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三历史备考题--2

2019年高三历史备考题--2

2019年高三历史备考题--2
2019年高三历史备考题--2

2019年高三历史(2)

一、选择题

1.汉高祖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诸侯王,以巩固刘氏天下。明太祖朱元璋“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两位君主推行这些措施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下列对下图所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 ②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 ③处是大将军蒙恬收复

D. ④在该地设置“五尺道”

3.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4.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 图四是显示了唐朝瓷器制作技术的成熟

5.东汉班固以儒家的人生态度来批判屈原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把屈原的爱国斗争看成是个人意气用事,把《离骚》视为个人的牢骚。东汉王逸“屈原,膺忠贞之志,体清洁之性,直

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期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历史人物的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B. 历史研究需要技术支持

C. 史家的主观认识影响历史评价

D. 历史研究应该求同存异

6.杭州萧山党山雷公庙会习俗体现的是古代草市与宗教习俗的结合,以下史料属于草市的最早记载应为( )

A. 戎装诣草市尉, 尉驰以启帝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 千街错绣,灯火连昼

7.2017年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有媒体评论,很多人都认同要有规则意识,但可能只是“嘴上认同,行为上很诚实”。解决这一问题,可用下列哪种办法( )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8.近代中国内优外患,历届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②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③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④(戊)依照……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之条款,对于汇兑加以限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③①

9.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转化为近代企业。发昌机器厂转化为“近代企业”的关键因素是()A. 使用车床等机器生产 B. 采用雇佣工人从事生产

C. 与外国资本联系密切

D. 洋务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10.近代中国某一政府发表《通令尊崇孔圣文》强调“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变,放之四海而皆准者。”这一现象最终引发了()

A. 林、魏“睁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B. 康、梁“伸民权”“设议会”的维新变法运动

C.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陈独秀等“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11.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12.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

A. 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B. 中共正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C.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

D. 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13.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

B. 中国抗日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同情

C. 美国需要中国抗战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不足

14.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