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

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

1、神东基地: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矿区

2、陕北基地:榆神、榆横矿区

3、黄陇基地: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

4、晋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矿区

5、晋中基地: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矿区

6、晋东基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矿区

7、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区

8、两淮基地:淮南、淮北矿区

9、鲁西基地: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矿区

10、河南基地: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矿区

11、冀中基地: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

12、云贵基地: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矿区

13、宁东基地:石嘴山、石炭笋、灵武、鸳鸯湖、横城、韦州、马家滩;积家并、萌城矿区

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工程设施。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处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担负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处于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担负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担负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云贵基地担负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担负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联营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规划要求,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矿井。国家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重组,并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参与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对大型煤炭基地内已经存在的小煤矿不再新配置资源,

地方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中小煤矿联合改造规划,对小煤矿进行分类处理:凡适宜大矿开采的资源,要按照规划进行资源整合和矿井改造;凡影响大矿开采的要予以关闭,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或折价入股;凡非法及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严重、没有安全保障的小煤矿要坚决依法关闭。

13个亿吨级煤炭能源基地概况

1、神东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神东基地: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主。1984年发现的神府煤田位于陕西榆林,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煤矿储量达1349.4亿吨,其与内蒙古东胜煤田连为一体,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优质造气动力煤田。东胜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面积12860平方千米,探明储量2236亿吨,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4,属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神府-东胜煤田的煤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尤以煤田南部为最佳。2005年神华集团神东分公司原煤产量突破1亿吨,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亿吨级安全高效绿色煤炭基地。此举树起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丰碑。在亿吨煤炭基地规划中,神东煤田地区占到8个矿区,分别是神东矿区、神府新民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渭北矿区、彬长矿区、宁东矿区、平朔矿区,神东矿区已率先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亿吨煤炭生产基地。

神华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公司,2004年,神华集团原煤产量居全球第5位。神东分公司是神华集团的"长子"。神东矿区开发20年来,神东分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煤产量连续6年以千万吨速度递增,这在世界煤炭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神东分公司建成了以大柳塔煤矿、补连塔煤矿、榆家梁煤矿、上湾煤矿等为代表的7个千万吨级矿井群和3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其中大柳塔煤矿年产原煤超过2000万吨,被誉为"世界第一矿"。仅用10个月建成的千万吨级的榆家梁煤矿创造了世界同类矿井建井史上的纪录,成为世界上一井一面产量最高的矿井之一。只有100人的哈拉沟煤矿年产原煤1000万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首个百人千万吨级煤矿。

2、晋北亿吨级动力煤生产基地

晋北基地是我国特大型动力煤基地,位于山西省会太原以北地区,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市和岚县。由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和岚县等6个矿区组成。这里动力煤资源丰富,又位于“西电东送”北通道中枢位置,正在推进由动力煤基地向煤电基地转变。

平朔矿区是晋北基地的主要矿区,生产优质动力煤,拥有煤炭资源总量近95亿吨。平朔矿区现有安太堡和安家岭2个露天矿以及安家岭一号、二号2个井工矿,在建的有安太堡井工矿,还在筹建的有东露天煤矿。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自产商品煤结构的调整,平朔矿区的原煤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2007年平朔矿区煤炭开采成本仅83.6元/吨。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大同矿区位于大同市西南,矿区含煤面积约1827平方公里,保有探明储量386.43亿吨,矿区现有生产煤矿55处,设计总规模4500万吨/年。

3、晋中亿吨级煤炭基地

晋中基地地处山西省中部及中西部,跨太原、吕梁、晋中、临汾、长治、运城6个市的31个县(市)。包括太原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矿区,煤炭可采储量192亿吨。

西山矿区位于西山煤田西北部,分为前山区和后山区两部分,可利用储量65.2亿吨。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前身是汾西矿务局,成立于1956年1月。矿区横跨霍西、河东、西山、沁水四大煤田,井田面积62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8亿吨。

霍州矿务局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地处霍西煤田中部,矿区总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5亿吨。

4、晋东亿吨级无烟煤生产基地

晋东基地是我国最大和最重要的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位于山西阳泉、长治、晋城和晋中等市县境内,由晋城、潞安、阳泉和武夏等4个矿区组成。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煤层气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化工用无烟煤质量优良,发展清洁能源,以煤、电、气、化为一体的晋东基地正在形成。

晋城矿区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南端,南起煤层露头线;北界为高平市南缘马村、河西一线。矿区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阳泉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井田含煤面积1051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104亿吨,其中地方煤矿井田面积约340平方公里。

5、蒙东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简称蒙东地区,总面积66.49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为909.6亿吨,在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中,伊敏、霍林河、元宝山三大露天煤矿处于蒙东地区。仅呼伦贝尔市煤炭探明储量就是东三省总和的1.8倍。伊敏煤田于1959年发现,北距海拉尔市85公里,面积3500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50亿吨。霍林河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境内,面积54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31亿吨。元宝山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面积约612平方公里,煤炭保有储量16亿吨。

6、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计划投资700亿元)

2008年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安徽淮南举行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竣工投产仪式。这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首个正式建成投产的基地。两淮大型煤电基地建成投产后,对促进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缓解上海、浙江等地区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区域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淮基地包括淮南、淮北矿区,这个基地探明煤炭储量近300亿吨。其中,淮南是不折不扣“煤的世界”,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按照规划,到2010年,该地区煤炭年

产量达1亿吨,形成100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煤炭年产量达1.5亿吨,火电装机容量将超过三峡电站1800万千瓦的规划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淮北矿区位于安徽省北部,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98亿吨,现有生产矿井23处,总设计能力为1932万吨/年。

随着两淮地区“升级”为国家级的亿吨级煤炭供应基地,安徽省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思维也在“升级”:两淮地区将不再仅仅依赖“卖煤炭”来赢取利润,两淮地区煤炭业全面转型已经启动。最近几年,安徽省将向两淮煤炭基地投入700亿元巨资来推动这种转型,这700亿元将被用于续建及新建17个煤炭建设项目,13个电力建设项目,9个煤化工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两淮地区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供应基地。

7、云贵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计划投资300亿以上)

云贵两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是两省的一大优势,但长期受“以运定产”的生产销售方式困扰,煤炭生产受到极大限制。贵州省已经初步探明南、北盘江腹地煤炭储量达330亿吨,其中可就近通过水运的煤炭储量达到92亿吨。云南省的文山、红河两州煤炭储量超过50亿吨。特别是贵州,为担起“西电东送”的重任,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是必备条件。

云南省规划到2010年建成三大煤电基地和五大煤炭生产基地,形成三块一片的煤炭生产格局,全省形成20户以上百万吨级生产能力的煤炭企业。

三大煤电基地是:滇东煤电基地(火电970万千瓦,煤炭5300万吨/年);滇东北煤电基地(火电360万千瓦,煤炭2500万吨/年);滇中南煤电基地(火电483.5万千瓦,煤炭2700万吨/年)。

五大煤炭生产基地是:白龙山煤矿(1800万吨/年)、小龙潭矿务局(1490万吨/年)、昭通褐煤露天矿(1200万吨/年)、镇雄矿区(1000万吨/年)、恩洪矿区(1000万吨/年)。

8、冀中亿吨级煤炭基地

冀中地区探明能源煤炭储量达到150亿吨,可采储量20亿吨以上。包括开滦、峰峰和蔚县矿区。

河北金牛能源集团于2005年12月由邢台矿业集团、邯郸矿业集团联合重组而成,后又兼并重组了井陉矿务局、中煤河北煤炭四处。现辖有金牛能源股份公司、邢矿集团公司、邯矿集团公司、张矿集团公司、井矿集团公司、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六个子公司,拥有河北邢台、邯郸、井陉、张家口和山西晋中五个矿区21座生产矿井。企业煤炭生产规模2200万吨/年,年销售收入150亿元。

峰峰煤矿的开采利用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1949年9月成立峰峰矿务局,1977年,峰峰矿务局跃升为全国十大千万吨级矿务局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主焦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2003年7月改制为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在册职工4.6万人,拥有13对生产矿井、2座大型洗煤厂等18个分公司、23个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冶炼焦精煤生产基地。目前,原煤年产量1300万吨,精煤年产量700多万吨,冶金焦年产155万吨,发电总装机容量134.5MW。

2008年6月11日,河北省政府召开会议,决定金牛能源集团与峰峰集团合并组建冀中能源集团,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到2010年,冀中能源集团年产原煤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2015年突破8000万吨。

9、鲁西亿吨级煤炭基地

鲁西基地范围覆盖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等9个矿区。据了解,这些矿区探明煤炭储量为160多亿吨。

兖州矿区于1966年开发建设,1976年成立兖州矿务局,1996年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9年5月成立兖矿集团。拥有兖州和济宁东部两块煤田,矿区总面积435.44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末,资源储量为36.6亿吨,可采储量17.7亿吨。

新汶矿业集团的前身为新汶矿务局,建企于1956 年,1998年3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2000年7月成立新汶矿业集团。现有煤炭生产矿井10个、在建矿井4个,设计能力81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935万吨/年,实际年产原煤1400万吨。

巨野矿区包括巨野煤田和梁宝寺煤田,含煤面积1210平方公里,总地质储量55.7亿吨。其中巨野煤田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12公里,面积96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8.7亿吨。主要可采煤层为3煤层,地质储量38.15亿吨。

10、河南亿吨级煤炭基地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产煤大省,全省2000米以上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130亿吨,保有储量为245亿吨。建国以来河南省煤炭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0%,60多年来共生产煤炭近30亿吨。由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6个矿区组成的河南煤炭基地,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豫西基地探明煤炭储量达200亿吨。

鹤壁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目前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13.41亿吨,保有储量10.88亿吨,可采储量4.74亿吨。

焦作煤业集团的前身是焦作矿务局,是全国主要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已有百年的煤炭开采

历史,1999年5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焦作矿区东西长60Km,南北宽20Km,含煤面积971平方公里,预测煤炭储量80亿吨。

平顶山矿区位于河南省中部,京广和焦枝铁路干线之间。初步勘探表明,在东西长达120千米、南北宽达20千米的范围内,煤炭储量超过100亿吨。400多年前已有人在这里剥土挖煤。1949年以前只有几个人力开采的小煤窑。1955年开始建设新井,到1960年,建成投产矿井7处,设计能力501万吨。1975年超过了1000万吨。1991年有生产矿井14处,产原煤1689

万吨。

11、陕北亿吨级煤炭基地

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榆神、榆横矿区隶属于国家13个大型煤炭陕北基地基地之一的陕北基地。1996年陕西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就已开始对榆神矿区进行详查。

榆神矿区位于神府矿区南部,面积为5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301亿吨,矿区可采煤层13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4层,主采煤层厚度平均为10米,最厚可达12米。榆神矿区是国内外罕见的可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矿区的、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

榆神矿区一期规划区是榆神矿区的一部分,南北宽约29.38千米,东西长约32.40千米,含煤面积92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60.8亿吨。矿区规划总投资104.746亿元,计划总共建设23个井田,其中开发16个,7个备用。榆横矿区以中部的无定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矿区,规划的榆横矿区(北区)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270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约188.89亿吨。矿区建设总投资202.626亿元,其中规划开发11个矿井,新建7个、改扩建1个、备用3个。

12、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计划投资2055亿元)

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位于银川东部的灵武,该区域优质无烟煤储量达273亿吨。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区面积64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鸳鸯湖、灵武、横城三个矿区,石沟驿井田和煤化工项目区,远景规划面积约2855平方公里。宁东基地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重要的能源建设项目。

宁夏以新建宁东煤田为基础,建设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项目计划实施周期15年,预计总投资2055亿元。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以煤代油的产业,也是宁夏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方案的重大举措。经初步测算到2010年、2020年,将给宁夏分别新增工业增加值136.7亿元、297.6亿元,同时分别拉动其他部门新增增加值305.7亿元、897.39亿元,在经济上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宁夏。正在建设的宁东煤田,煤炭探明储量270多亿吨,占宁夏煤炭资源总量的85%。按规划至2010年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初步建成后,将形成火电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年产煤炭间接液化产品1000万吨、年产煤基二甲醚200万吨和年产甲醇170万吨的生产能力。

13、黄陇亿吨级煤炭基地

黄陇基地包括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陕西黄陵、甘肃华亭等相近矿区,有探明储量近150亿吨,具备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条件。

黄陵矿区煤炭储量丰富,煤田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亿吨,可采储量15亿吨,地质构造简单,埋藏较浅,开采方便。华亭矿区作为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了2000万吨/

年的煤炭生产能力。

综述

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煤炭产量要达到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21.7亿吨的78%,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而“煤炭大集团”的框架将与上述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相生相伴。

而煤层气的开发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达到31.4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的标准煤,位居世界第三,其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三个省区,其总量占中国总量的50%以上。此外,剩余的40%煤层气资源由另21个省区拥有。

因煤层气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使之两种气体可以混输进行。有专家建议,中国西部煤层气的开发完全可以进入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管道。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中国的煤炭工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导则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 导则 1

2

Q/CTMC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 指导性文件) ( 征求意见稿) ( 本稿完成日期: -5) 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集团公司指导性文件。 作为信息平台上数据采集、交流、共享的基础, 代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 是一种数据的表示形式。信息分类编码是集团公司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管理和资源规划的基础。 本标准经过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统一化, 从而在集团公司与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 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 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 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 对集团内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以适应我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经纬股份、郑州股份、青岛纺机的编码系统。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 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 I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纺机集团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系统的基本体系及设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纺机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信息 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或概念。 3.2 编码 对某一类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 1

化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各类煤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各类煤 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首先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大于10~20%、大于20~28%、大于28~37%和大于37%的4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大于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大于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或奥亚膨胀度b大于150%(对于Vdaf大于28%的烟煤,b大于220%)的煤定为特强粘结煤。这样,在烟煤部分,可分为24个单元,并用相应的数码表示。编号的十位数中,1~4代表煤的煤化程度,编号的个位数中,1~6表示煤的粘结性。在这24个单元中,再按同类煤性质基本相似,不同煤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分类原则将部分单元合并为12个类别。再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和习惯叫法,仍保留气煤、肥美、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为使同一类煤性质基本一致,新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增加了4个过度性煤类:贫瘦煤、1/2中粘煤、1/3焦煤和气肥煤。贫瘦煤是指粘结性较差的瘦煤,以区别于典型的瘦煤。1/2粘结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弱粘煤和一部分粘结性较差的飞焦煤和肥气煤组成。1/3焦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肥气煤和肥焦煤组成。这类煤是焦煤、肥美和气煤中间的过渡煤类,也具有这3类煤的一部分性质,但结焦性较好是公认的。气肥煤再原分类中属肥煤大类,但它的结焦性比典型肥煤要差得多,故新得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将它单独列为一类。这样就克服类原分类方案中同类煤性质差异较大得缺陷。如气煤一号和肥气煤二号再性质上由明显差异,将它们为同一类别很不合理。新得分类国家标准将这些具有过渡性质得煤单独列为一类,从而有利于煤得合理使用。 新的分类国家标准对各类煤的若干特征表述如下: 1、无烟煤(WY) 挥发分低,固定碳高,比重大,纯煤真比重最高可达1.90,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可分为:01号为老年无烟煤;02号为典型无烟煤;03号为年轻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制造合成氨的造气原料,低灰、低硫和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可以做高炉喷吹及烧结铁矿石用的燃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极糊和活性碳的原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航空用型煤还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 2、贫煤(PM)

信息分类与编码

上海亚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信息分类与编码 (草案) 日期:2011年10月

目录 1、前言 2、范围 3、规范性应用文件 4、术语和定义 5、分类 6、编码 7、分类对象表示 8、分类编码表

1、前言 本标准由亚东总部办公会议提出,归口到亚东总部信息管理部。 标准起草部门:总经办、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息管理部。 标准起草人:劳渝声、张正良、孙海龙、沈锡鹤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东物流信息的分类、编码及分类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总部各级管理部门、分子公司以及相关单位对于物流信息的管理及应用。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国标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亚东总部鼓励各部门及子分公司根据本标准使用这些国标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国标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23831-2009 物流信息分类与代码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类 category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实物或概念的集合。 【引自GB/T 10113-2003,2.1.1】 4.2 分类 classification 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3.4),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3.4)集合在一起的过程。 【引自GB/T 10113-2003,2.1.2】 4.3 信息分类 information classifying

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 【引自GB/T 10113-2003,2.1.3】 4.4 分类对象 objects of classification 被分类(3.2)的事物或概念。 【引自GB/T 10113-2003,2.1.4】 4.5 线分类法 method of linear classification 将分类对象(3.4)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引自GB/T 10113-2003,2.1.5】 4.6 层次码 layer code 能反映编码对象为隶属关系的代码。 【引自GB/T 10113-2003,2.2.22】 5、分类 5.1 原则 本标准按物流信息的业务管理及应用所反映的属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5.1.1科学性 选择物流信息最稳定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5.1.2系统性 将选定的物流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5.1.3可扩延性 设置收容类目,并且在建立物流信息分类体系和代码编码中充分考虑今后的信息分类与代码的扩充、延拓和细化。 5.1.4兼容性 与相关标准的相关内容相兼容。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投资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煤炭地质单位投资活动,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投资高效、监管有力的投资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规定,结合煤炭地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资,是指总局及所属投资单位为了获取未来经济收益和效益,而在境内投入资金或其他资源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活动(境外投资活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投资单位:总局及所属二级单位(省局、专业局、中心、院、公司)。 第三条投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投资项目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 (二)符合总局战略规划、产业布局、主营业务,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符合投资单位经济实力、资产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具备相应的筹资能力和经济、技术人才; (四)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投资决策程序,经过充分科学论证,预期收益不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平均水平和筹资费用; (五)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一般不超过投资总额的10%,且不影响主业发展,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批准; (六)禁止股票、基金、外汇、期货等高风险行业和系统外非主业投资。 第二章投资计划 第四条投资单位根据批准的发展规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投资单位的主要投资活动要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年度投资计划按规定编入年度预算,并按要求上报。年度投资计划包括: (一)年度投资计划(见附件1); (二)上年度投资完成情况(见附件2);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年度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是指按照本办法由投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局长(主任、院长、总经理)办公会议或董事会会议研究决定,旨在加强主营业务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煤炭地质经济的投资项目。 第五条年度投资计划经投资单位批准后,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执行中需要追加投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

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是煤炭工业规划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一,表现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东部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煤炭消费区域分布特征十分明显,水资源、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显著差异但有规可循,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我国煤炭资源区划,有促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布局,有促于煤炭工业规划的制定,有促于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促于煤炭勘查开发利用与水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煤炭资源区划研究是政府规划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和煤炭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原煤炭工业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在制定煤炭工业规划时均进行煤炭资源区划和煤炭开发区划研究*,目前主要有二个不同的划分方案,一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第三次煤炭资源 预测)》提出了五大赋煤区和七大规划区的划分方案 [1] ,二是魏同等提出了三带七区划分方案[2]。本文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大地构造特征、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划、水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煤炭工业现状和布局、煤炭供需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划分,以求与各位专家交流、探讨。 1煤炭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 1.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带的划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带的划分经历了多次沿革。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三大地带的划分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 [3] 。该文在全面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和美国4 层次区域经济体系划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了未来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中部及近西部和远西部等新的三大地带和东北、京津冀鲁沿海、沪苏浙沿海、粤闽琼沿海、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珠江上中游、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10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案。 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研究 程爱国,宁树正,袁同兴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9) 摘要:在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区划、煤炭供需形势以及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结合我国行政区划,提出了全新的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区划方案,即三带(东部补给带、中部供给带和西部自给带)六区(东北规划区、黄淮海规划区、华南规划区、晋陕蒙宁规划区、西南规划区、西北规划区)划分方案。 关键词:综合区划;煤炭资源;中国中图分类号:F205;P618.11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Coal Resource 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Cheng Aiguo,Ning Shuzheng and Yuan Tongxing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Beijing 100039)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country,analyzed relations between co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conomic regionalization,coal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water resource and economic https://www.doczj.com/doc/6412827729.html,bining with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hina,a fine new coal resource 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 scheme,namely three zones (eastern part supply zone,central part supply zone and western part self-support zone)and six planning areas (Northeast China area,Huanghe-Huaihe-Haihe drainage basins area,South China area,Shanxi-Shaanxi-Inner Mongolia-Ningxia area,southwestern China area,and northwestern China area)put forward. Keywords:comprehensive regionalization;coal resource,China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研究,2006。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3No.08Aug .2011 第23卷8期2011年8月 文章编号:1674-1803(2011)08-0005-04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11.08.02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及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 (1212010733809)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程爱国(1961—),男,安徽休宁人,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 煤田地质沉积学资源评价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孙常长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 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中国纺织集团信息分类编码系统设计导则

Q/CTMC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指导性文件)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3-5)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CTMC ××××—×××× 前言 本标准为集团公司指导性文件。 作为信息平台上数据采集、交流、共享的基础,代码是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是一种数据的表达形式。信息分类编码是集团公司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管理和资源规划的基础。 本标准通过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统一化,从而在集团公司与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开展电子商务。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对集团内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以适应我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经纬股份、郑州股份、青岛纺机的编码系统。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质量部归口。 I

Q/CTMC ××××—×××× 信息分类代码系统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纺机集团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系统的基本体系及设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纺机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17710—199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信息 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或概念。 3.2 编码 对某一类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 3.3 代码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有时简称“码”。 3.4 数据 事物、概念或指令的形式化的表现形式。它适于由人或自动装置进行通讯、解释或处理。 3.5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形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3.6 代码系统 代码的体系、命名、结构和实施方法等的整体。 3.7 信息系统 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管理、检索和传输,并能将信息提供有关人员进行评价、分析、决策的系统。 3.8 信息代码系统 适应信息系统运行中的要求而建立的代码系统。 3.9 代码结构 代码当中字符排列的模式。 4 信息编码的基本规定 4.1 代码一般采用下列字符: ——阿拉伯数字0~9;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序号单位名称 1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2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3 北京中资环钻探有限公司 4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 5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 6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 7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8 北京中煤大地技术开发公司 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总院 10 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11 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2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北京总队 1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14 北京市大地开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15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16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17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 18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9 北京市地热研究院 20 派力工程有限公司 21 北京勘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2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3 北京地大捷飞物探与工程检测研究院 24 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 25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 2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27 北京中色地科矿产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28 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29 中国黄金集团地质有限公司 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33 首钢地质勘查院地质研究所 3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6 北京中金泰科勘探技术有限公司 37 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 38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39 神华(北京)遥感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40 中昊海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41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42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43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44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45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 46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 47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48 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49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50 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51 河北省煤田地质勘查院 52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地质队 53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54 河北省地勘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55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 56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 57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测试中心 58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5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6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 61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62 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 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64 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 65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 6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67 河北省地勘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 68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69 河北省地勘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省遥感中心) 70 河北省地勘局第十一地质大队 71 河北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72 河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 73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74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75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76 河北省地勘局第一地质大队 77 河北省地勘局第三地质大队 78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79 河北省地勘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80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81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 8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 83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中国煤田地质概况

中国煤田地质概况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地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成煤期多,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开发条件较好。各省区按煤炭资源总储量排序依次为: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均拥有全国资源总量的2%以上。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3省区约占70%。 (二)煤类 我国的煤种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广泛分布,不同煤种在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为:烟煤83%、无烟煤9%、褐煤8%,其中炼焦用煤约占资源总量的1/5。 三)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具不均衡性: 1.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2.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 3.可以露天开采的矿区(或煤田)只有13个,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4% ,并多是褐煤; 4.煤田构造普遍比较复杂; 5.煤矿高沼气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多。 二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构造的基本特点 (一)主要聚煤期及沉积环境

从早古生代腐泥煤类的石煤至第四纪泥炭,共有14个聚煤期,其中最重要的聚煤期是:①南方早石炭世,②华北石炭-二叠纪,③华南二叠纪,④华南晚三叠世,⑤西北早、中侏罗世,⑥东北晚侏罗一早白垩世,⑦东北、西南和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聚煤期。 中国各主要聚煤期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可以按5个时期加以概括: (1)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华北和华南大型陆表海坳陷盆地的总体古地理格局是:从陆到海依次出现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湖泊、碎屑滨岸带(包括三角洲、有障壁海岸,无障壁海岸)、滨浅海沉积、浅海碳酸盐沉积;(2)晚三叠世华南聚煤古地理环境,在西部川滇前陆坳陷的四川盆地,主要是滨海平原、滨海—湖泊三角洲平原、滨海冲积平原和滨海山间平原; (3)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类型与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基底性质密切相关;(4)中国北方晚侏罗—早白垩世内陆断陷盆地、山间坳陷盆地和近海坳陷盆地的沉积环境又别具一格; (5)古近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和秦岭以北,以及广西西南部。新近纪含煤盆地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境内。 (二)中国的含煤地层 1、中国含煤地层的分布 中国含煤地层的时间分布与全球主要聚煤期基本一致。聚煤作用较强的时期是:早寒武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第三纪。 中国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华南五大聚煤区。 2、中国含煤地层的沉积类型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表五):

符号 分类指标用下列符号表示: Vr——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Hr——干燥无灰基氢含量,%; GR·I(简记G)————烟煤的粘结指数;Y——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毫米(mm);b——烟煤的奥亚膨胀度,%; PM——煤样的透光率,%;

煤炭分级与分类常识 一、煤炭分级 按目前国家标准,以灰分作为划分煤炭级别的标准,灰分小于12 . 5 %的煤炭,称为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在12 . 51 %一1 6 %的煤炭,称为其它用精煤。动力用煤通称动力煤.冶炼用炼焦精煤分级以A =5 . 01 %一5 %为一级精煤,以0 .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十五级,为二级精煤:其它用炼焦精煤,以A=12 . 51 %-13 为一级其它精煤,以0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七级,如A=13.01 %一14 % 为二级其它精煤,等等.动力煤分级以如A = 4 . 01 %一5 %为一级动力煤,以 1%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至A = 40 % ,共分三十六级,如混煤A =20 %一21 % ,为十七级动力煤,等等。二、煤炭分类及代号主要分类标准依据为可燃基挥发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煤炭共分14 个品种: 1、无烟煤(WY) 尤烟煤挥发分产率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密度最高可达1 . 90g / cm3 ) ,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又分为:01 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 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 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北京、晋城、阳泉三矿区的无烟煤分别为01 号、02 号、 03 号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合成氨的造气原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目前我国攻克白煤炼焦技术难关,年产120 万t 的无烟煤炼焦项目已在山西高平开工。 2、贫煤(PM )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是用为发电燃料,也可民用和工业锅炉的配煤。山东淄博矿区有典型的贫煤。

中国央企煤炭集团名录

中国央企煤矿名录 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共有生产、建设煤矿279处,年产能9.30亿吨。2010年,央企所属煤矿原煤产量7.11亿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1.9%。全国年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煤矿中,央企所属煤矿有33处,占89%。 《中央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年度报告(2010年度)》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投资经营煤炭开采的企业有16家,除了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外,有电力企业6家,投资、房地产、钢铁、科研、铁路、军品贸易、化工、农业企业各1家,共涉及8个行业。其所属煤矿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 除神华集团和中煤能源集团以外,其余14家涉煤央企中,2010年原煤产量超过千万吨的有6家,分别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5392万吨、华能集团4886万吨、国电集团2653万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2582万吨、国家电网公司1752万吨、大唐集团1140万吨。规划年产能超过千万吨的则有8家,其中华能集团、中电投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建设矿井总产能均超过了7000万吨。

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矿山数字化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畅通、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是一流矿山的重要内容。锡林浩特矿业公司高度重视矿山数字化建设,将矿山数字化建设列为今年重点科技项目。2009年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门户系统、Biee报表综合查询系统、EAM资产管理系统、GPS卡车调度系统、FMIS财务管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CCS基建管理系统等。该项目已同多家信息系统公司合作,项目顺利进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7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计划2012年全部系统投入使用。 大唐煤业有限公司甘肃庆阳天俊能源公司刘园子煤矿

中国煤炭地质

中国煤田地质 (一)、含煤地层与煤层 我国地史上的聚煤期有14个,其中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第三纪为主要聚煤期。在这7个主要聚煤期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聚煤期更为重要,相应煤系地层中赋存的煤炭资源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8%以上,煤层气资源占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99.5%以上。 1、主要聚煤期含煤地层 (1)主要含煤地层分布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聚煤作用在我国北方形成海陆交互相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赋存在华北赋煤区,含煤面积80万km2,构成了我国最主要的煤层气聚气区,即华北聚气区。该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的主体部分,地理分布范围西起贺兰山-六盘山,东临勃海和黄海,北起阴山-燕山,南到秦岭-大别山,包括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南部、辽宁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部、陕西大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的广大地区。在华北赋煤区内,还广泛发育了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并见零星上三叠统和第三系含煤地层分布。 晚二叠世晚二叠世聚煤作用在我国南方十分强烈,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以南、龙门山-大雪山-哀牢山以东的华南赋煤区内,构成了我国华南煤层气聚气区。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地理分布范围包括西南、中南、华东和华南的12个省区。华南赋煤区内除有以龙潭组为代表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外,还有上石炭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第三系等含煤地层分布。 下-中侏罗统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赋煤区,在华北赋煤区的分布也较为广泛。西北赋煤区由塔里木地台、天山-兴蒙褶皱系西部天山段和秦祁昆仑褶皱带、祁连褶皱带、西秦岭褶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地理分布范围包括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贺兰山-六盘一线以西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早-中侏罗世的聚煤作用在西北赋煤区广泛而强烈,所形成的煤炭资源在该区占绝对优势地位,并构成了我国西北煤层气聚气区的主体。此外,该区局部地带尚有石炭-二叠系和上三叠统含煤地层赋存。 下早白垩统下早白垩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赋煤区,是我国东北煤层气聚集区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地层。其大地构造单元为兴蒙褶皱系东段、华北地台东北缘及滨太平洋褶皱系,地理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中部和北部以及内蒙东部。此外,本区内还有石炭-二叠系、第三系等含煤地层分布。

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应用指南

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应用指导 关键字: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实施应用指导 信息化应用调查我要找茬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 本文为企业实施信息编码管理体系提供了编码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方法,在合理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下,借助一套好的编码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企业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执行,而且对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对象信息编码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大规模定制下的配置管理,实现集团型企业编码管理和应用需要等诸多方面,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对企业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编码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和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编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编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多,企业编码规则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编码、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编码、与组织和部门相关的编码及与生产经营资源相关的编码等内容。本文在分析企业统一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角度出发,根据制造业的实际需要,为企业各类信息分类编码提供分类指导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对信息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的不一致造成的混乱、误解等现象。重点对信息编码规划、编码规则体系的制定、编码集成和信息编码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信息编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保证信息编码的可靠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为信息集成应用与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基础,最终为企业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编码管理体系提供应用基础。 一、统一信息编码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中很重要的资源,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的日益普及,企业的数据量在急剧膨胀,管好用好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享受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信息编码在企业信息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实施CAD、CAPP、PDM和ERP等信息系统,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信息编码。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信息编码的基础建设工作,影响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所以,建立统一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对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编码无处不在,编码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化工作之一。企业编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多,编码规则体系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编码、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编码、与组织和部门相关的编码和与生产经营资源相关的编码等内容。对对象进行信息编码便于信息的识别和区别、方便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把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等诸多过程活动的全部信息对象统一纳入编码管理范畴内。 2)编码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按照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编码管理体系非常必要。信息编码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各分系统的功能,以各业务单元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等诸多过程活动的全部信息为对象,对所涉及的主要信息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田地质报告编制

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文件 中煤总地地字[1991]第380号 关于颁发《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的通知 各煤田地质公司(局、队) 《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由原煤炭部地质局颁发试行以来,对于统一地质报告内容,提高地质报告编制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按照地质报告改革“三性”、“三化”目标的要求和“煤田地质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的精神,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试行的报告编制提纲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正式颁发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局。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日 321

一、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文字说明 报告的文字说明共为10章35节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扼要记述本次勘探的立项依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要求(包括煤矿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及对地质工作的要求)。记述本次勘探的地质任务,勘探工作简要经过及其他有关情况。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 叙述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座标、井田边界、四邻、长、宽和勘探面积、勘探深度。 叙述经过井田或附近的主要水陆交通线(包括拟建的)。井田至邻近主要城市或交通枢纽的距离。(插图: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 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及地震情况等。 322

第四节矿井及小窑 叙述井田内及邻近的生产、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小煤矿及老窑的生产情况及其他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采煤方法、通风、排水、照明情况、灾害及停采原因等。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历次工作的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状况、主要成果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当时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二章勘探工作 第一节勘探方法 叙述本次所采用的勘探方法,包括勘探手段的选择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的确定,基本线距的选择,各种工程密度的确定及工程布置原则,各项工程的施工原则,相互配合和效果等。 第二节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 323

中国的煤炭分类

煤炭分类 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煤炭。 褐煤 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烟煤 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无烟煤 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

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1986年1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针对不同的侧重点,煤种划分方法有: 1.煤的成因分类: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 2.煤的科学分类: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 3.煤的实用分类: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

信息分类编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第一章信息分类编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生产和管理实现自动化。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的控制、测量、加工以及产品的设计等无不采用信息技术,伴随生产过程的生产信息不断地被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自动化。即以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提高企业市场的应变能力,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 企业如果想上好信息化,让信息化上的好、上的快、效果立杆见影的话,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前提——标准化!尤其是对那些信息化才起步的企业更是如此。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工和利用,在企业协同工作的条件下,必须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要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而系统集成的实现依赖于各项信息技术的标准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和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几个方面。 其中,信息分类编码是对一些常用的、重要的信息进行分类和代码化。信息的分类与取值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关系到信息处理、检索和传递的自动化水平与效率;信息代码是否规范和标准影响和决定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等性能。因此企业信息化中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综合性等基本原则,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把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体中考虑,以达到全局优化的效果。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是表达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信息主要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表达,来达到对事物的描述。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事物分类特征的描述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分类编码及其标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歧意,减少诸如一名多物,一物多名,对同一名称的分类和描述不同,以及同一信息内容具有不同代码等混乱现象,做到事物(或概念)名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和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保证了对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其作用具体如下: 1.编码是识别信息主体的有效手段 在向他人传递信息时,通常要对信息主体的特征进行描述,为了准确地定位到目标信息主体,需要对信息主体进行足够细致的描述。为了简化描述过程、提高信息传输及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可赋予信息主体一定规律性的易于人或机器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图形、颜色、缩简的文字等,这样便于参与信息传递的各方对于信息主体的一致识别,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编码的过程。 2.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保证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实现信息分类编码的标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歧义,做到使事物(或概念)名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和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保证对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