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溺水事故的发生于救治

员工在工作当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一旦脚底打滑掉入污水池中的溺水情形发生时,在池边的员工不宜直接下水,当溺水者离岸不远且尚在挣扎时,最好救援的方式是丢绑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若现场没有,就绑个足以支撑溺水者浮在水面的物体,或长竿子类的东西,若离岸边较远,最好还是划船或驾船前住搭救,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在水中要拖着伤者的头颈与上背使成直线尽量不动,并维持脸朝上并露出水面,尽量保证溺水者的呼吸顺畅,上岸后急救,并迅速安排救医。在急救的第一步就是通知120,而伤者都必须以颈椎受伤者处理,以避免急救完伤者已成植物人,在国外文献报告中,有人反因不当急救造成脊椎受损。员工最好能学习CPR(心肺复苏术)技巧,救人又救己。

二、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与防治

硫化氢俗称沼气。沼气中毒事故在排水设施维护作业中经常发生,造成多人中毒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了解沼气的产生和致毒机制,从而制定并采取妥善措施以保护市政工人的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1、沼气的产生

下水道、检查井、化粪池、泵房集水池、水处理构筑物等积存污水、污物的设施由于潮湿且相对封闭,容易产生沼气。沼气是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厌氧消化产生的混合气体,沼气的产生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细菌参与的多阶段的生化反应过程,整个过程能够分为水解、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

水解阶段是一些兼性细菌分泌胞外酶,将纤维素、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细菌能够吸收的溶解物质的过程,此过程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氨产生。

产酸阶段是细菌把水解产物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挥发醇及一些醛酮类物质的阶段,该过程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氢等气体。能够进行水解和酸性消化的细菌种类很多,它们在有氧和厌氧环境下均能存活,统称产酸菌。

产甲烷阶段是在厌氧环境中由甲烷细菌以挥发性脂肪酸等易降解物质为底物产生甲烷的过程。该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如要求PH值在6.4至7.8之间、绝对厌氧环境等。甲烷细菌的种类少,繁殖速度慢,代谢活力不强,适宜的温度范围狭窄。

下水道等排水设施由于存在大量有机物质加之自身特点,为沼气的产生提供了理想场所,当管道堵塞或长时间积存污水污泥时厌氧条件更加充分。设施中沼气浓度高时不但会引起

人员中毒,而且有爆炸危险,因此维护作业时必须考虑沼气的作用和影响,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作业安全。

2、沼气的致毒成份

沼气一般含甲烷50%~70%,含二氧化碳25~40%,和少量的氮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磷化氢等,具体成份取决于底物的有机物成份和消化程度。例如:硫化氢在沼气成份中一般仅占0.005~0.08%,当污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或硫酸盐时,硫化氢的含量会达到1%;磷化氢在沼气中一般痕量存在,当有油麸、骨粉、棉籽饼、磷矿粉、动物尸体等含磷有机物时,含量会明显增高;当PH值小于7时甲烷的产生会受到抑制;当温度从15℃~25℃以下提高到35℃~38℃时,产气效率会成倍提高。

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氮气都是无毒性的气体,可是它们在高浓度下使空气中氧气的分压降低,致使肌体动脉血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供养不足,引起缺氧窒息。若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25~30%时,人们就会产生头痛、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乏力、四肢发软等症状。若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45~50%以上时,人们就会因严重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窒息死亡。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

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吸入的硫化氢进入血液分布至全身,与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细胞缺氧。硫化氢还可能与体内谷胱甘肽中的巯基结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响生物氧化过程,加重了组织缺氧。高浓度(1000mg/m3以上)硫化氢,主要经过对嗅神经、呼吸道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先是兴奋,迅即转入抑制,发生呼吸麻痹,以至于‘电击样中毒”。硫化氢接触湿润粘膜,与液体中的钠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可致眼结膜炎,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由于阻断细胞氧化过程,心肌缺氧,可发生弥漫性中毒性心肌病。

氨气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 1.2分钟;

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磷化氢属高毒类物质,浓度在1.4~4.2mg/m3时,可闻到特有的腐鱼样气味,10mg/m3浓度下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一846mg/m3浓度下接触0.5~1小时可致死。

不同浓度沼气成分对人的影响见附表1

3.沼气中毒的特点

下水管道等排水设施中由于污水污泥的成分复杂,环境条件不同,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沼气成分差异很大,中毒的原因必须根据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可是沼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却有着相同的特点,即:主观上安全生产管理不当,作业人员缺乏预防沼气中毒的意识和措施,没有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器材;客观上沼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使中毒事件瞬间突发,往往一案多人。

沼气的隐蔽性原于两各方面,第一:沼气的成分中有几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1.19体积二氧化碳气体、2.24体积硫化氢和700体积的氨,在窖井等密闭的环境中这些溶解在水中的气体达到饱和状态,一旦受到扰动时会迅速释放,静置时又会重新溶解到水中,而且随水流动成为“隐蔽杀手”。第二:高浓度的气体会使人的嗅觉产生疲劳,感觉不到危险的临近而疏于防范。

瞬间突发性是沼气中毒的又一特点,吸入高浓度的窒息性气体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高浓度硫化氢经过对嗅神经、呼吸道粘膜神经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强烈刺激,导致呼吸麻痹,甚至猝死,表现为“电击样死亡”。事件往往在瞬间发生而毫无征兆。

由于沼气的隐蔽性和中毒事件的突发性,使得许多缺乏防范意识的人在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救助伤者,从而导致更多的人员中毒。这也是沼气中毒事故的一大特点

4.沼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在中国,排水企(事)业单位一般把下水道、沉淀池、化粪池疏挖等脏累苦险的工作交给农民工干,而且疏于管理,工人缺乏预防沼气中毒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防护手段,因此预防沼气中毒必须从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1).安全教育

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或部门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防止沼气中毒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从事疏挖作业的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2).安全管理

管道疏挖等项目管理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沼气中毒紧急救援预案。并将各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安全技术

高浓度窒息性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和制毒气体如硫化氢、氨、磷化氢是导致中毒的原因,因此采取通风措施,让有害气体彻底消散使作业空间充满新鲜空气,这是防止沼气中毒最有效的办法。倘若无法做到充分通风,则应该避免进

入危险空间,确需进入时则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护设备。防护设备有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检测设备有气体检测仪器、检测试纸。

采用机械通风应让风送至作业空间的最底层,并保证作业时送风设备工作正常。充分通风后,应采用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检测,确认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安全浓度时方可进人。当密闭的井室刚打开时,应避免静电和明火,以免引起沼气爆炸。

5.具体安全措施

(1)通风: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避免沼气中毒最有效的办法。首先自然通风,让易挥发的气体消散,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明火,防止沼气爆炸,然后机械通风,通风管应该放到底层以保证作业面的空气持续新鲜。

(2)检验:进入可能有沼气的空间以前应检测有害气体。用气体仪器检测能够准确方便地检测多种有害气体;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也能够方便地检测出硫化氢气体的存在,方法是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

(3)在没有强制通风措施时,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毒面罩或空气呼吸器,井下作业时应系好防护带,并确保能被监护人员用防护带拽出井室。

(4) 作业人员工作时,应在场外安排两个监护人员,并备好防毒面具,监护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5)进入井下救人时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或其它防毒器具。

(6)眼、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职业禁忌。

(7)安排好其它劳动保护工作。

6.沼气中毒的现场急救

迅速让患者脱离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注意:发现有肺水肿者,不准做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万不得已时与病人间隔以数层湿水的纱布)。呼吸困难应吸氧,有条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压氧治疗。尽快将患者送入医院接受治疗。

结论

排水管道、排水泵站、贮水池、发酵罐、发酵池、不通风的地窖及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和密闭的储藏水果、谷物的仓库等地方都有可能产生沼气;沼气中毒的致毒原因复杂,但中毒事故主观上都缺乏安全生产管理,客观上有共同特点即:气体的隐蔽性、事件的突发性和一案多人;保持现场有良好通风能够有效避免沼气中毒的发生;在有沼气的场所严禁明火,测试过安全的可疑场所,还应该保持通风,并采取各项安全措施,防止扰动水体逸出的有害气体中毒。抢救中毒伤员时施救人员要作好自身的安全防

范,以免中毒。总之,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沼气中毒。

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水利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试行) 12月

目录 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工作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事故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预案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风险分级管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预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隐患排查治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事故信息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先期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水利部直属单位( 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应急响应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一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二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三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地方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应急响应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一级应急响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水处理站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站应急预案 目的:为了确保我公司区域内建筑物、道路、窖池以及地面以下的设施、设备不被雨水、地下水淹没、损坏,给公司财产造成损失,特制定此事故预防能应急救援预案,其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张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一.应急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王斌、王俊、丁永生 组员: 二、应急程序: 1、在险情发生时由组长负责人力物力的调配、协调,现场指挥组员积极配合,如组长不在现场,由副组长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组长及其他成员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2、全体防洪抢险成员接到抢险通知后,必须立即无条件奔赴现场,积极开展抢险工作 3、全体抗洪抢险人员应经常保持联络,特别是夏季汛期,必须全天24小时开通通讯工具,保证通讯畅通。 三、应急措施: 1、设立防汛专用器材,主要有流动潜水泵2台、污水泵1台、排水胶管50米、电线、胶布、铁锹、钳子、铁丝、改锥等手工具。

2、防汛器材库的钥匙:办公室、修理室、值班室各一把。 3、汛期到来之前,修理工必须仔细检查应急器材是否可靠有效,电线,水泵等必须通电试运转。 4、值班人员仔细检查配电室,值班室及所有房屋是否有漏雨,漏电情况,若有发生要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 1、汛期来临时,一般情况下,值班人员要将调节池水位控制在低水位状态,以备天降大雨时,调节池能尽量多的容纳来水。 2、积水池水位上涨过快原有水泵不能满足需要时,要立即将流动备用潜水泵投入使用,并可将雨水直接排走。 3、险情过后要全面检查、统计本次汛情造成的损失和物资、设备消耗情况,并及时补充防汛物资、设备,做好下次防汛准备。 4、事件处理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并向公司分管领导及时汇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88号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88号 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7 月1日起施行。 局长杨焕宁 2016年6月3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事故应急预案样本全解

××××××××××公司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年×月×日

目录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应急预案体系 1.5 应急工作原则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4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2预警行动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5 应急响应 5.1响应程序 5.2处置措施 5.3事故现场处置 5.4应急结束 6 信息发布 7 后期处置

8 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9 应急组织纪律与奖惩9.1应急组织纪律 9.2奖励 9.3处罚 10 应急预案实施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当地政府的文件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突发事件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所设置的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专业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各类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各类事故(包括进水突发异常情况、工艺运行事故和触电(包括雷电)、火灾、设备和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生产运行实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生产工艺及操作技术,增强污水处理厂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领导必须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指挥,消除事故的蔓延和发展,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

大,应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教育职工学会采取各项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自救,必要时要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必要的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对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有效进行救援。发生事故时,应迅速组织所有在厂职工,与救援人员一起迅速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不同的事故发生,以及对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体的继续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三、实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责任制 1、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正版)201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

xx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污水处理厂 应急预案 二〇〇九年十月

xx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 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xx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各类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各类事故(包括进水突发异常情况、工艺运行事故和触电(包括雷电)、火灾、设备和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生产运行实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生产工艺及操作技术,增强污水处理厂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领导必须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指挥,消除事故的蔓延和发展,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

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教育职工学会采取各项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自救,必要时要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必要的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对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有效进行救援。发生事故时,应迅速组织义务消防队,设备抢险队,与救援人员一起迅速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不同的事故发生,以及对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体的继续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三、实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责任制 1、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董事长 副组长:公司董事(分管污水处理厂)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市政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交通安全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一、应急处理原则 1、项目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积极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这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所有人员必须明白并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 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应急计

划实施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1施工现场安全救护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2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1.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确保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高效有序的实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后造成的损失,并在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做好应急救助工作,维护生产经营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常态下的队伍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预案演练等工作。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营造人人重视、个个有责的安全工作氛围。 二、应急机构组成、职责 公司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工作和平时应急准备工作;综合部后勤安全主管负责处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指导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案,按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求协调、检查、督促应急的准备落实情况等。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领导、指挥和协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并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助工作。 1、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组织—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任:总经理 2、副主任:副总经理二人 成员:各部门经理、综合部后勤安全主管。 主要职责:(1)迅速接受和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各项通知,确保政令畅通。 批准人:审核人:拟制人: 日期:日期:日期

(2)组织实施本预案,发布各项应急命令、指示、通知等。(3)确定应急计划,部署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事故有关人、物转移救治方案。(4)及时统计、上报事故及损失。 3、安全管理委员会现场负责人员应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将现场人员 按如下分工作出应急安排: (1)首先保证人员的及时抢救 在事故发生后,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首先积极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安排现场员工分工处理事故(成立现场事故救援小组):救护人员负责受伤人员的临时护理,自身不具备护理或抢救条件时,须及时拨打120,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在保证不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对受伤人员进行护理。 (2)安排通讯人员,负责事故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报告程序:现场人员—部门安全员(部门经理)--公司后勤安全主管—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报告。 (3)安排现场保护人员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必要时对事故现场拍照,(4)安排就医陪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门人员陪同就医,陪同人员与司机(或夜班值班司机)一起带伤者就医,或陪同伤者与到现场救治的120车到医院救治。 (5)事故调查处理 按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执行。 (6)巡视督查 必要时安排保安员牵头,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管理秩序,保证事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三、预警预防机制 各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 四、平时应急方案 (一)加强对各部门员工的应急救援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

污水处理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系统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重大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本厂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责任”的原则,制定《污水处理系统应急预案》。 二、编制说明 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该预案自然启动: 1. 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 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 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三、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四、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五、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六、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业主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业主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3)当班人员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 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进水量。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②突发暴雨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c 随时观察调节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d 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 ③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及时与领导联系,并取水样化验COD。马上向公司领导请示,部分污水或外运处置,或投加适量氧化剂后与正常流程的出水混合排放,或按领导的指示处理。 ④突然停电 a 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 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c 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七、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损失评估,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恢复。 1 预防和预警 1.1 环境污染事故源 1.1.1企业基本信息 自然概况;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资料;周围居民点、敏感点信息; 1.1.2环境污染事故源 厂区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置); 产品在从原料→产品存储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的时空特点。 1.2 预防工作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淄博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ZC/C安生—006— 1、目的 为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 包括坍塌滑坡、触电、高空坠落、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灾害、中毒及生产中造成或发生的安全事故)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迅速、科学、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根据有关规定, 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 3、引用文件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ZC/A01《一体化管理手册》( 现行有效版本) ZC/B1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 现行有效版本) 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 4、应急处理指挥和工作系统及其职责 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组成 公司组建指挥部, 设总指挥1人, 副总指挥若干人, 并设现场处理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具体工作小组。 4.1.1应急预案总指挥: 夏书强, 全面指挥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发布指令。 a.分析紧急状态, 根据相关危险程度、潜在后果等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b.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c.与企业外应急反应机构、组织、部门和人员进行联络; d.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e. 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f.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g. 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h. 通报外部机构, 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i. 决定应急撤离, 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4. 1.2应急预案副总指挥: a. 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b. 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c. 保持与事故现场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d.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 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e. 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f. 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g. 根据各施工现场、单位的实际条件, 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合作, 在事故应急 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副总指挥: 李华,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 徐伟寿, 协助总指挥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副总指挥: 张建忠, 协助总指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副总指挥: 史继芳, 协助总指挥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 尹为民,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过程中的技术 工作。 副总指挥: 吕素信,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物质和所需资金的调配。 副总指挥: 孙能亮, 协助总指挥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 龚仁泗, 协助总指挥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4.1.3现场处理组: 由公司安全生产部、技术质量部等以及事故发生单位的有关人员 组成。负责组织现场的抢救、保护、人员稳定、组建现场消防队、保证现场救援通道 的畅通和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 4.1.4医疗救援组: 由公司职工医院牵头, 组织公司和社会医疗单位, 及时对事故受 伤害人员进行救治。外地施工现场应首先就近联系社会医疗单位, 及时对事故受伤害人员

污水处理站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站应急预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污水处理站事故和预防应急预案 目的: 对污水处理站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公司内产生的废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的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一、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决污水处理站发生的各种事故。 1、应急领导小组及电话: 组长:张天放 副组长:李维一 组员:田优古天骆驼 2、设备维修应急组:杨帆 组长:杨帆 组员:张思伍凯罗伟明 3、污水处理应急组:李航 组长:李航 组员:杨明涛 二、污水处理站事故的预防措施: 1、污水处理站的主要设备均必须配备备用设备。 2、污水处理站配制有贮存污水的调节池,调节池的容积能贮存公司正 常生产时4小时所排废水的总量,容积达2500立方米。

3、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能正确使用净水剂等化学药品,并能进行正 确的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防护服:戴橡皮手套。 4、保持操作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及时将砂渣和污泥清运出厂,操作人 员在工作之后应注意个人卫生,勤用肥皂洗手。 5、公司安装有COD自动在线监控设施,保证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后才能 排放。 三、污水处理站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现事故后当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随时保持联 系。排查事故主要原因。 2、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使用备用设备,没有备用设备的,生产应 组织设备维修人员,根据污水处理站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即使做 好设备维修及更新配件工作。确保损坏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在2小时 内修复,并恢复正常运行,同时损坏期间的污水进入循环水池或者 备用水池,不得对外排放。 3、当污水处理站因电力突然中断、设备管件更换或其他原因,造成污 水处理站暂时不能正常运行时,把格栅池、调节池、酸化池作为储 存池;当储存量达到90﹪时,通知生产部门停止生产;紧急情况切 断进水水源、关闭调节池出口等。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xx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边肖收集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的最新版本。欢迎阅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本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其他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风险分析;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有具体实施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能够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计划基本要素齐全完整,计划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xx),结合危险源现状、风险分析和可能发生事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根据不同情况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多种类型风险,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和应急支持、应急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等。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针对某种风险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医院污水处理应急预案82607

医院污水处理应急预案 为落实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战略方针,预防严重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 故发生后快速高效控制处理,使污水安全工作应急处理具有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此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污水处理方针,重点突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实效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准备充足、指挥得当、应对有序,确保污水处理作业安全运行。 二、编制说明 该预案在发生以下一般问题的情况下,该预案自然启动: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三、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四、指挥和协调 1、指挥和协调机制 设立医院污水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污水处理警报期间,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上岗,统筹指挥。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应急领导小组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提请市排水监管中心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状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整改、修理或更换。 六、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当地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的联系。 3、当班人员及时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进水量。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应急预案框架模板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应急预案体系 5、应急预案原则 二、项目危险性分析 1、项目概况 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2、指挥机构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2、预警管理 3、信息报告与处置 五、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2、响应程序 3、应急结束 六、后期处置 七、保障措施 1、通讯及信息保障 2、应急队伍保障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经费保障 5、其他保障(经费、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后勤) 八、培训与演练 九、奖惩

一、风险及危害程度分析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2、指挥机构及职责 四、监控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2、预警管理 五、信息联络与报告 六、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2、相应程序 七、风险事件处置措施 八、应急保障 1、应急队伍保障 2、应急物资、设备保障 专项应急预案种类 1、基坑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2、隧道涌水(透水)、涌沙事故应急预案 3、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 4、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5、防汛应急预案 6、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7、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8、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 9、防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10、车辆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1、起重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2、管线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13、设备倾覆事故应急预案 14、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5、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16、毒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7、突发疫情事故应急预案 18、电梯事故应急预案 19、列车脱轨(倾覆)事故应急预案 20、大面积断电事故应急预案 21、大面积淹浸事故应急预案 22、重大设备故障事故应急预案 23、人员疏散应急预案 24、人员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25、其他重大紧急事件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解读 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6月3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一、修订背景 2009年3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以下简称原《办法》),对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原《办法》亟需修订完善。 (一)应急预案工作的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应急预案的定位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工作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预案质量、发挥预案实效转变。同时,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对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提出了要求。为推动应急预案工作与时俱进,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应急预案主体责任、

政企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编制程序、管理责任、预案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的特点,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政企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突出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动态管理。而原《办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主要问题是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内容,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预案内容的全面性,轻应急预案内容的实用性;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类应急预案衔接,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重规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轻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动态管理。因此,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补充和细化相关具体要求。 (三)一些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需要通过《办法》汲取和改进。根据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瑞海公司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应急处置力量、装备严重缺乏,不具备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一

污水处理应急预案

医院污水处理应急预案 为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方案: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医疗污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院长 副组长:后勤科科长 成员:医政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其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科室主任 二、医疗污水废物管理部门:后勤科 三、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负责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 副组长:协助、配合组长抓好应急救援协调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和指导。 成员:负责应急救援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应急救援的处

理及善后工作;负责收集、掌握和上报突害信息;负责应急救援实施工作; 负责事故及救援现场的安全保障。 四、主要工作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要求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由厂统一部署应急救援的实施工作,并对实施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在医院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人员、物资、设备和场地,配合上级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秩序的工作后适时发布通报,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在医院内公布。五、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六、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污水废物的管理,当发现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立即上报医院后勤科或分管院长,下班时间报行政总值班,医院应在48小时内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环保局等有关上级部门。 七、医院发生医疗污水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境保

物流公司应急预案范本、事故处理预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物流公司应急预案、事故 处理预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8537物流公司应急预案、事故处理预案Emergency plan and accident handling plan for logistics compani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物流公司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或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把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订此预案。 一、重大事故的应急措施 1.一旦发生特、重大事故(指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车队长、安全员在获知情况后应在第一时间报告运输部负责人,运输部负责人接报后,应迅速弄清出事地点、时间、伤亡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并及时报告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即董事长、总经理)及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安技部。 2.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有关善后工作的事宜,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将事故情况在24小时内上报区交通主管部门

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迅速派出安全专业小组和协调联络专业小组的有关人员及车队长赶赴事故现场,一方面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协助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及事故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做好伤员的送治、抢救工作。事故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和有关成员要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处理,以便使事故得到顺利、及时的解决。 二、死亡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生死亡事故(指死亡二人以下的事故),车队长、安全员在获知情况后,应立即报告运输部负责人,运输部负责人在弄清事故情况后,马上报告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及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和安技部,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区交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运输部的负责人、车队长、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应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做好现场保护、抢救伤员、协助交警部门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即时将情况报告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