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

2010—2011第二学期第二专题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比较困难又比较复杂的一年,是两个问题兼而有之的问题。从困难程度来说,没有2009年那么困难,保增长不是主要任务。复杂程度也没有2010年这么复杂,2010年所谓复杂,是很多问题我们看不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也不知道中间会孕育什么风险。在2009年预计2010年的时候,大家说今年的膨胀压力会比较大。从2010年三月份,一系列调控政策就出台了。包括限制房价的政策。到了5

月份,当时在人民银行开会的时候,很多学者又担心中国也会出现通货紧缩。3月份,又开始发生新变化,美国开始货币放量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就显示出了2010年宏观调控的一些复杂程度。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展望2011年,增长率将比2010年有所回调,经济增长预计为9.5%左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3%-4%。(总理报告:GDP增8%;居民消费物价指数4%;城镇新增就业900万)

一、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当前经济总体运行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据测算,如果保持目前的环比增长水平,2011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降至7.5%左右,明显低于合理的潜在增长水平。二是通胀预期并未完全消除。尽管总体价格形势基本保持平稳,但在货币供应增长较快、货币存量较高和工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胀预期仍然居高不下。通胀预期较高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也限制了政策运用空间,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三是保持和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难度较大。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缺少长效机制,当前调控主要依靠短期和行政措施,现有调控成果并不稳定,存在着反弹的可能。此外,受开发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一些不利影响也未完全显现。四是结构调整和短期增长的矛盾比较尖锐。由于2009年以来重工业增长明显加快,单位GDP能耗和排放水平有所上升,导致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任务异常繁重。五是货币信贷增长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货币信贷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资金紧张程度却趋上升。信贷宽松与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很大。

二、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

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一)有利条件

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二)不利因素

首先,外贸环境和2010年相比有所恶化。从政策环境看,危机后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就业的需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也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现有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将逐渐显现。2010年所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产能过剩等,都有一个落实实施的过程,其对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滞后期。2011年现有调控措施的滞后影响仍不可忽视。

第三,通胀压力未完全解除。需求方面,前段时期货币信贷总量快速扩张的影响仍需一定时间加以消化,货币信贷的较快增长对通胀而言始终是一个大的风险因素。美国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推出,又进一步加大了控制热钱流入的难度,对稳定货币信贷增长构成新的冲击。供给方面,今年以来工资水平大幅上升,各地工资上升幅度均在20%-30%左右。工资上升对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服务业和农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服务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由此可能受劳动力成本推动而进一步上升。

第四,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在“十一五”高速发展后,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着建设用地不足、污染排放高、环境损害严重等资源环境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国家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限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也会增加。由此,一些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排放空间将受到压缩。

三、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分析预测

(一)总体态势

综上所述,并运用年度预测方程,我们预测2011年GDP增长率为9.5%,较今年略有回调,但仍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这一增长水平也与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基本相适应。主要受基数和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2011年经济总体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1季度为2011年增长的谷底,随后增长率将逐季提高。价格总水平在经济增长回调、国际价格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也将基本保持稳定,预测涨幅在3%-4%左右。

(二)三大需求变化趋势

综合考虑2011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011年3大需求将呈现出口较大幅回调、投资小幅回落和消费基本稳定的格局。

首先,出口增长2011年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有短期反弹因素减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波动加大、生产成本上升等,从长期看这些因素多数将为后危机时代的常态。我们根据模型预测2011年出口增长率约为15%,比2010年回落11个百分点;主要考虑国内需求和汇率的影响,模型预测进口增长15.5%。进出口状态将进一步向平衡的方向发展。

其次,展望2011年支持消费增长的有利条件仍较多,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一是就业势头良好,全国很多地区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二是工资,特别是消费增长潜力

较大的低端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幅度较高。三是鼓励消费将是长期的政策取向,政策环境也将越来越有利于消费的增长。总体而言,明年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预测方程预测全年消费增长18%左右,基本与2010年持平。

第三,在投资增长方面,“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将对明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受2010年调控措施的滞后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和治理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对2011年的投资则起到制约作用。综合这些因素,根据我们的投资预测方程,全年城镇固定资产增长22%左右,比2010年回落1.5个百分点。

(三)价格走势

2011年有利价格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发达国家通胀率较低甚至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国内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回调、产能过剩现象仍然严重等等。不利于价格稳定的因素则主要有货币存量较高、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税费改革和工资上涨等。此外,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现在较难把握,如天气气候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蔬菜粮食生产等。如果主要考虑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的影响,预测全年CPI上涨3%-4%。

四、政策基本走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较快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的关键时期。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要围绕“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这一中心任务,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垄断行业等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破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两难问题,以确保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继续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刺激力度

2011年,新增4万亿元“一揽子刺激计划”经过两年的实施已接近尾声。在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依然不强及世界经济复苏较为缓慢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宜过早地一次退出,继续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刺激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及加快结构调整非常有必要。建议2011年继续增发一定规模的国债,新增发的国债在投向上要重点用于经济发展中的短腿部门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适度合理增长

2011年,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使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又要避免货币政策的过快过度紧缩。综合考虑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应坚持“适度宽松”的取向,根据经济发展新变化,把握好政策节奏,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市场流动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把握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比例,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要切实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已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在外部环境尚未转暖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不宜升值过快,总体上应继续维持“小步慢跑”的升值节奏。

(三)加大“有扶有控”政策力度,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及“十二五”我国面临的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为此,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调控力度,严控“两高”行业过快增长,继续严格执行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的有关规定。与此同时,要针对今年许多地方采取了拉闸限电等突击减排的不正常现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行政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避免在“十二五”时期突击减排现象的再次发生。在当前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环境下,短期内要继续加强行政对节能环保的调控力度,建立严格的年度节能降耗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从长期来看,则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加快,特别是要建立起充分反映资源开发和使用环境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

制。要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的支持力度,抓紧出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和细则。同时,要加大对服务业税收、价格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作用。此外,要加快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地区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最近社会上有一些说法,中国2010年以来应对房地产的政策失败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2010年以来中国在房地产的调控里,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大的。判断房地产的成效有两个指标,第一房地产的价格,基本上我认为是稳定住了。尽管9月份以后,环比又有所上升,部分城市的房价有所抬头,但是没有房地产宏观调控,可以想像在流动性这么宽松的情况下,房价上升是不可控制的。第二,在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房地产的投资保持很快的增长。这对未来一年到一年半的房地产供给,特别是商品房的供给,打下了基础。预示着未来房价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针对2009年房地产量价齐升的走势,2010年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在调控政策的作用下,5月至8月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商品房销量逐月回落,房价增速受到一定程度地遏制。但9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销售出现回暖、房价环比回升,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不明显,促使2011年初国家又一轮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使房地产市场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1、2010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综述

(1)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

2010年是出台调控政策最多,调控更严厉的一年。年初,面对房地产市场回升、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形势,国务院办公厅于1月7日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了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以及对土地供应和商品房销售的管理等11条调控措施,拉开了调控的序幕。

2010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办发10号文件),再次遏制房价。调控政策围绕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从治理合理房价形成的市场环境入手。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加强住房需求管理上,实施一系列的“限贷令”,包括二套房首付不低于五成,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购买首套但90平方米以上的首付不得低于30%;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等,严厉抑制非合理住房需求。同时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增加中小商品房的土地供给,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环境。以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形成合理价格。

房地产市场经过5月至8月份的调整后,9月份又出现回升的趋势。9月末,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出台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第三次更严厉的调控。一是对地方政府严格实行问责制,要求各地尽快出台落实国办发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二是全部暂停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和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购房贷款;首次置业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等。三是加快住房供给进度,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严厉查处开发商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加快推盘速度。四是16个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二线城市在实施细则中出台了“限购令”,采取行政手段严格限制投资、投机购房和非常住居民购房。

(2)2011年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虽然2010年房地产调控措施层出不穷,但在通胀预期增强、汇率上升压力加大、投资渠道匮乏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房地产市场内在因素作用下, 2010年末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回升,房价依

然居于较高水平,2011年初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相继出台。1月26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国八条”),再一次出重拳进行调控。一是强化调控政策的落实,要求各地政府合理确定本地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将稳定价格的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地方政府;二是加大控制需求的力度,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60%;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三是对原有税收、差别信贷政策、土地准入资格和资金审查政策要完善和强化落实。四是加大住房保障的力度,明确2011年要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全力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同时于1月27日公布了上海市和重庆市两个城市实施房产税试点的方案,开征房产税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新一轮调控政策是我国近几年房地产调控最严厉的政策组合,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高房价的指向十分明确,既是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延续,又是进一步的“加码”,表明了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决心。

(3)宏观货币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10年虽然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面临通货膨胀上涨的压力,央行的货币政策已转变为适度紧缩。从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开始,到2011年2月末,央行连续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4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9.5%;并于2010年10月始三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难度。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房屋消费者的购房成本,抑制了购房需求。

2、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及成因

(1)201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一是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住房市场销售增速回落

受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市场销售增速从2月份的39.4%逐步回落,7月份达到最低点-15.4%,8月份开始回升,9月份的三次调控措施出台后,增速平缓。

全国不同区域市场表现并不一致,市场销量明显回落的主要是东部地区,1?12月份销售同比增速比年初回落28.1个百分点,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省市,调控政策抑制不合理需求的效果比较明显,住房销售量呈现大幅下降,其中北京市住房销量增速由年初上涨46.4%,到1?12月份转变为下降30.6%,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同样出现住房销量大幅下降的形势。中西部地区住房市场销量增速回落的较少。

二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

宏观调控注重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的土地供给、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2010年计划的580万套保障房已全部开工,已经建成370万套,房地产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增速比2009年末提高17.1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增速比2009年末提高28.2个百分点。

三是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仍在较高水平

住房供给持续增长,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抑制,自住性需求持币观望,住房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房价涨幅趋缓,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价格同比涨幅由4月份的最高点15.4%,逐月回落至12月份的7.6%,回落了7.8个百分点,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9月份以后,房价出现反弹的苗头,9、10、11、12月新建住房月环比价格分别上涨0.5%、0.3%、0.4%、0.3%。1?12月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5029.15元/平方米,比2009年均价上涨7.1%;第四季度租房价格同比上涨13.8%,房租比2009

年末提高了14.5个百分点。

(2)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的成因分析

为什么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2010年末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迹象,房价仍然处在较高的水平?

第一,土地价格上涨对房价的带动。住宅用地是住房的基础,在当前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制度下,土地价格占建房成本1/3以上。虽然2010年国土部增加了住宅用地的投放量,但仍然未达到2007年的同期水平。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使得开发企业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又强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导致土地招拍挂的价格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第四季度普通居住用地价格同比上涨18.4%,高档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上涨25.4%,年末一些城市又出现了“地王”,土地价格上涨成为房价上涨的推手。

第二,通胀预期导致购房意愿增强。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过程中,自住型住房需求就比较旺盛。2010年居民消费品价格一路走高,2010年CPI同比上涨3.3%,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后,银行存款仍处于负利率贬值状态。由于房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炒房获得丰厚利润的财富效应,使没房的希望将现金变成房产,有房的希望购房保值增值。虽然当前的调控政策抑制投机需求,但事实上仍然有人创造条件将需求实现。

第三,二三线城市政府大力进行城市建设,带动房价上行。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些二三线城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进行城市建设。一方面改造旧城区创造了许多被拆迁户的住房需求,增加了供求矛盾。另一方面,随着新社区的建设,房价水平也在提升。

第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较充足,难以大量降价促销。此次调控的路径,是通过改善供求关系,迫使开发商下调房价,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虽然需求被抑制、销售量增速回落,但开发商资金并不十分紧张,1?11月份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仍然高达31.2%,大部分开发商持放慢放盘速度、保价观望态度,并不急于降价促销,因此房价难以较大幅度回落。

3、2011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环境和展望

(1)影响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因素分析

一是住房需求仍然比较旺盛,房价存在上涨的压力

当前我国城市住房需求仍然比较旺盛。第一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人口将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二线城市聚集,这些城市的无房刚性需求比较大。而二、三线城市正处在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中,旧城拆迁带来的被动住房需求在增加。第二2011年我国经济仍然平稳较快增长,分配制度改革将较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更强烈。第三2011年物价水平将居于高位,通胀预期增加了购房保值增值的需求。第四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境外热钱蠢蠢欲动,寻机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第五一些地方政府的“限购令”年底已经到期,一旦松动,将有大量被抑制的需求释放。

二是保障房供给增加,能适度分流住房市场的压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明确,在2010年建设580万套保障房的基础上,2011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同比将增长72.4%,其中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2009年全年销售商品住宅804万套,意味着将接近全年商品房的销售量,将有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享受保障房的待遇,有利于分流住房市场的压力。国土部门表示,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地的同时,切实保障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应,有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

三是中央稳定房价的态度坚决,将强化落实和完善调控政策

温家宝总理2010年末在回应社会热点话题时谈到:“经过我们一段的努力,房价会回到合理的价位”。2011年初已出台了严厉的调控政策,住建部表示, 2011年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四是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稳定房价

目前,人民币已经进入加息通道。2011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利率水平,将紧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提高融资成本,迫使开发商加快开发和降价促销放盘的速度。同时也提高需求者的购房成本,抬高购房门槛,抑制部分需求。将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稳定房价。

(2)2011年房地产市场运行趋势展望

展望2011年房地产市场,将是调控政策和市场的博弈。春节前新“国八条”的出台已经为2011年的楼市定调,调控仍将是主旋律,且力度更大、要求更严、决心更强,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使自住性需求选择继续持币观望,等待房价回落;提高“二套房”贷款首付,一些改善型需求由于购房成本上升被挤出市场;“限购令”及房产税试点推出,严格控制了投机性需求;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强将分流中低收入人群对商品房市场的刚性需求。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多重政策的实施真正缩小了有效需求的范围和规模,另一方面加大土地供应量、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普通的建设,逐步增加住房的供应量,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同时, 2011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收紧,将迫使开发商加快资金回笼速度、降价促销,价格面临回调的压力。可以预计,2011年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势头难以出现,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保障房的投放,房价涨幅将平稳回落。但“限购”并不是长久之计,要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还需要深化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改革,完善房产税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继续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过剩流动性对价格稳定造成冲击。

导致这次物价上涨是我们这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种刺激政策的必须接受的负产品。因为导致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流动性过剩。除了流动性过剩还有三个因素可能会支持2011年物价上涨的。

第一个就是输入性因素增强,因为我们知道美元贬值引起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市场恐慌,特

别是外部的不确定性,包括欧盟市场迟迟走不出低谷,中东又出现了这样的动荡,它是石油的产区,包括

像三大铁矿石巨头连手来提价等等,我们被别人掐住脖子非得买这个东西,但是又得出高价买。为什么这两个月我们的外贸顺差减少,不是我们出口东西少了,是因为我们买的东西贵了。

第二个因素是成本推动,从07年之后《劳动合同法》出台,包括我们提高了环保的成本,最近很多市场出现了用工荒,所以用工成本的增加、土地成本的提高,资源、生态、环境门槛的提高,将会使我们的成本在逐步地推高,这个因素恐怕也是得考虑到。

第三个就是自然灾害,年初中国已经将近一百天不下雨了,当时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芝加哥的农产

品期货市场一直往上涨,尔后华北的两场雪使我们的旱情得到缓解,也使粮食价格得到了稳定,所以觉得我们这两年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和天气状况,在平常如果刚才说的因素情况下很正常的,但是这个通货膨胀预期很强烈的时候,一有风吹草动大家都很担心。

就控制通胀角度来说,2010年整个控制通胀的成效,相对2009年底的预期来说,是卓有成效的。可能过了一年,很多人都忘了,2009年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通胀可以过10的,实际看起来,尽管百姓对通胀的压力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控制通胀还是有效果的。当然,2011年通胀压力还是很大。

膨胀压力在加大。怎么应对,回头看,第一轮2004年的物价上涨,由当时粮价上涨引起的,CPI达到 3.9%,第二轮2007年-2008年的物价上涨。第三轮就是这一次了。2004年的物价上涨就是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粮价上升,那个时候的总供给、总需求包括货币需求不复杂,解决办法很清楚,就是增加供给。从2004年开始,中央政府把农业税补贴了,增加农产品供给,连续七年粮食丰收。2007-2008年的物价上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高于13%、14%,中国消费拉大,拉动全球商品经济的上升,根源在于

中国经济过热。这一轮,中国GDP只有10%,我们的工业有些产能还是过剩的。全球的经济增长复苏慢下来了。这一轮通货膨胀所有的因素都在一块了,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还有通胀预期问题,搅在一块。中央的办法很清楚,从供给上、打击投机上,控制通胀预期上来解决。全球的产品价格上涨,不单是中国需求引起的。也有美国的货币政策问题。这次经济通胀因素很复杂。

这一轮中国经济通货膨胀不是短期的问题,可能是中长期问题。问题是美国的货币放量政策什么时候退?美国是结构性失业,过去几年,美国把低端产业都赶走了,通过推升房地产把经济拉起来,多的人可以做建筑工人,把就业解决了。等建筑不行了,这些人又失业了。美国没有办法了,要搞产业化,但是没有三五年,产业化起不来。只有量化宽松,财政赤字已经到了10%,继续扩张,我们觉得他的经济很难。流动性陷井,政策有作用,但是作用很小。包括新能源技术进步也比较慢,制度创新也没有多少,宏观调控政策也没有多少,全球的经济复苏确实非常缓慢、非常曲折的过程。

美国什么时候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但是要从10%降到4%,两三年退不出来。他要不退,全球的热钱往发展中国家流失,挡不住,全球就会通胀。我们在十二五提出要解决劳动报酬要和劳动生产率同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要和工资一样,结果就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压力很大。2004 年、2005年之所以降,是因为老百姓工资不涨,价格就稳定住了,传导不下去了,物价就不长了。这一轮就可以往下传导,工资和物价联动的机制开始了。所以,这次在十二五规划里,把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结构、通胀预期放到十二五规划里了。

通胀的压力,我认为不是短期的问题,还是中长期的问题。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可能是滞胀,发展中国家肯定是通货膨胀。但是涨到什么程度,我们还不好说。还有其他的因素来决定。

(六)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明显滞后,如果不能够取得实质突破,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短期及中长期经济发展。以“十二五”规划实施为契机,2011年要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启动收入分配改革和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作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为扩大内需、尤其是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从而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加快推进金融、财税体制以及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市场改革,为“十二五”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国内外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面对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