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评价方案

小学生评价方案

小学生评价方案
小学生评价方案

2017-2018学年学生评价方案

叩庄小学

为全面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成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5—7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学校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诚信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及在校表现做出真实的评价。

(完整版)小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理念,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评价的原则 “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学生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

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大谈小学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式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一套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是全面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要距有综合性,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四)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五)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每一个足迹,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二、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新版

绵竹市天河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为让教师准确把握评价目标,了解评价内容,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现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

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和健康、审美与表现六部分构成。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体育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石陵一中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改革规划,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并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同时规范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其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水平,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考核对象 石陵一中初中学段的所有学生。2008年9月1日以后新入学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时间为:初一年级至初二年级,共4个学期,初三年级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9月1日新升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其初二各学期均须进行过程性考核;2010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三年级的学生,其初三年级两个学期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 三、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石陵一中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考核方案和学校成绩上报审核。 组长:白向阳 副组长:侯捞王晓庄 组员:梁丽娜高乾元王云冬 (二)教导处审核学校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及考勤,并上报的毕业生过程性考核结果,审核确认后计入学生体育考试总分。 (三)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有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学校过程性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五)设立举报电话(68918808)和信箱,接受家长和学生的投诉并给予及时核实。对于过程性考核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五)根据上级有关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办法,实施。 新学年开始前,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和完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最新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2009-09-17 08:32:04)转载▼ 标签:教育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为了使各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以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特拟定本方案。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依据: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多维化。对学生的学业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社会人士的评价,但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记录。 1、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19年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贯彻《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基教发【2017】214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根据《遵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试行)》的相关内容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本方案。 一、综评工作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发展。采取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办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初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发展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坚持成长导向。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全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积累初中阶段的成长体验,反映学生的成长进步,引导学生和学校认知、把握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三)坚持客观记录。真实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和实际表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四)坚持多元评价。倡导采用学习经历的事实记录、学习成果展示、学习体验记录、阶段性学习考查结果、评语描述等多种方式,体现对初中学生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及潜能发展等的关注。倡导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学生、家中和教师等多种角色均可参

与填写记录,分散工作量。 (五)坚持有效应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提炼评价重点,优化评价方式,注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引导学生发展、学校办学和考试招生改革方面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四、评价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 (一)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日常在校行为表现、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情况。(二)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初中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兴趣和毅力、学科特长和优势、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势学科情况、选修可能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情等。(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应对困难、挫折的表现等情况。 (四)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经历和成果等。(五)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情况,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军训,参加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五、评价程序 遵义市教育局建立“遵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写字评价(10分)--张丽君编制 一二年级 总体目标: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会按照田字格里范字写字,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一年级学生每分钟写3~5字;二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7字; A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基本正确。能把字写得比较正确,大小基本均匀,卷面基本整洁。 B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较正确。能把字写正确,基本端正,大小较均匀,卷面较整洁。已具“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的雏形。 C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基本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基本掌握“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 三四年级: 总体目标:继续培养写字兴趣,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铅笔执笔要领;在认识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其写法,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年级学生每分钟写8字左右;四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0字左右; A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较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掌握到位,基本“像贴”。 B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有变化,“像贴”,已略有书法美感,书写有一定速度。 C级标准: 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用笔有变化,形成自己的写字风格,背帖能力较强,习作有一定书法美感,书写有一定速度。 五六年级 总体目标: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多种笔画或多种结构的字的综合练习;养成较为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鉴赏审美能力。学习用毛笔书写各种笔画及常用偏旁的方法,了解各种笔画和常用偏旁在字中的搭配关系;继续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五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5字左右;六年级学生每分钟写20字左右(可以指导学生写行楷)。 A级标准: 钢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B级标准: 钢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书写规范、入体或自成一体,重心平稳,结构匀称。 C级标准: 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能初步掌握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的特点及其写法,运笔流畅,行笔轻重变化较明显、适度。 成果呈现形式:学生作业、写字本、练习册 二、口语交际评价(10分)--刘春玲编制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九牧中心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 、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3 、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 、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无论是教学设计方案还是学习材料,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内使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来检验方案并不断修改、完善方案,使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成果更趋有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一般也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但它不同于其他评价的主要特点在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成果要在其形成的同时对其加以评价。 一、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改进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开始于分析阶段,持续于选择和设计阶段,如果计划中还有试用阶段,那么还将持续到实施过程的前期。 1.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六个阶段:自我评价、专家评议、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进行中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用“阶段”这个词是为了帮助设计人员明确:在实施上述形成性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前后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这些方法是依次实施的,当然,在设计实践中,可能不会实施所有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如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很少进行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专家评议、实地试验等方法经常被用于一些公开课、研讨活动;而在企业环境中,形成性的实施相对完整一些。 (1)自评(Design Review,初始排错) 设计者、开发者或设计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在将方案呈现给专家或使用者评价之前对其进行评价。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作“内部评议”,一般是在外部评价之前进行。 为使自评更有效,设计开发者应完成以下任务: ●制定一套评价标准。这套标准可以和针对专家、使用者评议的一样,也可存在差 别,但应尽可能涵盖所有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关注的所有项目,以及设计团队 需要解决的所有设计和开发问题。 ●将所有设计成果先搁置几天以便于形成结果与意图的距离。 ●成为准执行者并试行这套方案。 ●记录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反馈。 (2)专家评议(Expert Review) 主要指邀请一些内容专家、教学设计专家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教学设计各要素的选择或设计提供信息,并(或者)在方案实施之前对其中的各个草拟要素进行评议: ●方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否是正确的、最新的? ●方案中的所有观点是否是一致的? ●提供的案例、实践练习、反馈是否是真实而准确的?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 (试用稿)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信息科技课程评价体系的功能不只是甄别、选拔和评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通过评价体系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合理地设计、调整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的作用范围涵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有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也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长期来一直采用全市统一等级考试作为学生信息科技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在推动全市普及信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只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不足,甚至出现新的应试模式,不利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深入开展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有必要按照《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的要求,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探索新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特别是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信息科技课程的改革。近年来,不少学校和区县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改革中作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003 学年,全市又有 11 个区县进行了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试点,为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原则、方法、实施、监督、保障等有关问题,特制订本评价方案(试行稿),以保证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健康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的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中指出:“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能否落实的重要保证,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课程的目标展开。”信息科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围绕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既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估学生所掌握的方法、形成的能力和养成的行为习惯。根据上述要求,信息科技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是: 1.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历程,全面反映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合河乡中心学校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河南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学生学业成绩记录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等级的方式呈现,根据考试(考查)科目的卷面情况,按一定标准定为A B CD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实施一次评价,分维度确定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林甸县第二小学形成性评价实施办法 这几年里,我校根据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一、评价内容 1、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的学习在于多运用、多实践,不仅在课内的有限时间,更在与课外的无限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说、多听,和同学一同编小对话,一同表演节目。学生个人参与活动、习惯评比、小组评比、课前五分钟的自由对话或看图说话等,都是每节课必须进行的课堂评价。学生课后自觉背诵课文、故事,或自学歌曲、小诗、小故事或一段对话,老师视其内容长短,给予学生五星或其他的评价;同时将每次活动作好详细记录,一个学月做一次小结,及时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 2、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新课标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而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由于学生年龄低幼,要保持稳定的习惯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

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设计一个表格档案,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它包括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无迟到早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模仿;上课是否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能否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是否能够不懂就问,虚心好学……学生先在自评栏打分,写下简单的评语,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班干部评价,说明同学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老师的点评。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我们注重了对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在同学和老师的督促下,学生的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3、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小学听说领先,因此听的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校一直是定期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检测,所占比例为低段60%,中段40%,高段30%。在评价说话时,教师提前将说话内容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我们尽量把说话的评价过程变成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锻炼孩子的胆识,要求孩子要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小伙伴,大声地说话,而小伙伴也要实事求是地给出一个评价。因此每次评价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孩子将已有知识自我整理并内化的过程,同时它还是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绝好机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精选范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

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构。 学校应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评价工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现代教师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发展过程为评价对象的现代评价评价方式,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渠道。我校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发展和提高的管理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遵照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原则,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帮助教师真正得到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改进发展的功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2、自主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方法: 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㈡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 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直接对每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㈢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被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㈣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

最新小学生评价方案1

小学生管理评价方案 1

学生管理评价方案 “好习惯”养成教育之一 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训练目标】学生个人、校园角落每一天都干干净净 【训练内容】 1.穿着干净、平整,手、脸干净,具备初步的个人卫生意识; 2.学会正确的值日方法,能熟练掌握值日技能(低年级至少1项,中年级至少2项,高年级至少3项),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3.在校内不随地扔字纸等垃圾,具备初步的卫生保洁意识。【训练标准】 一、个人卫生 1.穿着佩戴: ①所有学生在学校要着装校服,一二年级周三可穿着生活装。衣服要洁净、无脏污,必须拉好拉链或结好衣扣,严禁敞怀。 ②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红领巾整洁无破损,规范佩戴于衣领下,不歪斜。 2.仪容仪表 ①每日手脸干净、头发梳理整齐,饭前、手脏要及时洗手; ②每周至少洗一次澡、两次头发,剪一次指甲。

③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佩戴耳环、项链等首饰,在校一律不准穿拖鞋。 二、公共卫生 1.教室 ①地面:无纸屑等废弃物,无污点;地板砖保护好,磨损轻。 ②门:门面整洁;门框边缘无浮灰。 ③窗:窗台无积尘、积水;最下方玻璃内面无污渍;下方窗框洁净、无积尘。 ④墙壁:墙面无脚印等污渍、无蜘蛛网;开关无积灰。 2.走廊大厅 ①地面:无积水、废纸等;地板面整洁,无脚印等污渍。 ②两侧墙壁:瓷砖墙面清洁无污渍;班级文化墙张贴规范;宣传板洁净、保护好;墙壁无蜘蛛网、无浮灰。 ③窗:窗台无积尘、积水;最下方玻璃内面无污渍;下方窗框洁净、无积尘。 3.楼梯 ①楼梯面:洁净无污渍;黑色大理石面无残存垃圾、擦拭干净。 ②扶手:从上之下无灰尘,擦拭干净。 ③墙壁:瓷砖墙面清洁无污渍;宣传板洁净、保护好;墙壁无蜘蛛网、无浮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汇总

石莲子镇中心小学 “星光教育”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 实施方案 为深化落实临沂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实施,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落实我校“润育潜质、星光绽放”的办学理念,按照我校“四精四园”建设的工作思路(即通过实施“校园建设精巧化、安全工作精心化、教科研工作精细化、教职工队伍管理精良化”,把校园打造成学生“精神文明的家园、发展个性的乐园、健康成长的学园、陶冶情操的花园”,以让师生在校园里幸福开心的过着每一天且每一天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结合我县提出的“小学生要养成的二十个好习惯”,我校决定实施以“星光教育”为引领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具体方案如下: 一、实施“星光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山东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和《临沂市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临办发【2015】16号)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开展“星光教育”,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 二、实施“星光教育”评价的工作目的。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但相同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被

肯定、被认可,都具有特定的天赋和可塑性。实施“星光教育”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主要目的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全体学生寻找自身潜力,挖掘自身潜力;引导广大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更多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实施“星光教育”评价,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正面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温暖和关爱,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全面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落实我校“润育潜质、星光绽放”的办学理念和“四精四园”建设的工作思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星光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评价要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发展水平、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进行,涵盖“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知识技能、身体形态机能、爱好特长......”等20项关键指标,我校彻改以前单一的分数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学校的“星光教育”评价共设15种星,分别是:1、遵规守纪之星;2、文明礼貌之星;3、劳动奉献之星; 4、卫生整洁之星;5、艺术特长之星;6、阅读写作星;7、学习进步之星;8、勤奋学习之星;9、诚实守信之星;10、孝亲敬老之星;11、体育健美之星;12、学习好习惯之星;13、行为好习惯之星;14、演讲解说之星;15、团结协作之星。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新课程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方案及措施 张岭峰广东实验中学510375 [内容摘要]2004年9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评价方案。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势必会走入死胡同,最终导致失败。本文就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后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根据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实践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进行了一年的跟踪、摸索、归纳和总结,以求不断完善过程性评价方案。[关键词]新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措施 一、重视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知》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些原则。学生的学业评价就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评价内容单一,主要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第二,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纸笔测验。第四,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对学生优劣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疲于应付考试,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原来只注重考查认知能力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高中历史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 由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因此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除应遵循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理念外,更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 通过实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理念。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受益者。因此,历史教学要特别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由历史教学而引发的自身变化状态和趋势,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学习、迁移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引导他们从被动的灌输中解放出来。在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激情与活力,培养历史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树立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