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北京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范围 (3)

2.2地理、气候、水文特征 (4)

2.3主要工程数量 (4)

3.管理目标 (4)

3.1 质量管理目标 (4)

3.2 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目标 (4)

3.3 环境管理目标 (5)

3.4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5)

4.总体施工布署 (5)

4.1总体施工方案 (5)

4.2施工组织机构 (6)

4.3任务划分 (6)

4.4工期安排 (6)

5. 施工准备 (7)

5.1 临时工程 (7)

5.2物资供应 (9)

5.3试验准备 (9)

5.4技术准备 (9)

6.无碴轨道道床施工方法、工艺 (9)

6.1桥面验收 (11)

6.2 底座板施工 (14)

6.3轨道板检验 (23)

6.4轨道板铺设 (25)

6.5侧向挡块施工 (37)

6.6轨道板的剪切连接 (38)

7. 资源配置 (42)

7.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42)

7.2主要测量、试验检测计量设备配置 (43)

7.3劳动力使用计划 (43)

7.4主要物资及周转料使用计划 (43)

7.5资金使用计划 (43)

8、技术组织措施 (43)

8.1质量措施 (43)

8.2安全、职业健康措施 (44)

1.编制依据

1.1新建铁路北京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站前工程SWZQ-4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书、招标文件、补遗及答疑、业主设计变更通知等相关资料;

1.2设计图纸

1.3局指的总施组

1.4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规范等

1.5京津城际铁路CRTSⅡ型板施工经验及相关影音、文字资料。

1.6无砟轨道施工专题会议精神。

1.7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依据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2.工程概况

2.1工程范围

中铁一局京石客运专线河北段二分部承担石武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的铺设任务。施工管段内无砟轨道均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全管段共需铺板3258块。

灌浆孔

预设断裂位置

轨道扣件

纵向连接锚固钢筋

Ⅱ型CRTS板式无碴轨道系统主要分4个结构组成部分。自上至下的结构为:20cm厚砼轨道板,3cm沥青砂浆垫层,19cm厚(直线段)砼底座板,“两布一膜”滑动层。

标准轨道板长 6.45m,板间纵向连接,横向设预应力。轨道板在精调安装后统一进

行纵向张拉连接(张拉锁)并成为整体;两端刺间底座板纵向跨梁缝连续,在桥梁固定支座上方通过梁体设置的剪力齿槽和予埋螺纹钢筋(含套筒)与梁体相连,使底座板与桥梁有着纵向传力连接。底座板两侧设置侧向挡块,挡块通过齿槽和予埋螺纹钢筋(含套筒)相连,保证底座板横竖向稳定及轨道与梁间的横向传力.

2.2地理、气候、水文特征

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貌单元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形宽阔平坦。区域内地下水的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较发育,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灌溉水的补给,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现场实际钻探地下水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4~5.6m之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可知,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化学腐蚀性。

工程所在地河北省保定市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日照多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大风多集中在三四月份。按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温暖地区。年平均气温14.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3℃,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19.1℃,年平均降雨量872.8mm,年平均无霜日210天,土壤最大冻结深度21cm,最大积雪厚度29cm,24小时最大雨量为246.2mm~353.1mm,汛期多西南风,最大风速15米/秒。

2.3主要工程数量

我分部承担的主要工程数量有:铺设CRTS型Ⅱ轨板3258块、CA砂浆调整层3215 m3、C40底座砼39084.

3.管理目标

3.1 质量管理目标

1)杜绝施工重大质量事故。

2)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齐全整洁,实现一次验交合格。

4)实现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全面满足运营需要。

3.2 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目标

1)职业健康管理符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实现“五无”、“两控制”,确保交通安全。

3)实现“五无”:即无职工死亡、无重大行车及交通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无重大质量事故、无火灾事故。

4)“两控制”:职工年重伤频率控制在0.06%以下,轻伤频率控制在0.12%以下。3.3 环境管理目标

要求:无环境污染、破坏事故。主要防止CA砂浆及乳化沥青污染。

3.4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文明施工管理是创优规划中的重要方面,本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目标:达到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文件《文明标准化工地管理考评办法》(京广客专豫工[2007]56号文)对文明标准工地的要求。

4.总体施工布署

4.1总体施工方案

为配合无砟轨道道床施工,管段内设两座底座砼搅拌站和一处CA砂浆原材料储存基地。底座砼搅拌站采用制梁场内已有搅拌站。CA砂浆原材料储存基地设在新许特大桥的中心里程处。

无砟轨道道床施工方向与箱梁架设一致,共分为8个施工单元,每个施工单元长度约10km。

每个施工单元底座施工最少超前于轨道板铺设。轨道板混凝土底座钢筋在和庄梁场进行加工,由汽车运至工作面桥下工位后,由汽车吊吊至桥面或直接运抵工作面,人工散布、绑扎成型。底座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模板支立采用专用三角架支承、固定,保证底座的线型。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供应,砼运输车运输至桥下,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混凝土摊铺整平机摊铺整平。混凝土的养护紧跟底座板施工,采用土工布和塑料薄膜以实现保湿养护。

轨道板施工按施工工序划分为四个作业区段,分别是轨道板铺设、轨道板精调、CA 砂浆灌注、轨道板缝连接,每个作业区段长100m(10~16块板),工作面总长度400m。根据京津施工经验,轨道板铺设进度主要受精调进度控制。每个施工单元每日单线灌注进度为30块,即193.5m,每个施工单元在3.5个月内可施工完毕。

轨道板提前安排在制板厂内进行预制,由平板汽车运输车组交替运到施工作业区域,以悬臂式铺板龙门吊提升至桥面进行粗铺。

轨道板精调采用精调千斤顶和精调测量系统配合进行。每个施工单元配置精调测量系统一套。

CA砂浆搅拌及灌注采用中铁一局集团的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生产的轮胎式,SLC3000B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车,每个工作面配置1台,SLC3000B型CA砂浆搅拌车生产能力300m/每班(配料车一次加料),搅拌车和配料车单程走行距离0~20km,单程行走时间不超过30分钟。搅拌车上配备砂浆泵,水平泵送距离达200m,竖直泵送高度达40m。

CA砂浆车沿桥下施工便道行走,到达作业区域后,由CA砂浆搅拌车的泵送设备泵

送至桥面的中转罐,将灌注软管与砂浆中转罐进行连接,灌注软管另一端作为出口对准灌浆孔,进行CA砂浆灌注。中转罐的体积大于一块板的CA砂浆灌注量(0.7 m3),并带有拌合装置,使成品砂浆在中转罐仍保持在持续拌合状态。

4.2施工组织机构

为保证按期完成工期目标,在和庄梁场原有编制的基础上新组建无砟轨道铺设施工项目队,无砟轨道铺设项目队由和庄梁场分部统一管理,并由一名生产副经理及技术主管负责,并配置队长2人,精测队11人,实验人员3人,下设3个分队,分别是砼底座施工队、无砟轨道铺设队、CA砂浆浇注队,施工人员270人。底座砼搅拌站、CA砂浆储存基地(搅拌站)

组织机构图

4.3任务划分

制梁场和梁场各自的施工范围。

4.4工期安排

排按照总体施工计划的安,梁场无砟轨道铺设工期安排如下:

无砟轨道场地实验铺设:施工时间2008.7.1~2008.7.15,场地实验安排在无砟轨道预制场,试铺长度为79.4m,工期15天。

桥上无砟轨道试验段铺设:

砼底座施工:施工时间2008.7.31~2008.8.10,工期11天。

轨道板安装及CA砂浆浇注:施工时间2009.8.11~2009.8.30,试铺长度129m,工期19天。

DK790+243.855~ DK811+312.390段无砟轨道铺设: 2008.8.31~2010.11.15,工期781天.

5.施工准备

5.1 临时工程

本施工段临时工程主要包括施工主便道、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搅拌站、CA砂浆原材料储存基地、水电安装和办公、生活驻地。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用电及办公、生活驻地采用和庄和龙王梁场原有设施。临时工程平面布置见附图:总平面布置图;临时工程用地计划见表。

5.1.1 CA砂浆原材料储存基地建设

图5.1-1 CA砂浆存料基地示意图

1、乳化沥青过滤池;

2、乳化沥青泵;

3、乳化沥青储存罐;

4、水泵;

5、消泡剂;

6、减水剂;

7、自动破包上料机;

8、上料斗;

9、上料吊车

按实际布置叙述,若在现场破包加干料则干粉破包上料区可取消

CA砂浆存料基地设置在每个铺设段落的起点端(位置)。CA砂浆存料基地基本构成有:污水沉淀池、污水处理池、乳化沥青过滤池、乳化沥青泵、乳化沥青储存罐、水储存罐、水泵、液态外加剂储存灌、小计量物料称量储存室、干粉料(或水泥和砂)和粉状外加剂储存仓库、干粉料拆包上料区以及上料设备、废物集中存放区,布置形式详

见见图5.1-1。

5.1.2 施工便道、用水、供电

砼运输、CA砂浆浇注及轨道板运输均利用新许特大桥两侧已有施工便道,沿线施工水源丰富,可就近取水或打井取水,施工用电利用新许特大桥已有电力线路,经电缆接入后引入桥面施工区域,并配置100kw发电机一台备用。

5.2物资供应

施工用各种材料采购地点、供应方式、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5.3试验准备

试验室建设、人员配置

5.4技术准备

测量准备(CPⅢ网、GRP点测设)、设计交底、人员培训、图纸、方案、技术措施等到位或编制情况。

6.无碴轨道道床施工方法、工艺

由于板式无砟轨道在我公司尚属首次施工,缺乏熟悉板式无砟轨道相关的施工技术经验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工艺还处于探索熟悉阶段,也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试验段的施工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为线外(场试)试验阶段。在轨板场选一段79.4米场地,分别浇筑两段39.7米长轨道板底座,一段直线、一段曲线。分别按照直线、曲线的技术指标、规范要求进行试铺,摸索施工方法,实验目的是为了总结轨道板封边、CA砂浆配置、灌注、轨道板调整、压紧的施工工艺以及验证CA砂浆的工艺性能。

第二阶段为线上试验阶段。试验段设在新许特大桥第1孔至第40孔。在线外场试铺完毕后,总结场试经验后再在桥上进行轨道板铺设。

当桥梁架设完成六个月,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完成、桥梁附属(防护墙)完成(便于安装CPIII点);CPIII网建立并通过评估(间距50m一个)、临时端刺区个数和位置已确定以后,开始施工桥上无砟轨道试验段。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验证CA砂浆的施工工艺及CA砂浆工艺性能,为全面施工创造条件。

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如图示。

图6-1 桥上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6.1桥面验收

为了保证无砟轨道各部结构的技术条件,施工前应对桥面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和技术评估。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平面位置、桥面高程、桥面平整度、相邻梁端高差及梁端平整度、防水层质量、桥面预埋件(包括梁端剪力筋、侧向挡块预埋筋)、剪力齿槽几何尺寸的规范性、桥面清洁度、桥面排水坡等。

⑴桥面高程

梁端1.5m以外部分的桥面高程允许误差±7mm,梁端1.5m范围内不允许出现正误差。使用精测网进行复核检查。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进行打磨和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处理。

⑵桥面平整度

桥面平整度要求3mm/4m。使用4m靠尺测量(每次重叠1m),每桥面分四条线(每底座板中心左右各0.5m处)测量检查。对不能满足3mm/4m要求,但在8mm/4m范围内的,可用1m尺复测检查,应满足2mm/1m要求。对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对梁面进行整修处理。

⑶相邻梁端高差

相邻梁端高差不大于10mm。采用0.5m水平尺进行检查(在底座板范围内对观感较差处进行量测)。对大于10mm处应进行专门处理,或一侧梁端采取落梁措施或较低一端用特殊砂浆修补。

⑷梁端梁面平整度

梁端1.5m范围的平整度要求为2mm/1m。不能满足要求时,打磨处理,直至符合要求。

⑸防水层

防水层不允许破损及空鼓现象的存在。防水层空鼓检查可采用拖拽铁链的方法进行。检查时沿桥面纵、横向拖拽铁链,以拖拽时桥面发出的空鼓声音初步确定空鼓范围,用记号笔画出范围。破损及空鼓的防水层部位必须整修。整修工艺按《京津铁工管函<2006>175号》文有关要求执行。

⑹桥面预埋件

要求预埋件平面、高程位置要准确。对不能满足无砟轨道施工要求的,视情况按技术转让方提出的《桥面缺陷补救措施方案》进行处理。

⑺剪力齿槽几何状态

根据实际情况,按设计尺寸修凿并清理干净,齿槽内应修理方正并凿毛出新面,确保底座板混凝土与其结合良好。

⑻桥面清洁度

桥面不能有油渍污染,否则应在底座板施工前清洗干净。

桥面排水坡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排水坡存在误差的桥面,应保证设计的汇水、排水能力,不允许反向排水坡的存在,特别是两线中间部位。对可能造成排水系统紊乱的桥面应打磨整修处理。

⑼伸缩缝状态的检查确认

主要检查伸缩缝安装是否到位且牢靠,并对缝内积存物进行彻底清理。

⑽梁面验收检测项目及标准

6.2 底座板施工

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管段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方案依据总工期计划、桥面验收移交进展情况、施工管段划分及资源配置等因素确定。主要内容包括底座板施工单元段划分、临时端刺设置、常规区和后浇带位置确定,以及各灌注段先后施工顺序的确定。

①底座板施工单元段划分

底座板施工单元划分应统一筹划,认真设计,每个单元施工段(可以独立开展精调施工的段落)长度以4~5km为宜。桥面底座板施工段划分见图8.3-1

图8.3-1桥上底座板施工区段划分示

②临时端刺布设

左右线临时端刺起点位置应相应错开两孔梁以上,避免桥墩承受由于底座板温差引起的较大水平力,临时端刺区的选择尽量避开连续梁,以免进行特殊设计。

③后浇带(BL1)布设

简支梁上的后浇带(BL1)一般设在梁跨中间,后浇带缝与轨道板缝不能重合,连续梁上的底座板两固定连接区间必须设置1个后浇带,后浇带与任一固定连接处的距离不大于75m。

④混凝土底座板灌注段的划分

简支梁上常规区底座板每次灌注长度最少为1孔,一般为3~4孔较为适宜。临时

端刺区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应分段完成。分段时,按LP1~LP5规定长度分段(LP1、LP2为220m,LP3为100m,LP4、LP5为130m)。连续梁范围底座板的最小浇注长度=连续梁前的两个浇注段+连续梁长度+连续梁后两个浇注段(整个浇筑段混凝土施工应在24小时内完成)。

6.2.1测量复核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前必须对所有设标网进行复测,对梁面高程、梁面平整度、中线线位、相邻梁端高差等几何要素进行测量复核,对不能满足无砟轨道施工要求的,及

时进行整修、处理。

6.2.2保护层施工

保护层自下至上由土工布+朔料薄膜+土工布组成,简称为“两布一膜”每孔箱梁上滑动层的铺设范围为桥梁固定端的剪力齿槽边缘至桥梁活动端,在梁缝处配合硬泡沫塑料板的安装局部调整保护层的铺设。

6.2.3钢筋工程

①底座钢筋加工

底座钢筋在工区内集中下料,自卸汽车从施工便道运至相应工位,汽车吊吊运上线,人工散运就位。预埋底座内的横向排水装置、预埋信号过轨钢管,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堵塞管道。

②剪力筋的安装

桥梁固定齿槽内剪力筋因架梁运梁的需要,分为梁内和底座板内两部分。桥内部分(含套筒)在梁场制作时预埋在箱梁顶板的齿槽内;底座板内部分在底座板施工时用套筒连接,伸入底座板钢筋内。剪力筋制做长度应根据底座板超高设置及现场预埋套筒高低情况“量身定做”,以避免安装后过高或过低,影响剪力筋受力。安装时应将剪力筋拧进到位,确保安装质量。

③测温电偶的安装

在每个底座板浇筑段安装(距梁缝10m避免安装后过高或过低问题。安装时应确保剪力筋拧紧到位。)温差电偶(Nickel镍一Chrom 铬一Nickel 镍),用于结构的温度测量。

④装钢筋连接器

钢筋连接器在桥下预制,安装时整体吊装上桥,在钢筋笼安装时初期安放到位。

⑤钢筋及模板检查验收

主要是钢筋保护层厚度、模板水平位置及高程的符合性,使用测量仪器逐点检查。检查模板安装的稳固性,应满足摊铺整平振捣机操作需要。检查后浇带预留缺口宽度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筋连接器安装是否与主筋连接牢固,各接触点绝缘隔离是否符合要求。综合检查验收后,应对底座板施工范围进行清理,同时采用强力吹风机吹除模板范围内的灰土或其他轻质污染物。底座板钢筋加工与安装主要检测项目与标准见表6.2-2。

⑥支立底座板模板

混凝土底座板模板采用型钢加工专用钢模,并满足普通地段和曲线超高地段的模板拼装需要,模板组合高度宜略低于底座板设计厚度(一般20mm 左右),以适应线路曲线超高变坡和梁面平整度情况。底座板侧模安装见图8.4.3-1。检验项目和标准见表8.4.3-2。

图8.4.3-1底座板侧模支撑示意图

6.2.4混凝土浇筑

底座板混凝土灌注施工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混凝土入模后,前面混凝土振捣采用人工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后面采用混凝土摊铺整平机摊铺并整平混凝土面。超高地段底座板施工,混凝土摊铺整平过程中须用人工不断补充超高范围混凝土,最后用摊铺机来回两遍整平压实。混凝土的养护须紧跟底座板施工,整段混凝土完成后再正式进行覆盖土工布和塑料薄膜以实现保湿养护。

底座板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查及中线和高程测量检查,根据检查验收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其中,对高程误差>8mm的底座板区域表面要进行削切处理(宜使用混凝土削切机。如使用打磨机,则须进行表面再刷毛操作),确保CA砂浆厚度至少满

足20mm 厚的要求。底座板混凝土验收标准见表8.4.4-1。

6.2.5 临时端刺的施工

临时端刺区长度约为800m,其施工工艺与常规区底座板的施工工艺要求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平面及结构布置上。

①BL1后浇带设置位置及形式与常规区相同,BL2后浇带只有临时端刺区才有,设置于梁上固定连接处。

②连接方式的区别,常规区底座板一次性连接;临时端刺区底座板分4次连接,且各次连接时间间隔较长。

③临时端刺区底座板连接有严格的顺序要求。

④底座板施工基本段长度有所区别,常规区底座板以1 孔梁为一个基本段,设一个BL1后浇带;临时端刺区分5段,两个220m段(LP1及LP2)、两个130m段(LP4及LP5)、一个100m段(LP3),共设4个BL1后浇带(J1~J4)。临时端刺区底座板结构布置见图8.5-1。

图8.5-1 临时端刺区的布置

6.2.6底座板连接施工

板连接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20MPa ,连接操作是围绕并确保板内20℃时零应力状态而进行的连接筋张拉施工。所有类型单元段底座板的连接施工均须在温差较小的24h 内完成。

⑴ 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

常规区两端及两临时端刺后浇带按单元段中心对称原则和顺序进行连接施工,其工艺、工序如下:

①临时端刺LP2~LP5的基准测量

基准测量时间尽可能安排在与底座板连接时间靠近时(即连接温度尽可能与测量时的温度接近)进行。 首先进行长度测量:测量 J2前方(向J1方向)第一个固定连接后浇带~J2间的距离;再测量LP3~LP5段的长度,准确记录各分段长度值;其次进行 温度测量,使用预埋在混凝土底座板中的测温电偶测量。一般在中午时分进行,相邻板温不一致时,按两板长度及温度加权平均计算。

各段长度与对应温度测量于底座板连接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保存(以备邻段底座板连接时使用)。此项测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底座板连接筋张拉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

②常规区板温测量

与临时端刺区板温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 ③底座板钢筋连接(张拉)工序

底座板钢筋连接在板温30℃以下的条件进行。张拉连接时按照规定顺序操作,先部分连接,再完成全部连接。连接要求用手拧紧与用扳手拧紧有着重大区别,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掌握。

a 、临时端刺中的BL1(共4 个)的预连接,按J4→J3→J2→J1的顺序将钢筋连接器螺母用手拧紧(临时端刺开始能够承载时进行)。

b 、首批连接施工 先连接与临时端刺接壤(K0处)的前10个常规区后浇带钢筋,后依次连接K0、J1、J2、J3后浇带钢筋(J4后浇带钢筋于相邻单元段底座板连接时张拉,同时J2、J3需进行张拉调整)。连接分3 种情况进行。

当板温为T <20℃时,通过计算确定连接钢筋的张拉距离。(J3范围内钢筋张拉距离按J2的1/3计,其余直接按计算结果采用)。此时的拧紧操作应是先用手拧紧,在此基础

图8.6-1 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

上,钢筋连接器中的非拧紧端螺母松开张拉距离(按计算结果),再用扳手拧紧(张拉)。

当板温为20℃≤T ≤30℃时,钢筋连接器螺母用手拧紧螺母即可,即张拉距离为0。 当板温为T >30℃时,不允许拧紧螺母,且底座板应采取降温措施。待板温降到30℃以下时再连接。

c 、补充连接施工 连接常规区其余后浇带连接筋,此工序在连接K0、J1、J2、J3之后接续进行。

④ BL1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钢筋连接完成后应随即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注范围应包括常规区所有后浇带及两临时端刺中的K0、J1后浇带。浇注工作24 小时以内完成。此工序与后浇带连接应接续施工,不出现间隔施工。J2、J3、J4后浇带于相邻单元段底座板连接后再施工。

⑤ BL2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BL2 后浇带设于临时端刺的固定连接处(每孔梁上1个),分为早期固定连接和后期固定连接,早期固定连接在单元段底座板钢筋连接完成3~5 天后(底座板内的应力

调整期)进行,位置在LP2范围内与LP2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后浇带(左右线要错开两个梁段位置),两临时端刺后浇带对称施工。后期BL2 后浇带混凝土在相邻单元段底座板连接后再施工。

⑵ 固定端刺+常规区+临时端刺连接

000连接工序、工艺与“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模式类同,区别是不再存在两端刺范围对称连接施工问题。

图8.6.2-1 固定端刺+常规区+

临时端刺连

图8.6.2-2 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

新设临时端刺连

⑶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连接

此类平面布置中的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与“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模式中的相关要求类同。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有其独特要求,两类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施工要对应施工,同步完成。

①、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施工

a、既有临时端刺后浇带(J4、J3、J2)张拉值的确定

此工作在既有临时端刺LP2~LP5段首次“基准测量”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再次测量既有临时端LP2~LP5各基段长度及板体温度,并于底座板连接之前进行(尽量与连接时间靠近)。根据LP2~LP5段第二次测量结果(温度及长度),对比该临时端刺的首次“基准测量”数据,计算LP2~LP5各板段温度荷载下的变形值,以此确定J4后浇带连接钢筋张拉值并修正J3、J2后浇带钢筋张拉值。

b、常规区底座板温度测量

常规区与临时端刺温度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测量原则与“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同。

c、底座板连接钢筋的张拉工序

连接筋张拉预连接施工。连接范围为K1及所有常规区BL1 后浇带。连接方式为用手拧紧钢筋连接器螺母。另一端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对应施工。

首批连接施工。连接范围为邻靠K1的10 个(至少)常规区BL1 后浇带。张拉连接方式及张拉距离根据底座板温度确定,即按T<20 ℃、20℃≤T≤30℃、T>30℃三种情况区分。各类情况下的连接工艺类同“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相关要求。

补充连接施工。连接范围为K1及常规区所有剩余BL1 后浇带。具体工序要求同“首批连接施工”(前B 条)。另一端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对应施工(具体要求后述)。

既有临时端刺J4、J3、J2的调整张拉。按计算确定的调整张拉值以J4→J3→J2顺序进行张拉连接。张拉施工应在连接器螺母原有紧固基础上单端调整螺母(即不破坏板内已产生的应力状态,以防造成临时端刺失效并破坏下部结构)并张拉,不可解开重张。

②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的连接施工

a、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进行“连接筋张拉预连接施工”时,另一端常规区与新

设临时端刺的连接则应顺序完成J

4、J

3

、J

2

、J

1

的钢筋预连接,其连接器螺母用手拧紧。

b、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进行“首批连接施工”时,另一端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