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

【教学目标】

1.熟悉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素养;

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4. 初步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5. 掌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6. 明确师生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7. 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重点】

1.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素养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教师职业素养;

2.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

3.掌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3.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出现。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师还没有形成独立职业的时候,就存在着教的活动。我国古籍所

载的伏羲氏教民以猎、神农氏教民耕种的传说,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是原始部落的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了教师的职责。原始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观察模仿,原始教育中的庠序、青年之家等,都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社会,当教育从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后,虽然有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但由于承担教师职责者多是"以吏为师"、"僧侣为师",教师是一种社会官吏或僧侣兼做的工作,故由此确定,在学校产生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并不是专职的,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教师更没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门训练。从奴隶社会后期,由于文化下移而兴起的私学或书院的教书先生与讲学的学者,虽以教书为谋生手段,也只是因其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并不具有从教的专业技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的总体教育程度很低,能接受教育的人数由于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而极为有限,私学虽有,但数量比较少。因此,当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十分有限,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也较少。

2.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初级阶段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1)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1651一1719)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1810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1833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2)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3.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对教师的质量要求提高,在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开始逐渐减少,曾经在训练教师的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任务开始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渐渐被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等多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其劳动对象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不仅有思想、有感情,还缺乏知识经验和易受其他影响的人,各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爱好。对他们的培养要

适应其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别差异等,还要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劳动的繁重性主要是由其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决定的。

2.创造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首先是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对待他们不能像无生命的自然物质那样,按照固定的工作流程、统一的型号、用同一个模子来铸造。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无定式可依,无疑将使教师的劳动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在于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双方交互作用,使整个教育过程始终处在微妙的变化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的参与教学,这使的教育情境更加复杂,因而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上,对教育对象的教育要体现出灵活性。

其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师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和运用上。

再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于突发性的事件做出恰当的迅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它劳动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对教育对象加以影响。“教师本人就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无论哪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处于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无论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欠缺,独立性和自学的能力较差,因而通常采用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体现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几乎随处可见。

【案例】一天,我教孩子们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小柳站起来一本正经的说:“老师,课文里多了一个字。”

“多了一个字?”我听了,感到有点疑惑,便追问说,“多了一个什么字?”

“多了一个‘铁’字,”他很自信的说,“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班长斩钉截铁的说。。。”班长的名叫斩钉截,后面不是多了个‘铁’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小柳见大家这么一笑,脸涨的通红,手足无措,十分尴尬。当时我却火上浇油,也冲了他一句:“哦,你的意思是

班长姓‘斩’,名叫‘钉截’?”经我这么一说,大家笑得更是厉害了。这时,小柳羞愧的无地自容。

从此,他再也不愿举手发言了。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我听一位老师教《就义诗》,在教学过程中以发生了类似的情形。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怎么办呢?只见这位教师神态自若,他从容不迫的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经他这么一说,教室里静了下来。他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应该的差错了。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

4.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而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教师劳动一是周期长,二是见效慢,要把身心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是这个道理。

5.个体性与集体性

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的,但同时又不可忽视教师群体通力合作的作用。首先,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从形式上看,教师的劳动是以个人劳动形式呈现的,无论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谈话、家访、成绩评定、以及和学生的交往等等都是单独进行的,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别人不可代替。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献身教育工作

【案例】童庆炳《上课是人生的节日》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提问】教师“为人师表”从哪些方面做起?

4.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5.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素养

1.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逻辑结构——重点、难点、关键;知识体系的思维方法——理论与实践、观点与材料、学科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科思维方法);

2.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木兰诗》举例)(相关学科知识——广阔的理论思维,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即在约的基础上的博,约是博的核心,博是约的发展与延伸);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

【辨析】有人认为,掌握教育规律和方法不过是雕虫小技,教师学问深了,自然而然就会把书教好。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素养

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1)组织加工教材、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等;

处理教材、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编写、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设计等)(课堂设计四点:吸引注意力;抓住关键;激起思维;为学生创造机会。)(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

(3)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其中又包括组织并培养学生集体的能力、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的能力等。

2.自我调控能力

心理上保持良好心境,进入角色;行为上符合教学常规要求,及时反馈。

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

(2)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日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它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活泼而又富有文采;感情要真挚自然,语速快慢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

4.自修和科研能力

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积累与探讨。

5.教育机智应变能力

迅速判断与恰当处理;控制学生与教学情景。

【举例】《狼牙山五壮士》《就义诗》)

【问题】在你读书的岁月中是否遇到过老师的错觉和偏见,你当教师后,如何避免这些偏见?

(四)教师的心理品质素养

1.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2.创造性思维能力

3.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4.丰富的情感、精神世界

5.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6.心理咨询、治疗能力

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平静幽默的情境、坚忍不拔的毅力都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一)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概述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

1.专业理想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的感受中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的信念和理想。比如:“科教兴国”的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根本精神所在。

【案例】一天,金坛中学的几位老师聚在一起谈论学生。一位语文教员轻蔑的发表感慨:“成绩好的都到省城理念书去了,剩下来的嘛,一帮笨蛋!”“不见得吧?”刚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回想当数学教员的王维克老师不同意那位教员的看法。他说:“依我看,华罗庚很有前途。”“哼,华罗庚?就看他写的那些螃蟹一样的字,也谈得前途?”“当然罗,华罗庚的字写的的确不好,将来当书法家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数学方面或许有点培养前途。我发现他的字歪歪扭扭,不认真,数学作业本子也不整洁,糊涂乱改;后来仔细研究了这些作业我才发现,许多涂改的地方正是反映了他在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王维克老师讲到这,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从教室拥到了操场上。“你们看,”王维克指着操场上活动的学生,“在他们中有喜欢写字的、画画的、雕刻的、演说的、下棋的,或者还有喜欢问天高地厚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好好启发、引导,对他们喜欢的,尽力让他们去做,锲而不舍,行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哪又不成为名家之道理呢?千万莫把松苗当蓬蒿啊!”

还有一次,语文老师讲《周公诛管叔论》,华罗庚弄懂了课文的意思后,便在课堂上对周公的做法提出异议。没等他把话说完,老师就火冒三丈:“周公乃圣人业,岂可菲薄哉!”这位老师在当时颇负盛名,原来是前清的秀才,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胡适的信徒。

2.专业知识的拓展

(1)知识的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2)知识的质的深化,既要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直到知识的创新。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师能否具有“自己的话”,能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发言权。

(3)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精

深的学科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便达到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3.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某项指标的能力和本领,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于教师的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要素。具体的有关教师能力方面的论述,在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详谈。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教师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使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体现在它的多阶段性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下面是一个有关中学优秀教师的品质的形成的调查表,通过看表我们可以知道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连续性。

中学优秀教师各种特殊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表

另外,国外有学者从教师关注的角度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还有其他的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根据自己的标准作了以下的划分,如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职业生命周期阶段、心理发展阶段、教师社会发展阶段等。目前在国内对教师发展阶段研究较有影响的是叶澜先生从“自我更新”的角度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她将教师专业的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五个阶段。见下页表。

综上所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时间有长又短,少的有三五年,多的有十年二十年,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要经过以下阶段。

1.新教师时期

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或实习生及师范生即是这里所说的新教师,新教师时期有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1)角色转变时期

这是在工作的第一年,也是进入教师角色的开始阶段,他们由其它职业转变为教师职业,或由师范生转变为教师,或者由非师范生改行当教师。在角色转变时期,新教师往往会产生许多矛盾和不安。这个时期的教师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专业思想方面的问题,所以产生了不当教师的念头;因为缺乏教育经验和任教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慌乱;有先声夺人马到成功的高期望但常常事与愿违;对教师职业并不太了解,因而带着美好的向往,但又常常受挫,易产生反感和失意。因此,新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迅速度过这个时期,以便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开始适应时期

在经历了一年的适应性角色转变时期的工作后,新老师对一般学生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行为的真正的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这一时期,新教师自身的矛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开始领悟,职业情绪由不安转向稳定,教师的教育观开始形成。

(3)成长期

工作了三四年后,教师开始了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寻求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始关心教学情境和学校的期望,基本完成了教师角色的适应期。

2.成熟期

经过了新教师时期的转变后,教师已显示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素质,在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民主平等的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配合、支持领导的各项工作,协调与社区的各种沟通,不断追求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对教师问题开始做出自己的各种反省性思考。至此可以说教师由一个新手变为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专家型的教师,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看到: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在学校的有限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大量的在从教后的实践中逐步的积累和发展,因此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应当注意实现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外界的教育与自我的教育相结合、入职前的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教师的在职培训

(1)采用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对在职教师进行提高;

(2)运用于工作有关的活动,也即与工作有关但并不发生于正在进行的工作中的活动,如课外的相互研讨、进修等。

第二节学生

一、教育过程中的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人

它包括以下特定含义:

(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2)具有思想感情(3)具有个性特征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这一时期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2)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3)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是教育对象

A依据:任务上,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前人经验;实际情况,相对与教师闻道在先,即先知与后知的关系;职责上,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

B心理特点:学习是其权利与义务,即学生感,进行规范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其发展,产生向师性,亲其师而信其道。

C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发挥主导作用;了解与研究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发展;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服务育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A依据: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意识性;内外因关系,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学生在成长中接受各方面影响,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B心理特点:作为学习的主人,构成教育过程的主体,产生独立性——积极、主动、创造。

C教育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信任、理解,分析三种观点(主导——主体,双主体,主体——客体);启发自觉性,调动主动性;因势利导,创造良好的与人环境。

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1.身体外形变化与卫生保健教育

(1)身高迅速增长,身高每年平均长7—8厘米(2)体重迅速增加,体重每年平均长5—6公斤(3)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2.肌肉和心肺内部机能的变化与卫生保健教育

(1)肌肉的变化,肌肉力量增大,易疲劳不协调;(2)心脏的成长,心脏成长上血压低于成人,脉搏高于成人;(3)肺的发育,肺活量接近成人。

3.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保护教育

大脑机能趋于成熟;重量与容积接近成人水平。

4.性成熟与教育引导

性发育成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特征。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1.自我意识增强并趋于成熟

注意力从外部转向自身,自尊与挫折,成人感;

2.情感趋于丰富并带有明显的两极性

情感体验丰富,出现早恋现象;

3.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

思维的概括抽象力提高,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4.理想和世界观初步形成

理想与世界观初步形成,人生观、社会观形成。

(三)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2.活动能量大和认识能力有限的矛盾

3.闭锁性与渴望理解的矛盾

4.性意识的发展与心理和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内容

(一)涵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授受关系

师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以教育和教育活动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各自占居不同的地位和履行不同的职责而形成的组织关

系;科学的教师观与学生观,教学民主及作风。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平等的关系

师生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相互沟通的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其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一切活动中;包括:认知关系——相互正确认识、理解、尊重;情感关系——心理需要与支持,尊师爱生。

3.师生关系在道德上:互相促进的关系

伦理规范;相互尊重;精神面貌。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课堂教育活动——共同参与;

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课外活动——补充;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校外活动——群体活动。

(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对教师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3.要发扬教学民主(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要深入细致的工作

【课后阅读】本章阅读材料中有11篇文章,对你感触最深的有哪几篇,为什么?

【思考题】

1.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2.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后记】

本章让学生重点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地位、特点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问题。学好本章有助于指导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通过介绍学生阅读《老师啊,老师》、《我们和你们》等书籍,结合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介绍,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了解体会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结合学生

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过去的老师,深刻认识自己今后应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才受学生欢迎。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2.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二、选择题 1.(B )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A.培根 B. 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杜威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社会作用(ABCD ) A.政治地位 B.经济待遇 C.职业权利 D.从业标准。 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ABCD )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教师的在职培训 D.教师自我教育

4.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指教师的(A ) A. 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外在形象 二、判断题 1.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 3.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4.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应具有的客体地位。(×) 三、问答题 1.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表现形态如何? 参考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教育地位紧密相连,它不仅与人们对教育地位的认识有关,而且与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与期望有关,还与它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相关。 古代教育依附于政治、经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稳定;现代教育的独立性提高,逐渐占据社会中心,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 2.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其专业性表现何在? 参考答案要点: 职业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标准划分的社会劳动者群体。社会学者根据职业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理论、理解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艺术等。首先要对教育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满足社会发 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 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另一 方面又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 优势的发展。而且,要着眼未来,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对未来的适应能 力、继续学习的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等。 (三)需要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节学生 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进入学校后,社会性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加大。推动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 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 的阶段性完成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中发生的。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生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即盲目信任教师的特点。同时, 要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从法制上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1989联合国《儿 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的原则。 2、青少年的合法权利。(1)生存的权利。《宪法》: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未 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其它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 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示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 止溺婴、弃婴。(2)受教育的权利。《宪法》《义务教育法》(3)受尊重的权利。《未 成年人保护法》:不得体罚等行为。(4)安全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 、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C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D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6.张丽莉老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她( B )。 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 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 7.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8.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B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9.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C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 师道尊严 B. 民主平等 C. 令出必行 D. 相互包容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教育学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 1.现代意义的教师与古代意义的教师的本质区别是、、、。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 3.教师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公民权利外,还包括职业本身特点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即、、。 4.教师职业是以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5.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 6.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分别是、、。 7.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又是。 9.学生的本质特点是以系统学习为主;是具有的人;具有明显的特征。 1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方面、和环境方面。 1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12.在师生关系的诸类型中,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13.教师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型、型、型。 二、不定项选择 1.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A 多功能性 B 专门性 C 高素质性 D 发展性 2.教师职业的地位包括。 A 政治地位 B 经济地位 C 法律地位 D 专业地位 3.学生的本质特点是。 A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 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C 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 D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4.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A 《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义务教育法》 D 《教师资格条例》 5.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是。 A 朋友角色 B 管理者角色 C 灌输者角色 D 示范者角色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A 崇高的职业道德 B 丰富的文化知识 C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 高尚的社会地位 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无差别原则 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 无歧视原则 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8.教学中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稳定性 B 不均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顺序性 9.男生在游戏中一般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女生喜欢扮演救死扶伤的大夫,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稳定性 B 不均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顺序性 10.在师生关系的诸类型中,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A 心理关系 B 教育关系 C 社会关系 D互动关系 三、名词解释 1. 教师2.教师专业发展3.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4.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5.教师的专业理想 6.教师的专业能力7.教师的专业知识8.教师的专业自我9.教师的职业角色10.教师的职业形象11.学生发展12.师生关系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考试范围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题 1.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部分:广博的基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教学知识 2.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种 __________ 过程。 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 3.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和_____。受教育权身心健康权 4.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关系, 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关系。授受平等相互促进 5.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 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主导民主平等 6.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客体(对象)主体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主体 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能力; ___能力;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9.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课堂为中心赫尔巴特 二、选择题 1.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定位于()。 A.学科知识 B.通识知识+教育学知识 C.通识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D.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想象能力D.思维能力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A.关键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5.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6.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 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7.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 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中“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受自然属性的制约。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由于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和独立意志。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这一点正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权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①学生的身份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②学生的法律地位中小学生身份的确定为其法律地位的定位提供了前提。教育领域中,学生在与教师、校长或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还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我国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如《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在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①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 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1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1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1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二、填空题 1.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 的人。 2.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____ 时期。 3.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 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人。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感情的、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这种学习是 规范化的, 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受教育的对象。 3.学生是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这一时期有以下特点: (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 (2)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 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特别需要获得成人的关怀与教育。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 教师要用法制观点对待学生, 尊重并 保护学生享受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比如生

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指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应变能力和创造精神,这是现代人才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而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正是未来世纪人才的最为宝贵的素质。不少教师,主观上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往往不自觉的扼杀了学生的原始创造精神,他们只喜欢学生循规蹈矩,谨慎老成,讨厌学生为探求事物的奥秘而寻根问底,批评学生提出有悖于书本和权威的见解,训斥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认为这是“思想混乱”、“荒唐”的表现。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抨击这种陈腐的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要多方启发儿童和青少年对新事物执着地探究,鼓励他们的冒险精神,使他们敢于超越常规。 2.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

第五章 教师和学生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 【教学目标】 1.熟悉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素养; 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4. 初步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5. 掌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6. 明确师生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7. 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重点】 1.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教师的职业素养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教师职业素养; 2.掌握学生的本质属性; 3.掌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3.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出现。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师还没有形成独立职业的时候,就存在着教的活动。我国古籍所

载的伏羲氏教民以猎、神农氏教民耕种的传说,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是原始部落的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了教师的职责。原始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观察模仿,原始教育中的庠序、青年之家等,都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社会,当教育从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后,虽然有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但由于承担教师职责者多是"以吏为师"、"僧侣为师",教师是一种社会官吏或僧侣兼做的工作,故由此确定,在学校产生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并不是专职的,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教师更没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门训练。从奴隶社会后期,由于文化下移而兴起的私学或书院的教书先生与讲学的学者,虽以教书为谋生手段,也只是因其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并不具有从教的专业技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的总体教育程度很低,能接受教育的人数由于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而极为有限,私学虽有,但数量比较少。因此,当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十分有限,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也较少。 2.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初级阶段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1)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1651一1719)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1810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1833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2)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3.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对教师的质量要求提高,在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开始逐渐减少,曾经在训练教师的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任务开始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渐渐被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等多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其劳动对象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不仅有思想、有感情,还缺乏知识经验和易受其他影响的人,各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爱好。对他们的培养要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受自然属性的制约。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由于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和独立意志。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这一点正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权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①学生的身份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②学生的法律地位中小学生身份的确定为其法律地位的定位提供了前提。教育领域中,学生在与教师、校长或行政机关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还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我国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如《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在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①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题目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答:B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 C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答: B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思维导图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特点: 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独立性(自主性) 创造性(最高表现) 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二、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 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学生的地位: 《儿童权利公约》: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对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保护 中小学生身份定位:国家公民 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四、学生的权利、义务 权利: 受教育权:基本人权(最主要的权利) 主要内容:①接受、享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图书资料) ②获取物质保障(奖学金、贷学金) ③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学业、 学位证书) ④维护自身权益(提出申诉、依法诉 讼) 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 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内涵丰富) 身心健康权:身心健康、作业量

人身自由权:拘禁、搜查、逮捕、关禁闭 人格尊严权:谩骂、变相体罚、侮辱 隐私权:宣扬隐私、私拆信件、成绩排名公示 名誉权和荣誉权: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 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教师: 一、概念: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职业性质:专业人员《教师法》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非职业化阶段:官吏或僧侣 职业化阶段:伴随私学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中国第一代教师群)专门化阶段:1861年法国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 最早的师范教育 专业化阶段: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

教育学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10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2.1986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3.“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4.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朋友角色 5.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6.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7.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8.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9.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 A.人格素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0.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二、填空题 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 2.学生是学习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和,其中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4.《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7.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和。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和。 9.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 10.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是。 11.教师的个性、情操、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是教师的。 12.“师道尊严”是以为中心的传统型师生关系。自19世纪以后出现了以 为中心师生关系模式。 13.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教学科研C.教育管理D.教书育人 2、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长期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人员。 A.专门 B.专业 C.公职 D.劳动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A.长期性B.创造性C.复杂性D.示范性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是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7、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 A.主体 B.客体 C.中心 D.主导 8、“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9、下列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特点正确表述的一项是()。 A.爱生尊师 B.以身作则 C.言传身教 D.爱岗敬业 10、“外塑论”学生观的主要代表是()。 A.柏拉图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 二、判断题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3、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小学生没有独立的人格。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5、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背景下,只要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某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学历标准,就有了从事该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任职资格。

6、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7、小学教师的劳动是简单劳动。 三、简答题 1、简答学生的主要权利。 2、简答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材料分析题 1、某大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今天我太累了,好想睡觉哟!”乙教师问:“为什么?”甲教师答:“因为我今天上了6节课,而且是两门课哟,昨晚上备课搞得太晚了。”乙教师说:“哪个叫你这么认真嘛!现在评估都过了,又没有人来检查,马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嘛!”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2、2002年1月~1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吕国辉先后两次向学生收受贿赂,共计20100元。吕国辉对给了钱的学生的“回报”是,让他们的考试全部合格。 请运用所学理论对吕国辉的行为进行分析。 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教育理论,谈谈你对“范跑跑”(范美忠)的言行的看法。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四川光亚学校的范美忠老师弃学生不顾,第一个冲下楼,到达相对安全的学校操场。事后,范美忠在其发表的贴文《那一刻地动山摇》中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引发热议,网友据其言行送其绰号“范跑跑”。 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教育理论,谈谈你对谭千秋行为的看法。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4个学生,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这就是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的专业素质。 2、试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3、你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如何建立?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