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国君主及夏商周三代各诸侯国世系表

战国君主及夏商周三代各诸侯国世系表

战国君主及夏商周三代各诸侯国世系表
战国君主及夏商周三代各诸侯国世系表

INKOOL耗材

以下资料由珠海市丹俊打印耗材提供

INKOOL QQ网店特买: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855003763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

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爱普生1100墨盒

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爱普生109墨盒

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爱普生R230墨盒

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爱普生墨盒多少钱

https://www.doczj.com/doc/646123466.html,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精心整理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 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 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 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 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 辛(纣) 西周世系表武王(发)燮)—孝王东周世系表平王(宜臼)王(壬臣)东周世系表元王(仁)威烈王(午)嵬)—桓公(惠公(秦世系表(始皇帝(政)西汉世系表高帝(太祖,彻)—昭帝()—孺子(东汉世系表光武帝(恭宗,祜)王,辩)三国世系表(一)魏国(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 (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 帝(皓,为西晋所灭) 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 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 匈奴族所灭) 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 东晋十六国简表 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 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 (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 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 于萧道成) (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 —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 (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 )—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 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 世祖,焘) 元宏) )—安定王( 五代世系表 十国简表 后梁(公元 灭) 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 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 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 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 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 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 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 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 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 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 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2020年编辑)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周(前1044——前256)西周(前1044——前771)东周(前770——前256)

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 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 吴(?——前473) 齐(前1046——前378) 鲁(前1046——前256)

燕(前1046——前222) 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 └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 (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 21燕懿公→22燕惠公 (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

蔡(前1046——前447) 曹(前1046——前487) 陈(前1046——前478) 杞(前1046——前445)侯爵 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列表大全

秦赵氏 [4] [5] (皇帝之名由此始)始皇帝讳政 二世皇帝讳胡亥 三世皇帝讳子婴 汉刘氏 太祖高皇帝讳邦 孝惠皇帝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讳恒 高宗孝景皇帝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讳彻 孝昭皇帝讳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讳骜 孝哀皇帝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讳衎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讳肇 孝殇皇帝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讳保 孝冲皇帝讳炳 孝质皇帝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讳志 孝灵皇帝讳宏 孝献皇帝讳协 魏曹氏 太祖武皇帝讳操 祖文皇帝讳丕 烈祖明皇帝讳叡 邵陵县公讳芳 高贵乡公讳髦 元皇帝讳奂 蜀汉刘氏 昭烈皇帝讳备 孝怀皇帝讳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讳坚 世宗桓皇帝讳策 太祖大皇帝讳权 会稽王讳亮 景皇帝讳休

末皇帝讳晧 晋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讳懿世宗景皇帝讳师 太宗文皇帝讳昭世祖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 孝怀皇帝讳炽 孝湣皇帝讳邺 中宗元皇帝讳睿 肃宗明皇帝讳绍 显宗成皇帝讳衍 康皇帝讳岳 孝宗穆皇帝讳聃 哀皇帝讳丕 废皇帝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讳昱烈宗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 恭皇帝讳德文 南朝 宋刘氏 高祖武皇帝讳裕 少帝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 太宗明皇帝讳彧 後废帝讳昱 顺皇帝讳准 南朝 齐萧氏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前废帝讳昭业 後废帝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讳鸾 炀皇帝讳宝卷 和皇帝讳宝融 南朝 梁萧氏 高祖武皇帝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元皇帝讳绎

敬皇帝讳方智 南朝 陈陈氏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讳蒨 废帝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 後主讳叔宝 隋杨氏 高祖文皇帝讳坚 炀皇帝讳广 恭皇帝讳侑 唐李氏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祝 宋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

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2

XX历代皇帝世系表(XX 清) 一、xx 历史朝代歌 夏后XXXX东周,XXXX收。XX东汉XX,西晋东晋兼XX。匈奴羯氏XXXX,XX 代北后称雄。XXXX是南朝,北魏XX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XX,XX又灭XX再统一。随灭XX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XX 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XX。 五代XX汉周,宋朝XXXX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XX北宋消。南宋偏安在XX,XX 兴起国号元。 灭XXXX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XX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XX。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历三帝,共统治建 15年 都: XX (今XXXX 市XX)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 221年——公元前 210 年)在位十二年 秦二世胡亥(公园前 209年——公元前 207 年)在位三年 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 214年 建都: XX (今 xxxx ) xx 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 179年——公元前 157 年)在位二十三年 年号: 、/. I —[ 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 156年——公元前 141 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 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40年——公元前 87 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 86 年——公元前 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 汉高后吕雉(公元前 (注: 206 年——公元前 194 年——公元前 187 年——公元前 195 年)在位十二年 188 年)在位七年 180 年)在位八年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秦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 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重要事件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附:1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周朝诸侯国列表

周朝诸侯国列表 西周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为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及各诸侯国的姓氏、位置、爵位、开始灭亡年限、灭国者和资料来源等简要情况的汇编。 春秋诸侯国分布图 目录[隐藏] 1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 1.1周王朝 1.2重要诸侯国 1.3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1.4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 1.5位于河南省的诸侯国 1.6位于山西省的诸侯国 1.7位于陕西省的诸侯国 1.8位于湖北省的诸侯国 1.9位于安徽省的诸侯国 1.10位于河北省的诸侯国 1.11位于四川省的诸侯国 1.12位于江苏省的诸侯国 1.13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 2战国时期诸侯国 2.1周 2.2主要诸侯国 2.3其他中原诸侯国 2.4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 3参考条目 4注释 5参考书籍 [编辑]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编辑]周王朝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西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控有首都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王(天子)前1046年-前771年犬戎《周本纪》 东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实际上只控制首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的狭小地区王(天子)前770年-前256年秦国《周本纪》 [编辑]重要诸侯国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秦国嬴姓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前770年-前207年九月西楚、汉朝《秦本纪》 《始皇本纪》 齐国姜姓吕氏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姓鲁氏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姓郑氏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齐国国君世系表

次序谥号名世系在位时间 年 数 备注 1 齐太公尚炎帝后裔前1046年—前 1015年 32 即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姜子 牙 2 齐丁公伋尚子前1014年—前 976年 39 3 齐乙公得伋子前975年—前932 年 44 4 齐癸公慈 母 得子 前931年—前880 年 52 5 齐哀公不 辰 慈母子 前879年—前868 年 12 其名一作不臣 6 齐胡公静慈母子,不 辰弟 前867年—前860 年 8 7 齐献公山慈母子,静 弟 前859年—前851 年 9 8 齐武公寿山子前850年—前825 年 26 9 齐厉公无 忌 寿子 前824年—前816 年 9 10 齐文公赤无忌子前815年—前804 年 12 11 齐成公脱赤子前803年—前795 年 9 其名一作说 12 齐前庄 公 购脱子 前794年—前731 年 64 13 齐釐公禄 甫 购子 前730年—前698 年 33 一作齐僖公 14 齐襄公诸 儿 禄甫子 前697年—前686 年 12 15 齐前废 公 无 知 购孙,年子前686年 1 父夷仲年(夷为字,仲为排行, 年为名) 16 齐桓公小 白 禄甫子,诸 儿弟 前685年—前643 年 43 春秋五霸之一 17 齐中废 公 无 诡 小白子前643年 1 一名无亏 18 齐孝公昭小白子,无 诡弟 前642年—前633 年 10 19 齐昭公潘小白子,昭 弟 前632年—前613 年 20 20 齐后废 公 舍潘子前613年 1

21 齐懿公商 人 小白子,潘 弟 前612年—前609 年 4 22 齐惠公元小白子,商 人弟 前608年—前599 年 10 23 齐顷公无 野 元子 前598年—前582 年 17 24 齐灵公环无野子前581年—前554 年 28 25 齐后庄 公 光环子 前553年—前548 年 6 26 齐景公杵 臼 环子,光弟 前547年—前490 年 58 27 齐晏孺 子 荼 杵臼子,阳 生弟 前489年 1 28 齐悼公阳 生 杵臼子 前488年—前485 年 4 29 齐简公壬阳生子前484年—前481 年 4 30 齐平公骜阳生子,壬 弟 前480年—前456 年 25 31 齐宣公积骜子前455年—前405 年 51 32 齐康公贷积子前404年—前379 年 26 前391年,被田和放逐于临海 的海岛 2、作为诸侯的田齐 次 序 谥号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 1 齐太公和前404年—前384年21 前386年,被周安王列为诸侯 2 齐侯剡剡前383年—前375年9 3 齐桓公午前374年—前357年18 4 齐威王因 齐 前356年—前320年37 前334年,称王 5 齐宣王辟 疆 前319年—前301年19 6 齐湣王地前300年—前284年1 7 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 7 齐襄王法 章 前283年—前265年19 8 齐王建建前264年—前221年44 前221年,秦灭齐

秦汉皇帝历代列表

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秦朝皇帝列表 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历代国君

春秋战国周及各主要诸侯国年表 周历代天子年表 西周 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 4 周成王诵前1042年—前1021年 22 周康王钊前1020年—前996年 25 周昭王瑕前995年—前977年 19 周穆王满前976年—前922年 55 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 23 周懿王囏前899年—前892年 8 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 6 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 8 周厉王胡前877年—前841年 37 (共伯和) 和前841年—前828年 14 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 46 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 11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至前720年 周携王姬余臣前770年至前750年 周桓王姬林前719年至前697年 周庄王姬佗前696年至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前681年至前677年 周惠王姬阆前676年至前652年 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前675年至前673年 周襄王姬郑前651年至前619年 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前635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至前613年 周匡王姬班前612年至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前606年至前586年 周简王姬夷前585年至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 周景王姬贵前544年至前521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前520年至前477年 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前520年至前516年 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姬仁前476年至前469年 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至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前441年至前426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至前402年 周安王姬骄前401年至前376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 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 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 秦国嬴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约前900年- 前206年西楚、汉朝《秦本纪》 《始皇本纪》 齐国姜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 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 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宋国子河南省商丘市、通许县一带公前11世纪- 前286年田氏齐国《宋世家》

卫国姬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前11世纪- 前209年秦国《卫世家》 陈国妫(音:归)河南省淮阳县侯前11世纪- 前478年楚国《陈杞世家》 《左传.哀十七年》 蔡国姬河南省新蔡县侯前11世纪- 前447年楚国《管蔡世家》 吴国姬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前11世纪- 前473年越国《吴世家》 越国姒浙江省一带子、王前20世纪- 前306年- 前222年- 前110年楚国《勾践世家》 《战国史》 初亡于楚国,后降秦,建闽中郡,秦亡后受汉封为闽越、东瓯二国。 唐国 后改称晋国姬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西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49年韩国、赵国、魏国三

家分晋《晋世家》 《战国史》 楚国芈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后扩张至安徽、江西、湖南、江苏子(自称为王)建于商代前11世纪受封- 前223年秦国《楚世家》 《战国史》 [编辑]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 酆国姬陕西省户县东侯前11世纪- 成王十九年周朝 温国己河南省温县西南子?- 前650年狄国 刘国姬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前712年- 前455年周朝 荣国姬河南省巩义市一带公 甘国姬河南省原阳县公周襄王时立 樊国姬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