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情境教学必须生活化

对初中生而言,生物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在以往的学习中基本从未接触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快接受这门新的学科,加入到接受新知识的体验中,教师就要从学生最熟悉的平时的日常生活来导入,生物教学就应该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课程上应用,是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创设与平时生活环境、学生的知识背景有很大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生物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会因为对日常生活的熟悉和了解而顺其自然的对生物课程兴趣倍增。在情境教学生活化之后,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学习、猜测和与师生们的交流、反馈等进程逐步体验到生物学知识是如何产生、逐渐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进而积极地对待生物学科学习与学习中的情境教学生活化体验。

例如,教师向学生教授“生物变异”这一课程前,教师可以用学生们平常最熟悉的语言引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像这种在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其实在生物学中是生物界最常见的遗传定律,也是学生们学习生物的一般内容。不过,平时的生活中,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两个皮肤很白的父母,生的小孩子皮肤却很黑,这种现象是生物学中称为基因变异的现象。通过教师把平时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上引入,轻松教学,这样能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专注力,也能让学生领会和理解所教授的课程。在并不复杂也不

让生物课教学生活化

让生物课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4-11-13T14:20:33.7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8月总第159期供稿作者:黄利萍 [导读] 实现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归生活”,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 黄利萍江苏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了“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应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下面我就针对高中生物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 例如呼吸作用一节的内容理论性强,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桔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探究实验生活化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概念原理生活化 高中生物中很多概念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适当的教具(如模型、挂图等)帮助教学,以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和形象地理解。其实,巧用双手作教具来辅助一些生物概念的教学,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让概念生活化起来。下面简单列举几个巧用双手作教具进行教学的生物概念: 1.突触:左手紧握拳头表示突触小体,右手展开手掌、掌心向上表示突触后膜,左拳与右手掌之间的空间表示突触间隙。 2.碱基互补配对:双手除了大拇指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代表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然后左手大拇指向下,右手大拇指向上,其余双手的四指两两指尖相对演示碱基A-T和G-C互补配对。 3.染色体:手指表示染色体,双手的十指表示十条染色体。 4.同源染色体:左右手的十指表示十条染色体,双手两两同名的手指(如左手的中指和右手的中指)各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共五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可用双手形象地演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将左右手相互同名的两指两两相对慢慢移近,表示同源染色体联会;将掌心相近、同名两指相对的左右手慢慢移开,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 四、课堂实例生活化 课堂实例生活化,能使课堂亲切而生动。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是有效教学的宝典。如在“神经调节”课上我将突触间隙比喻成一条河,提问:“神经冲动如何跨过它,传到突触后膜?过河可用船或建桥,哪种方式好?”同学们各执一词,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用“船”快、灵活,符合“调节”的本义。随即提出:这“船”究竟是什么?水到渠成地引出神经递质。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我把DNA的提取比喻成洗衣服。DNA是衣服,其上的蛋白质等杂质是衣服上的污垢,“溶解→析出→滤取”相当于“浸泡→搓揉→漂洗”。同学们在微笑中领会了:再“浸泡→搓揉→漂洗”一遍,衣服更干净,DNA再“溶解→过滤→提取”的意义不言自明。 五、课后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业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应该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调查表明,生物学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物学能使学生揭示生活中的许多奥秘。因此,布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体现生物学较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就在身边”,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认同感。 例如学习了如何辨别安全食品的知识后,教师布置了一个情景问题: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这种奶粉会引发婴儿变成“大头娃娃”。毒奶粉是奶粉里有毒吗?请根据我们学过的合理营养知识,分析毒奶粉对婴儿发育产生的毒害作用。 这些作业的内容均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身边的实物,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能服务他人,使同学们体会到生物课是有用处的一门科学,就会反过来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教育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正如杜威所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学应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归生活”,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2-04-19T10:44:40.41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3期供稿作者:朱辉平[导读]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 朱辉平 (丹阳市司徒中学,江苏镇江2123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学效益。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 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四、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希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效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出相关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以后学习。本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模式进行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想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形式对生物课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生物生活化的认识,从而提升生物课程

成绩。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中变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长得像妈妈还是像爸爸?”学生一听到这个话题,肯定会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话题给学生讲解,这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随后教师可以提问:“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很高,而他的爸爸妈妈并不是很高?有的学生不是色盲,但是他的父母却是色盲?”这时学生都会非常疑惑,教师就可以引入“变异”的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课程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生活体验,学生觉得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的现象,会更加愿意进行生物课程学习。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想要得到答案,为什么会出现变异的情况,这学生在学习就会集中注意力,提升生物学习效率。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掘身边的生物现象,在课堂上设计生活中的生物案例,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增强对生物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究 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言九鼎”转变为“百家争鸣”,这使得学生收获颇丰。但是,教师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忽略了自然科学知识生成的客观性,导致学生面对“近山不见山”的窘境。自然科学知识经验都是源于科学家的细心发现,严谨求索和不懈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引导学生重温科学研究历程的体验,打破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藩篱。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发生我们期待发生的质变:从最初的体验、模仿走向运用、创新。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1 生活化的导入 案例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导入环节的具体处理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松树树形;展示教室窗台上的小型绿植(它的茎表现为背地性)师:关于这些现象,你有哪些疑问? 生1:为什么松树上窄下宽? 生2:为什么植物的茎有弯曲? 生3:为什么植物的根也有弯曲? 生4:同一株植物的茎和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 ……师:大家学习了本节课之后,就能够解答上述问题了。 生长素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成为了学生在学习时的障碍。但是,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地出现与生长素有关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对于教师列举的实例,学生可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这就有助于吸引学生通过本次学习找寻答案。即便暂时没有获得合理的答案,学生也会作出一些假设,积极学习相关内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验证,直至找出答案为止。 2 生活化的探究 案例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一节的第1课时处理过程: 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设计学案,内容包括细胞器的形态特点及图片。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学案的相关资料,预习真核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决定制作细胞器类型及材料;推选小组展示的成员。 课上: 各组交换本组制作的模型,观察、评价细胞器模型的科学性。 ……师:哪一组来引导大家认识内质网呢? 第一组:我们制作的是内质网(主要由废泡沫和牙签制成),它是由一层膜组成的,表面有核糖体。 师:其他组成员对第一组的模型有没有其他问题? 第四组提问:内质网表面都有核糖体吗? 第一组回答:内质网分两类,一种表面有核糖体,另一种表面没有核糖体。 第五组:我觉得他们的模型材料选择不好,内质网是好多膜长在一起的,他们用牙签把不同的膜连接在一起了,跟内质网不一样。 师:哪组能给他们想个改进的办法? 第五组:用牙签连接的时候,用短的牙签,从外面看上去,就是所有膜长在一起的。 师:还有哪组想展示内质网模型? 第三组:我们用纸做的内质网纵切模型,内质网的特征第一组说的挺全的,我们同意。 师:那么,大家对内质网的形态结构还有问题吗? 全体:没有。 师:现在,想必大家对内质网的印象更深了,那现在大家尝试绘制内质网的结构示意图。 每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图,并注明图中的结构名称。绘画完成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绘图同学负责回答。全班同学一起打分。经过讨论,排列各组成绩。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事实上,他们的教育理论都倡导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因此,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并善于利用这种 关联性来展开生物教学,这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生物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生活 化教学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基于此,本文对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进行 了思考,希望能够成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用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以 求教学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作为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并将学生 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基础 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方面的内容。 生物学在帮助农牧业提高生产量、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改善人们 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初中生物学科作为生物 学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发展与锻炼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初中生的视野与眼界、 激发初中生探索与了解世界奥秘的兴趣以及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等。 但是因为生物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加上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相 对匮乏,所以生物知识学习与生活往往是割裂开来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 时感到十分困难,久而久之,不但不能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会对生物学 科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利用生活实际案例来解 释生物理论知识是大势所趋的。 2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2.1 新课导入生活化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导入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利用生 活中的问题引出新课内容是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常用且十分有效的导入方法,即 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生物教师根据所要讲解 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且他 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新课导入的“引子”,以此提高新课导入的效率。例如,在学 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教学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人们 经常吃的食物出发设计该课导入的问题:“你们平时都吃什么食物?”、“你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吗?”“你都知道哪些食物人们吃了容易胖起来?”等等之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直接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而在学生积极 的状态下展开生物教学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将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将生活中的某种 现象呈现给学生,能够促使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师的 引导下快速进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状态。而且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引”,让 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生物知识,这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趣。例如,在学习《开花与结果》这一课内容之前,

“生物教学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灵魂

“生物教学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灵魂 发表时间:2011-11-09T13:25:49.603Z 来源:《教育学》2011年7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石晶[导读]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石晶(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518118) [摘要]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本人在新课程改革的这种新的教学形势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对高中生物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学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因此一线教师更应该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如何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让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直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人教版的教材问题探讨很多就来源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安排相关作业,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I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应用生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本身还在发展,并没有定论。比如有关细胞衰老的学说,向光性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及其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及变异是否定向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仁君.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2,11.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01-10T16:26:38.4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崔晓晓 [导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61300 摘要: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自信中学,在快乐中学。这样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鳞片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地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对于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二、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 教师或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和信息是很多的、杂乱的,需要整理和筛选出对相关探究内容有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即有结构的材料。 例如选择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熟悉的或易接受的、在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材料,通过这些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结构性材料,采取实验演示、多媒体技术、趣味实例、知识复习等手段以及采用猜想、类比、矛盾、故事、游戏等方法,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师除了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并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重视及激励,促使学生“可问—敢问—会问—善问—常问”,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设计一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问题,激起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让学生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去进行探究并在最后体会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 三、做好探究过程的调控和管理,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 1.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教学目标的控制。 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无关的枝节不做无谓的纠缠,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一课中,在学生做好了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并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很多学生只停留在“我看到细胞了”的兴奋状态下,不作深入的观察;二是学生在刚观察到细胞后,又匆忙换了另一种观察材料如黄瓜、西红柿等。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就要让学生冷静下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观察——“观察到的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各结构的颜色深浅相同吗?”以达成“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 2.灵活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对探究活动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但是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采取灵活的小组组建方式。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思维的冲突和融合、个人观点的表达和小组意见的整合,可以选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组建小组,小组在成员的搭配上主要应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基础、表达交流能力等因素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编成合作小组,实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进发展”的理念,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生物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成为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本篇文章从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出发,找出初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49-02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使得初中生物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有所降低。虽然有部分生物老师开始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

究其原因是老师过于追求生活化的教学,他们只是生硬地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捏”在一起,缺乏可行性和适用性,使得生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课前导入过于生硬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下,老师大多数是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课堂主题,这种课前导入的方式非常生硬。本来生物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有难度,加上老师这种枯燥、生硬的引入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对学习生物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谈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了。因此老师务必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较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生物老师更多地是以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甚至不愿意听老师的课,他们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是课本上的,自己课后也能自学,因此不重视课上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老师要在立足于生物教材的基础上,开拓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保证生物教学的有趣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形式落后 生物老师采取的教学形式一般是“我讲你听”的方式,

浅谈初中生物复习方法和策略

浅谈初中生物复习方法和策略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中考生物复习困难的主要问题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复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基础起步,搭建知识网络,逐步提高技能,往往会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下面谈谈我校的作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学安排,我校的复习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学~4月30日)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辅以基础训练; 第二阶段(5月4日~5月30日)进一步夯实基础,完成县市资料; 第三阶段(6月1日~6月18日)学生查漏补缺,落实知识。教师精心选题,学生做最后三份试题。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重视复习课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复习,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上午第四节课复习《人体营养》时,通过一连串发问:同学们,饿吗?今天早晨吃了什么,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为什么我们吃了早饭,到第三、四节课时,就感到饿了呢?由于同学们都很饿,因此能联系感官,积极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有在复习《细菌》时,先讲述巴斯德发现细菌的故事及“巴斯德”实验,使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生动的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形式辅助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增加学习兴趣和知识性,提高效率。在复习《心脏》时,心脏模型每一组一个,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很快认识了心脏的各个结构。在复习《人的生殖》时,采用挂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各器官,以及生殖的全过程。利用实物,让学生分清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记忆,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些老师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把重点段落章节划出来,让学生背与记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就很难取得好成绩。生物课本中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的东西太多,常常是记了这,忘了那。我觉得应先理解后记忆,不但易记,而且记忆时间长。 除了理解记忆外,还有对比记忆、口诀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像《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中藻类、苔藓、蕨类、裸子、种子植物从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是可采用列表格比较分析,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记忆也深。又比如在复习三种血管时,我们从三种血管功能、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分布情况、瓣膜有无、出血颜色等方面对比来记忆。 我们还可以口诀记忆,如记忆心脏四个腔时,口诀为“心尖朝左,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在记血循环时,口诀为“先室后房,不同侧,先动后静,细中间”。在记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时,总结为“擦、滴、取、展、盖、染、吸”七个字,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重视落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为了学生更快的全面掌握全部内容,复习中要注意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印下来,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要求背会记牢,并安排小组长检查督促,将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老师则有针对性地抽查,每天抽1~2个人,使复习落到实处,从而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2018-12-02 1.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必要性 以往被动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被动的教学模式主张以老师讲述为主,以学生活动为辅。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缺少实践,只能依靠一些书面的资料完成教学。另外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为书面作业,实践活动包含较少,使得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理解的层次比较肤浅。长此以往,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只能被动的接受,使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缺乏活力与激情,并且给学生营造了很大的压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许多优点,首先就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特别是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生物学知识。不过初中生缺乏将已知的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彼此融会贯通,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的疑问,那么课堂教学将失去生气,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优势 众所周知,生物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和了解到许多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这也为每个学生学习生物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1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才可以使课堂变得有活力,生物课堂教育要结合生活,不仅要借助一些实验和多媒体工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教育将事半功倍。 2.2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渗透情感、道德、生命教育 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课程,更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传统的教育由于太过于注重书面的知识,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逐渐地远离了生活,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导致许多学生对感情淡薄。所以,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才能使得学生全面地接受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当中。 2.3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为丰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帮助同学更好地认识生物学。这样不仅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生物与物理、化学一样,都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生物学也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中教学对课堂有效性要求较高,将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质量提高,创建有效生物教学课堂。 一、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生物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例如我们平时经常品尝的各种美味: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学生在剧烈运动时会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所以空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渴的感觉,如何解除干渴的感觉,同学明白此时应该喝电解质饮料;同时,生物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摄氏度左右;有些学生懂得了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是因为免疫系统的缘故……所有这些,都是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生物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生物研究的大部分知识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物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果醋”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吃果醋时感觉,讲述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及实际操作制作果酒等。 三、生活中的生物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生物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生物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当你购买某些食品时,包装上常附有食品成分说明,你会发现蛋白质是许多食品的重要成分,有时你还会看到添加某些氨基酸的食品现象进行导入:你能说出多少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你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煮熟的鸡蛋吃起来为什么味道鲜美容易消化……这些现象都和蛋白质的结构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尚未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生物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生物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

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摘要:要上好生物复习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潜心设计,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复习课教学策略 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考的趋势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强调以水平和教育价值立意,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本地实际和环境问题,考试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信息量大。所以,上好总复习课,提升复习质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却显得枯燥无味,令教师头痛,也令学生厌烦。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就生物复习课来说,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潜心设计,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同样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例谈点拙见。 一、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1)抓准复习的起点。 抓复习的起点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研究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研究这具体目标在教材中的表现,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水平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使学生能通过复习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使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与生活和农业生产联系非常密切,教学设计时设计“链接生活”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复习的起点要依据学生实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理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实行教学”。也就是说在复习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和水平要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 (2)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自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水平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我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节复习课教学的课前,就要求学生在自我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列出自己的复习提纲,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样一方面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积。同时教师也提供章节的整理情况给学生,与他们实行交流,更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纲要和问题,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水准,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简单的识记还是灵活应用,而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反思自我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突出复习方法的渗透 复习课中要重视让学生说“学”,即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所学的内容,“说”学习方法、“说”思维过程。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节复习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交流平台”这个环节,让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复习方法,同学们非常活跃,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有提纲式地梳理知识,有列表式的总结,还有生物简图式复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上完,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深化和巩固,收效甚佳。布鲁纳以前说过,教某人学习材料,主要的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教他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