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及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及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及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及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一节蜡烛的变化

主备:范长有集备:范长有杨洪亮

学习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

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加热蜡烛时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做教材30页的3个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讨论: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产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二、巩固辨析

教材31页,下面这些变化属于那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面粉做成馒头

树叶颜色的变化

铁水变成钢锭

火柴燃烧

水的三态变化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三、活动拓展,巩固新知

教材32页,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他们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

压扁饮料瓶

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四、反思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二节铁钉生锈了

主备:范长有集备:范长有杨洪亮

学习目标:

1、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能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

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观察生锈铁制品,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生锈铁制品呢?比较:没有生锈的铁制品和已经生锈的铁制品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

你们认为铁生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分组选择一个因素设计实验方案

三、实验验证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每天观察一次,观察一周)

第二课时

一、交流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原因

讨论:实验的现象说明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阅读教材35页资料。补充:铁在遇到酸碱盐等物品也容易生锈。

二、认识防锈方法

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三、巩固应用

1、小明新买了自行车,担心时间长了会生锈,请你帮他想出几个防止生锈的办法。

2、厨房里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请你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四、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三节变色花

主备:范长有集备:范长有杨洪亮

学习目标:

1、能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表演魔术。

2、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多问题吗?

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二、合作探究

1、实验解密:上课前,老师分别用白醋和碱水浸泡了花瓣和花叶,喷的是紫甘蓝汁。不相信的话,你们就来试试。

2、学生实验: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紫甘蓝汁,观察有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什么叫做酸性物质?什么叫做碱性物质?

5、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阅读教材,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学生交流汇报。

四、动手实践: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的物品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制作方法。

你知道酸性物质有哪些?

你知道碱性物质有哪些?

五、反思

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四节洗衣服的学问

主备:范长有集备:范长有杨洪亮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存在差异。

2、能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

3、能够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常用方法。重点:会做洗涤用品去污实验,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难点:学会控制变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平时,我们衣服上经常会沾上各种污物,如:油污、菜汁、墨汁、血迹等等,你们知道怎么洗去这些污物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材39页,试一试,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

需要控制变量哪些变量?

2、选择更多的洗涤用品做实验,填写教材40页表格

3、阅读小资料40页

应该怎么去除油污?

二、课外资料:

洗衣除渍的窍门

(1)衣服上的红墨水渍:新墨水渍用冷水洗,在用温肥皂液浸泡一会儿,再用清水漂洗;陈渍可先用洗涤剂洗,在用10﹪的酒精溶液擦即可祛除。(2)墨渍:可用饭粒和洗涤剂调匀,涂在污渍部分搓擦,再用清水漂洗干净。(3)汗渍:衣服上沾了汗水,时间一长容易出现黄斑,有了汗渍,可把衣服放在5﹪食盐水中浸泡1小时,在慢慢搓干净。(4)膏药:用温白酒洗除。(5)血渍:刚染上的血渍课先用冷清水浸泡几分钟,然后用肥皂或酒精洗涤。如是陈渍可用柠檬汁加盐水除掉,也可用白萝卜搓擦,但切记用热水洗。也可以用清水将血渍洗至浅棕色后,再用甘油皂洗涤,最后在温水中漂洗干净。

三、反思

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物质变化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如;另一类是的变化,这一类变化可以从的改变,产生或,发、发等现象来进行判断,如。

2、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变红,火柴燃烧,白糖加热至焦黑,盐酸滴在石灰石上这些是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瓶是的变化。

3、铁在有、有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一块铁生锈后体积可以胀大8倍。

4、像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5、花卉、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有时需要施加酸性或碱性的物质,用于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6、橙子、西红柿、蔬菜、胃酸等是物质,小苏打、多数家用清洁剂是物质。杜鹃花喜好土壤,竹子喜好土壤。

7、不同的洗涤用品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来选择不同的洗涤用品。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变化中,()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①点燃火柴②煤燃烧③往豆腐脑中加酱油④铁钉生锈⑤大蒜拌黄瓜⑥铁水冷却变成铁块⑦水蒸发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出现()的现象,通常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①颜色改变②产生沉淀③大小变化④出现气泡

⑤形状改变⑥发光⑦形态变化⑧发热

3、用()可以防止自行车生锈。

A、经常冲洗

B、在容易生锈处打些黄油

C、雨天不骑车

D、车胎气充足

4、铁在有()的环境下才会生锈。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油

5、()属于酸性物质,()属于碱性物质。

A、小苏打

B、肥皂

C、蔬菜

D、胃液

6、当紫甘蓝水遇到一种物质变成了绿色,那么,该物质是()

A、酸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中性物质

7、妈妈想洗掉沾在衣服上的肉油,用()洗涤效果最好。

A、肥皂

B、开水浸泡

C、洗衣粉

8、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油污进入了()

A、空气中

B、水中

C、衣服里

9、肥皂去除油污的方法是()

A、油水交融

B、油水分离

C、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简答题

1、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

答:

2、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想出了哪些防锈的方法?

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下科学学案 1、细胞 主编人审核人时间等级 学校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知道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探索导航】我们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知道了细胞,病毒、细菌、真菌它们各有哪些特点?你对细胞还有哪些了解呢?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细胞的资料、图片。(在百度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复习我们上学期学的病毒、细菌、真菌它们的特点,初步认识显微镜。 【探究过程】 一、显微镜的使用 [检查和准备]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载波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载波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导学案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衡量。 2、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 【学习重点】选择轻重、大小合适的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初步感知密度。 【学习准备】 简易天平、打气筒、皮球、豆子、回形针、绿豆、乒乓球、小泡沫块、棉签等轻小物品。 【学习过程】 1、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与打气针扎紧,估计一下我们能打入多少筒空气? 2、塑料袋鼓胀以后,里面的空气大约有多重? 3、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物品来衡量这袋空气的重量。 我们在上节课中已经有类似的探索经验。 活动指导: 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 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4、按照上面的方法,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袋口,然后分别与同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 (1)实验中你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小天平倾斜了表示什么?平衡了表示什么? 2、教师提问: 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提示:可以根据20筒空气的质量来进行估计。 验证我们的想法。 1、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1)同质量的空气与其它物品比较,(选填:体积/重量)比较大。(2)不同的物品,表示同样的质量时,(选填:数量/重量)不相同。(3)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了解 一下人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的多少? 一、判断: 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先发现空气的重量。() 2、使用天平可以准确称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3、与同质量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比较大。() 4、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20千克。() 5、测量一小袋空气的质量,用小石块比用回形针更合适。() 二、选择: 1、测量空气的质量,不合适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弹簧称 C、简易小天平 2、在测量空气的质量时,适合作标准物的有() A、棉花 B、回形针 C、小石块 参考答案: 一、判断:1、√ 2、√ 3、√ 4、× 5、× 二、选择:1、B 2、B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上)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0.5分,共9分) 1、()、()、()、()以及生米煮成熟饭等等,都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将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放出,这是一种()新物质的变化。 3、把试纸放在酸性物质中,会变成()色。 4、铁在()和()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5、紫甘蓝水遇到酸性和碱性物质时会变色,我们把它叫做()。 6、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效果比较好。 7、空气进入人体后,它发生的变化是()新物质的变化。 8、做对比实验时,应该只有()条件发生变化,其他的条件完全相同。 9、在铁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做成(),就不会生锈了。 10、各种污物的成分虽然有所不同,但只要与()发生反应,就能够被洗干净了。 11、橙子、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和蔬菜中的叶酸,它们都是()物质。 12、把鸡蛋放进醋里,可以观察到()现象,这是产生()的变化。 二、判断题(每题0.5分,共6分)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3、不锈钢不容易生锈。() 4、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5、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6、铁生锈时,体积会变大。() 7、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酸碱性的土壤,如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8、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一种酸性物质,家用的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9、用清水洗去衣服上的灰尘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10、自制的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时变红,遇到碱性物质时变绿。() 11、衣服上有陈旧的血渍,最好的办法是用柠檬加盐水清洗或用白萝卜揩擦。() 12、给土壤施肥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土壤施用酸碱性不同的肥料。() 三、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水分空气温度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蜡烛溶化木材做成家具馒头发霉 3、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自来水橘子汁洗发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导学案 1《使用工具》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阅读课文思考】 一、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你能说一说这些工具能做哪些事吗? 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完成下面的工作?说说选择的理由。 【同步达标训练】 一、填空题 1._____ 是能使我们________ 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____________ o 3.用_______ 可以比较方便的把 ________ 从木头中取出,用________ 可以比较方便的把____ 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________ o 4.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_________ ,延长了人类的_____ o 5.使用工具要十分注意______ - 二、判断题 1有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螺丝刀可以用来钉钉子。 3、用剪刀可以轻松地将木头里的钉取出来。 三、选择题 1、把铁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工具是() A. .羊角铁锤 B.钢丝钳 C.螺丝刀 D.银子 2、把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最好是() A..羊角铁锤 B.钢丝钳 C.螺丝刀 D.剪刀 3、打开汽水瓶时,我们一般可以用 A..螺丝刀B开瓶器C.小刀 D.剪子 四、连线题 把油桶搬上车用撬棍当杠杆去撬 把大石头搬开 把国旗升到旗杆顶上五、简答题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用木板当斜面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蜡烛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 质﹚,这类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这类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 2.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是看﹙是否产生新物质﹚。 3. 水的三态变化︰水→水蒸气,水→冰,无论水是哪种状态,没有生成﹙新物 质﹚,是﹙物理﹚变化。 4. 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是﹙物 理﹚变化。 6.把白糖加热至熔化,只是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7.把白糖加热至变黑,白糖变成了别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8.电灯通电发光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9.蜡烛加热后从﹙固﹚体转化为﹙液﹚体,冷却后﹙液﹚体转化为﹙固﹚体,只是从﹙形态﹚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0.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11.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生成了一层﹙小水滴﹚,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12. 燃烧蜡烛,将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13.树叶颜色的改变,把白糖加热至焦黑,﹙颜色﹚改变了,属于﹙化学﹚变化。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变成了别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5.生鸡蛋放入白醋,碱中倒入少量白醋,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气泡﹚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课件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 答案)课件 得分:xx 年11 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 分,共 15 分)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 ) 。 2、( ) 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 ,( ) 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 , 通过()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4、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 , 叫( ) 。 5、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的能量,叫() 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如果没有,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7、把建筑材料吊到几层高的楼上,是把电能转化成();用电壶烧水,是把电能转化成()。 8、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

9、在我们现在使用的能量中,()、()、()是最重要的能源。 10、电动机的工作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的相互作用转动。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1 分,共12 分) 1、从左向右看线圈的绕法是顺时针方向的是()A B 2、( ) 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A、电能 B 、热能 C 、光能 D 、化学能 3、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是 ( ) A、石油 B 、太阳能 C 、风能 D 、地热能 4、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1 A、玻璃杯 B 、大头钉 C 、铝锅 5、改变()不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A、电池的正负极 B、线圈的圈数 C、线圈绕线方向 6、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 A、电磁铁有南北极 B、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7、电池是把()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A、声能 B、热能 C、化学能 8、转子由铁芯、线圈和()组成的。 A、电刷 B 、外壳 C 、换向器 9、小电动机在工作时把()。 A、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B 、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C 、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0、煤是由亿万年前的()形成的。 A、动物 B 、低等生物 C 、微生物 D 、植物 11、电磁铁具有 ( ) 的基本性质。 A、接通电源产生磁性 B 、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C、接通电源磁性消失 , 断开电源产生磁性 D 、接通电源产生磁性 , 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12、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 、石油 C 、煤 D 、原子能 三、判断题。(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 ,错误的打上“ ” ,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只有电才能向其他能量转化。 () 2、电磁铁是没有南极和北极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放大镜》导学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放大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知识要点】 1.放大镜是(),()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3.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还能看到()。 4.放大镜镜片中央(),()越高。 5.放大镜尽量靠近(),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6.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许多方面。 【预习提示】 1.放大镜的特点? 2.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3.放大镜的观察方法?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5.放大镜为什么能够放大物体? 6.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7.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 1

匠工作使用?? 二、大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演示放大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解正确使用放大的两种方法:目、、物三者,目不,或物。 一小面,运用放大仔察片、屏幕、物等看会有新的!将新用文字或片在科学本上。 交流新后:放大把物体的像放大,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微之。 放大名思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老大家准的物 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那能放大物体呢?同学找一找。 三、放大的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也叫“凸透” 。 放大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达】 一、填空 1.()是人常用的察工具之一。 2.放大的特点()、()。 3.放大是凸透,能放大(),能看到() 4.像是由()成的。 5.放大是(),它具有()的功能,用放大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 二、 1. 放大是() A. 凸透 B.凹透 C.平面 2. 放大片中央凸得越害,放大倍数() A. 越低 B.越高 C.一 三、 1.人什么把放大叫做凸透? 2.放大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放大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要用放大察物体? 2

2018-2019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使用工具、 学习目标: 知道各种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在生活中被习惯的称为工具。学习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学习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知识链接: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了问题: 1.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2.我们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工具? 课堂 元素导学 流程自学指导互动策略随 堂 笔 记 内容、学法、时间内容、方式、时间 导学一 我们使用过的工具自主活动:根据预习完成下表填写5分钟 我们使用过的工具 工具名称可以做的事情 先独立想一想 再对学 指名反馈 师板 书: 课题 导学二 选用合适的工具小组活动一: 5分钟 各小组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讨论选用恰当的工 具 1、举例说一说 2、实验验证 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 做好记录 (引导小结) 师 适 时 板 书 三、知识应用: 1、羊角锤可以做()、()使用。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或的装置叫作。、、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四、能力提升:连一连: 1、将下列工具和用途用线连接起来: 裁衣服螺丝刀起钉子 钉钉子羊角锤拧螺丝 开酒瓶剪子削水果皮 起图钉镊子夹药棉 撬石头水果刀剪头发 开瓶器 撬棍 五、课外延伸: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六、自我评价: 第二节:杠杆的科学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习重点: 1.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习难点: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能区分清楚生活中的具体工具有哪些。 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了问题: 1.你了解的杠杆有哪些特点? 2.生活中你用到哪些杠杆,举出例子。 课堂 元素导学 流程自学指导互动策略随堂 笔记内容、学法、时间内容、方式、时间 导学一认识杠杆小组活动一:10分钟 1、出示图片:学生认识杠杆的三要素 2、画出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 点。 选代表反馈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画图结果 (引导小结) 师 适 时 板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 试卷及答案

姓名: 一、填空(20分,没空1分) 1、198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靠近指南针,发现。 2、通电时,线圈(会还是不会)产生磁性。 3、风力发电站实际上是把转化为电能。 4、电磁铁和磁铁一样具有南北极,但是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如和 都能改变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中线圈的圈数影响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线圈圈数越,电磁铁磁力越,线圈圈数越,电磁铁磁力越。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的。 7、小电动机包括、和三个部分。小电机的转子是 ,通电后产生磁性。 8.、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如点灯是把转化为和 。电炉是把转化为。 二、判断,判断对的画√错的画×(20分,每题2分) 1、有电流就能产生磁性--------------------------------------------()。 2、导线通电后,他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3、不管什么导线都可以拿来做电磁铁----------------------()。 4、电磁铁线圈的绕法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5、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 6、小电动机的转子上有两组线圈-----------------------------()。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 8、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电能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9、我们现在使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10、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非常丰富,因此不必节约()。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天在( )里。(20分,每题2分) 1、只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 )。 A、不变 B、改变 C、不一定 2、如果只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 )。 A、南北极改变 B、磁力大小会改变 C、南北极和磁力大小都会变 3、小电动机上,电刷一般安装在( )上。 A、外壳 B、转子 C、后盖 4、小电动机能转动,是因为( )。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1.放大镜 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从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介绍放大镜。 构造: 作用: 用途: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2)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阅读课本第2页有关放大镜使用的说明文字。 (2)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大镜观察,将你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3、放大镜的特点 (1)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合作讨论 展示交流 巩固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2.能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3.能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奇特的身体构造 (1)用肉眼观察苍蝇肢体,把自己的发现用图或文字并记录。 (2)用放大镜观察苍蝇肢体,把你的新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3、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 合作讨论 展示交流 巩固提升 1. 要观察蚜虫的肢体,我们一般选用( )的放大镜。 A. 3倍 B. 50倍 C. 10倍 2. 蝇眼是()。 A. 单眼 B. 复眼 3. 下列两个触角图片,哪个描绘的是蚕蛾的触角?()。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学案.doc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全册教材分析 大彖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牛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牛活习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坏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牛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全册教学目标 1、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牛活打好基础。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牛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一些物质(食物、石油、煤等)中贮藏着能量,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出来。(√) 2、能量储存在燃料中而食物中没有能量。(×) 3、只有电才能向其他能量转化。(×) 4、磁铁有南极和北极,而电磁铁没有南极和北极。(×)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和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离不开能量的转化(√) 7、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 8、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 9、电能只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10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二、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①) ①、回形针②、玻璃杯③、铝锅 2、改变(③)不会改变电磁铁的xx。

①、电池的正负极②、线圈绕线方向③、线圈的圈数 3、"条形磁铁的哪部分磁性最强。(①) ①、两端②、中间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②)没有关。 ①、线圈圈数②、线圈的缠绕方向③、线圈中电流的强度 5、"可以改变小电机的转子转动方向的是(①) ①、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②、磁铁的数量③电池的数量 6、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②) ①、化学能②、机械能③、光能 7、电池是把(③)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①、声能②、热能③、化学能 8、煤所具有能量最初来源于(③) ①、植物②、动物③、xx 9、电灯也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它能把电能转化为(①) ①、光能②、机械能③、磁 10、"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②) ①、电磁铁有xx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我的探究(32分) 1、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1)我的假设: 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有: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设计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一.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 教师出示温度不同的三杯水,由六位同学台前用自己的方法感觉三杯水的不同温度, 转告同学们你的判断方法及温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师适时板书

先小组讨论、交流 班内大展示 师生做游戏 三、当堂测评5分钟 1. 完成活动册2、3、4 2.我当小法官:评判、打分、小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磁铁的力量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新课之前,老师为大家表演魔术,那你们愿意不愿意观看呀?看完“小鱼水中游”,你有什么发现?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磁铁的性质。 引入课题:磁铁的力量(板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开心填空: 1、磁铁能吸引物体。 2、根据磁铁的形状不同,科学课中最常见的可分为()、()、()。选择: 磁铁能吸引下面的哪个物体()。 A铁钉B塑料尺C纸 我当小法官:磁铁隔着东西能吸所有金属。() 四、课堂反思2分钟 实验记录表1 实验记录表2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1.7宝贵的生物资源_

宝贵的生物资源 【学习目标】 1.通过发现人与其他生物存在哪些关系。 2.通过调查发现生物资源的宝贵。 【学习重难点】 知道人与其他生物存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1.设计图表,将人类与生物的关系表现出来 2.观察教材内的设计实例 提问:图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组进行设计并汇报:哪个组的设计最能体现人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科学在线”。 二、生物资源的保护: 1.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已经灭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化: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 3、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4、电磁铁的组成:铁芯、线圈、电池。 5、电磁铁接通电流会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会消失。 6、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7、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线圈与钉尖的距离越近铁芯越细电池个数越多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 ??????????? 8、小电动机的功能:把电变为动力。 9、???? ?????????????后盖:电刷变电流方向换向器:接通电流并改电磁铁线圈铁芯转子外壳:磁铁小电动机 10、小电动机的原理:电流产生磁性;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11、能量的形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化学能、动能、机械能等等。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活动手册41、42页)。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进行能量的转化。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12、当电动机用来发电的时候,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就叫作发电机。 1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的能量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4、煤来自亿万年前的森林

15、石油和天然气来自亿万年前的低等动物。 16、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 实验知识点】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个数、铁钉粗细、线圈与钉尖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以线圈圈数为例,剩下的自己去整理)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 条件) 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线圈20圈2.线圈40圈3.线圈60圈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 件不变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导线的长 短,线圈与钉尖的距离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案-7 大自然的启示-粤教版(2017)

大自然的启示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苍耳的结构特点不仅有神奇的倒钩,而且具有弹性,能恢复原状。 2.动物皮毛或衣服表面特点是有环状结构。 3.尼龙搭扣是受牛蒡的启示发明的。 4.尼龙搭扣两个面的特点分别与牛蒡和动物的皮毛的结构类似。 5.从尼龙搭扣到飞机,都是人类模仿生物设计的产品。 科学探索目标 1.能模仿苍耳黏附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举例说出工程师模仿生物的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学习重点】 模仿苍耳粘住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简单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学习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尼龙搭扣。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苍耳果实能够牢牢地粘在动物的______上。 2.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黏合工具,广泛应用于生活、医疗以及航空等领域。 3.尼龙搭扣的特点与_____、_____果实粘住动物皮毛的特点类似。 4.瑞士工程师受到牛蒡果实的启发,设计并发明了_____。 5._____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 6.从尼龙搭扣到飞机,都是人类模仿_____设计的产品。 (二)问题银行存折

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 1 为什么苍耳会粘住裤子呢? 2 3 4 5 6 ……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 (一)活动设计 设计你的专属“观测记录表”(以下记录表仅供参考)。 生物启示 身边生物的有趣现象(可贴照片)启示 (二)理解与应用。 怎样固定尼龙倒钩?请根据图片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举例说出工程师模仿生物的科学原理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能模仿苍耳黏附动物皮毛的原理自制尼龙搭扣,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过程。从而知道从古到今许多模仿生物的设计对人类的生活、生产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知识归纳。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3、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4、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5.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6.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7、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8、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9、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10.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11.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1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1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14、奥斯特在依次实验中,偶尔发现了通电的导线周围有磁场。 1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16.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1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2.2消化与吸收 湘科版

消化与吸收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2.知道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知道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学习重点】 知道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学习难点】 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1.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咀嚼馒头 1.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 1.阅读教材,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3.填好教材的填充题。 (四)活动:小肠内的吸收 1.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太阳系大家族导学案

汤河学校导学案(科学)科 2013 年9 月 2 日 制订 年级六年级教师杨桂英课题2、太阳系大家族第 1 课时课型单一课 达成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2、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3、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重点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难点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一分钟)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 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 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 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 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 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实地观测太阳。 (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 (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