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201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201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2)

【热点点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由吴邦国主持。习近平宣读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他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考点链接】

一、经济常识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胡锦涛的“七一”讲话重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哲学常识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0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科学判断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的世情、国情、党情,积极回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自

身建设史,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4.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深刻教训。

5.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本质,反映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呼唤和要求。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各种问题,化解矛盾,为我国经济建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7.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90年来,中

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九死一生到坚如磐石。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回首90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创造业绩的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

9.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10.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价值。没有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于无光的暗夜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就不可能创造与过去5000年全然不同的历史,就不可能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1.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90年岁月,正是依靠科学理论的引领,我们党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1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90年岁月,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引领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三、政治常识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作出的正确选择。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就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史征程中,自始至终是“实现人民利益”。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4.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在党的探索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

2012届高考时政热点专题之一

维护人民利益打击非法传销

【热点点击】

传销,被称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邪教”,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毒瘤”。对传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态度坚定,坚持露头就打,毫不手软。经过一轮轮“打传”专项行动,传销滋生蔓延势头一度得到遏制。然而,近段时间来,传销在广西再度沉渣泛起,呈猖獗之势,成为全国关注焦点。

2011年8月11日以来,广西来宾、北海、南宁等市连夜组织执法力量展开集中打击传销行动,对广场、出租屋、书店进行全方位、大规模、地毯式清查。数据显示,11日至15日期间,广西已抓捕、讯问900余名传销人员,经过打击、驱散、劝告,传销分子纷纷撤离广西。

公安部8月14日表示,面对传销人员大量返乡情况,公安部将在全国同步开展打击传销犯罪行动。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

2.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3.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活动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体现了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还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公安部和来宾市政府的上述行为体现了这一点。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3.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来宾市委连夜召开会议,责成来宾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开展整治行动,并于8月12日上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体现了这一点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参加传销的人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而来的,这就是错误的意识。

2.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4.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搞传销的人都存在着错误的价值观,侵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也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2010高考重点热点问题归类

一、《经济生活》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①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②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⑦协调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⑧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2、请你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或方法?

答:⑴企业: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⑵个人: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地铁、公交车;随手关灯和水龙头;科学控制空调的温度;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办公设备、家庭装修材料等。

3、如何改变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现状?(或如何扩大内需?)

答:⑴原因: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业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危害: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经济出口的依赖程度提高造成外贸顺差过大,出现过剩的流动资金,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当前扩大内需的难点: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农民购买力低。传统的消费观念亟待更新。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障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增多,困难群体范围扩大。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明显增大。投资对国债的依赖性增强,民间投资增长比较缓慢。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成本明显加大。)

⑵解决办法: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调高保低扩中,缩小收入差距。③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④增加就业,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⑤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⑥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适度投资规模;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⑧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怎么样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答: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⑤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⑥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提高居民的投资能力,提高居民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5、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⑴国家:①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②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⑵企业:①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②不断进进行技术创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③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⑤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⑶个人:提高技能和素质

6、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请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就业?

答:根本措施是立足于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①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劳动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②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就业的引导。以创业带动就业。③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三是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四是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鼓励跨地区劳务协作,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④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从法律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进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

8、如何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⑴增收是核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根本,发展现代农业是首要任务。⑵统筹城乡发展,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稳定的如粮食等战略物资进行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⑶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注重信誉和形象,提高服务和质量水平。⑷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技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⑸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发展观念(政策惠农)引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投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二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业)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产业化经营)管理农业,靠培养新型农民(素质)发展农业。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9、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风暴。

答:①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有效手段来刺激内需,以消费和投资的更高增长来对冲净出口的下降。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出台提升出口企业经营者信心的措施,实施“降率免税”货币财政组合拳,稳定资本市场健康运行。③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点推进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④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⑤正确处理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

10、如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

答: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调高保低扩中,缩小收入差距;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④增加就业,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⑤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⑦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⑧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11、如何遏制广东在金融危机下进出口锐减的趋势?

答:⑴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⑵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综合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⑶加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⑷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⑹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⑺协调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12、广东应如何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相协调?

答:⑴从根本上广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促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相协调。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将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带,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地区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就业。⑶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环节转向广东的东、西、北部地区,吸引这些地区技能型农村人口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就业,为产业升级和促进就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⑷发挥财政作用。在财政资金和税收上支持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提高经济研发能力,推进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⑸加强职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促进结构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持。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发展

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⑺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3、如何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答:政府: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食品质检和安全预防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加强执法监督;②强化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③推进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加强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运用经济法规来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企业和经营者:要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和道德体系建设,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赖。

消费者:要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增强权利意识,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政治生活》

1、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竞争?

答:①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并以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②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③基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强品牌建设;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现代教育,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发展氛围,重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

2、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答: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⑶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迫切需要。⑷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⑸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答:⑴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⑵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族自治制度。

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具体来说: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发展党内民主以带动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要贯彻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必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⑷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文明发展道路。在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的同时,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4、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⑴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决定了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⑵是当今时代主题决定的。中国积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⑶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需要。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⑷是国际竞争的实质决定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决定了本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正在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⑸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⑴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不是通过掠夺、攫取别国财富来实现。⑵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⑶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用和平的、民主的、渐进的方式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以实际行动参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⑷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6、从政治学角度谈如何扩大就业?

答:①坚持中共的领导,加强中共对就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②国家机关要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扩大就业。③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④中共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遵循规律自觉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文化生活》

1、怎样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答:⑴提高辨识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精神;等等。⑵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发展、支持、改造、抵制)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生活的正确选择。文化激荡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如何建设和谐文化?

答: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③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④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⑤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3、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⑵要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些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⑷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⑸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⑴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⑶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5、公民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答:(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6、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

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四、《生活与哲学》

1、如何开展抗震重建工作?

答:⑴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前提;⑵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⑶树立正确的意识(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⑷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

2、从哲学角度谈如何扩大就业?

答:①坚持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国家和劳动者要做出不懈努力。②矛盾是普遍的,党和国家直面就业矛盾,并积极寻求矛盾的解决。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就业援助制度等就是针对不同的群众采取的政策。④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各种就业与保障政策,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⑤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3、调结构的哲学依据

答:⑴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⑵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引起质变。

4、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答:①要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证明人生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③在砥励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6、(28分)材料一: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

西连内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

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

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材料二:改革开放使福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其对外开放优势目前尚

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省际间的开放力度还有待加强,外省在福建投资不

多,闽货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省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

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材料四: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的启动和庆祝仪式在北京、台北等地举行。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1)请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你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理化建议。(9分)

(3)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选定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正确性。(10分)

26、(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3分)

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正是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体现了科学执政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分析海峡西岸的特点,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背景下做出的,是符合世界经济发的规律。(3分)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拓宽“山海”协作;(3分)

②利用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加快出省通道建设、产业延伸对接,扩大边界贸易,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努力推动省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发展;(3分)

③发挥福建省对外开放的优势,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3分)

(3)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分)

②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对台湾,与台湾有着“地缘、血缘、人缘、商缘、”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海西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有利于谋求共识,实现共同发展。(3分)

③海峡西岸经济区,北承长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先试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把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