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化产品检测

日化产品检测

日化产品检测
日化产品检测

日化产品检测

1、化妆品检测

常规项目:甲醛、巯基乙酸、氢醌、苯酚、维生素、氨基酸等

α-羟基酸:酒石酸、乙醇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等

无机物:可溶性锌盐、硼酸和硼酸盐、汞、砷、铅、游离氢氧化物等

微生物: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防腐剂:苯甲醇、苯氧乙醇、苯甲酸等

防晒剂:二苯酮、对氨基苯甲酸、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

性激素:己烯雌酚、雌二醇、睾丸酮、甲基睾丸酮、黄体酮等

染发剂中的染料:氨基苯酚、间苯二酚、苯二胺

检测范围:

洗面奶、面膜、花露水、爽身粉、摩丝、定型水、染发香波等;雪花膏、精华素、美白霜、防晒水、儿童霜、护手霜、保湿霜、柔肤水、紧肤水等;胭脂、唇膏、睫毛膏、眼影粉、脱毛膏、指甲油等。

检测项目:

理化项目:水分、pH、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苯甲醇、苯氧乙醇、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氯苯甘醚、三氯生、三氯卡班、二苯酮、对氨基苯甲酸、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4-甲基苄亚基樟脑、PABA乙基己酯、丁基甲氧基二苯酰基甲烷、奥克立林、胡莫柳酯、乙基己基三嗪酮、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等

微生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评价、杀菌效果评价等

激素检测:性激素7种(雌三醇、己烯雌酚、雌二醇、睾丸酮、甲基睾丸酮、黄体酮、雌酮)、糖皮质激素41种(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倍他米松、曲安萘德、以及肾上腺素等)等

重金属:铅、镉、汞、砷、铬等

毒理实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等

日化产品化妆品检测

产品检测项目

微生物5项(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重金属3项(砷,汞,铅)

祛痘除螨类产品检测项目

微生物5项,重金属3项,甲硝唑及抗生素(盐酸美满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氯霉素)

去屑类产品检测项目

微生物5项,重金属3项,去屑剂4项(水杨酸、酮康唑、氯咪巴唑、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化妆品中有害成分检测

祛痘祛斑类产品:41种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倍他米松、曲安萘德、以及肾上腺素等;性激素:雌三醇、己烯雌酚、雌二醇、睾丸酮、甲基睾丸酮、黄体酮、雌酮等;铅、汞、砷、镉、防腐剂等。

香水类产品:甲醇及24种过敏源物质(d-苎烯、芳樟醇、苄醇(苯甲醇)、香茅醇、香叶醇、柠檬醛、羟基香茅醛、2-辛炔酸甲酯(庚炔碳酸甲酯)、肉桂醛、茴香醇、肉桂醇、丁香酚、α-异甲基紫罗兰酮、异丁香酚、丁苯基甲基丙醛(铃兰醛)、香豆素、戊基肉桂醛、金合欢醇、羟基异己基-3-环己烯甲醛(HMPCC,新铃兰醛)、戊基肉桂醇、己基肉桂醛、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肉桂酸苄酯)防晒剂:二苯酮、对氨基苯甲酸、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4-甲基苄亚基樟脑、PABA乙基己酯、丁基甲氧基二苯酰基甲烷、奥克立林、胡莫

柳酯、乙基己基三嗪酮、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等

防腐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苯甲醇、苯氧乙醇、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氯苯甘醚、三氯生、三氯卡班等

染发产品:对苯二胺、氨基苯酚、间苯二酚、苯二胺、氢醌、p-甲氨基苯酚、甲苯2,5-二胺、苯酚、铅、汞、砷等

口红:苏丹红、铅、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乙丙丁酯)l

指甲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挥发性有机溶剂(如甲醛、甲苯、丙酮、醋酸乙酯等)、苏丹红

洗护产品:丙烯酰胺、亚硝基二乙醇胺等亚硝胺类

美白产品:对苯二酚、铅、汞、砷、防腐剂等

香皂、洗衣皂检测

干皂、总有效物、水不溶物、氯化物、乙醇不溶物、水分和挥发物等

洗涤剂、洗发水、洗衣粉检测

洗涤剂:外观、气味、活性物含量、去污力、重金属、荧光增白剂、细菌总数、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

洗发水:pH值、粘度、有效物、泡沫、耐热、耐寒等

洗衣粉:去污力、聚磷酸盐、五氧化二磷、总碱度和游离碱度等

(技术规范标准)热量表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

热量表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量表的热量计量原理与主要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 包装与贮存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测量计算流动介质为水,温度为2~160℃,压力不大于2.5MPa的热量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BSEN1434 1997 国际法定计量组织的75号国际建议(OLMLR75) GB/T 778.3—1996冷水表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JB/T 8802—1998热水表行业规范 G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 3.1热量表 用于测量显示水流过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仪器。 3.2整体热量表 由流量传感器、计算仪、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不可分离的热量表。 3.3流量传感器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的流量并发出流量信号的部件。 3.4温度传感器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热交换系统入口和出口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3.5计算仪 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的信号,进行热量计算存储和显示系统所交换的热量值的部件。 3.6配对温度传感器 在同一个热量表上,分别用来测量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的两支温度传感器。 3.7温差 在热交换系统内的热载体水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的差值. 3.7.1最小温差

温差的下限值,在此温差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7.2最大温差 温差的上限值,在此温差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流量 单位时间通过热量表的热载体水的体积。 3.8.1最小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内的最小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2额定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正常连续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3最大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内,有限时间(<1小时/天;<200小时/年)内,正常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4累积流量 热交换系统内流过的载体水的体积的总和。 3.9温度上限 热量表不超过误差界限时,热载体水的最高温度。 3.10温度下限 热量表不超过误差界限时,热载体水的最低温度。 3.11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在温度上限持久工作时,热量表所能承受内部的最大压力。 3.12压力损失 在给定的流量下,系统中热量表所造成的压力降低。 3.13最大允许压力损失 流量传感器在最大流量Lmax时,水流经热量表的压力损失不得超过的规定值。 3.14最大热功率 热功率的上限,在此功率下,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15最小热功率 在温差的下限,流量的下限,以及温度的下限所对应的功率。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CPE质量检验 目录 一、原料检验 1.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2. 原料采购标准 3 .原料标准和试验方法 4. 原料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5. 原料的分析 6. 原料的采样 7. 原料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二、中间控制检验 1. CPE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2. CPE中间控制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液氯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4. 中间控制项目的分析 三、产品检验 1. 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 2 .产品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氯化聚乙烯的分析 4. 产品结果的判定 5. 产品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6. CPE采样 7. CPE用包装袋采购及检验规定 四、分析专用仪器信息、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1. 分析专用仪器 2. 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 与分析专用仪器安装相关的公用工程 4. 分析专用仪器目前使用状况

六、需要青岛海晶提供的资料 1. 原料标准及试验方法 2.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3. 分析专用仪器档案资料(仪器说明书,采购资料,使用状况等) 4. 分析试剂和玻璃仪器采购厂家信息 CPE质量检验 一、原料检验 (一)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 LG公司HDPE 熔融指数MI5(CE6040)=0.45±0.05g/10min 190℃ MI5(CE2030)=1.5~2.0 g/10min 190℃ MI5(CE2080)=1.4±0.2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2% ≤63μm <5%(CE6040)<15%(CE2030) 125—315μm >60%(CE6040)>50%(CE2030/CE2080) 125—250μm >55%(CE6040)>45%(CE2030/CE2080)熔点(DSC)法133℃—139℃(CE6040) 131℃—137℃(CE2030 GE208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三厂HDPE 熔融指数MI5(L0555P)=0.50±0.10g/10min 190℃ MI5(L2053P)=1.6—2.4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5% 过筛 <125μm ≤5% 熔点(DSC)法136℃—139℃(L0555P ) 131℃—136℃((L2053P)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N220P)=0.60±0.10g/10min 190℃ 熔融指数MI5( ( MI5((N230P)=2.0±0.20 g/10min 190℃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 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耐黄变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如下:一、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测试鞋用帮材、底材,塑胶,线材等浅色和白色纸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2、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3、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白色或者浅色帮材和底材的测试。 二、原理1、A法太阳灯法 (灯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容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2、B法紫外线灯管法(灯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式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3、可比性 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三、试验装置 1、A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太阳灯泡光源,其所发生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呢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在±2℃范围内的调节装置。2)、光源: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为220V的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到400毫米,并且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0.4W/m2 。灯泡每使用1000H后必须更换。3)、试样架:式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并且可以调整式样装置的高度,式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式样托盘转速为3 ±1r

产品检验管理办法分析

清涧县***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检验管理办法 1、目的 为正常公司产品检验工作程序,确保进厂原材料和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制定产品检验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进厂的原料、包装物、过程产品和出厂产品的检验管理。 3、规范性使用标准 3.1进厂原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3.2进厂包装物国家标准。 3.3出厂产品的国家标准GB/T23587。 3.4相应地测定方法标准。 4、抽样检验范围 4.1采购的原料、包装物。 4.2过程产品,包括制糊、粉皮、半成品及内袋包装品,外袋包装品,箱包装品。 4.3出厂产品。 5、检验周期

5.1采购的原料、包装物,每进厂一批次抽检一次。 5.2同类型过程产品,批量生产的每月抽检一次,小批量生产的生产时抽检。 5.3出厂产品,出厂一批次抽检一批。在包装入库后抽检。 5.4退货产品,退货时即时抽检。 6、抽检内容 6.1外观完好性。 6.2感官要求。 6.3理化指标,以水分、灰分、断条率、丝径测定为主。 6.4卫生指标,按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 6.5定期送检的产品按规定周期取样送检。 7、抽样方法 7.1出厂检验抽样方法,按GB/T23587-2009的“7.1.1组批和抽样”执行。 7.2型式检验抽样方法,按GB/T23587-2009的“7.2.3抽样”执行。 8、检验与化验 8.1检验与化验样品的取得必须按抽样程序及规定进行。 8.2检验化验必须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8.3检验化验操作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和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9、计算与复核 9.1被检品的检测数据要通过统计和计算得出。计算公式由相关标准规定;

成品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文件名称成品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文件编号HXKJ/QW20235;A/0 起草人何华根 审核人审核时间 批准人批准日期 分发部门质检中心 变更记录:变更原因: 1目的 规范全科手术显微镜的质量标准,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生产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全科手术显微镜的检验。 3职责 质检中心对本标准执行负责。 4内容 测试工具及仪表:AC220V电源、ZNY-30A型耐压测试仪、XLD-6A泄漏电流测试仪、照度测试仪、分辨率检测卡、1米平行光管、自准直仪、光谱彩色照度仪。 判定依据:抽样检验取一般检验水平Ⅱ;AQL : A类合格,B类缺陷为,C类为不合格(检定结论用“√”)表示。 检验项目、标准、方法、检测判定分类一览表 检定结论序 号 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检验方法 1 外观1)电子件:支撑架外表无机械损坏,脱落, 变形等异常现象,印刷、标示清晰、标 牌项目无漏洞。 目检2)主要电镀件应光亮,平滑。目检 3)显微镜的油漆件应符合无油质、锈斑、 氧化皮、粘砂、焊渣等残渣物;涂层光 滑、色泽均匀,不允许有起泡、开裂、 剥落、擦伤的迹象。 目检 2 性能检测1)总放大率误差:测量左右光学系统视场 中央垂直中心线上的最高、中间、最低 放大率应在±%之内。 M T= 250·y’/ for·y 2)左右光学系统间的放大率误差:左右光 学系统间的放大率误差应≤%。 │ (YR-YL) (YR+YL)/2 │100% 3)视场一致性: 在倍率时,65mm瞳距时进 行测量。物体像平面内垂直方向的偏移 量≤;水平方向的偏移量≤。 用测微分划板作为试 验物放置,用手术显

微镜对它们调焦。使 手术显微镜左(右) 光路中的字分划目镜 视场中心和分划板中 心的像重合,观察垂 直和水平方向的偏移 量。 4)成像齐焦性:最高放大率时对物面分辨 力图案调焦清晰,改变放大率后不调 焦,观察其清晰度不低于20线对/mm。 使用线对观察板 5)视场相对允差:手术显微镜左右视场直 径相对允差应不大于%。V D= │(DR-DL)│ D 100% 6)视场中心的偏移量:中间放大率的视场 为基准,手术显微镜变换放大率后,手 术显微镜视场中心的偏移量应不大于 视场直径的10%。用分划目镜插人左目镜管并对物面上的十字分划板进行调焦,使二者中心重合,然后,改变放大率,找出物面十字分划线像中心的最大偏移量。 7)目视配套件:手术显微镜目视配套光学 件的最高放大率视场中心的分辨力不 小于1500 NA线对/mm;目视配套光学件或影像记录装置的视场中心与手术 显微镜视场中心应重合,其偏移量应不大于手术显微镜视场直径的10%。NA表示光学系统的物镜数值孔径。 8)照明装置:按目视检查,并用光谱辐射计 测试显色指数不低于85%;光斑中心最大照度≥60000Lux 使用光谱彩色照度计实际测量。 9)左右光学之间的焦距差:目镜视度为零, 在最高放大率进行测量,放十字分划板 作为试验物体,在手术显微镜的每个放 大率左(右)成像面上对十字分划进行 调焦;然后,用右(左)光学系统对 十字分划进行调焦,读取手术显微镜的 计算出D F的数值:

产品外观通用检验方法及标准

产品外观通用检验方法及标准 1、目的:对产品外观的确立基本要求,在判定缺陷大小有异议时作为判定依据。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外观检验。 3、定义: A级面:顾客经常看到的面,如产品的正面、上表面 B级面:不经常看到的面,如需要经常打开后才能看到的正面、上表面或产品的背面、侧面 C级面:不使用或看不到的面,如产品底面、装配面、内表面 零件表面 40W荧光灯光源 人眼 ASTM等级:3B 距离300MM 45° 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呈45°角。A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 4、接收条件: ①可接受的缺陷不能影响该零件的装配和功能,否则,将被拒收。 ②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喷涂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厚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③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印刷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④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对于较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 和该表面所含125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5、判定规则(出现情况): ①所有影响产品功能的产品的缺陷判定为“CR”或“MAJ” ②所有出现在A级面上不允许或超出范围的缺陷判定为“MAJ”,规定范围内判定为“MIN” ③所有出现在B级面上不允许的缺陷判定为“MIN”,不超出规定范围的接受(但批量不良不允许超过10%) ④所有出现在C级面上不允许的缺陷判定为“MIN”,允许情况可接受 ⑤所有加工工艺或加工方法造成的批量缺陷,以签样或得到本公司主管级别人员确认为准(口头形式无效,以邮件或签样为准),否则按“缺陷判定表”内区分产品的缺陷严重性或轻微性 ⑥“缺陷判定表”各项判定标准只作为通用判定区分缺陷的严重性或轻微性,不能作为AQL接受限度标准 6、印刷、喷漆、电镀测试方法规定: ①必须进行两项以上测试,并且被测试产品达到相关要求和AQL接收限度规定 ②印刷品一般以3M胶带和酒精测试为测试依据,喷漆一般以百格法和折弯法为测试依据,电镀品一般折弯法、百格法、盐雾试验(无试验机情况下--10克盐:100克水配比浸泡,容器必须密封后做测试)为测试依据,有另外附加测试要求时会在大货生产前另行通知 7、产品跌落测试: ①对有跌落测试要求的产品,零部件高度1.3米,整机高度1米 ②跌落区域及要求:垂直于硬地板,一角三棱六面

香精产品检验方法 (1)

一、检验要求 1、专职的检验人员,在接到生产部门的香精产品送检单后,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取样规则对香精产品进行理化、外观、香气检测,确保不合格的香精产品不入库、不出厂。 2、检验合格的香精产品、应填写检验报告单,并填写合格证标签,贴于香精产品的包装上,合格证标签应填明:品名、规格、数量、日期等字样。 3、经检验结果为不合格的香精产品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建立、完善各种检验报表,做好原始记录,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检测报告必须有检验员和审核员的签名。 5、做好检测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量具进行校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6、对产品的某些指标,本公司没有能力做测试的,应与有关国家检测机构签订委托测试协议,定期送检。 7、按留样管理制度,做好香精产品的留样管理工作。 8、做好本部门的环境卫生工作,保证各种仪器、量具的清洁。4 二、检验取样规则 取样是检验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所取样品不代表整批产品,检验工作即宣告失败。所以,要求取样人员在取样时对产品应全面观察,如:颜色、透明情况、粘稠程度、水分、杂质、香味等,都应给予适当的注意,如有异样时,应单独取样检验,并在检验报告中坐必要的说明。 检验频率为一个批次做一次检验。 抽样计划,一般情况,在同一批产品为三桶以下时,取其中一桶,四桶以上六桶以下时,取其中二桶,七桶以上十桶以下时,取其中三桶,十桶以上时,按照原料桶数开根号加一取整数的方法,然后将样品混合检验。 判定结果,如果一批产品中,有一个样品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液体产品的取样: 取样方法:使用取样管,取一定量的样品,塞上盖子,附上标签,注明名称、批号、日期等。注意事项 1)取样时,应注意避免任何外来的杂质混入,注意灰尘雨滴等; 2)取样用具、混合器、样品瓶和其它有关用具,必须清洁干燥; 3)所取的试样盛入样品瓶中,最好尽可能装满; 4)取好的试样,一般要求当日检验,要求做到准确、及时分析,未检验之前应放置避光干燥处;5)取样时,要注意安全,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

原辅料检验标准及方法

页眉内容 原辅料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目的 为有效指导辅料验收工作,确保原辅料满足生产标准,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特制定此标准。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车间生产经营中所需辅料的验收工作。 三、职责 车间配料区负责人负责原辅料的检查验收工作,检验合格后清点数量。 品控部负责车间使用辅料的监督管理。 四、调味料验收标准及方法 4.1检验标准 4.1.1包装:产品包装封闭完好,无破损,无开封,内外包装整洁无污渍。 4.1.2产品标签:符合国家标准,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原料、配料、添加剂、生产日期及批号、保质期限、净含量、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营养成分等。无标签或标签重要内容不完全者不可接收使用,符合工艺要求厂家。 4.1.3具有该种调味料特有的气味,无异味,无霉变,无杂质,添加剂的使用符合GB2760标准和进口国标准。产品各项指标符合该产品的执行标准的相关标准。 4.1.4感观检查 液体状调味料:颜色符合产品特性,或是澄清透明有光泽,无悬浮杂质。气味符合产品特性,无异味。 粉粒状调味料:粒度均匀符合产品要求,颜色、气味具有产品特有的性状,无杂质、异物,无霉变。 半固体调味料:无结块,粘度、颜色、气味符合产品要求。 干料类调味料:颜色符合产品特性,具有产品特有气味,无杂质、异物,无腐烂、无霉变。 4.2抽检方法 每批调味料到厂后,按上述内容逐个逐项检查,同一产品有多个生产日期的,每个日期都适量取样混合,送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添加剂检测。 页脚内容1

页眉内容 4.3注意事项 4.3.1根据车间生产情况合理领用原辅料。对不常使用原辅料需做照片留存,产品名称、规格、原料、配料、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等关键内容要清晰明确。 4.3.2车间剩余原辅料根据储存要求存放到合适地点;每周五对车间辅料进行盘点检查,长期不使用或存放量较大辅料及时退库或作其它处理。 4.3.3验收原辅料不符合检验标准或车间使用标准时拒收,同时报告车间主管负责人,必要时报相关部门确认追踪。 7.4相关记录 《原辅料验收记录》 修订日期: 2016年10月11日 页脚内容1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此检验标准及方法适用范围:电镀钢壳产品类和盖帽产品类 一、镀层空隙率(致密度): 1、检验方法:蓝色贴纸法: 2、检验标准: 钢壳底部:≤40蓝点/12cm2.5分钟,壳身不严格要求,仅供参考; 盖帽上盖:≤1蓝点/cm2.5分钟,底盘部严格要求,仅供参考; 3、操作程序: 3-1:将试样的受试部位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物,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 3-2:将浸透与试样相对应试液的滤纸紧紧贴敷在试样的受试部位上,滤纸与试样表面不应有气泡,为保证滤纸的湿润,可随时补加试液; 3-3:到规定的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平放与洁净的玻璃上; 3-4:记录干后的滤纸上的有色斑点数。 4、蓝点贴纸法试液配制: 4-1:取分析纯铁青化钾10±0.02克; 4-2:取分析纯氯化钠20±0.02克; 4-3:在上述药物中加蒸馏水至1升,搅拌均匀,使铁青化钾和氯化钠药物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 5、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 二、耐碱性检验: 1、操作程序: 1-1: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 1-2: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 1-3:再将1.3g/ cm2.(405g/L)的KOH配成的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使其试样产品完全浸泡; 2、检验标准:常温下浸泡24小时后观其镀层无起泡或脱落等不良现象为合格。 3、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 三、防腐性能测试(又名人造海水): 1、试液配制: ①取分析纯NaCL:25g ②取分析纯Na2SO4:4g ③取分析纯CaCL2:2g ④取分析纯MgCL2.6H2O:11g ⑤加加蒸馏水至1升使其上述试剂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 2、操作程序: ①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 除油; ②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 ③再将配成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

产品检测方法及其标准

作者:未知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时间:2006-9-23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值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油脂氧化裂变性质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 酸值是评价油品酸败程度的指标之一。其定义为中和1g油脂游离脂肪酸,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数。由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KOH发生中和反应,从KOH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反应式为:RCOOH + KOH →RCOOK + H2O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分析天平、烧瓶250ml(*2)、滴定管(酸式)50ml、(碱式)50ml 试剂: 1中性醇醚混合液:取95%乙醇(化学纯(C.P)和乙醚(C.F)按1:1等体积混合;或苯醇混合液:取苯(C.P)和95%乙醇等体积混合;上述混合液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1mol/l KOH溶液中和至红色。 2 1%酚酞指示剂:用70%~90%乙醇配制。 3 0.1mol/L KOH 标准溶液。 四、操作步骤 称取油脂1~5.000g于100ml三角烧瓶中,另取一个三角烧瓶不加油脂作空白,在两个瓶中加入混合溶液50ml,振摇溶解(固体脂肪须水浴熔化再加入混合溶液)或40℃水浴中熔化透明。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0.1mol/L KOH标准液滴定(KOH浓度视脂肪酸败程度而定)至淡红色1min不退色为终点。记录0.1mol/L KOH 用量。 酸价= C(V2-V1)*56.1/W C------标准KOH浓度(mol/L); V2----样品消耗KOH的毫升数; V1----空白所用KOH的毫升数; 56.1---1mol/L KOH 1ml所含K数; W------样品重量g。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37365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2责任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C O2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缺陷类型说明评价标准 假焊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不允许 气孔焊点表面有穿孔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 裂纹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不允许 夹渣固体封入物不允许 咬边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H≤0.5mm允许 H>0.5m m不允许 烧穿母材被烧透不允许 飞溅金属液滴飞出在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

过高的焊缝凸起焊缝太大H值不允许超过3mm 位置偏离焊缝位置不准不允许 配合不良板材间隙太大H值不允许超过2mm 二、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 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3、I 、II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 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I、II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I、II级焊缝不允许;III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 ≤0.4t;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咬边:I级焊缝不允许。 II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III级焊缝:咬边深度≤0.1t,,且≤1mm。 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外观检验通用标准 (2)

1、目的 明确规定本公司生产的食品加工设备及其零部组件的外观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作为来料、过程、出货的外观检验及判定的依据。 2、范围 本外观通用标准(下简称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型式与规格的食品加工设备及其零部组件,有明确的特殊要求的例外。 注:如本标准与产品图纸、技术要求或相关的行业标准/规范等要求有冲突之处,则以产品的图纸或技术要求或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3、定义 1.1缺陷、缺点与不合格 1.1.1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 1.1.2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1.1.3缺点 欠缺或不完美的地方。 1.1.4缺陷与不合格的区别 当按照习惯来评价产品的质量特性时,术语“缺陷”是适用的。但是目前,“缺陷”在法律范畴内已有明确的含义,特别是与产品责任问题有关,因此,不应用作一般术语。 1.1.5缺点与不合格的区别 当用“缺点”来评价产品的质量特性时,术语“缺点”是指相对于“完美无缺”的质量特性,产品存在的某些方面的欠缺。 缺点与不合格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有缺点的质量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不同产品,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达到完美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合格”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产品的某些缺点(主要在外观质量方面)对某些客户来说是不合格项,但对另一些客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满足要求),因此是合格项。 1.1.6不合格分类 A.致命不合格:导致产品危险或潜在危险或对其使用有严重不利影响的不合格; B.严重不合格:能够导致产品发生故障或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或使产品失去了部份预定功能的 不合格;此类不合格还包括,虽然对产品的功能或性能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但是外观质量太差或客户明确表示不能接受的不合格; C.轻不合格:产品的质量特性与标准稍有偏差或只是外观有轻微缺点,在使用预定功能时不会 实质性地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的不合格。 1.2不合格与不合格品 1.2.1不合格品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作不合格品。 1.2.2不合格品分类 A.致命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致命不合格,也可能还有严重不合格和(或)轻不合格的单 位产品; B.严重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严重不合格,也可能还有轻不合格,但不包括致命不合格的 单位产品; C.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轻不合格,但不包括严重不合格和致命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产品入库验收程序及检验方法

产品入库验收程序及检验方法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方向,公司所经营的产品从型号到品种等都将不断的丰富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及时的控制产品质量及避免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直接经济损失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工作程序和检验、试验方法来规范我们的工作,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年终奖的参考指标)。 1.职责及工作流程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供应商提交产品的数量、质量(包装、外观、性能、安全要求等)按标准进行清点、检测、试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由公司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评审后作出判定结论,然后由公司主管将结论通知仓库管理员,并要求对产品进行标识、分区存放。(注:发现问题→仓库管理员,鉴定结论→公司主管部门) 2.产品检验程序及试验方法 2.1签收 仓库管理员按照送货单内容对产品的型号、名称、规格、包装、数量进行核对:a.核对无误就签名暂收;b.如果存在型号、名称、规格、包装、数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则应立即向主管汇报,请示处理意见,主管未下达处理决定前,仓库管理员不得擅自处理。 2.2抽样检验 检验可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大类。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个产品进行检验,从而判断该批产品质量状况;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抽出少量的单个产品进行检验,从而推断该批产品质量

状况。全数检验较抽样检验可靠性好,但检验工作量非常大,往往难以实现;抽样检验方法以数理统计学为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在许多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方法。 2.2.1一般检验水准有I、II、III三级,除非有特别规定,都采用II级检验水准,不过无需太高判别力时,可采用I级水准,需要较高判别力时,则采用III级水准来检验。另一特殊检验水准有S-1、S-2、S-3及S-4四级。采用特殊水准是希望样本数较小,当批量极大时,或检验成本甚高,且允许有较大冒险率时,或破坏性检验,可以采用特殊水准以求抽样计划。 2.2.2允收品质水准:(ACCEPTABLE QUALITY LEVEL,AQL) AQL是消费者认为满意的制程平均时之最高的不良率。通常同一AQL 值样本大时比样本小时之允收机率为高。在“抽样计划收允收标准”表中AQL的顺序是自至有五级,至有五级,至亦有五级,每级是以5 10的几何级数排列,次一AQL级等于前一AQL的倍。当AQL值在以下时,可用不良率或百件缺点数表示,超过以上时,仅能用百件缺点数表示。样本大小亦系以5 10的几合级数排列。 2. 3 检验及试验内容 2.3.1外观(目视、手感)检测 2.3.1.1 产品外观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或缺损、无气孔、裂纹、压痕、凹凸、花斑、污浊、塑料件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等; 2.3.1.2 丝印内容清晰正确,具体参照样品; 2.3.1.3产品上应有以下标识:认证标志、型号、商标、铭牌、合格证。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范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 1、纯度 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2000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内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 2、酸碱度 酸碱度既是原药的质量指标也是制剂的质量指标。酸碱度是指农药原药及其制剂中含游离酸或游离碱的数量,或其氢离子浓度。限制酸碱度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贮存过程中农药原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防止制剂物理性能改变及其使用时产生药害。此外还可以用作评估农药对包装材料腐蚀性的参考。FAO对原药及制剂及制剂酸碱度的质量标准均以酸度(H2SO4的含量百分数)或碱度(NaOH的含量百分数)表示,对原粉一般要求为<0.1%~0.2%,原粉及制剂的酸碱度有时以PH值表示。我国对农药原药规定以酸度或碱度表示,对制剂大多规定以PH值表示。 3、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既是原药又是制剂的质量指标。限制农药原粉中水份含量的目的是降低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保持化学稳定性。对粉剂、可湿性粉剂来讲限制水分含量可使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喷洒时能很好的分散到叶面上。FAO在1971年后颁布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对农药原药及乳油、部分可溶性粉剂等剂型均有水分含量指标,而对粉剂、可湿性粉剂即无水分含量指标。我国对粉剂的水分含量要求不大于1.5%。但是因加工粉剂所用填料种类不

检验质量方法及标准

扁形名茶连续自动炒制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加热的多锅多工序之间连续自动衔接方式炒制扁形茶的炒制机的产品型号、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机械炒手作回转或摆动模拟名茶炒制方式及工序之间连续自动衔接方式炒制扁形名茶的,并以电加热自动控温的扁形名茶连续自动炒制机(以下简称“连续炒制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5226.1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8304 茶水分测定 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9480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GB 10395.1-200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技术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T 13306 标牌 JB/T 5673-1991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3型号与基本参数 3.1基本参数 3.1.1使用电源、三相交流:380V 3.1.2选用电动机:单相电容式220V 0.37KW~1KW 微型减速电机220V 15W~50W 3.1.3 选用牵引磁铁:牵引力:1kg~10kg 牵引距离:10㎜~30㎜ 3.1.4加热功率:2KW~6KW ×4组 3.2 产品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6C C B - X X X 设计序号 炒锅数量 主参数:槽锅长度(cm) 适用于扁形茶 茶叶炒制机 茶叶加工机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