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

教学博苑

2011-05-11 0550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一)

教学目标

1、明确古诗词形象(人物形象)的考查方式

2、掌握鉴赏形象(人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形象(人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形成鉴赏答题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考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散文、古诗词)的形象

三、考点阐释: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四、导引示例

例一阅读李贺的《南园》,然后回答问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②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

从全诗来看,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位决心投笔从戎、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爱国诗人的形象。

考查方式:鉴赏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方法技巧: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答题模式:刻画了一个……的形象

诗词简析: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次句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例二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考查方式:鉴赏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方法技巧:抓人物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抓环境描写

答题模式:人物的特点是……(形容词)

五、巩固训练

1、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锦里先生是安贫乐道、诚恳热情、满足于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清寒隐士。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2、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②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注:①刘禹锡,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在二十三年的被贬期间,倍受打击,却仍然抗历不屈。②机,指“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

从本诗颔联和颈联中,你可看出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两联诗具体赏析。

答案:颔联着一“看”“想”字,一实一虚: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从蜜蜂勤劳勇敢中得到启示;“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这两句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来自比,表明自己的态度。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自我形象。“法酒”是为了调节精神,“清琴”是为了陶冶性灵。两联表达了诗人勤劳勇敢,进德修身的精神。诗人是一个虽被排挤,但在寂寞苦闷中仍追求正直高尚的人格的伟岸形象。

诗词简析:“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相传鹤是君子所化,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诗人曲折表达了高尚的人格。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

性,表达了诗人勤劳勇敢,进德修身的精神。“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诗人饮酒则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讽刺朝廷“有士不用”,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二)

教学目标

1、明确古诗词形象(事物形象)的考查方式

2、掌握鉴赏形象(事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形象(事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考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散文、古诗词)的形象

三、考点阐释:

物象,即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四、导引示例:

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洁白美好但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解题思路: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五、课上巩固

1、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③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树木茂盛繁密貌。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孤独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

(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抒发的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冰清玉洁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3、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②杜荀鹤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不得重用,后因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以“松”写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身世,一方面,反映了“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古典诗词形象鉴赏学案(三)

教学目标

1、明确古诗词形象(景物形象)的考查方式

2、掌握鉴赏形象(景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形象(景物形象)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考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散文、古诗词)的形象

三、知识链接:

意象与意境:

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②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幽清明净、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沉郁孤愁

四、考查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请选择角度,简要分析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导引示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明确:该诗抓住了新雨、明月、松、清泉、竹、莲、渔舟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照松林、泉流石上、浣女夜归、渔舟返航的画面,营造了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享受田园秋色,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师生讨论总结规范格式:该诗抓住了……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的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照夜、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七、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诗人选取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悠然闲适的心情。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颔联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

颈联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八、总结回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