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病历书写规范

儿科病历书写规范

儿科病历书写规范
儿科病历书写规范

病历书写规范各专科病历的书写要点

1.过去史

(1)与现病相同或类似的疾病

(2)急性传染病史

(3)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4)创伤、手术史

2.个人史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描述:

(1)出生史:胎次、产次、孕期、生产方式(顺产或难产),接产方式及地点(新法或旧法,医院或家中),出生时体重,出生时情况,必要时加问母亲孕期营养及健康情况。

(2)喂养史:喂养方式(母乳、人工、混合喂养);人工喂养者询问其理由,乳品种类(奶粉、鲜奶)、调配方法、份量(一日几次、每次毫升数);加添辅食品的日期、种类、份量和方法,断奶日期及有无困难。(婴儿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者应重点描述。年长儿可从略,但应询问饮食习惯及现在食谱、食欲和大便情况。)(3)生长发育史:体格发育(何时能竖头、独坐、独步,何时出第一颗牙,身高、体重增长情况),智力发育(何时能笑、能认人、能发单字及短名;如已入学,应询问其学习成绩及一般活动情况)。(4)预防接种史:包括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等病的预防接种,记录接种时年龄、

反应及最近一次的接种时间。(卡介苗接种后6 周是否复查,结果如

何?)

3.家庭史

(1)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情况。

(2)有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及传染病史。

(3)父母年龄、职业,是否近亲结婚。

(4)母亲各次分娩情况,孕期健康情况。

(5)同胞健康情况(死亡者应询问死亡原因及死亡年龄)。4.体格检查

(1)体重、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长、头围、胸围是否测量视年龄与病情而定),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灵活、呆滞、

安静、烦躁),皮肤弹性,皮下脂肪的分布和充实度,有无出疹和淤点。

(2)头部及其器官:头颅颅缝闭合情况,囟门(大小、闭开、凹隆),颅骨有无软化;有无鼻周青紫和鼻翼扇动;口腔(气味、有无张口呼吸);唇(颜色,有无疱疹、皲裂、溃疡、畸形、色素沉着,口角有无溃疡),牙(数目、形状,有无龋齿),龈(色泽、肿胀、溃疡、出血、溢脓),舌(形态,舌质、颜色、舌苔、乳头,有无溃疡、异常色素,动作、对称性,是否伸出口外),舌系带(有无溃疡、过短)。舌下有无囊肿,口腔粘膜(颜色、腮腺管开口情况,有无淤点、溃疡、麻疹粘膜粘膜斑、鹅口疮),腭(有无腭裂、上皮

珠、淤点、溃疡),咽(颜色、吞咽情况、悬壅垂动作),喉(有无声音嘶哑、失音、喘鸣声),扁桃体(大小、充血程度,有无分泌物或假膜)。

(3)胸部:胸廓有无畸形(鸡胸、肋串珠、赫氏沟)和三凹征。心前区有无隆起,心界大小和位置(包括上界及左右缘。心左界以左乳线为准,右界以胸骨右缘为准,可记录为在其内或外几厘米)。心脏听诊。

(4)腹部:脐部有无出血、分泌物和脐疝。

(5)肛门:有无畸形、脱垂和肛裂。

(6)外生殖器:男性外生殖器的形状,睾丸有无下降,有无阴囊水肿、疝和鞘膜积液;女性的尿道、阴道有无畸形和分泌物。

(7)四肢:有无畸形(“O形”或“X形”腿)、骨骺端肥大和杵状指(趾)。

(8)神经系统:必要时需做运动、感觉及其他有关检查小婴儿需做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检查。

病历格式姓名:

职业:--

别:

工作单位:

年龄:

住址:--

婚姻:未

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 民族:

入院时间:

出生地:

记录时间:--

主诉:咳嗽3 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 天。

现病史:患儿于12月1日起,在着凉后流清涕,鼻阻,继而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无痰,2 天后咳嗽加重,有痰,不易咯出。12月4 日起发热38.5 ~39.5 ℃(腋温),同时伴轻度气促,哭闹时口周发绀。病初自服小儿止咳糖浆,12月3 日因症状加重到地段医院就诊,口服红霉素2天,但咳嗽仍未减轻。12月5 日来院门诊,予青霉素肌注治疗,今晨因高热39.8 ℃咳嗽气急加重急诊入院,病后精神食欲渐差,发热后尿黄量少,大便每天1 次,无气喘,声嘶、也无盗汗、咯血、尿频、双耳溢脓等症状。无呕吐,腹泻和抽搐。

个人史生产史(胎儿及围产期情况):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于-- 年- 月-日生于(地址),娩出时体重--kg,apgdr 评分-- 分,无畸形及出血。母妊娠期体健,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外伤等病史。

喂养史:母乳少,以牛乳,奶粉为主,偶有溢奶,无呕吐,2 个月后加米汤,5个月后加蒸蛋,6个月时加喂菜粥及饼干,苹果泥。间断服过钙粉,未加服鱼肝油。

生长发育史:3 个月会抬头,4 个月会笑认妈,7 个月能扶坐,出牙,现能叫爸爸妈妈,能扶站,尚不能迈步。

预防接种史:生后1 周接种卡介苗,6 个月时服小儿麻痹麻糖丸,7 个月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

过去史

(一般健康状况)平时易出汗,6 个月后患感冒,支气管炎各1 次,无气喘病史。(传染病史)无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史。(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外伤手术史)无外伤手术史。

家庭史:

父母年龄及健康状况:父-- 岁,母-- 岁,均为(职业),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家庭成员情况)祖母-- 岁患冠心病,家庭成员中无支气管气喘、结核患者,无遗传病史。(家庭环境)经济情况和住房条件一般,患儿由-- 照管。

体格检查

一般测量:体温38.9 ℃,脉搏140 次/ 分,呼吸38 次/ 分,血压70/55mmH,g 体重8.0kg ,身长74cm,坐高42.5cm,头围45cm,胸围44cm。

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平卧位,神志清楚,精神差

皮肤:皮肤弹性正常,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无水肿,腹壁皮下脂肪厚1.5cm。

浅表淋巴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

头:

头颅:轻度方形,骨缝闭合,前囟约2.0 ×2.0cm,平毛发稀疏、细黄、欠光泽。枕部环形脱发,无皮脂溢出,无疤痕。

眼:双眼窝不下陷,哭有泪。球结膜不充血,无出血,睑结膜不苍白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正常,无斜视,无震颤。

耳:两则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液,耳屏无压痛,耳廓无牵拉痛,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

鼻:外形正常,轻度鼻翼扇动,鼻前庭无糜烂、无脓性分泌物外溢。口腔:口周轻度发绀,口唇无疮疹,无口角皲裂,乳齿11,齿龈无红肿,口腔粘膜无疮疹,无出血及溃疡,无假膜附着,两侧腮腺管开口处无红肿,舌苔白薄。咽充血、悬壅垂居中,咽反射正常,扁桃体不肿大,无声嘶。

颈部:颈软,两侧对称,无肿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明显怒张。

胸部:胸廓呈圆桶形,无鸡胸及漏斗胸,有轻度郝氏沟及肋缘外翻,胸壁无肿块。

肺脏:

视诊:呼吸深快,腹式呼吸为主,右侧呼吸运动较左侧稍浅。

触诊:哭时语颤两侧略增强。

叩诊:两肺上部均呈清音,两肺下部反响较上部低,肺下界在右肩胛下角第9 肋间,呼吸移动度约0.5cm。

听诊:双肺中下部可闻中等量中细湿罗音,以右肺为著。

心脏:

视诊:心前区不隆起,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在左第4 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处。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同视诊,搏动范围约1.5cm,无抬举感,无震颤。

叩诊:心上界在第2 肋间胸骨左缘外2cm,心左界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心右浊音在第四肋间胸骨右缘外约0.5cm 处。

听诊:心率140/min ,心音略低,节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

P2>A2。

腹部:

视诊:腹平,对称,未见胃肠蠕动,无脐疝。

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肝下缘距右锁骨中线肋缘2.5cm,脾下缘距在锁肌中线肋缘1cm,质均软,边缘

略钝,无触痛,膀胱未及。

叩诊:无移动性浊音,无波动感,无过度反响。肝浊音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4 肋间,肝脾区无叩击痛。

听诊: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腹部无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外观正常,两则睾丸均已降至阴囊,阴囊无水肿,包皮能上翻,肛门周围糜烂,无直肠脱垂,无肛裂。

脊柱及四肢: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活动正常,肋脊角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关节局部无红肿,自动与被动活动不受限制,肌张力不减低,肢端不发绀,无杵状指趾,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

神经系统:感觉反应正常存在,腹壁反射,两侧膝腱反射、提睾丸反射存在,巴彬斯奇征及克尼格征均阴性。

检验及其他检查

2009-12-6 血常规:

Hb110g/L,RBC4.0×1012/L,WBC12.0×109/L,N70%,L30%。2009-12-6 大便常规:黄色软便,镜检阴性。

2009-12-6 尿常规:蛋白阴性,WBC~2 3/HP。

2009-12-6 胸片:双肺野中下部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右肺为著。心膈未见明显异常。

病历摘要

(患儿姓名),男,9 个月,因咳嗽3 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 天入院。病初为阵发性干咳,2 天后咳嗽加剧,有痰,第4 天发热伴轻度气促和鼻扇,经口服红霉素和对症治疗无效,改用青霉素治

疗一天。因症状加重收住院。病后无声嘶、气喘,也无盗汗、咯血等症状。体检:体温39℃(R),脉搏140/min, 呼吸38/min ,精神差,轻度方颅,前囟2.0 ×2.0cm,平,枕部环形脱发,轻度鼻扇,口周哭闹时发绀,咽部充血,有三凹征,轻度郝氏沟和肋缘外翻。呼吸稍快,语颤略显增强,两肺中下中可闻中等量中细湿罗音,以右肺为著。心率140/min ,节律齐,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5cm,脾下缘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0.5cm,质软,WBC12.×0

109/L,N70%,L30%,X 线胸片示两肺中下部小斑片状模糊阴影。

初步诊断

1.支气管肺炎,急性:9 个月婴儿,咳嗽3 天,加重伴发热气促3 天入院;有轻度呼吸困难的症状体征;双肺中下部可闻中细湿罗音,

X线显示两肺中下部小斑片状模糊阴影;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

类计数升高。

2.佝偻病,活动期:有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 岁以内小儿好发,出现发热、咳嗽,轻度呼吸困难。不支持点:本例患儿已9 个月,发热较高,两肺以中细湿罗音为主,白细胞计数也高。临床不支持本病。必要时,可行病毒学检查排除。

2.腺病毒性肺炎:2 岁以下小儿多见。起病急骤,1~2 日内即呈高热稽留不退。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不支持点:本例患儿起病3 天后始发热。呼吸困难症状和肺部罗音量一致,白细胞计数高。临床不支持本病。有条件可行病毒学检验排除。

3.肺结核:9 个月婴儿,咳嗽3 天,加重伴发热。不支持点:该患儿无结核接触史,无盗汗,长期低热等结核中毒症状。X 线胸片也无婴幼儿结核常见的右肺上部哑铃状阴影。不支持结核感染,必要时可行OT试验和查血沉鉴别。

4.急性支气管炎:9 个月婴儿,咳嗽3 天,加重伴发热。不支持点:本例患儿两肺可闻中等量中细湿罗音。X线见斑点状模糊阴影,已达支气管肺炎程度。

诊疗计划:

1.送咽拭培养、行抗生素敏感试验。

2.如出现高热惊厥、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宜行脑脊液常规和增养

检查。必要时作血培养,以确定有无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可能。

3.行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测定。测血气分析(必要时)。

4.必要时查血沉、行OT试验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5.必要时送标本行病毒学检验。

6.腕部X 线摄片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

7.氧,必要时

8.用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每天1~2 次主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

9.祛痰等对症治疗。≥ 38.5 ℃时应用退热剂降温。

10.察呼吸、脉搏、心率及肝脏变化,如出现心衰。即用强心利尿剂。

11.予抗佝偻病治疗。

/ 签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