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导学案

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导学案

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导学案
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导学案

课题:孟德尔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的:

1.知道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假说—演绎法。2.理解并记忆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4.理解测交的概念、测交法证明假设解释的正确性。

5.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6.能应用分离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2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方法和过程。

教学方法 四步导学法

教学安排 共3课时

【导学过程】

导入:由“问题探讨”导入

新授课: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⑴豌豆是 植物,而且是 ,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⑵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 的、易 的性状。

2、基本概念: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指____生物的____性状的____表现类型。

3.符号类: P-___ ♀-___ ♂-___ ×-___ -___ 

F1-___ F2-___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通过实验, )

(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得F2。

×

P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F1______豌豆(此性状为_______性状)

互称为___________

性状

F2

比例__________∶ 1

________豌豆 ________豌豆

此现象为______

(2)现象:F1表现为;F2发生了,高茎∶矮茎=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 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归纳概念:

1.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 性状的 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

出 和 的现象。

2.纯合子、杂合子

纯合子:由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反馈检测】

1. 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必须( )

A.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 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长毛与卷毛

B. 兔的短毛与狗的长毛

C. 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

D. 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

3. 下列生物属纯合子的是( )

A. Aabb

B.AAbb C、.aaBb D、.AaBb

4. 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明显地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一定是( )

A. 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不能确定

5.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原核生物(如细菌)原因是:()

A 原核生物无遗传因子

B 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C 原核生物无细胞器

D 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6、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两大遗传规律。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A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C 豌豆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

D 杂交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7、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杂合子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 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C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8、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 在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D 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交配

9.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教学反思: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4.docx

阅读课本6-9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 1.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1)主要观点: (2)意义: 2.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讨论题3:达尔文建立自然选择学说依赖于哪些事实? 3.木村资生的进化理论 讨论题4:屮性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相互补充的,只是在研究层次上存在差异,你 能说出是什么吗? 二、科学思维 1.观察 (1)概念:科学观察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紧密结合的考察研究方法° (2)特点:通常需要借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必须。 2.推理 (1)概念: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 ___________ ,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者说是做出推论。 (2)特点:推论完全正确,只是对现象的多种可能解释屮的一种。 3.分类:把某些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逻辑方法称为分类。 4.建立模型 讨论题5:常见的模型有哪些种类?

5.交流 【知识拓展】 1.杂交一般指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生物体之间的交配。所谓自交,是指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的雌 雄交配或同一纯系内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2?正交与反交:若甲(0)X乙(早)为正交,则甲(2)X乙($)为反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7-30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几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以及杂交实验过程中各种符号的含义 1.父本早:母本P:亲本F,:子一代F2:子二代X:杂交0:自交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R川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N屮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刈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4.纯合子: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5.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者: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苏教版必 修2 C 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Tt,表现型是抗锈病。(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抗锈病和不抗锈病,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TT或Tt。其中基因型为 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判断遗传病显隐性的常规方法: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性状。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100%或1/2。 【典型例题】 例

1、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下图中能表示自交代数与纯合子所占比例关系的是例 2、(11)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例 3、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例 4、下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该家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I2是杂合体 C、I4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 例

高中生物---学考复习默写11-基因的分离定律

课时默写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关概念 1.性状类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2.基因类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显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隐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3.个体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4.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可判断显隐性。 自交:是指来自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可判断基因型、显隐性、提高纯合子比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测交:让F1与杂交;可判断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 (1)豌豆是植物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结果可靠容易分析;(2)具有的性状。 2.先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在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从简单到复杂)。 3.应用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即严密的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母本(花蕾期)隔离人工再隔离 2.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 高茎×矮茎①P具有性状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Word版含答案

丄第二节基囲的分富定律 学习目标:1.遗传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6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7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设计1 —自主轨一城、理清眾节主干扣识 I 设计2 —尝试徴一做,岌现预习中的薄弱环节 [教材梳理] 一、遗传、变异与性状 1. 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相关概念及符号: ①显性性状:R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 i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岀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符号P F1X? 2£ 自主学习植肆主干屛"umi "uHMu护口

2? (1) 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 F i 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 F i 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 F i 自交时,不同类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5) 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⑹遗传图解: F (亲代} 紫花X 白花 (AA) (讪 I I A _a 紫花X 紫花 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中,1号罐中小球代表 2种雌配子,2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雄配子,红球代表 基因A ,绿球代表基因a 。 4. 分离假设的验证 (1) 方法:测交,即让 F i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 测交实验图解: 配子 Fi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 遗传规律 第6讲 分离定律学案

第6讲分离定律 [考试要求]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b/b)。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验证(b/b)。3.分离定律的实质(b/b)。4.显性的相对性(a/a)。 5.分离定律的应用(c/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c/c)。 7.杂交实验的设计(/c)。 1.(2018·浙江4月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I A与I 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答案 C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 答案 D 3.(2015·10月浙江选考卷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杂合紫花豌豆的基因型设为Aa,则白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Aa×aa→1Aa∶1aa,故子代表现型为1紫花∶1白花。 答案 C 1.正误判断 (1)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开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2)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子代均表现红眼。(×) (3)杂合紫花豌豆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必要条件。(×) (5)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和比例。(×) (6)“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填充表格 解决分离定律问题的6把钥匙(A基因对a基因完全显性)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①② 全部表现显性 ③④ ⑤⑥显性∶隐性=3∶1 ⑦⑧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部表现隐性 提示①AA×Aa②AA∶Aa=1∶1③AA×aa

基因分离定律学案(学生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命题热点预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1.考查内容:主要考查遗传杂交实验的方法、遗传概念的辨析、性状显隐性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定、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等。 2.考查方式:以遗传实验、遗传现象及遗传图解的方式单独考查,或者与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综合考查。 3.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 知识点1:几组核心概念的理解(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1、交配类:杂交(×)、自交(○×)、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 (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P:亲本、♀:母本、♂:父本、F 1:子一代、F 2:子二代 2、性状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4、个体类: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如DD 、dd 、AABB 、AAbb )、杂合子(如Dd 、AaBB 、AaBb ) 注意: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知识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假说-演绎法)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提醒 ①孟德 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示。(基因是在1909年由约翰逊提出)②F 1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 和d,D 和d 的比例为 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生物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人工异花传粉(两性花)的一般步骤:去雄(即去除母本的雄蕊,豌豆在花蕾期进行)→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受粉→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注: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单性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不用去雄。 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 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 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 血型的I A 、I B 、i 三个基因)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6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

第6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学习目标 1.掌握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及其概率计算。2.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基础知识| 一、解决基因的分离定律问题的重要工具 1.“六把钥匙”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AA×AA AA 全为显性 ②AA×Aa AA∶Aa=1∶1全为显性 ③AA×aa Aa 全为显性 ④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_ ⑤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 ⑥aa×aa aa 全为隐性 2. (1)乘法定理当两个事件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那么这两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时概率的乘积。 (2)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1.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设计育种过程。 2.在医学实践中,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 |自查自纠| (1)若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均表现显性性状( ) (2)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亲本一定均含有隐性基因( ) (3)杂合紫花豌豆自交,所得的紫花后代中杂合子占二分之一( ) (4)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概率逐渐增大( ) (5)人类多指患者的基因型不确定,而先天性聋哑的基因型确定( ) 答案(1)√(2)√(3)×(4)√(5)√

|图解图说| ★如果患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区分抗锈病小麦与易感锈病小麦? 提示:给小麦接种锈菌,观察小麦是否出现锈病。 探究点一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 【典例1】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分析回答: (1)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男孩与一个父亲是单眼皮的双眼皮女孩结婚,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 ◆解法展示 首先需确定显隐性:据“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推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然后逐小题解答。 (1)单眼皮男孩的基因型是bb,其中一个基因来自父方,一个基因来自母方,所以双亲都含有b基因;又因为双亲均表现双眼皮,必然均含有B基因,所以双亲基因型均是Bb。 (2)单眼皮父亲的基因型是bb,其中一个b基因一定传给其女儿,又双眼皮女孩必含有B基因,所以女孩的基因型是Bb。男孩的基因型是bb,女孩的基因型是Bb,根据“bb×Bb→Bb、bb”推知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双眼皮或单眼皮。 答案(1)Bb Bb (2)双眼皮或单眼皮

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

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Ⅰ) 学习目标 1.概述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基础知识| 一、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1.实验材料——豌豆的特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差异明显的相对性状。 2.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 紫花×白花↓ F1(子一代) 紫花 ↓? F2(子二代) 紫花白花比例接近_3∶1(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4)实验结果与正交、反交无关 1.理论解释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F1中显性遗传因子(A)对隐性遗传因子(a)具有显性作用,且彼此保持独立。 (3)F1(Aa)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4)F1自花传粉时,不同类型的两性配子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从而F2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是AA∶Aa∶aa=1∶2∶1,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紫花:白花=3∶1。 2.遗传图解

雄配子 1/2A 1/2a 雌配子 1/2A 1/4AA紫花1/4Aa紫花 1/2a 1/4Aa紫花1/4aa白花 3. (1)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 1号罐、2号罐雌、雄生殖器官 罐中的彩球雌、雄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 小罐编号→分装彩球→抓取→记录→放回→重复→统计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及数量比:AA∶Aa∶aa≈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自查自纠| (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 (2)欲实现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只需将二者间行种植即可( ) (3)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只表现高茎性状,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 (4)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5)杂种F1(Aa)中紫花因子A对白花a因子表现完全显性作用,从而杂种F1只表现出A 所控制的性状( ) (6)为了使得每次抓取时两种小球被抓的概率相同,抓取过的小球要放回小桶( ) 答案(1)√(2)×(3)√(4)×(5)√(6)√ |图解图说|

(完整版)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第二代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5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培优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5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培优学 案 [考纲明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 1.性状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 性性状。 (3)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为 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 b、C和 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三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等;一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和d等;还有一种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和d等。 3.个体类(1)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会发 生性状分离。 (2)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4)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是基因型 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异花传粉操作。 2.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再套袋。 3.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 比例分离等问题。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1)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画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六、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内容 (1)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配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适用范围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七、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学案答案:8[1].1遗传规律

8.1 遗传规律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并认识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 2、阐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杂交、自交、测交、性状、相对性状、表现型、 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等。 *3、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描述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遗传图解;理解其细胞学基础(拓展); 简述遗传定律的概念;应用于实例的推理分析。 4、感悟孟德尔甘于寂寞、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知识框架 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遗传图解 基因的分离定律细胞学基础(拓展) 分离定律的内容 实例推理分析 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遗传图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学基础(拓展)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实例推理分析 三、知识清单 ▲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

1、 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选用适宜的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_的植物,进行_闭花__授粉,自然状态下 是_纯种_;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_性状_差异。 花较大,便于用人工方法进行杂交。) ②采用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的研究思路;(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 ③应用_数学统计_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并大胆提出 假说 ; ④严谨的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时,先将_未成熟母本__的花__去雄__,并__套袋_。 待_母本成熟__时,再从_父本__的花朵中采集_花粉__,放到_去雄__花朵的_柱头_上,这一步骤称为_人工授粉_。再次_套袋_等待果实发育成熟。) (2) 1866 年,孟德尔正式发表了《 植物杂交实验 》论文,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定 律。 2、基因的分离定律 (1)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现象和解释 P : 紫花 × 白花 →不论紫花作为父本还是母本,结果_相同_。 _AA___ _aa _ →基因在体细胞中一般是_成对_存在的。 配子: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只含成对基因中的_一个 ↓ F 1: 紫花 →紫花称为_显性_性状。 _Aa _ ↓○ × →F 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_等位基因_随着_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等量的A 、a 雄配子和等量 的A 、a 雌配子。 →雌雄配子间的结合机会相等 F 2基因型:_AA_:_Aa__:_aa__=__1:2:1_ 表现型:_紫花_:_白花__=_3:1___ (2)孟德尔假说的验证——测交 用纯种高茎和矮茎杂交所得的F 1和隐性亲本进行“测交”。 测交亲本: 高茎 × 矮茎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学案

【○学】 【学习内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明确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最后读教材或查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45分钟 【知识链接】 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1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例如豌豆的高茎,矮茎;人的色觉正常,色盲。 2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不同表现类型。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_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_______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 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_______和_______的现象。 5 性状分离比:1)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___ :___ = ___ :___ 2)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___ :___ = ___ :___ 6 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_________的基因,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 7 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控制_________的基因,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8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基因。如D与d是一对等 位基因。9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 10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矮茎 11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的个体。如____ _____ 12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的个体。如_____ 13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如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交配 14 自交: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 15 测交:子一代与隐形纯合子杂交,从而测定子一代的基因组成。 16 正交与反交: 相对而言,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 二、必须掌握的符号 教材助读: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⑴豌豆是严格_____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受粉,自然状态下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 ⑵豌豆的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3、实验步骤:_________→套袋→传粉→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高茎豌豆在杂交中无论是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F1都是高茎,F2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存在。 3、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分别进 入_________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 5、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3_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孟德尔选择实验材料的成功之处。 2、能说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性、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 3、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以及能做出解释 二、教学重点 1说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 说出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做出解释。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归纳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用具 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质疑讨论】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即严格的_________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②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杂交试验的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相关概念】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如豌豆花的紫花、白花等。 课件出示人的一些典型的相对性状的图片,如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的相关概念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 闭花传粉: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称之为闭花传粉。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去雄:在花未成熟前,拔开花瓣除去末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思考探究1: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是怎样实现异花传粉的?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过程:纯种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得F2。 (1)常用的遗传学符号和含义: 符号P F2 含义子一代自交杂交母本父本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2天-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 1代全为高茎,,F 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 ? ①F 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 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 ? ①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 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 2代中出现了矮茎②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③相对性状可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与隐性之分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将F 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 ????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0∶34约为1∶1

? ????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 和a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 较 纯合子 杂合子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5.docx

第一节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验证和实质 [冃标导读〕1.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2.结合教材图解,概述1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过程,并归纳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3.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重难点击]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2.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3.分离定律的内容。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如何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呢? 探究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过程 3.实验分析 探究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还需要相应的实验来验证支持,为此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⑴实验目的:让杂种F]与____ 杂交,來测定R的基因组成,这种方法称为测交。 (2)实验分析 比例丄: 1 若解释正确,则Fi应产生—和—两种配子,比例为_________ ,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由此推出测交后代有—和—两种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__________ ,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为 (3)实验结果:FiX白花豌豆一紫花:白花= _______ (4)实验结论:Fi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 ;F]形成配子时,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发生了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分离定律的实质

完善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分离定律的实质。 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________ 上,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________ 会随着 _______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屮,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 3.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随堂反馈:1.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 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基因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下列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C. 豌豆在杂交吋,母本不需要去雄 D. 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进行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先分析多对性状后再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C.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邳州市第四屮分科时导学案 年级—高一— 学科—生物 _______ 命制人—徐瑛— 第一节第3课时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目标导读]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2. 结合实践,概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第四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测交实验证明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为1∶1 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3.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4.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5.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下面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离定律学案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同步学案 知识点一: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基本概念: ⑴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又有的花。 ⑵单性花:同一朵花中只有或只有的花。 ⑶自花传粉:花的花粉落到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也叫。 ⑷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⑸闭花受粉:花在时,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传粉后花瓣才开展,即开花。 ⑹父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的植株。 ⑺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的植株。 2.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⑴传粉和受粉。自然条件下,一般是。 ※⑵易于区分且能遗传。 ⑶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⑷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⑸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3.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父本供粉)→ 【特殊说明】母本去雄的时间:期,剪去花冠内的全部雄蕊。 套袋处理的目的:避免的干扰。 知识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⑴交配类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杂种子一代与个体相交。 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为反交。 ⑵性状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抗病与感病。 显性性状:具有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⑶遗传因子(基因)类 显性遗传因子(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一般用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遗传因子(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一般用写英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