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1128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0201128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0201128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0201128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20201128新闻周刊文字整理

开篇语

相声里和生活中常说一句话:“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您是先听哪一个?”本周针对疫情的确可以这样问,坏消息是武汉解封之后,我们有过多次单点疫情的小爆发,比如北京、比如大连、比如青岛、喀什等等,但是像过去这些天这样,从天津到上海到内蒙古,多地同时出现疫情的情况,好久没有见过,这当然是坏掉了。那么好消息呢,正是这几个疫情,让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播链条有了更加清晰和清醒的认识。除了人传人,还可能在冷冻的条件下有物传人,或者说是物体扮演了人传人的中介角色。那么这就有助于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以及相关的溯源。我们可以重新去思考当初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是否是传染源头。当然,不管是好消息又或是坏消息,病毒溯源都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时间。

本周视点“老”难跨的鸿沟

白岩松: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这四个字,人都会变老,但如果当你老了,却发现由于技术的进步,你出门处处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了,去医院看病得用手机预约,你不会。买东西交钱,说不收现金了,可你又不会手机支付。疫情之下,走到哪儿都看健康码,可你自己虽然健康,但真不知道码怎么弄,于是寸步难行,这种局面放谁身上也不会很舒服。本周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从七个场景提出了20多条具体措施,帮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好好生活,这是个怎样的方案?发出了怎样的警示?《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智能不是只能。

时代智能成为老年人的大麻烦

11月23日本周一,早上9点左右,在湖北秭归,一名老人带着现金,冒着雨,来到社区居民医保签约服务窗口,想要办理医保。就在这时,身边传来工作人员说着“不收现金”的声音。

西楚社区社会保障员崔女士:这个老人没有带任何证件,我们跟她讲了相关的医保政策,跟她儿子女儿都联系上了。不是说强调手机支付,窗口不只她一个人,还有别的人要办医保,要给别人讲。她就坐在那里等。

从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现场画面里可以看到,老人在等待时,有另一位老者来到柜台前。就在事发后,当地政府在情况通报中提到,“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相关调查还在进行”。

而就在三天前,湖北广水也发生了让人揪心的一幕。94岁的老人,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来到离家300多米的农行网点,办理激活社保卡功能的业务。画面里,老人被儿子环腰抱起,蜷着腿,撑在白色的机器上,艰难地完成了人脸识别。面对着需要人脸识别的冰凉机器,以及“不收现金”的冰冷规则,两件事一出,便双双登上了热搜。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这两件事情都是从老年人身上反映出来的,其

实它不仅仅是对老人造成了这样一种不便利,它也提醒我们,就是我们在智能化时代到来的时候,是不是尊重老人的这种权利,是不是满足老人的这样一种需求。比如说为什么不能收现金,为什么他去那个地方一定要带着手机?那么初期可能是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但是随着我们这个服务的发展,怎么去解决这样一种老年人不适应的问题。

如今,像这样可以供人自助办理业务的机器,在社保局、银行、医院等各类场景下越发普及。即便流程相对简单,但也会让很多不会操作的老年人有些犯难。比起站在机器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很多老人更愿意寻找,和业务员面对面办理业务的踏实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到近2.54亿人,其中接触过网络的老人,却只有6056万人。要让老年人群体共享智慧生活的便利,不再被扫码、刷脸、手机支付等技术手段变得寸步难行,成为社会各界需要关注的问题。

就在11月24日本周二,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其中包括,政务服务平台要能够有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让老年人办事方便,少跑腿。同时,还要在实体办事大厅配备引导人员,设置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实施方案》的核心,是要求在涉及民生的领域,简单用一句归纳就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

如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然成为发展方向,但传统的线下服务,仍然在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消除老年数字鸿沟的问题上,正是需要“线上”“线下”这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好。

白岩松: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需求就变得更多和更紧迫,比如去医院看病,当然,医院也进入到智能化时代,自助挂号、手机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等等遍地开花,甚至有的地方都取消了人工窗口,这就形成了一种障碍,年轻人会使用,但不像老年人去医院那么多,老年人经常要去医院,可挂个号都要在网上抢,老人一点招都没有,旧病没去又添心病,这该怎么办?

老年人与时代,

隔着一道“数字鸿沟”

所有年龄群都建议预约挂号,个别75岁以上者可窗口挂当天号。自去年6月开诊的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设有上百台自助设备,已实现全流程自助服务,如此一来网上预约挂号取号等却难住了不少老人,即便是在四楼的只接收老年人的老年综合门诊,也需要预约,进一次医院对于老人来说犹如升级打怪。

王女士今年65岁,是医院于周边招募的志愿者。在她两年的志愿活动中,帮助最多的就是与她年纪相仿的老年人。对于老人们的苦衷,她感同身受。

即便是智能机,有的老人也没有开通网络套餐无法在线支付,急坏了的老人会把情绪撒到王女士身上,她既伤心又不能发火,而一句谢谢就能让她重拾志愿的初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我觉得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就是一些医院日益增加的这些智慧元素,而他们(老人)操作起来有困难,我们在医院,每天都预留了一些号源,我们也跟周围的社区,建立了这种联动机制,老年人其实可以在社区医院,就挂到友谊医院的号。我们当然要考虑一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效率,但是同时确实也要关心关爱这些老年人(的就医公平)。效率和公平性应该充分都得到尊重和考虑。

“有码畅通无阻,无码寸步难行”,对于无手机或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健康码是他们在当下就诊的拦路虎,通常医院会让他们使用纸质流行病调查表填写个人信息,而这家医院将科技安插在医保卡或身份证中。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许朝晖:我们想的是怎么样让它更“傻瓜化”,人机交互,人机对话更容易。我们服务行业所采取的这么一些信息化的手段,虽然不能包打天下,但是出发点还是为了让老百姓更方便,那么当中有一些做法还不够人性化的,我们要自己自省。

如果说,自助服务等对应解决的是老人的数字鸿沟,而如何在崭新的院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则,对应解决的则是成功进到医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体验。

针对老人玩不转的网络,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设置老年专属窗口,保留志愿者人工服务,传统咨询台更是分设专项,承担起超六成的老人咨询。从2018年开始,北京推行老年友善医院制度,通过建立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患者用药咨询窗口等措施,提高老人就医体验。本周四,该院通过了老年友善的评审。

不过对于患者来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年近半百的王先生,是个网络达人,医事服务样样精通,但只要一有空,他就陪着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看医。

由于自己也会忙,总有脱不开身的情况。但是父亲左眼失明,又担心他记不住医嘱,一个人来就诊实在不放心,即便在有人工服务等便利患者的情形下,他对医事服务依然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市民王先生:老人古语说的老小孩小小孩,这就属于老小孩。自从他一进门,然后有一个经过我放心的人,领着他把这些事办了,全程去陪护他,或者给他一个指导,就相当于说我把他交给托儿所了,阿姨在门口等着他,把他领到每一个班去,你是大班中班小班的,那我就相当于交给了一个非常放心的这么一个机构,如果能达到那个效果,那我宁愿多花点钱。

白岩松:

技术的进步谁都拦不住,但技术进步得太快,就要多开出几条路来,让跟不上的人也有路可走。很多人说科技必然发展,老年人你有时间为啥不学?事情真没那么简单,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1748份有效问卷中,尽管大多数老年人都想学习智能手机,但仅有41.4%的老年人掌握了手机拍照,近半数老年人无法掌握手机支付,超过七成的老年人无法独立操作健康码。那好,科技可不可以再进步到傻瓜一点的地步?也能适应老年人,或者有更有效的方式帮到老年人去学。

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老年人的步伐

本周五下午,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邮科社区的活动室里,一场在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年人之间展开的手机培训课正在进行。

由于这是志愿者们第一次走进这个社区,一切都得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从字体大小的设置,到微信的基本操作,再到跟晚辈们聊天发送的表情到底是什么含义。

不少老人带上了笔记本,一点点地记录下讲课的内容,方便忘记时按照笔记反复练习。而到了和大学生一对一的咨询环节,老人们心中的难题终于有了解答的机会。

健康码怎么总失效?手机太卡了怎么清理?微信收藏的文章去哪了?而要说老人们咨询最多的问题,还是手机支付怎么用。

对76岁的夏奶奶来说,手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工具,她只有在小超市买菜时才会用到手机,但是几乎每次她都没法独立地扫对二维码。

夏奶奶的子女都在北京,但都没跟她一起居住,她在小区里过着独居的生活。在培训结束后,夏奶奶想着自己去小超市买点东西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记者:您不觉得有点担心吗?付款的时候。

夏奶奶:付款,现在所以没敢上外面买,我就这一个超市,小超市,熟了我要闹错了,错了他能纠正我,老了记忆力就差,重复好几次,自己还没脸没皮,得记20遍才能记住。

看不清、听不清、记不住,是像夏奶奶这样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常遇到的问题,有时候反复练习也很难掌握越发智能的手机新操作。在常年服务老年群体的志愿者们看来,面对在“数字鸿沟”面前“步履蹒跚”的老年人,我们的思路也该调整,能不能不要总让老年人去适应新科技,能让新科技去适应老年人吗?

夕阳再晨公益组织联合创始人何绍森:第一个是老年学,第二个是社会等。这种等不是说我停下来等的一个过程,是我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考虑,怎么优化。比如说一些APP的使用,他推出这种关怀的模式,老年人的模式,把它一些功能变得更加简单一些,它对老人来说就更加方便的使用。

白岩松:

到去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占到总人口的18.1%,而再过几年,全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三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也在告诉我们,为老年人消除技术鸿沟该是一件多么迫切和必要的事情。同时今天的年轻人也会变老,正可谓:青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日红。而技术同样会快速地进步,等到你老了,跟不上又该怎么办?所以帮助今天的老人也是在帮助明天的自己。

人物回顾

郭兵:拒绝“刷脸”

因为杭州野生动物园将年卡信息的指纹录入改为面部录入。杭州某高校教授郭兵作为消费者,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郭兵认为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会危害到自身安全隐私,便上诉要求赔偿年卡卡费并删除个人信息等。本周多家媒体报道了法院一审的内容,双方约定采用的是以指纹识别方式入园,而野生动物世界采集郭兵的照片信息,超出

了法律意义上的必要原则要求,故不具有正当性。郭兵表示自己会选择上诉,将自己的权益维护下去。

贾先生:惊险救援

本周日,一名住十三楼的两岁男孩趁着家人出门,独自一人爬到阳台,不慎从上面掉落到十二楼的防盗栏上。住在十二楼的贾云听到异响前去查看,发现有孩子挂在防盗栏上,身为退役消防员的他下意识地跨过阳台,一把将人抓住,窗户上安装了防护措施,所以无法将人救上来。贾云就用自己的皮带将孩子固定,然后一手托着孩子,一手打电话报警。消防人员很快赶到现场,众人协力将孩子救下。

急躁交警

西安交警大队交警在执勤时发现一市民驾驶电动车在路口人行横道逆向骑行,在上前纠正其交通违法行为时,车主不服从管理,并表示不要车子了,随后弃车而去。当看到电动车被推走时,车主快速返回,骑到电车上要强行将车骑走,交警对其行为进行制止。在双方的争执中,一名交警用手扇了车主的面部,并大吼配合不配合。周一交警大队对该名民警进行了处置,同时与电动车车主联系上门沟通道歉。

王攀:真假“复出”

两年前,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在校内坠楼自杀身亡。经查发现,导师王攀长期要求该生叫他爸爸,长期给他打扫家务、被迫向球队捐款等一系列精神压迫行为。随后学校停止了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资格。而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最新公示出了一份招生资格名单,王潘位列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教师名单之中。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在周三接受采访时表示,公示的并不是最终名单,目前流程还在进行中,公众若有意见可以反馈并调整。武汉理工大学本周末发出的最终导师名单中,王攀的姓名被删除。

白岩松:

看完本周人物回顾,跳出“粗暴”这两个字。动物园擅自修改合同,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把人脸识别当成了办卡的必须条件。这个动作显然够粗暴,败诉也就是个必然。但这件事让我们思考的是,想对我们粗暴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可不只是这一家,动物园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对于不太配合的人应该有很多种的方法,但是粗暴的动手却显然不妥。相信媒体的关注也会使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少的出现。

本周人物

从二楼跳下,竟成为她逃脱家暴的唯一出路

小燕:前三个月我一秒钟都没有坐起来,因为我腰椎受到了粉碎性骨折,治疗中最难受的,应该就是我刚开始转到康复科的时候,那个时候做针灸,双腿扎满针。然后有神经痛觉,从小腿到脚趾头,全部都是麻的,疼的,像是通电一样,一直不停电击。我现在扎针还少一点。这一年多了,神经疼痛太受折磨。

每天,小燕要到医院做四个小时的康复治疗。去年8月,她的身体遭遇了一次重创,当她被送到医院时,全身多处出现粉碎性、压缩性和爆裂性骨折骨折,医生当时给出的诊断意见是截瘫。在病床上度过了漫长的冬天、春天、夏天,医生们一点点把破碎的小燕拼凑完整。

但是,脊髓损伤和神经疼痛,在过去到现在的四百多个日夜里,每时每刻以一种类似电击、灼烧、针扎的下肢痛感消磨她的意志,提醒她曾经的遭遇。

小燕:我逃到门口,他拽着我头发,把我拖回来,然后又给了我一拳,还要把我拖上二楼,继续殴打。门锁上,手机抢走。我那个时候就是恐惧害怕,还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我好像一个困在牢笼里面的一个动物,我到二楼我看到窗口,外面的光线特别强,特别亮,我就一个目的,我就想从这出去,就想出去。

小燕当时经营的小店位于河南省柘城县的一个购物中心。从环境判断,这里原本是最热闹也最安全的地段。但在2019年的8月13日,服装店内外原本用于防盗的监控器,却意外记录下短短20分钟内,前夫对小燕实施的殴打、扯头发、拖行等暴行,以及小燕最后从二楼窗户跳下的全过程。

小燕:我就是为了再免受伤害。我不是那种求死地跳,我是把手搭在窗台上,身体自由垂落,我是为了减少脚和地面的距离。跳下当时双腿就立刻没知觉了,然后腰特别疼,出来之后,我那种被囚禁感觉消失了,但是我跑也不能跑,走也不能走,警察来了,警察问我话我都不敢回答,因为我知道他在旁边。

最疼的地方已经麻木,有痛感的地方刺激得小燕浑身发抖。事发当时还是丈夫的施暴者就在一旁,看着别人帮小燕叫来救护车、叫来小燕的父母。从那时起,小燕一直困惑,家暴的施暴者在亲手伤害家人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小燕:第一次家暴的时候小孩4个月,他赌博被我们发现了,他喝多了,他就动了手。第二次家暴是2019年7月29日,也是因为打牌这个事。他妈打电话骂他了,他觉得是我告状。2019年8月7号的时候,他妈到牌场骂他骂得特别难听。他给我打电话,意思就是说我不改,然后说我该死。我想把我的店转出去,我觉得离婚不可能那么顺利,他不会想要离婚,我是想要出去了,想要躲走,离开这儿。

前夫的个头超过1米8,年龄比25岁的小燕小一岁,正值壮年。已经被暴力伤害过两次的小燕接过前夫电话后,关上店门跑回父母家,此后的几天她不敢去店里,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小燕想离婚,但是她觉得离婚不会那么容易。她准备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小心躲避,但她没能躲开,于是就有了她从二楼窗户跳下逃生,以近乎决绝的方式结束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暴力伤害。

小燕:我说我神经疼,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医生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医生说有可能是伴随终生,然后我整个就蒙了。越来越疼,但是医生又告诉你,这个疼是好事,说明它在恢复。它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我从来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我只要疼醒我就赶快拿手机,看这些内容我就能转移注意力,让疼痛减轻一点。

扭曲的双脚在慢慢恢复,身体里的钢板等待取出,减弱痛感是小燕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她忍耐着尝试与支离破碎的身体和解,而让小燕无法忍耐的是,她终于挨到6月可以拄拐出庭与前夫离婚,对方却以孩子还小为由不同意。在这种情形下,7月,小燕将自己被虐待的视频发布网络,希望通过舆论力量推动离婚进程,不久后,柘城县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做出准予离婚的判决,孩子的抚养权归母亲。而在此之前,柘城县人民检察院就已经对小艳的前

夫提起公诉,要求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小艳还在等待一个宣判。

小燕:伤情鉴定应该是下个月能出结果,然后就刑事能开庭了。刑事案我不谅解,我不会谅解他的,但是等到开庭宣判,我拿到判刑结果的时候,我不会再把仇恨放到我心里了。希望我的事情能给很多接受家暴的人,即将步入婚姻的人一个警示,如果有了第一次,那就是无数次,原谅不会感化一个人。

在治疗和等待之余,小燕开始经营新搬迁的服装店。虽然前夫家还没有将儿子送还,但小燕相信,这个等待不会太久。她努力把伤痛带给自己的危害降到最低,她的孩子需要母亲,她的家人希望她真的好起来。

白岩松:

看着小燕的现状和她的痛苦,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但无论如何也不该用跳楼这种自残的方式来抵抗家暴,这等于是用别人的犯罪行为来惩罚自己。我们早说过,打妻子的男人已经不是是不是男人的问题,而是是不是人的问题!而遭遇家暴的女性,一定要勇敢的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身体和尊严,因为家暴不是家的事儿,而是国法该管的事儿。

本周特写喷火的自来水

家里的自来水,居然能被点燃?从上周日开始,眼前颠覆常识的一幕,引发了极大关注。不少网友调侃,流出的不是水,而是一种未知的奇特新能源。

发布视频的文女士,住在辽宁盘锦的赵圈河镇四营屯。她说,村里100多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打开水龙头,就会喷出没有颜色、也没有异味的奇怪气体,一点就着!记者走访发现,有人甚至还因此发生过危险。

在四营屯,自来水中的怪事儿已经存在了两三年,但一直没人解决。为此,家家户户不得不添置一些储水用具,把水放上一阵,等气儿消失了再用。拉开家里水箱的出气阀,就能听见“呲呲”的喷气声。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景象只不过是一件奇葩事。但对于生活其中的人,却又是另一番滋味。

村民:不是奇葩那么简单,是挺可恨的,你知道不?水里有气,就是水小,放一缸水有一半全是气,如果你放一满一缸水相当于平时放好几缸,完事自来水收费的时候,会按照你实际表数,因为(气)它走表。

据了解,四营屯的自来水主要来自赵圈河镇的二号水井,水源深度1380米。镇里原自来水服务站站长郑永昌介绍,地下水抽出后,将直接进入分水器,由加压泵打到各家各户,中间没有任何过滤、加药环节,也不可能混入气体。

随后记者采访到了原自来水服务站站长郑永超。

记者:就是当时抽水的时候你们能感觉到它里面除了水有没有别的气?

郑永超:有,应该,有时候。

记者:不处理就直接往这个用户家里面送水吗?

郑永超:原先是。

记者:当时这个水里边要不要化验,化验不出有什么问题?

郑永超:这个化验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化验不了水里的东西。

记者:那你们化验室的作用是什么呢?

郑永超:化验室就是肉眼观测。

记者:肉眼观测还叫化验室吗?

郑永超:这个由区里头化验。

《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站在抽出地下水后,要对其进行沉淀、消毒、过滤处理,然后才能输送给用户使用。很显然,四营屯略过了这一流程。周二,当地公布调查结论,自来水可燃主要是由于少量天然气串入了地下水层,直供的方式直接把气送到了居民的水管中。视频走红当天,相关居民用水就被改为了没有问题的一号水井,恢复正常。当地也正在抓紧施工,将蓄水池从200立方扩建到1000立方。

盘锦市大洼区水利局局长栾作刚:蓄水池主要的功能是二次曝气,12月10号可以建完投入运行,运行之后就可以满足整个赵桥河镇蓄水需求,然后届时也能彻底解决原先出现这些问题的发生。我原先并不知道这个事,我们这个因为从水利主管部门的角度,我们就是对上争取资金,然后来做这个事。

一则视频,不到半天,当地就火速解决了两三年都无人问津的老问题。本周二,自来水站站长郑永昌已被免职。但这个链条上,该负监管责任的,或许并非只有他一人。目前,盘锦市大洼区纪委已经启动相关的追责、问责程序。以外,公众对于自来水水质是否损害健康的疑虑,也有待更多的检测数据和调查细节做出解答。

结束语

节目临近结束就还得说说疫情防控。天津瞰海轩小区一共有八名确诊患者,其中第一名确诊患者传染源与冷链物品有关,但他带来的传染却是由于自己不戴口罩,小区电梯而与他同乘电梯的其他人也没戴口罩,于是导致了这次的传染。虽然新冠病毒在春夏秋季都在大规模的传染,但他显然更喜欢冬季,喜欢冬季里的低温。因此这个冬天我们更应该做好个人防护,不能掉以轻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