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森林及其保护》教案设计

人教版.《森林及其保护》教案设计

人教版.《森林及其保护》教案设计
人教版.《森林及其保护》教案设计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难点: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远祖就是从森林中起源的。而被誉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科学家们认为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预计,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约占陆地面积的47.7%(8000年前)

——根据林木生长所需的气候、土壤和海拔条件估算

2000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2.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时代

人类活动刀耕火种、游耕制度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

和大量使用薪柴大规模商业性机械

采伐

对森林的影响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

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

有自然更新的机会

面积逐渐减少面积锐减

通过列表,使学生认识到:森林被破坏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3.森林分类:

(1)按森林疏密密林 2/3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1/3

指导学生读图4.1:说出 (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等)和人文(人口、人类生产方式等)两方面分析。)

(2)受人为影响程度天然林不足40%

“半天然”林

人工林

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4.我国森林资源:

中国世界

总量(亿公顷)15.8 38.66

人均占有量(公顷)0.11 0.6

森林覆盖率(%)16.55 30

——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和覆盖率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思考世界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点拨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开发的度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在的情况是开发过度了!

5.森林的价值

A.生态价值:

(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2)过滤尘埃,吸收噪音(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B.经济价值:

(1)制作家具(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6.森林的后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结合课本图4.3、图4.4和案例进行探究)

总结:(1)生态失调(2)环境恶化(3)导致洪水频发(4)水土流失加剧(5)土(6)河道淤塞(7)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思考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后,会带来哪些影响?

点拨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

过渡热带雨林中大量的物种资源对人类现今和未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类不认识、了解它,使它从地球上消失,就会使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政府 2002年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B.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思考青年学生能为保护森林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点拨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当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课堂讨论:你认为我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能收到预期效果吗?

板书设计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原始林:

2000年:

2.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3.森林分类:

(1)按森林疏密(2)受人为影响程度

4.森林资源:

5.森林的价值

A.生态价值: B.经济价值:

6.破坏森林的后果:

二、保护森林:

1.世界: 2.中国: A.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