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纽约中央公园赏析

纽约中央公园赏析

纽约中央公园赏析
纽约中央公园赏析

故事:关于纽约中央公园,在房地产开发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央公园的出现?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邻近公园的房地产成为纽约城市型高尚社区的代名词。事实上,在中央公园酝酿出现的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的公园法正是这种状况的集中体现。在曼哈顿岛东侧沿河建设公园的方案流产后,1853年中央公园的位置及规模大致确定。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Olmsted与Vaux的方案在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Olmsted本人也被任命为公园建设的工程负责人。只不过当时的中央公园用地及其周围地区尚远在纽约市的郊外。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足以让任何一个房地产商望而却步。中央公园于1873年全部建成,历时15年。

提到土地资源的稀缺,非曼哈顿莫属。然而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曼哈顿人用简单明了的方法,直截了当地植入了一片浩瀚的人造绿洲:纽约中央公园,向世人展示了简单即清晰、淡泊以致远的道理。人们在惊叹公园与都市之间互不妥协、相互包容的对峙的同时,不得不折服公园对商业利益的藐视和尊重,不得不深思公园对公共价值的诠释。

十九世纪的北美大陆,殖民主义者们携持着工业文明的利器,开始了他们追寻新奇梦想的旅程。地图上许多陌生的名字迅速地为人熟悉:新英格兰,新泽西,新奥尔良……还有新约克(NEW YORK)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纽约。日新月异、求新求变是当时的主旋律。十九世纪也曾是个都市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曼哈顿的发展浓缩了那个时代的故事。在这个狭长的岛城上,人们可不是站着,而是飞奔着把钱赚下来的。和人们一起飞奔的还有许多文件:合同、图纸、批文……这些纸片儿在曼哈顿狠狠地穿梭了一阵子。开工建厂、赚钱发财、大兴土木、投资土地,纽约人在它们之间迅速地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曼哈顿城市本身就是这些经济合同的三维模型。律师和商人们手脚麻利地设计了一套均质的土地分割体系,使这个岛上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马上放到市场上,得到清晰的价值评估和迅速的流转交易。下一步轮到规划师上场了。他们在图纸上用横平竖直的网格街道将千万张土地契约粘黏起来,挂在墙上。之后,纽约人开始乐此不疲地按图索骥,招商引资。一个个项目,一幢幢建筑飞速落地,如雨后春笋。

隔岸观火的欧洲人对此看得目瞪口呆。这还了得!面对层出不穷的北美新贵大款,喧闹杂乱、茁壮成长的曼哈顿,先辈们开始了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批评和教导:美国的大款没有文化修养、不懂规矩、缺少公共意识,总是把个人物质利益凌驾于公共道德和信仰之上,于是就有了城市的脏乱差,给人以政绩不佳的坏印象。这样的评审结果深深地刺伤了奋进向“钱”、积极进取的纽约上流人士。痛定思痛,曼哈顿沙龙开始了积极的努力,他们与市政厅一道谋划出了一个优美的城市田园设想来回击欧洲人的讥讽。

1857年,地貌规划师(landscape architect,俗称景观师)奥妙思太德(F.L. Olmsted)被请出规划公园。这位大师秉承了美国人简明的风格,面对铺满街道网格的蓝图,大师用绿色在它的中心画出了一个840英亩的方形,为这个小岛打开了一扇绿色的天窗,接上了地气。我的天哪!这位仁兄是在金砖堆儿里画了一个比颐和园还大四分之一的方框,放到市面上,这里可以产生多少可出让的地块啊!

接下来奥妙大师做的事情更令人惊愕。他告诉他的客户,在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样的事情,而是不许做什么样的事。大师开创的“奥妙版本”的“摩西十诫”:公园里不许有围墙,不许有城市车辆穿过,不许有万人顶礼的教堂,不许有辉煌庄严的政绩主轴,不许有任何形式的开发项目,不许任何作秀,不许有任何忽悠…… 在这里只有两个字:“公”和“园”——恢复自然、服务公众。

纽约就是纽约。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形形色色的曼哈顿人,在此后的150年中,竟然对奥妙大师的训诫笃定深信。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游离于政府和私募机构之外的管理公社,来捍卫这座为公众而建的巨大绿色神坛。

今天,纽约人引以为豪的不是中央公园中的某一个建筑、某一个设施或某一个设计,而是在中央公园中设置的各类公共活动、公共服务、公共空间……还有那些绿荫之下,许许多多微不足道、鲜为人知的都市故事。

纽约中央公园有感

站在帝国大厦86层观光平台上俯瞰曼哈顿岛,但见四周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满目高楼,难见路面。当你把目光转向北面,很快就会发现远处一大片绿色,犹如巨大的绿地毯铺盖在林立高楼之中,令人从高楼群的压抑中顿时感到有一股清新空气扑面而来。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标志,平时我们所看到的纽约城市形象,大都是该岛上的摩天大楼。中央公园就在岛中央,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四周与密集的高楼群仅一路之隔,从高楼的隙缝中跨过一条街道,就可以进入园内,使人立即感觉进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与高楼林立、车流如潮、行人如织的繁华喧闹绝然不同的世外桃源,恰如从上海的南京路跨出一步就来到张家界一样。

公园里地势起伏,有山丘裸石、低洼水塘、原始树林;有人工制造的大片草坪、瀑布喷泉、花卉园林、运动场地。野禽水中游弋,松鼠林间跳跃。有人跑步锻炼,有人漫步消闲,有的则坐在长椅上看书、休憩、细语交谈;宽广平坦、嫩绿如茵的草坪上,晒日光浴的,野餐聚会的,嬉戏玩耍的,自由自在,尽情享乐;运动场上,踢足球的、打棒球的、拍羽毛球的,竞争角逐,各显身手;游船在湖中荡漾,乐声在空间悠扬。一派自然和谐,勃勃生机的景象。

我去中央公园三次,有二次曾在那里呆了近一天时间,还是没能领略到它的全部风貌。语言上的障碍,使我不可能全面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但中央公园在我脑海里的印象仍是那样深刻、清晰、难忘,不由自主发出感叹:感叹之一:中央公园创立150多年。可以想象150多年前的纽约,肯定不会有现在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和那么多的汽车人流,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但是他们已经在经济发展中看到了环境污染的端倪,预见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存的危害,于是决定拆巨资设计建造如此大规模的公园。可谓目光深邃、远见卓越,胆略雄伟,不能不令人惊叹、钦佩。事实上,这150年来,中央公园以自然面貌、清新空气参与了纽约城市空气大循环,成了纽约市的大氧气库,为纽约市的环境保护、为千千万万人的舒适生活默默无闻地作出巨大贡献。

感叹之二:即使没有去过曼哈顿,就是从其图片上密密层层的高楼中就能够意识到那里的地皮是多么的宝贵,用“寸金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3.4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即使拿出百分之一的地块作商用,其价值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150年来,中央公园面积没有少,格局基本没有变。在这漫长的一百多年中,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市长选了一任又一任,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个市长拿公园的一点土地作商用,这更令人惊叹了。这要归功于美国的法律制度,1850年决定建设公园,1851年议会通过立法,从而保障了公园土地不受侵犯。

感叹之三:偌大的一个公园,草坪、花卉、树木的管理修剪,道路、路灯、椅子等公共设施的修缮、更新,管理人员工资以及水电开支,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公园没有围墙,不收取门票,无论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可自由进入,尽情游玩。中央公园年接待游客达1500万。如果收取一定数额的门票,收入相当可观,至少可以弥补一部分管理费支出,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公园一年需要开支多少费用,也不知道这些费用来自何处,但是看到一则报道说,每年有许多市民都要为它捐款或参加义务劳动,就足已令人感动。

感叹之四:公园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园内基本上看不到白色垃圾,果皮纸屑,见不到人为破坏公共设施的痕迹,听不到喧哗、吵闹的声音,给人以宁静优雅、清洁干净、心旷神怡的感觉。行走其间,虽素不相识,见面时朝你微微一笑,点头示意,或说一声“Good morning”,道一声“How are you”。我们在照相时,也会有人主动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拍一张合影。如此优美的环境,如此和谐的氛围,能不令人感叹吗?

纽约中央公园,不愧为是世界城市公园的典范。

王文初

2006年7月8日

摘要: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因此研究人类的行为心理在设计中必不可少。综述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园设计、住宅区设计、广场设计、道路设计、商业步行街设计等具体应用方面。而国外的研究则更全面和深入,除了研究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外,还对以人类的行为心理为主的园林设计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创建合理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景观设计学;心理环境

园林设计越来越提倡人性化和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目前国外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理论体系也比较完善;但在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是较少,而将这作为一门学科更为少见。比较相似的提法有景观行为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中,部分提及园林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

1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对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及其对园林设计的一些影响。WilliamJames提出“景观艺术设计考虑女性的甚至宗教母性”的观点。James提倡景观艺术设计应考虑到人的心理,为人类服务的。虽然James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这种观点也普遍受到人们的接受。这表明,以大众的心理角度考虑,他们是希望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是为他们服务的,更加经济、实用,能够满足他们的某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单纯的只是设计师或者开发商主观的思想。AlmoFarina和AndreaBelgran0提出3种认识:中立基础园林、个人基础园林、观察基础园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生态假设理论。一个物种丰富的景观是所有空间构造的组成,包括特殊有机体组成所有生命活动。这种理论希望在做园林景观之前作出一系列相关学科的调查,包括环境心理学、感知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在做设计之前要充分做好调查工作,不只是现场环境的调查,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问题,做出的设计是否符合当地的生态平衡,会不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当地居民以及将来要参与到这一园林景观的这些人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等。

JaderTolja和ClaraCardia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感知,空间经验和空间说明。最后提醒参与设计的设计师们应该明白,心理因素和他们相关独特的知觉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景观给个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同一个景观对不同的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要使每一个进入该景观的人有舒适愉悦的感觉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可以做到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求。第二,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具体的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具体的园林设计中的得到应用、如广场设计、公园设计、住宅区设计、道路设计等。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大众的行为,做出了具体的人的行为心理分析。他认为公园中的景点、道路、植物及坐憩设施等设计都应该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来设计,合理安排每个设施的位置及朝向。他认为:公园中的每个景点或活动场所就是一个舞台,坐憩设施应该朝着活动的方向。这样设计既能让人看到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心理上是感觉到“安全的”。坐憩设施应该远离公园的出人口处。因为公园入口处是游客出入的地方,一进公园就被其他人看着,心理上会觉得不舒服并潜意识的提防。扬·盖尔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考虑特殊人群的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老人,儿童,弱视群体等。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林·弗朗西丝在儿童保育护外空间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认为:儿童身体发育与跑、跳、攀爬等大幅度或大运动量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在设计的时候要从儿童的行为角度考虑。如根据儿童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技能,但有时他们会中途退却,甚至在最后时刻决定放弃的心理特点。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器械提供退出点和其他用途的方法,从而造成“体面的”退避。

1.2 国内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的研究并没有关于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应用的理论知识。国内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是在国外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诸如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广场设计、公园设计、住宅区设计、商业步行街设计等。也有专门研究某一类人群的行为心理与设计之间的联系:如老人、儿童、业主及其他人群等。国内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现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环境设计审美意识重心已从单纯追求形式美感转向以人为主体的人性心理的空间意境创造,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这必然促使当今的设计师更加重视从心理学派理论中吸取创作养料,使环境心理的研究与应用更贴近人对真实环境的体验与追求。田国行,李柏兴在他们的文章《园林景观发展研究》中总结园林景观发展的前提下,指出了目前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缺少现代景观学意识;理论研究缺乏科学化、系统化;拿来主义流行;方法手段落后。他们提出注重文化特色的塑造和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师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选择并创造一种能引起游人产生愉悦心理倾向和文明行为的环境,也就是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要求。

1.2.2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心理学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研究高速发展的今天,西方设计理念的更新速度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在心理学、行为学等许多学科中所作的研究成果对指导设计,分析传统建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古代造园中并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但其古老的工艺理念却渗透着行为心理学的概念。杨曙光在他《传统园林设计中暗藏的心理学应用》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如对曲廊的分析:心理学上认为,长时间在直路上行走会产生乏味,无聊的感受,而曲线性行走却会相对降低这种视觉疲劳的感受,行进中的趣味性也随之增加。所以,曲廊这种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园林建筑交通联系的主要选择之一了。对室内博古架的分析:从心理上分析,与封死的隔墙对比,博古架空透的格子让两个分隔开空间的空间感都相对的互相增大。

1.2.3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0世纪出现了许多现代心理学流派,对美学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心理分析分派、行为主义学派、信息学派和人本心理学派以及格式塔学派。其中,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景观设计方面的指导作用最为突出。许学民指出格式塔(Gestaltpsychogy)意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因此又称为完形心理学。由于此流派是以人对图形的视知觉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创作乃至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心理感受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刘琼和张朝晖指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物象之间存在着感知的距离,即使同一个物象,不同的人群所产生的感受也会不同。这就是说一个再优秀的景观也不能使所有的人有相同的好的感受。那么设计师能做到的是要满足参与这个景观的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愿望。对那一少部分人,至少做到不让他们觉得排斥就好。

1.2.4 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郭国勋和杨国军提出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作为建筑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依据。说明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把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与空间环境设计结合一起,启发设计师作出更全面更人性化的设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空间里认得行为特征、人在空间里的分布状态、人的行为习性和人群行为。程倩以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处理为例,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应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环境心理学手法,以达到预期效果。

1.2.5 园林景观设计中心理学研究园林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引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艺术理论和表现方法用于园林设计营建,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研究自然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应该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更深入地探索人对园林的需求及其解决途径。冯倩倩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是心理感受的景物诱因。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可发现,当人处在一个高台上,两边都是水,会使人感到险;如果在一个开阔的草坪上,会使人感到平安,放松;自由圆滑的曲线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会使人感到流畅等等。诸多景物因素对人的行为心理会产生多种不同感受。二是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在对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

2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应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国内外关于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研究基本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外的研究相对来说要较为完善一些,而且对于理论的研究也刚起步。而国内的研究只局限于具体应用上。总的来说,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应用研究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有关行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较少

目前国外的研究在某些具体的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人的行为心理学。如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等。这方面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相关研究较早,也比较完善。而理论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是关于人的行为心理与设计之间关系以及认识方面的研究。但其主体是研究人的心理,注重理论研究,并没有详细,系统的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但其研究的理论可以作为设计研究的指导,理论基础,最根本的知识。

2.2 相关研究中建筑心理学较多,园林心理学较少

国内的一些研究中都提到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建筑设计或者环境设计的关系。而真正提到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比较少。园林设计本身就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因此,园林心理学的研究也应该在建筑心理学的研究中总结、完善。

2.3 中国传统园林中存在心理学思想,但未形成理论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心理学的思想,符合人的心理观念,但并未形成专门的理论。一些好的思想并没有继承下来,这是比较可惜的。应该结合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分析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些优秀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园林心理学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2.4 有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但并未应用普及到园林设计中

格式塔心理学是很好的指导园林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但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却非常少。因此,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并应用到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而不是纯粹的学习理论知识。

2.5 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研究很少,并且不完善、不全面

在国内诸多文章中,只有一篇是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而且其内容也只局限于植物配置与心理学的应用上。园林设计内容丰富,每一方面都蕴涵了与人的行为心理学的关系。因此,要系统、全面的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纽约中央公园分析

纽约中央公园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分析纽约中央公园 一、现状 纽约中央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起第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着名的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 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都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的公共游览场所,自此开创了景观设计学科。城市化进程赋予中央公园更深刻的意义,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 二、设计思想 1.自然式的理念 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提炼升华了早期英国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及其对风景“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 2.景观统一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管理广阔领域的景观体系统一 3.景观公共性与平等 奥姆斯特德倡导城市景观并非是少数人所玩赏的奢侈品,而是公共和开放的,是公众所共享的。 4.注重艺术创造

使人们感观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每一个小的局部都精心策划。同时,他们发挥了园地上原有的积极因素,改变消极因素。他们富于想象力的处景手法,至今仍被人们赞誉。 三、设计手法 公园的设计手法采用诸如围合、分割、对景、顺序、视觉走廊等手法。 围合: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着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围合。 分割:公园被园路分割而形成各种功能分区。 对景:公园景观大体左右对称,湖面景观也成对景。 视觉走廊:沿路各种树种带来一种或多种连续的视觉与空间经验的延续,也是任一视觉或明显的空间体验。 四、评价 1.纽约中央公园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 纽约中央公园为市民营造除了一个安逸舒适的活动场所,使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享受到世俗的安定。其成功无疑为城市公园运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纽约中央成功创造了开放式城市空间 纽约中央公园出现之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可供人们休憩娱乐的较大的开放空间。中央公园创造了开放式城市公园的传奇。 3.纽约中央公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作业!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从生态方面看,高线公园这种将硬质材料(沙石、混凝土)和软质材料(植物)交错使用的设计手法,在满足游人步行与游览的同时,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原有的铅涂料全部被清除,危险设施被彻底拆除。景观设计师精心挑选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植物、灌木、乔木在内的210种植物材料,建造出乡土特色浓郁,低养护需求,可以完成自播的植物景观; 从景观形态方面看,地面铺装使用有间缝的直线实木板,接口边沿、接缝处逐渐缩小,以便自由流动的水、植物和更硬质的材料混合造景。减少园路,设置有沟痕纹理的景观表面,这种混杂植物的铺装创建了休闲的氛围和富有纹理质地的景致,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步行期间,让人感觉与景观的接触更加深入、直接。此外,长长的楼梯、蜿蜒的园路以及掩藏起来的小节点,也让游人能够延长停留时间,慢慢品味其中的玄妙;

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特点与意义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作者:丁继军, 杨小军, DING Ji-jun, YANG Xiao-jun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35(34) 参考文献(5条) 1.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2001 2.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2006 3.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1999 4.王成武;任阿玲城市公共空间对旅游城市发展的意义[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19) 5.扬·盖尔交往与空间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左辅强.ZUO Fu-qiang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5,21(7) 2.凌夫纽约中央公园--闹市中的绿洲[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3(11) 3.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4,19(2) 4.江天一世内桃源:纽约中央公园印象[期刊论文]-园林2009(5) 5.汤潇.金经元都市排气阀--纽约中央公园[期刊论文]-城市管理-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 6.石扬纽约中央公园掠影[期刊论文]-记者观察(上半月)2003(7) 7.陶宇四十年的心愿——《门,纽约中央公园,1979-2005》创作纪实[期刊论文]-美术观察2006(12) 8.晨曦迷人的纽约中央公园[期刊论文]-知识窗2004(1) 9.杨立彬.Yang Libin试论英、美自然风景园运动之比较[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9,27(7)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46044580.html,/Periodical_shanxjz200934219.aspx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 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高架公园总体设计和建设投资为15300万美元。开放的公园部分投资为6680万美元。总投资中有11220万美元由纽约市拨款,2070万美元由联邦政府拨款,70万美元由州政府拨款。其余资金由高架之友募集或由西切尔西特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分期介绍:一期工程最南端的三分之一段从甘斯沃尔特街延至西二十街,长约半英里(约0.8公里),途中横跨第十大道。公园第一段改造由混凝土和绿化景观带组成,改造时留下了生长繁茂的野花野草,还在某些区域保留着原先纵横交错的

铁轨。即使夜间行人也可以在草丛中行走或闲坐。这里灯光柔和而均匀,光源都隐藏在膝盖以下的高度,而从空中俯瞰,线状的光源流动而有韵律。2009年6月高架一期开放后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游客,纽约人和游客各占一半,是市内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非盈利保护组织高架之友与纽约市签订许可协议,通过私人筹款支付90%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小区联谊活动。至今高架之友已经通过高架公园活动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并维持公园维护和运行。二期工程高架公园二期从西20街到西30街,全长半英里,公园总长1英里。新入口处位于西23街、西26街、西28街和西30街分别增设了新入口。整个公园覆盖了完整的无障碍通行道,并在西30大道和西23大道设置了两台升降电梯以补助西14大道和16大道现有的两台电梯。二期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景观小品造福公众,例如“切尔西(Chelsea)灌木丛”,这是壹个像草甸壹样位于西20大道和西22大道之间;“草坪和台阶座椅”则是壹个面积为455 平米的大草坪,上面的休闲座椅是由西22大道和23大道回收来的柚木制作而成的;“野花花坛”则是一个位于西26大道和29大道之间的直线形人形步道。三期工程剩下的三分之一铁路环绕着哈德逊铁路站场,位于西三十街和西三十四街之间。终段铁路野花盛开,杂草丛生,

纽约中央公园赏析

故事:关于纽约中央公园,在房地产开发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央公园的出现?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邻近公园的房地产成为纽约城市型高尚社区的代名词。事实上,在中央公园酝酿出现的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的公园法正是这种状况的集中体现。在曼哈顿岛东侧沿河建设公园的方案流产后,1853年中央公园的位置及规模大致确定。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Olmsted与Vaux的方案在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Olmsted本人也被任命为公园建设的工程负责人。只不过当时的中央公园用地及其周围地区尚远在纽约市的郊外。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足以让任何一个房地产商望而却步。中央公园于1873年全部建成,历时15年。 、 提到土地资源的稀缺,非曼哈顿莫属。然而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曼哈顿人用简单明了的方法,直截了当地植入了一片浩瀚的人造绿洲:纽约中央公园,向世人展示了简单即清晰、淡泊以致远的道理。人们在惊叹公园与都市之间互不妥协、相互包容的对峙的同时,不得不折服公园对商业利益的藐视和尊重,不得不深思公园对公共价值的诠释。 十九世纪的北美大陆,殖民主义者们携持着工业文明的利器,开始了他们追寻新奇梦想的旅程。地图上许多陌生的名字迅速地为人熟悉:新英格兰,新泽西,新奥尔良……还有新约克(NEW YORK)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纽约。日新月异、求新求变是当时的主旋律。十九世纪也曾是个都市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曼哈顿的发展浓缩了那个时代的故事。在这个狭长的岛城上,人们可不是站着,而是飞奔着把钱赚下来的。和人们一起飞奔的还有许多文件:合同、图纸、批文……这些纸片儿在曼哈顿狠狠地穿梭了一阵子。开工建厂、赚钱发财、大兴土木、投资土地,纽约人在它们之间迅速地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曼哈顿城市本身就是这些经济合同的三维模型。律师和商人们手脚麻利地设计了一套均质的土地分割体系,使这个岛上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马上放到市场上,得到清晰的价值评估和迅速的流转交易。下一步轮到规划师上场了。他们在图纸上用横平竖直的网格街道将千万张土地契约粘黏起来,挂在墙上。之后,纽约人开始乐此不疲地按图索骥,招商引资。一个个项目,一幢幢建筑飞速落地,如雨后春笋。 隔岸观火的欧洲人对此看得目瞪口呆。这还了得!面对层出不穷的北美新贵大款,喧闹杂乱、茁壮成长的曼哈顿,先辈们开始了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批评和教导:美国的大款没有文化修养、不懂规矩、缺少公共意识,总是把个人物质利益凌驾于公共道德和信仰之上,于是就有了城市的脏乱差,给人以政绩不佳的坏印象。这样的评审结果深深地刺伤了奋进向“钱”、积极进取的纽约上流人士。痛定思痛,曼哈顿沙龙开始了积极的努力,他们与市政厅一道谋划出了一个优美的城市田园设想来回击欧洲人的讥讽。 1857年,地貌规划师(landscape architect,俗称景观师)奥妙思太德(F.L. Olmsted)被请出规划公园。这位大师秉承了美国人简明的风格,面对铺满街道网格的蓝图,大师用绿色在它的中心画出了一个840英亩的方形,为这个小岛打开了一扇绿色的天窗,接上了地气。我的天哪!这位仁兄是在金砖堆儿里画了一个比颐和园还大四分之一的方框,放到市面上,这里可以产生多少可出让的地块啊! 接下来奥妙大师做的事情更令人惊愕。他告诉他的客户,在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样的事情,而是不许做什么样的事。大师开创的“奥妙版本”的“摩西十诫”:公园里不许有围墙,不许有城市车辆穿过,不许有万人顶礼的教堂,不许有辉煌庄严的政绩主轴,不许有任何形式的开发项目,不许任何作秀,不许有任何忽悠…… 在这里只有两个字:“公”和“园”——恢复自然、服务公众。

浅析纽约中央公园与现代景观设计

浅析纽约中央公园与现代景观设计 摘要:中央公园用充满诗意的风景使我们惊醒并深受感动。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央公园的景观案例,总结其设计模式、规划理念与社会思想,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旨在介绍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高效率、低成本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拓展策略,并针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纽约中央公园景观园林规划借鉴 引言 进入21世纪,城市正速度发展,人们少有机会享受开放的空间。随着乡村的城市化,城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人们处于重压之下的城市中心地带,一片绿色不仅是一个野餐和行走的地方,而且更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振奋。通过对开放绿地的典范——中央公园的研究,希望对世界现代的环境景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中央公园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概况 (一)近代美国园林 美国园林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英国的影响。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庭院简单朴素,一般由蔬菜园、药草园、果树园等组成,并点缀些花卉和灌木,即使是“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的维尔农山庄也毫无华丽可言。19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式的园林建筑理念传入美国,受其影响,美国的一些城镇在建设时也进行了规划,加入了对公园的设计。例如“波士顿在市镇规划中,保留了公共花园用地,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场所,费城在独立广场也建有大片绿地。 1841年,被誉为“美国公园之父”的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1815-1852) 1

出版了著作《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标志着美国摆脱了英国园林建设风格,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唐宁主张师法自然,认为美国的田园风光、乡村景色独具魅力,强调园林建设时要“给树木以充足的空间,充分发挥单株树的景观效果,表现其美丽的树姿及轮廓。”他的理论成为了日后美国园林规划建设的基础。 以上这些为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社会背景 进入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的高潮逐渐到来,各个城市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人们在享受高度城市化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诸如平民窟、交通拥堵、公共休闲空间狭小等问题。纽约作为美国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这些则问题更为严重。 早在19世纪30年代纽约就迎来大规模的移民潮,“城市格局和肌理遭到破坏,经济优先理念的渗透使得城市的公共空间不断被蚕食,开放空间系统陷入了机能紊乱的困境。”同时,人地矛盾突显、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居民休闲公共空间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纽约的发展与升级。人们渴望在繁杂的城市空间中拥有一处宁静、自然、惬意的休闲之所,纽约中央公园就在此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应时而生的。 二、作为世界第一大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理念 位于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而相比纽约中央公园来说,它的面积不及中央公园的五分之一,所以在这里把中央公园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的城市公园。老奥姆斯特德的设计基于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上,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深受风景的“田园式”、“画意”品质的影响。他认为田园风格是缓解城市生活不良影响的良策,而采用画意风格,能够获得一种丰富、广博而神秘的效果,有利于人们的身心放松。老奥姆斯特德敏锐地认识到了在工业化、城市化大背景下,城市居民的游憩及亲近自然的需求。他所综合考虑的包括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原始地形、水体、绿化、灌溉、建筑、审美等,为纽约市民提供了一处优美而充满自然气息的日常游憩场所,并在担任公园主管期间,努力维护了其完整性。他所承担的职责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园林师。 三、中央公园对世界景观设计的影响 纽约中央公园成为开放式城市公园的传奇。就当西方的设计师开始为普通大众设计时,东方的帝王依然在自己的皇家园林中作着千秋万代的统治梦。看一看同一时期1886年颐和园和圆明园的设计,就知道皇家园林和大众园林的根本区别了。美国现代景观建筑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景观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满 2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风园15-4 【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 项目概况: 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 场地分析: 场地周边情况: 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 场地自身情况: 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 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 设计理念: 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

高线公园—景观基础设施案例分析

悬浮在高架铁轨上的仿原生生态公园_纽约高线公园 ——城规122班胡婉茹12650205 《国家地理》杂志的Paul Goldberger写道:“走在远离地面25英里的高架上,你知道自己依然在这个城市中,却又有一种腾空离开的错觉。你可以选择坐在长凳上,被精心修剪的植物们包围;也可以漫步在哈德逊河之上,享受阳光;更可以回望两侧,感受纽约市的旧貌新颜。而通过这条没有交通拥堵和红绿灯的空中大道,穿越十条街,只用花在地面上穿过两条街的时间。” 高线公园是一个回收利用高架铁路建成新的城市公园的先例,它使自然在高架线上复活。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和改造再利用的适时原则。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栖息地、野生动物和人共用的城市走廊。一些不起眼的小凹槽,不断的排列,长短不一,种上一些花草,层次不一样,就可以这么漂亮。高线在为纽约市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户外空间的同时,自身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动机。较少的路面和较多的原始地表,加上各种植物创造出了一个“胜似闲庭信步”的空间。身处其中和自然水乳交融。悠长蜿蜒的铁道线以及小生态环境能让你恍若隔世。身处这里,能感觉到时间被放慢了。 高线公园更承载着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它就像一部活生生的纽约工业史读物。而这条被纽约的现代化进程所淘汰的工业木乃伊,在后现代主义中获得救赎,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魅力。“物尽其用”也算是对一个城市的自由,以及复杂秩序的尊重。 高线公园是整合了新与旧、有机与无机、封闭与开放的都市景观。景观把各种单一的景致和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串成了一条和谐简单的景观线。这条景观线上含有许多纽约最出彩的景观,譬如曼哈顿区和哈德逊河。 城市废弃地的重生渐渐成为了城建热事——这些构建在历史之上的公园也实现了蒸汽朋克所描绘的宏大梦想:让人们能够同时穿梭在不同的时空,让城市变为一个能够让过去与现在同时存在的平行世界。

园林经典案例分析复习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园林经典)城市公园设计、管理、发展 1、简介现代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曼哈顿岛中央近旁第五大道寸土寸金 纽约之肺1858-1873年建设 周围建筑: 公园内雕塑: 2、诞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繁华——环境恶劣——建设公园 地质糟糕:沼泽、裸露的岩石 原始居民脏乱差,有原始住民 利益矛盾重重错乱 没有地产商敢投资 3、设计创意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师)与卡尔迪特·沃克(建筑师) 方案亮点: 英国牧场与美国森林特点结合 改造零星积水,汇集成人工湖 修善岩石外缝,挖掉部分岩石,填补土层,以植被覆盖 下沉式干道,人车分流 无围墙,以高大的树木形成边界 梅园的主人 公园管理24人警察部队 启示:前瞻性设计、主题设计、弹性设计 麦克哈格,雷切尔·卡森,丹·格雷,劳伦斯·哈普林,彼得·沃克,科纳·瓦尔德海姆《自然的设计》、《花岗岩花园》、《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基本要义:生态性、弹性、参与性 1、历时过程和过程形态——弹性设计 流动性、自发反馈 水平性格网、叠层 基础设施 生态学科纳软系统 技术与操作方法 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推广 问题:对概念的泛化、模糊;泛化景观、生态、可持续 莱维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屈米以“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面、 点:红点景物120cmX120cm方格的交点 线:长廊、林荫道、弯曲小径

面:10个小型主题公园、和其他场地、草坪和树丛 丰富的文化载体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 鹿特丹的剧场广场邵柏林广场参与性设计 剧场、音乐厅、表演厅所包围 1.5平方公里 抬高地面设计、广场保持了一个平的、空旷的空间,创造了“城市舞台”形象 有赋予特定的使用功能、交互性的公共空间 广场上引人注目的4座高度超过35m的水压式柱灯,高大的红色灯光探照桅杆 设施与游人的互动 地下停车场、三个通风塔高出地面15m 一侧多荧幕电影院的白色组合式荧幕上,放映广场上人们的情景。 多伦多当维斯公园 废弃的空军基地位于亨伯河与唐河之间 库哈斯的“树城” 牺牲与拯救——先种植后建筑 种植公园 人造自然 1000条路 指导与管理 目的地和疏散点 →低密度都市生活 基于生态修复的棕地景观设计 棕地: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欧洲宽泛的定义为“废弃之地”。 棕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再生资源使用 现有资源利用 废料减少 保留历史文胜 促进水资源 利用建 废弃工业建筑,工业设施的具体处理方法: 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件保留 棕地工业肥料的处理方法:直接利用无污染废料;有污染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可二次加工再利用的废料。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理查德·哈格1972~1975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棕地生态修复案例)彼得·拉茨

解读纽约中央公园.

关于纽约中央公园 一 . 中央公园的背景 1. 社会背景 19世纪 50年代, 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 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3年中央公园的位置及规模大致确定。 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 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的方案在 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中央公园南起 59街,北抵 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的地理中央。 值得注意的是, 中央公园选址在当时尚处于荒蛮之地的纽约郊外, 那里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成为当时开发的不利条件 (尽管有 些裸露岩石被保留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如今,中央公园作为纽约的中心——曼哈顿岛的地理核心,相较于建成初始时价值, 无疑, 城市化进程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 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这一价值的转换也许不再当初的意料之中。 2. 设计者的思想 a.自然式的理念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 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英国风景优美的乡绅庄园景象成为当时的美学追求。他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他们对风景的 " 田园式 " 、 " 如画般 " 品质的强调。英格兰鹿园是田园景观的缩影, 它具有空间扩展感, 庭院修整得非常美丽, 修剪过的草坪十分平整, 并且延伸消失在远处树木的阴影

城市绿道的成功案例

城市绿道的成功案例——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来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总长约2.4公里,距离地面约9.1米高,跨越22个街区,于1980年停运,被遗弃了30多年后曾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高线之友”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绿道,为纽约曼哈顿西区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城重建的典范。 对于城市绿道,目前普遍的共识是,绿道应在功能上应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的协调。 纽约高线公园作为城市绿道,在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建设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对城市历史的尊重——由于保留了高线铁路遗址,高线公园成为纽约西区工业化历史的一座“纪念碑”; 2、对市民意愿的尊重——最初正是附近市民自发组织的“高线之友”团体推翻了拆毁高线铁路的议案,推动了公园的规划建设,可以说高线公园从项目缘起、竞标、设计、实施,均与当地居民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为纽约市民带来一片美妙的公共空间同时,又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 3、对场地的尊重——在设计中提出,对结构特性的保存和重新阐释是其转型为公园的关键所在。公园不仅保留和重新阐释了部分铁轨,还保留了部分厂房的残垣断壁。这些场景,记载、诉说和传递着场地的历史。

二、生态功能建设 1、景观美学——凸显野性之美 设计者尊重场地特色,没有将荒芜后滋生的野生植被看做“脏乱差”的代表,而是视之为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体现,让其与锈蚀的铁轨、废弃的厂房和仓库相映成趣,形成岁月留痕的历史美感; 2、整体设计——贯彻“植-筑”策略 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Agri-Tecture),它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时而展现自然的荒野与无序,时而展现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同的表面形态,从高步行率区(100%硬表面)到丰富的植载环境(100%软表面),呈现多种硬软比例关系,既提供了私密的个人空间,又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场所,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3、植被选育——侧重本地物种 植被的选择和设置上,摒弃传统的修剪式园林的人工味,彰显野性的生机与活力。不同于场地单一型与线性的特征,公园在植被的选择上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巧妙地运用了在废弃年间生长的一些植物,依据植物的不同颜色和特性,挑选出210种本地植物,包括雏菊、茴香、牵牛花、玫瑰和各种灌木,其中160多种是本地物种,保留了废弃铁轨中自然生长的野花杂草,保存“原生态”的抗旱扛风植物,同时也注重花期的不间断性。 三、游憩功能的设计

纽约中央公园分析

分析纽约中央公园 一、现状 纽约中央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起第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 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都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的公共游览场所,自此开创了景观设计学科。城市化进程赋予中央公园更深刻的意义,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 二、设计思想 1.自然式的理念 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提炼升华了早期英国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及其对风景“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 2.景观统一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管理广阔领域的景观体系统一 3.景观公共性与平等 奥姆斯特德倡导城市景观并非是少数人所玩赏的奢侈品,而是公共和开放的,是公众所共享的。 4.注重艺术创造 使人们感观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每一个小的局部都精心策划。 同时,他们发挥了园地上原有的积极因素,改变消极因素。他们富于想象力的处景手法,至今仍被人们赞誉。 三、设计手法 公园的设计手法采用诸如围合、分割、对景、顺序、视觉走廊等手法。 围合: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围合。 分割:公园被园路分割而形成各种功能分区。

对景:公园景观大体左右对称,湖面景观也成对景。 视觉走廊:沿路各种树种带来一种或多种连续的视觉与空间经验的延续,也是任一视觉或明显的空间体验。 四、评价 1.纽约中央公园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 纽约中央公园为市民营造除了一个安逸舒适的活动场所,使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享受到世俗的安定。其成功无疑为城市公园运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纽约中央成功创造了开放式城市空间 纽约中央公园出现之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可供人们休憩娱乐的较大的开放空间。中央公园创造了开放式城市公园的传奇。 3.纽约中央公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纽约中央公园使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市民的精神追求,满足市民的生活渴望。 景观建筑不再是贵族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满足人们。 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手段。景观的设计逐渐民主化、生活化,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4.超级巨大的城市公园的存在无形中鼓励了周边建筑形态向更高,更密 的形态发展,促使小地块的街区无限蔓延,为纽约带来负面的影响。 五、优点 1.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虽然都是人工创作,但其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将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变成了景色宜人的都市绿洲。在公园设计时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轻微修饰,使人造环境能够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成的效果。 2.为“人性”设计,以人为本 中央公园的设计更多地适应市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根据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创造除了休息、交往的宜人空间。林荫大道的设计为乏味枯燥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绿意,使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质朴。因此,在设计城市公园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

解读纽约中央公园

关于纽约中央公园 一.中央公园的背景 1.社会背景 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3年中央公园的位置及规模大致确定。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的方案在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中央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的地理中央。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公园选址在当时尚处于荒蛮之地的纽约郊外,那里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成为当时开发的不利条件(尽管有些裸露岩石被保留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如今,中央公园作为纽约的中心——曼哈顿岛的地理核心,相较于建成初始时价值,无疑,城市化进程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这一价值的转换也许不再当初的意料之中。 2.设计者的思想 a.自然式的理念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英国风景优美的乡绅庄园景象成为当时的美学追求。他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他们对风景的"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英格兰鹿园是田园景观的缩影,它具有空间扩展感,庭院修整得非常美丽,修剪过的草坪十分平整,并且延伸消失在远处树木的阴影之中。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 b.景观公共性与平等 奥姆斯特德倡导城市景观并非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公共和开放的,是普通公众身心再生的空间。景观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满足普通人的渴求,应当说这是现代社会与民主的给予。现代景观建筑的社会化使得现代景观建筑学有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根基,有了持续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中央公园成为了民主与理想的象征。 c.景观系统 奥姆斯特德提出景观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广阔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扩大,景观建筑学的实践领域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人居环境中。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存的、本身有着多种文化存在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景观建筑学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 二.发展中与初始理念的偏离 1.系统的断裂。 中央公园是一个孤岛,体现为其在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系统两者内部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城市绿地系统带来一系列开放空间,使人们能够在城市里活动自如,并使城市各个部分拥有高效的生活空间,同时便于不同开放空间的资源配置。这也是奥姆斯特德的规划思想之一,而在曼哈顿岛后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却未能形成一个开放空间系统,以至中央公园被渭

美国中央公园赏析

美国中央公园赏析 严亚瓴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 邮政编码:100083 摘要: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New York)被成为纽约的后花园,是由1856年Frederick Law Olmsted和Calbert Vaux两位风景园林设计师建成了此公园。中央公园坐落在摩天大楼耸立的曼哈顿正中,占地843英亩(约5000多亩),公园在欧洲如火如荼的自然风景园运动下成形,加快了纽约乃至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也成为了美国城市公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关键词:纽约中央公园英国自然式园林纽约中央公园;曼哈顿岛F·L.奥姆施特德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New York)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型城市公园,迄今为止已有150余年的辉煌历史。因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纽约中央公园自创建以来便一直被尊为现代公共空间的典范。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New York)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城市公园,也是第一个“人民公园”。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坐落着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国家歌剧院、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卡内基大厅等享誉世界的建筑,这些都给中央公园以及纽约平添了不少文化气息和艺术内涵。正因为如此有着纽约“后花园”之称和享有“镶嵌在纽约皇冠上的绿宝石”之美誉的中央公园,对于纽约人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公园本身,并被美国人视为可与自由女神、帝国大厦、时代广场、百老汇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New York)南北长约4100M,东西宽约830M,占地面积约为340hm2,别誉为纽约的后花园。园内有总长93KM的步行道,有将近9000个桌椅和6000个树木,有绿茵的草地,葱郁的树林和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露天的剧场,网球场,溜冰场,美术馆和动物园等娱乐设施。 纽约中央公园最初的选址是在纽约河的东岸,占地的规模约为65hm2,这里有临水的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