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复习材料.docx

《跨文化交际》复习材料.docx

《跨文化交际》复习材料.docx
《跨文化交际》复习材料.docx

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狭义的文化着眼于和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Z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广义的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即指人类在历史发展屮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点:

1)交际的符号性:

文化不是与牛俱来的,而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种象征符号的系统,也表现为人在创造和使用这些符号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文化创造>1',人类不断把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转化为一定的具体可感的形式或行为方式,从而使这些特定的形式或中必须遵循的习俗或法则。如古代服装颜色为身份的彖征符号。

文化的符号性导致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只有当交际双方对同一符号的解释完全一致或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时,交际才能有效进行,否则误解、冲突在所难免。

2)民族的选择性:

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总是以相对集屮聚居并有共同主活历史的民族为区分单位的,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民族机体上牛长起來的。

人类可供选择的行为规则是无限的,然何每一种特定文化所选择的规则是有限的,每个文化只选择对白己文化有意义的规则。文化的这种集体无意识不可避免的产物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无意识地以口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习惯把口己的文化当做观察别人行为的窗口,其结果是口己的行为会被无意识地认为是正确的或有道理的。这样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课,到达一定程度会带來文化冲突。

3)观念的整合性:

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可以被理想化地推定可能出现在某一社会或群体的所有成员的行为之中。这样,我们就有了诸如屮国文化美国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整齐划一?的提法,而某一主流文化中又存在诸如亚文化或群体文化、地域文化、职业文化、性别文化等。这意味着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都属于文化范畴。

文化内核发挥着整合文化的作用,使整个文化产生一种保守性、内聚性、排异性和对外来文化要素的同化力。文化的整合性是一种文化得以口我完善和形成独特面貌的动力。由于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核”,必然导致在价值观念、认知模式、生活形态上的差杲,在交际时造成文化碰撞,于是交际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文化,产牛与交际预期的反差。

4)动态的可变性:

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必然发生变化。

表层文化结构(精物质形态)在速度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深层文化结构的变化。因此不管

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深层文化的差杲、冲突是不对避免的。

2?请联系实际解释“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H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举例略。

3?什么是群体取向?请联系周围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加以说明。

所谓群体取向,就是提侣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略, 可以牺牲。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的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与集休或领导保持一致,甘当“一颗小小螺丝钉”。举例略。

4?什么是体距行为?人际交往的空间区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体距行为是交际者利川空间距离传递信息的行为,即人们在言语交际屮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1)密切空间,(2)个人空间,(3)社交空间,(4)公共空间。

5?中国的社会关心是否属于隐私侵犯?请根据自身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不属于。隐私是人们允许接触某一自我或群体的选择性的控制机器,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表现方式和程度上却有所不同。在中国,所谓的个人隐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他人的关心。人们可以不经允许涉足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不会受到非议,而且被认为是关系亲密、互相关心的表示,乃至已经成为道徳范畴的评价标准。如“多大了?结婚没有,我给你介绍对象吧!”这些问题在西方是极不礼貌的,其至被认为是侵犯别人隐私的表现,但在中国却司空见惯,被认为是使人感到有归属感的话语,进而觉得安全, 人情味十足。这也是处理人际关注所必须的程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必要形式。

中国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家”的文化,个人价值与“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因此中国人的隐私存在于群体与群体Z间,大都属于群体内部的秘密,具有很强的集体功利性。维护隐私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不同群体之间以及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是崇尚集体主义的表现。西方文化屮的隐私一?般是关于个人信息,以及个体认为与社会伦理道徳不相符合的想法和事情,是个体价值的体现。维护隐私是尊重个性和人权,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表现屮西方在“隐私观”方面的差异,都是受到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制约,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利弊得失,并没有优劣、高低Z分。体会略。

6?类语言行为指什么?它包括哪几种现象?

类语言行为包插人类发咅器官所发出的咅量、咅调、垂咅、语调等因素,以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强弱来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也包括表达不同意义的诸如叹息、呻吟、咳嗽等声音。类语言行为属于有芦的非言语行为。

7.为什么说非言语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标志?

同言语行为一样,非言语行为也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志,它标志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人们在交往屮,往往能从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特征,判断出他或她的社会地位、

出身教养、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等,从而决定或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

非语言行为包括:体态行为(身姿、手势、表情);时空行为(体距、时间);外表行为(容貌、仪表、服饰);类语言行为。

8?什么叫文化定势?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屮,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当做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当做整体文化形彖。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叫做文化定势。

9?什么是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屮心主义是民族白尊、民族优越感的极端心态所产牛的一?种定势与偏见。民族屮心主义的心态往往是无意识的产物,因为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民族或群体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要比其他民族或群体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更加真实,更加合理,更加正确。

10.交际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说任何交际都是文化的交流或碰撞?

交际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共同”或“社会共享”。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者是相通的。没有交际就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符号学家把两者的关系概括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只有同一文化的人们在行为规范方曲具有共同性,或交际双方共享某一文化规范,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

11 ?你认为西方的个人主义取向有没有合理性?为什么?

西方的个人主义取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个人主义意味着对个性、对差界的追求,人们的行为、言论、思想都体现出与众不同。个人主义取向并不意味看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可以为所欲为,不顾他人。他们崇尚个性解放、提倡口我奋斗,是在法律、法规约束中的,因而在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其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不可否认,当然过于强烈的个人主义取向也有一定的消极性,过分的个性张扬影响了社会群体的合力,过于自信、自重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亲和力。

12?什么是体距行为?人际交往的空间区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体距行为是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的行为,即人们在言语交际屮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人际交往的空间区域分为密切空间、个人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等类型。

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情况來看,我们把影响交际的文化方而的制约因素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念;

第二,民族性格;

第三,思维方式。

13 ?价值观念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用行动的根木出发点。价值观念体系肓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人们的语言也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二)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看不同的文化差异表现

(1)世界观(是天人合一述是天人相分)

A、中国:天人合一,即人与占然是处于统--和谐的整体结构中。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先整体麻局部。B、西方:天人相分。人与自然是相分对立的,人处在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地位。

体现在语言上,重逻辑,求精确。而且是分异型句式。

2、群体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

A、中国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而,一个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体现在语言上,是We language的特点。

B、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存在的价值,崇拜个人奋斗。体现在语

言上,是I language的特点。

3、时间取向:过去取向和未来取向

A、过去取向还是未來取向

屮国人以过去为主,人们崇尚老祖宗,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都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很少崇尚老祖宗,敬老尊师, 也不像中国人那样重经验,重年龄。

B、对时间使用的差异

中国人是时间的主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灵活性很强,美国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时吋刻刻祁有一种吋间紧缺的意识。

二、民族性格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民族性格,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的重要方面。

民族性格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总体的价值取向。

?中国的民族性格体现了以人生为核心的人文特质,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是入世的。

?西方人对人生的探讨不像中国人那么感兴趣,他们偏重于追求世界的本体,关注的是怎样认识自然或客观世界,而不是怎样为人处世,西方民族性是创世的。

三、思维模式

(一)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

1、整体思维的特点

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主耍特征是整体思维,就是指思维的对象、成果及运用思维成果对思维对彖加以改造,都表现出整体的特征。

2、分析思维的特点

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西方人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相分为出发点,注重内在的差别和对立,寻求世界的对立。

分析性思维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分门别类,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具体的细节或者简单的要素,然后深入考察各个部分、细节、要素在整体中的性质。

3、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

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西方人的分析思维模式是先局部后整体,是归纳式、线条式的思、维模式。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牛?能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汇的隐含或者附加的含义。不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可能读不懂文章或在交际中引起误解。

?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文化含义不必每词都讲,更不一定要把文化附加义的来龙去脉都讲

清楚,要重点讲那些不加说明就会影响止确理解和顺利交际的词语。但是我们也不能也宾夺主,大讲文化知识而削弱了语言能力的训练。

二、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屮和学牛在寻习屮代表或者体现什么样的文化,既是所谓的文化依附。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定义为:教师因教学对象为异文化擀体成员而进行文化选择时和留学生因学习内容为汉语言文化而进行文化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

1、我们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文化态度,运用目的语文化來进行交际。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使用冃的语文化。

2、跨文化交际的训练中如果能向学生提供一个汉英交际方式对比的材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真止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在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三、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双文化意识

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

所谓“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二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冇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口觉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

1、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尤指对汉语词语中的文化因索的发掘和讲解。

2、与交际相关的非语言因索。指的是影响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一些非语言因素。

3、与语境相关的因素。尤指跨文化交际中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因素。

4、与价值体系相关的因素。指对人们的语言或行为起著规定性作用的价值观、信仰、处世哲学、评价标准、行为规范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一个跨文化交际训练者和指引者,他应当具备良好的外语修养和双文化意识。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和交际中文化因素的敏感,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