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 格式:docx
- 大小:16.82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含答案(2023春·山西·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上有官司封记。
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喜欢高扬“经典”。
黑格尔说:“熟知非真知.”“经典”的流行很可能会________我们对经典的认知。
关于经典的界定,我喜欢当代学者刘瑜的说法:“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
”如果世界上有经典,().所以,经典的意义应该是个性化的,即与“你”有关,而且是与“对你的帮助”有关.人永远是书的主人,读者的高贵就在于他可以不向任何书屈从,他可以顺心而行,纵横书海.读不下去的书,绝不因别人的热捧去囫囵吞枣进而________;能读下去的书,也绝不因有人________而弃之不顾。
很多人________的只不过是读到了作者,而读书的要义在于读到自己。
所以,读书永远是一门“切己”的人生学问,只要这本书是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只要能勾连起你活色生香的世界,它就是你的经典.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遮蔽人云亦云诋毁沾沾自喜B.阻碍人云亦云诋毁踌躇满志C.阻碍亦步亦趋诽谤沾沾自喜D.遮蔽亦步亦趋诽谤踌躇满志A[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文意无“模仿”“追随"之意,故应用“人云亦云"。
排除C、D两项.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此处前后文谈的不是“成就",故应用“沾沾自喜”,排除B项.]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是因为你的生命与它发生了关联B.那发生了关联的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C.那也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一定的关联D.那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关联D[上文有照应语句“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根据文意,D项最恰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这本书成了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赍发( ) 迤逦( ) 恁地( )酒馔( ) 不省得( ) 仓廒( )庇祐( ) 央浼( ) 搠倒( )剜出( ) 彤云( ) 肐察( )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赍赉 馔撰 漱 嗽 梭 悛 浚 暇遐 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后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2)我因恶了高太尉( )(3)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 )(4)这两个人得不尴尬( )(5)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6)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7)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 )(8)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9)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10)先搠倒差拨( )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迤逦逶迤①为了赶上看日出,我们凌晨四时即起,擎着半截蜡烛,______而行。
②站在自家别墅的玻璃窗前,看到的是大片的绿地和______的海岸线。
(2)纷纷扬扬沸沸扬扬①近日,额尔古纳乐队主唱呼斯楞单飞的消息被炒得______,面对各种议论及误解,甚至是兄弟间的误解,呼斯楞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②站在海边遥望烟台山,山顶的灯塔在______的雪花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5.学常识填空。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练习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上趱行。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
杨志却要辰牌....,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起身,申时便歇。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1>文中加点语句有什么作用?<2>杨志一行人走了“五七日后”,为什么改变了赶路的时间?(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3>文中加横线的文字,体现了杨志的什么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
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百年来,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
一部《水浒传》,更使英雄好汉的故事深入人心。
说起《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人们的直观印象是“造反”,而深层印象则是“忠义”。
梁山英雄们的誓词“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更是一语破的。
于是,《水浒传》被冠以《忠义水浒传》,“忠义为立身之本”成为梁山好汉的突出品格,水浒英雄们也被研究者们称为“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虽或褒或贬,但是有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
在我国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发展史上,“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在儒家的思想里,“忠”指的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不分对上对下;“义”则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标准。
为了防止这种“义”的观念越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之“轨”,朝廷的谋臣策士们有意在“忠义”二字连缀上下功夫,( )。
这也正是梁山英雄们难以跳出封建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以及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思想的诱导下,最终被朝廷招安的悲剧所在。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但愿共存忠义于心……保境安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B.遇到困难的事就推给别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
B.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的。
C.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从“忠义”文化中产生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大雪下的正紧,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
你可即使交割。
”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
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
”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
”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
你要便拿了去。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
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
”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
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
林冲进到店里。
主人道:客人哪里来?” x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
” x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
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阅读理解林教头,江湖人称风雪山神庙的武功高手,是一位勇猛无比的武林前辈。
故事中的林教头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是流传已久的武林传奇,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林教头的无敌武功、正义勇敢以及温柔仁爱的一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武林中一片烈火焚烧的草料场,正当火势猛烈之时,林教头陆虞候身世生动地出现在草料场中心。
他身穿青袍,发束斜悬,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高贵与威严。
火势尤猛,却如同见到蛇蚯蚓一般避让。
林教头身后脚步轻盈,尾随着几个穿着黑色服装的小头目,象征着他的武林亲近侍卫。
陆虞候身后的小头目一个个忍不住瑟瑟发抖,烈火炙烤着他们的脸庞,却被林教头面不改色的神情所安抚。
没有人敢小伙背后这人是当世的武林高手,见到这位高人更多的是敬畏。
当火势达到林教头的面前时,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
林教头将身上披着的一件黑斗篷缓缓展开,一圈黑色的气流在他身周形成,将火焰排到两旁,就像是一道能够吸纳万物的黑洞。
而林教头本人屹立不动,被火势带起的巨大风浪也丝毫不能撼动他。
陆虞候站在火场中,放眼望去,火光熊熊,山石随风飞舞,但他的目光透露出一种从容和淡定。
火焰中的他,宛如一尊神灵,高大威严,拥有无可匹敌的力量。
陆虞候是那样的果敢,也是那样的正直善良。
当小民受到蒙受屈辱、欺凌时,他毫不犹豫地冲出来站出来。
面对江湖上的邪恶势力,他总是义无反顾地迎战。
而这一次,他的目标就是火烧草料场背后的幕涯寨。
林教头陆虞候这次的行动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他知道,只有草料场遭毁灭,那么数千名军民的生计就会被摧毁,甚至有可能引发一场灾难。
他知道这座草料场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他必须行动起来,为他们争取回这片困境中的土地。
林教头的正直、仁爱和无畏,让人们对他深感敬佩。
他的武功无可阻挡,但他的心却是温柔善良的。
他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无辜的百姓,守护了江湖上的正义。
林教头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故事,是一段武林精神的写照。
林教头用他的身体力行展示出了武林人对于正义和仁爱的追求,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人们心中那道耀眼的光芒。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附答案选段一: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
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意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俪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
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
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
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不想今日到此遇见。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
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
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
次日又来相请,因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银。
选段二: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
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
”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
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
”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
”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
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
’张教头越不肯应承。
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
”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一个(7)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一个(8)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9)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
(1)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B.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C.“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表现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点。
D.第二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那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尽职尽忠,处处谨慎仔细,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
E.第二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2)文中表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处处有伏笔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6分)
(4)第三段中描写人物有九个“一个”,有人认为这样描写体现了《水浒传》极高的艺术水平,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11、(1)CD(C项“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勤快能吃苦,不当。
应是“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故而随遇而安,忍辱偷生。
” D项“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错误,应该是“对仇敌丧失应有的警惕”。
)(2)(6分)a谨小慎微:仓廒内有“官司封记”,随便揭开罪加一等,所以他去半里外的庙中睡,也不在仓廒中过夜。
B豪爽大方:“你要便拿了去”。
C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d豪爽英武的禁军教头身份,“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E谨慎细心:“将火炭盖了”
(每点2分,符合文意即可)
(3)(6分)a.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吩咐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
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
”与后文林冲到半里外古庙住宿形成照应;
b.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与后文“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照应;
C.“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为后文草料场着火埋下伏笔,暗示不是林冲疏忽失职造成的大火,而是有人故意点火陷害。
d.“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相照应,并为后文草厅倒塌埋下伏笔;
E.“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与“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前后照应,并为后文门内偷听埋下伏笔。
f.作用: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情节发展合理。
(伏笔照应每点2分,作用2分,言之成理即可)
(4)(8分)体现了《水浒传》在(艺术或语言或)人物描写上极高的水平。
(2分)a.作者不直接写出人名字,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符合生活逻辑,情节真实可信;
b.三个人物分别是谁,留下悬念,使情节波澜横生,吸引读者;
C.人物语言描写生动,个性鲜明。
不仅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其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
三个人分别是第一、五、七个“一个”是差拨。
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几句话是为了向陆谦邀功,替自己摆功。
第二、四、九个“一个”是陆谦,他是奉高太尉之命来杀害林冲的。
第三、六、八个“一个”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说话是随和逢迎的态度。
D.九个“一个”的对话道出了陷害林冲的真相,推动情节发展,林冲被逼反抗的性格发展更加合理。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