快乐的家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成为主动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体。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教师都在其中获得成长、获得幸福感,这才是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 二、塑造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建设及环境布置应集绿化、美化、育人为一体,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学校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文性与科学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既有艺术景观的感觉,又有育人功能的体现;既能反映学校历史,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精心创设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

音乐社团活动实施方案

两亭小学2017-2018第一学期音乐兴趣社团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老师吕宏菊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的历史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二、活动目的: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满足大家心理需求助于,特在校园内成立音乐兴趣小组,以声乐训练为主。 三、兴趣小组成员: 全体学生中自愿报名者。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三、四下午最后一节课 五、活动地点:

音乐舞蹈室 六、活动项目: 声乐训练(独唱、表演唱及合唱) 七、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八、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

大学生微博社团建设方案

中国高校微博学生社团 是由新浪微博(https://www.doczj.com/doc/6511848839.html,)倡议,在校大学生自发组建,接受学校共青团组织管理,有组织有纪律的公益性质的学生社团。协会活动同时接受学校指导老师和新浪微博校园的指导,以社团为单位加入新浪微博在校实习生培训体系。 一、微博大学生社团主要职能 组建模式:新浪微博校园与各高校团委进行校企合作,指导大学生自发组建微博社团。 (一)定期在学校设点,为同学们开通和使用微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问题,例如手机客户端的安装、微博应用的咨询等; (二)在校内其它学生团体组织的讲座、会议中,通过与学生团体的沟通,协助活动主办方在会场中加入新浪校园微博大屏幕,通过现场参与者发送含有关键字的微博,实现会场情况的大众性实时直播以及会场内外的及时沟通; (三)作为联系清华大学学生、学生团体与新浪微博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老师、学生和学生团体义务代理微博认证,增强学校在微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四)发动在校学生微博用户组团参加新浪微博发起的线下活动,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各系列校园活动中承担本校活动的组织工作; (五)通过微博发起或帮助其它协会在学校内发起线下活动,协助主办方申请新浪微博官方支持; (六)关注并收集在校大学生、学生团体以及教工、教工团体通过微博发表的精彩言论,推荐至新浪微博《微语录》; (七)联络学校各机构和社团,在其所组织的活动中,发动活动参与者积极通过微博记录活动过程。 二、微博大学生社团组织架构 微博大学生社团组织形式为社团会员大会监督下的会长负责制,各部实行部长负责制,社团设会长1名,副会长3名,副秘书长1名,社团会长、副会长、副秘书长共5人组成社团主席团,下设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情报部、活动部、运营部、学术部、技术部、秘书处,8部1处。社团会长由新浪微博校园提名,交由社团会员大会全体投票通过,再由新浪微博校园决定任免,确认人选后提交学校社团主管部门备案。 社团会长领导社团工作,会长代表社团对社团会员大会负责。社团秘书长由学校团委领导兼任,并对社团的管理与发展进行指导和督导。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并与副秘书长、各部部长一起对会长负责。社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会长具有最后决策权。会长有权向社团会员大会提出副会长、副秘书长、各部部长的任免人选,经社团会员大会通过,向新浪微博校园提出书面申请,经新浪微博校园确认后提交学校社团主管部门批准。社团各部长协助会长具体负责本部处工作。 社团主席团、各部部长免试加入新浪微博在校实习生体系,在社团担任职务6个月以上发新浪实习生证明;每学期各部、处均可推荐2名服务社团一年以上的优秀成员加入新浪微博在校实习生体系,获得由新浪授予的实习证明; 社团核心成员,凡在校大学生,拥有新浪微博帐号,并能遵守协会章程,即可申请成为社团会员。社团普通会员,凡是在校大学生,拥有新浪微博帐号,微博爱好者均可加入,不受社团章程管理,可及时获得社团活动信息,自主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

浅谈学校发展的一点思考

浅谈学校发展的一点思考 一、发展理念: 1.安全是学校稳定的基础。校园安全无小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首先确保安全,安全得不到保证,学校就难于安定,学校不安定,一切工作都将受影响和干扰。 2.质量是学校生存的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追求质量和效率,没有质量的低效劳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是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的。 3.品位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学校的一切工作和学校全体师生的言行举止都要注重品位,没有品位就没有地位。 4.品牌是学校形象的标志。名师、名生、名项目都是学校的品牌资源,没有品牌的学校就似如没有灵魂的生命。 二、发展举措: (一)学校管理方面,要把精力花在“和谐”上。 1.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平安。安全质量是学校的第一质量,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最基本要求。为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学校的一切人员都要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水平。各职能部门都要制订本部门所辖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做到常检查,常反馈,使安全的警钟长鸣。 2.增强沟通,增强信任,建立情感,提升团队凝聚力。校委会要建立相对应的与教职工定期交流、沟通的工作机

制,班主任要建立与家长、学生定期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教师要建立与学生定期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切实疏导师生的心理包袱,让他们在幸福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二)师德建设方面,要把重点落在“爱生”上。 师德的核心是爱生,爱生的集中表现是敬业,敬业的主要标志是工作认真、责任感强。具体要求是: 1.规范职业言行,呵护学生身心。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还很脆弱,粗暴的言行将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同时也会有损于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崇高、完美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我们必须规范职业言行,让学生听了你的语言感到温馨,看了你的行为感到亲切。 2.贴近学生心灵,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的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要掌握学生的心灵世界,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成为学生的益友的老师,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 3.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促动学生学业进步。学生的学业有否进步是家长衡量老师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最终检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重要标志。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促动学生的学业进步,不但是教师爱生的又一具体表现,更是教师的职业使命所在。因为教育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发展。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置学校校旗、校歌、校徽、校服,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尤其通过坚持升校旗、唱校歌、佩校徽、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

《创意空间》社团活动案例

新港一小宋云婷 一、活动主题:刮色画 二、指导思想: 在创建学校特色地过程中,领导班子把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地形成.学校以“以人为本,挖掘潜力,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地体验”为原则,开发刮色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地绘画兴趣,使学生了解刮色画作品地特点,掌握工具地使用方法和制作技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活动目地: 我校结合新课程标准,探索特色发展地新途径.注重学生个性地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地教育理念.打破旧地传授式教育模式,力求构建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合作地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取知识,真正体会到求知地乐趣.指导学生以社团活动地方式参与刮色画学习活动.同时学习对刮色画地欣赏和评述地方法,丰富视觉加深体验,从中获得对刮色画学习地持久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高昂地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永不泯灭地自信心,发挥美术教育所包含地情感教育和成功教育效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育之“完人教育”地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使学生掌握刮色画地相关知识 ·掌握刮色画工具地使用方法 ·掌握刮色画创作技法 ·体验学习活动地乐趣,获得对刮色画创作地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地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地观察、分析、造型能力.在实践探究中思考、感悟,在体验地活动中获得认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地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地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地责任感 ·坚持学生地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面向学生地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地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地和谐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活动时间、地点:每周一下午.年级活动在教室,校级活动在美术教室共七个活动地点. 五、参与对象: 一至六年级学生自愿参加 六、活动准备:刮色画纸、竹签笔、圆规、鉄刨花、刷子、梳子等. 七、活动内容: 八、活动过程: 刮色纸是一种特殊地纸张,它由两层构成:第一层是光面地彩纸(其中有单色地、变色地、渐变地)第二层是一种特殊材料地涂层.由于绘画用具新颖独特,从而激起了了学生地好奇心.在教学学校关注学生地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地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地活泼、朝气和对艺术地向往与憧憬.不盲目将学科简单地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地连接与互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刮色画社团活动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低年级 了解刮色画地用具特点及点、线、面地练习以临摹、想像画为主 中年级 学习刮色画地黑、白、灰构成以写生、创作和校园生活画为主 高年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为加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指导和管理的通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指由我校在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学生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就业的有力根据地,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条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四条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并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团委)受学校党委委托,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下,负责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学生社团所有成员应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学籍的在校生。 第七条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在校团委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及其举办的所有活动。 第二章学生社团的成立 第八条学生社团共分为科技类、实践类、人文类、艺术类、体育类五类社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广水市马坪镇中心中学刘常青 广水市马坪镇中心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围绕市教育局“抓校园文化建设,促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主题工作,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认真研究,科学布局,以打造书香校园为中心,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了学校发展层次,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我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从三方面扎实推进:一是创建优美文化环境,二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三是营造浓郁道德书香。 一、创建优美文化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基础,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绿化美化校园 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为突破口,加大经费投入,新建特色鲜明的学校大门,硬化了宽敞美丽的主校道;“碧桂园”“香樟林”“涌翠廊”景点科学布局,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 2、新建校园文化设施,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加大资金投入,

新建校园文化长廊120余米,不锈钢室外固定橱窗、宣传标牌100余块,教室、寝室、食堂等室内文化牌匾近400余块;班班建立“图书角”,增添书柜40余套。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寸土育人,“处处是教育之地”,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门边,“改变自己从今天开始,良好习惯成功的起点”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校园,“文明、自信、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自强、奋进”的校训,“博爱、严谨、敬业、奉献”的教风和“自主、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奋斗改变人生,拼搏创造辉煌”等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提醒着学生;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同学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寝室文化。 教室、寝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学校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寝室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班级、寝室环境,凸显班级、寝室特色,散发出浓郁的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