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 2001-2010年,2002年缺)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0x5)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夏商周年表克孜尔石窟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二、简答题(5x10)

1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2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4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5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三、论述题(2x25)

1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2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2年缺)2003年

一、名词解释(10x5)

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

二、简答(4x10)

1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 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3x20)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 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10x5)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铭《金石录》

二、简答(4x10)

1 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 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3x20)

1 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3

一.名词解释(10x5)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5x10)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2x25)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

一、名词解释(11x5)

1三棱大尖状器2中石器时代3清凉寺4利簋5釭器

6三体石经7唐三彩8钧窑9三叠层10安特生11苏秉琦

三体石经: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 39字,隶书35字,。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

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藏故宫博物院

二、简答题(3x15)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3 汉代至隋代都城遗址形式演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4

三、论述题(2x25)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

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2—3厘米,

常见器形有石叶、石镞、小石刀、石片等,可作石钻或刮削器,也可镶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

合工具使用。)

4 简述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5 简述尖底瓶的考古发现和形式演变。

6 简述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概况。

7 什么是黄肠题凑?

8 简述镇墓兽的定义与考古发现。

9简述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

10列举10个以上与考古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并说明理由。

11简单总结在考古勘探中遥感探测地面遗迹的应用原理。

12在渭河岸考古现场出土饱水木质文物时应如何处理?

13简述文物存放环境的控制与调节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

14现代文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文物的研究的信息来源有何不同?

15巴蜀地区出土陶器经常会出现酥粉现象,请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在库房保管中应注意什么?

二论述题(任选5题回答,每题30分共150分)

1 论述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又称金石并用时代。为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

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

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

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

2 论述中国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演变。

3 试论秦汉帝王陵墓制度的演变。

4 试论考古学地层学的原理。

5 试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理。

6 在文物修复实验中,如何遵循“保持原貌”的原则?

7 2006年夏,西南某城出土了10具大型楠木船棺,其材质较好,重量一般在4吨以上,请提出出土后环境控制方案及脱水技术路线?

8 墓葬壁画对外开放后,一般会有哪些演变?分析它们的成因,提出你的建议

2008年

一,简答题

1.简述中国细石器时代细石核的分类并画出形态示意图。

2.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3简述陶器在考古学中的意义并绘出五种三足陶器的草图。

4.简述先秦时代青铜礼器的分类,并写出10名称

5.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

6.简述镇墓瓶及镇墓文

7.简述东晋南朝帝陵的基本特征

8.简述西安地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的分期及特征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6

9.简述北宋帝陵的形制及特点

二,论述

1.试论黄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2. 论述汉代画像石墓的分区,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

3.论述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题材内容、分期及特征。

2009年

一、名词解释(6x10)

金石学峙峪遗址嘎仙洞遗址大汶口文化侯马盟书匣钵

1..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

文物。

2.峙峪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

1963年发现。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峙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 2.8万年。这里除发现大批细

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

3.噶仙洞:为中国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为一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1980年发现石刻祝文)

4.窑具之一。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

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二、简答题(5x30)

1 简述秦汉简牍的分类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墓葬的形制及演变

3 史前时期房屋的分类

4 简述西北地区史前青铜文化

5 简述判定绝对年代的方法

三、论述题(2x45)

1 史前铜器的发现与意义(铜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史上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之一,有了铜器,人类才真正进入了文明的殿堂。人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

的代表。在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产生在公元前2000年或稍晚些时候。从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在中国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彩陶为重要内涵的原始文化中,开始出现零星

的铜器和冶铸铜器遗物,包括仰韶文化的黄铜片、铜笄和红铜炼渣,红山文化的钩形饰物的陶

质双合范,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青铜刀,大汶口文化的一件骨凿上附着有铜绿在龙山文

化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了目前国内所知最早的青铜容器残片。在齐家文化发现了最早的铜镜。

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推动了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多瑙河流域是青铜铸造业

高度发达的地方。公元前第二千纪初,这里已使用青铜制造武器。到公元前二千纪

中叶,这里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特别繁荣。优等质量的宝剑、战斧、满布精细花纹雕

刻的各种装饰品和器具,由多瑙河流域的作坊广泛散布到邻近各地区。居民的寨子

四周建有围墙和壕沟。青铜镰刀和马勒等遗物说明,农业已发展起来,马已用作骑

乘。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一大奇迹,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

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

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2 隋唐都城的布局及意义

2010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0分)

李济陶衣青州龙兴寺窖藏青白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典型器物失蜡法封泥

二、简答题(140分)

1.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2.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3.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

4.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5.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主体部分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殿堂已渐

成为全寺中心,佛塔侧退居到后面或一侧;多重院落的设置。)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三、论述题(80分)

1.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的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都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想。(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

2.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

(希望能给需要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1.李济(1896.6.2-1979.8.1)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24年开始田野考古。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

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

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他主

要致力于殷墟陶器、青铜器的研究。著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城子崖》一书的总编辑,又与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专刊》。

2.陶衣: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

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

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

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

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 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延续 500 多年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

多,有佛、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

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

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青州

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

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

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3.青白釉:瓷器的一种,俗称影青釉。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釉色介

于青白二色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

的。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鸡头壶,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莲花口灯盏,

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成色原理是以含铁量很低的氧

化铁为着色元素。

4.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

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

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

5.典型器物:造型新颖别致独特,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生产关系

等的,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环境即具体的现实关系中,往往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某

种永恒的性质各种实物器具。

6.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

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

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失蜡法也

称“熔模法”。

7.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

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

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

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8.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

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

行。西夏王陵区的规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规模相当,陵园地面建筑均有角楼,门

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陵台等建筑单元组成,平面总体布局呈纵向长

方形,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中线为轴,力求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有254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

遗址,为陵邑(或宗庙)。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9.北魏帝陵:北魏陵园建制有以下特点:

一、逐渐恢复了秦汉以来的陵寝规制,一般建有较高大的封土堆,陵前建筑祭殿,

为上陵拜谒之所。(如:永固陵陵园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在陵前建有石殿,称为"永固堂",是朝祭典礼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以它高耸壮观的陵冢,独特陵园塔基成为北魏王朝陵园的典型代表)

二、陵园内增置佛寺、斋室,表明佛教的影响渗入到陵寝制中。陵园内增置佛寺、

斋室,表明佛教的影响渗入到陵寝制中。

三、北魏迁都洛阳后,陵域布局规整,带有鲜卑族族葬的遗风。泸河以西是北魏诸

帝陵域,泸河以东,为近支皇族墓葬区和嫔妃葬地,再往东排列是"九姓帝族","勋旧八姓"和内迁"余部诸姓"以及其他降臣墓地。这一布局与汉代帝陵陪葬制度有所

区别。

三维建模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遗址发掘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遗迹、遗物信息,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是文物遗迹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面临逐步自然消亡的危机。同时,考古遗址中很多重要的迹象,在发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丢失。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获取考古遗址中的各类相关信息,长期以来都是考古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的绘图、照相、摄影以及文字记录手段限于某种因素,无法准确而详细地记录遗迹、遗址的几何信息和三维形态,为后来的研究、展示等应用需求提供完整的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全站仪、GPS、数字相机等一些新技术手段在考古发掘中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古遗址信息获取的能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手段仅仅满足了考古信息采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层面的需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考古遗址的相关信息,首先,需保证所获取的资料科学准确;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以保证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同步记录相关信息;第三,其生成的基础数据要具有多种应用可能,以满足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和展示等各层次的需要。实践表明,在考古遗址应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不仅可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将会是考古信息获取和资料后期整合、分析手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 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以被测对象的采样点(离散点)集合──称之为“点云”的形式获取物体或地形表面的阵列式几何图像数据。可以快速、大量的采集空间点位信息,为快速、精确地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并进而建立起科学准确的数据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水利、制造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在文物考古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应用实践工作,如故宫博物院正在开展的古建筑数字建模项目,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利用三维技术建立的数字档案。这些实践工作为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而二号坑遗址三维数字建模项目的工作实践表明,在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引入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对考古遗址的相关信息进行同步采集和处理,并进而建立数字模型,不仅可以满足考古发掘过程中科学、准确获取遗址各类信息的要求,同时也为后期研究、保护、考古资源管理、公众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号坑遗址总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俑坑内不仅出土有兵马俑、青铜兵器等大量的文物,还清理出较完整的棚木层、战车等珍贵的遗迹。因此,在该遗址应用三维数字扫描及建模技术,不仅可以科学、准确地获取遗迹、遗物的相关空间信息,同时因遗址面积较大,发掘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且各类迹象和出土文物的类别及形制等较为丰富,这些大体代表了一般性考古遗址的主要特点和信息获取工作要求,因此,二号坑数字建模项目的实践,为探索三维数字建模技术的在考古遗址深入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号坑数字建模工作的基本流程为三维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和拼接、三维模型的建立、纹理镶贴和色彩还原。首先在遗址现场布设球状拼接标志点,对大场景进行扫描,并将扫描数据进行了初始拼接,建立初始点云图。然后针对遗址中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吉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doc

2000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 1、遗存: 2、单位: 3、层位关系: 4、遗址: 5、民族考古学: 二、下图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T126、T127、T128北壁剖面图,请根据这个图写出它们的层 位关系(15分) 三、以下是白燕遗址商代时■期的几件陶鬲,区分它们的型、式,并简述它们的各自作用和相 互关系 四、简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在研究中国史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列出五条近年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六、介绍一木你在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一个报告学论文(从资料、方法、理论、结论方面 以及你受到的启发等几方面入手) 秦汉考古 一、名词解释(5X6) 1、金石学: 2、三叠层: 3、殷墟: 4、干栏式建筑: 5、肆: 苏秉琦: 二、问答(10X4) 1、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周原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 3、按时间早晚顺序列举东北辽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4、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而的考古报告或研究论义,试举一例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 三、简述(15X2) 1、试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年代序列 2、关于哪些遗址可能是夏文化,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哪儿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四、简答(16X3) 1、两汉至唐,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汉唐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并指出其大致范围和重要遗存 3、简述唐宋瓷器发展概况

2001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10分) 1、考古学: 2、考古学文化: 遗迹: 遗物 3、相对年代: 二、写出下列青铜器名称(20分) 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中期墓葬青铜器 三、简述层位学发掘的原则(30) 四、谈谈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手段结合的新趋势(40分) 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 一、名浏解释(3x10) 匿河文化:莫斯特文化:北京猿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克罗马农人第四纪地质学金牛山人 基因:人种学 二、简答题(10x3) 1、早期智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3、清列举出国内外出土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化石各三例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 1、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于人科形成问题的理论模式有主要有哪些?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请分别阐述一下关于现代人起源问题的〃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3、运用动物考古学的资料,分析一下我国新石器时代狗、猪、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等家畜开始驯养的时间和地域问题 先秦考古(新石器、商周、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东北、西亚) 一、名浏解释(5x6) 1、山顶洞人: 2、〃三登层〃: 3、干栏式建筑: 4、殷墟: 5秦权: 6黄肠题凑: 二、问答(10x3) 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主要有哪些区别? 2、周原考占有哪些重要发现? 3、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面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试举两例进行简要内容介绍 三、论述(20x2) 1、筒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分期与分区) 2、简述建国以来夏商周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0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 1、遗存: 2、单位: 3、层位关系: 4、遗址: 5、民族考古学: 二、下图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T126、T127、T128北壁剖面图,请根据这个图写出它们的层位关系(15分) 三、以下是白燕遗址商代时期的几件陶鬲,区分它们的型、式,并简述它们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简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在研究中国史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列出五条近年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六、介绍一本你在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一个报告学论文(从资料、方法、理论、结论方面以及你受到的启发等几方面入手)秦汉考古 一、名词解释(5×6) 1、金石学:

2、三叠层: 3、殷墟: 4、干栏式建筑: 5、斝: 苏秉琦: 二、问答(10×4) 1、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周原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 3、按时间早晚顺序列举东北辽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4、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面的考古报告或研究论文,试举一例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 三、简述(15×2) 1、试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年代序列 2、关于哪些遗址可能是夏文化,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哪几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四、简答(16×3) 1、两汉至唐,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汉唐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并指出其大致范围和重要遗存 3、简述唐宋瓷器发展概况

2001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10分) 1、考古学: 2、考古学文化: 遗迹: 遗物 3、相对年代: 二、写出下列青铜器名称(20分) 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中期墓葬青铜器 三、简述层位学发掘的原则(30) 四、谈谈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手段结合的新趋势(40分) 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3×10) 匼河文化:莫斯特文化:北京猿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克罗马农人第四纪地质学金牛山人 基因:人种学 二、简答题(10×3) 1、早期智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分析化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人们对古陶瓷的认知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通常对一件古陶瓷器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它的造型、纹饰、款式、釉彩、工艺、胎釉等方面进行研究[1]。研究的基础是将研究对象和一系列经排比的标准器物进行比对,这些研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依靠人眼来进行的,由于牵涉到的历史、美术及工艺等知识较多,研究成果的取得需要有较长时期的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的测试方法问世,物体的结构、化学成分、热特性、密度、元素化学状态以及对热、光等的反应特性等等都可以成为分析测试的对象。在这些分析对象中,有很多是人眼不能分辨和察觉的,它们与颜色、质地、纹饰等一样都是物质的属性 一:古文物的年代研究 1 X荧光成分分析测量陶瓷器年代 x荧光能全面分析古器物的钠、镁、铝、硅、铅等16种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变化情况,通过和标准样本的数据作对比,判断检测品的真实性。x荧光能谱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古陶瓷研究、古陶瓷元素分析、产地辨别及古陶瓷真伪鉴别等考古、文物领域。热释光是磷光体受到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重新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物理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测定陶瓷器和砖瓦等物体的烧制年代,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考古、测年技术¨J。热释光是陶瓷器中放射性物质和周围环境发出的微弱的核辐射通量长期作用在陶瓷器矿物晶体中产生的一种效应。影响热释光信号的外界因素有高温加热,人工辐照,光照作用等。早在1989年,Trowbridge和Bubank做过试验:他们把天然荧石加热,排空它们在地质时期积累的热释光,然后用x射线辐照,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观察辐射剂量与发出的热释光的关系,基本确定热释光由辐照产生。可见热与x射线辐照都会影响或一定程度上改变本来的热释光信号强度。在一般的热释光现象中,激发的方式有很多种。由摩擦或者研磨激发的称摩擦热释光,由电场传输的能量激发的称电子热释光。通常讲的热释光指由紫外光子和电离辐射激发的热释光. 2 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方法(INNA)在古陶瓷学上常被用来研究陶瓷器的产地。INNA是一种应用于成分分析的放射分析物理方法。活化分析的基础是核反应,以中子或质子照射试样,引起核反应,使之活化产生辐射能,用^y射线分光仪测定光谱,根据波峰分析确定试样成分;根据辐射能的强弱进行定量分析。其典型的测试灵敏度可达10曲(ppb)级别,某些元素的灵敏度达到了10-12(ppt)级别。 3 化学组成分析在判别古陶瓷年代中的应用 通过古陶瓷元素成分分析来辅助古陶瓷年代判别的工作进行了已有几十年了,但直到近年才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系统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古陶瓷的化学组成与制作年代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判别必须依赖完善的化学组成数据库,而建市数据库的工作量非常大;另外通过化学组成来辅助古陶瓷判别的科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构建古陶瓷化学组成数据库的基础卜,经过一段时问的摸索,我们在甄别现代仿品和推断瓷器年代方面有了几个成熟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古陶瓷判别的工作中,给出肯定性的结论只可能是相对的,如:仿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这一属性与真品相符,并不能说明它在其它各属性上也与真品相符,需要多重证据(如纹饰造型、热释光特性等)支持才能有更精确的判定。但如果仿品在某些特征性的属性上与真品不符,所给出的否定性的判别结论则是可信的。 二:文物的无损研究 无损检测技术是在现代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后岗三叠层 2.盘龙城遗址 3.下川文化 4.反山墓地 5.三足瓮 6.祠堂 7.史君墓 8.石窟寺 9.唐僖宗陵 10.磁州窑 二.简答题: 1.简述考古资料的优缺点 2.姜寨遗址文化分期的意义 3.磨制石器的分类及意 义 4.简牍的分类 5.夏商周时期铁器发现的意义 6.简述吐谷浑伏俟城概况 7.唐代金银器的分类 8.北宋帝陵特征 三.论述题: 1.3000—4000BC中国史前文化格局 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 2000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 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简答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论述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论述: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一名词解释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 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俑公墓名旌《金石录》二、简答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 蒙特留斯, 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 三棱尖状器, 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 黄肠题凑, 唐三彩, 邢窑, 开元通宝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1三棱大尖状器 2 中石器时代 3 清凉寺 4 利簋 5 釦 器 6 三体石经 7 唐三彩 8 钧窑 9 三叠层 10 安特生 11 苏秉琦 二简答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制演变; 3 汉代至隋唐都城形制演变。三论述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学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与历史科学有关系。历史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献资料,而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古代人类在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是古代人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制造的实物,这种实物包括两大类:一是遗迹;二是遗物。所谓遗迹,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聚居村落及其相关的建筑遗迹和埋葬死者的。所谓遗物,主要指古代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劳动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那个层面。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主要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地层堆积是指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生土层:在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 熟土层: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遗迹的堆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于地表的,如坑、沟、井、墓葬等。另一种是高于地表的,如城墙、河堤等。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收集原则,按单位收集,遗物要按单位来编号,如H1:2:M8:9。代号: M墓葬 G沟 H灰坑 Y窑址

浅谈地质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学,是一门透过重建与分析古代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环境资料,包括器物、建筑、生物遗留与文化地景,来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的学科。它可以被认定为一门科学与一门人文学院,在美国,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在欧洲则是一门独立学科。考古学需要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所以它仰赖跨学科分析,需要多学科协助,一般来自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地质学、语言学、物理学、化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本文重点讲述地质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表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考古学最初是受到地质学的启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将地质科学中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一套描述记录方法应用于历史学中。 地质学应用于考古学的发展史 中国现代考古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虽然从始于北宋的金石学吸收了不少养分,但是这一学科还是从西方传入的。而西方考古学的前身是西方的古物学,但西方的现代考古学不是古物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地质学、生物学的一些理论、方法渗透到古物学中的结果。从地质学中借用过来,并经过考古学家不断修订,使其适用于研究考古遗存的层位学,至今仍是考古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法国矿物学家(A.Damor)博士,于1864年分析了一批凯尔特人使用的硬质石斧,以后几年又分析了黑曜岩制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来源,开创了地质学者研究考古遗存的先河。 1784年,后来曾担任美国第三任总体的托马斯﹒杰弗逊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掘一个印第安墓葬时,首次提出发掘时应注意地层关系。 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早期,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准备,建立了一连串的地层系列,并证实了该地层系列可以表明年代,根据是不同地层里的不同化石。 1871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将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一套描述记录方法应用于特洛伊古城的发掘中,建立了该古城的考古文化层序,考古地层学自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

1999年吉林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带答案

1999年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简答题 1、获取考古遗存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有哪些?考古发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周原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 4、请列举出10种考古学期刊、10部考古发掘报告、10位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及其代表性学术论著(每人一部即可) 二、论述题 1、河南境内发现的龙山时代遗存可区分为几个类型?每个类型的分布范围怎样?各有哪些典型遗址? 2、试述汉代长安城遗址的基本结构与平面布局 3、试述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旧石器——元代) 先秦考古 一、名词解释(4×5) 1、干栏式建筑: 2、西水坡遗址: 3、甲骨文: 4、用鼎制度: 5、曾侯乙墓:(大百科P640)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由谭维四主持进行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品。从出土的镈钟铭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该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都很明确,为东周考古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 墓制与葬俗该墓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开凿在红色砂砺岩的小山丘上,平面为多边形,无墓道,方向正南北。墓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深13米左右。木椁置于墓坑底部,四周及椁顶充填木炭逾6万公斤。木炭之上为厚10~30厘米的青膏泥和厚约2.5米的夯土,夯土之上铺一层石板。石板之上的封土均经夯打。木椁高3.1~3.5米,由171根长条方木垒成,共用木料380立方米。椁室与墓坑的形状一致,分为东、北、中、西4个室,隔墙底部留有小型方洞以使各室相通。4室中以东室最大,中、西室次之,北室最小。主棺置于东室,分内外两层,均为木质。外棺长3.2米,宽2.1米,高2.19米,棺外镶有青铜框架,底部有10个高14厘米的蹄形铜足。棺盖四周有12个铜钮,棺内朱漆,棺外以黑漆为地,绘有朱色、金黄色花纹。内棺长2.49米,宽1.27米,高1.32米,内髹朱漆,外以朱漆为地,上施黄、黑色彩绘花纹。棺一端绘有窗户,两侧绘门,门两旁绘有守卫的神兽武士。墓主尸体有多层丝织物包裹,但出土时多已腐朽,仅存少许残片。骨架周围有玉器、骨器、角器和小件金器等随葬品300多件。墓中共殉葬21人,皆有木棺葬具,东室置8具,西室置13具。尸体均用竹席和丝织物包裹,包裹物亦已腐烂,见有少量玉器、木梳、木篦等物。人骨均经鉴定,墓主人为男性,45岁左右;殉葬的均为女性,年龄在13~25岁之间,而以20岁左右的为多。此外,主棺近旁尚有木棺一具,棺素面无漆,内有狗骨架一具。 随葬品出土随葬品共1万余件,主要置于中室和北室,东室次之。西室仅有一些散落的小件物品。中室摆满礼乐器。编钟靠近西壁和中室南部,悬挂在曲尺形立架上。编磬亦立架悬挂,紧靠北壁陈放,与编钟相对。其他乐器如瑟、笙等列于钟磬之间,九鼎八簋等青铜礼器置于中室南部,分类陈放,井然有序。这种情景,生动地反映了宴飨时饮酒作乐的生活场面。东室除主棺和8具殉葬棺外,有贵重的金器及少量车马兵器。北室摆满了兵器和车马器,有成捆的箭镞和长杆兵器及甲胄、车、马镳、车伞盖等,另有一对大铜缶及竹简。 乐器共有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篪8种124件。既有管弦乐器,又有

西北大学考古学试题01—09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2000年 一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 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 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4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5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 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名旌《金石录》 二、简答 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考古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三棱大尖状器,中石器时代,清凉寺,利簋,筘器,三体石经,唐三彩,钧窑,三叠层,安特生,苏秉琦二简答题 1.夏文化研究概况 2.黄河流域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三论述题

2009年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642830205.html, 12009年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考研英语的方法: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42830205.html, 2阅读理解复习方法——阅读三步曲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种说法:考研的关键是英语,英语的关键是阅读。在考研英语中,可以说,所有的题除了写作外,都在直接或间接的考阅读理解能力,或至少与之相关。而且,阅读理解本身所占的分量极大,每题的分也比较大,因此,在考研英语的复习中,怎么重视阅读理解都不为过。 下面我来具体谈谈阅读理解的复习方法: 首先了解阅读的命题趋势,综合分析近5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发现,阅读理解有以下一些趋势,题材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环保等重大热点方向。很多文章都摘自报刊评论。四篇文章中总有一篇比较难的/,那我们该如何复习那?首先,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复习参考书非常重要,结合众多考研者的成功经验、各个辅导班推荐以及我们的分析,以下参考书组合都是比较理想的/1《历年真题》把近10多年年的真题搞透,逐篇的分析,逐篇的翻译,一天一篇。许多考生没有认真研究真题,结果上了考场完全傻了,因此,真题是必备的,值的注意的是真题不是试卷本身,而是有答案的详细讲解和完全翻译的书,如新东方编的还是不错的,复习时,第一遍按照常规的方法做一遍,完了之后,在结合正确答案仔细分析每道题的出题的思路和正确答案的理由,。2/各个英语辅导名师编著的英语阅读理解,真题的出题思路反映考试大纲的要求,但毕竟材料的时效性存在不足,还应该补充更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如,新东方的阅读,黑博士的阅读120篇/240篇等。另外,真题我们着重的是研习,而这些材料着重的则是练习,需知阅读理解水平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提高。以上所选资料可供大家参考3/英语报刊杂志,近几年的考研阅读出题趋势偏向报刊文章,所以,整个英语复习期间,最好能每天抽点时间阅读一篇报刊文章就好了,而且前面我讲过,读这类材料有助于提高语感。需要注意的是读第一遍的时候最好不要看翻译否则对阅读水平的提高不大,整篇看完后,在看翻译,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这些资料可以作为补充。 怎样才能学好那: 1/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是基础。很多人在阅读中往往只用一种阅读方法,这样对于平时阅读还可以,但对于考研对阅读的高要求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阅读理解复习的前期,应该把阅读分成这么几个部分。略读、泛读、精读、扫读/这么几个部分 2/真题分析是核心 3/长难句分析是主要工作。看过真题的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阅读中的长难句太多,这使短文变的很难,的确如此,考研与四、六级不同,考研更多的是考能力,而四、六级更多的是考水平和速度。事实上,考研阅读每篇大概用10—20分钟来做,而四、六级最多能用8—10分钟就的做完。长难句不过关,对考研阅读水平就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一点就是花点时间去看看语法,两者结合。会事半功倍的,值得强调的是语法较差的考生一定要做这项工作。 4/树立主动的阅读意识是关键。这是一种意识,软性条件,就看谁的意志力强,能坚持每天的计划,久而久之,主动的阅读意识就能加强,考试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其实阅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只要处理的好,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考研英语阅读复习冲刺攻略 现在,复习的时间越来越紧,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最后的几个月高效而又有的放矢地备考,是许多同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的广大同学的实际备考情况,建议大家应在冲刺阶段做好如下的几项工作: 一、紧抓词汇复习 全国统考英语完全考察考生对书面语的理解和创作。在我们对书面英语的理解过程中,词汇可以说是基石。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在前一段的复习过程中单词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现在还再复习单词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那么我们以大纲样题阅读理解Part A 的第四篇(其实是96年真题第三篇)第一段为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孟中元 从1974年3月秦兵马俑坑考古发现以来,秦始皇陵园及兵马俑坑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保护工作就有计划、分步骤的展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非常重要的秦代文化的物质遗存,对于研究秦汉时代的政治、历史、军事、法律、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都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工作是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室内清理、研究,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搜集获取信息,为学界及时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信息,使研究人员借助考古发掘资料信息、历史文献对历史、文物、考古进行深入细致研究,还原展现秦代历史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许多技术被应用于考古工作中,与考古工作密切结合,促进了数字考古这门学科的发展。数字考古为考古信息的全面获取、科学管理保存、广泛传播、深入研究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数字考古涉及到的范畴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 考古学在学科自身的发展中不断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关领域汲取营养,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科,它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界限,而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一切有助于帮助释读遗存的手段和技术,一切有助于理解古代社会的方法,都可以而且应该拿来。因为学科的任务是阐释古代社会,而古代社会又是如此丰富多彩。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被引进到考古学研究中,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是开辟了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不能涉及或忽略涉及的研究领域。二是进一步提高了考古学研究的效率、精确度和科学性。 考古学研究借鉴和利用了自然科学许多学科中的手段与方法,科技考古作为现代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数字考古是作为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个领域。数字考古也称为计算机考古,它是将自然科学中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中,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考古信息采集存储与管理、信息重组、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的传播,对考古工作进行结构性重组,使考古工作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数字考古涉及到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领域,这个领域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数字考古是一门应用技术,采用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是将考古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解决考古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把涉及到的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方面的高新技术和考古工作密切结合,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发掘信息,通过数字化达到永久保存,并通过对考古信息的科学管理、分析处理、研究应用等为学术研究服务。计算机技术可对考古文献、博物馆藏品、地理信息和考古学资料进行管理。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包含地面上的和埋藏在地下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采集历史遗留下来的信息。数字考古通过对考古信息采用多种手段采集,涉及到多个层面,从技术复杂度层面来说,分为基础性简单应用、深入性开发应用。考古工作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如发掘日记、发掘记录、拍摄照片、考古遗迹遗物绘图、考古现场摄像记录。这是通常用到的考古资料信息记录的手段,对考古资料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须用到与计算机相关的硬件与应用软件。如彩色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全站仪、GPS、数字化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数字化采集硬件设备。应用软件方面除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支持外,还涉及到与处理多媒体信息相关的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态影像处理、三维建模工具、GIS开发工具等软件。以下从考古信息数字化采集和建立考古信息系统入手,以秦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中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20200627205223)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09 历史教育090103016 许玮琳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近200 年的历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基本成熟期、转变期、全面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 萌芽期(文艺复兴至19 世纪20 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文物,调查欧洲古代遗迹、北美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古迹。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说,中国从宋代开始的金石学 传统可以被认为是考古学的萌芽,但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考古学。 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19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 形成期以19 世纪20 年代北欧学者西蒙森和汤姆森相继提出的“三期说”,即把古代按照生产工具的质料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的观点,并由 汤姆森按这一分期陈列博物馆的文物,及发表专著进行阐释为代表。地质学中按土质、土色区分地层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学,成为“考古地层学”,它使考古学的研究摆脱了古物学仅仅研究遗物形态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一时期,在埃及、两河流域和 欧洲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如对著名的意大利庞培遗址的发掘。 初步发展期(1867 年至1918 年前后)的考古发掘逐渐科学化,挖宝式的发掘受到批评。按层位发掘,准确记录一切遗物的出土位置并将它们全部收集、充分及时地公布发掘成果为人们所推崇。与此同时,出现了被称为考古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 类型学”,即根据遗物的形状和纹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阐明这些遗物之间内 在的关系。考古地层学的普遍应用和考古类型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考古学理论则主要是运用相关学科的传播论和进化论。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30 年代末)的标志是考古学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考古工作范围的扩展和重大发现的增多。这一时期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在一些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圣才出品】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石璋如 答: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 2.李家沟文化 答:李家沟文化是河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李家沟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3年调查发现。1976~1977年间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30平方米。该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一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期为仰韶文化泉护类型,三期为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李家沟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各类型的相互关系及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3.石峡文化 答:石峡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广东省的北江、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中出土不少稻谷。农具比

较先进,为石锄、有段石锛,劳作效率相对较高。陶器中也出现了少量的印纹陶,陶器上拍印了方格纹、曲尺纹、漩涡纹。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这两个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4.何尊 答:何尊是西周初的青铜器,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何尊圆口方体,通高38.8厘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器内底有铭文12行119字,是一篇完整的训诰,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史料价值极高,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5.走马楼简牍 答: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字~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6.栖霞山石刻 答:栖霞山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佛教石刻,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的栖霞山,时代为

历年考古试题

2007北大 -------------------------------------------------------------------------------- 解释:奥都威技术,魏敦瑞,西阴村,黄肠题凑,小河墓地,和林格尔壁画墓,湖州镜,世说新语,波斯陶,酋邦 论述: 1、考古发现稻作起源 2、二里头文化宫殿及其特点 3、东汉洛阳城特点 4、唐代西安地区墓葬类型与等级制度 北京大学2005 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五分) 1、金石学 2、裴文中 3、碳十四测年技术 4、朱封大墓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易县燕下都 7、低温釉陶 8、汉代铁官 9、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 10、天龙山石窟 二、论述题(每题25分) 1、长江中游地区新“时期”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 2、概述东周列国都城类型多样化的现象及原因 3、举例说明汉代诸侯王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4、北宋皇陵的建制及特点 北大2003年考题 考古学通论 名词 金沙遗址李济湖州镜萨珊银币 论述 1莫维斯线述评 2商周时期陶鬲的分期特点 3龙山时代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 4铁器的产生及其意义 5大明宫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北大2004年考题 广谱革命,葡萄镜,安伽墓,华清池,里耶秦简,沂南汉画像石墓,石器拼合, 柴尔德,还有一个想不起来了 还有长沙窑 还有什么来得,好像是个以前考过的,肯定是以前考过的

嗯嗯 大题是北魏洛阳城,农业起源,铜石并用期主要文化,秦楚墓比较 -------------------------------------------------------------------------------- 2006高校考古学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名词解释: 三大气候信息库 AMS测年蛋壳陶瑶山墓地吴城文化涂金工艺石阙模型明器虞弘墓号墓为陵 论述: 1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 2 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展情况 3 概述汉代工官的设置和其产品 4 概述六朝墓葬的墓壁装饰内容及其演变 山东大学:考古学通论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2、论述二里冈文化的发现、命名及基本文化特征。 3、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 名词解释(每题5分) 山顶洞人、裴里岗文化,石家河文化,半坡类型,夏家店上层文化,琉璃河燕国墓地.虫鸟书体,东下冯遗址,走马楼简牍,马王堆汉墓,镇墓兽,长沙窑 川大 一、名词解释 考古学文化细石器半坡遗址妇好墓侯马晋城模印拼砌画像砖墓影青瓷永乐宫 二、简答 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断代研究方法并比较其异同 2、唐高宗至德宗时铜镜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三、论述 1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谱系关系及近十年来的新发现 2、三星堆及蜀文化发现与蜀文化的研究新进展 3、西汉长安城布局及近十年考古的发现(附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