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任务 (1)

1.3 工程概况 (1)

第二章设计依据 (2)

2.1 设计依据 (2)

2.2 设计范围 (2)

2.3 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2)

2.4 建筑参数 (2)

2.5 动力参数 (2)

第三章热负荷计算 (3)

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3)

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

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3)

3.2冷风渗透耗热量 (4)

3.3房间热负荷计算: (5)

3.3.1休息室101热负荷计算 (5)

第四章方案确定 (7)

4.1 热水供暖的方式 (7)

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7)

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7)

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7)

4.2 工程方案确定 (7)

第五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8)

5.1散热器的选择 (8)

5.2 散热器的布置 (8)

5.3 散热器的安装 (8)

5.4 散热器的计算 (9)

第六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1)

6.1 供暖系统的确定 (11)

6.2 设计计算公式 (11)

第七章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16)

7.1管道的选择 (16)

7.2附件的选择 (16)

7.3保温措施 (16)

参考资料 (17)

致谢 (18)

第一章概述

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为《供热工程》,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对建筑采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ACS、CAD等相关软件的运用。

1.2 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长春市某二层多媒体教室热水供暖设计,设计包括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散热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的方法,供暖系统的确定方案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并确保施工图的可实施性。本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方案。

1.3 工程概况

整个建筑物共有两层,建筑面积为1564.08m2,建筑总高12.25m。一层与二层的建筑布局完全相同,每层各有两间大阶梯教室,两间休息厅、四间门厅、两间公共厕所和两个楼梯间。

第二章 设计依据

2.1 设计依据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

2.2 设计范围

工程地点:长春市

供暖区域:教室、休息室、门厅

2.3 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该建筑位于长春,由文献【5】得到该地区的有关气象资料如下:

表2.1 长春市冬季室外设计参数

地点 采暖室外计算

温度

冬季最多风向平

均风速 冬季主导风向

长春

-23°C

5.1m/s

西南

表2.2 室内计算温度(C )

教室 休息室 门厅 18

18

18

2.4 建筑参数

外墙厚150mm ,内墙240mm 。窗都是绿色塑钢窗,门都是弹簧门。门窗标准尺寸参考图纸。门和窗以及墙的传热系数由图纸提供。

2.5 动力参数

热源:城市热网 热媒:热水

热水参数:g t =95℃ h t =70℃。 热力入口位置:一层北面走廊中央 供回水管管径:DN70 压差P=20000a P

第三章 热负荷计算

对于民用建筑,热负荷主要考虑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

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由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组成。

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由文献【3】可知,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一维稳态传热过程计算,假定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其他影响传热过程的因素都不随时间变化,可按下式计算:

q ‘=KF(t n -t 'w )α (3-1)

式中 q ‘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W );

K ——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W/(㎡·K)]; F ——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 (㎡); t 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 t '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α ——围护结构的温度修正系数

对于保温性能差,且容易与室外空气流通的情况,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空气温度

h t 更接近于室外空气温度,则α值更接近于1.

本设计中楼梯间为非供暖区域,与室外空气流通较多,其温度更接近于室外温度,故α=1

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1)朝向修正耗热量

在本设计中,需要供热的房间只有南北两面受到日射影响。由文献【3】可知,故朝向修正率为:南面的ch x =-15%;北面的ch x =2% (2)外门附加耗热量

由文献【3】可知,外门附加耗热量可以采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附加率来计算。二层为阳台门,不用考虑外门附加。第一层的每间门厅暴露于室外的是两道门,故外门附加率m x =80% (3)间歇附加

本建筑为阶梯教室楼,不用全天维持设计室温,故采用间歇供暖设计。由文献【3】可知,其间歇附加率取20% 。其附加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2冷风渗透耗热量

由文献【3】可知,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理论空气量为:b w v L )2/(020ρα=

式中 α—外门缝隙渗透参数

w ρ—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下空气密度 0v —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 b —门窗缝隙渗风指数 实际渗入室内的冷空气体积为:V=n lL 0

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Q ‘

2=0.28Vc p w ρ (t n -t 'w ) (3-4)

式中 Q ‘

2 ——冷风渗透耗热量 (W );

c p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取1Kj/(kg*K); w ρ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kg/m 3); V ——渗透冷空气量 (m 3/h ); 0.28 ——单位换算系数。

表3-1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

维护结构 K (w/C m ??2)

外墙 0.45 外窗 2.91 外大门 2.33 内墙 2.01 内门 2.91 吊顶 1.39 一层地板 0.66 楼梯

3.26

3.3房间热负荷计算:

考虑到门厅有三侧有门,冷风渗透和冷风侵入两比较大,而且人停留时间比较短,所以不考虑装散热器,所以此处的热负荷不计。

3.3.1休息室101热负荷计算

西墙的基本耗热量:西q =KF(t n -t 'w )α =0.45?(6.6?4.2)?(18+23)=511.4W 北墙的基本耗热量:北q = KF(t n -t 'w )α=105.4W

北面的门的基本耗热量:门q =KF(t n -t '

w )α=2.33?3.1?(18+23)=296.7W 一二层门厅温度相同,无换热,故不考虑楼板换热。休息室与教室相邻,且设计温度相同,故无相对换热。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

北q =(105.4+296.7)?2%=8.04W

,

南q =(105.4+296.7)?(-15%)=-59.6W 外门附加耗热量:门,q =80%?296.7?2=474.7W

间歇附加耗热量:间q =20%?{(8.04-59.6+105.4+296.7)?2+511.4}=260.8W 休息室101的围护结构耗热量为:围q =1574.2W

冷风渗透耗热量: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理论空气量为:

b w v L )2/(020ρα==1.987)/(3h m m ?

冷风渗透量V=nl L 0=1.987?0.35?9=6.263

m

冷风渗透耗热量Q ‘

2=0.28Vc p

w ρ (t n -t 'w ) =0.28?6.26?1.38(18+23)=99.2w

所以,休息室101的热负荷为:

Q=1574.2+99.2=1673.4w

表3-2各个房间负荷汇总表

房间编号热负荷(w) 休息室101 1673.4

休息室102 1673.4

休息室201 2157.5

休息室202 2157.5

教室101 9451.8

教室102 9451.8

教室201 15623.4

教室202 15623.4

第四章方案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条件,考虑功能可靠、经济,便于管理、维修等因素,本设计采用热水采暖系统。由于引入口处供回水压差为P=20000 Pa,满足二层楼静水压力,故可直接引用,无需加压水泵。

4.1 热水供暖的方式

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供、回水方式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3】。本建筑只有两层,双管式和单管式都可以满足条件。双管式系统因供回水支管均可装调节阀,系统调节管理较为方便,故易被人们接受,故采用双管式。

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系统敷设方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3]。本工程有两层,无需考虑分区,一层和二层散热器通过立管连接,便于施工,故采用垂直式系统。

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1]

异程式系统布置简单、节省管材,但各立管的压力损失难以平衡,会出现严重的水力失调。同程式系统各立管环路的总长度相等,偏于调节,水力工况较好。

本设计采用同程式系统。根据建筑特点,本工程采用环状同程式系统,即在底层设一根总的回水同程管。

4.2 工程方案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热水供暖系统采用垂直双管、同程式系统。

第五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5.1散热器的选择

由文献【3】可知,所选型号为TZ4-5-5(四柱640型)。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造价低,传热系数高;金属热强度大,易消除积灰,外形也比较美观;每片散热器的面积少,易组成所需散热面积。具体性能及参数见【3】附录,如下表5.1:

表5.1散热器规格及传热系数

型号散热面积水容量质量工作压力传热系数

TZ4-5-5(四柱

640型)0.20m 2/片 1.03L/片 5.7kg/片0.5MPa

7.13

w/C

m??2

5.2 散热器的布置

1.散热器布置一般安装在外墙窗台下,这样沿散热器上升的对流热气能阻止和改善从玻璃下降的冷气流和玻璃冷辐射的影响,使流经室内的空气比较暖和舒适;

2.为防止散热器冻裂,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在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

3.本设计为阶梯教室,为了学生安全,应该明装并加防护罩;

4.在垂直单管或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

5.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二柱(M132型)—20片;柱型(四柱)—25片;长翼型—7片。

考虑到传热效果,本设计散热片安装形式为同侧的上进下出。本设计散热器布置见平面图。

5.3 散热器的安装

底部距地面不小于60mm,通常取150mm;顶部距窗台板不小于50mm;背部与墙面净距不小于25mm。

5.4 散热器的计算

以教室13为例:

热负荷Q=9451.8W ,供水温度为t g =95℃,t h =70℃,n t =18℃, t ?=64.5℃ 由附录表可知:K=7.13 w/m 2

·℃ 修正系数: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先假定1β=1.0;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查附录表B-5,2β=1.0;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查附录表B-6,3β=1.19; 根据式(2-2)[3]

/F =

321)

(βββn pj t t K Q

-==24.42m

四柱640型散热器每片散热面积为0.2m 2,计算片数n′为:

n′= F′/f=24.4/0.2≈122片

所以,将其分成10组,每组12.2片。

由文献【3】,查附录表B-4,当散热器片数为11~20片时,β1=1.05。则每组实际所需散热器片数为:12.2×1.05=12.8≈13片 所以,应采用10组13片的四柱640型散热器。

表5.2 各房间的散热器计算

名称编号

房间耗热量

pj t n t

t

K F

n N/片

一层

教室101 9451 82.5 18 64.5 7.13 24.31 130 10组13片 教室102 9451 82.5 18 64.5 7.13

24.31 130 10组13片 休息室101 1673 82.5 18 64.5 7.13 1.73 18 2组9片 休息室102

1673

82.5

18

64.5 7.13

1.73

18

2组9片

二层

教室201 15623 82.5 18 64.5 7.13 35.89 200 10组20片 教室202 15623 82.5 18 64.5 7.13

35.89 200 10组20片 休息室201 2157 82.5 18 64.5 7.13 3.13 20 2组10片 休息室202

2157

82.5

18

64.5

7.13

3.13

20

2组10片

第六章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6.1 供暖系统的确定

本设计中,供水系统由一根总立管引入,然后分配给两根立管分别负责东西部分的供水,所有散热器的回水经水平干管流入总回水立管,最后进入市政管网。为上供下回双管制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6.2 设计计算公式

总阻力:y j j P P P RL P ?=?+?=+? (5-1) 比摩阻:2

2

R d

λρν=

(5-2)

雷诺数:e d

R νγ

=

(5-3) 摩擦阻力系数:0.25

0.3164

e

R λ=

(5-4) 水流量:0.86g h

Q

G t t =

- (5-5) 式中:P ?——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Pa; y P ?——计算管段的沿程损失,Pa ; j P ?——计算管段的局部损失,Pa ;

R ——每米管长的沿程损失,Pa/m ; L ——管段长度,m ; λ——摩擦阻力系数 d ——管子内径,mm ; v ——热煤在管中的流速,m/s ; ρ——热煤密度,kg/m3;

γ——热煤的运动粘滞系数,这里平均温度为83℃,取620.34210/m s -?。 该系统的计算系统图为:

图1.水力计算系统图

(1)选择最不利环路:由图上可知:最不利环路为通过最底层散热器(859.1W)从管段1—29的环路

该工程东西两个区的水力工况近似相等,所以我们以西区(立管1)的环路为例进行水力计算,东区的数据亦采用西区。

(2)计算通过最不利环路散热器的作用压力,

I p ?=gH(g H ρρ-)+f p ?=9.81×1×(977.81-961.92)+350=506.8Pa

(3)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管径d

1)求最不利环路的平均比摩阻pj R =0.5×506/124=2.04pa/m 2)选择最接近pj R 的管径

以管段1为例进行计算:G=29.55kg/h,查表D-1,取管径为DN=15mm ,得到R=2.64pa/m ,v=0.04m/s

则管段1的沿程阻力为:y p ?=RL=2.64×3.28=8.65pa 局部阻力为:=?=?∑?d j p p 0.79×2=1.58pa 管段1的总的损失为:1p ?=8.65+14.22=22.87pa 现在将系统的水力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表6.1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表

W m3/

h

m mm m/s pa/m pa/m pa pa pa

段号Q G L DN V pj

R R

y

p

?

j

p

?p

?

1 859 29.5

5

3.2 15 0.04 2.04 2.64 8.448 1.57 10.0

2 1718 59.1 3.2 20 0.05 2.04 2.9

3 9.3 2.46 11.8

3 2577 88.6 3.2 25 0.05 2.0

4 2.24 7.16 2.46 9.6

4 3436 118 3.2 2

5 0.07 2.04 2.6

6 8.5 4.81 13.3

5 4295 147 6.4 25 0.08 2.04 3.83 24.51 6.28 30.8

6 6024 190.

3

4.4 32 0.07 2.04 1.95 8.58 4.81 13.4

7 6696 230 4.2 32 0.08 2.04 2.7 11.34 6.28 17.6

8 8556 294 5 40 0.07 2.04 2.06 10.3 4.81 15.1

9 9415 323 3.2 40 0.07 2.04 2.06 6.59 4.81 11.4

10 10274 353 3.2 40 0.08 2.04 2.06 6.59 6.28 12.9

11 11133 382 3.2 40 0.08 2.04 2.7 8.64 6.28 14.9

12 11992 412 3.2 40 0.09 2.04 3.46 11.64 7.95 19.6

13 1285 442 9 40 0.10 2.04 3.46 31.14 9.82 41.0

14 31930 1098 4 70 0.08 2.04 2.1 8.4 6.28 14.7

15 63336 2178 12 70 0.19 2.04 6.47 77 28 105

16 859 29.5

5

3.2 15 0.05 2.04 2.64 8.448 2.46 10.9

17 1718 59.1 3.2 20 0.05 2.04 2.93 9.3 2.46 11.8

18 2577 88.6 3.2 25 0.05 2.04 2.24 7.16 2.46 9.6

19 3436 118 3.2 25 0.07 2.04 2.66 8.5 4.81 13.3

20 4295 147 6.4 25 0.08 2.04 3.83 24.51 6.28 30.8

21 6024 190.

3

4.4 32 0.07 2.04 1.95 8.58 4.81 13.4

22 6696 230 4.2 32 0.08 2.04 2.7 11.34 6.28 17.6

23 8556 294 5 40 0.07 2.04 2.06 10.3 4.81 15.1

24 9415 323 3.2 40 0.07 2.04 2.06 6.59 4.81 11.4

25 10274 353 3.2 40 0.08 2.04 2.06 6.59 6.28 12.9

26 11133 382 3.2 40 0.08 2.04 2.7 8.64 6.28 14.9

27 11992 412 3.2 40 0.09 2.04 3.46 11.64 7.95 19.6

28 12851 442 9 40 0.10 2.04 3.46 31.14 9.82 41.0

29 63336 2178 12 70 0.19 2.04 6.47 77 28 105 最不利环路的损失为:∑?

=

?p

p=450.84Pa

富裕率:=

?%506-450/506=11%>10%,满足条件。

表6.2其他管段的水力计算表

W m3/h m mm m/s pa/m pa/m pa pa pa

管段

Q G L DN V R

30 18456 634.8

9

3.2 50 0.09

4.6 2.03 6.50 7.94 14.43

31 17135 589.4

4

3.2 50 0.08

4.6 1.79

5.73

6.84 12.57

32 15814 544.0

3.2 40 0.12

4.6 1.79

5.73 14.23 19.96

33 14493 498.5

6

3.2 40 0.11

4.6 1.64

5.25 11.95 17.20

34 13172 453.1

2

3.2 40 0.10

4.6 1.60

5.12 9.87 14.99

35 10530 362.2

3

3.2 40 0.08

4.6 1.55 4.96 6.31 11.27

36 9476 325.9

7

4 32 0.11 4.6 1.48 5.92 12.47 18.39

37 8317 286.1

3.2 32 0.10

4.6 3.50 11.20 9.61 20.81

38 7329 252.1

2

3.2 32 0.09

4.6 3.10 9.92 7.46 17.38

39 6341 218.1

3

3.2 32 0.08

4.6 2.06 6.59

5.59 12.18

40 5020 172.6

9

3.2 32 0.06

4.6 2.70 8.64 3.50 12.14

41 3699 127.2

5

3.2 25 0.07

4.6 3.46 11.07

5.10 1

6.17

42 2642 90.88 3.2 25 0.05 4.6 3.46 11.07 2.60 13.67

43 1321 45.44 3.2 25 0.03 4.6 2.10 6.72 0.65 7.37

44 1321 45.44 3.2 25 0.03 4.6 2.80 8.96 0.65 9.61

45 2642 90.88 3.2 25 0.05 4.6 2.64 8.45 2.60 11.05

46 3963 136.3

3

3.2 25 0.08

4.6 2.93 9.38

5.86 15.23

47 5284 181.7

7

3.2 25 0.10

4.6 2.24 7.17 10.41 17.58

48 6605 227.2

1

3.2 32 0.08

4.6 2.66 8.51 6.06 14.57

49 7593 261.2

3.2 32 0.09

4.6 3.83 12.26 8.01 20.26

50 8581 295.1

9

3.2 32 0.10

4.6 1.95 6.24 10.23 16.47

51 9740 335.0

6

3.2 32 0.12

4.6 2.70 8.64 13.18 21.82

52 10794 371.3

1

3.2 32 0.13

4.6 2.06 6.59 16.18 22.78

53 11848 407.5

7

3.2 40 0.09

4.6 2.06 6.59 7.99 14.58

54 13169 453.0

1

3.2 40 0.10

4.6 2.06 6.59 9.87 16.46

55 14490 498.4

6

3.2 40 0.11

4.6 2.70 8.64 11.95 20.59

56 15811 543.9

3.2 50 0.08

4.6 3.46 11.07

5.83 1

6.90

57 17132 589.3

4

6 50 0.08 4.6 3.46 20.76 6.84 27.60

58 18453 634.7

8

11 50 0.09 4.6 4.40 48.40 7.94 56.34

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为:p

=510.37pa 不平衡率为:21%

则整个系统的压力损失为:P=(450+510)×2=1920pa<城市热网压力20000pa 满足供热压力条件。

第七章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7.1管道的选择

本设计供热管道均采用无缝钢管,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动荷载,连接方便,但要做好防腐工作。

7.2附件的选择

(1)手动调节阀:在每一个用户支管上,一般都应该装设两个阀门,一个在靠近分支点处,另一个装在用户引入口处

(2)设置自然补偿器,以补偿管道的热伸长。

7.3保温措施

保温结构分三层:防锈层,保温层,保护层

本设计采用如下:

(1)防锈层:对供热管道表面清除铁锈、油脂、污垢之后,通常要涂抹1~2层防锈底漆

(2)保温层:采用弧形预制保温瓦保温结构

(3)保护层:采用包扎式复合保温层

1. 刘建龙主编. 建筑设备工程制图与CAD技术,北京: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刘建龙.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2010

3. 贺平,孙刚. 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 陆耀庆. 供热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3

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 114-198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7. 李贷森.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8.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计算画图,终于完成了供热的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很多问题,但是经过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终于知道了该怎样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问题,比如:对水力计算的知识薄弱、CAD的运用不够熟练、查阅资料的能力不够强等等。

感谢刘建龙老师的耐心辅导,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我下次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把设计做的更好。

签名:

日期:

(完整版)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v1.0 200X年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编制 审查 审核 批准 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设计依据 (4) 2软件系统结构 (4) 2.1功能需求 (4) 2.2子模块划分 (4) 2.3子模块间关系 (4) 3公共数据结构 (4) 4程序设计说明 (5) 4.1程序1设计说明 (5) 4.1.1程序描述 (5) 4.1.2功能 (5) 4.1.3性能 (5) 4.1.4输入 (5) 4.1.5输出 (5) 4.1.6算法 (5) 4.1.7流程 (5) 4.2程序2设计说明 (5) 5模块重用说明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 〖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 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设计依据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2软件系统结构 2.1功能需求 2.2子模块划分 〖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建议以图形说明。〗 1.XXXXXXXX 2.XX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 5.XXXXXXXX 6.XXXXXXXX 2.3子模块间关系 〖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3公共数据结构 〖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182017颁布日期:年4月□非受控受控状态:■受控 分发范围:项目组、财务部、质量管理部I 版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_ 本:V0.1 修订记录 修订日版本修订描修订批准

版××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本:V0.1 目录 1 引言.............................................................................................................................................................. . (1) 1.1 概述 (1) 1.2 目的 (1) 1.3 范围 (1) 1.4 缩略语 (1) 1.5 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参考资料 (2) 3 交付需求列表 (2) 4 系统物理架构 (2) 4.1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2) 4.2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3) 4.3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 (3) 4.4 系统部署图 (3) 4.5 安装部署说明 (4) 5 系统逻辑架构 (5)

5.1 子系统 一 (5) 子模块一...................................................................................................................................... 51.1.1子模块二...................................................................................................................................... 51.1.2 5.2 子系统 二 (5) 6 实现视图 (5) 7 进程视图 (6) 8 数据库设计 (6) 9 设计约束 (6) 10 内部接口定义 (6) 11 外部接口 (6) 12 开发环境说明 (7) 13 技术难点 (7) 14 附录.............................................................................................................................................................. .. 8 14.1 模型文件 (8) 14.2 XXXX (8) III 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版本:V0.1 ××_软件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概述 应包括:{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a.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b.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项目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件版本 编写日期 发布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日期版本号变化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文档审批信息 版本号提交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备注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和缩写 (1) 1.4参考资料 (1) 2概述 (1) 2.1系统概述 (1) 2.2系统功能定义 (1) 3总体结构说明 (1) 3.1系统结构 (1) 3.1.1系统内外部关系图 (1) 3.1.2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 3.1.3依赖的外部接口 (1) 3.1.4对外提供的接口 (1) 3.2模块程序构件结构图 (1) 4数据模型(Data Model)设计 (2) 4.1逻辑实体模型 (2) 4.1.1实体模型1 (2) 4.1.2实体模型2 (3) 4.2表结构(物理设计) (3) 4.2.1表汇总 (3) 4.2.2表1 (3) 4.2.3表2 (3) 4.3视图列表 (4) 5功能实现说明 (4) 5.1数据流类模块 (4) 5.1.1数据流程图 (4) 5.1.2实现说明 (4) 5.1.3程序设计 (4) 5.2业务处理类模块 (5) 5.2.1Object Model设计 (5)

5.2.2程序设计 (5) 6界面实现说明 (5) 6.1模块1 (5) 6.1.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5) 6.1.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5) 6.1.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5) 6.2模块2 (6) 6.2.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6) 6.2.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6) 6.2.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6)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模板)完整版

详细设计说明书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假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块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整体继承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例外情况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状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户界面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及模板

《XXXXXX》概要设计说明书 张三、李四、王五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本机票预定系统项目的前一阶段,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对航空公司、各旅行社及机场的实地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机票预定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机票预定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项目背景 机票预定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置于个旅行社定票点的前台客户程序,以及置于航空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下: 1.3定义 1.3.1 专门术语 SQL SERVER: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 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ROLLBACK: 数据库的错误恢复机制。 1.3.2 缩写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机票预定系统。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1.4参考资料 以下列出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有关资料: 1.机票预定系统项目计划任务书浙江航空公司1999/3 2.机票预定系统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小组1999/3 3.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1999/3 4.用户操作手册(初稿)《**》软件开发小组1999/4 5.软件工程及其应用周苏、王文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 6.软件工程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1 7.Computer Network A.S.Tanenbaun Prentice Hall 1996/01 文档所采用的标准是参照《软件工程导论》沈美明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文档编写指南”。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系统将由两部分程序组成,安装在各旅行社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及航空公司内的数据服务器程序。 根据调研得知所有旅行社的计算机配置均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客户程序应能够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 Win NT环境下运行。 2.3 需求概述 浙江航空公司为方便旅客,需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为便于旅客由旅行社代替航空公司负责为旅客定票,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的客户端程序,系统经过查询航空公司内的航班数据服务器后,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后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并要求客户机的界面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服务器程序利于维护。 2.4 条件与限制 3.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下面将使用(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对机票预定系统的处理流程进行分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 模板

XX项目 设计规格说明书 (仅供内部使用)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XX年XX月XX日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与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1 的算法与程序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概要设计说明书范例及模板

《XXXXXX》 概要设计说明书 张三、李四、王五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本机票预定系统项目的前一阶段,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中,已经将系统用户对本系统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用户需求已经在上一阶段中对航空公司、各旅行社及机场的实地调研中获得,并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详尽得叙述及阐明。 本阶段已在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机票预定系统做概要设计。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在以下的概要设计报告中将对在本阶段中对系统所做的所有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机票预定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项目背景 机票预定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置于个旅行社定票点的前台客户程序,以及置于 1.3 1.3.1 专门术语 SQL SERVER: 系统服务器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SQL: 一种用于访问查询数据库的语言 事务流:数据进入模块后可能有多种路径进行处理。 主键:数据库表中的关键域。值互不相同。 外部主键:数据库表中与其他表主键关联的域。 ROLLBACK: 数据库的错误恢复机制。 1.3.2 缩写

系统:若未特别指出,统指本机票预定系统。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1.4参考资料 以下列出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有关资料: 1.机票预定系统项目计划任务书浙江航空公司 1999/3 2.机票预定系统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小组 1999/3 3.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小组 1999/3 4.用户操作手册(初稿)《**》软件开发小组 1999/4 5.软件工程及其应用周苏、王文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 6.软件工程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11 7.Computer Network A.S.Tanenbaun Prentice Hall 1996/01 文档所采用的标准是参照《软件工程导论》沈美明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文档编写指南”。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系统将由两部分程序组成,安装在各旅行社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及航空公司内的数据服务器程序。 根据调研得知所有旅行社的计算机配置均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客户程序应能够在Pentium 133级别以上, Win NT环境下运行。 2.3 需求概述 浙江航空公司为方便旅客,需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为便于旅客由旅行社代替航空公司负责为旅客定票,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的客户端程序,系统经过查询航空公司内的航班数据服务器后,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后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并要求客户机的界面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服务器程序利于维护。 2.4 条件与限制 3.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下面将使用(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对机票预定系统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客户机上的程序,二、服务器上的程序。以下将分别对系统的这两大部分进行流程分析: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实用模板),完整版

实用文案 详细设计说明书 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分块类图 (8) 3.1.1.<类图1> 8 3.1.2.<类图n> 8 3.2.整体继承关系 (8) 3.3.类描述 (9) 3.3.1.<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交互图 12 4.1.2.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用户界面关系 (18)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设计问题1> 21 9.2.2.<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详细设计说明书广东创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 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 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 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 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 分块类图 (8) 3.1.1. <类图1> (8) 3.1.2. <类图n> (8) 3.2. 整体继承关系 (8) 3.3. 类描述 (9) 3.3.1.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 <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 交互图 (12) 4.1.2. 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 <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 <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 <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 用户界面关系 (18) 7.2. 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 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 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 <设计问题1> (21) 9.2.2. <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修订历史记录 【模板使用必读:模板内容和页眉中【】包含内容为指导性的待替换文字,请在使用中替换为具体内容,或删除。文件提交时不得再含有这些内容。】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术语与缩写解释 (4) 1.4参考资料 (4) 2模块命名规则 (4) 3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5) 3.1子系统划分 (5) 3.2模块划分 (5) 3.3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5) 4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5) 4.1程序描述 (5) 4.2功能 (6) 4.3性能 (6) 4.4输人项 (6) 4.5输出项 (6) 4.6算法 (6) 4.7流程逻辑 (6) 4.8接口 (6) 4.9存储分配 (7) 4.10注释设计 (7) 4.11限制条件 (7) 4.12尚未解决的问题 (7) 5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7)

引言 编写目的 【给出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目的,同时指明读者对象。】 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术语与缩写解释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缩写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提示:可包括:(1)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合同、项目设计概要说明书或上级机关的批文;(2)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模块命名规则 【确定本软件的模块命名规则,例如类、函数、变量等,确保设计文档的风格保持一致。可以从机构的编码规范中摘取或引用。】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子系统划分 模块划分 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

毕业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系统 概要设计说明书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 计算机学院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总体设计 (1) 2.1需求规定 (1) 2.2运行环境 (2)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 2.4结构 (2)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2) 2.6人工处理过程 (2)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2) 3接口设计 (2) 3.1用户接口 (2) 3.2外部接口 (3) 3.3内部接口 (3) 4运行设计 (3) 4.1运行模块组合 (3) 4.2运行控制 (3) 4.3运行时间 (3)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3)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3)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4)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4) 6.1出错信息 (4) 6.2补救措施 (4) 6.3系统维护设计 (4)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说明书是在充分理解系统需求分析基础上,为详细设计及编码设计准备的。是详细设计和系统编码的根据,同时也是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文档之一。 本文档的读者为系统用户,软件设计师(详细设计),程序开发员,测试人员,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等。 1.2背景 a.本软件的名称为:温米采油厂生产经营子系统; b.本项目是应温米采油厂生产经营的需要,由成都思友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开发,用户为 温米采油厂及各级单位人员,系统服务器放在网络中心,由开发技术室负责运行、管理。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文件,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 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

总体设计说明书(模板)V1.0

XX银行XX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 一、总体设计 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 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 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

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7.尚未问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二、接口设计 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三、运行设计 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四、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模版

软件概要设计报告文档模板 1. 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风险 (2) 1.3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2) 1.4参考资料 (2) 2. 设计概述 (3) 2.1限制和约束 (3) 2.2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3) 3. 系统逻辑设计 (4) 3.1系统组织设计 (4) 3.2系统结构设计 (4) 3.2.1 系统特性表 (5) 3.2.2 系统特性结构图 (6) 3.3系统接口设计 (6) 3.3.1 系统接口表 (6) 3.3.2 系统接口传输协议说明 (7) 3.4系统完整性设计 (7) 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8) 4.1系统出错处理表 (8) 4.2维护处理过程表 (9) 5. 技术设计 (10) 5.1系统开发技术说明表 (10) 5.2开发技术应用说明 (11) 6. 数据库设计 (11) 7. 词汇表 (11) 8. 进度计划 (11)

1. 引言 引言是对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的概览,是为了帮助阅读者了解这份文档是如何编写的,并且应该如何阅读、理解和解释这份文档。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是基于哪份软件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的,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软件结构,包括数据库结构和出错处理,从而对该软件产品的结构的描述。 如果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只与整个系统的某一部分有关系,那么只定义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中说明的那个部分或子系统。 1.2 项目风险 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 ●任务提出者; ●软件开发者; ●产品使用者。 1.3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软件系统概要设计报告所针对的各种不同的预期读者,例如,可能的读者包括: ●用户; ●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营销人员;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人员; ●等等。 描述文档中,其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并且针对每一类读者提出最适合的文档阅读建议。 1.4 参考资料 列举编写软件产品概要设计报告时所用到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可能包括: ●本项目的合同书; ●上级机关有关本项目的批文; ●本项目已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 ●用户界面风格指导;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模板1

XXX有限公司 XX项目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文档修订记录 *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引言 (5) 1.1目的 (5) 1.2读者对象 (5) 1.3引用文件 (5) 1.4术语表 (5) 2相关框架介绍 (5) 2.1XX框架简介 (5) 2.2XX框架简介 (5) 3系统架构 (6) 4总体设计 (6) 4.1约定 (6) 4.2设计原则 (6) 4.3设计实现 (6) 4.4构件实现 (6) 4.5通用业务处理 (7) 4.6配置文件 (7) 4.7辅助工具介绍 (7)

1引言 1.1目的 [在此对文档的目的进行说明。] 1.2读者对象 [在此对预期读者的角色进行罗列说明。] 1.3引用文件 ?[《XXXXXXXX》文件编号:XXXX_XXX_XXX] ?[《XXXXXXXX》文件编号:XXXX _XXX_XXX] 1.4术语表 2相关框架介绍 [对项目中使用到的框架进行介绍。] 2.1X X框架简介 [在此进行相关框架的产生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项目中引入此框架进行介绍。] 2.2X X框架简介 [在此进行相关框架的产生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项目中引入此框架进行介绍。]

3系统架构 [在此结合架构图概括的描述系统整体结构,特别注意接口的表述。] 4总体设计 4.1约定 4.1.1X X约定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约定进行说明。] 4.1.2X X约定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约定进行说明。] 4.2设计原则 4.2.1X X设计原则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 4.2.2X X设计原则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 4.3设计实现 4.3.1X X设计实现 [在此对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软件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读懂。] 4.3.2X X设计实现 [在此对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软件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读懂。] 4.4构件实现 [我们通常会把在一个或多个项目中用到的界面元素或功能抽象为控件或组件,以达到代码和外观重用的目的。]

LLD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yyyy-mm-dd 批准日期yyyy-mm-dd <公司或企业图标> <公司或企业中英文名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仅供内部使用)

修订记录 分发记录

目录 1简介 (6) 1.1目的 (6) 1.2范围 (6) 2详细设计 (6) 2.1模块1详细设计 (6) 2.1.1数据描述 (6) 1.简单数据描述; (6) 2.结构1 (6) 3.结构2 (7) 2.1.2函数描述 (8) 1.函数1 (8) 2.函数2 (9) 2.2模块2详细设计 (10) 2.3错误处理 (10) 2.3.1系统错误 (10) 2.3.2接口错误 (10) 2.3.3协议错误 (10)

表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图目录 Figure 1Module 1 Structure Chart 模块1结构图 (8)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 摘要: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 简介 1.1 目的 描述本文的目的,一般详细设计必须能够直接指导编码活动。 1.2 范围 本节应描述文档所包括和不包括的内容。 2 详细设计 对于在概要设计说明书中给出的软件实体,本节集中描述它们的详细描述部分。 2.1 模块1详细设计 描述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数据,包括: 简单数据,如模块级的全局变量、常量、宏; 复合数据,如模块内部的结构、联合...; 2.1.1 数据描述 在2.1.1.1中描述本模块中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从2.1.1.2起描述本模块中的复合数据,如结构、联合等; 1. 简单数据描述; 描述在本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简单数据的描述 功能描述:描述该数据的用途 数据定义:定义该数据 2. 结构1 定义和说明该数据结构(包括联合);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数据结构的描述 数据结构描述:描述该数据结构的用途 数据结构定义:用实际的编程语言定义该数据结构 数据项描述:

(完整版)概要设计说明书_模板

XXX项目 概要设计说明书 创智和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记录

此页由EPG编写,项目实施人员不用更改任何地方 模板编写及修订记录 此页由EPG编写,项目实施人员不用更改任何地方

目录 XXX项目_概要设计书 (1)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参考文献 (1) 1.3 术语与缩写解释 (1) 2 总体设计 (1) 2.1 系统概述 (1) 2.2 系统设计原则 (1) 2.3 设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1) 2.4 系统结构图 (2) 2.5 网络结构图 (2) 2.6 系统功能模块图 (2) 2.7 数据流向图(或称为时序图) (2) 2.8 模块构成 (2) 3 环境设计 (2) 4 硬件设备 (2) 5 支持软件 (3) 6 接口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用户接口 (3) 6.2 外部接口 (5) 6.3 内部接口 (5) 7 数据库设计 (6) 7.1 数据库环境说明 (6) 7.2 数据库命名规则 (6) 7.3 逻辑设计 (6) 7.4 物理设计 (6) 7.5 安全性设计 (7) 8 公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界面设计 (8) 10 出错处理设计 (8) 11 开发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附录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