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命题人:李月香 审核人:彭广玲

(本试题分为Ⅰ、Ⅱ卷。共计 120 分, 12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卷,第Ⅱ卷 为文字表述题。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4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

成 1-8 题,每题 2分,共 16 分) 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 有误的一项 (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比喻)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 )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 .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 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 大家对此津.津. 乐

.道.。

1、 、 酝酿. li áng 黄晕.y ùn 发髻.j ì 抖擞. sh ǒu B 、 唱和.h é 蓑.衣 su ō 着.落﹙ zhu ó﹚ 安适.(sh ì) C

、 粗犷.(ku ǎng) 静谧 (m ì) 吝啬.(s è) 梦

寐.(m èi )

D 、 澹澹.(d àn ) 耸.峙(s ǒng ) 栖.息(q ī) 萧瑟.(s è)

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获益非浅 绞尽脑汁

愚蠢 窒息 B 、 小心翼翼 随声附合

祈祷 显耀 C 、

蜂围蝶阵 多姿多彩

酝酿 莅临 D 、 毕恭毕敬 拙拙逼人 恣情 弛骋

3、 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夏天的雨

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 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 。(高高地挺立) 济南的冬天是 响晴

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春天像小姑娘, 花

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 A 、 B 、 C 、 D 、 粗犷 豪放)

比喻姿态优美)

A 、 、 C 、 D 、 ) 2、

D.“六一国际儿童节” 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6、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碧玉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B、《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些印象》。老舍,满族,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C、马致远,元大都人,着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8、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D .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二、阅读理解(完成9-20 题,每题2 分,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2 题,每题2 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

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9、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着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

《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10、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咙。(拟人)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排比、比喻)

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比喻)

11、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沉默A.混脑罩静默 B .夹恼

盖盖

C.混恼笼静默 D .混恼飘静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

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

果。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17 题,每题2 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3、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B .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D.雪后山更美

14、.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A 、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 、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 、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 、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5、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 /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 ⑥

C、①/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 ④⑤/ ⑥

16、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事件先后

D 、景物主次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着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

喜爱之情。

(三)读下面古诗,回答18-20 题,每题2 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升的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静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残冬,不仅意向美妙,还蕴涵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0、与本诗颈联所蕴含的理趣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第Ⅱ卷 表述题部分

( 80 分)

5 分)

天净沙秋思》中集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悲哀地诗句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 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

,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5 分)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 树枝上栖息, 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 黎明到来时, 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 有只狐狸听见鸡叫。 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 恭敬地请鸡下来。 鸡( ), 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 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 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 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1)文中的括号里选用的成语是( )。(2 分)

A 、不加思索

B 、 一本正经

C 、信以为真

D 、无动于衷

2)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 3 分)

四、课外阅读理解

21、 是:

22、 是: 2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

24、

是: 25、

﹙一﹚(阅读文章,完成26-28 题,共15 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⑴不知其旨.也旨: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

⑶然后能自.强.也自强:⑷学.学半学: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

文:

⑵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译文:⑶其此之谓乎?译文:

28、你从文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学习经验写出你的看法。(5 分)

答:

﹙二﹚(阅读文章,完成29-33 题,共15 分)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

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

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

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