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氮

三氮

三氮
三氮

含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蛋白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总称。蛋白氮是指已经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氮。有机氮、蛋白氮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如动物粪便、植物腐败、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当水中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明显的有机性污染。目前,氨氮污染是我国饮用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人畜粪便等含氮有机物污染天然水后,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形成氨氮,水中氨氮增高时,表示新近可能有人畜粪便污染。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氨氮含量也较多;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也可使氨氮浓度增加。氨氮通过氨的硝化过程可形成亚硝酸盐,并最终形成硝酸盐。一般可根据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变化判断水质污染状况。以下我们将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简称为“三氮”。

1 饮用水水源水中氨氮污染现状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和城市污水处理相对不力,工业生产事故以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地表水体中的氨氮达到了较高的浓度。根据20世纪90年代环境状况公报[1]的统计,我国地表水环境污染状况堪忧,七大水系中仅长江、珠江情况较好,且水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氨氮在地表水体超标污染物中出现频率非常高,见表1。内江市某水厂从沱江取水,2004年其原水氨氮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厂

原水氨氮污染较严重,很多时间在4mg/L以上,最高达50.4mg/L,远远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的氨氮限值(0.5mg/L),用如此污染状况的原水生产自来水,需重视氨氮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2]。注: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按照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的Ⅰ、Ⅱ、Ⅲ、Ⅳ和Ⅴ类水体

2 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三者关系及其卫生学意义

2.1 “三氮”循环氮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一个循环过程,称氨的硝化过程。氨的硝化过程指含氮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成氨,再经亚硝酸菌作用生成亚硝酸盐,后者再经硝酸菌作用生成硝酸盐。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几种形式存在。有机氮通过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可转化为氨氮,氨氮在好氧情况下又可被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是氨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说明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水中硝酸盐除了来自地层外,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大气中的硝酸盐沉降、土壤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等。根据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判断水质的污染状况。如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表示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物污染,现已完成自净过程。若氨氮、亚

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均增高,提示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或过去受污染,目前自净正在进行。

水中氨氮浓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多种氮的存在形式间互相转化。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的说明中指出了水中“三氮”出现的水质意义,见表2。由表2可知,根据原水中“三氮”出现情况的不同,水质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但只要水中有氨氮出现,则表示水体受到新的污染,水体自净尚未完成。对这样的原水,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自来水厂应该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表 2 三种含氮化合物在原水中出现的意义注:“+”表示在水中出现,“-”表示在水中不出现

2.2 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高的饮用水可能对人体造成两种健康危害[4],即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产生致癌的亚硝胺。硝酸盐在胃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婴儿,特别3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硝酸盐特别敏感,易患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中1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时,婴儿即可出现紫绀等缺氧症状。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等形成亚硝胺,后者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由于这两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都是亚硝酸盐造成的,而水

中的亚硝酸盐性质不稳定,易在微生物或氧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和氨氮,因而《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仅作了硝酸盐浓度限值的规定。目前,我国某些地下水源中硝酸盐的含量有增高趋势,应引起关注[5,6]。

水中氨氮以铵根(NH+4)和非离子氨(NH3)两种形式存在,这两种成分的比例随水温和pH值变化,以铵根为主。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饮用水中氨氮危害人体健康的报道[7],但在地表水体中如果存在较高的氨氮,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毒害作用主要是由水中非离子氨(NH3)造成的。

由于存在氨的硝化过程,自来水中含高浓度的氨氮可能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此外高浓度氨氮可与氯发生反应,使水消毒剂的用量大大增加,并产生令人厌恶的嗅和味。在我国多层建筑广泛采用的屋顶水箱中尤其容易产生这种健康隐患。屋顶水箱容易受到二次污染,也容易造成死水,自来水在水箱中停留较长时间后才被用户使用,结果可使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增高。国内曾有人用含氨氮的自来水厂滤后水加氯后进行贮放试验:试验水样(滤后水)含氨氮1.38mg/L,加氯后水中余氯为2.0mg/L,密闭贮存于5L棕色瓶内,放置在室内环境中,检测水中余氯、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期间水温从25℃逐渐升高至27℃。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在开始2天内氨氮稍有下降,这主要是氨氮同水中余氯反应的结果。第5~8天是硝化反应的高峰期,这期间内氨氮

浓度迅速下降,同时亚硝酸盐氮浓度迅速升高,最高时达到约0.7mg/L。

4 去除饮用水中氨氮的方法

解决饮用水中氨氮污染的根本方法是控制水源污染,而去除污染原水中的氨氮,需要较高的投入。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普遍要求处理水中的氨氮较难实施,但有条件的自来水厂或原水受氨氮污染严重的水厂,应该逐渐实施去除水中的氨氮,并逐步将这一要求推广开来。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应该在水厂中强化、增加有关处理工艺,去除原水中的氨氮。

生物法处理是去除原水氨氮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在常规处理之前进行生物处理,该工艺不仅能去除60%~90%的原水氨氮,而且对水中有机物(CODMn、TOC等)、浊度、色度和锰等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特别适合原水遭到较严重有机污染的水厂采用。除此之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也能去除水中的氨氮,但受工艺条件限制,去除能力有限。有些水厂常采用折点加氯的方法来去除氨氮,但在原水被有机物污染的情况下,折点加氯会产生大量有机氯化物,使饮用水的安全性下降,因而一般不提倡使用。

5 结论

目前我国地表水污染情况较严重,饮用水源大多受到氨氮

污染。原水中较高的氨氮浓度预示着水体遭到新的有机污染,饮用水中的氨氮可能导致管网末梢水难闻的臭味和亚硝酸盐产生增多的问题。目前欧洲多数国家对饮用水中的氨氮浓度有较严格的规定。我国对饮用水水源水和出厂水的氨氮浓度也有类似限值。解决饮用水氨氮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水源污染,但在控制污染不力的情况下,只能加强自来水厂的除污能力,生物法预处理技术是目前解决饮用水中氨氮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地下水的水质动态与地表水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地表水可通过各种途径渗入地下而成为地下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不断地被沿途的各种阻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进入地下的污染物数量显著减少,通过的地层愈厚,截留量愈大,因此地下水污染过程是缓慢的,但长年累月的持续作用仍可使地下水遭受污染。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来源,地下水水质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因为被地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不断释放到地下水中,且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较少,自净能力较差。因此,地下水污染治理一般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见效,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的地下水,一般表现为钙盐、镁盐、氯化物、硝酸盐显著增加,其有毒污染物主要有酚、氰、汞、铬、砷、石油及其他有机化合物。此外,堆积于地表的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其可溶性成分也可随雨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因此,控制地

表水氨氮污染意义重大。

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6f4935733.html,

1,2,3-三氮唑的制备

三种1,2,3-三氮唑的制备 目录 三氮唑的制备 (1) 第一章 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的合成研究 (2) 1.1 前言 (2) 1.2 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的制备 (2) 1.2.1 反应原理 (2) 1.2.2 实验步骤: (3) 1.2.2.1 氯苄为原料制备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 (3) 1.2.3 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结构表征: (4) 1.2.4 结论 (4) 第二章 2-(4-苯基-1,2,3-三氮唑-1-亚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研究 (5) 2.1 引言 (5) 2.2 反应原理 (5) 2.3 实验部分 (6)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6) 2.3.2 实验步骤 (6) 2.3.2.1 合成路线: (6) 2.3.2.1.1 2-氯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9] (6) 2.3.2.1.2 2-(4-苯基-1,2,3-三氮唑-1-亚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 (6) 2.4 结果与讨论 (7) 2.4.1 结果 (7) 2.4.2 讨论 (9) 2.5 结论 (9) 第三章 9-[2-(4-苯基-1,2,3-三氮唑)-1-乙基]-9H-咔唑的合成研究 (10) 3.1 引言 (10) 3.2 反应原理: (11) 3.3 实验部分 (11) 3.3.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 3.3.2 实验步骤 (12) 3.3.2.1 9-(2-氯乙基)-9-H-咔唑的制备 (12) 3.3.2.2 9-[2-(4-苯基-1,2,3-三氮唑)-1-乙基]-9-H-咔唑的制备 (12) 3.4 结果与讨论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苯并三氮唑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一、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并三氮唑化学品英文名称:1,2,3-benzotriazole 技术说明书编码:jh08B0000000203 分子式:C6H5N3 分子量:119.13 二、主要组成及性状 有害物成分:苯并三氮唑 三、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吸进本品粉尘,可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发热、喘息以及由于气管炎症而引起的迷走神经紧张等症状。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及消防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露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1H_1_2_3_三氮唑合成新工艺

2011年第1期广东化工 第38卷总第213期https://www.doczj.com/doc/6f4935733.html, · 65 · 1H-1,2,3-三氮唑合成新工艺 成兰兴,师传兴 (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以水合肼,盐酸羟胺,乙二醛为原料,经肟化、腙化、脱乙酰基三步反应制备医药中间体1H-1,2,3-三氮唑,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0~40 ℃,反应时间4~6 h,催化剂加入量CHL-A5 %,CHL-B10 %,全部采用工业原料,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总收率达69 %以上。1H-1,2,3-三氮唑含量99.6 %(色谱法)。 [关键词] 1H-1,2,3-三氮唑;合成;水合肼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1)01-0065-01 Preparation of 1H-1,2,3-triazole Cheng Lanxing, Shi Chuanxing (Henan Province Chemicai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High-purity 1H-1,2,3-triazole was obtained by resction of hydrazinehydrate, hydroxylamine with glycoxal follow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intermediate for three steps to give 69 % yield 1H-1,2,3-triazole. Keywords: 1H-1,2,3-triazole;synthsis;hydrazinehydrate 1H-1,2,3-三氮唑,分子式C2H3N3,分子量69.09,1H-1,2,3-三氮唑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β-内酰胺抗生素泰唑巴坦的关键中间体,泰唑巴坦属青霉烷砜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最早是由日本大鹏公司开发,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它具有毒性低、稳定性好、抑酶活性强的特点,在国内国外被广泛使用。1H-1,2,3-三氮唑作为制备泰唑巴坦的关键中间体使用量在不断增大,市场供不应求,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 1H-1,2,3-三氮唑的制备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以对甲基苯磺酰肼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搅拌下与40 %乙二醛反应,然后通入NH3,放热使温度自然升温至55 ℃,待温度开始下降后,停止通NH3,继续搅拌18 h,过滤,蒸发回收溶剂,减压精馏的产品1H-1,2,3-三氮唑,收率63 %[1]。(2)在丙酸溶剂中,对甲基苯磺酰肼与乙二醛15 ℃反应1 h得到的中间体用NH3-甲醇溶液在22±5 ℃反应2 h得产品1H-1,2,3-三氮唑,收率50.50 %[2],(3)以对甲基苯磺酰氯为原料,经缩合、闭环反应制备1H-1,2,3-三氮唑,总收率53.80 %[3]。国内还有报道以苯并三氮唑为原料,经高锰酸钾氧化,采用微波法脱羧制备1H-1,2,3-三氮唑,总收率可达64.7 %,且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制备方法有创新[4]。 文章以水合肼、盐酸羟胺和乙二醛为原料,经肟化、腙化反应、闭环、脱乙酰基等步骤制备1H-1,2,3-三氮唑,总收率达69 %以上,且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较其它的制备方法有更强的竞争力。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各步的反应方程式为。 1.1.1肟化腙化反应 NH2NH2+HONH2+CHOCHO→HO-N=CH-CH=NNH2 1.1.2闭环 cat HC-N HO-N=CH-CH=NNH2+(CH3CO)2O →‖‖ + HC N \/ NCOCH3 CH3COOH 1.1.3脱乙酰基 HC-N cat HC-N ‖‖ + CH3OH →‖‖ + CH3COOCH3 HC N HC N \/\/ NCOCH3 NH (1H-1,2,3-三氮唑) 严格控制各步的反应条件和物料配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 实验 1.2.1 仪器与原料 反应瓶,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精馏塔(成套装置),密度计,气相色谱仪GC900B上海天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水合肼(80 %工业进口),盐酸羟胺(工业一级,99 %昆山),乙二醛(40 %,新乡),甲醇(工业99 %),乙酸酐(CP),催化剂CHL-A(自制),催化剂CHL-B(自制)。 1.2.2 实验步骤 1.2.2.1 乙二醛单腙肟的制备 在1000 mL反应瓶中,加入220 g水合肼,搅拌下加入111.2 g盐酸羟胺,完全溶解后,在严格控制规定温度下,缓慢滴加232 g乙二醛,滴加速度以温度可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宜,加完后,继续搅拌15 min,反应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收集有机相干燥,蒸出溶剂,过滤得到结晶132.1 g,收率87.3 %。 1.2.2.2 1-乙酰基-1,2,3-三氮唑的制备 取乙酸乙酯200 mL,加入94.4 g 1.2.2.1中得到的产品搅拌溶解,加入5 g自制催化剂CHL-A,搅拌下滴加乙酸酐15.3 g,滴加速度控制在使反应温度不超过30 ℃为宜。加完后升温至规定温度,继续搅拌3 h,析出结晶,过滤干燥得产物108.2 g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收率92.8 %。 1.2.2.3 1H-1,2,3-三氮唑的制备 取1.2.2.2中产物50.5 g加入反应瓶,加入240 mL甲苯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7.5 g个自制催化剂CHL-B,冷却至规定温度,滴入甲醇95 mL,滴入速度使温度不超过40 ℃为宜,滴完后继续搅拌4 h时,蒸馏回收溶剂,减压精馏收集42~44 ℃馏分(0.25 mmHg)得到1H-1,2,3-三氮唑26.5 g,收率85.8 %,密度 1.182 g/mL,含量99.61 %(气相色谱,面积法)。总收率69.5 %。 2 结果与讨论 (1)由水合肼、盐酸羟胺、乙二醛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可以制备医药中间体1H-1,2,3-三氮唑,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成本低。 (2)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后处理简单,易于工业化,反应温度20~40 ℃,反应时间4~6 h,反应温度过高,会使肟化和腙化的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产品收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收率可达69.5 %。 (3)产品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含量可达99.6 %,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用于抗生素泰唑巴坦的生产。 (4)该实验中两步采用的催化剂均为自制,催化剂的活性高低对反应的选择性影响明显,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下转第71页) [收稿日期] 2010-10-16 [作者简介] 成兰兴(1965-),男,郑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研究和开发。

苯并三氮唑

简介 苯并三氮唑在国内生产的,有三种形状的,有颗粒状,片状,针状.国外的,大部分做颗粒和片状的.美国生产的苯并三氮唑大部分都做颗粒状.但是颗粒状的不好溶解,需要苯并三氮唑的国内厂家往往需要用溶剂溶解了之后在放到产品里面.近年来越来越多厂家使用德国洋樱集团生产的苯并三氮唑,德国的苯并三氮唑按照欧盟的REACH要求出口,而且是针状的,水油两用,既可以直接溶解在水里面也可以溶解在溶剂里面.使用很方便.国家为了抓环保,狠抓了生产苯并三氮唑的上游原料生产厂家,国内的生产苯并三氮唑的厂家已经大幅度减少生产的产量,产品成本也越来越接近进口的价格。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苯并三氮唑;BTA 产品编号: FZS137 中文名称:苯并三氮唑;BTA 中文别名: 1,2,3-苯骈三氮唑,苯并三氮唑,苯三唑 英文名称: 1H-Benzotriazole 产品外观 英文别名:1H-Benzotriazole 线性分子式: 1,2,3-Benzotriazole;Azimidobenzene;Benzene azimide;T706;BTA

编辑本段补充说明 苯并三氮唑主要作为水处理剂、金属防锈剂和缓蚀剂。广泛用于循环水处理剂,防锈油、脂类产品中,也应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润 滑油添加剂。在电镀中用以表面纯化银、铜、锌,有防变色作用。BTA与铜原子形成共价键和配位键,相互多替成链状聚合物,在铜加表面组成多层保护膜,使铜的表面不起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氢气,起防蚀作用。对铅、铸铁、镍、锌等金属材料也有同样效果。BTA可与多种缓蚀剂配合,提高缓蚀效果。也可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尤其对封闭用循环冷 却水系统缓蚀效果甚佳,在汽车用防冻剂乙二醇和水中,涂料中添加BTA 都能挥发保护材料的作用。BTA为良好的紫外光吸收剂,对紫外光敏感的制品可起到稳定的作用,例如防止重氮染料褪色,用BTA处理纸、编织物、胶片、金属硬币等薄片制品可以防止变色。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将BTA加 入研磨油、切削油中,可以使加工的铜件不变色。该品还可用作分析试剂,与氨水及二胺四乙酸合用,可用于选择性地测定银、铜、锌。也可用作摄影防灰雾剂及有机合成中间体。 编辑本段合成方法: 1、邻苯二胺(Darschroder)法早期在冰醋酸的环境中,由邻苯二胺与亚硝酸反应,缩水闭环后得到产品。该产品反应条件苛刻,收率不高。近来有用亚磷酸酯代替亚硝酸来反应,然后在高温高压下脱去低组分闭环得到产品。 2、邻硝基苯肼法将邻硝基苯肼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溶剂中有乙醇胺和催化剂,通过高压加氢制备得到BTA。这方法的收率为80%~91% 3、1-羟基苯并三唑法将邻硝基氯苯与水合肼反应得到1-羟基苯并三唑,这一过程随着水合肼的过量其收率从87%上升到9.5%以上。水合肼用醇-水-肼共沸蒸馏来回收。1-羟基苯并三唑:铁粉:盐酸为1:2.5: (6.5~7.0),在85度条件下反应。再通过2-乙基乙醇反复萃取得到BTA 编辑本段检测方法:

苯并三氮唑

苯骈三氮唑(钠)BTA(Na)【CAS】95-14-7 (BTA), 15217-42-2 (BTA.Na) 分子式:C 6H 4 N 3 H(Na )相对分子质量: 119.0(141.0) 一、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名称BTA.Na BTA 外观浅黄色透明液体浅黄色针状固体 固体含量% ≥30.099.0 比重(20℃) g/cm3 1.12±0.1—— 二、作用与用途: BTA(Na)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膜,保护铜及其它金属免受大气及有害介质的腐蚀;BTA(Na)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可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效果良好,在循环水中用量为2-4mg/L。BTA(Na)也可以作为铜银的防变色剂、汽车冷却液、润滑油添加剂。 三、包装与贮存: BTANa塑料桶包装,每桶25kg;BTA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25kg。贮存于阴凉干燥处,贮存期为六个月。 苯并三氮唑的测定 本方法适合测定磷系循环冷却水中的苯并三氮唑,测定范围为0.4-10mg/L。 一、方法提要 苯并三氮唑,在波长295nm处有最大吸收,用紫外分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其吸光度。 二、试剂和材料 1.氢氧化钾溶液:c(KOH)=1mol/L 2.苯并三氮唑标准溶液:每毫升含0.1mg苯并三氮唑。城区0.1g苯并三氮唑,加入1mL1mol/L氢氧化钾溶液,使之溶解,转移到1升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三、仪器和设备 分光度计,使用波长259nm,附1cm石英吸收池。 四、分析步骤 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0.0mL,0.5mL,1.0mL,2.0mL,3.0mL,4.0mL苯并三氮唑标准液与6只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它们分别含0.0mg/L,0.5mg/L,1.0mg/L,2.0mg/L,3.0mg/L,4.0mg/L苯并三氮唑。在分光光度计上用波长259nm,狭缝0.1mm氢弧灯,1cm石英池测定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2.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