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练习: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更新)

一、填空

1、_ __认为,“每一件艺术总要涉及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2、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西方有_ ___中国有“感物说”。

3、实用说”的文学观是从_ __来界定文学的,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手段。

4、 __认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5、从历史上看,将文学的审美特点归结为的美,是中外文学理论界定文学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6、文学的审美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还表现在文学所包含的上。

7、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

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

8、文学的显示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9、文学给予我们的形象感,是我们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才形成的。

10、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的结果,它是通过对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

11、从_ ___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现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是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

12、_ ___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人类的社会实践与动物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具有_ __性和

_ _ _性的性质。

13、人类的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__ __关系。情感的诗意化具有作家_ __特征。

14、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实现“_ _的自我确证”。

15、凡是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精神的与物质的,崇高的与卑下的,必然的与偶然的,真相与假相……,都是_ __真实。

16、艺术真实具有合_ ___、合性质。

17、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_ __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18、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_

性和_ __性。

19、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是_ __、 _、 __。

20、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_基础__,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_ __和概括。达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的基本手段与途径是_ __概括。

21、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完成于_ __时期,在西方完成于_ __世纪。

22、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在漫长的_ _中形成的。

23、美,从根本意义上讲,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_ __显现。

24、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仅是形式美,还包含丰富的_ __内涵。

25、对于任何个体而言,语言具有_ __性。

26、先于个人的语言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储蓄,所以,接受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一种_ __并受其_ __的过程。

27、语言先于个体存在而产生的对文学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结构、_ __和_ ___对文学活动的制约上。

28、互文性又叫__ ___,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29、语言很少受_ ___和__ __的限制,对表现社会人生有巨大的容量。

30、“形象”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本义是“_ _”、“_ _”、“___”,这个概念最初被用在_ 艺术上,主要是指_ _形象。

31、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形象通常被称为“_ ”,或者干脆简称为“_ __”。

32、文学形象是审美创造的结果,是_ __与_ _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融汇之后的产物。

33、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是用_ __塑造形象。

34、文学形象往往通过_ __概括一般,通过__ __表现必然。

35、叙事文学的艺术概括主要表现在上。

36、中国抒情文学的艺术概括主要体现在 __、意境上。

37、概括诗人体会到的某种感情、某种精神境界的,属于_ __文学的艺术概括。

38、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通过对特殊对象即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_ __意义的。

三、选择

1、西方“实用说”文学观的代表人物是()

A 亚里斯多德

B 艾勃拉姆斯 C贺拉斯 D华

兹华斯

2、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来解释什么是文学,大约是最古老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认识方式。这种文学观念是()

A表现说 B模仿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3、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对艺术进行分类,可以把艺术分为:()

A造型艺术 B 表演艺术 C语言艺术 D综合艺术

4、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人生感受,是()

A、摹仿说

B、感物说

C、诗缘情说

D、再现说

5、把摹仿视为艺术发生的根源的西方理论家是()

A、黑格尔

B、亚里斯多德

C、赫拉克利特

D、柏拉图

6、检验文学艺术真实的测度有()

A、心理测度

B、反映测度

C、再现测度

D、表现测度

7、“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段话来自于()

A、《周易·系辞》

B、《论语》

C、《孟子》

D、《老子》

8、音乐属于()

A、语言艺术

B、表演艺术

C、造型艺术

D、综合艺术

9、现代文学理论中的语言“结构”指先于个体存在的()

A、语言规则

B、语言形态

C、文体

D、叙述模式

10、仅仅将语言作为文学表达方式、手段、技巧等来看待,属于()

A将语言放在“文学本体”的范畴来研究文学

B将语言放在“语言工具论”范畴来研究文学

C将语言作为语言学来研究文学

D将语言作为修辞学来探究文学。

11、最早提出类型化概念的是()

A贺拉斯B黑格尔C柏拉图D福斯特

12、《文赋》是作者是()

A、陆机

B、刘勰

C、司空图

D、孔子

13、关于文学言意矛盾的选项是()

A、《文赋》:“文不逮意”。

B、《庄子》:“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C、普济:“才涉唇舌,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D刘勰:“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深”。

14、文学形象分为()

A意象B、语象C、形象D、表象

15、文学形象具有的特点是()

A间接性B、心象性C、概括性D、直接展示形象

四、判断题:√×

1、语言直接塑造形象。()

2、大量使用成语可以产生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3、个人先于语言而存在。()

4、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可以直接发挥语言作为概念的功能,因而,文学可以是概念化的。()

5、在西方现代文论中,文学形象只指视觉形象。()

6、中国抒情文学往往通过“形”概括难以言说的“神”。()

7、文学中有用语言描摹的形象,可以有视觉感,但是更多的是,文学语言所可能引起的联想并不限于视觉形象。()

8、语言文字创造的形象都是现实生活的现象。()

9、文学形象的塑造应该从概念出发。()

10、“表现说”的文学观不仅重视主体和情感,而且突出了个性、天才、想象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表现。()11、“客观说”的文学同尤为重视形式、技巧、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12、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

13、审美是文学的内在规定性。()

14、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

15、作为虚构性的意识形态,文学借助于想象表现了人类的愿望和期盼,建构艺术世界的材料虽然来自现实生活,但是艺术虚构的目的却在于超越现实。()

16、巴赫金认为,“虚构的对象,只能是事件中主观上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某种东西,某种针对人有价值的东西。”其意思是说,文学虚构的意义就是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

17、文学形象不是一种凭借着感官就可以直接把握的实体或实像,而是语言激发想象的结果。()

18、传统文学理论基本上是在修辞学的层面上讨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而当代文学理论则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的范畴内来研究。()

19、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艺术概括的结果,它是通过对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20、“感物说“、“诗缘情”、“诗言志”、“摹仿说”等完全否定了文学源于生活。()

21、文学的主体性就是文学出自主体(作家)的内心。()

22、文学具有审美属性,“丑”不能成为审美对象。()

23、文学之所以是“人学”,是因为文学是人创造的。()

24、凡是情景交融的作品就有意境。()

25、现代文学理论中的语言“结构”指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形态。()

四、简答

1、简述意境的三重结构。

2、简要介绍“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的文学观念。

3、简述文学言意矛盾的三种形态

4、简述类型化

五、辨析与理解

1、既然文学是虚构的,为什么又可以说文学是真实的?

2、为什么作为审美的文学可以将丑作为描写对象。(文学具有审美性,但是又常常把“丑”作为表现的对象。是否矛盾?为什么?)

3、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感物说”,西方则有“摹仿说”。请辨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4、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样的艺术现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评价。

5、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六、论述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请予以系统论述。

2、以一篇文学作品为例,谈谈语言艺术的特点。

3、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4、请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具体分析“文学是人学”的含义。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_艾勃拉姆斯__

2、模仿说___

3、_功能角度__

4、贺拉斯

5、讲究语言形式

6、人文内涵

7、审美关系

8、虚构性

9、想象和联想 10、艺术概括 11、_审美_ 12、有意识的生活_ _合目的__ _合规律__ 13、诗意情感_ _个性体验_ 14、“_人的本质力量_15、_生活__16、_目的性___、规律性17、_假定性__18、_主观性_ _诗艺__19、反映测度__、表现测度_、心理测度__20、_基础__ _提高__ _艺术__ 21、_魏晋__ _16-18__ 22、_社会实践_23、_感性__24、__人文内涵25、_先在__26 _文化_ _同化 27、话语___ _互文性___ 28、_文本间性___29、_时间_ _空间__30、“_肖像_”、“_影像__”、“_映像__”视觉31、“意象” “__象__”32、_主观__ 客观_ 33、_语言34、个别 _偶然_ 35、人物塑造36、意象37、抒情38、普遍_

二、选择

1、C

2、B

3、ABCD

4、B

5、B

6、ABD

7、A

8、B

9、ACD 10、BD 11、A 12、A 13、ABCD14、ABC 15、AB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14、√15、√ 16、√ 17、√

18、√ 19、√ 20、×21、×22、×23、× 24、×25、×

四、简答

1、简述意境的三重结构。

(1)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重要范畴,指的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

(2)意境也可以理解成一个有三重结构的文学意象。

第一个层面由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

第二个层面是境生象外,即在意象创造的基础上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达到一种境界,其特点是虚实相生。

第三个层面是韵外之致,它是说意境除了带给人们象外之象,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其韵味会将读者带入一个形而上的层面,超越意象及象外之象而领悟人生意蕴。

2、简要介绍“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的文学观念。

(1)模仿说:这是最古老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认识文学的方式。强调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基础。

(2)“实用说”:也是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这种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

(3)“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艺术品本质上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化。这种观念在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产生广泛影响。“表现说”的文学观不仅重视主体和情感,而且突出了个性、天才、想像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对狭义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4)“客观说”尤其重视形式、技巧、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制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这种观念在20世纪的西方形成一种思潮。

3、简述文学言意矛盾的三种形态

(1)“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着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

(2)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

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即庄子所说的“意这所随也,不可以言传也”。

(3)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限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即禅宗中的“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

4、简述类型化

“类型化”的最早提出者是古罗马的贺拉斯,他主张描绘人物形象“必须注意不同年龄的习性,给不同的性格和年龄以恰如其分的修饰”。类型化是以以寻求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来调解个别与普遍的矛盾,试图超越个别的局限,追求某种普遍性。由于将个别抽象为普遍,所以这类形象所表现的其实是同类人的共性而不是共性在个性中的特殊表现,以至使形象成为一种符号、图式或概念。

类型化人物的性格简单整一、缺少变化,但优秀的类型化人物也具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

五、辨析与理解

1、既然文学是虚构的,为什么又可以说文学是真实的?

(1)文学的虚构不等于虚假。文学的虚构并不是说文学的想象可以不受现实生活的制约而胡编乱造,文学的虚构要符合事理的逻辑或情感的逻辑,要符合艺术真实。

(2)艺术真实是判断文学真实性的尺度,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不能简单地以文学与它所表现的对象的相符程度为标准。它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3)当文学同时实现了以下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时候,就可以说文学是真实的:一是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二是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三是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

2、为什么作为审美的文学可以将丑作为描写对象。(文学具有审美性,但是又常常把“丑”作为表现的对象。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1)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展示的,文学通过想象和虚构所建构、所追求的,正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审美是文学的内在规定,它能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特殊享受。

(2)肯定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不是说它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人生、把握生活的。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并不取决于它是否写了丑的东西,而是取决于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和表现这种对象。

(3)丑不可能成为美,但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丑成为审美的对象;充分展示丑的本质,对丑的揭示都可能达到极高的审美价值;即使作品表现了丑暂时压倒美的情况,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取得审美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

3、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感物说”,西方则有“摹仿说”。请辨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1)相同之处: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与西方的“摹仿说”都是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是最古老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认识文学的方式。

(2)不同之处:中国的感物说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而西方的模仿说则强调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把模仿看作是艺术的本质。

4、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样的艺术现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评价。

(1)这句话揭示了文学的一个本质特征:以形象传达意蕴。“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意即诗之精神必须寄寓于形象之中。形象可以使某些不具形体的心理感受变得具体可感。

(2)这句话表明了语言、形象与意蕴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所谓山之精神,春之精神,均属于内在的心理感受或审美认识,文学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将其转化为感性对象,以此来传达意蕴。

(3)这句话也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以实写虚”。在诗歌创作中,这是意境得以生成的重要方式,以烟霞写山之精神,以草树写春之精神,往往会情景交融,境生象外,在虚实相生中传达出韵外之致。

5、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1)文学的审美特性决定了文学具有虚构性。因此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关系或者摹写关系,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其中包含了虚构、想象的成分。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以及文学活动中主体因素的介入和参与,使人们很难简单地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出发点,用文本与它所表现的对象相符或者不相符,来判断文学的真实性。

(2)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当文学同时实现了这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时候,就应该说文学具备了真实性,或者说实现了艺术真实。

(3)对艺术真实的判断,既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学观念也要考虑不同文类的要求。表现论的文学观或诗歌这种文类不以如实描摹见长,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它是真实的,而自然主义的一些如实摹写虽然达到了逼真的程度,但由于未能把握生活的内蕴,所以便不能简单地判断它是真实的。所以“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的观点是错误的。

六、论述

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请予以系统论述。

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求,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

首先,文学的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是通过语言媒介来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因此,人们最初就是从文学的语言形式上来理解语言的审美性的,形式美是文学审美性的一种体现。

其次,文学的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所谓审美,实际上是人所进行的一切创造和欣赏美的活动,文学活动正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展示的,文学通过想象和虚构所建构、所追求的,正是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审美是文学的内在规定。“文学是人学”,文学以人为主要对象,展现人的生活,表现的人感情,同时又在表现感性形态的社会生活时超越它,把人们带进一个更为深远的、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世界,一个指向人的精神追求的世界。在对人生的表现上,文学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感受着人生的现实,展现人性的复杂,让人领悟到不同于知性抽象把握的另一层人生意蕴,一种只存在于平凡生活中的人生意蕴,从而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第三,文学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生成方式上。文学不仅是现实人生的展现,也是对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理想的展现,而对人的愿望和期盼的表现及对现实的超越必须借助于想象与虚构来实现。因此,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两者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互动关系: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才不会沉溺于个人欲望的幻想。

第四,文学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衡量标准上。文学的审美性根源于文学的真实性,“真实”是文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如果人们能够通过虚构的文学世界加深了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理解,如果文学表现了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能够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那么文学就有了真实性,就有了审美性。

2、以一篇文学作品为例,谈谈语言艺术的特点。

《哈姆雷特》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特点。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语言艺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审美把握人生的巨大的容量。例如,在第一幕中,哈姆雷特的父亲以一个亡灵的身份出场,体现了语言艺术的这一个特点,它不受时空的限制,让这个亡灵及时的出场,进而引出接下来的故事。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例如,哈: {自言自语}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这段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哈姆雷特犹豫不决的心理,面对父亲死亡的真相,他到底要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语言十分细腻生动,很好地展示了他的心理。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普遍性的艺术种类。例如,哈: 又来一个! 这不会是个律师的头颅吧? 他的钻牛角尖式之弄法手段、他的分毫必争之雄辩、他的诉讼案子、他的契据、他的巧妙诡计现在都到哪儿去了呢? 为什么他现在肯让这位鲁莽的家伙用柄肮脏的铲子来敲他的脑壳子, 而不去控告他犯了殴打罪? 哼, 这位家伙在生前也可能是个地产的大买主, 整天就与他的抵押、他的债卷、他的赔偿、他的证人、他的收回权为伴。这一段语言十分幽默诙谐,既表现了哈姆雷特的评价,又体现了人物此时的特定心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3、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它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特点。

(1)形象的间接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常被人们誉为“如画”。但对于不识字的儿童和不懂汉语的老外来说,他只能看见印在白纸上的符号,无法通过语言的中介去感受诗句,因而也毫无“如画”的形象感可言。

(2)心象性: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使人能感知的审美对象。心象性不仅见于个别诗句,有时候整首诗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不能把文学形象片面地理解为可以“目睹”的“图画”。它既有“图画”的物象,又有作家的“意象”、“心象”成分,或者没有“物象”,整体上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无物象可言,但是诗人却把那种因为时空无限、人生短暂而生的感慨,以及渴望有所作为但实际上却无奈的悲怆之感,在一唱三叹中形象化了。

(3)概括性。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概括了读书给人带来的那种智慧之光启迪心智的精神升华和享受,说明了学问境界犹如源头活水,要常读常新,才能日新日进的道理。

(4)符号性:把文学形象视为“语言”或符号,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形象的隐喻性或象征性意义,使我们在感受形象的同时,去自觉地寻找其中隐含的意义和韵味。月作为一种天体是再普通不过了,但文语言中明月常常被寄托为思念、团聚之意。例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请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具体分析“文学是人学”的含义。

勃兰兑斯曾经说过,“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整个人类的文学历史,都可以说是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就是‘人学’”。

(1)文学是“人学”的第一层次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

首先,人是文学的主要对象。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从人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创造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所以,当文学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时,人也就必然地成了文学的主要对象。人们从文学作品、尤其是从那些优秀之作中,常常会看到文学对人的关注,看到文学对人性的揭示和思考。这说明,人始终居于文学所表现的一切生活现象的中心。无论是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性作品,从这些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世界里,最终获得的还是对人的生活与命运、思想与感情的表现,还是有关人和人生意义的感悟与启迪。(适当举例)其次,文学作品结构显现的是人的生活、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个双层的结构体,透过语言媒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两个密切相关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可以称之为作品的现象层次,它由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体系所构成,它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诗人笔下的山川景物。但是,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生活,又要求文学必须超越这个由故事、情景所构成的现象世界,把社会生活视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于是又有了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次,即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中,文学表现着人的感受、体验与思想情感,追寻和思考着人生的意蕴,从而体现了文学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生活的特点。而且,也只有当文学作品进入了这个审美的层次,人们才不会把《阿Q正传》当作一场闹剧而无视阿Q的“精神胜利法”,才有可能进入对其病态心理何以形成的严肃思考之中,才会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受中反思社会、历史与人生。

(2)“文学是‘人学’”的另一个含义,是说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具有生命体验的特点

文学不仅仅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的根本对象,而且文学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人的性格、命运、思想、感情、乃至潜意识作了丰富、复杂、多样的表现,从而为人们展现了唯有文学方能展现的生活经验和思

想感情,这是一个只有借助于文学才能进入的人的世界。文学对人生的把握,对人生意蕴的追寻和感悟,都发生在不同于知性经验的心理经验的层面上。它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以感性的、直观的方式把握着人生的现实。在现实人生里,苦恼与欢乐共在,偶然与必然混杂;欲望里有善也有恶,人性中有美也有丑;诗情画意往往隐藏甚至消融在无数的平庸和琐碎里……总之,生活里的一切,都不具有单色调。当人们以知性的标准和逻辑去审视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阿Q、繁漪、倪吾诚这些艺术形象的时候,产生的那种难以判断的困惑;以及当人们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感受、体认这些艺术形象的处境与心情时,所泛起的那种理解与同情,都似乎告诉我们确有另一种尺度的存在,它源于现实的人生经验和真实的生命感受。这,正是文学或者审美所要把握的对象,也是文学之所以成为“人学”的根据。(例证可适当展开)

练习: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学种类(更新)

一、填空

1、“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

2、文学文本结构中的层是文学文本的灵魂。

3、核心意蕴就是文本的__ ___。

4、有无_ _层是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根据之一。

5、文学文本主要是由形象系统构成的。在文学文本的构成中,__ __层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语言层的所指,又是意蕴层的载体。

6、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文学形象即文本的_ _层面而单独存在,形象与意蕴的关系是融合统一的关系。

7、文学文本的意蕴即蕴涵于的意义,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8、文学文本是一个由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所构成的、有深度的统一体,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形式化显现,而下一层次则给上一层次提供了存在的内容和依据。其中,现象层具有中介连接的作用,文学形象在与的双重关系中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9、是诗歌特有的内容。

10、诗歌对情感的表现需要来支撑。

11、追求对日常语言的“”和向日常语言的“”这一对矛盾,突出反映了诗歌既要格律形式,又不能陷入格律形式的矛盾境况。

12、“小说”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中小说的本来含义是。

13、传统小说把、、视为小说的三要素。

14、在西方形成了专门研究小说的叙述的独立学科称为。

15、戏剧艺术是一门艺术。

16、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对戏剧创作提出了原则,体现了戏剧的集中性特点。

17、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个性化的特点,并且要富于。

18、罗兰·巴特认为,对文学来说,日常语言是一个“一级符号系统”,文学语言则是建立在一级符号系统基础上的“”。

19、过去文学理论机械套用范畴,二元地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和形式两个部分,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20、在的理论中,文学文本是一个独立的语言自足体,是一个独立于作者原意和读者解读的封闭对象;在文论中,文学文本中被看成是一个遵循着特定组织规则和逻辑秩序的符号体系;在理论中,文学文本具有多种被理解的可能性和意义的开放性;而在中,文学文本成为一个文学作品相区别的概念术语,它处于读者对立面的位置上,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和阐释才能获得意义,成为现实的文学对象。

二、选择

1、文学文本分为三个层次()

A语音层 B现象层 C意蕴层 D语言层

2、体裁分类理论的意义表现这样几个方面()

A具体文本与总体文本的评价

B作家创作与读者阅读的纽带C文学传统与个人写作的桥梁

D既具有总结性又有前瞻性,是历史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3、抒情性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美学特征是()

A、抒情

B、叙事

C、写景、

D、表现人物

4、叙事性文学文本现象层的中心是()

A、故事

B、人物

C、情节

D、环境

5、性格丰满、复杂、立体感强的人物被称为()

A、扁平人物

B、圆形人物

C、类型化人物

D、脸谱化人物

6、将文学作品看成一个封闭孤立的有机体的是以下理论流派的观点()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7、抒情性文学文本的现象层指具体可感的()

A、人

B、事

C、景、

D、物、

8、叙事性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包括()

A、主题

B、情节

C、人物

D、环境

9、中国和西方传统叙事理论的三要素是()

A故事B情节C环境D人物

10、意蕴层中的形而下意蕴层是()

A、本事意蕴

B、文学文本的现象层通过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传达出的比

较明确、具体的情感和观念

C、是超越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的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

D、是历史内容层

11、文学的主题来自()

A、作家立言的本意

B、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

C、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

D、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

12、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所造成”的是()

A鲁迅 B恩格斯 C亚里士多德 D,别林斯基

13、最接近于日常生活的戏剧形式是()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讽刺剧

14、以下手段可以使诗歌语言陌生化()

A使用典故 B 使语序变化 C使词性变化D使用成语

15、将文学文本是一个独立的语言自足体,是一个独立于作者原意和读者解读的封闭对象的理论流派是()

A结构主义B后结构主义C英美新批评D接受美学

三、判断√×

1、在文学文本的构成中,现象层既是语言层的所指,又是意蕴层的载体。()

2、抒情类文学文本的现象层主要体现为连贯流动的情感对应物。()

3、叙事类文学文本的现象层体现为行动的人物,发展的情节和变换的环境。()

4、在广义文本的意义上,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就是一个由各种文本形式组成的一个大“文本”。()

5、把文本看作一个无中心的、不完满不自足的、无限开放的开放体,这是解构主义的观点。()

6、在一般术语中,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没有什么区别。()

7、语境指语言上下文。()

8、在文学创造中多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具有陌生化效应。()

9、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分为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

10、叙事文本如果使人把它当成实际中已发生过的人和事,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

11、叙事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一些实际的生活事件。()

12、文学文本的主题是纯理性的()。

13、诗歌、散文有时可以不写人物,小说也可以不写人物()

14、戏剧冲突只表现为人与人的冲突。()

15、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单位。()

16、跳跃性是诗歌语言的特点。()

17、情感是诗歌表现的直接对象。()

18、文学体裁在形成的初期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

19、长篇小说与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区别在于篇幅的长短。()

20、散文把感受的抒发作为基本内容和基本脉络,真实自然的表达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体悟,同时还揭示这种感受和体悟产生的过程和缘由。()

四、简答

1、什么是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为什么说体裁对创作和接受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简述划分文学体裁的依据。

3、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4、戏剧文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对文学文本不采用内容与形式的区分,而是将其分为几个层次,意义何在?

6、叙述者视点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各自的含义和特点。

五、辨析与理解

1、有人认为,凡是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都是悲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区别“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意义;)

3、为什么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闻一多语)?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4、运用所学的文学原理分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作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1月13日

5、试用诗歌理论分析以下作品:

《迷途》北岛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6、试从阅读效果方面比较以下两段文字的不同。

(1)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2)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7、结合《命若琴弦》谈谈你对“文学意蕴”的理解。(此题也可能变形为结合你熟悉的作品,谈谈你对文学意蕴的理解。)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作品的独立性

2、意蕴

3、__主题__

4、_现象__

5、现象

6、文_现象_

7、文本现象层

8、文学语言和文学意义

9、情感生活 10、想象 11、“背离”“回归”12、《庄子·外物》琐屑之言 13、人物、情节、环境 14、叙事学 15、综合 16、三一律 17、潜台词 18、“第二符号系统__”。19、哲学内容 20、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接受理论

二、选择

1、BCD

2、ABC

3、A

4、B

5、B

6、ABC

7、ABCD

8、BCD

9、BCD 10、AB 11、ABC 12、B 13、C 14、ABC 15、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16、×17、×18、×19、√20、√

四、简答

1、什么是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2)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包括语音与语义两部分,其作用是将审美意识符号化,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以传达与接受的审美信息;

第二,现象层,是文学文本的内容,即由文学文本的语言描绘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它在文学文本中占有核心地位。叙事类文本的现象层体现为行动的人物、发展的情节和变换的环境,抒情类文本的现象层主要体现为连贯流动的情感对应物。

第三,意蕴层,是文学文本的蕴涵所指,即现象层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它是文学文本以及文本形象的灵魂所在。2、为什么说体裁对创作和接受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简述划分文学体裁的依据。

(1)因为体裁具有规范性,它为作者提供了一套“文学语法”,从而规范着创作过程和结果,读者在阅读视野必须具有理解这一套语法的“文学能力”,才能完成特定体裁样式所规定的阅读任务。

(2)中国:二分法:依据在于文本的外部特点即语言形式因素,把所有文学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西方:三分法: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四分法:弗莱以文学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为分类依据,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戏剧、小说。我国则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质篇幅为依据,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3、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1)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是英国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类型进行的划分。

(2)圆形人物性格丰满、复杂、立体感强,这些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是多重性格的复合体;圆形人物的性格是在发展中展现的(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3)扁平人物:性格单一、突出、鲜明,具有类型化的特点,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易于漫画化或抽象的理想化,他们一出现,人们就能轻易地认出他们。这类人物性格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结构(没有变化),给读者的印象是不变的。

4、戏剧文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具有戏剧冲突

(2)营造戏剧情境

(3)戏剧结构高度集中

(4)塑造形象的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个性化和潜台词。

5、对文学文本不采用内容与形式的区分,而是将其分为几个层次,意义何在?

(1)文学文本的结构有两种区分方式,一种是机械地套用哲学范畴,将文学作品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一种是将文学文本结构划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

(2)将文学文本分为几个层次,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避免了以哲学范畴机械解释文学现象的弊端,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互为转化的相对意义。如相对于语言层,现象层是内容,语言层是形式;相对于意蕴层,现象层是形式,意蕴层是内容。这三个层面无论是作为形式,还是作为内容,都不是绝对的。

第二,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们不能离开内容谈形式,也不能离开形式谈内容。文本结构层次的区分实际是在内容与形式一体化意义上的逻辑层次的区分。

6、叙述者视点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各自的含义和特点。

(1)“叙述者参与”(内聚焦型):叙述者使作品事件的参与者、阅历者,充当小说的一个角色,作品的全部内容都是从这个角色的眼光来观察、以这个角色的口吻来叙述的,主观感情色彩较浓。

(2)“叙述者观察”(外聚焦型):叙述者不充当作品中的角色,采取客观的态度从旁叙述,从旁观察,其叙述一般只限于外在的描写,对描写的一切不作主观的解释和评议,更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

(3)“叙述者全知”(非聚焦型):叙述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没有关系,但对作品中发生的一切无所不知,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辨析与理解

1、有人认为,凡是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都是悲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悲剧”这一概念,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人们通常的生活用语,泛指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二是指戏剧类型,即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作品;三是指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它包括生活和艺术(不局限于戏剧,也包括其他叙事类作品)中作为欣赏对象的悲剧事件,其悲剧感也来自于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显然后两者具有审美意义。

作为悲剧的戏剧突出地显现了悲剧的本质。无论是命运悲剧(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和家庭和社会悲剧(《大雷雨》),都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其悲惨结局带有偶然性,那么人物的命运虽然能引起人的悲痛也不能视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不以引起观众悲痛为目的,它在凸现人的生存苦痛、残酷的一面以外,还要让人们正视死亡,正视人生痛苦,在人的有限的生命存在中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和陶冶。也就是说,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于悲剧主人公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不屈从于环境的压迫而进行的抗争和奋斗,来自于精神上的崇高。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和困苦显示了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人生中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能够让人们强烈否定恶的势力,突出真美善的价值,实现人自身精神风貌和超越人意志力的提升。

另外能够引起观众悲痛的戏剧并不止悲剧一种,正剧由于兼具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也能引起人的悲痛,但由于过程和结局不同,它不能进入悲剧范畴。如描写孔繁森事迹的同名剧本虽让人情绪反应强烈,但却是悲喜兼备的正剧。

2、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区别“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意义;有人认为,“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从所指对象上看,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是两个可能互相替换的概念,它们指的同一对象,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但从文学研究的角度说,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第一,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学观念。作品概念包含了这样一个理解前提,即认为作品从属于作家,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而文本这一概念则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二者的内涵不同。文学文本作为一个语言实体,其意义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而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是真正完成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于一种读法的语言文学作品。

第三,二者的关注角度也不相同。从“作品”观念出发研究文学,读解的重点会放在作品怎样体现作家个性上,非个人化的东西往往会排斥或忽略。而从文本角度观照文学,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对作家意图的把握上了,而会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去解释;各种读者的不同理解,则会使文本成为一个永远开放的世界。

所以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3、为什么说“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闻一多语)?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1)闻一多的这句话意思是说诗歌的核心是热烈的情感,这情感要经过过滤、升华并以语言形式来凝结,它传达出了语言和情感不可分离的诗歌理念。

(2)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这样一些特点: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性、高度的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语言的音乐性和表现手法的特殊性。

4、运用所学的文学原理分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作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1月13日

(样本一)

这首诗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题目,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蕴张力。就其语言表层分析,一望便知,一看就懂,然而,我们心底总涌动着两种思维的焦虑: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海”?“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这个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如“春暖花开”至少有房子的布置、周围的景色、诗人的心情等日常意蕴,然而在这里被海子泛化为一种幸福感了,从而让我们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是本诗的中心意念。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没有幸福感的。海子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第一章主要讲营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质层面的事,“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二三两章主要讲精神层面的事:通信,祝福。需要指出的是,他给熟悉者通信,给陌生者祝福,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幸福,和自己一样的幸福,如果幸福的形式不同,但幸福的体验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最后一句,海子表达对自己所感受到幸福的绝对自信。

但是如果再重新反观,这种意味又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消解。“从明天起”似乎预示着幸福的遥遥无期,“幸福的闪电”又似乎表明了幸福的转瞬即逝。“我只愿”似乎又以一个孤独者的姿态隔绝了与周围人的联系,因此这首诗充满了意味的张力,让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去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样本二)

艺术想象与虚构具有补偿现实生活难以实现和难以满足的欲望和理想的功能,从这一角度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反映了他灵魂深处的愿望。

海子首先虚构了一幅远离纷扰喧嚣尘世的生活图景。在这幅生活图景里,作者营造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意象。这些意象充满清新、恬淡的生活气息,其中更蕴藉了作者理想:像平凡人一样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这种生活自由闲散,轻松快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但是作者又不愿完全融入世俗生活,试图隐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显然又透露出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海子在表达他的梦想的生活方式时,设定的前提是:从明天起。而对于昨天,今天他似乎有意遗忘,甚至是不愿提起。这似乎表明他的昨天和今天充满了黯淡和不幸。海子在贫穷、单调的孤独中写作,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物质生活的困顿、封闭的生活环境使他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他在自我的世界里,靠近大海,走向广阔的天地。“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实际上就是把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诗歌当中加以张扬。他要把他的快乐,告诉亲人,朋友,大家一起分享;他爱这世美丽的事物,他要给山,给河取温暖的名字,他祝愿大家拥有美丽的爱情和灿烂的前程,这想象中的一切又恰好是现实缺失的写照。这凝聚了诗人独特人生体验的作品印证了这样一条原理:文学创作显现了作家试图以想象与虚构满足现实难以实现的欲望和理想的深层心理。

(样本三)

抒情与想象性是诗歌的显著特征,情感为想象和幻想的活跃提供了动力,想象又为情感的表现找到使之外化的形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海子内心的愿望,“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又将这愿望化做了具体的想象:“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用最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纯净的境界,希望自己能“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情感世界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诗人迫不及待地想把幸福的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但他愿

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祝福陌生人“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人们在尘世中获得幸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全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暗示诗人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因而,无论是想象中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5、试用诗歌理论分析以下作品:

《迷途》北岛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样本一)此分析条理清楚,只是略嫌生硬了些

诗,是用讲究的韵律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

与思想的文体。

北岛的这首诗歌《迷途》显著的特征之一,应该是有丰富的想象,并且表达情感是含蓄的,朦胧的。就从诗歌分类上说,《迷途》应该是属于朦胧诗。读者遭遇的一片“象征的森林”,众多意象枝繁叶茂地伸展着,昏暗了原本应该笔直宽阔的道路,读者在“小路上”时刻面临“迷途”的威胁,又随时有着柳暗花明的惊喜。《迷途》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甚至刚看到这首诗时,会让我们感觉晦涩难懂。相信《迷途》饱含了作者浓厚的情感在里面,然而他却通过诗歌来这样含蓄、朦胧地来表达出。

诗歌里多有丰富多彩的想象。《迷途》中也有体现,“高高的天空挡住了森林”、“一颗迷途的蒲公英”,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在里面,在现实中是不能找到的。这样则使这首诗歌显得虚幻,让我们更能感觉到一种意境,更能有一种朦胧感。

诗歌的结构具有跳跃性,“鸽子的哨音”本应该是可以把人们引向光明与美好的,可是诗中却把“我”引向了“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最后终于“我找到了你”,可是找到的却是“那身不可测的眼睛”。这些都体现出了这首诗歌中思维的跳跃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还有,“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就有点体现出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意象和意境对诗歌也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鸽子、森林、蓝灰色的湖泊”,都是属于很美的意象,它们营造了一个童话一样的世界;“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深不可测”、“微微摇晃的倒影”,这些意象也都突显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当时作者内心的迷惘,然后是对迷途的探索,希望得到解脱和寻找出路。

(样本二)

诗人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像,含蓄地间接地表达了他的情感与思想。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迷途》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从内容看,是一首叙事诗,从形式看,是一首自由诗。

从诗歌语言和结构看。诗人用凝练而富于表现力、具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创造出审美意蕴的意象和意境。诗句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特点,读来琅琅上口,也给人带来意境上的美感。语言也人工化,对日常语言有悖离,运用特殊的修辞如象征。诗人依照主观情感抒发的想像轨迹展开,期间有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性的结构。《迷途》按"追寻——被阻——归宿"的思路展开。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便于展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深广复杂的情感变化,又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看。诗人运用了诗歌意象的繁复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维的跳跃、逆转和矛盾来创作这首诗。诗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想像(如鸽子、森林、蒲公英、湖泊、眼睛等事物),以采取间接抒情为主,多运用象征、比喻等表达方法,诗中多出现了意象,或具有象征性,或具有比喻性。《迷途》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按"追寻——被阻——归宿"的思路展开。诗的开头,迷途中的“我”在天使的召唤下(“鸽子的哨音”的象征),迈开了追寻的历程;“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挡住了天空;而引导“我”的“迷途的蒲公英”则象征着与“我”一起追寻归宿和目标的迷途同伴;“蓝灰色的湖泊”是归宿目标的象征。“湖泊”“你”“眼睛”均象征着追寻的归宿和目标,即作者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这里的“眼睛”其实具有比喻和象征的双重性,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象征。

诗歌都具有抒情性,诗人把深厚的情感蕴藏在诗中。这首诗也不单是叙事,更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言志”对我国诗歌有深远影响。本诗的题目是《迷途》,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迷途中的人如何走出迷途去寻找归宿和目标。我们受诗人的召唤走上征途,但目标并不明确,一如那双眼睛,只能闪烁在森林深处幽暗的湖泊中。但寻找的过程是充满意味的,它在时刻的迷途、转向和顿悟中摸索前进,于矛盾和迷惑中寻得个人的理解。因此,这首诗又恍似一篇寓言,提醒着我们诗歌阅读中的微妙之处。

6、试从阅读效果方面比较以下两段文字的不同。

(1)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2)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相同文字在进行不同的排列之后,使得两段文字成为两种不同的体裁特征,阅读时体裁因素便开始影响接受的方式及效果。

第一段未分行,像散文那么写,于是便成了记录事实的文体,我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其意思是说孩子应该爱护社会环境,不应在墙上涂抹乱画。这是因为这段话本身很朴实而且相当接近口语,所以不分行,读者很容易将其理解为日常语言,于是仅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

可是,假如分行,我们把这些文字当作诗来读,所感受的意味一定会超出字面意义。因为根据诗歌的特点,稍有读诗经验的人都会把“雪白的墙”和“不要在墙上乱画”当作隐喻来理解,由此联想到“纯洁的心灵”和对“纯洁”的“污染”等等。就是说,一旦它有了诗歌常见的分行特点,读者就不能不从诗的角度来感受和理解其蕴含的意义了,你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里是不是有更深奥的意味在里面呢。这个现象说明,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会影响读者的接受心理,使读者不能不按照这种体裁应有的蕴含来理解它表达的内容。

7、结合《命若琴弦》谈谈你对“文学意蕴”的理解。

(1)分析作品(略)

(2)通过分析,我们对文学意蕴有了这样的理解:

第一,文学意蕴是一种渗透、充溢在艺术形象中的审美意识或审美情思。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文学形象即文本的现象层面而单独存在,形象与意蕴的关系是融合统一的关系。创作与阅读的目的都不是仅为了呈现了个形象化的艺术世界,而是为了提示人生,理解人生,发现人生的审美意义。

第二,意蕴是文学文本、也是文学形象的灵魂所在,文本意蕴的质量直接影响文学的价值。《命若琴弦》就是因为超越了形象固有蕴意的意义,诱导读者去探究文本“形而上”的蕴意,从而使作品具有一种哲学意味。

第三,文学文本的意蕴即蕴涵于文本现象层的意义,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作品除了有关人生意义人生过程的核心意蕴以外,还涉及到了爱情、人性等方面的内容,而形象显示意义的模糊性、含蓄性,还造成了人们对其蕴意理解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注:变形后的题可据此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练习:第三章文学的形态类型(更新)

一、填空

1、文学思想的孕育和文学实践的形成,虽然以文学为立足点,但它既要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又要受各种

的启发。

2、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出现是文学的一种标志。

3、艾勃拉姆斯指出,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在选择、阐释、整理和评估艺术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种是“镜”,另一种则是“”。

4、现实主义文学最显著的风格特征是它的。

5、现实主义文学对生活的再现是以为基础的。

6、别林斯基对典型人物有一个著名的界说,即“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

7、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一种的延续和发展。

8、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9、强调个性表现使浪漫主义文学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10、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向鼎盛,五十年代以后,作为的现代主义逐渐走向衰落。

11、揭示异化和由之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

12、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称_ __,或称_ __。

13、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___ ___的辩证关系。

14、对文学进行分类,通常都会涉及两个基本的方面,一个是文学种类的划分,另一个即_ ____的划分。

15、现实主义文学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追求 _的真实感。

16、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的“模仿说”是_ __的雏形,模仿论在19世纪_ _期影响最大。

17、的灵感说和迷狂说、的天才论,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有着相当的影响。

18、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显示了一种新的文学的出现,浪漫主义运动所促成的这种转换,是西方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一次蜕变,是西方文学从的文学向表现论的文学观的一次蜕变。

19、现代主义文学指产生于19世纪末、衰落于20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包括了象征主义文学、小说、主义、主义、主义、派戏剧、新小说、幽默等。

20、现代主义文学是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一种文学表现类型,对传统的_ __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

二、选择

1、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思潮,包括很多文学流派,例如()

A 象征主义 B表现主义 C自然主义 D超现实主义

2、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全面异化使人们陷入了悲观厌世的情绪当中,因此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的是()A精神创作 B变态心理 C绝望情绪 D虚无思想

3、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对某种文学观念的倡导

B、对社会变革的回应

C、创作活动的产物

D、对社会文化思潮的响应

4、下列因素中属于文学思潮形成的内部原因的是()

A、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文学规范和创作准则的提出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社会思想的变化

D、历史条件的变化。

5、现实型文学的特征是()

A、再现性、

B、逼真性

C、表现性、

D、虚幻性6、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在选择、阐释、整理和评估艺术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一种隐喻则把文学说成是照亮人生启迪心智的“灯”,这是()

A、强调文学是诗人的情感的表现。

B、强调文学是对现实的逼真反映。

C、强调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D、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幻想和理想追求的表现

7、文学思潮形成的外部因素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变革

B、社会思潮

C、哲学思潮

D、文学流派

8、文学思潮形成的内部原因是()

A、文学观念的变化

B、审美追求的变化

C、文学规范和创作准则的提出

D、社会思潮的影响

9、文学流派特点是()

A、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B、有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C、流派内部的作家生活在一个地域、

D、流派内部的作家生活在一个时代。

10、现实主义文学实现“真实性”的条件和前提是()

A叙事性、B抒情性、C、客观性D、戏剧性

11、典型人物具有的最重要特点是()

A、单一性

B、整体个性

C、类型化

D、形象性

12、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A、类型化

B、形象化

C、典型化

D、抒情化

13、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A、左拉

B、巴尔扎克

C、谢林

D、黑格尔

14、“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的论者是()

A、别林斯基

B、黑格尔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卢卡奇

15、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主要体现在()

A、真实性

B、抒情性

C、客观性

D、个性化

16、现实主义文学形态特征相近的文学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自然主义文学

C、象征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17、我们常说的现实主义是指()

A某时期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

B一种审美理想或文学精神

C文学的一种表现形态或形态类型

D、文学的体裁

18、现实主义文学认为文学典型应该具有()

A、整体个性特点

B、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C、按照实证主义哲学、自然科学、遗传学理论来塑造人物。

D、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19、以下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类型的是()

A、《阿Q正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卡夫卡的《变形记》E《等待戈多》

20、浪漫主义的抒情性源于()

A、表现论的文学观

B、再现论的文学观

C、模仿说的文学观

D、古典主义的文学观。

21、《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

A、艾布拉姆斯

B、高尔基

C、鲁迅

D、韦勒克

22、浪漫主义是一种()

A、文学思潮

B、文学类型

C、文学理念

D、表现理性与幻想的文学

23、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

A、抒情性B 、个性化C、客观性D、写实性

24、浪漫主义的自然观()

A、将自然视为人的本性

B、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表现对违背人性的都市文明的失望

C、对违背人性的工业化的失望

D、对工业文明的礼赞。

25、以下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是()

A、雪莱

B、托尔斯泰

C、波德莱尔

D、康德

26、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对以下传统文学的颠覆()

A、现实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后现代主义文学

27、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的“向内转”,主要包含()

A、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B、指现代主义文学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

C、客观地反映社会

D、表现潜意识心理和表现非理性的世界。

28、现代主义文学隐喻性的表现方式,是指()

A、用间接的表现方式

B、用暗示的表现方式

C、用象征的表现方式

D、用抒情的表现方式

29、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

A、形象并不是某个现实形象的直接摹写

B、形象是一种具有指代特点的符号

C、形象隐喻、象征着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

D、形象追求某种抽象意味。

30、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文学应“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哈克奈斯

D、列宁

三、判断√×

1、从一种文学思潮中不仅能够看到文学本身的革新要求和时代的审美趋向,而且还会发现这种革新实际是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回应,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2、在文学史上,既有以结社方式集聚起来,通过纲领或宣言统一群体创作所形成的文学流派,也有并不存在社团实体,却因为有共同的文学见解并在创作实践中显示了群体特色而形成的文学流派。()

3、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全面异化使人们陷入了悲观厌世的情绪当中,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作、变态心理、绝望情绪和虚无思想,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

4、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

5、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在选择、阐释、整理和评估艺术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其含义是用镜子的反映来说明文学是对主观情感的表现。()

6、文学思潮要求在作家人数与作品数量上的相当规模,呈现群体性特点。()

7、现实主义文学出现在欧洲19世纪()

8、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产生的时期就出现。()

9、文学的形态类型是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流派活动对文学类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0、与一般文学现象相比,从文学流派中可以更直接地看到文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的关联,看到文学活动与各种思想文化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至很难把历史上的某些文学思潮视为单纯的文学现象。()

11、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流派为标志。探索建构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是文学思潮的显著特点。()12、《诗经》是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13、欧洲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

14、典型人物就是像同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人物一样。()

15、典型人物就是类型化人物。()16、典型人物一定是是圆形人物。()

17、圆形人物一定是典型人物。()

18、自然主义就是批判现实主义。()

19、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典型”指“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0、浪漫主义是一种以逼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的文学类型。()

21、浪漫主义认为现实是完美的。()

22、雨果是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23、文学形象只要概括了某一阶级或某一类人的特征,就具有典型性。()

24、文学典型都是反映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25、类型即典型。()

26、文学典型必须反映生活中的主流。()

27、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常常同时出现,几乎形影相随。()

28、文学流派并不是文学产生之初就有的现象,而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了某种传统或创作成规之后的产物。()

29、“艺术类型学的研究面对着种类与风格两大问题领域”,“艺术的种类是根据与作品的结构因素相关的客观标示而区分归纳的类型;艺术风格是以创作的活动方向有关的主观的标志为准则而设立的类型。”提出这观点的理论家是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

30、文学表现形态的成熟、定型以至成为显示某种文学观念的形态类型,往往是文学思潮或文学流派张扬推动的结果。()

四、简答题

1、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区别。

2、简述“现实主义”的三种基本意义。

3、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典型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哪个方面?简述之。

4、简述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5、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7、浪漫主义的自然观

五、辨析与理解

1、有人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关注现实人生,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别林斯基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4、分析《恶之花·美》的象征主义文学特征

世人啊,我很美,像石头的梦一样,

我这使人人相继碰伤的胸心,

生来是要给诗人激发一种爱情,

就像物质一样永恒而闷声不响。

我像神秘的人面狮,君临碧霄,

我把雪的心跟天鹅之白相结合,

我对移动线条的运动感到厌恶,(见“注”)

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

诗人们看到我这堂堂的姿态,

仿佛借自最高傲的纪念雕像,

他们也会刻苦钻研,消磨时光,

因为,为了迷惑柔顺的钟情者,

我有使万象显得更美的明镜,

我的眼睛,永远放光的大眼睛!

注释:厌恶线的位置的移动,即厌恶生命。诗人认为眺望没有生命的自然具有无限的美。

六、论述题1、什么是文学思潮,文学思潮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什么意义?

2、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3、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填空

1、文化思想

2、走向成熟

3、“灯”

4、写实性

5、艺术概括

6、不相识者

7、扭曲、片面

8、抒情性个性化

9、主观色彩 10、文学思潮 11、基本主题 12、_典型__ _典型性格__13、___典型环境___14、风格类型____15、艺术虚构_16、_现实主义理论__ _后__17、柏拉图康德 18、范式模仿论 19、意识流、超现实、表现、存在、荒诞、黑色20、_颠覆__

二、选择

1、ABD

2、ABCD

3、C

4、A

5、AB

6、ACD

7、ABC

8、ABC

9、AB 10、C 11、B 12、C 13、A 14、A 15、AC 16、B 17、ABC 18、ABD 19、AB 20、A 21、A 22、ABC 23、AB 24、ABC 25、C 26、A 27、ABD 28、ABC 29、ABCD 30、B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21、× 22、√23、×24、× 25、× 26、×27、√28、√29、√30、√

四、简答题

1、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区别。

(1)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流派则是指一批作家,因为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的见解相近,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二者是文学活动的不同类型。

(2)文学思潮的特点体现在对某种文学观念的倡导上,体现了文学活动对社会变革的回应,它往往造成一定的文学创作潮流,但有时却可能主要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主观要求而未必有很好的创作实绩。而文学流派则是创作活动的产物,致力于创作实践和通过创作成果显示群体特色。2、简述“现实主义”的三种基本意义。

(1)是指一种文学思潮或文学运动。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是一个与特定时期相关的概念,指发生在文学史上某个时期的思潮、运动或流派;而作为思潮或流派的现实主义则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历史过程。

(2)是指一种审美理想或文学精神。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尤为强调文学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参与,这个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具有相当宽泛的包容性,它实际上包括了一切严肃对待现实人生的文学,即使在某些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作家身上,人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

(3)是指文学的一种表现形态或形态类型,其特点是以生活固有的样子来建构艺术世界,把文学视为现实生活的再现。

3、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典型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哪个方面?简述之。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典型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具体观点如下:

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第二,典型人物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命运,显示了人生和人性与社会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某种底蕴,其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第三,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典型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一种发现和一种敞开,提升了读者

对人生和人性的感受和理解。

4、简述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1)现实主义重视反映人的社会性,通过人与环境的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因素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影响,自然主义则强调先天遗传对人的作用,强调人的生物性

(2)现实主义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强调细节的典型意义,体现了对艺术概括的高度重视,自然主义则强调表现客观存在的一切,以致细节描写烦琐甚至卑微。客观上把细节描写与艺术概括对立起来。

(3)现实主义要求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倾向性相统一,自然主义则主张所谓的纯客观主义。

5、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现代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浪漫主义具有以理想的追求和表现来映照生活的文学精神。

(2)为表现希望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尤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表现主观情感的倾向性。

(3)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

(4)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

7、浪漫主义的自然观

1、浪漫主义文论把自然视为人的本性,这也是浪漫主义文论所说的“自然”的第一种含义。浪漫主义文论通过对这种意义的自然的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的情感,把诗的抒情视为人对自身热情和生命力的释放。浪漫主义理论对天才、感性的理解,都与这种自然观有一定的联系。

2、浪漫主义文论所说的“自然”的另一个含义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浪漫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对立起来,满怀激情地歌颂自然的纯朴与美丽,批判社会世俗生活的平庸和奢靡。在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观中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神秘感,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题材中常常出现神话甚至宗教的意象。

五、辨析与理解

1、有人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关注现实人生,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

(1)浪漫主义文学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因此“抒情性”和“个性化”成了浪漫主义“表现性”的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上浪漫主义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憾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

(2)浪漫主义的这种基本面貌显然与现实主义文学不同。现实主义以写实的表现形态来展现生活的面貌,它强调真实而客观地展现生活,以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

首先,从浪漫主义文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来看,它与当时的文化思潮、文学思潮及社会变革就有密切的关系。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王权和贵族的民主运动、民族觉醒在思想文化上的反应。

第二,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理想折射出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其中包含着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对新的社会理想的追求,对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个性独立的肯定。比如浪漫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对立起来,满怀激情地歌颂自然的纯朴与美丽,批判社会世俗生活的平庸和奢靡。

第三,从想象活动要受生活经验的限制这一原理来看,浪漫主义文学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虽是幻想的产物,但其性格特征仍具有人类的特征。

2、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个观点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正确的,但在现在的语境之下是不对的。

(1)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最初的意义在希腊文中就有模子的意思,意谓典型就像同一个模子可以铸造出许多同样的东西一样,也是通过一个形象反映了某一类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这个术语最初强调的是形象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从典型理论发展的阶段看,17世纪之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18世纪以后,开始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趋于成熟,把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早期的“类型”概念以寻求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来调解个别与普遍的矛盾,试图超越个别的局限,追求某种普遍性。所以这类形象所表现的其实是同类人的共性而不是共性在个性中的特殊表现,以至使形象成为一种符号、图式或概念。而“典型“概念则强调人物的整体个性,如黑格尔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典型人物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命运,显示了人生和人性与社会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某种底蕴,从而成为人们观照生活、理解人生和洞愁人性的社会蕴涵对象。

(3)在当代的文学理论中,有人将典型人物划分为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心态人物。其中扁平人物有类型化特点,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圆型人物则有性格复杂丰满、人物具有立体感的特点,这些人物往往有一个核心性格,同时又体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心态人物是指那种着重展示内在心理过程,表现某种精神体验的人物形象。对于心态型人物,作者并不着重其外在形貌和行为的描述及其性格的刻画,而旨在通过人物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来展示其内心生活的因景,表现某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这种人物的外在可感性和性格特征都比较模糊,而内在心理过程的展示却非常具体、细致,主观体验的揭示极其深刻,也能在读者的心理层次上引起强烈的共鸣、震动。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圆形人物、心态人物均不能用“某种性格类型“来概括,因此上面的判断是不对的。

3、别林斯基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1)典型的所谓“似曾相识”,是因为典型人物身上蕴涵了人生或人性中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显示了人生和人性与社会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某种底蕴。以这种普遍性为媒介,典型人物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我们共有的感受、情绪和思想。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身边人乃至自己身上的一些影子。因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欺软怕硬的性格正是我们自我的写照。

(2)说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不相识者”,强调了典型的独特性,那些你我都有的感情和思想,在他身上却表现得那么强烈,那么集中,那么富于个性,是一个让人们感到陌生和新鲜的形象;并以这种强烈、集中的个性化表现,显示了隐藏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人生表现和生活现象之下的底蕴或奥秘。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有着独特的表现,他的名言“儿子打老子”、号称是天下第一个说自己的虫豸的等等都是他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它显然与陈奂生的精神胜利表现大不相同。

(3)别林斯基的这一界说道出了典型人物何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原因,表现了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的独特审美价值。即:典型就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一种发现,一种敞开;典型的独创性就在于他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对象中发现奥秘;典型的永恒魅力就是在于以这种发现和敞开提升了读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感受和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让我们意识到人性的可悲之处。

4、分析《恶之花·美》的象征主义文学特征

世人啊,我很美,像石头的梦一样,

我这使人人相继碰伤的胸心,

生来是要给诗人激发一种爱情,

就像物质一样永恒而闷声不响。

我像神秘的人面狮,君临碧霄,

我把雪的心跟天鹅之白相结合,

我对移动线条的运动感到厌恶,(见“注”)

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

诗人们看到我这堂堂的姿态,

仿佛借自最高傲的纪念雕像,

他们也会刻苦钻研,消磨时光,

因为,为了迷惑柔顺的钟情者,

我有使万象显得更美的明镜,

我的眼睛,永远放光的大眼睛!

注释:厌恶线的位置的移动,即厌恶生命。诗人认为眺望没有生命的自然具有无限的美。

波德莱尔这首诗的题目是“美”,或者说是写他对于美的理解,他把这种理解寄寓在“大理石”的意象上,以大理石的无表情、无感觉来显示诗人的美的理想。“世人啊,我很美,像石头的梦一样”,大理石(物质)的梦(理想)说明美的两面性。大理石像是永恒的,不动的,无言的“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但是它的神秘的梦,“永远放光的大眼睛”,却大大减轻了它的冷酷和无生气,显现美和活力与迷人之处。

这首诗充分显示了象征主义文学“暗示性”和“朦胧性”的基本特征。大理石像的意象并未在作品中直接出现,它是通过“像石头的梦一样”、“天鹅之白”、“纪念雕像”等比喻性的词汇来暗示大理石的特质,让我们通过这种特质在人们心中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人对美的理解。诗人所使用的象征具有“私设象征”的特点,诗句中的某些比喻、暗示,如美的石头与诗人的关系,永恒性与神秘性的并置,不为情感所动,高傲而迷人的特质等等,将诗人对美的理解显示出来。读者不只是在头脑中复现这些跳跃性的意象,还会在意象与意象的关系中去体会词语的指代意义。象征型形象的符号性最为突出、显著,它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表现象征主义诗人内心所感到的世界,并力求把人们从外部世界引向内部的精神世界。(具体分析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此仅为参考。)

六、论述题

1、什么是文学思潮,文学思潮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什么意义?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思潮的出现是文学走向自觉、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意义:

(1)冲击旧有文学观念,满足文学的革新要求。

文学思潮体现了文学变革要求的因素,为文学运动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冲击着已经枯萎了的文学和既定的文学观念,显示了新的文学思想和理论势必取而代之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倡导某种新的文学观念所以会成为文学思潮的标志,正是因为文学观念的变革集中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学的要求。表现和满足新的审美需求是促成文学思潮发生的内在原因,文学思潮也因为满足和适应了文学革新的要求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以欧洲文学发展为例,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先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个阶段,每一次变化都体现了对旧有文学观念的摒弃与新的文学观念的张扬。

(2)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

作为群体性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必然要对文学活动产生相当影响。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构建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那些实践这种思潮主张的作家、作品和理论家、批评家会以他们的实绩留名于文学史。比如欧洲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中,既有理论家布瓦洛在理论中强调尊崇理性,拥护王权,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为模仿对象,遵守“三一律”,又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这种文学思潮对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对文学活动规律的探讨。

文学思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文学活动与社会文化思潮有机结合的产物。与一般文学活动相比,从文学思潮中可以更直接地看到文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的关联,看到文学活动与各种思想文化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学思潮,既体现了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要求,也体现出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学思潮促进了对文学活动规律的探讨,它帮助我们把握影响文学积极发展的各种因素,总结文学发展的经验,顺应文学发展规律,促进文学发展。

2、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现实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揭示异化和由之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1)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如萨特的《门关户闭》有句台词,“别人就是地狱”,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表现的就是就是对社会的全面否定,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仿佛一个怪圈,而以逃跑来反抗这种秩序的人才是英雄。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卡夫卡的《变形记》就突出地表现了人的异化感,灾难感,人已经成为非我的状况。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在托麦斯的笔下,天空成了一块裹尸布,地球不过是柴炭和灰烬的混合,风景用自己的线条表明它只是一具巨大的尸体。

(2)现代主义文学对异化主题的表现,呈现出一幅怪异、荒诞、令人失望和沮丧的画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异化主题确实切入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得人类社会和前途的彻底失望,却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3、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所谓内容向内转,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说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其二是指现代主义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这种“向内转”既是文学兴趣或题材选择上的一种变化,也是文学观念上的变化,他们认为人的主观世界、人的心理生活,尤其是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要比他的外部生活更真实,更能够体现人性和人生的真实。在这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重视人的内心生活的表现,强调非理性,而不是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通过反映现实生活过程来反映人生和人性。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用间接的、暗示的、象征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其形象不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描摹或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形态,而是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态,作品及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具有引申、隐含或象征的特点。如里尔克的《豹》便通过关在笼中的豹子的形象来隐喻受社会压抑和限制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其意义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暗示的。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形象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现代主义文学则将形象作为一种符号,隐喻、象征着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这

就要求读者不能按照形象直接呈现的内容理解形象,而要把这个形象视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感悟其隐含的内容。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成了大甲虫,它其实就是现代人的象征,隐喻着现代人为物质利益所驱使,人类的生活与甲虫的生活没有本质区别的状况。它不追求细节的生动细致,而是追求其抽象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与传统文学往往致力于表现人的人性美和鞭挞人性丑不同,现代主义文学更关注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异化现象,对异化的反思、解释和批判,是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的集中体现。揭示异化和优质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显示了文学的巨大变化,也显示了文学变化与社会背景间的密切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练习:第四章文学创作(更新)

一、填空

1、作为一种创作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

2、文学经典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并不完全是指后人对经典的自觉学习,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的方式,在无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

3、经典往往会成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的法则或标准,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创作的。

4、母题并非生成于现实情景,也不属于个人的创造,而是源于。

5、原型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是人类

的表现。

6、灵感虽然带有偶发性,却是的结果。

7、艺术构思不是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梳理和修饰,也不是对现实生活经验的复制和延伸,它是对现实经验的。

8、人生活于其中的时间和空间是有序的,不可逆转的,但文学的叙事却常常要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时空顺序,按照的需要重新安排时间和空间。

9、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的标志

10、母题以它的构成显示了文化传统向_ __的转化、浸渗和凝聚。

11、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可以把握、可以分析的意识活动内容,而且还有许多属于_ __意识、与 __思维相关的、难以把握的心理对象。

12、创作动机指促使创作欲望和创作行为发生的__ __。

13、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_ __,这对创作而言是一种飞跃。

14、西方文论谈灵感一般强调其 __的一面,而中国文论则看到灵感思维的_ ___。

15、艺术构思是指创作主体以_ __的方式,对创作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使之凝聚成一个体现了_ ___的艺术整体的_ __过程。

16、文学创作中情感与_ __两种心理因素的性质和作用几乎完全相反,它们各有其特点,而且构成了相反相成的

_ __关系。

17、当下性的艺术触发是指创作冲动的__ ___形成;长期性的艺术触发则是指创作欲望的萌生经历了一个过程。

18、就创作过程而言,艺术构思的成果,即作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最终都须通过一定的艺术_ ___来表现。

19、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呈现,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20、在文学理论中,风格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个人所特有的作用及其表现,另一种则是指某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所体现的。

21、艺术形式是审美意识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提炼、艺术的基本方式。

22、文学创作的最终成果借形式而凝定,文学接受者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感受也只能从的把握入手,形式创造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23、风格形成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与。

24、作家与,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25、从的“诗灵神授”说到的“天才论”都是对创作活动中主体的神奇作用的强调。

二、选择

1、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影响的主观因素是()

A 作家的人生经验

B 作家的心理特征

C 作家的创作个性 D作家置身其中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

2、制约和规范作家创作活动的因素是()

A 作家的人生经验、心理特征和创作个性等主观因素

B作家置身于其中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

C业已存在的文学传统

D业已存在的文学的各种惯例

3、体现在创作过程和作品中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A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

B在艺术形象的塑造的个性化

C 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

D作家艺术表现的个性化

4、文学理论之所以关注创作动机,原因在于()

A源于理论探讨的需要。

B源于人们对作家想象和创造的惊异,是什么愿望、意图激发了作家的想象,使他创造了如此诱人的艺术世界。

C源于对作家身世的好奇。

D源于批评的需要,分析创作动机有利于理解文本的意义,特别是潜藏的意蕴。

5、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情感推动、引导着想象的展开 B情感影响着对生活材料的感受和理解

C情感对作家理解人生、判断价值形成的影响

D情感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感受、运思方式和语言操作具有重要影响。

6、提出“白日梦”理论的人是()

A、荣格

B、歌德G、黑格尔D、弗洛伊德

7、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理论的人是()。

A、荣格

B、海德格尔

C、弗洛伊德

D、高尔基

8、在创作动机的驱使下,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使之进入创作实际操作的过程,是()

A、艺术触发

B、艺术动机G、艺术构思D、灵感

9、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

A、突发性

B、亢奋性

C、短暂性、

D、创造性

10、文学风格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包括()

A作家风格和作品风格 B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C文体风格和流派风格 D原型风格和母题风格

11、创作动机的形成有()

A来自意识层面的心理因素

B来自潜意识层面的心理因素

C、来自行政命令

D、来自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12、作家的创作个性首先凝聚在()

A、文学的语言形式中

B、文学的意蕴中

C、文学的主题中

D、文学的形象中。

13、20世纪,真正认识到形式的独立性的理论流派是()

A、俄国形式主义

B、法国结构主义

C、英美新批评派

D、象征主义

14、在文学理论中,风格的两种含义是()

A、指个人所特有的作风及其表现,即个人风格;

B、指某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所体现的风范格局。决定文学形态类型的正是后一种意义上的风格。

C、民族风格

D、地方风格

15、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而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作为主体的作家

B、作为客体的生活

C、文学的重要因素情感

D、历史与传统。

16、母题源于()

A、现实生活

B、社会生活

C、文学经典

D、传统

17、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是()

A、作品多

B、作品销售量大

C、题材新颖

D、创作个性。

18、创作个性的形成取决于()

A、创作实践

B、个性

C、气质

D、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

19、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因素有()

A、母题

B、原型

C、文学经典

D、传统文化

20、体现在创作过程和作品中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

B、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

C、作家的艺术表现中。

D、作家的语言

三、判断√×

1、灵感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2、艺术构思可以清晰地分为孕育形象、探索形式、建立结构和提炼意蕴等阶段。()

3、艺术构思中的想象活动完全是天马行空,没有限制的()

4、艺术直觉过程是有意识的,而艺术想象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

5、情绪指人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6、情感是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7、原型源于人类的最为遥远的记忆,是一种神话思维。()

8、文学创作不是机械性的活动,它需要激情、欲望、冲动,要求作者全身心投入。()

9、灵感的迷狂状态并非真的失去了理智,而是作家在精神专注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想象时所产生出来的思维的腾飞、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

10、在文学创作中,艺术理解的作用表现在作家对自己的情感积累的再开掘,再理解和再思考。()

11、对文学产生影响的母题、原型等也是文学产生的源。()

12、形式是在艺术构思完成之后才出场的。()

13、形式参与了作品的创造。()

14、文学中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具有审美意义()

15、文学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哲学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6、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往往毁灭了作家的创作。()

17、刘勰所说的“通变”,是对传统的背离。()

18、所谓“参古定法”而“通则不乏”,是提倡创新。()

19、只有把当下创作置于传统之中,才能判断它的意义和价值。()

20、什科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意思是用陌生或反常的方式表现人们熟悉的事物,将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变成艺术品里晦涩难懂的成分,以克服习惯造成的感觉迟钝、麻木。()

四、简答

1、简述原型与母题的区别。

2、什么是创作个性?在创作活动中,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对灵感的认识

4、什么是艺术构思?艺术构思过程中想象会受到限制吗?

5、简述文学中的陌生化。

6、简述理解作为创作心理要素的理解的特点

7、简述审美情感的特点

8、简述艺术形式的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

五、辨析与理解

1、辨析: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中国的“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以及西方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等,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什么规律?

3、请你分析某位作家的创作个性

4、经典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这个问题。(有人说后世文学创作可以摆脱经典的影响,有人说经典是后世文学创作的准则和标准,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六、论述题

1、什么是创作个性?举例说明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作家事例分析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之间的关系

3、结合你所熟悉的文学史事实,谈谈想象在创作构思中的心理学作用。

4、请结合实例谈谈作家的缺乏性动机。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审视、感悟与反省

2、潜移默化

3、参照系统

4、传统

5、集体无意识

6、长期积累

7、超越和提升

8、艺术表现

9、作家成熟10、_叙事形式_11、_潜_ _灵感_12、心理原动力_13、_感悟__14、_动_ _动中之静_15、_想象__ _创作意图_ _思维__16、_理解矛盾17、即时18、形式 19、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20、风范格局 21、物化概括 22、形式作品形式 23、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品的语言形式。24、人生经验 25、柏拉图康德

二、选择

1、ABC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D

7、A

8、A

9、ABCD 10、ABC 11、ABD 12、A 13、ABC 14、AB 15、A

16、D 17、D 18、AD 19、ABCD 20、ABC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 14、× 15、×16、× 17、×18、× 19、√ 20、×

四、简答

1、简述原型与母题的区别。

(1)原型指的是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它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母题则是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

(2)原型是一种源于文化传统的原始意象,主要表现为形象类型,而母题则是在叙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基本的叙事单元,具有叙述模式和形式结构的特点。

(3)原型从心理学中借鉴而来,意在通过原型探寻人类的深层心理;母题则移植于民俗学,意在通过民间叙事类型的描述把握传统对创作的影响,把握民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

2、什么是创作个性?在创作活动中,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创作个性,即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2)在创作活动中,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审美理性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

第二,在艺术形象上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

第三,创作个性还体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

3、简述对灵感的认识

(1)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对创作的认识而言是一种飞跃。

(2)灵感的特点: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3)灵感看似神秘,但通常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

4、什么是艺术构思?艺术构思过程中想象会受到限制吗?

(1)艺术构思是指创作主体以想象的方式,对创作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使之凝聚成一个体现了创作意图的艺术整体的思维过程。

(2)艺术构思就是展开想象。艺术构思中的想象活动看似天马行空,其实是有限制的。想象受制于创作首先体现在想象活动要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其次是艺术构思的想象活动还要受制于创作的意图或目的,想象和虚构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艺术创造。再次,艺术想象还要受文化传统和创作成规的制约。

5、简述文学中的陌生化。

(1)陌生化也译作“反常化”或“奇特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指的是通过用陌生或反常的方式表现人们熟悉的事物,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变成艺术品里的陌生或新奇的对象,从而使人们在艺术形式中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克服习惯造成的感觉迟钝、麻木。

(2)陌生化的手法既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反常使用之中,也可以体现在以独特的叙事形式来改变或重构内容上。打乱时空顺序,采用特殊的叙事结构,都可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6、简述理解作为创作心理要素的理解的特点

(1)理解是创作心理构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直接影响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文学创作并不以展示为目的,艺术形象能否体现出的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理解的参与极其重要。

(2)构成创作心理要素的理解,是一种艺术理解或审美认知,具有融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特点,而不像一般的理解活动那样,只是一种逻辑的、抽象的和分析的活动。

(3)艺术理解的作用表现在作家对自己的情感积累的再开掘、再认识、再理解和再思考。一方面作者在情感驱动下通过想象实现对生活的超越,另一方面作者又以“他者”的身份,通过艺术理解对自己的情感活动和想象活动进行某种审视和判断。

7、简述审美情感的特点

审美情感是创作心理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文学活动中具有深刻、巨大的影响。其特点是:

(1)审美情感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人的感性的丰富性,能够确定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因此审美情感所激发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满足,而是对美的需要。

(2)审美情感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感受、运思方式和语言操作的影响,因此具有了审美规范的意义。

(3)审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像科学研究那样由理性和理智支配思维。

(4)审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一,情感推动、引导着想象的展开。其二,情感影响着对生活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其三,情感还会对作家理解人生、判断价值形成深刻的影响。

8、简述艺术形式的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

(1)艺术形式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并非仅仅在于“物化”,给构思结果赋予某种可感的外貌。形式不是在艺术构思完成之后才出场的,形式参与了作品的创造。

(2)艺术形式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内容只有通过与之相应的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现,而且更体现在完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化、提升和拓展内容。艺术形式“照亮”、“强化”了生活材料,使我们产生全新的感受和认识。比如陌生、反常的语言表现形式“凝聚”着特殊的人生经验,并使之得以表现,克服习惯造成的感觉迟钝、麻木。

五、辨析与理解

1、辨析: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

首先,创作个性与个性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

创作个性是一个文学理论术语,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个性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的一个人特有的兴趣、气质、天赋、能力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其次,有个性的作家未必有创作个性。

作家个性是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受具体生活情境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而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个性人人具有,但创作个性却并非每个作家都有。

第三,创作个性未必一定体现作家个性。

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生活实践有可能使一个人的气质从反面影响他的创作,虚构权力和心理补偿动机有可能让一个作者在他的创作中去体现其本人实际上没有,但他又希望有的那种品格和个性,因此常会出现文不如其人的现象。所以不能武断地判断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2、中国的“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以及西方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等,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什么规律?

(1)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伤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文学家愤而著书,而创作一旦发生,“愤”虽未烟消云散,但却凝聚成作品的审美内涵。

(2)悲剧性人生和创伤性体验,从情感内涵,文学风格、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酿成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因此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往往成就了伟大的作品。

(3)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创伤性的生活经验似乎较之欢愉性生活经验有着更高的审美价值,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3、请你分析某位作家的创作个性

(样本)此分析稍嫌笼统,应加实例补充。

创作个性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王朔的创作个性主要体现在大众化、平民性,或者说是大俗大雅上。

首先,王朔以“拒绝崇高”来呈现他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王朔的创作倾向与动机,并非“投观众所好”的问题,他的全部创作都在反复地拒绝崇高,因为他对过去文学中的虚伪的崇高与现实中的“并不崇高”有着一种非凡的体认,这才是他的创作的精义所在。如……

其次,王朔以调侃与戏谑的方式描绘人物。他笔下人物的生活是不少现实人正过着的更是许多人潜意中追寻的生活——享乐人生、亵渎神圣、戏谑社会、调侃他人,极端个人主义及“资产阶级自由化”。如……

第三,在艺术表现上,王朔以特有的激情、悬疑、机智、幽默甚至无耻,引起了读者的愉悦,吃惊乃至激愤和憎恶——其小说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平民世俗性上表露无遗。如……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朔不是“媚俗”,而是他从来就尊崇且体认“俗”才是生活与文学的追逐。

4、经典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这个问题。(有人说后世文学创作可以摆脱经典的影响,有人说经典是后世文学创作的准则和标准,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文学经典是指由优秀作家创作,得到学术界认可,并能够构成某种文学传统的精品,它会在课程中体现,也会在文学史、文学选集中得以体现,因此接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受到经典的影响。

(2)从文学创作的实践历史来看,创作受经典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韩愈钟爱先秦散文,苏轼最喜陶渊明,曹雪琴倾慕阮籍,而在当代作家的创作谈中,也经常提到他们喜欢的经典作家或作品,这些都说明,经典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深刻的启发。

(3)经典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觉的学习,如贾平凹在创作《废都》时有意学习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后者是更普遍的影响方式。这种无形的影响甚至能够决定后人的创作,且往往会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法则或标准。比如古希腊的作品,在古罗马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都被当作学习的典范,并取得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创作成果。

(4)文学创作之所受文学经典的影响,是因为经典的成就和权威性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许多作家都是在文学经典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他们把经典视为仿效的对象。经典的权威性还体现在它作为文学创作的法则或标准,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创作的参照系统,从而使后来的创作避开曲折的摸索。

(5)经典也会当下创作带来一种压力,因为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其生命和发展维系于不断的创新,经系于对传统的不断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对文学家既能形成一种启迪和激励,也可能酿成一种束缚和焦虑。

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既尊重传统,亦提倡创新,所谓“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

六、论述题

1、什么是创作个性?举例说明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创作个性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创作个性直接影响和规定着文学创作的个人化程度,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无创造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2)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创作实践,其二是作家的个性。个性气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有条件的,现实生活的状况、创作经验的积累,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抵消个性对创作中的影响。生活实践和文学的虚构性有可能使一个人表现与自己个性气质相反的东西。创作个性是一个和创作实践、和技术、形式因素相关的概念;创作者的精神个性最终需要落实在与众不同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方式上。

(3)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在创作实践中,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的个性化是指一个作家在切入生活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方式以及对生活材料的理解上,有他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贾平凹的小说往往带有一种神秘意味,读他的某些作品总让人想起《聊斋》;池莉很关注小人物的生活,能从俗人俗事中发现生活的意味和乐趣。

第二,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创造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和挖掘、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意蕴,是创作个性的又一重要的表现。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往往相当集中地表现在作家从人们熟识的生活材料中创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形象,挖掘出发人深省的意蕴。鲁迅小说《伤逝》对爱情主题的处理,巴金塑造的高觉新形象,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他们在表现人们都熟悉的生活、形象和思想时,能让我们产生一种陌生和惊奇的感觉。

第三,创作个性还体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艺术表现的各种形式,如用何种体裁样式,语言操作的方式,修辞造句,甚至某种句法某些用词,都可以见出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来。例如,张爱玲喜欢用比喻,她的比喻常常用于表现内心感觉的特点,而且这种感觉多少都和人生悲凉有关,世态炎凉成为她的比喻所指的中心意象等,都体现了这个作家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

2、结合作家事例分析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一种审视、感悟和反省。作家与人生经验,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生经验既包括实践经验与所见所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也包括心理经验与自我反省。

(2)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而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需要特殊的才情和智慧,更需要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刘勰在自然景色四季更替感受到了心理体验的变化,于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描述,高尔基感觉到贫困生活的压力,便提笔述说自己的快乐和苦恼,这实际上都是作家的才情素质与生活经验遇合的结果。

(3)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对作家创作有重要影响。司马迁曾举出八个例子谈及作家创作与坎坷人生经验之间密切的对应关系。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种现象在中外文学史上相当普遍,在中国,有“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在西方也有“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它表明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作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悲剧性人生和创伤性体验,从情感内蕴、文学风格、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酿成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4)作家的生活经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激发创作激情的缘由,而且也是制约和规范作家创作的因素。

第一,一方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给作家提供了创作材料,作家与生活对象的遇合是作家创作的源泉和激发创作激情的缘由;另一方面,如果生活材料没有转化为作家主体的经验对象,即融化为作家的切身体验,作家是不可能进入创作状态的。因此,作家需要体验生活,作家的体验生活需要身心的切身体会。

第二,作家的阅历和经验决定了他的审美视野和创作世界,但从遇合关系上讲,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利于文学创作;生活经验有限,但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如张爱玲、勃朗特姐妹等。但是,生活阅历贫乏,会导致创作枯竭,甚至影响对有限的生活经验的体认和反省。

3、结合你所熟悉的文学史事实,谈谈想象在创作构思中的心理学作用。

在艺术构思中,想象居于核心地位,如果把艺术构思理解为一种由诸多心理要素参与的“心理流”,那么,想象始终是一条主流。

(1)想象是艺术思维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表象的心理活动。想象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一是充分的自由性。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上下几千看,纵横几万里,各种事件,不同人物均会纷至沓来。真可谓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其二是形象的整合性。可以把不相干的人或物合成一个。其三是情绪的体验性。巴尔扎克在构思过程中曾和人物吵架,显然他已把情绪贯注到创作当中。在艺术构思中,想象的三种功能都要用到。没有想象,艺术构思根本无法进行。

(2)想象在艺术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想象具有推测和洞见作用,可以弥补作家生活经验的不足。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对自己所要描绘的一切都有切身经验。只能以想象弥补实际经验的欠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地狱和天堂,诗人但丁却能通过艺术想象把它们描绘出来,这是用想象虚构现实中没有的形象;福楼拜没有服毒自杀的经验,在写到包法利夫人临死时,他却在想象中感到自己口中也有砒霜的味道,这是用想象推测出来的生活经验。艺术想象还有洞见作用,即作家可以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凭借想象去推断将要发生的事情,预见未来。如凡尔纳的小说幻想的情景在今天很多都已实现。

第二,想象具有综合生活、虚构形象的作用。作家通过想象活动,把现实生活中原本无关的事件、细节、思想、感情,综合加工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形象,如祥林嫂的形象就是综合了三个人的经历写成的。想象还可以虚构形象,可以创造出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如《西游记》、《聊斋》里的众多形象。因此,想象虚构是文学高于生活、概括生活的重要途径。

(3)想象在艺术构思中也会受到限制。其一,想象受制于创作首先体现在想象活动要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就是鲁迅所说的,即使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在人体上有所添加而已。这就是说,想象是基于人生体验的想象,而不是胡思乱想。其二,艺术构思的想象活动还要受制于创作的意图或目的,想象和虚构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艺术创造。这就是说,想象要有利于形象和意象的创造,要能够深化和拓展主题,这样才对文学创作有价值和意义。第三,艺术想象会受文化传统和创作成规的制约,构思过程中,民族心理、文化原型、思维模式、意象类型、修辞方式、话语操作、结构形式等因素都会对作家的想象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4、请结合实例谈谈作家的缺乏性动机。

(1)作家的“缺乏性动机”起于机体内的缺乏和痛苦,其特征是“排除缺乏,避免危险、逃避威胁,从而消除心理紧张,减缩压力,维护生存和安全。”艺术家的“缺乏”主要指精神方面的。外部环境的种种非正义、不合理以及自身不幸的遭际,使他感受到生活的压迫,引起他的痛苦、悲哀、愤怒,从而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获得一种深刻的缺失心理体验,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要是获得随机性的艺术触发,就立刻转化为强大的创作动力。高尔基因“令人苦恼的贫困生活”的压力而写自传三部曲,歌德因失恋之痛苦而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司马迁列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等情况,说的都是这种情况。(例证可以自行列举,不必拘于此。)(2)以想象和虚构来弥补现实缺憾构成创作深层动机的说法,也在中外古今许多作家对其创作原因的描述中可以见出。巴金曾说他想用文学来改变生活,改变环境,改变精神世界。陈映真则说“写作则是为了使那些绝望的人重新充满希望,让那些因失败的人重鼓斗争的勇气,使受凌辱的人重获自由与尊严。”李渔则更直接的说出了创作与愿意间的关系:“我欲作官,则顷刻间便臻荣贵;我欲致仕,则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做人间才子,即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作家没法摆脱的苦境,无法实现的愿望,都是他的“缺乏”,创作正是摆脱这种缺乏的一种方法,这构成了作家创作的深层动机。(例证可以自行列举,不必拘于此。)

练习:第五章文学接受(更新)

一、填空

1、文学作品的意义或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它和

的关系。当文学作品孤立存在时,其价值和功能此刻都处于潜在状态。

2、是激活并使文本意义得到衍生的具体手段。

3、文学创作是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4、文学接受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接受分为阅读和欣赏、、个体接受和群体接受等。

5、文学的接受过程分为、、、。

6、审美主体的的调整是审美格局调整的关键。

7、文学接受的审美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8、审美判断是由感性直观直接升华为的思维活动。

9、文学欣赏是一种活动。

10、文学批评的阐释,就是要弄清作品的含义,用的

手段来阐明作品中语言的和形象的意义。

11、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

12、姚斯称是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13、会使读者对于那些与自己不具有“同构性”的内容和形式几乎“熟视无睹”或“不闻不问”。

14、是文学文本能被读者以的方式接受,并引发读者想象的根本原因。

15、从来说,文学批评可以分为审美批评和非审美的批评。

二、选择

1、文学文本潜在的意义逐渐地呈现出来。必须通过()

A、创作活动

B、接受活动

C、想象活动

D、概括活动

2、文学究竟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是通过下列活动实现的()

A、创作活动

B、想象活动

C、接受活动

D、典型化

3、在阅读作品时,阅读主体与其构成“同构性”的作品一拍即合,并和作品产生共鸣,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

A、期待视野

B、召唤结构

C、分析评价

D、阅读经验

4、作为一种框架结构,制约和规定接受者接受的因素是()

A、艺术惯例

B、想象

C、理解

D、意志

5、读者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活跃于自己感受中的主要手段是()。

A、审美理解

B、审美情感

C、审美想象

D、审美判断

6、读者审美期待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A、灵感

B、艺术触发

C、创作动机

D、阅读动机

7、文学接受的第一个阶段是()

A、审美感知

B、审美体验

C、审美判断

D、审美移情

8、下列不属于文学欣赏的接受心理机制有()

A、体认

B、想象

C、语感

D、叙述

9、首先提出“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德国美学家是()

A、伊瑟尔

B、赫什

C、康德

D、谢林

10、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活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

A、个人的主观感受

B、理性的分析、评价和判断活动

C、个人的主观体验

D、个人的主观想象

11、在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中,创作要求文学接受必须有:()

A、主动的特点

B、体验的特点

C、审美的特点

D、移情的特点

12、文学功能实现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

A、作家的创作活动

B、读者的概括活动

C、批评家的批评活动

D、读者的接受活动

13、英美新批评认为,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释属于()。

A、“意图谬见”

B、“感受谬见”

C、“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

14、符合文学接受根本性质的需要是()

A、精神需要

B、物质需要

C、求知需要

D、审美需要

15、相当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先在图式”的接受美学概念是()。

A、“召唤结构”

B、“期待视野”

C、“接受心理”

D、“审美空白”

16、阅读和欣赏是文学接受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欣赏是()。

A.消极接受 B.初级接受 C.积极接受 D.高级接受

17、阅读还只停留在作品的表层,没有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没有把文学作品当作审美对象,这种阅读叫做()。

A、价值阅读

B、品质阅读

C、批评型阅读

D、鉴赏型阅读

18、在文学接受中,被看作是情感投射的过程,“同化”的过程、“移情”的过程的接受心理是()

A、体认

B、语感

C、想象

D、联想

19、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是抱一种理解和欣赏的态度,而是使自己钻入到文学作品之中,作“个中人”,寻找作品中和自己相似的人物,将自我的情感移入到这样的人物身上。这种阅读指的是()

A、“体认式阅读”

B、“想象式阅读”

C、“联想式阅读”

D、“移情式阅读”

20、文学批评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从批评实施者的角度划分有()。

A、读者批评与作家批评

B、读者批评与职业批评

C、职业批评与业余批评

D、作家批评与职业批评

21、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体现在()

A作家创作的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

B文学接受推动了文学创作,接受的阅读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

C文学接受有时会直接影响作家的具体创作

D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是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22、期待视野包括()

A文学的期待 B生活的期待

C文学观念的期待 D价值的期待

23、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A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 B 文学风尚

C时代要求和审美趣味性 D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24、读者审美期待的形成与阅读动机有密切关系。读者的阅读动机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A补偿性动机,通过阅读寻求个体情感的满足

B求知动机,通过阅读寻求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C审美创造动机,通过阅读寻求作家的审美创造

D检验性动机,通过阅读预测人物的命运

25、文学的接受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A审美期待的设置 B审美格局的调整 C审美空白的填补D审美意象的生成与升华。

26、“移情式阅读”的意思是()

A、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是抱理解和欣赏的态度

B、阅读作品时将自我的感情移入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物身上,并以这一人物自居。

C、移情式阅读也可以理解为“体认”中的“同化”

D、鲁迅说:“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这说的便是移情式阅读。

27、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文学文本在结构上可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而非文学文本只有语言层和意蕴层

B文学文本是虚构的,其中虽然有来自现实世界的成分,但其组合方式构成了人们似乎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非文学文本则是现实的。

C文学文本的语言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而非文学文本的语言则是一种解释性或说明性的。

D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而非文学文本的意义则是确定的。

28、文学批评的功能包括()

A对作品的评价 B对创作的规范

C对读者的引导 D对文学理论的突破、超越、丰富和发展。

29、“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新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以此来描述接受意义的理论家是()

A伊塞尔 B 姚斯C 艾勃拉姆斯D海德格尔

30、文学欣赏关系的确立,要求()

A鉴赏活动的主体具有期待视野

B鉴赏活动的客体有召唤结构

C有文学文本的审美表现

D鉴赏主体的期待视野与鉴赏客体的召唤结构有相互对应关系。

三、判断√×

1、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2、阅读式接受不容易深入到文学作品内部,因此它不可能充分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3、欣赏式的接受比一般的阅读式接受要进一步,它至少可以做到与作品息息相关,心领神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但也没有完全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4、阐释式的接受是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解说,主要是用分析释义和评论的手段阐明作品中语言的含义,进而弄清作品的整体含义。()

5、批评式的文学接受较之阐释更进一步,它除了解说,更要评价,要对作品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评价和判断。()

6、文学欣赏活动与作者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7、文学欣赏活动的再创造是指,读者在作家审美创造的基础上,以自己切身的人生经验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感情以及艺术形象。()

8、文学接受是主观的,也是存在着差异性的。()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一)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C )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B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A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B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D ) A.爱德华·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朗格 D.萨洛蒙·赖纳许 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D) A.“小说界革命” B.“不讲对仗” C.“平民文学” D.“我手写我口” 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D) A.人物 B.情节 C.性格 D.形象 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C) A.概略 B.场景 C.减缓 D.省略 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C) A.圆型人物 B.典型人物 C.表意人物 D.性格人物 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C) A.表现情感 B.宣泄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D) A.女权主义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精神分析批评 D.接受美学批评 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D)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C)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诗言志” D.“诗缘情” 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 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 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共计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文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 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四、什么是陌生化?有人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试对典型化与陌生化的关系加以阐述。(13分)197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任务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只有真实的典型形象,才能取信于读者和观众,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典型形象逼真的本身,就是构成文艺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文艺家要写出典型形象的高度真实性,就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需要对生活的精密仔细、独具慧眼的观察和体验。 五、什么是悬念效果?试以《雷雨》剧情为例予以分析。(12)155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new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年第————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 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 ) A 、一般出发 B 、个别出发 C 、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 、概念出发 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 ) 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 、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 、直接是无功利的 E 、间接是有功利的 F 、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 A 、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 、生物学中的马 C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 、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 、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 、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 A 、全盘继承 B 、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 、只能继承形式 E 、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 A 、直接的 B 、间接的 C 、紧密的 D 、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 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文学概论习题大全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10分,每题1分) 1、文艺学是只研究()的文学。 2、文学是主体的()创造。 3、观察文学的视点即()、()、()、()。 4、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5、()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6、艺术通感与()有关。 7、()是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二、选择(20分,每题2分,1—5题为单选,6—10题为多选) 1、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A、抽象性 B、评价性 C、科学性 D、认识性 2、()是作品核心和纲领。 A、形象 B、主题 C、题材 D、语言 3、首先强调意境对文学的重要意义的是()。 A、鲁迅 B、陆机 C、苏轼 D、王国维 4、必须体现视觉形象和行动性的是()。

A、电影文学 B、戏剧文学 C、小说 D、报告文学 5、文学欣赏以()为主要目的。 A、审美 B、感受 C、体验 D、娱乐 6、文学的本质论有()。 A、创造论 B、再现论 C、表现论 D、客体论 7、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是()。 A、情景交融 B、具体可感性 C、“虚实结合”性 D、韵味性 8、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有()。 A、感伤主义 B、启蒙主义文学 C、自然主义 D、古典主义 9、戏剧文学按性质和审美效果可分为()。 A、哑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10、直接的文学消费包括()。 A、文学消费 B、文学阅读 C、文学分析 D、文学评价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文艺学的基础理论是艺术理论。() 2、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精神的体现。() 3、文学创作是按照审美这一最基本的尺度进行生产的活动。()

4、典型形象的塑造过程,即艺术的典型化过程。() 5、写实性文学不能虚构。() 6、工业题材属于狭义题材。() 7、陌生化效果理论与“间离”有关。() 8、综合艺术涵盖音乐艺术() 9、现实主义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摹仿。() 10、别林斯基提出了“历史的美学的”批评原则。() 四、解释题(20分,每题5分) 1、表现论 2、艺术想象 3、古典主义 4、文学典型 五、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说情感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20分,1题20分) 举例论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