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PA《会计》课后作业投资性房地产

CPA《会计》课后作业投资性房地产

CPA《会计》课后作业投资性房地产
CPA《会计》课后作业投资性房地产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

A.甲公司持有的已经营出租给乙企业的土地使用权

B.甲公司持有的自用办公楼

C.甲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丙企业持有的建筑物

D.甲公司在企业附近购买了一栋商品房,改造成职工宿舍,出租给本企业职工,收取一定的租金

2.甲公司将一栋写字楼出包给某建筑公司承建,建成后准备用于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写字楼建造完成时的入账价值是指( )。

A.写字楼的实际发生建造成本

B.甲公司向承包单位支付的工程价款

C.写字楼的公允价值

D.写字楼的可变现净值

3.某企业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对外出租,并与客户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写字楼买价为2000万元,另支付相关税费150万元。在与客户签订经营租赁合同过程中,支付咨询费、律师费等10万元,差旅费2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000 B.2150 C.2160 D.2162

4.下列项目中,属于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 企业购入的写字楼直接出租

B.企业购入的土地准备建造办公楼

C.企业购入的土地准备建造办公楼,之后改为持有以备增值

D.企业购入的写字楼自用2年后再出租

5.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2010年1月5日,甲公司购入一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和上层建筑不能区分计价)并准备用于对外出租。2010年2月25日,与客户签订了房屋经营租赁协议,租赁期开始日为2010年3月1日。房屋购买成本为38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0年度企业对该房屋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35 B.150 C.165 D.180

6.企业对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摊销),应该计入()。

A.其他业务成本B.管理费用C.营业外支出D.投资收益

7.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列各项中,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是( )。

A.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B.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C.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D.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8.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投资性房地产通常应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B.满足规定条件时投资性房地产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C.同一个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D.同一个企业只能采用一种后续计量模式

9. 长江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将一建筑物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出租时,该建筑物的成本为2800

万元,已提折旧5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50万元,2011年12月31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2100万元,2011年长江公司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万元。

A.损失50 B.收益50 C.收益150 D.损失100

10.某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10年7月1日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该建筑物的成本为51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2010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508万元。2011年4月30日该企业将此项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售价为550万元,该企业应确认的处置损益为( )万元。

.40 C

11.甲公司将一写字楼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写字楼的账面原值为5000万元,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100万元,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0万元,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则( )。

A.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0万元

B.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400万元

C.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400万元

D.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400万元

12.丙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该公司2008年1月1日将一项账面原值5000万元、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的待售商品房产转为经营性出租,当日公允价值为52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51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3)题。

(1)假如按照成本模式计量,2008年1月1日转换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5200 C

(2)假如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08年1月1日转换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5200 C

(3)假如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08年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万元。

B.-100

C.200

×9年6月30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的一项厂房经营租赁合同到期,甲企业于当日起对厂房进行改造并与乙企业签订了续租合同,约定自改造完工时将厂房继续出租给乙企业。20×9年12月30日厂房改扩建工程完工,共发生支出300万元,当日起按照租赁合同出租给乙企业。该厂房在甲公司取得时初始确认原价为2000万元,预计使用20年,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以下列第(1)至(2)题。

(1)假设甲企业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截止20×9年6月30日已计提折旧800万元,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改造期间该厂房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确认

B.在改造期间不对该厂房计提折旧

×9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0

×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

(2)假设甲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至20×9年6月30日已经确认该厂房公允价值累计下降的金额为400万元,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造期间该厂房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投资性房地产

B.改造期间该厂房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在建工程

×9年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

×9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1900万元

14.甲公司以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甲公司拥有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原值3200万元,预计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2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资产在2005年6月达到可使用状态后用于出租,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可收回金额为2500万元,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不变,至2011年12月20日甲公司将该项房产以2500万元处置,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和其他条件,回答下列第(1)至(3)题。

(1)以下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错误的是()

A.取得租金收入应确认为营业收入,计提折旧或摊销应确认为营业成本

B.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C.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减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D.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2)甲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是()万元。

.3000 C

(3)该项房产在2011年12月20日处置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是()。

A.取得营业利润万元

B.取得营业利润 2500万元

C.取得营业外收入万元

D.取得营业外净收益 250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A.已出租的建筑物

B.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办公大楼

C.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

E.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开发的商品房

2.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B.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其转换日为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C.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用于资本增值,其转换日为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后确定用于资本增值的日期D.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承租人支付的第一笔租金的日期

E.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合同签订日

3.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产计提折旧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对投资性房产计提折旧

C.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D.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E.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4.若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企业应对已出租的建筑物计提折旧,发生减值时也应计提减值准备

B.企业不应对已出租的建筑物计提折旧,期末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C.企业不应对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摊销

D.企业不应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

E.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

5.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有()。

A.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B.企业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结转到其他业务成本中

C.当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应当终止确认该资产

D.企业出售、转让、报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E.企业出售、转让、报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存在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6.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或处置时,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有()。

A.转换为自用时,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入账价值

B.转换为自用时,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转换为自用时,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D.处置房地产时,原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应转为营业收入

E.处置房地产时,原计入资本公积部分应转为营业成本

7.下列各项中,一定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的有()。

A.投资性房地产的改良支出

B.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时,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C.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D.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公允价值变动

E.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减值

年3月A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一块土地使用权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同时在土地上开始建造三座厂房,预计2011年6月三座厂房即将完工,B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将其中一座厂房租赁给B 公司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2011年6月20日三座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三座厂房的成本均为5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投资性房地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A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至(2)题。

(1)关于购入的土地使用权的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B.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C.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D.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一般情况下,当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E.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一般情况下,当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2)A公司在2011年有关业务正确会计处理有( )。

A.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厂房”科目的金额为5000万元

B.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科目的金额为1000万元

C.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125万元

D.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科目万元

E.贷记“累计折旧”科目250万元

9.甲公司于2011年年初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修改当日,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原价为5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0%提取,税法认可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计量口径。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第(1)题至(3)题。

(1)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B.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改变其用途后,不影响其账面价值

C.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计入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D.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出售时,记录在资本公积的金额不用转出

E.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投资性房地产只能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B.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为会计政策变更

C.由自用的房地产改为投资性房地产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D.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

E.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为会计估计变更

(3)因后续计量模式变更,下列关于甲公司的相关处理正确的有()。

A.“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金额为400万元

B.留存收益调整50万元

C.留存收益调整万元

D.资本公积调整万元

E.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万元

10.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根据董事会决议就空置的、达到出租状态的原自用房产与A公司签订租赁合同,从即日起将该房产整体出租给A公司,租期为2年;年租金为250万元从2008年起每年年底支付。

(2)该房产为2003年12月取得,原值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30年,预计净产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3)2009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A公司就该房产租赁续约2年,同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为该项房产投入改造支出200万元。

(4)2011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甲公司以2850万元将该房产整体出售给A公司并办理相关手续。

(5)该房产2007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2008年其公允价值等于2800万元,2009年至2010年每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均等于3000万元。

要求: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回答下列第(1)至(2)题。

(1)以下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表述正确的有()。

A.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B.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C.以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改变用途并不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D.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E.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如有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2)以下对该项房地产确认计量正确的有()。

A.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固定资产3000万元

B.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投资性房地产3000万元

C.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投资性房地产2800万元

2009年12月20日万元改造支出增加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年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增加利润50万元

三、计算分析题

1.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09~2010年发生如下业务:

(1)2010年3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一项厂房经营租赁合同即将到期,为了提高厂房的租金收入,甲公司决定在租赁期满后对厂房进行改扩建,并与丙企业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改扩建完工时将厂房出租给丙企业。3月15日,与乙公司的租赁合同到期,厂房即进入改扩建工程。11月10日,厂房改扩建工程完工,共发生支出150万元,即日按租赁合同出租给丙企业。3月15日厂房账面余额为1200万元,其中成本1000万元,累计公允价值变动200万元。

(2)2009年6月,甲公司打算搬迁至新建办公楼,由于原办公楼处于商业繁华地段,甲公司准备将其出租,以赚取租金收入。2009年10月,甲公司完成了搬迁工作,原办公楼停止自用。2009年12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

租赁协议,将其原办公楼租赁给丁公司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10年1月1 日,租赁期限为3年。2010年1月1日,该办公楼原价为500万元,已计提折旧140万元,公允价值为350万元。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其投资性房地产。

(3)2009年3月10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将其开发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A公司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09年4月15日。2009年4月15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450万元,无减值,公允价值为47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480万元。2010年6月租赁期满,企业收回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并以550万元出售,出售款项已收讫。甲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作后续计量。

要求:

(1)编制甲公司关于厂房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2)编制甲公司办公楼转换日的相关会计处理。

(3)编制甲公司有关写字楼的会计处理。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公司有关房地产的相关业务资料如下:(1)2010年1月,甲公司自行建造办公大楼。在建设期间,甲公司购进为工程准备的一批物资,价款为14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38万元。该批物资已验收入库,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该批物资全部用于办公楼工程项目。甲公司为建造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库存商品一批,成本l60万元,计税价格200万元,另支付在建工程人员薪酬362万元。

(2)2010年8月,该办公楼的建设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该办公楼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94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3)2011年12月,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将该办公大楼经营租赁给丙公司,租赁期为l0年,年租金为240万元,租金于每年年末结清。租赁期开始日为2012年1月1 日。

(4)与该办公大楼同类的房地产在2012年年初的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2012年年末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

(5)2013年1月,甲公司与丙公司达成协议并办理过户手续,以2 500万元的价格将该项办公大楼转让给丙公司,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

要求:

(1)编制甲公司自行建造办公大楼的有关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该项办公大楼2011年年末累计折旧的金额。

(3)编制甲公司将该项办公大楼停止自用改为出租的有关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该项办公大楼有关2012年末后续计量的有关会计分录。

(5)编制甲公司该项办公大楼有关2012年租金收入的会计分录。

(6)编制甲公司2013年处置该项办公大楼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3. 蓝天房地产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将其一栋写字楼对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租期为2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400万元,出租时,该写字楼的成本为6000万元,已提折旧10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6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公允价值为3600万元,蓝天房地产公司对该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11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40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90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3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4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要求:编制蓝天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选项B、D两项均属于自用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选项C属于丙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

【解析】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为本公司为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实际支出,根据实际支出来进行入账。

3.

【答案】B

【解析】企业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根据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为2000+150=2150(万元)。

4.

【答案】A

【解析】对于企业外购的房地产,只有在购入房地产的同时开始对外出租,才能称之为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5.

【答案】C

【解析】因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法核算,无论何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全部按照成本去计提折旧,为(3800-200)/20×11/12=165(万元)。

6.

【答案】A

【解析】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7.

【答案】A

【解析】选项A,应计入资本公积。

8.

【答案】C

【解析】同一个企业只能采用一种后续计量模式。

9.

【答案】B

【解析】出租时公允价值大于成本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100-2050=50(万元)。10.

【答案】A

【解析】应确认的处置损益=550-508=42(万元),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不影响处置损益。11.

【答案】 B

【解析】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大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本题分录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6000

累计折旧1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0

贷:固定资产5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400

12.

【答案】

(1)C

【解析】企业将房地产存货转换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5000-200=4800(万元)。

(2)B

【解析】企业将房地产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为5200万元。

(3)B

【解析】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520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4800万元的差额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期末公允价值5100万元小于期初5200万元的差额100万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C

【解析】20×9年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2000-800=1200(万元),继续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2)B

【解析】C选项计算=2000-400=1600万元;D选项计算=2000-400+300=1900(万元)。

14.

【答案】

(1)B

(2)C

【解析】2008年12月31日摊余价值=3200-(3200-200)/20×=2675(万元)

可收回金额低,计提175万元减值准备后以2500万元计量。

(3)A

【解析】2011年12月31日处置前账面价值(处置成本)=2500-(2500-200)/×3=(万元),处置损益==(万元)。

借:银行存款 2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3000/20×+2300/×3)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75(3200-3000/20×)

贷:投资性房地产 3200

营业利润==(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

【解析】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2.

【答案】ABC

【解析】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其转换日为租赁期开始日,而不是承租人支付的第一笔租金的日期。

3.

【答案】BDE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4.

【答案】 AE

【解析】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对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处理。

5.

【答案】AC

6.

【答案】 ACD

【答案】 CDE

8.

【答案】

(1)ABCD

(2)ABCDE

【解析】本题的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厂房 10000

投资性房地产——厂房 5000

贷:在建工程 15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 1000

累计摊销 25(1000×50/

贷:无形资产 1000(3000 ×5000/15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36.67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25(5000÷20×6/12)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1000÷50×7/12)

借:制造费用 250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250(10000÷20×6/12)

累计摊销 (3000÷50×5/12+2000÷50×7/12)

9.

【答案】

(1)ABD

【解析】选项A,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将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改变其用途后可能改变其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出售时,记录在资本公积的金额应转入到其他业务成本中。

(2)CE

【解析】由自用的房地产改为投资性房地产属于用途发生了变更,不是会计政策变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改变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

(3)ACE

【解析】甲公司改变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4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50

贷:投资性房地产 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

【答案】

(1)ABC

(2)BCD

【解析】B选项:2007年12月31日为租赁期开始日,摊余价值=3000/30×26=2600(万元),以公允价值3000万元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并确认资本公积400万元。

E选项:2011年处置时=2850(其他业务收入)-(3000-200)(其他业务成本)+2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50(万元)。

附:会计处理分录

会计分录:

2007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3000

累计折旧 400(3000/30×4)

贷:固定资产 3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2008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2009年12月20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2009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0

此时账面价值=3000+200-200=3000(万元),与当期公允价值相同。2011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0

借:银行存款 28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850

借:其他业务成本 30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32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其他业务成本 200

三、计算分析题

1.

【答案】

(1)

2010年3月15日,甲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转入改扩建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0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2010年3月15日~11月10日,工程发生改扩建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2010年11月10日,改扩建工程完工,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35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350

(2)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35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累计折旧 140

贷:固定资产 500

(3)

①2009年4月15日,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贷:开发产品 4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

②2009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③2010年6月,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借:银行存款 55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5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8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470

——公允价值变动 10

同时,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其他业务成本 10

同时,将转换时原计人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

贷:其他业务成本 20

2.

【答案】

(1)2010年1月~2010年8月

借:工程物资 1638

贷:银行存款 1638

借:在建工程 1638

贷:工程物资 1638

借:在建工程 556

贷:库存商品 1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应付职工薪酬 362

借:固定资产 2194

贷:在建工程 2194

(2)2011年年末累计折旧的金额

2011年年末累计折旧的金额=(2194-94)÷20÷12×(4+12)=140(万元) (3)2011年12月办公大楼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200

累计折旧 140

贷:固定资产 2194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6

(4)2012年12月31日期末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5)2012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 24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40

(6)2013年处置该项办公大楼

借:银行存款 2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5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4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2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6

贷:其他业务成本 146

3.

【答案】

(1)2010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 6000

累计折旧 1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00

贷:固定资产 6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10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600

(2)2011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4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20(4400÷2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20

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6000-1220-600=418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0万元,按规定,还应补提减值准备18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80

(3)2012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4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00

借:其他业务成本(3980÷19)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012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万元),可收回金额为38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不能转回。

注册会计师cpa注会东奥会计网校张志凤会计基础班课件讲义

前言 一、考试题型题量 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三、近三年命题规律 (一)题目类型特点 会计考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考核考生对《会计》一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考核考生对《会计》一书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 (二)命题规律 从近三年《会计》的试题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覆盖面宽,考核全面; 2.重视测试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职业判断能力; 3.注重热点,突出重点,体现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要求; 4.综合性较强。 四、复习方法 (一)明确目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 (二)全面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 (三)加强练习。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对全书后续章节具有统驭作用。近3年考题为客观题,分数不高,属于不重要章节。

20XX 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删除了“第六节 会计科目”一节的内容。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 会计概述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 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总 论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1·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A.当无形资产价值恢复时,将以前年度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B.由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全额转回 C.由于资产购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借款费用由资本化核算改为费用化核算 D.某项专利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E.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改为成本模式

注会投资性房地产讲义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第二节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后续计量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2009单、2011单、2012单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一、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房产已出租的建筑物 地产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建筑物+劳务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出租+提供维护、保安等辅助服务) 一房四产某项房地产部分自用或作为存货出售、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情形。如某项投资性房地产不同用途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应当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 二、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1.用途不符 自用的建筑物固定资产 自用的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 销售的房地产存货 经营租入再经营租出的房地产(二房东:无所有权,不作为资产)2.违法 按国家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是 区别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或在建建筑物,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 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即使未 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是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确认时点 已出租的建筑物 租赁期开始日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将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日期

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和在建建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的日期筑物 二、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房产同固定资产 外购 地产同无形资产 自建同固定资产 后续公则公 转换 后续成则成 【例题】2014年3月,甲企业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对外出租,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经营租赁 合同,约定甲企业自购买写字楼日起将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租赁期5年。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共 计1 20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 1 2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成本模式 1.相同:也提折旧(摊销),也提减值; 2.不同:收入支出作为其他业务核算。 自用出租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出售:营业外收入平时+出售: 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例题-成本】甲企业的一栋管理用办公楼自用3年零3个月后,出租给乙企业使用,已确认为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假设这栋办公楼的成本为1200万元,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经营租赁合同,乙企业每月支付甲企业租金6万元。 原自用时计提折旧: 每月计提折旧 =1 200÷ 20÷12=5(万元) 借:管理费用 5 贷:累计折旧 5 (1)租赁期开始日(华丽转身) 借:投资性房地产 1 200 贷:固定资产 1 200 借:累计折旧195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95 (2)每月计提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5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

注会投资性房地产讲义知识交流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第二节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后续计量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2009单、2011单、2012单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二、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1.用途不符 2.违法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确认时点

二、初始计量 【例题】2014年3月,甲企业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对外出租,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甲企业自购买写字楼日起将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租赁期5年。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共计1 20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 1 2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成本模式 1.相同:也提折旧(摊销),也提减值; 2.不同:收入支出作为其他业务核算。 自用出租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出售:营业外收入平时+出售: 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例题-成本】甲企业的一栋管理用办公楼自用3年零3个月后,出租给乙企业使用,已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假设这栋办公楼的成本为1200万元,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经营租赁合同,乙企业每月支付甲企业租金6万元。 原自用时计提折旧: 每月计提折旧 =1 200÷ 20÷12=5(万元) 借:管理费用 5 贷:累计折旧 5 (1)租赁期开始日(华丽转身) 借:投资性房地产 1 200 贷:固定资产 1 200 借:累计折旧195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95 (2)每月计提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5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 (3)每月确认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6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例题-减值】接上题,当年12月,这栋办公楼发生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此时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960万元,以前未计提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及处置财务账务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账务处理方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形式和转换日 (1)转换形式 1.非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 2.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 (2)转换日的确定 ●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达到自用状态的日期。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出租,或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转为出租:租赁期开始日。 2.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1.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2.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冲减成本)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冲减成本) 贷:其他业务成本 或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例7-17】甲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0×7年3月10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租赁协议,将其开发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7年4月15日。20×7年4月15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45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47 000万元。20×7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48 000万元。20×8年6月租赁期届满,企业收回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并以55 000万元出售,出售款项已收讫。甲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7年4月15日,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470 000 000 贷:开发产品450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 000 000 (2)20×7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0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000 (3)20×8年6月,出售投资性房地产: 上述分录可以拆分为: 借:银行存款 550 0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550 0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480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470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 000 000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实务操作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实务操作指南》 王世定赵治纲编著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讲解与实务操作 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及有关内容的理解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已出租的建筑物。 以下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1)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注释】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其中,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4、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辅助服务,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饭店,其经营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服务收入,该旅馆饭店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1、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分录汇总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分录汇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成本模式: 1、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在建工程或开发产品(房地产企业)自用房地产转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存货转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存货账面余额) 存货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开发产品账面余额) 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 转为改良或装修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改良或装修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改良或装修支出(日常维护)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改良或装修完成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3、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 计提折旧或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4、投资性房地产处置

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处置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 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 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存货 借:开发产品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5、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与账面净值差额*0.9,公允大贷记,公允小借方)盈余公积(公允与账面净值差额*0.1,公允大贷记,公允小借方) 公允价值模式: 1、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 外购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在建工程或开发产品(房地产企业) 自用房地产转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小于账面) 贷: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大于账面) 存货转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完整版)初级会计实务讲义笔记

一、资产的概念 1、含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1)过去时(不是将来时) 财务会计(过去时) 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计划购买的原材料不属于资产 (2)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3)能带来经济利益 (4)经济资源(不是人力资源,政治资源) 例:下列属于企业资产的有( B ) A阳光和空气 B 存放在第三方的原材料 C经营租赁方式租入机器 D 计划采购的物质 3、分类:(1)根据有无实物形态分有形资产如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如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2)按来源不同分自有资产外购 自制 经营租入(不属于资产) 租入资产 融资租入(属于资产)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 (3)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 其他流动资产(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 存货、预付帐款、其他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待摊费用) 下列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C ) A应收帐款 B 预收帐款 C 交易性金融资产 D以公允价值模式计价投资性房地产 二、货币资金 1、含义: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流动资产 2、内容: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外埠存款、存出投资款) 不包括 (1)备用金(其他应收款) (2)商业汇票(可能在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 (3)现金等价物(三个月到期的债券投资) 例:下列各项中是其他货币资金(BCD ) A企业持有三个月到期的债券投资 B为购股票存出投资款 C外埠存款 D 向银行申请银行汇票时的存款

注册会计师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章节练习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资料如下:
(1)甲公司将所持有的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写字楼经营租赁给乙公司,租赁期为1年,年租金为300万元,租金于年末结清。租赁期开始日为2010年1月1日。租赁期间,由甲公司提供该写字楼的日常维护。该写字楼的原造价为3000万元,使用寿命3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已计提折旧10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核算。
(2)2010年12月,该办公楼发生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1600万元;2010年共发生日常维护费用40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收到乙公司支付的租金并存入银行。
(3)2011年1月1日,甲企业决定于当日开始对该写字楼进行重新装修,装修完成后将继续用于经营租赁。
(4)2011年4月20日,甲企业与丙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将写字楼出租给丙公司。租赁期为2年,年租金为500万元,租金每半年支付一次。
(5)2011年6月30日,该写字楼再开发完成,共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200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开发完成后发现甲公司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于是将该写字楼的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当日的公允价值为2500万元。
(6)201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700万元。
(7)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要求:
(1)编制2010年1月1日甲企业出租写字楼的有关会计分录。
(2)编制2010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有关会计分录。
(3)编制2011年1月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4)编制2011年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有关会计分录。
(5)编制201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有关会计分录。 A.该项变更为会计政策变更 年12月31日应当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万元 年12月31日应当确认资本公积200万元 年12月31日应当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100万元 年12月31日应当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万元 根据资料(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出让方式购入的准备建造办公楼的土地使用权 B.未来持有目的不明确在建建筑物 C.经营出租拥有使用权的建筑物 D.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租赁期届满,暂时空置但将继续用于出租 E.已出租的建筑物 下列各项资产中,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英文财政部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No.3—Investment Property Chapter 1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is standard is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Basic Standard”for the purpose of prescribing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vestment property and the disclosure of related information. Article 2 Investment property is property held to earn rentals or for capital appreciation or both. Article 3 The following items of investment property are dealt with by this standard: (a)a land use right that is leased out. (b)a land use right held for transfer upon capital appreciation. (c)a building that is leased out. Article 4 The following items are not investment property: (a)owner-occupied property, i.e.property hel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supply of goods or services or for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b)property held as inventories. Article 5 the following items are dealt with under other appropri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a)property constructed on behalf of others, which are dealt with under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No.15—Construction Contracts”. (b)rental income from, and sale and lease back of, investment property, which are dealt with under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No.21—Leases”. Chapter 2 Recognition and Initial Measurement Article 6 Investment property shall be recognized as asset when, and only when bot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a)it is probable that the future economic benefit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vestment property will flow to the enterprise; (b)the cost of the investment property can be measured reliably. Article 7 An investment property shall be measured initially at its cost. (a)the cost of a purchased investment property comprises its purchase prise, related taxes and fee, and other directly attributable expenditures. (b)the cost of a self-constructed investment property is its cost at the date when the construction or development is complete.

注会考试《会计》讲义及习题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科目设置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二)会计处理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2.计提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3.取得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例题3·单选题】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自20×1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将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出租给某单位,租期为4年,每年收取租金65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原价为12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至20×1年1月1日已使用10年,累计折旧3 000万元。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发现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可收回金额为8 80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该投资性房地产对甲公司20×1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250 B.350 C.450 D.650 【答案】B 【解析】20×1年计提折旧=(12 000-3000)/(40-10)=300(万元),20×1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12 000-3 000)-300=8 700(万元),因可收回金额为8 800万元,所以不需计提减值准备。该投资性房地产对甲公司20×1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650-300=350(万元)。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科目设置 1.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前提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一、投资性房地产及其特征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在我国,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这种情况较少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已出租的建筑物(出租方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不重大的)。 三、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自用的房地产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一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如果能够分别计量和出售的,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否则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以经营租赁租入再出租的建筑物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将某个项目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首先应当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投资性房地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模式的会计处理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主要涉及会计科目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一)外购或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外购的房地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自行建造房地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自行建造的成本,包括:土地开发费、建安成本、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

用等,但建造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只有在购入房地产的同时开始对外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才可以称之为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购入的房地产,购入之后再改为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应先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租赁开始日或用于资本增值之日起,再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房地产的用途发生的改变。一是由董事会权力机构的正式的书面协议,二是在实际状态发了生改变(自用状态改变为出租状态)。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按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方法计提折旧或摊销。折旧额或摊销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计“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租金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计提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实务(一)说课讲解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新会计准则对出租性房地产进行了统一规范,将对外出租的房产、对外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以及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统一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进行核算。从而将投资性房地产与企业自用的厂房、办公楼等固定资产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存货而准备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区分开来。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基本特征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性活动。 (2)投资性房地产在目的、用途、状态等方面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 (3)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后续计量模式。企业通常应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计划用于出租而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将租入的土地使用权又对外出租。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已经取得的并准备将来增值后再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但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三)已出租的建筑物 已出租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包括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后用于出租的建筑物。 投资性房地产不包括的内容: (1)自用房地产。企业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宿舍,虽也收取租金,但间接为企业

2021学年注会考试《会计》讲义及习题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例题6·多选题】下列关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 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按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B.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C.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 D.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答案】BD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选项A错误;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C错误。 【例题7·单选题】甲公司20×1年至20×4年发生以下交易或事项: 20×1年12月31日购入一栋办公楼,实际取得成本为 3 000万元。该办公楼预计使用 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因公司迁址,20×4年6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将上述办公楼租赁给乙公司,租赁期开始日为协议签订日,租期2年,年租金l50万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赁协议签订日该办 公楼的公允价值为 2 800万元。 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4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 2 2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小题至第(2)小题。(20XX 年) (1)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出租办公楼应于20×4年计提折旧150万元 B.出租办公楼应于租赁期开始日确认资本公积l75万元 C.出租办公楼应于租赁期开始日按其原价 3 000万元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D.出租办公楼20×4年取得的75万元租金应冲减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答案】B 【解析】20×4年应计提的折旧=3 000/20×6/12=75(万元),选项A错误;办公楼出租前的账面价值=3 000-3 000/20×2.5=2 625(万元),出租日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租赁期开始日按当日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选项C错误;应确认的资本公积=2 800-2 625=175(万元),选项B正确;出租办公楼取得的租金收入应当作 为其他业务收入,选项D错误。 (2)上述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4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是()万元。 A.0 B.-75 C.-600 D.-675 【答案】C 【解析】上述交易对20×4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75+150/2+(2 200-2 800)=-600(万元)。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讲解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而持有的房地产。《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将房地产的范围定义为房屋和土地,而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企业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本准则中的房地产实际上指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 投资性房地产和自用房地产在实物形态上完全相同,例如都表现为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或构建物等,但在产生现金流量的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显著的差异。房地产投资是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因此,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企业持有的其它资产,而自用房地产必须与其他资产如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源等相结合才能产生现金流量。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两类房地产应区分进行会计处理,投资性房地产适用本准则,而自用房地产适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准则。 我国以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没有要求企业区分对待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和自用房地产。然而在实务中许多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由于两类房地产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方式有较大差异,将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自用房地产都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不利于反映企业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及各类房地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新的会计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40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要求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区别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一项资产单独进行反映。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该准则与准则发布前实务和制度规定比较,主要的差异有: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单独以“投资性房地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而在现行实务或制度中,一般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2.后续计量模式 新准则规定,可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选用成本模式时,需要计提折旧、进行摊销及计提减值,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选用公允价值计价时,以期末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两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现行实务和制度规定,以历史成本模式进行核算,分别按照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 3.计量模式变更 新准则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不得再转为成本模式。

2019注会会计英语基础讲义

2019注会会计英语基础讲义 xx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前言总体考情分析一般选择综合题第1题要求选用英文作答,若用英文作答完全正确,则在原题满分的基础上多加5分。对于《会计》科目来讲,综合题的知识点分布可能性很大,知识面比较广,所以对于常见的综合性知识点,均需要关注如何转化为英文作答的形式。 在本次教学中, 将会按照专题的形式,同时结合具体例题,分别使用中文与英文进行讲解,并帮助学员提炼相关专业词汇。在具体每个专题的讲解时,每个专题会以先列举常用的词汇,最后结合典型例题的形式进行演练。部分专题在讲解中将会整合在一次授课中完成。 本次授课共涉及以下17个专题: 1.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2.投资性房地产 3.资产减值 4.借款费用 5.股份支付 6.或有事项 7.金融工具 8.收入.费用和利润 9.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

10.所得税 11.外币折算 12.租赁 13.会计政策变更.估计变更.差错更正 1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5.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 16.合并财务报表 17.每股收益课堂教学形式由于自xx年起注册会计师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因此同学们在运用英语进行综合题目作答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在电脑上输入答案是得分的前提。为了提高同学们快速输入英语答案的准确性,本门课程需要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跟随主讲老师将英文部分内容在Word文档中输出,以达到对单词的准确拼写以及对语法句型熟悉掌握的目的。 专题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目录 01 考情分析 02 词汇归纳总结 03 重点.难点讲解 04 同步系统训练考情分析有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内容在注会考试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可能并不单独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但是专业阶段主观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中一般都会穿插其相关内容。如与借款费用.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等内容的结合。因此,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词汇归纳总结

2020年中级会计师《实务》基础精讲班讲义第六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一、内容提要 本章解析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及入账成本的确认,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后续计量模式在选择标准上、会计处理上和计量模式的转化上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最后,本章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及处置做了案例解析。 二、关键考点 1.投资性房地产的辨认; 2.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 3.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 4.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开发产品相互转换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的归属科目认定; 5.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损益的计算,尤其是公允价值模式下“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的会计处理。 三、历年试题分析 年份题型题数分数考点 2017 单选题 1 1.5 自用房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贬值的科 目归属 多选题 1 2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原则的正误甄别 判断题 1 1 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 综合题 1 18 投资性房地产结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2018 单选题 1 1.5 投资性房地产折旧的计算 多选题 1 2 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 判断题 1 1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处理 计算题 1 10 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2019 单选题 1 1.5 投资性房地产日常维护支出的科目归属 多选题 1 2 自用房产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对财务报表项目 的影响 判断题 1 1 部分出租部分自用的会计处理原则 计算题 1 10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公允价值变动及转 为自用固定资产并提取折旧的会计处理 四、本章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解释】房地产包含两部分:地皮与地上建筑物。房地产企业购买地皮,并在此基础上建造商品房,两者合二为一属于房地产企业的库存商品,计入“开发产品”科目。一般企业购买地皮,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建造的地上建筑物计入“固定资产”,如果无法合理区分,全部计入“固定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分录大全

三、投资性房地产业务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1)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初始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初始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 贷:银行存款 [说明]外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只有在购入房地产的同时开始对外出租(自租赁期开始日起,下同)或用于资本增值才能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否则后期转化;投资性房地产是一种经营性活动。 2.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1)发生建造成本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贷:银行存款等 (2)建造完工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适用于成本模式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适用于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说明]建造成本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成本、安装成本、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和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建造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性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建造成本。 3.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1)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①投资性房地产转入改扩建工程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②发生改扩建或装修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贷:银行存款等 ○3改扩建工程或装修完工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①投资性房地产转入改扩建工程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在借方] ②发生改扩建或装修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贷:银行存款等 ③改扩建工程或装修完工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在建 4.投资性房地产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1.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模式计量 (1)按期(月)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2)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3)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2)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做相反分录] [说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并由此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3.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变更日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已计提]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 盈余公积[(公允-账面)*0.1]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公允-账面)*0.9]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看账面价值) (1)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