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犹太人的历史观

犹太人的历史观

犹太人的历史观
犹太人的历史观

犹太人的历史观

旧约的历史又是如何体现“超自然”世界中的神与“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中的人之间的从属、互动的动态关系。以divine history与希伯来民族与以色列国家的humane历史的缠结中如何来认识“神性”与“人性”的原型呢?

旧约可以看作希伯来文明以想像与信仰构建的一部神与人关系的史诗,并与历史上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起来,以神性观照人性、叙述历史,实现真理的伦理意义。

美国Brandeis University校长Abram Leon Sachar博士在其《犹太人史》(A History of the Jews)中对“希伯来主义”(Hebraism)做出了准确概括:

The Hebrew stressed reliance upon an omnipotent God and conformity to a divinely sanctioned moral law; he was essentially serious, restrained, willing to recognize his finite limitations. To seek God was the ultimate wisdom, to follow His precepts the ultimate virtue.

The Hebrew was inclined to mysticism; he accepted the moral law and would not go beyond it. The ultimate idea with the Hebrew was conduct and obedience and the Hebrew believed in the beauty of holiness (Mathew Arnold)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God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in Israel laws

旧约的历史叙述

旧约分“申命派”与“祭司派”两种不同史观

The Deuteronomist

Joshua

Judges

1 Samuel

2 Samuel

1 Kings

2 Kings

The Priestercodex

1 Chronicles

2 Chronicles

Ezra

Nehemiah

The history narrated by the School of Deuteronomy

?The conquer of Canaan by Joshua by the will of Moses

?The combat against slavery by the Judges

?The great deeds by King Saul, David and Solom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cient Israel

?The North and South Kingdoms: Israel and Judah

?The fall of Israel and Judah by Assyria and Babylon Empires

The history narrated by the School of the Priestercodex

?Parallel priestly narratives with the Book of Law and the history told by the

School of Deuteronomy

?Combining Genesis with history of Israel

?Extended to the period of religious revival led by Nehemiah and Ezra: the end of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features of the Israel historical narratives

?Historical accounts serving the purpose of religion

?God over kings as protagonist of the narratives

?Prophets between God and people

?Democracy

?Theological paradigm:

Disobedience – Punishment – Appeal –Salvation

The plot of the Deuteronomists:

From Moses before death at the east bank of Jordan River to the conquer of Canaan and division of the promised land (“Joshua”); fighting against attacks from other tribes at Canaan (“Judges”); the establishment of Israel by the kings of Saul, David and Solomon (“Samuel”), and split into North and South: Israel and Judah and fall at the invasion of Assyria and Babylon Empires (“King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styles in the Deuteronomists

?Deuteronomist: Jewish theologians, literary writers and historians composed

around 621 BC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Josiah (on religious reform)

?Focus on the covenant with God (the right understanding of 约): a

theologically-based history

?Stylistic features: strong religious and monitory colors and combined narrative

and expository styles of writing

?Characterization: God as a perfect protagonist and flawed human beings (even

between God and Man, such as judges and kings)

?Samson and women; David and the wife and Nabal; Solomon and the temples for

other gods …

?Epics of heroes: judges and kings; narratives and descriptions of wars and the

grand history of Israelites

Stories in the Old Testament and epics and mythologists

?Similar oral traditions in Greek mythologies: Homer epics of Odyssey and Iliad ?Epics in much later established European nations: England, France and other

national epics

?Oral traditions and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as prototypes for the Wester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Hebrew history as theological demonstrations for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a

national, symbolic and biblical rea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Jews

A capsule of the history of the Jews at time of the biblical accounts

?The origins of the Hebrews

?The Hebrews enter Palestine

?Growth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 A house divided by itself

?The prophets: the living Hebrew conscience

?The rise of Judaism

?Meeting of Hellenism and Hebraism

?The end of Jewish state

?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For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Part One of A History of the Jews by Dr. Sachar, and we’ll cover them when reading books specific.)

历史对于犹太教的意义

Huston Smith在其《世界的宗教》(The World’s Religions)一书中认为历史的意义讨论对于犹太教意义重大。Huston Smith认为在追寻“现实的秩序”(order of reality)中,最重要的是解读“流动的事件”,也就是历史。亚里斯多德在比较历史与诗歌的不同是,也强调历史是对已发生事件的描述。按此历史观念理解,印度教追求超越感官经历的幻象,从年轮中释放自己,泯灭自己,融入World of Soul,亦即Brahma之中。希腊哲学将历史事件看作如自然转换的四季呈周期循环,哲学家们试图从中找出绝对、永恒的规律来。Huston指出:“For the Bible, history is neither maya nor a circular process of nature; it is the arena of God’s purposive activity.”(283) 由此看来,犹太人的历史观是神性的,神的目的性贯穿于其历史事件中,无处不昭显神的旨意。

Pls refer to the quotation:

Let us begin with a contrast. ‘According to most classical philosophies and religions,’ a historian writes, ‘ultimate reality is disclosed when man, either by rational contemplation or mystic ascent(升天), goes beyond the flow of events which we call ‘history.’ The goal is the apprehension of an order of reality unaffected by the unpredictable fortunes of mankind. In Hinduism, for instance, the world of sense experience is regarded as maya, illusion

(幻象); the religious man, therefore, seeks release from the wheel of life in order that his individuality may fade out into the World-Order, Brahma (梵、创造神). Or, Greek philosophers look upon the world as a natural process which, like the rotation of the seasons, always follows the same rational scheme. The philosopher, however, could soar above the recurring cycles of history by fixing his mind upon the unchanging absolute which belongs to the eternal order. Both of these views are vastly different from the Biblical claim that God is found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hange and struggle, and especially that he reveals himself in events which are unique, particular, and unrepeatable. For the Bible, history is neither maya nor a circular process of nature; it is the arena of God’s purposive activity.’(Smith: 282)

Huston将犹太教历史重大意义概括如下:

(1) 生活境遇(context)决定了生活的每一方面。这一境遇决定了问题的出现、

机遇的呈现、亦即结果的限定。(existential moment)

(2) 如果境遇对于人生至关重要,那么集体行动同样举足轻重。(solidarity)

(3) 历史意味着无数机会。历史事件从来不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事件作为上帝的

旨意启示和教导人们。(revelational;purposive;God’s eye神目观)(4) 历史意义并非重复性的,人们需要掌握住转瞬即逝的关键机会。

历史的这一关键意义体现在上帝对历史的直接干预,以及对上帝选民的确定。

It was important, first, because they were convinced that the context in which life is lived affects that life in every way, setting up its problems, delineating its opportunities, conditioning its outcomes. …

(本土境遇)

Second, if contexts are crucial for life, so is collective action; social action as we usually call it. There are times when the only way to get things changed is by working together – planning, organizing, and then acting in concert. …

(solidarity;communal;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r unconsciousness;

archetypal experience)

Third, history was important for the Jews because they saw it as a field of opportunity. As it was ruled by God …nothing in history happens accidentally. Yahweh’s hand was at work in every event … shaping each sequence into a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his people.

(目的性)

Finally, history was important because life’s opportunities are not monotonously alike. Events, all of them important, are not equally

important.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anyone, anywhere and at any time, can turn to history and find awaiting an opportunity equivalent to all others in time and place. Each opportunity is unique, but some are decisive. …

History must, therefore, be attended to carefully, for when opportunities pass they are gone forever. (Smith: 283-4)

相对于自然多神教(nature polytheists),犹太教认为:

… nature is not self-sufficient. Because nature was created by God, God cannot be assimilated to it. The consequence of keeping God and nature distinct is momentous, for it means that the ‘ought’ cannot be assimilated to the ‘is’– God’s will transcends (and can differ from) immanent actuality.

(285)

(上帝的先验性;超在性)

犹太教历史观:

In Judaism, …, history is in tension between its divine possibilities and its manifest frustrations. A sharp tension exists between the ought and the is.

(Ibid)

(ought可以理解为一种pattern、一种规律,但是其具有“神性”, 与存在构成一种生活的张力。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民族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它也曾忍受欺凌,时间长达 1800 多年, 但是秉承犹太文明的精神内涵, 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上帝选民们却成为如今世界民族之 林不可缺少的大树。 从关注巴以冲突开始认识以色列, 从爱因斯坦开始认识犹太人。 犹太人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东乱局中竟然居主导角色, 而且在阿拉伯国家的集体讨伐下屹 立不倒,反而更加强大,看了《犹太人文化史》这本书,我完全被震撼了。对于犹太文化的曲折和坚韧, 对于犹太宗教的先进教义和犹太人对于传统宗教道德的严格遵守, 我只能敬佩。 我对于一些宗教里关于饮食的戒律常常不解。 原来, 对于饮食的禁忌是起源于犹太人。 犹太 人的饮食戒律是基于人的健康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而制定的, 尽管如此, 也有人不守教, 也 有人怀疑, 但是这样一句话却将我幻想有朝一日能信仰一门宗教的愿望打破, 一个人连嘴巴 都管不住谈不上信仰。 犹太人一直在外人的排挤中保持群居的状态, 内部严格遵守教规和法 典, 这样的形式确保了犹太人在长大千年的驱逐流浪史中保持民族特性而不被同化。 我突然 对于宗教肃然起敬。 多少民族被历史的长河卷成烂泥,如古埃及、 古希腊、苏美尔,新月平原现在已成为阿拉伯 人的土地, 而原始的巴比伦文明早已作了古,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怎么立足长远,源

源不断地繁衍下去? 从第二圣殿时期, 犹太人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国土基础, 巴比伦人、 波斯人、 希腊人、 罗马人、 阿拉伯人不管怎么奴役他们的身体和限制他们的生存, 毁坏他们的建筑和圣殿, 但 是犹太精神始终藏在书里,这群 “圣书之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让很多殖民者都屈服。 只 要书籍律法还在,他们就能坚持自己的信仰道德和民族精神。就像 18 世纪将自己已经失传 的文字希伯来语再度复活一样。 犹太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母教。犹太教始创一神论,对于宇宙认识坚持一元可认识论,特别的是他们一直强调人的作用, 坚信人生而平等, 历史是向前发展, 而没有那种维护统治 者残暴统治的所谓轮回一说。 犹太教能够流传至今, 而犹太人又能如此聪明也在于这种先进 的思想吧。 犹太教有 613 条诫命,一本《托拉》为主的圣经(也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古兰经》 的来源之一),一本《塔木德》还有众多经典,这些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 但是他们要读一生。 所以犹太人是少有的无文盲的民族。 每个孩子从小就被贯彻书籍 “比 蜜甜”的思想。 这些经典涉及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衣食住行几乎都有, 然而犹太人坚持按照它们行事一做就 是上千年。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经商天才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经商天才?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地幼儿教育进行得非常好,尤其是刻意在经商潜质方面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本书详细叙述了犹太人如何重视孩子家庭教育地故事. 潜力:越早激发越好 犹太人认为,人地一生有两种截然不同地获取知识地方式:一种是“模式学习”,即无意识地模仿学习,发生在婴儿零岁至岁之前;另一种是“主动学习”,发生在孩子形成自我意识之后.对孩子“模式学习”地特别重视,是犹太人获得高智商地最重要因素. 犹太教育专家说,婴儿有辨别母亲面孔与声音地能力.婴儿出生后地几天内,他地小眼睛就会睁开,这时他地视力非常差,看不清远处地东西.他能看清楚地只有自己母亲地脸,而兴奋地母亲往往会长时间注视自己地“小宝贝”.由于多次观看,母亲地“轮廓”会深深留在孩子地脑海里,这是孩子“模式学习”地结果. ” 口才:卓越商人地关键 有一个顾客欠了迪特毛料公司美元,经常接到该公司地催款电话.这位顾客愤怒地冲进了犹太人迪特先生地办公室,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子再也不会花一分钱购买迪特公司地东西. 迪特先生让他耐心地说了个痛快,然后对他说:“我要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地信托部门打扰了你,他们就可能也打扰了别地好顾客,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你所告诉我们地话.” 这个顾客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听到这些话.迪特先生继续说:“既然你不能再向我们购买毛料,我就向你推荐一些其他地毛料公司.” 结果,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更大地订单.他地儿子出生后,他给他起名为迪特.后来他一直是迪特公司地朋友和顾客. 犹太人认为,要在企业或其他任何事业中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才思敏捷、口才流利.在充满竞争地市场经济社会中,善于表达自己意愿或观点地能力往往是一种利器. 犹太人地家庭教育更是为他们经商地成功打好了基础: 一是鼓励孩子思考和提问.亲子之间地沟通是孩子人生地第一个“社会互动”,如果孩子地问题得到了热心地回答,他们就会继续提问题,反过来,如果提问被父母视为“麻烦”,亲子沟通就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犹太人往往会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问题地兴趣.如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故事说一半,让孩子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等,然后引导孩子清楚、礼貌地提问.

《出埃及记》对犹太文明的哲学及文化意义

《出埃及记》对犹太文明的哲学及文化意义 内容提要:《出埃及记》是《希伯来圣经》中最重要的一卷,其中包括了史实、诗歌、法典、敬拜的礼节及神与人说话的实录。《出埃及记》用神话的笔法,记录了犹太人出埃及、如迦南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出埃及记》与《圣经》的对比分析,研究出埃及记对犹太民族极其文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出埃及记;犹太文明;哲学;文化 一、引言 《出埃及记》是《希伯来圣经》中最重要的一卷,其中包括了史实、诗歌、法典、敬拜的礼节及神与人说话的实录。《出埃及记》用神话的笔法,记录了犹太人出埃及、如迦南的历史。史诗《出埃及记》突显以色列的神祗将选民从奴役中解放出来,三次人口普查是以色列人信靠以色列的神祗、接受律法、进入应许土地迦南的前提。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是从奴役状态解放出来的家族,这些人感到了神祗的威力离开了埃及。第二次人口普查发生在西奈山下,是为了接受神祗的系统律法做准备,摩西为各个家族设立了在社会体系和宗教体系中的地位。 游历是一场艰苦卓绝地宗教战争,是两种宗教观念之间的直接对抗,是一神教战胜多神教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受到压迫的以色列人争取离开埃及前往荒野朝圣本民族神祗的权利。摩西作为神祗的使者使以色列人全部舍弃埃及多神教的宗教影响,回归并且严格地遵守本民族宗教,埃及人承认以色列神祗的权威性是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前提条件。摩西经过与法老十一个回合的较量,最终以色列的宗教战胜利埃及的多神祗教,法老允许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第一个回合是前奏,在这一回合中,法老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后面的十个回合中以色列的神祗显示了神迹,惩罚了埃及十场大的灾难,一步一步战胜了多神教。在斗争中以色列人感到了本民族宗教的强大,特别是在逾越节中以色列神祗杀死了未来法老(法老的长子),从而以色列的神祗彻底战胜了多神教的代表――法老。以色列人弃绝了多神崇拜的影响,回归了本民族的一神教。 这部著作深刻影响着犹太的文化与哲学,甚至对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目前,学界关于《出埃及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真实性方面的研究和发掘《出埃及记》对于犹太民族、犹太教、犹太文化的重要价值,如摩西·格·林伯格的《理解〈出埃及记〉》一书中探讨了《出埃及记》与希伯来历史的关系;或者挖掘《出埃及记》的宗教和哲学价值,如傅有德的论文《犹太释经传统及思维方式探究》;或从文本上对《出埃及记》的版本和成书进行研究;也有学者将《出埃及记》作为语言研究的标本,如郭丽娟的论文《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禁忌语文化内涵探究》。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出埃及记》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分析,研究《出埃及记》在希伯来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二.《出埃及记》与相关史实关系简述 《出埃及记》对以色列人出埃及之事进行了传奇式的描写。从召唤摩西,到分开海水;从埃及降下“十灾”,到云柱与火柱引导以色列人前行,无不具有神话的色彩。学界普遍认为,出埃及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出埃及记》中有部分内容是与历史相符合的。目前,学界关于《出埃及记》所涉及史实的发生时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论犹太人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和《德法年鉴》上的另一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明马克思正在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写作背景 《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秋。发表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本文是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著名代表人物B.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公开论战的著作。在此之前,鲍威尔发表《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书,把犹太人的解放这一社会政治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认为一切人、包括犹太人只有放弃宗教信仰才能获得政治解放。马克思对这种看法作了全面的批判。 马克思指出只有消灭了世俗桎梏,才能克服宗教狭隘性。不能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而要把神学问题归结到它的世俗基础,并对这一基础本身加以批判的改造。首次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同时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列宁认为这两篇论文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著。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文章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述对宗教的批判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的德国社会,并论述了德国革命的任务和可能性问题。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从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自己。提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有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列宁认为该文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犹太人的解放问题,批判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归结为宗教问题。作者认为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解放,人类解放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解放。政治解放粉粹了加在市民社会头上的政治桎梏,解放了市民个人,它只是宣布宗教信仰、财产资格等等不再具有政治意义,但宗教、财产等等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消灭私有财产,进而消灭宗教本身,实现人类解放 《神圣家族》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1845年2 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马克思、恩格斯于1844年9月—11月写成。主要表达的思想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全称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 写作过程 1843年12月,B.鲍威尔及其伙伴创办了《文学总汇报》,鼓吹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积极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活动。

犹太人苦难与成功的背后

犹太人苦难与成功的背后 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在历史的长途旅行中迷失方向将近两千年的民族。1813年的流离失所,1813年的颠沛生涯,寄人篱下,受人奴役。岁月的流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古老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同样是这些备受苦难的人们,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或许是一种必然,一种沉默了两千年之后悄然觉醒的必然,曾经我们感叹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六天内击败六国的奇迹,我们惊叹大军压境的时刻竟还有大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飞回战火不断的以色列。 炼狱般的考验泯灭不了他们心中亘古未变的信念。迷失了两千年的民族终于在晨曦中找到了回家的路。 或许是在摩西带领族人回到故乡“迦南”的途中,由于他们无节制的纵欲,他们受到了耶和华的惩罚,从那以后,他们紧守着自己的律法,不敢有半点逾越。同时,他们深深地相信,只要他们虔诚地侍奉上帝,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会派使者来帮助他们的,就像当年的摩西一样。 当他们在埃及沦为奴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始终相信,救世主终有一天会来临,或许,正是这种强大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古老的民族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即使,他们的双腿深深地陷在泥浆里,即使,他们的双膝重重地砸在埃及金字塔前,他们也不曾屈服,或许正因如此,当希望来临,曙光渐近的时候,他们更加欣喜,他们更加相信,上帝无处不在。 是什么造成了犹太人的苦难?是全世界不同民族对犹太人的排斥,还是由于希特勒这类极端主义者的残暴。又是什么成就了犹太人的成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逆境的激励。在我看来,一切追根溯源,或许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是他们对自己心中信念执著的追求。 在犹太民族被大国欺压的时候,他们流浪到世界的其他地方。这时,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他们只信奉自己的神灵,这种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的信仰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但正是他们这种拒绝向诸神献祭的做法使得他们被当地的居民排斥。同时,犹太人一点也不崇拜偶像,这毋庸臵疑地引起了世俗皇帝以及各个贵族的不满。这样,在新的环境中,他们同时不被社会的两大阶级接受,这无疑为他们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其实,他们并没有错,他们只是坚持了他们的信仰而已。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精明、最勤劳、最坚忍。他们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3%,但却赚取了世界上30%的财富,获得了世界上17%的诺贝尔奖。他们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引导着世界先进科技与文化方向。——他们是谁?——他们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确是一个极为特别的民族。在美国历史上200名最有影响力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在美国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教授占三分之一;在美国律师中,犹太律师占四分之一;在美国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有18名;美国国会参议员中,犹太人有10名;美国国会众议员中犹太人有27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鳄索罗斯;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红色资本家哈默、壳牌石油大王塞缪尔;报界之王普利策;美国钢铁大王库恩·洛布;通讯之王路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威廉·利;美国全美广播公司总裁萨尔诺夫;纽约时报创办者雷蒙;好莱坞巨头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斯皮尔伯格;英国报业巨头马克斯·韦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英荷壳牌公司创始人马库斯·塞缪尔;南非大富豪巴纳特······有人说全世界的财富都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美国的财富都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三大思想家,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杰。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唯物史观,这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这三位思想家分别在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和心理学三大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从哲学上讲是分别在天人情三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犹太民族绝对是一个特别的民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人,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那么为什么犹太民族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犹太人杰灿若繁星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追溯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犹太民族发源于古代西亚闪米特的一个支脉。公元前18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其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迁徙到迦南,被称为希伯来人,意即“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为躲避自然灾害迁徙到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公元前13世纪末期,又返回迦南,于公元前11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时夺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称),并将首都建成在城南的锡安山上。从此,耶路撒冷成为历代王国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和犹太人向往的圣地。公元前926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在其后数百年中,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被镇压后,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从公元7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逐渐以阿拉伯人为主。在将近2000年的流散生活中,犹太人不断遭受来自居住国的各种歧视和迫害,反犹排犹活动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到极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德国的屠刀之下。18世纪,欧洲犹太人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开始争取犹太民族的解放。19世纪,

从犹太文明看民族性

犹太文明与民族性 似水年华逝水如初 摘要:当谈及民族性时,我们很容易想到几个典型的民族:德国的日耳曼人,日本的大和民族以及犹太人。这三个民族的经历比较相似,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战败以后迅速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困境中奋发向上,最终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以色列也从独立以后成为中东的霸主,在多次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取胜。我们在惊讶于这些民族打不垮的韧性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支撑他们强大的原因。我认为民族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犹太人则是其中的代表。那么犹太人的民族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本文将从宗教影响、互助精神、从商以及教育方面来尝试加以探讨。 首先,犹太教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犹太人特别是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具有一种民族优越感,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犹太教的产生,根据圣经里面《旧约》的记载,犹太人的先祖希伯来人处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两大文化之间,并与之发生碰撞、交流、融合。公元前约1350年,摩西作为已沦为古埃及人奴隶的希伯来人的代表率其族人逃出埃及,并创立一神教。他声称上帝耶和华与他们同在,这为胜利逃出埃及提供了精神动力。即是说,“摩西时代”正是犹太教诞生的时期。约公元前1028年,进入“王国时期”。之后,国都耶路撒冷被毁,整个民族成了巴比伦、波斯人的被统治者。希伯来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整理、编订了“摩西五经” ,即《圣经》(旧约)前五章。这表明犹太教发展到了成熟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犹太教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态,已渗透于犹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犹太文化的核心。具体地说,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是:信仰宇宙独一真神耶和华,他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上帝与人之间无须中介、直接面对,犹太人不崇拜任何一个在人世活过的人,最伟大的摩西是先知,而不是神;犹太人是先祖亚伯拉罕与耶和华立约的选民,缔约的犹太人必须接受上帝对他们的严格戒律,这样上帝才会最终拯救他们;在某个时候,上帝必派弥赛亚降世,拯救万民,新的大卫王将重建以色列国于耶路撒冷,用正义、公正和真理实行统治。他们确信作为救苦救难的救世主的弥赛亚将帮助犹太人重返故土,建立犹太王国。这在流散的犹太人中间形成了牢固的信念犹太教的信仰成为维系犹太民族唯一的精神纽带,重构了犹太人具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即那些至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及其后裔 ,将个人历史、民族历史紧密相联,形成强烈的民族共识与群体认同,铸就了犹太人跨地域的民族心理纽带,永远充满了民族意识的活力。也是他们优越感的源泉。 其次,犹太人的互助精神也是这个民族强大的重要因素,只要是犹太人,那么互助是一种义务,犹太人也会帮助外族人,但是外族人决不能冒充犹太人。《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来到耶路撒冷,自称是犹太人。当地的以色列兄弟般地热情接待了他。其时,恰逢过逾越节,他与大家一起守节。在晚宴上,他和大家一块吃逾越节的主食——羊羔。当他吃完羊羔后,向主人提出要吃羊的内脏,主人大吃一惊,断定他不是犹太人。因为真正的犹太人是从不吃羊的内脏的,它要作为祭品献给上帝。这一行为触犯了《圣经·出埃及记》中第12章第43节“ 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的戒律,于是将这人扭送宗教机构。《塔木德》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犹太人:并不是所有自称以色列的人,都是犹太人。关于“ 以色列”这一名称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希伯来人的祖先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仍不分胜负。天使于是给他改名“ 以色列”,意思是“ 与神角力”。再者,犹太人虽然有5000年的历史,但有2000年流离失所、浪迹天涯。历史学家统计,在犹太人复杂的历史中,总共有三次大流散:第一次是公元前1700年,迦南大旱,犹太祖先雅各举家南下埃及,在埃及待了大约430年,后由摩西率领雅各子孙逃出埃及,返回故土;第二次是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毁第一圣殿,犹太人沦为“ 巴比伦之囚”,共48年;第三次是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犹太人两次大起义,被罗马血腥镇压,大批犹太人作为奴隶被带到罗

001犹太人眼中勤奋与成功的关系

发群邮件用 题目:犹太人眼中的勤奋与成功 简介:很多人认为只要努力,只要勤奋,就能成功,但是我们看看被认为是世界上优秀种族的犹太人是怎么看的? 关键字:穷人,富人,努力,勤奋,勤劳,犹太人,成功,老板,员工,下属,地球, 犹太人相信,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因为他们比平常人更加勤奋,才有今天的成就;虽然,勤奋也曾经是他们努力的一部分,但并不是他们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一个人即使再勤奋,也担当不了多少的工作量。 当然,犹太人相信,勤劳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任何时候,勤劳都是必要的。但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勤奋的人的结局却会非常悬殊:有的腰缠万贯、身价不俗;有的则面临失业、生计无着! 一位下属在喝醉的时候曾经这样自嘲地对犹太老板说:“讲到勤奋,你不如我;论成功,我根本不敢和你比!这是为什么呢?” 老板听了,露出一脸的愕然,然后说道:“为什么你们会以为我应该比你们更加勤奋呢?为什么我非要比你们勤奋才能赚钱呢?我从来

没有想过自己的钱是靠自己的勤奋赚来的。尽管我也曾经勤奋过,那已经是在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替自己的老板工作。在那个年代,我比你们要勤奋、刻苦得多,却没有你们现在所挣的多。在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都勤奋,但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发财!靠勤奋发不了财!” 下属诧异地问道:“发财不是靠勤奋,那靠什么呢?” 老板调侃着说:“既然大家都那么勤奋,难道缺我一个,地球就不转了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勤奋只是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甚至只是人的一种品德,却肯定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条件。 那么,成功者到底是拥有什么呢?成功的富人与不成功的穷人,差别在哪呢? 以下视频将与您共同探讨。详情联系本人。如果您看不到视频,那是因为所在的地方不允许发视频出来。 (链接)

读书笔记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读书笔记:读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读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之后,自己对马克思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以前学习政治总是在课本上学到很多关于他的理论问题。那是因为单纯的为应付高考,老师也只是让我们机械的背诵一些需要强制记忆的理论原文,尽管当时不是很理解,但还是背了,因为要考试原因。现在回过头来仔细读一下他的一些文章,便会觉得好多原来学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本来的思想,现在觉得有些慢慢地读懂他的思想的线索了。 读完这边论犹太人问题的文章之后,心里还是有一些感慨的。先说一下我自己对这边文章的理解,虽然可能不是完全正确。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马克思主要讨论了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解放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世俗社会的问题。 首先关于第一个解放问题,在文中马克思简要地谈了自己对政治解放,国家解放,宗教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他是通过批判鲍威尔的一些想法和在阐释他的一些思想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并通过举一些国家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首先说德国的犹太人的争取政治解放的问题,指出在德国,没有人在政治上得到解放,更别说是犹太人了,在这样一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果双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又何谈犹太人的政治解放问题。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只要国家还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二者的一方不能给予解放,另一方也不能得到解放”。然后反问有什么理由使犹太人获得自由,在此引出宗教解放的问题。在此,文章分析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宗教对立问题,然后指出要解除这种对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废除宗教,只有废除宗教以后才能恢复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这不是仅仅犹太人的问题,是属于普遍意义上的同样发生在其他地方的问题。在提出鲍威尔关于国家任务的时候,指出在法国犹太人也没有得到解放,在生活中收到限制,生活仍然被宗教特权控制和划分开来,使得生活本身并不自由。后来在法国这一问题有过短暂的解决,后来还是出现了。但是在谈过鲍威尔的关于政治解放以及其国家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联系之后,马克思反问到:政治解放的观点有权利要求犹太人废除犹太教,要求一切人废除宗教吗?在德国,犹太人问题只是纯粹的神学问题,在法国这个立宪制国家,犹太人问题是个立宪制问题,因为这里还保存着国教,政治解放还不彻底。只有在北美的自由州-至少在一部分州---犹太人问题才失去神学的意义而成为真正世俗的问题。而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政治解放对宗教关系的问题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对人类解放的问题”。一般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应该是国家从这些宗教中解放出来,作为一个国家不再信奉任何宗教时,才以自己的形式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然后提出人的解放是通过国家这个中介来完成的,国家是人以及人的自由中间的中介者。接着作者讨论了关于私有财产的问题这个部分和上面部分到底有着如何紧密的联系,我至今还是不大清楚,所以此部分掠过不提。然后提到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等,谈到“公人”和“私人”的问题,公民身份和私有财产维护等问题,说明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矛盾的存在。指出宗教信徒和公民的差别就是个人和公民身份的人的差别,是普遍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问题。然后提出无神论国家,民主制国家等进行比较。后来他指出所谓基督教国家就是不完善的国家,而且基督教就是它的不完善性的补充和神圣化。因此宗教对于基督教国家来说必然成为手段。民主制国家,真正的国家则不需要宗教从政治上充实自己。确切地说,它可以撇开宗教,因为它已经用世俗方式实现了宗教的人的基础。在民主制国家就出现这种情形。这种国家的基础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人的基础。然后再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很多关于人权公民权的例子和想法观点,在此也不一一表述了。 我们直接跳到后面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关于世俗社会中犹太人的信仰问题。他们对待钱的态度的问题。他们的世俗基础是实际需要,自私自利。他们的世俗礼拜是做生意。他们的世俗的神便是金钱。然后马克思在此批判了这一世俗的态度,并指出他认为这种实际本质

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原因

希特勒缘何杀害犹太人 50年来,人们对希特勒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600万犹太人这一历史悬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现在欧洲颇见流行的观点有二:一是“目的论”;二是“机能论。”然而,从他们分持的这两种观点的实质内容来看,在历史逻辑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与史实明显相悖的现象。 一 “目的论”者认为,希特勒杀害犹太人是出于争霸世界的目的,这是一种按常规逻辑的推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不反对其他反抗其争霸世界的民族实行像对待犹太人那样的灭绝政策呢?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二占期间,欧洲各国人民包括德国人民在内,为了反对希特勒争霸世界的企图及其法西斯暴行,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半争。欧洲各国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已经构成了希特勒横行的严重障碍。但是纳粹党徒们自始至终却没有像对待犹太人那样来对待这些欧洲当地民族,也就是说,希特勒自始至终没有对这些当地民族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和暴行。人们不禁要问,希特勒为了实现自己的罪恶目的,为什么只对犹太人采取了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反而对有碍于其目的实现的其它民族“网开一面”呢?显然,“目的论”者的推论忽略了这一史实的特定逻辑性。 “机能论”者认为,数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是法西斯在战事失利之际一种报复心理及补偿心理驱使的行为。这种推论更显得乏力。二战史实显示,纳粹德国在战事上的真正失利,应当以1943年2月2日结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为标志。客观地说,在此以前,德军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进攻态势,纳粹德国领导集团内部在战略思考上甚至连战事失利的预感都不存在。但是,法西斯在战事失利以前的时间里,早就开始了屠杀犹太人的罪恶。1939年9月,二战爆发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后,残酷杀害了无数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其中绝大多数是波兰籍犹太人。1941年6月23日,“旺湖会议”通过“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决议之时,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军事实力仍处于优势。这史实无可辩驳地告诉人们,希特勒屠杀数百万犹太人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逐步升级的暴行。 实事求是地讲,不论是“目的论”还是“机能论”,均未跳出通常人们在社会历史领域探讨历史事件的一般思维框架的束缚。人们在考察人的行为或历史事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时,往往首先考察其动机如何。至于为什么产生如此这般的动机,而不产生如此那般的动机则探究得不够。“目的论”或者“机能论”,虽然它们的具体内容各异,但就二者的实质而言都可归到“动机论”之列。其实,寻得动机只是认识人的行为或历史事件的入门。若能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就不仅能挖掘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可能证实自己原先发现的动机是否确切,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看法。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动机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不是产生行为的原因,动机只是原因到行为的中介,原因是复杂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现实原因。人的行为、历史事件也莫不如此。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但这不等于说目的性就一定是构成行为的原因,最多也只能权当原因的某一要素,甚至有的情形其目的就是其行为本身。就其全部内容而言,原因无一不是深沉的。希特勒杀害600多万犹太人,其目

犹太人10大经商定律,经典!

犹太人10大经商定律,经典! 犹太人被称世界最聪明族群,也是世界最会赚钱的族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犹太人将学习视为信仰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定律,并应用到生意中赚钱。以下是犹太学者大约3300余年前,总结的10条创业赚钱定律: 1 失败是成功之母犹太人创业赚钱,总是百折不挠,无论遭遇多少次失败,它们都认为那些都是取得成功的必要经历。 2 一定要让自己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要想在某一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犹太人创业生意经里,一旦在某个领域取得优势,就要迅速做大;当出现强大对手时,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3 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复杂。犹太人创业赚钱,喜欢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不喜欢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 4 手表定理---一个人不能让两个人指挥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犹太人创业生意经里,认为对同一个人或同一

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每个人亦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5 木桶定律---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木板每个企业都有它的薄弱环节。正是这些环节使企业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犹太人创业赚钱坚持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团队中的消极分子一匙酒倒进一桶 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犹太人创业赚钱,对破坏组织的组员或东西零容忍,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就会及时处理掉。7 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有马蝇叮咬,也会精神抖擞 马在有了马蝇后才会跑得更快,不管他是多么懒惰的马,对人类来说同样如此。犹太人创业生意经里,认为每个人只有被别人追赶着,才不敢放松,才知道努力奋斗。从这个角度来说,感谢你的竞争对手,他就是你最好的闹铃。8 鲦鱼思维--不随大流学会独立思考鲦鱼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使这条首领鲦鱼行动发生紊乱,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犹太人创业生意经里,从小就要求学会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盲目追随。9 弗罗伦斯思维--目标好似灯塔,够亮才能引航目标必须“看得见”,人生

犹太人的文明论文

犹太人的文明结课论文 论文名称:我对犹太人的看法 班级:11工业工程 学号:1101020133 姓名:胡友林 指导教师:周建平

每一个民族必然都存在千万不同的个体,而对这些个体的评价,决不能作为对整个名族的评价。若要对一整个民族做出评价,必然要从这个民族的文化着手。 对于犹太人,我们首先会联想到的便是他们身上的那份团结,那份自觉地为了整个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单从历史的层面上来讲,犹太人至少经历了两千年的苦难,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犹太人被迫分散在世界各地,作为一个普通的民族而言,这样的遭遇不啻于自身民族的灭亡或是自身民族被异族的同化。而犹太人至今仍然作为一个民族而团结着,并努力维护着这种自觉性。 对于一个犹太人而言,首先,“自己是犹太人”这种自觉性成为他们联系的纽带。有了这种自觉性,即使是身为中国人的犹太教徒也会毫无阻隔地被犹太社会所接纳。但是,要想成为犹太人,就要支持犹太人这个整体。毋庸讳言,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需要遵守。也就是说,需要确认某人是否将犹太教四千年来的传统当作自己生活的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犹太人就是犹太教徒。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象征,只要还有人使用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那么这个民族的历史、这个民族的传统便在口口相传中一直延续着下去。所以说,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是人类生存进化史上的一座不朽的纪念碑。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如果一个民族连他自己本身的语言文字都保护不了,那这样的民族最终下场不是灭亡就是被其他民族同化。仔细回想,历史上太多的民族因为这样而陨灭。 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的通用语言并且具有了持久的有生命力。犹太人在犹太会堂里是用希伯来语诵读《圣经》和祈祷文。还有,每天三顿饭,他们都要在饭后用希伯来语祈祷,感谢上帝的赐予。每天早上,在犹太会堂做礼拜要花一个小时以上,因为每个人都要默诵那些长长的经文。今天,虔诚的犹太人和往常一样,做着这些前辈们做的事情。集犹太法学和神学之大成的《塔木德经》研究用到希伯来语和阿拉米语,这使得犹太人的词汇更为丰富。 然而,一个民族能否真正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不仅仅只是取决于这个民族是有自发地具有民族凝聚力,良好的教育也是促进一个民族不断向前繁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犹太人是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同时,犹太人也将这种实践成果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犹太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或者可以说是令人恐惧的。我们对于这种热忱,没有嫉妒,没有反感,只有惊叹,只有佩服。 犹太人对教育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有一定宗教的因素。“世界的基础是信仰﹑知识和慈善。”信仰是人和上帝连结的最直接的纽带;慈善是人和人之间相互扶持的纽带;知识是人类走向纵向和横向的无限空间,取得真理的纽带。没有教育和科学研究,世界将失去平衡,导致瓦解。正是被这样的信仰所支撑,犹太人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目标,不同于其他民族被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一旦开始便会一直进行下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一直延续,直到生命陨落的刹那才会停止。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和我们中国人的教育方式很不一样。犹太人把学习称作“重复”。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亲自读﹑说﹑听,多遍地练习,最终将文章全部内容记住。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极其需要韧性。而这种韧性在犹太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韧性可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品质,与其说是这种教育需要韧性,还不如说是这种教育的方式磨练了他们的韧性,所谓的教学相长,不外乎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犹太子女,即使不聪明,也会不断地通过练习和复习来达到对某

《犹太人的家教》读后感范文(精品3篇)

《犹太人的家教》读后感(精选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整理的《犹太人的家教》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犹太人的家教》读后感1 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犹太人重视知识,更重视才能。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犹太人家庭由此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从以上几点可以管窥犹太人“教育为本”的兴邦谋略,其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颇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个很小的族群,却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成就:美国三分之一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为什么人口数只同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其天才却多如繁星?全世界的人们一直都十分好奇,希望知道犹太人能够如此优秀的秘诀是什么? 然而,实际上,其中毫无“秘密”可言,犹太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差异都不大,与中国人还些相似。关键在于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在犹太人的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使孩子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强烈愿望。犹太人皆遵循的价值是: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 犹太父母如此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犹太父母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因此,犹太家长们从小便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在培养方法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口才。

读《犹太人的智慧》有感

读《犹太人的智慧》有感 人们常说,犹太民族是世界最具智慧的民族,他们的智慧从何而来?是上帝赋予了这个民族超人的智慧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那么,这个历经坎坷、四处流散的民族,为什么高智慧、特智慧呢?为了不被吞没,他们往往聚敛巨大的物质财富,掌握他们居住国的经济命脉。但是,富可敌国的犹太人永远有一种近于病态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源于他们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深刻透视与思考。犹太人有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他们认为要穿破迷雾,顽强的生存下去,最大的“护身符”就是知识和智慧。犹太人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最甜蜜的,好学即敬神。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略谙世事的儿童去舔,使孩子尝到“知识”的甜蜜。透过这个风俗,我们可以窥视到犹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对《圣经》的虔诚。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一种宗教像犹太教那样对学习和研究如此强调。犹太人在自己“信仰”的鞭策下,形成一种几乎全民皆有的文化传统。犹太人还认为,知识夺之不走而能常怀于身行走四方,教育乃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知识胜过财富。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工作太忙,无暇学习”,“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我们年纪太大还学什么?”,“知识对我已无用了!”这对犹太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可以有一个年轻的心态,并保持“青春”。通过学习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在犹太民族,有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忍冻学习的西勒尔”的故事。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愿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的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太穷了,进不了学校去。于是,他拼命地工作挣钱,将挣来的钱给学校的看门人,他靠这个办法听了不少课,他的钱太少,到最后连一片面包都买不起了,看门人得不到钱,不再让他进学校去。于是,

论犹太人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和《德法年鉴》上的另一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明马克思正在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写作背景: 《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秋。发表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本文是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著名代表人物B.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公开论战的著作。在此之前,鲍威尔发表《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书,把犹太人的解放这一社会政治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认为一切人、包括犹太人只有放弃宗教信仰才能获得政治解放。马克思对这种看法作了全面的批判。 评价: 马克思指出只有消灭了世俗桎梏,才能克服宗教狭隘性。不能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而要把神学问题归结到它的世俗基础,并对这一基础本身加以批判的改造。首次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同时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列宁认为这两篇论文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著。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文章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述对宗教的批判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的德国社会,并论述了德国革命的任务和可能性问题。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从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自己。提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有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列宁认为该文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犹太人的解放问题,批判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归结为宗教问题。作者认为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解放,人类解放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解放。政治解放粉粹了加在市民社会头上的政治桎梏,解放了市民个人,它只是宣布宗教信仰、财产资格等等不再具有政治意义,但宗教、财产等等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消灭私有财产,进而消灭宗教本身,实现人类解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