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蒋永菊鲁珊雷宇双

【摘要】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对人口增长过快也制订了一系列的控制政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从1995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以及人口转变乘数变小等都反映了计划生育政策确实

使我国人口得到了控制,然而,这种政策也导致了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逆淘汰倾向,它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以及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的影响问题,我们将该问题分为三个小问题进行研究。

问题一,本文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得到1985-1995年历年总人口的数据,由此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得到了未来15年的总人口数的预测值,又由人口普查数据得到了1996-2010年总人口的真实值,通过对预测值和真实值进行对比,得出了计划生育政策确实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统计了2000-2010年历年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值,并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得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了确定该因素的准确性本文又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各个因素的权值

得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权值较大,同样的说明了这两个因素是主要因素。再针对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单独分析,得出了结论: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有影响,尤其是加快了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和男女比例失衡。

问题二,针对问题一的预测结果和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例过高和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并结合相应的研究报告佐证,进而分析原因,根据得出的结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的方案。

问题三,为了减缓由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和性别比率失衡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计划生育新政策“单独二孩”,这个政策是否会减缓我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我们研究了北京市对这一政策实施后小学招生规模的变化,建立了leslie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的小学招生规模,结果显示在2021年以后小学入学规模会有一定量的增加,但并不会带来人口暴涨。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灰色预测灰关联度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leslie模型

一、问题重述

问题一:研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人口数量、结构的影响,从中探讨影响我国人口数量、结构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的人口数量、结构未来的变化会造成什么结果。

问题二:问题一中,我们了解到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调是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请收集一些典型的研究报告,对报告的假设和某些结论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问题三:利用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估计计划生育新政策实施对小学招生规模的影响,预测2015-2025年北京市小学招生规模,通过leslie法进行模拟预测。

二、问题分析

针对问题一:为了研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本文根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前的数据,利用GM(1,1)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将真实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的方式,可以很明显的找出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为了准确的找出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灰色关联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模型进行讨论。

针对问题二:针对问题一的结论,我们搜集了有关评论报告,仔细研读,找到了与人口政策密切相关的要素,发现与问题一结论一致,进而分析由这两个因素导致的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问题源头出发针对原因和社会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三:计划生育新政策对小学招生规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

时间滞后,根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知“单独二孩”的政策于2014年3月开始实行,即最早受此影响孩子的出生是在2015年,即政策调整对小学招生规模的影响到2021年才会出现,并不会影响到2015-2020年的招生规模。通过查阅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和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生育率模型,通过改变总和生育率来对2015-2025年小学招生进行预测。

三、符号说明

P0:平均精度;

C:后验差比值;

P:小误差频率;

d i:第i个年龄组的生育率;

b i:第i个年龄组的死亡率;

s i:第i个年龄组的存活率;

n i(t):第i个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四、模型假设

1、假设统计的数据真实可靠;

2、在预测时间内,不考虑大的疫情、灾难或战争等引起人口重大变化的事件;

3、小孩上学的年龄为6岁,且达到上学年龄的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问题一建模与求解:

5.1.1 建立GM(1,1)模型:

本文通过查询《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得到了中国从1985年到1995年末的人口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中国1985年到1995年末的总人口数(单位:亿)

第一步: 级比检验

建立中国从1985年到1995年末的总人口数据的时间序列如下:

()(0)(0)(0)(0)(1),(2),

(11)x x x x =

(10.5851 10.7500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

=(1)求级比(0)()k σ

(0)(0)

(0)(1)()()

x k k x k σ

-=

(0)(0)(0)(0)((2),(3),,(11))

( 0.9847 0.9835 0.9845 0.9851 0.9858 0.9871 0.9885 0.9886 0.9889 0.9895)

σσσσ==

(2)级比判断

由于所有的[](0)()0.846481724,1.181360413,2,3,,11k k σ∈=,故可以用(0)x 作满意的GM (1,1)建模。 第二步: GM (1,1)建模 1)对原始数据(0)x 作一次累加,即 ()()()()()()()111(1)(1,2,,),1,2,x x x x n k n ==

其中()()0(1)

1

()()k

i x k x i ==∑

(1)(0)(1)(1)10.5851x x ==

则由公式(1)(1)(0)()(1)(),(2,3,11)x k x k x k k =-+=可以得到:

(1)()(21.3351 32.2651 43.3677 54.6381 66.0714 77.6537 89.3708 101.2225 113.2075 125.319)

x k =2)构造数据矩阵B 及数据向量Y

由公式???

?

????

??????????+--+-+-=1))()1((211))3()2((211))2()1((21)1()1()

1()1()1()1(n x n x x x x x B Y=))(,),3(),2(()0()0()0(n x x x 可以算出:

(1)(1)(1)1

()[(1)()],(2,3,,11)

2

(15.9601 26.8001 37.8164 49.0029 60.3548 71.8626 83.5123 95.2967 107.2150 119.2636)

z i x i x i i =-+==于是得到

-15.9601 1 -26.8001 1 -37.8164 1 -49.0029 1 -60.3548 1 -71.8626 1 -83.5123 1 -95.2967 1 -107.2150 1 -119.2636 1B ?? ? ? ? ? ? ?= ? ? ? ? ? ? ? ??? 10.7500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Y ?? ? ? ? ? ? ?= ? ? ? ? ? ? ? ???

3)计算a

1

-0.0131()10.5988(,)T

T

T

a B B B Y a u -??

== ?

??=

于是得到

-0.0131a =,10.5988u =

4)建立模型

(1)

(1)dx ax u dt

+= 则有:(1)

(1)-0.013110.5988dx x dt

= 取(1)(0)(0)(1)10.5851x x ==,到其解(称为时间响应函数)为

(1)

(1)0.0131(1)((0))819.6538-809.0687ak k u u

x k x e e a a

-+=-+=

5)求生成数列值(1)(1)x k +及模型还原值(0)

(1)x k +:

令1,2,10,k =由上面的时间响应函数可算得(1)

x ,其中取

(1)

(0)

(0)(1)(1)(1)10.5851x x x ===

由(0)(1)(1)

()()(1),x k x k x k =--取2,3,4,,11k =,得

(0)

(0)(0)(0)

((1),(2),,(11))

(10.5851 10.8083 10.9510 11.0955 11.2419 11.3903 11.5406 11.6929 11.8472 12.0036 12.1620)

x x x x == 即按GM(1,1)模型预测得到的中国从1985年到1995年末的总人

口数(单位:亿)为()0?x

。 第四步: 模型检验

模型的各种检验指标值的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GM(1,1)模型检验表

通过上表格明显能够看出:残差值几乎都分布在0的上下,相对误差()10%

ε<,平均精度P0>90%。说明该模型的精度较高,可以进k

行预测和预报。

根据公式(0)(1)(1)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预x k x k x k

()()(1),

测到1996年到2010年未来15年人口总数的预测值。由人口普查数据知道了这15年人口总数的真实值,将预测值和真实值进行比较如下表3:

表3 1996年到2006年的人口预测数与真实值

由上表格可以看出,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越来越大。为了使以上的数据的变化趋势更直观的反映出来,本文对其做出的散

点图,其中data1表示真实值,data2表示预测值。如下图1所示:

图1 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对比图

我们从散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从1996-2000年的真实值和预测

值基本上相同,可到了2000-2010年出现较大的误差,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前五年时间里是在过渡期当中,所以影响不明显,到了2000年以后政策得到了全面实施之后影响就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数量的控制效果很明显。

为了探究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的是否也有影响,本文探讨了以下因素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5.1.2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我们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统计了计划生育全面实施后的十年间的各影响因素值如下表4 :

表4 2000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表

(1)将城市区域年末总人口数作为参考序列0(),1,,11x k k =,其它各因素作为比较因素序列(),1,,6;1,,11i x k i k ==,分别为自然生长率、死亡率、城镇人口比例、出生率、老年人口比率和性别比例。对各因素初值化处理,得各标准化序列(),1,,6;1,,11i y k i k == 得到无量纲序列表5:

表5 各因素数据序列无量纲

(2)根据上表求出绝对差00()()()i i k y k y k ?=-,得序列:

01(0 0.0901 0.1626 0.2267 0.2512 0.2546 0.3406 0.3604 0.3776 0.4104 0.4260);?= 02( 0 0.0101 0.0197 0.0274 0.0303 0.0224 0.0187 0.0319 0.0468 0.0448 0.0443);?= 03( 0 0.0328 0.0657 0.0994 0.1274 0.1553 0.1871 0.2245 0.2495 0.2817 0.3211);?= 04(0 0.0533 0.0969 0.1351 0.1496 0.1478 0.1754 0.1801 0.1825 0.2012 0.2098);?= 05(0 0.0073 0.0294 0.0518 0.0601 0.0683 0.0914 0.1146 0.1379 0.1614 0.2135);?=06(0 0.0135 0.0201 0.0252 0.0303 0.0354 0.0409 0.0472 0.0534 0.0604 0.0720 );?=

显然

min 0?= max 0.4260?=

(3)由此计算出关联系数如下: 令0.5ρ=,则有

0()000.50.4260

0.50.4260

j k i ξ+?=

?+?

01( 1.0000 0.7028 0.5672 0.4844 0.4589 0.4555 0.3848 0.3715 0.3607 0.3417 0.3333)

ξ=02(1.0000 0.9548 0.9154 0.8862 0.8756 0.9050 0.9193 0.8697 0.8200 0.8264 0.8277)

ξ=03( 1.0000 0.8666 0.7642 0.6819 0.6259 0.5784 0.5324 0.4869 0.4605 0.4306 0.3988)

ξ=04(1.0000 0.7999 0.6874 0.6120 0.5874 0.5903 0.5484 0.5419 0.5386 0.5143 0.5038)ξ=05(1.0000 0.9668 0.8789 0.8043 0.7799 0.7571 0.6996 0.6501 0.6070 0.5690 0.4995)ξ=06( 1.0000 0.9403 0.9140 0.8941 0.8755 0.8575 0.8390 0.8187 0.7995 0.7791 0.7473)

ξ=

(4)计算关联度并进行优势因素分析

因为2000年到2010年间各年份是并列的关系,故取

12111

11

ωωω==

==

,求得比较因素i x 和参考因素0x 的关联度如下: 11010111()0.496411k r k ξ===∑;11020211()0.890911k r k ξ===∑;11

030311()0.620611k r k ξ===∑;

11040411()0.629511k r k ξ===∑;11050511()0.746611k r k ξ===∑;11

06061

1()0.806411k r k ξ===∑;

通过比较以上的几个因素的关联度,由020*********r r r r r r >>>>>,可以看出死亡率、老年人口比率和性别比例对总人口的数量影响最大。

5.1.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个因素对总人口数的影响大小我们又再一次进行比较,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0112233445566y=b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 σ,其中,y 表示该年总人口数;

1x :自然生长率;

x:死亡率;

2

x:城镇化比率;

3

x:出生率;

4

x:老年人口比率;

5

x:性别比率;

6

b,b,b,b,b,b,b,2 都是不依赖于x的未知参数,b称为回归系数 .

0123456

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得到如下图2所示的残差分析图:

图2:残差分析图

最后得到结果为:

y=10439+210x+0x+ 700x-250x-1100x+ 6280x,

123456

且由R2=1.000(拟合优度很好),F(统计值)=3345,P=0.0000<0.05(显著性水平较高),由残差分析图:可知误差的分布在原点的两端,误差较小。按照回归系数的大小

0.0628>0.0110>0.0070>0.0025>0.0021>0,我们可以得知,总人口数

与x3,x5,x6的关联系数较高,即城镇化比率,老年人口比率,性别比率对总体人口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灰关联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得到了2000-2010年即是计划生育全面实施后的10年时间里,老年人口比率和性别比例是影响总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5.1.4 未来人口的结构的变化:

由于老年人口比率和性别比例是我国人口结构的一部分,本文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单独对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详细数据见表6、7,把实施计划生育前后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如下图2和图3所示:

表6 1990-2010年末的男女人口数(单位:万人)

表7 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

图3 性别比例的变化趋势

由图3可以看出,在1995年以前,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男女人口相对平衡,从1996年开始男女人口数的差别逐渐增大,换句

话说就是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男女比例会逐渐失去平衡。

图4 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

由图4可以看出,在1995年以前,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老年人口比重几乎呈直线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开始,老年人口比重的折线变化趋势越来越陡,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率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计划生育政策下,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有影响,它使我国提前面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和老龄化的时代。

5.2 问题二的建模与求解:

针对问题一模型建立得到的结论,本文搜集了一些典型的研究评论报告分析如下: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该文中提出了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

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人口在地区间、产业间分布不尽合理,人口调控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等方面,其中,人口老龄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与问题一中灰色模型关联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建立所得的结论一致;

因此,我们就这两方面的结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好的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国当前要解决人口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和男女出生性别比例的问题。

5.2.1男女出生性别比过高

(1)男女出生性别比概念: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而我国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这个范围,通过查阅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下图5所示,我们要回归标准值就必须找到根本原因,再分析原因给出相应的方案。

图5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

(2)“‘男女性别比例悬殊’取代‘控制人口增长’成为中国人口工作最新难题【2】”这篇文章指出,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是导致男婴出生率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导致这种选择性生育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饱受传宗接代思想影响的人们,更加倾向选择生育男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生育男孩不仅意味着可以传承香火,也意味着家庭里有一位劳动力可以更好的维持生计),最终导致了今天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在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解决人口结构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1)人口管理部门,医疗卫生、药品监督等部门组织应该严格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积极宣扬“关爱女孩”,适当施行系列优惠女孩的政策,如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对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女孩户给予优先优惠,增强公民男女平等的意识。

5.2.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促使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降低,主要是生育率降低。一般认为,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人口就属于老年型。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生育率,使我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图 6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发展预测》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10%,已经属于老龄化国家的范畴。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9.9%增长到1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6.7%增长到11.2%。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亿人,

比重达3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2亿多人,比重达22%。届时每3-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见图6)。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更为显著,而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生育率和死亡率,建国后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国新生儿的数量, 致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显著, 呈现出具中国特色的特点,因此,在死亡率维持自然发展的前提下,改变生育率低下的现状(如图7)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7 1950-2010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国家统计局数据)

(注:总和生育率:5.0以上为超多子化;5.0~3.0为严重多子化;

3.0~2.4为多子化;2.4~2.1为正常;2.1~1.8为少子化;1.8~1.5为严重少子化;1.5以下为超少子化。)

中国从1971年开始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使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快

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电子版)

高陵县目前执行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 一、陕西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一)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年满60周岁。 (二)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张榜公示。 4、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并公布。 5、市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查确定。 6、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7、奖励扶助对象一经确定,由各市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发给由陕西省人口计生委印制,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监制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光荣证》。 (三)奖励扶助金标准 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给奖励扶助金。 二、陕西省农村放弃生育二孩家庭奖励﹙第一个孩子2001年以后出生,奖励4000元﹚ (一)条件 对农村放弃生育二孩家庭奖励的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夫妇双方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符合《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3、2001年1月1日以来生育第一个子女; 4、夫妇双方自愿放弃生育第二个子女且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5、夫妇双方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放弃生育二孩协议书》; 6、采取了长效避孕措施。 (二)办理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张榜公示。 4、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核。 5、签订协议。 6、落实节育措施。 7、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三、陕西省农村独女户家庭扶助 (一)条件 独女户家庭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女孩。 4、年满55—59周岁。 (二)对象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2016年国家计划生育最新政策

2016年国家计划生育最新政策 2016年国家计划生育最新政策 2017年国家计划生育新政策: 第十九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第二十条生育第一个子女实行登记制度。夫妻可以自行选择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时间,应当在生育前到一方户籍所在地乡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登记,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凭手册享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样本由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第二十一条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第二十二条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且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具有下

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与女方父母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的;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在与内陆不连接的海岛定居的。第二十三条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村居民且母亲居住在农村连续五年以上,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第二十四条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第二十五条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第二十六条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证。申请办理生育证时应当提交生育申请书,并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 双方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证明;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具有本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乡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公民的生育申请及时受理、审核,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审核意见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对符合生育条件的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生育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不批准生育的理由。第二十七条本省居民涉外生育,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生育以及归国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二十八条病

计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_心得体会

计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计划生育政策强,涉及千家万户,方方面面,作为一名计生专干一定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计生专干自身,应该做执行政策的带头人,更不能利用职权,优亲厚友。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计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计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1 时光荏苒,转眼在计生岗位已经一年多了,回想一年多的点点滴滴,既有受委屈时的泪水,又有加班时的汗水,同时也有取得成功时的喜悦,但每次不一样的经历都留下不一样的足迹。 12月,我被分到马峡镇,组织安排我当一名计生专干,当时我对计生的具体工作一无所知,认为做一名合格的计生工作者大概要经得起时间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吧?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引导下,我对计生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站长说:“工作要讲奉献,人生要讲感恩。”现在才理解这是计生工作精神的浓缩。 马峡镇地处关山脚下,没有优越的条件,群众生活条件差,经济落后,“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致使计生工作很难开展,我们的服务对象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处事的方式难免冲动、莽撞。有时候不可能完全接受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这就要通过细致、耐心的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讲解政策,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工作中,我们只有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1/ 6

急他们之所急,多同他们进行沟通,尽量帮他们办好每一件份内的事, 这样一来才能博得他们的认可,工作才能有序地进行。在工作中我学会了承担,懂得了责任。计生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对于每一位计生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压力,但更重要的也是一种督促。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每每选择加班加点,将未核对清楚的数据核对清楚,没写完的记录补充完整……生怕工作中出现一点点的差错。工作中从未有过怨言,只有默默的奉献。 一年多的计生工作经历让我从工作生活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使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体会到了计生工作的复杂和艰辛。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工作经验、业务知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掌握计划生育专业知识,以高度地热情和责任感,积极地开展工作,为马峡计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平凡的计生岗位上,做一名合格的计生工作者! 计生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2 转眼我从事基层的计生工作已有1年了,其间经过了不知多少辱骂,白眼,但我从未退却,始终把工作责任心放在第一位,始终以“干一行爱一行”的事业规范来警醒自己,本着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遇到困难敢于面对和善于汇报的诚恳态度来耕耘自己的工作,1年的工作实际告诉我: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生工作者,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熟练业务。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干好工作都是空谈。作为一名计生专干,要成为计生行业多面手,不仅要熟 练国家计生政策和统计业务,而且还要熟练宣传技巧,掌握科普知识2/ 6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多元化的政策

09_3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多元化的政策 Multivariat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 China It has been over two decades since China adopted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is policy. People mistakenly think that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equals the One Child Policy, which allows one couple to have only one child. Their impression is that this policy is implemented more strictly in urban areas: in cities where people are better-off, one couple can have only one child, while in the poor rural areas, one couple can have two or three children. Furthermore, they think that the One Child Policy is the cause of gender imbalance. I will now clarify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policy adopted in the early 1980s is a multivariate policy called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or the fertility policy. Its multivariate nature can be proved by two facts. First,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in China now stands at 1.8, which means there is more than one child per family in most areas. For example, there is generally only one child in a family in urban areas, but two in rural areas, and three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some areas, like Tibet,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at all o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 family can have. We can tell from this fact that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va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different areas.

【精选】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一)整体政策的依据 一般说来,人口发展状况、原有人口政策、整体的制度安排与结构、经济发展及其战略和人口、资源与环境所形成的人地关系构成人口政策环境,并成为所有参与人的共同信息。依据共同信息,参与人形成有关人口均衡发展的不同战略,在反复出现的博弈中,各种决策规则被参与人不断尝试,进而从众多的决策规则中分离出一种参与人都认可、都相信的共同知识,在供给方形成条文化、客观化的政府规制,并在各参与人处得到实施,从而凝结成共有信念。在各种影响因素当中,一定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是人口政策形成的重要依据。原有人口政策以路径依赖的方式影响以后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演变。整体性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也成为选择人口政策的重要环境。由于制度结构中各种制度安排的相互关联,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导致严重的制度非均衡。经济发展及其战略、人口与资源环境等形成的人地关系内生不同的人口需求,诱发新的规则。 总体来说可以归类为以下三个依据: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是我国制定人口生育政策的思想理论依据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路线,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政策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不是就人口谈人口,而是运用唯物论的方法,把人口现象、人口运动及其整个过程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从而既科学地阐明了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也阐明了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多也好也坏的两点理论、人口非控制不行的理论、中国是大国也是小国的理论、人均是主要尺度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为我们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在人口问题上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2.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交互作用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制定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客观国情依据。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都是从自己的国情及其需要出发而制定出来的。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经济较为落后,底子薄,人均收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各种社会设施和社会福利的人均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各种资源总量可观,但是总的人均水平则归于世界上最低行列;自然环境虽然空间较大,但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相对紧张,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已接近饱和。我们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已经承受了来自人口的巨大压力,我们不能再继续加压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承认现实,在已有国情的条件下寻求快速发展的路子。在人口方面,要尽量减少出生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经济方面,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大力采用最新技术,以尽快提高社会平均劳动力生产率水平;在社会方面,改善社会设施,增进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资源方面,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开发新资源的同时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单位资源的贡献率;在环境方面,合理人口分布,减少污染或破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生态得以平衡,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以上国情诸多要素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其中特别是人口要素,既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既与资源有着关系,又与环境有着关系,人口的数量过多和素质偏低的现状正在通过许多途径给经济、资源、环境以不良的影响。我国国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制定一个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3.绝大多数人的生育观念定势及其可塑性是制定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社会心理依据。 生育观念是人们生育需求的反映。生育需求即生育动机,有经济的、社会的、精神的、

论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研究

论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研究 -- 基于检验两个前提:人口压力和政策有效性 摘要: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高成本执行的公共政策。有两个基本前提:中国面临巨大人口压力,而计划生育政策能有效降低减缓人口增长。基于本研究预测:如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继续下去人口峰值不超过14亿,如计划生育政策完全放开,则人口峰值不超过14.5亿,最多不会超过15亿。因此,中国有条件采取更为宽松的人口政策。超生惩罚在城乡显著减少了人们生育子女数,在城镇显著降低了超生概率。采用30国、中国31省区市横截面数据以及1965-2007年时间系列数据的研究发现: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加、城市化进程以及对外开放可较好地解释出生率的变化,尤其是从1965年至今的持续下降。一个基本结论是,计划生育政策对人们的多生和超生行为有一定遏制作用,但人们的生育行为整体和长期的改变更多地是受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需要适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压力人口预测有效性调整 一项公共政策,肯定有其正面的收益,但同时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高成本执行的公共政策。这些成本至少包括:实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强制执法或不文明执法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独生子女问题,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不平等,一些理念做法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如果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保持稳定、继续执行下去就要求其正面收益大于其执行成本。这就需要对公共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先分析收益的概念框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一个直接背景是,中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而计划生育政策可有效地减缓人口增长。可以这样说,人口压力和政策的有效性构成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合理性的两个基本前提。 --------------------------------------- 张善华等79位同学为本研究做了6253份问卷;石彬岚同学为本研究做了大量的图表和计算;王钰鑫、杨茂林、张善华、李晓庆、李小云、李飞、张莹莹、李波等同学为本研究作出一定贡献。作者对这些同学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将检验计划生育政策的两个前提,即从中国未来的人口增长评价所面临的人口压力,讨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即是否有效地减缓了人口的增长。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中国人口增长,第二部分讨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第三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一、中国当前的人口压力:基于未来人口预测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政府对未来人口增 。 国所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即是否显著地改变了中国城乡居民的生育行为。我们将从中国城乡居民的微观和宏观生育行为来加以分析讨论。 (一)城乡居民生育的微观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 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分析人们生育行为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可帮助检验政策的有效性。从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组织学生主要在郑州市及河南省其他城镇以及乡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为四类: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城中村居民和大学生。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6253份。对城乡居民生育的微观行为研究基于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1.超生惩罚对生育子女数的影响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居民生育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惩罚性措施。问卷询问,超生的惩罚对您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忧生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求。中共中央的《公开信》中提到,“青年妇女如果20岁开始生育”,100年内要生5代,如果25岁左右生育,100年内只生4代人。”也就是说,青年妇女推迟5年生育,100年内就可以少生一代人。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体力、智力、精力的旺盛时期,适当晚婚晚育,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和学习上。如果青年男女过早结婚生育,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自身学识、经验、精力不足,经济自主能力不强,缺乏教育子女能力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如果女青年过早结婚生育,虽具备了生育能力,怀孕势必增加身体负担,容易引起身体虚弱。如果晚婚晚育,男女青年在各方面都较成熟,有利于母婴的健康和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然,提倡晚婚晚育,不是越晚越好,而是提倡适当的年龄的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与我国婚姻法是不矛盾的,而是婚姻法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指的是最低结婚年龄,不等于说是最合适、最理想的年龄。国家号召男女青年晚婚、晚育与《婚姻法》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应引起重视的是,近几年,我国晚婚晚育率较低,早婚早育现象严重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大大提前。早婚往往导致早育,1987年,我国早育人数高达250万左右。早婚早育直接冲击了人口计划的完成,它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我国正值人口的出生高峰,尽快改变早婚早育严重的状况至为重要。据统计分析,女性初婚年龄每推迟1岁,本世纪内就会少生1000余万人。要制止早婚早育,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严格坚持婚姻登记制度,真正把《婚姻法》落到实处,婚姻登记严格把关,未到法定婚龄,但未领结婚证者不得同居、生育。 (2)动员社会有关力量,大力开展《婚姻法》的写作贯彻活动,向青年宣传晚婚晚育的好处,教育青年及家和知法、守法,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制止早婚、早育、非法同居现象的发生。 (3)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采用经济的、行政的、组织的等手段,对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生育的人进行限制。

对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scq

对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第一章、计划生育国策的由来 (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第二章、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不能成立 (理论上是苍白的,实践中是苦涩的) 第三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废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章、计划生育国策的由来 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一对夫妻在生育没有控制时不止生两个子女,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都是缓慢和有限的,粮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关系的危机,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 马尔萨斯说: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随便假定世界有多少人口,比方假定有十万万罢,人类将以1,2,4,8,16,32,64,128,256,512……那样的增加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将以1,2,3,4,5,6,7,8,9,10……那样的增加率增加,225年内,人口对生活资料即将成512对10之比,300年内,将成4096对13之比。2000年内,生产物虽有极大量的增加,差额亦会弄到几乎不可计算。”为此他认为人口增长会造成贫困和苦难 他关于人口按几何级增长的理论是幼稚的,人口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关于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的观点也是推测,没有预料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 现实充分表明马尔萨斯的设定并不科学。200多年来,世界人口从1800年的10亿人左右,发展到今天的70亿人口,人类很好地解决了生活资料问题,而且远比19世纪初人类生活水平高出许多 马寅初,回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国内计生集团的始祖,生育7个子女。他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他主张“每对夫妇生几个最合适?有人主张生3个。我认为2个就够了,男孩代替父亲,女孩代替母亲。” 理论依据(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马克思的人口观) 现实依据人类的发展使地球承受重负,资源、能源等正在不断被消耗掉。人口增长将使资源耗尽,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要愈来愈大,而土地随着化肥的使用,有机质遭到破坏,土地贫瘠化、沙漠化,再加上耕地被占用,粮食来源将更加困难;人口增长使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直线上升,使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使生态环境被破坏

最新计划生育政策 (2)

最新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新政策是指中国各地省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部 分调整。计划生育新政策仍然遵循一对夫妻只许生育一胎的基本原则,对可生育二胎的法定条件作了适度放宽,对超生二胎以上的,仍然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2015计划生育新政策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2013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就集纳了这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他们提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其中涉及的改革包括调整生育政策、投资健康和教育、注重农村地区儿童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流动、激发老龄社会的发展活力、促进性别社会平等和加强家庭发展7个方面。 该报告特别提出,近期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孩”。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分开二孩,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更加注重科学精准的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 在进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妥扎实有序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中,通知中提出以下5点计划生育新政策2015要求:

计划生育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网友提问:计生政策哪年开始实施?哪年颁布计划生育条例? 中顾法律网律师回答: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沿革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53年至1961年:节制生育的提出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基本处于自发和无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持续增加。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出生高峰的出现,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促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和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在增高。 我国领导人在这一时期已意识到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并逐步认识到节制生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一些知名学者和民主人士也开始关注日益增长的中国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如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等。 二、1962年至1969年: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我国人口增长经历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总人口已接近7亿。人口这种盲目增长的态势引起了政府的再一次关注。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强调:“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步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1964年,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些地区也相应成立了类似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了计划生育组织机构,这也是我国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来推广节制生育工作的尝试。 三、1970年至1980年: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阶段 20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倡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城乡全面展开,并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四五”期间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千分之十左右,农村降到千分之十五以内,这也是首次在政府正式文件中提出了人口控制目标。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972年,政府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

浅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文章概述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现状,分析了计划生育国策制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加强计划生育基层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 标签:计划生育;现状;困境;对策 尽管计生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人口过多仍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现在正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未来的人口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一、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1、现阶段,“人口众多”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了低增长的时期,在未来的20年中,人口增长速度也会逐步减慢,但是在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下,我国人口总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会呈现出一个增长的态势。经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会达到14.3亿;在2023年前后,将会出现人口总量的高峰期,总数将达到14.7亿左右。在我国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数量过多”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对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2、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自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的出生率迅速下降,人们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6亿,并且会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将会达到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老龄化与经济发展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我们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任务更加艰巨。 3、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加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目前,我国各个省份都普遍存在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屡见不鲜;在乡村的校园里,男孩的比例呈明显升高趋势。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在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在我国的农村偏远地区,这一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偏差,由于对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问题的

违反计划生育检讨书个人超生检讨书2021

违反计划生育检讨书个人超生检讨书2021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作为中国公民应该要好好遵守,违反了是要写检讨书的。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违反计划生育检讨书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用。 违反计划生育检讨书篇一 尊敬的XX: 我于20XX年12月计划外生育一名二胎。在生育二胎以后也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严重违反了国家的基本国策,扰乱了党委的工作正常工作计划。因为我的失职导致了?a href="://../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涣加跋欤源宋蚁蜃橹鞒黾焯帧>斓己屯碌呐?a href="://../news/jiaoyu/" target="_blank">教育,自我认真反思,认为发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党性原则不强,法纪意识弱化。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丢掉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认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从而发生了如此严重的错误,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第二,个人能力不强,不能妥善解决家庭问题。在得知前妻怀孕以后,虽然多次劝说前妻将孩子流产或者引产,但在前妻动

用家庭力量给我施压以后,没有能力继续妥善处理此事后,也没有请求组织出面帮助解决。 第三,请示汇报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处理意外怀孕一事时,在多次劝说前妻流产或者引产无果后,错误的认为只要离婚就与己无关,没有认识到这是双方行为。在无法成功劝说前妻流产或者引产,以及二胎出生以后,错误的认为这是个人私事,均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对8小时之外发生的事情也应当及时向组织汇报请示,接受组织的监督的规定没有认真执行。 我所犯下的错误已经既成事实,其性质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我内心深感愧疚和不安。我愿意接受组织给与我的任何处理。在此,再次向组织做出深刻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学习、理解各项政策,并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准则和底线,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加倍努力,用更好的成绩弥补错误的影响。 检讨人:XX XXXX年XX月XX日 违反计划生育检讨书篇二 尊敬的XX: 我在XXXX年XX月XX日生了二胎,身为党员的我本来应该带头作用,支持优生优育,但这纯属意外,原因是经验不足,措失没能做到位,意外怀孕了,本来也想着去做补救,但肚子里的孩子大小也是生命,所谓虎毒不食子,我也不忍心把这生命扼杀

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电气142 沈嘉浩1407300224 “僧多粥少”很好地反映了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寅初就说过,“人口众多是我们的致命伤”,他认为“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口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我国开始了在全国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现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行已有三十多年,其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总人口上,计划生育有力的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这是最直接的效果。 二、减少了少年儿童的抚养费用与教育开支,缓解了人口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沉重压力,增加了家庭储蓄,提高了国家的积累水平,扩大了投资,减少了失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得以更快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高。 三、促进生育率的下降。生育率的下降,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负担系数低谷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40年的“人口红利期”。而且,低生育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普及和教育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而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 四、对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 五、有助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大大减少妇女早婚早育和多育现象的发生,使妇女可以接受更加充分的教育,为广大妇女赢得了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提供有利条件。计划生育政策,对妇女无论是政治、社会地位,还是家庭、经济地位,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使“男女平等”这项国策逐渐变成现实。 凡事都有两面性。当我们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取得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甚至对国家安全和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人口老龄化使国家与企业、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日益加重,加大社会保障与福利费用支出,农村养老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还会加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此外,人口老龄化也会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未来,计划生育政策还会继续实施,那么不可避免的我国将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然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5千至一万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而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千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将会变得越来越严峻,我国将会面临着诸如日本的老龄化的情况。 我国考虑到计划生育带来的的严重问题,在不久前,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不再受“单独二孩”政策或“双独二孩”政策的限制。在我看来,即使是放开了二胎,在人们观念不断改变的情况和在这个物价飞涨,抚养子女的成本昂贵的社会里,生二胎的人也应该不会太多。中国不会再迎来一波人口暴涨期,放开的时间也恰到好处,中国大胆的走出了这一步,体现了中国不断创新的精神。作为中国人,我希望祖国能繁荣昌盛,继续向前探索吧!!!

最新计划生育政策

最新计划生育政策 导读:本文最新计划生育政策,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与分享。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就是增长过快,而就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以下就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最新计划生育政策。供您参考! 【最新计划生育政策】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就是增长过快,而就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就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2013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与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就集纳了这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她们提出,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其中涉及的改革包括调整生育政策、投资健康与教育、注重农村地区儿童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流动、激发老龄社会的发展活力、促进性别社会平等与加强家庭发展7个方面。 该报告特别提出,近期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就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孩”。第一步,在城市地区与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

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分开二孩,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就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更加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更加注重科学精准的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 在进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妥扎实有序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中,通知中提出以下5点计划生育新政策2015要求: 1、全面部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措施与风险防控预案。指导各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准确评估本地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与政策实施风险,做好报备工

2020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新规定介绍

2020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新规定介绍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 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第四条夫妻双方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实行计划生育是违法行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工作部门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 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 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按人口规模配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辖 区内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按人口规模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系统、本 单位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接受所在地乡镇、 街道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村(居)民委员会、大型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及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群众开展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十五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 地的日常管理。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八条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中国是时候应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是时候应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政策的实施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安全。从毛主席的“人多力量大”的著名论断到马寅初的“计划生育刻不容缓“的伟大前瞻性,中国在人口问题上也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国过去人口太多,制约了国家发展。但从实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30年。30年来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但是其弊病也越来越明显。 有人说;“中国的人均资源少,要实行计划生育。”这是他们的主要理由。现在让我们理性的分析下,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中国的很多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资源也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世界上存在几个人均资源远远超出世界人均水平的大国,如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打个比方,在一个贫富极为悬殊的国家里,极少数富人拥有大量的财富,那么绝大多数人的人均收入都低于这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资源并不算低。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些国家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那么最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是那些人均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且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本国的自然资源。例如沙特阿拉伯,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石油,现在沙特有2000多万人口,如果人口减少一半,那么沙特的人均收入肯定比现在高得多。 而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不同,主要经济来源并不是依靠本国的自然资源,而是依靠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产业,因此,如果日本和美国的人口都减少一半,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基本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加拿大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人口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人均收入反而比美国低一些。 中国现在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依靠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来致富之路。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依靠提高人口素质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不是靠减少人口来使这个优势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