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读书笔记

高中美术读书笔记

高中美术读书笔记

【篇一: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

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

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

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

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

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

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

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

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

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

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

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

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

反馈的完整系统。

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

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

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

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

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

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

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篇二:《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陆亦青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

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

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

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

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在这本书中把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

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

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

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

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

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

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

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

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

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

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

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

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

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在这一

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不可避免地促

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17世纪美术的体

裁和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

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

光的运用。

总之,17世纪各派杰出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有千秋。卡拉瓦乔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构成了17世纪艺术

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

既有区别,也有相互交流与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造成了17

世纪欧洲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陆亦青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

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

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

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

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在近代美术教育中,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

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

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

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

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

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

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

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

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

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

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

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76年

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

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5年,国家教委

又一次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

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

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

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

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

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

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

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

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

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

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

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

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

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

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

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在20世纪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美术学科目标表述不够明确、

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尚欠多样,教学缺少衔接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外比较与分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习领域如何划分、引导与传授如何协调

三、拓展视野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

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一、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家庭美术教育丰富多样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

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陆亦青

一、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1、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

2、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3、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凹凸感。”

4、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也称明暗渐近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

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很奇怪,达;芬奇

画中的女人长得都很相似。

二、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1、毕加索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吸取艺术营养。

2、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

了一些穷困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

3、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

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便是他的“粉红色时期”。

4、尔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为各个平面,并重

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

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5、32岁以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

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6、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

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

于的是——自由。

7、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能像毕加索一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

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

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

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

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

才适合他。

三、保罗;塞尚(法国画家)

1、塞尚16岁入埃克斯中学结识了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左拉,3年后

升入大学法律系,他坚持要学艺术而赴巴黎入苏伊塞学院学画与毕

加罗交往。

2、他是南方省份的人,装束简陋,外表难看,满嘴难听的土话,人

们认为他没有学画的天才,因此始终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3、他23岁时又重返巴黎苏伊塞学校,在以后的3年里几乎年年送

画到官方沙龙,但年年落选。后来在毕沙罗的劝说下参加了1874年

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却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画家更多的嘲笑与攻击,说他是个走错路的画家,是一个村愚、低能儿、一只用蠢驴的

尾巴作画的人,这一次的失败又使他回到故乡埃克斯。

塞尚有一幅画,名字叫《大浴女》,我记得铁凝有一部小说也叫这

个名字。

另有一幅画,名字叫《那不勒斯的下午》。一对赤身男女斜卧在床上,均是背影。女人金发披肩,男人黑发。女人将脸触在男人肩上,左手轻扶着男人的脸。正在这时,一个黑人侍

者手托茶点掀帘而入。

塞尚被尊为现代绘画之父。首次将静物看作有生命的生灵。

四、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

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2、他创造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

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

的典型象征。

3、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

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4、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

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

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

越的高峰。

5、在罗伦佐的官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

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

主义。就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

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

能像奴隶一样被绑缚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6、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那罗拉揭露教会

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

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7、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

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

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8、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

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9、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

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

和奴隶等雕像。但他的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极为忌妒,

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

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弟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

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0、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

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

11、米开朗基罗慷慨大度,他分赠掉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他说过:“不管我多么有钱,我的生活始终过的如同贫人一样。”他从来不想

那一切构成一个庸人生活涵义的东西。

12、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没有一个被他遗忘掉。他说,不经预

先回忆一下,他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他是绝对不会动手勾画草

图的。因此,在他的笔下,从不见重复。

【篇三: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

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

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

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

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

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

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

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

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

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

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

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

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

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

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

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

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

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

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

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

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

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

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

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

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

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

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

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

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

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

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

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

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

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

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

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

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

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

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

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

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

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

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

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

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

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

学习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

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

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

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

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习、科学学习、语言艺术学习、数

学学习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

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

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

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

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

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

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

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

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

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习,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习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

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习。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