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 .1mol 氧气含1mol 氧原子

D .1mol 氢含6.02×1023个H 2

2.下列仪器经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有(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容量瓶 ⑦蒸发皿 ⑧坩埚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⑦ D .①③⑥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SO 2的摩尔质量为64 g

B .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1

C .12 g 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4 g NaOH 溶于1 L 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1

4.能把KOH 溶液、稀硫酸、CaCl 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

A .NaNO 3溶液

B .稀盐酸

C .KCl 溶液

D .K 2CO 3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NaCl 、BaSO 4

B .铜、二氧化硫

C .KOH 、蔗糖

D .KNO 3、硫酸溶液

6.下列关于0.1mol ?L -1Ba(NO 3)2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A .该溶液可由1L 水中溶解()320.1molBa NO 制得

B .1L 该溶液中含有2Ba +和3NO -

离子总数为223 6.0210?? 个

C .0.5L 该溶液中2Ba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1mol?L -

D .0.5L 该溶液中3NO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1mol?L -

7.15g A 物质和10.5g B 物质完全反应,生成7.2g C 物质,

1.8g D 物质和0.3mol E 物质,则E 的摩尔质量为

A .16.5 g·mol -1

B .85 g·mol -1

C .55

D .55 g·mol -1 8.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 .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B .有丁达尔现象

C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

D .外观澄清、透明

9.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得电子越多,其氧化性越强

10.能用H + + OH -=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3Fe(OH)溶液和3HNO 溶液反应

B .KOH 溶液和3CH COOH 溶液反应

C .NaOH 溶液和24H SO 溶液反应

D .CuO 溶于稀HCl 11.若实际操作时需要分离下列两种混合物,选用最合适的实验装置是( ) a.煤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

b.水与丙酮的混合物,

已知: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苯,沸点约为56℃。

A .④③

B .②④

C .②①

D .①③

12.200mL0.3mol/L 的K 2SO 4溶液和100mL0.2mol/L Fe 2(SO 4)3溶液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2-

4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0.3mol/L

B .0.4mol/L

C .0.45mol/L

D .0.5mol/L 1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2OH H H O -++=

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氢化钡溶液混合:22

44Ba SO BaSO +-+=↓

C .3NaHCO 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322OH HCO CO H O --+=↑+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2322CaCO 2H H O CO Ca +++=+↑+

15.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数的物质的量是( )

A .()n A N 8mol A 16

?-++ B .

()n A N 10mol A 16?-++ C .()A N 2mol -+ D .()n A N 6mol 2-+ 16.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 CO 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 A

B .常温常压下,34 g OH -含有的质子数为20N A

C .1L0.5mol·L -l FeCl 3溶液完全转化可制得0.5N A 个Fe(OH)3胶粒

D .标准状况下,22.4 L NH 3所含电子数为10N A

二、填空题

17.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法;

B 、结晶法;

C 、分液法;

D 、蒸馏法;

E 、过滤法

①__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__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③__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④_________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⑤____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18.(1)完成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______。

②醋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______。

(2)写出NaHSO4溶液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19.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示为____KClO3+____HCl(浓)=______KCl+______ClO2↑+______Cl2↑+______H2O。

(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

(2)产生0.1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氧化剂是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

20.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MnCl2+5Cl2↑+8H2O

①该反应中浓盐酸体现出来的性质为______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______

③如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21.选择下列物质填空

(1)①蔗糖溶液②盐酸③NH3④熔融BaSO4⑤Fe(OH)3胶体⑥液态HCl ⑦NH3·H2O ⑧金刚石⑨Cu。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是____________。

(2)已知3.01×1024个氖原子的质量为w g,则氖气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

(3)将V1L 0.1mol/L NaOH溶液与V2L 0.3mol/L Ba(OH)2溶液混合,所得溶液OH-浓度为0.3mol/L,如果混合后体积为混合前的体积和,则V1︰V2= ____________。

(4)气体化合物A分子式可表示为O x F y,已知同温同压下10 mL A受热分解生成15 mL O2和10 mL F2,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22.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NaOH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该离子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的______。

A.Cl- B.NO-

3 C.CO2-

3

D.OH-。

五、实验题

23.用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 1mol/L 稀硫酸 100mL,其操

作有以下各步:

①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③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转入 100mL 容量瓶中

④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稀释、冷却

⑤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1~2cm 处,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填空:

(1)第①步操作中应用量筒量取______mL 浓硫酸;应选择______mL 量筒(填 5、10 或 50)。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填写)______。

(4)下列操作会对所配溶液浓度产生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浓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______;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

六、计算题

24.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写出Na2SO4的电离方程式;

(2)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3)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而不是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由于O2是双原子分子,所以1mol氧气含2mol氧原子,故C错误;

D.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的名称,正确的说法是:1mol氢气(而不是氢)含6.02×1023个H2,故D错误。

故选B。

2.C

【分析】

【详解】

①漏斗可用于过滤操作,①正确;

②试管不能用于物质分离,②错误;

③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③正确;

④天平用来称量物质的质量,不能用于物质分离,④错误;

⑤分液漏斗可用于分液操作,⑤正确;

⑥容量瓶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物质分离,⑥错误;

⑦蒸发皿用于蒸发操作,⑦正确;

⑧坩埚用来灼烧固体,不能用于物质分离,⑧错误;

答案选C。

3.C

【解析】

【详解】

A. 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B错误;

C. 12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C正确;

D. 4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另外还需要注意溶液浓度与体积多少无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少体积,其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不发生变化。4.D

【解析】

【详解】

A.加入NaNO3溶液,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加入稀盐酸,与KOH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现象,与稀硫酸、氯化钙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加入KCl溶液,都不发生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K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钾溶液不反应,则分别滴加K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OH溶液,可鉴别,故D正确;

所以答案选D。

5.C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属于电解质,硫酸钡也是电解质,A错误;

B、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氢氧化钾为电解质,蔗糖为非电解质,C正确;

D、硝酸钾为电解质,而硫酸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注意掌握电解质与非

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6.B

【详解】

A.0.1molBa(NO3)2溶于1L水中,溶液体积不是1L,A错误;

B.N(离子数)=cVN A=3×c(Ba(NO3)2×V=3×0.1mol/L×1L×N A=0.3N A,B正确;

C.溶液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c(Ba2+)=0.1mol/L,C错误;

D.溶液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c(NO3-)=2×c(Ba(NO3)2=2×0.1mol/L=0.2mol/L,D错误。

答案为B。

7.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E的质量为(15+10.5-7.2-1.8)g=16.5g,因此E的摩尔质量为16.5÷0.3g·mol -1=55g·mol-1,故选项D正确。

8.C

【分析】

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

【详解】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

故选C。

9.C

【详解】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A错误;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可能是由正价降为0价,该元素一定被还原,也可能是从负价升为0价,该元素被氧化,故B错误;

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和臭氧的转化,故C正确;D.氧化性是指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得电子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

反应物作氧化剂,被还原,失电子的反应物作还原剂,被氧化,易错点C ,注意一些特殊形式的反应。

10.C

【详解】

A .氢氧化铁属于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Fe(OH)3溶液和H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 +=Fe 3++3H 2O ,A 错误;

B .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K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CH 3COOH=H 2O+CH 3COO -,B 错误;

C .NaOH 是强碱,硫酸是强酸,硫酸钠是可溶于水的盐,所以NaOH 溶液和H 2SO 4溶液的反应能用H ++OH -=H 2O 来表示,C 正确;

D .CuO 溶于稀HCl 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 +=Cu 2+ +H 2O ,D 错误。

答案为C 。

11.B

【分析】

a. 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水与汽油分层;

b. 水与丙酮的混合物,由信息可知互溶,但沸点不同;

【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过滤、②为分液、③为蒸发、④为蒸馏,a. 汽油中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水与汽油分层,选分液法分离; b.水与丙酮的混合物,由信息可知,水和丙酮互溶,但沸点不同,选蒸馏法分离,故B 正确;

故选B 。

12.B

【详解】

200mL0.3mol/L 的K 2SO 4溶液中2-4SO 的物质的量为0.2L×0.3mol/L=0.06mol ,100mL0.2mol/L Fe 2(SO 4)3溶液中2-4SO 的物质的量为3×0.1L×0.2mol/L=0.06mol ,故混合液中2-4SO 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06mol=0.12mol ,由于混合后不考虑体积的变化,混合后的体积为0.3L ,混合液中2-4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2mol =0.4mol /L 0.3L

,故选B 。 13.D

A.碳酸钠为盐,不是碱,故A错误;

B.H2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除了氢离子之外还有钠离子,故其不属于酸,而是属于酸式盐,故C错误;

D.氢氧化钾为碱,HNO3为酸,碳酸氢钠为盐,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氢氧化镁难溶,离子方程式中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Mg(OH)2+H+=2H2O+Mg2+,故A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氢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

Cu2++2OH-+Ba2++SO2-

4

=BaSO4↓+Cu(OH)2↓,故B错误;

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OH-+HCO-

3=CO2-

3

+H2O,

故C错误;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钙、水和CO2,离子方程式:CaCO3+2H+=H2O+CO2↑+Ca2+,故D正确;

答案选D。

15.A

【分析】

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A-N,该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数;该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该氧化物的摩尔

质量为(A+16)g/mol,根据n=m

M

计算ng该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

【详解】

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A+16)g/mol,n g它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

n

A16

+

mol;

一个氧化物分子中含有(A-N+8)个质子,所以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n A16 +mol×(A-N+8)=

n

A16

+

(A-N+8)mol。

16.D

【解析】

【详解】

A. 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 CO2所含的原子数小于1.5N A,A 错误;

B. 1个氢氧根离子含有9个质子,常温常压下,34g OH-的物质的量是34g÷17g/mol=2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B错误;

C. 胶体是小分子的集合体,则1L0.5mol·L-l FeCl3溶液完全转化得到的Fe(OH)3胶粒数目小于0.5N A个,C错误;

D. 氨气是10电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 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电子数为10N A,D正确。

答案选D。

17.E C D A B

【分析】

①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

②水和汽油分层;

③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沸点不同;

④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详解】

①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则利用过滤法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E;

②水和汽油分层,则利用分液法分离水和汽油,故答案为C;

③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先分离得到四氯化碳,剩下的液体是甲苯,故答案:D;

④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利用萃取分液法从碘水中提取碘,故答案为A;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可采用结晶法先得到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钠,故答案:B。

18.Ba2++SO2-

4=BaSO4↓HCO-

3

+CH3COOH=CO2↑+H2O+CH3COO-

NaHSO4=Na++H++SO2-

4

【分析】

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硫酸氢根能完全电离,醋酸和碳酸根为弱电解质,离子方程书写时不能拆分。

【详解】

(1)①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离子方程式为Ba2++SO2-

4

=BaSO4↓;

②醋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HCO-

3

+CH3COOH=CO2↑+H2O+CH3COO-;

(2)NaHSO4溶液中电离出三种离子,溶液显示酸性,NaHSO4=Na++H++SO2-

4

19.2;4;2;2;1;2 0.2 KClO3HCl Cl2ClO2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原理进行配平,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回答问题。

【详解】

(1)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ClO2中+4价,化合价降低1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Cl2中0价,化合价升高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ClO2系数为2,Cl2系数为1;所以KClO3系数为2,KCl系数为2,HCl系数为4,水的系数是2;(2)反应中只有Cl2是氧化产物,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Cl2中0价,所以产生0.1molCl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得到氧化产物,即KClO3是氧化剂,HCl(浓)是还原剂,Cl2是氧化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

20.还原性和酸性1:5 6.72L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判断,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KMnO4为氧化剂,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HCl为还原剂,结合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

【详解】

(1)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HCl 为还原剂,反应中生成MnCl 2,则浓盐酸体现出来的性质为还原性和酸性;

(2)反应中KMnO 4为氧化剂,HCl 为还原剂,16molHCl 中只有10mol 被氧化,则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2:10=1:5;

(3)Mn 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Cl 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转移10mol 电子生成5mol 氯气,则转移了0.6mol 电子,则产生的气体为0.3mol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 ; 21.②④⑤⑨ ④⑥⑦ ③ g·mol -1 3︰2 O 3F 2

【详解】

(1)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能导电的物质是盐酸、熔融

BaSO 4、Fe(OH)3胶体、Cu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属于电解质的是熔融BaSO 4、液态HCl 、NH 3·H 2O ;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自身电

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是氨气;

(2)已知3.01×

1024个氖原子的质量为w g ,物质的量是3.01×1024÷6.02×1023/mol =5.0mol ,则氖气的摩尔质量是/5

w g mol 。 (3)根据混合过程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

12120.1/0.3/20.3/mol L V L mol L V L mol L V L V L

?+??=+,解得V 1︰V 2=3︰2; (4)同温同压下10mLA 受热分解生成15mLO 2和10mLF 2,则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2O x F y =3O 2+2F 2,因此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 的化学式为O 3F 2。

22.Cu 2+、Fe 3+ Ag ++Cl -=AgCl↓ Mg 2++2OH -=Mg(OH)2↓ B

【分析】

Cu 2+、Fe 3+均为有色离子;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为AgCl ;取②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NaOH ,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溶液中一定含银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存在。

【详解】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 2+、Fe 3+;

(2)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为AgCl ,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g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 ++Cl -=AgCl↓;

(3)取②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说明原溶

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Mg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 2++2OH -=Mg(OH)2↓;

(4)原溶液中存在Ag +,则Cl -不能共存,原溶液中肯定有Mg 2+,故CO 2-3、

OH -不能与其共存,硝酸根离子不与所给的任何离子生成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硝酸根。 答案为B 。

23.5.4 10 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①④③②⑤ 偏低 偏高

【分析】

依据c =1000M

ρω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据此选择量筒规格;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并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 =

n V

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

(1)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1.84g?cm -3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 =1000/L 1.84g /98%98g /mL mL mol

??=18.4mol/L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 ,则:18.4mol/L×

V=1mol/L×100mL ,解得V=5.4mL ;依据大而近的原则应选择10mL 量筒;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并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 容量瓶和胶头滴管,还需要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并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③②⑤;

(4)①转移浓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24.(1)Na 2SO 4=2Na ++SO 42-

(2)4.66 g 为BaSO 4的质量

n (BaSO 4)=n (Na 2SO 4)=1

4.66233g g mol -?=0.02 mol

c (Na 2SO 4)=0.02mol 0.05L

=0.4 mol·L -1 n (BaCO 3)=n (Na 2CO 3)=1

14.51g 4.66g 197g mol --?=0.05 mol c (Na 2CO 3)=0.05mol 0.05L

=1.0 mol·L -1 答: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

L -1,Na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1。 (3)n (CO 2)=n (Na 2CO 3)=0.05 mol ,

V (CO 2)=0.05 mol×22.4 L·mol -1=1.12 L 。

答: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2 L 。

【详解】

(1)Na 2SO 4属于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 2SO 4=2Na ++SO 42-,故答案为Na 2SO 4=2Na ++SO 42-;

(2)14.51克白色沉淀是BaCO 3和BaSO 4混合物,剩余沉淀为BaSO 4,Na 2SO 4的物质的量等

同于BaSO 4的物质的量,所以Na 2SO 4的物质的量为: 4.66233/g g mol

=0.02mol ,所以Na 2SO 4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020.05mol L

=0.4mol/L ,减少的沉淀质量为BaCO 3,Na 2CO 3的物质的量等同于BaCO 3的物质的量,所以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4.51 4.66)197/g g mol

-=0.05mol ,所以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0.05mol L

=1mol/L ,答:原混和溶液中Na 2CO 3和Na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mol/L 、0.4mol/L ;

(3)根据碳守恒,BaCO 3的物质的量等于CO 2的物质的量,即0.05mol ,所以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 。

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21 出题教师陈自钦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合理的是: A.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SO2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森林的乱砍滥伐 C.黄河水是由浊液、胶体、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 D.工业上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2.以下有关氧化物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能和水反应B.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物质中,见光不易分解的是 A.HClO B.AgBr固体C.MgCl2D.浓HNO3 4.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B.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盛液溴的试剂瓶里应加水液封 5.下列说法中(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不正确的是 A.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11.2L氯气所含原子数均为N A C.0.5molA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 A 6.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A.Si B.S C.N D.Fe 7.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 ..的是 A﹒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石英中混有石灰石〔盐酸〕 C﹒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氯化钡在溶液中反应:Ba2++SO42BaSO4↓ B.用Cl2将苦卤中的Br—氧化:Cl2+Br—=Cl—+Br2 C.小苏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C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系统误差;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系统误差;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随机。 2.万分之一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0001g,其相对误差为 % 100 001 .0 ? ± m 若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2%,称量时至少要称取质量0.1 g。 3.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4.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和H3BO3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1 个突跃。(H3BO3的p Ka1=9.42) 5.写出NH4Ac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HAc]+[H+]=[OH—]+[NH3] 6.0.10mol/L乙酸钠(p Ka=4.74)的pH=8.87 。 7.0.10mol/L NH3·H2O和0.10mol/L NH4Cl水溶液的pH=9.26。 8.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5.15±1 9.某一弱酸型的指示剂和离解常数为K HIn=1.0×10-5,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pH=5±1 。 10.用0.100mol/L HNO3滴定同浓度的NaOH的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NO3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则pH突跃范围为8.7~5.3 。 11.用KMnO4滴定 - 2 4 2 O C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是属于自动催化反应。 12.于20.00mL0.100mol/L Fe2+(1mol/L 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19.98mL和20.028mL Ce4+溶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0.86 为和 1.26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1.06 ( V V Fe Fe Ce Ce 68 .0 ; 44 .1'0 / '0 /2 3 3 4= =+ + + +? ? )。 1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4mol/L,以1cm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 0.4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ε= 4.8×103L·mol-1·cm-1,T%= 0.33=33%。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B)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28)% 2.下列各组酸碱,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B)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满分8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Can I help you, sir?--I’d like to buy a TV set. --This way, please. We h ave many types for you ____ . A. to choose B. to choose from C. to choose it D. to buy 2. Many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 their use of gas, wind and other forms of A. energy B. source C. power D. material 3. ─ What do you think I can do about it? ─ Don’t worry. The information ______ be true. A. mustn’t B. can’t C. wouldn’t D. might 4. Jane had ___ a clerk with little money for over ten years. I.been married with B. been married to C. married D. got married to 5._____of the land in that district ________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A. Two fifth; is B. Two fifth; are C. Two fifths; is D. Two fifths;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设集合A ={1,2,4},B ={x |x 2-4x +m =0}.若A ∩B ={1},则B =( ) A. {1,?3} B. {1,0} C. {1,3} D. {1,5} 2. 设函数f (x )={x 2+1,x ≤1 2 x ,x >1,则f (f (3))=( ) A. 1 5 B. 3 C. 2 3 D. 13 9 3. 如果幂函数y =(m 2-3m +3)x m 2 ?m?2的图象不过原点,则m 取值是( ) A. ?1≤m ≤2 B. m =1或m =2 C. m =2 D. m =1 4. 设a =0.80.7,b =0.80.9,c =1.20.8,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B. b >c >a C. c >a >b D. c >b >a 5. 用二分法求函数f (x )=ln x -2 x 的零点时,初始的区间大致可选在( ) A. (1,2) B. (2,3) C. (3,4) D. (e,+∞) 6. 函数f (x )=√2?2x +1 log 3 x 的定义域为( ) A. {x|x <1} B. {x|01} 7. 已知函数f (x )=a x -2,g (x )=log a |x |(其中a >0且a ≠1),若f (4)g (4)<0, 则f (x ),g (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8. 方程|log a x |=(1 a )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10) C. (0,1) D. (10,+∞) 9. 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单调递减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 3f(?x)?2f(x) 5x ≤0 的解集为( ) A. (?∞,?2]∪(0,2] B. [?2,0]∪[2,+∞) C. (?∞,?2]∪[2,+∞) D. [?2,0)∪(0,2] 10. 已知f (x )={(a ?3)x +4a,x ≥0a x ,x<0 ,对任意x 1≠x 2都有 f(x 1)?f(x 2)x 1?x 2 <0成立,则a 的取 值是( ) A. (0,3) B. (1,3] C. (0,1 4] D. (?∞,3) 11. 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x )同时满足条件①常数a ,b 满足a <b ,区间[a ,b ]?D ,② 使f (x )在[a ,b ]上的值域为[ka ,kb ](k ∈N +),那么我们把f (x )叫做[a ,b ]上的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B.C.D. 2.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2

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 H 2 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1 L0.5 mol·L-1的 MgCl 2 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 2 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6.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8 B.16 C.64 D.160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 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 3 胶体 8.现有NaOH、 Na 2CO 3 、 Ba(OH) 2 三种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 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 2溶液 D.Na 2 SO 4 溶液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 4 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 3 2-离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綦江中学下期中试题 高一物理 (说明:试卷分I卷和II卷,请把I卷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把II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⒈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 B.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C.功的大小仅由力决定,力越大,做功越多 D.功的大小仅由位移决定,位移越大,做功越多 ⒉如图直线AB和CD表示彼此平行且笔直的河岸。若河水不流 动,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驶向对岸,小船的运动轨迹为直 线P。若河水以稳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流动,且整个河中水的流 速处处相等,现仍保持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驶向对岸,则 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直线P B.曲线Q C.直线R D.曲线 S ⒊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速度一定变化 B.加速度一定变化 C.合力一定不为零 D.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 ⒋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吹来的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速越大,雨滴下落时间越长 ②风速越大,雨滴着地时速度越大 ③雨滴下落时间与风速无关 ④雨滴着地速度与风速无关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⒌一薄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OO′ 转动,如图所示。在圆盘上放置一小木块。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相对圆盘静止。关于木块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B.由于木块相对圆盘静止,所以不受摩擦力 C.由于木块运动,所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D.由于木块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除了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还受向心力 ⒍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加速、变轨后,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如图所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 设{}{}{} S M N ===1231213,,,,,,,那么()C M C N S S ()等于( ) A. ? B. {}13, C. {}1 D. {}23, 2. 不等式()()x x --<120的解集为( ) A. {} x x x ||<>12或 B. {}x x |-<<21 C. {} x x x |<->21或 D. {}x x |12<< 3. 函数y x x =≤2 0()的反函数为( ) A. y x x =≥()0 B. y x x =-≥()0 C. y x x = -≤()0 D. y x x =--≤()0 4.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是同一个函数( ) A. y x =()2 B. y x x =2 C. y x =33 D. y x = 2 5. 不等式11 2 1- 04或 B. {}x x x |<->40或 C. {}x x |04<< D. {}x x |-<<40 6. 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7. “p 或q 是假命题”是“非p 为真命题”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 ,b ∈N ab ,可被5整除,那么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应假设的内容是( ) A. a b ,都能被整除5 B. a b ,有一个不能被5整除 C. a 不能被5整除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39 Fe 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烟火璀璨耀首都,火树银花庆国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最后的烟花表演用璀璨的焰火点亮了北京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 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 C.水银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3.下列制备实验中的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Zn+H2SO4= ZnSO4+H2↑ B.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C.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D. CaCO3 +2HCl=CaCl2+H2O +CO2↑ 4. 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 A.被氧化,做氧化剂 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C.被还原,做氧化剂 D.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审题人:**怡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A. 3 B . -3 3.在锐角△ ABC 中,设x si nA A. x y B. x y sin B, y C.x C .3 2 cos A cosB.则x , y 的大小关系为() y 4.若△ 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 D. x y 2 c 满足( a b ) c 2 4 且C=60°,则ab 的值为 (). C . 4 5. △ ABC 的三个内角A ,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b 则 a (). (A ) 23 (B ) 2 2 (C ) 2 j'-Q a, b, c, asinAsinB+bco s A= 2a , .2 (D) 2013-2014学年下期高一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 命题人:邹**辉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那么a?b b?c c?a 等于( 6. 已知A, B, C 是单位圆O 上的三点,且OA+ OB= OC,则AB ? OA =( ) 3 亚 1 3 A. —B .-电C . 2 D . 2 1.如图,正六边形 ABCDEF 中, uuu B. BE 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 BA+CD+FE BC =() uuur C. AD a, CA b, AB D. CF

7. 如图,第一个图形有3条线段,第二个图形有6条线段,第三个图形有10条线段,则第10个图形有线段的条数是()

8. 已知数列{a n}满足 a i=0, a2=2,且 a n+2=a n+i-a n,则 a20i3=( ) A. 0 B. 2 C.— 2 D4026 9. 在等差数列{a n}中,其前n项和为S n,且S2011 =-2011 , a ioo7 =3,则S2012 = ( )A. -2012 B .1006 C . -1006 D . 201 2 10 .已知数列{a n}中,a3= 2, 1 a7—1,若{an+1}为等差数列, 贝U an—( ) 1 2 A. 0 B. ― C. D. 2 2 3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1. 设向量 a= (1,2m),b= (m+ 1,1),c= (2,m),若(a+ c)丄b,J则 m = 12. 如图,山顶上有一座铁塔,在地面上一点 A处测得塔顶B处的仰角a =60; 在山顶C处测得A点的俯角B =45°,已知塔高BC为50m,贝U 山高 CD等于 __________ m. 13. 在等差数列{a n}中,其前n项和为S n若,S3=10, S6=18则 S12= _____ . 14. 对于△ ABC,有如下命题: ①若sin2A+sin 2B+cos 2C v 1,则△ ABC 一定为钝角三角形; ②若sinA=sinB,则△ ABC 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③若sin2A=sin2B,则△ ABC 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 15. 已知直角梯形 ABCD 中,AD // BC,Z ADC=90°, AD=2 BC=1 P是腰 DC

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7.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2 2,则()1f 等于 ( ) A .-3 B .-1 C .1 D .3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一年级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 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5、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在5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 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v(O 2)=0,01mol/(Ls) B V (NO )= mol/(Ls) C V( H 2O)= mol/(Ls) D V(NH 3)= mol/(Ls) 6、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IIIA 族的 B 和Al 都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B .IVA 族的 C 和Si 都能形成+4价的化合物 C .VA 族的N 和P 都能形成+5价的化合物 D .VIA 族的O 和S 都能形成+6价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NaCl 和HNO 3 B .H 2O 和 NH 3 C .CaF 2和 CsCl D .CCl 4和H 2S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CH 4、NH 3、H 2 B. OH -、F -、Ne C. H 3O +、NH 4+、Na + D. O 2-、F -、Mg 2+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10、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 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9)

分析化学 A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一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最好用( D )表示。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相对平均偏差 D、相对标准偏差 2.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当lg K=20.43,则K= ( A)。 A、2.7×1020 B、2.69×1020 C、2.692×1020 D、3×1020 3. 某弱酸HA的K a=1×10?5,则其0.1mol?L?1溶液的pH值为(C ) A.1.0; B.2.0; C.3.0; D.3.5 4. 欲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阴离子,宜采用: (D)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5. 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B) A、自身指示剂 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 D、其他指示剂 6.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C ) A、冷水 B、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热的电解质溶液 D、热水 7. 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增加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8.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C ) A NaCl B Na2C2O4 C NaOH D Na2CO3 9.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B)。 A、试样不均匀 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有过失操作 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 10. 标定硫代硫酸钠时,重铬酸钾的物质量与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D ) A.1∶2 B.1∶3 C.1∶4 D.1∶6 二、填空 1.EDTA的化学名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当溶液酸度较高时,可作(六)元酸, 有(七)种存在形式。 2.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形式)的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3.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当选用2.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 若改用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T1/2)。 4.写出NH4H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H+]+[H2CO3]=[NH3]+[CO32-]+[OH-] )。 5.常用分析天平可称准至(0.1 )mg;用减量法称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0.2)g 以满足相对误差 0.1%。 6.某弱酸的解离常数为Ka,当pH=pKa时,[HA]( =)[A-]; 当pH>pKa时, [HA]( < )[A-](填>,<或=)

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18年上学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4分,共40分) ⒈若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为1,半径为2,则扇形的弧长是( ) A .1 B .2 C .3 D .4 2.=0 150sin ( ) A .23 B .23- C .21 D .2 1 - 3.函数y =sin x 2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4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4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4.函数y =1+sin x ,x ∈[0,2π]的大致图象是( ) 5.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060,且5a =, 4b =,则 a b ?=( ). A. 20 B. 10 C. 10- D. 20- 6.设)2,4(=a ,),6(y b =,且b a //,则=y ( ) A .3 B .12 C .12- D .3- 7.已知5 1cos -=?,ππ >ωA )在同一周期内,当12 π =x 时,2max =y , 当12 7π = x 时 ,2min -=y ,那么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3 2sin(2π+=x y B .)6 2sin(2π -=x y C .)6 2sin(2π+=x y D .)3 2sin(2π -=x y 10.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若 AC =a , BD =b ,则 AE =( ) A.14a +12b B.23a +13b C.12a +14b D.13a +23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1.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二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第________象限 12.比较大小:3 tan π__________4tan π

最新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试题卷 时量:60分钟(必考部分)30 分钟(选考部分) 满分:100 分(必考部分)50分(选考部分) 必考部分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 液 D.萃取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aOH的质量是40g B.1molCH4体积约为22.4L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D.1molH2O中约含6.02×1023个H 【答案】A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C 4.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答案】A 5.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2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C.冷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 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答案】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7.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CO32-、NO3- B.Ag+、Na+、SO42-、Cl- C.OH-、HCO3-、Ca2+、Na+ D.Ba2+、Na+、OH-、SO42— 【答案】A 8.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答案】B 9.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 /mol D.32 g /mol 【答案】D 10.影响一定数量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B、微粒本身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答案】D

分析化学试卷和答案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分析化学》试卷(10) 一、选择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桑德尔灵敏度S与摩尔吸光系数e的关系是 ---------------------------------------------() (A) S=M/(e′106)(B) S=e/M (C) S=M/e(D) S=M×e′106 2.下列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 (1)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2)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3)在清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误差为0 (4)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A)1,2(B)2,4(C)3,4(D)1,4 3.在络合滴定中, 用回滴法测定Al3+时, 若在pH=5~6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应选 ----------------------------------------------------------------() (A) Mg2+(B) Zn2+(C) Ag+(D) Bi3+ 4.对于反应:BrO3-+6I-+6H+=Br-+3I2+3H2O 已知(BrO 3 -/Br-)=1.44V,(I 2/I -)=0.55V, 则此反应平衡常数(25℃)的对数(lg K)为 -----------------------------------------------------() (A) (1.44-0.55)/ 0.059(B) 3×(1.44-0.55)/0.059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一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做曲线运动 C.物体有可能在恒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如推出手的铅球 D.物体只可能在变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有一个苹果自由落下,关于苹果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车上看苹果做自由落体运动 B.在火车上看苹果在下落的同时向车后运动 C.在地面上看苹果做自由落体运动 D.在地面上看苹果做平抛运动 3.关于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加速度都一定随时在改变 B. 速度、加速度的方向都一定随时在改变 C. 速度、加速度的大小都一定随时在改变 D. 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可能都保持不变 4.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若质量为m的火车转弯时速度小于θ gR,则() tan A.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B.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mg C.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 θ cos mg D.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 θ cos 5.如图所示,轻绳的上端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系有一只小球。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角度后无初速释放。当绳摆到竖直位置时,与钉在O点正下方P点的钉子相碰。在绳与钉子相碰瞬间前后,以下物理量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小球的线速度大小 B.小球的角速度大小 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D.小球所受拉力的大小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试题卷(化学科)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Zn-65 Na-23 Ca-40 S-32 Cu-64 Fe-56 Al-2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B. 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证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C. 一次性筷子方便又卫生,且耗用木材不多,应提倡大量推广应用 D.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主干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3、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B.属碱性氧化物 C.淡黄色固体 D.可由钠在空气中燃烧制备 4、下列物质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漂白粉溶液 B. 双氧水 C. 次氯酸钠溶液 D. 干燥的氯气 5、2013年1月初华北地区连续5~6天出现大雾,致使高速公路封闭、飞机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混合物、碱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乙酸、空气、纯碱 C.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 硝酸、蔗糖水、氢氧化铁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 4 2—、OH— B.Na+、Ca2+、CO 32—、NO 3 — C.Na+、H+、Cl—、CO 3 2— D.Na+、Cu2+、SO 4 2—、Cl— 9、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浓硫酸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10、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 长度 B. 质量 C. 物质的量 D. 电流 11、1mol H 2O中含有的H 2 O分子数约为() A. 3.01×1023 B. 6.02×1023 C. 3 D. 1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蔗糖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13、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