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环境---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光环境---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光环境---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光环境---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第一讲:光环境、视觉与光度量单位

1、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D 、555nm黄绿光

2、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3、下列()是亮度的单位。

A、Ix B 、Cd C 、Im D 、Cd/m2

4、下列材料中()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C 、石膏D 、乳白玻璃

5、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C、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6、下列材料中,()是漫透射材料。

A 、透明平板玻璃

B 、茶色平板玻璃

C 、乳白玻璃

D 、中空透明玻璃

7、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桌面的水平面照度 D 、桌子表面亮

8、在照度为10lx 的房间里,增加1lx 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 的房间里,需要增加()lx 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 2 B 、5 C 、10 D 、50

9、某直接性灯具,发2200Im 光通量,光通均匀分布于下半空间,则与竖直方

向呈30度夹角方向上的光强为()Cd.

A 、350

B 、175

C 、367

D 、303

10、离P点2m远有一个点光源,测出光强为100 Cd,当将光源顺原方位移动到4m 远时,光强为()Cd。

A 、25

B 、50

C 、100

D 、200

11、一块20 cm2 平板乳白玻璃受到光的均匀照射,其反光系数0.3, 吸收系数0.1 ,如已测出透射光通量为0.12 Im ,则其所受照度为()Ix。

A 、0.01

B 、100

C 、0.006

D 、600

第二讲:颜色的基本概念与光环境质量评价

1、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表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2、光源显色的优劣,用()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B 、光源的亮度C、光源的显色性D、识别时间

3、下列减少反射眩光措施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

B、使视觉作业避开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

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

D提高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照度在总照度中的比例。

4、已知一光源的色品坐标为:x=0.3484,y=0.3516, 它的相光色温是().(参见教材图7-36)

A 、3900K

B 、4000K

C 、3500K

D 、无法确定

5、关于直接眩光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高亮度或未曾充分遮蔽的光源引起的;

B、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的光泽表面反射所产生的;

C、通过增大光源面积,降低亮度可以减轻直接眩光;

D通过增大光源的仰角,消除直接眩光。

6、下列A?D选项中,()不是评价优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

A、适当的照度水平;B 、选用相关色温低于5000K的低色温光源

C、宜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 D 、避免眩光干扰

7、在下列措施中,()对提高视度是无益的。

A、增加照度

B、增大视角C 、提高视看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之比

D将识别物体时间提到5 min以上。

8、以下有关色彩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A、美术馆的画展厅需选用高显色性的光源,为了自然而正确的表现物体色彩

B、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使人感到距离远

C、色调,彩度与明度均相同的材料,面积越小,看起来越明亮

D色彩的鲜艳程度称之为彩度

9、某颜色的色调为标准红,明度为7,彩度为12,用孟塞尔色标表示为()?

A 、5R12/7

B 、12R7/12

C 、5R7/12

D 、无法确定

第四讲作业--- 天然光环境

1、在此光设计中为了降低作为展览墙的亮度,()是合理的

A.降低墙面上的照度

B.提高墙面上的照度

C. 降低墙面反光系数

D. 提高墙面反光系数

2、我国的采光设计计算中使用的是()天空模型。

A. 晴

B. 少云

C. 全云

D. 平均

3、为了降低窗户引起的眩光,下列措施中()是不合理的。

A. 降低窗户亮度

B. 增加窗间墙宽度

C. 窗周围墙面采用浅色粉刷

D. 不以窗口作为工作的视觉背景

4、在我国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中,侧面采光以()为标准值。

A. 最小窗地面积比

B. 最小采光系数

C. 平均采光系数

D. 工作面上最低亮度

5、下列关于采光系数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 中午时分,室内天然光照度增加,因此采光系数随之变大

B. 重庆采光系数标准高于北京,因为那儿室内作业时需要更高的天然光照度

C. 窗地比大的房屋采光系数一定大

D. 采光系数的大小与室外天气状况无关

6、下列房间中,采光系数标准要求最高的是()。

A. 精密机械检验车间

B. 电视机装配车间

C. 理化实验室

D. 绘图室

7、一般阅览室与业务用房的天然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小于()。

A.1%

B.2.5%

C.0.5%

D.1.5%

8、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教室采光系数不得低于 1.5%,这是对皿类光气候区而言的,对于贵州的V类区,采光系数应不得低于()。

A.1.8%

B.1.5%

C.1.25%

D.1%

9、我国制定采光标准时,皿类光气候区选定的室外临界照度值为()lx

A.4000

B.5000

C.5500

D.6000

10、为了防止直接眩光,应使眼睛与窗口,眼睛与画面边缘的连线所形成的夹

角大于()。

A.14 度

B.30 度

C.60 度

D.90 度

11、关于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表述中,下列()是正确的。

A. 不管是黑夜与白昼,只要有物体存在,无论它发光(或反光)或不发光(或不反光),人们都会看见

B. 观看对象与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愈大,视度愈低

C. 视野内出现高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的现象就称为眩光

D. 有明到暗与有暗到明的适应时间一样长

12、在学校的普通教室、阅览室,办公室的采光设计中,用于估算窗地面积的

窗地面积比的值为()。

A 、1/7

B 、1/6

C 、1/5

D 、1/4

13、在利用高侧窗采光的展览馆建筑中,特别是在展品玻璃橱、框加以保护时,明亮的窗口经过画面上的玻璃,反射到观众眼中,使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明亮的窗口映像,称为()。

A 、一次反射

B 、二次反射

C 、直接眩光

D 、均匀采光

14、北京某精密加工车间工作面上,天然光照度要求达到250lx, 则其要求的采光系数值为()。

A 、5%

B 、2%

C 、1.5%

D 、0.5%

15、在下列采光窗中,采光效率最高的是();在美术馆设计中,不宜采用

的采光形式为( )。

A 、高侧窗

B 、低侧窗

C 、锯齿形天窗

D 、平天窗

16、在中、小学教室设计中,需要适当提高照度的地方是( )。

A 、学生课桌面

B 、黑板

C 、黑板和讲台

D 、内墙附近

17、采用天窗采光的美术馆,常采取措施降低展室中部观众区照度,其原因是

( )。

A 、提高展览墙面照度

B 、防止天窗产生直接眩光

C 、消除一次反射眩光

D 、消除二次反射眩光

第五讲作业 -- 人工光源

1、在绘图室内,灯的显色指数要求范围为(

)。 R a R a R a

A > 80 ;

B 、、 > 60 ;

C 、40< V 60 ;

2、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

3、低压钠灯的光效可达 175 Im/W , 是白炽灯光效的( )倍

A 、 2

B 、 4

C 、 6

D 、 10

4、 高的空间的普通仓库照明,宜采用( )。

A 、卤钨灯

B 、荧光灯

C 、高压汞灯 5、 在商店照明设计中,不宜采用( )。

A 、白炽灯

B 、卤钨灯

C 、荧光灯 6、某灯具在灯具开口平面的上半空间光通占总光通量的 ( )灯具。

A 、直接型

B 、半直接型

C 、半间接型

D 、间接型

7、就工作照明而言,光通利用率最高的是( )灯具。

A 、直接型

B 、半直接型

C 、半间接型

D 、间接型

&通过查配光曲线得出某种灯具下方 300方向上光强值为500cd ,当灯具内置 有光通为20001m 灯时该方向上光强值为( )Cd 。

A 、 250

B 、 500

C 、 1000

D 、 2000

9、下列不同色温光源中, ( )适用于白天需补充自然光的房间

A 、 2800K

B 、 3200K

C 、 4000K

D 、 6000K

10、 在下列光源中,光效最低的灯是( )

A 、碘钨灯

B 、普通白炽灯

C 、高压水银灯

D 、金属卤化钨灯

11、 有关光源色温的下列叙述中, ( )是正确的 。

A 、光源的色温是光源本身的温度

B 、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显色能决定的

C 、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光色决定的

D 、白炽灯色温高于荧光高压汞灯 12、在桌上1m 处挂一 40W/白炽灯,求灯下方桌面照度

E 是多少lx?设40W 白炽 灯 I0-45=30 Cd 。

A 、 20

B 、 30

C 、 40

D 、 50 13、试问在桌面正上方上下移动电灯时,桌上的照度和电灯到桌面的距离有 ( )关D 、 Ra V 40

)。 A 、白炽灯;B 、荧光灯;C 、高压钠灯;

D 、金属卤化物灯 D 、金属卤化物灯

D 、高压汞灯

30%,这种灯具叫

系。

A. 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B 、和距离成正比

C 、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D 、和距离成反比

14、将一个可看为点光源的灯,从桌面上方1m处竖直向上移动到2m处,则桌面上的照度变为原来照度的()倍。

A 、4

B 、2

C 、1/2

D 、1/4

15、下列措施中,()与节电无关。

A. 用光效高的高压汞灯代替光效低的白炽灯。

B. 用大功率白炽灯代替多个小功率白炽灯

C. 用色温高荧光灯代替色温低的荧光灯

D. 用分区一般照明代替一般照明

16. 在下列因素中,()与灯具的利用系数无关。

A、灯具类型

B、灯泡电功率

C 、房间尺寸

D 、房间表面反光系数

17. 某教室尺寸为9mx 6mx 3.6m,用日光灯照明,每只灯输出光通20001m,灯

具利用系数0.52,为使课桌面上平均照度达150Ix ,需设计()只灯,

灯维护系数取0.8 。

A 、12

B 、10

C 、8

D 、6

18. 办公室、阅览室等工作房间一般照明照度的均匀度数值不宜小于()。

A 、0.5

B 、0.6

C 、0.7

D 、0.8

光环境补充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讲

1.D

2.C

3.D

4.C

5.D

6.C

7.A

8.D

9.A 10.A

11.B

第二讲:

1.B

2.C

3.D

4.B

5.B

6.B

7.D

8.C

9.C

第三、四讲:

1.C

2.C

3.B

4.B

5.D

6.A

7.D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A 15.D B 16.B 17.D

第五讲:

1.A

2.A

3.D

4.C

5.D

6.B

7.A

8.C

9.D 10.B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B 18.C

有限空间作业题库和答案(精心整理)

有限空间作业题库 一、选择题(96题) 1.有限空间作业中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A. 许可人 B.作业批准人 C. 作业负责人 答案:C 规定第10条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填写履行()内部审批、现场许可手续。 A. 工作票 B.危险点控制单 C.申请单 答案:C 规定第10条 3.()负责填写《申请单》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并将工作计划通知有限空间设施管理单位。 A. 作业人员 B. 申请人 C.工作票签发人 答案:B 规定第11条 4.()负责审核进入有限空间工作的必要性和施工单位班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情况。 A.批准人 B.签发人 C.申请人 答案:A 规定第11条 5.《申请单》批准后,由有限空间设施运维管理单位()确认作业单位是否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 A.批准人 B.核查人 C.安全员 答案:B 规定第11条

6.《申请单》核查后,由有限空间设施运维管理单位()负责配合,现场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测试仪、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监护人是否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A.许可人 B.核查人 C.安全员 答案:A 规定第11条 7.()应了解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A. 作业负责人 B.作业人员 C.许可人 答案:A 规定第11条 8.()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A. 许可人 B. 作业者 C.安全管理人员 答案:B 规定第11条 9.()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A.作业人员 B.许可人 C.监护者 答案:C 规定第11条 10.()应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C语言第七、八章补充作业-答案

第七章数组补充作业 【1】在C语言中,引用数组元素时,其数组下标的数据类型允许是 C 。 A)整型常量B)整型表达式 C)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D)任何类型的表达式 【2】以下对一维整型数组a的正确说明是 D 。 A)int a(10); B)int n=10,a[n]; C)int n; D)#define SIZE 10 scanf(“%d”,&n); int a[SIZE]; int a[n]; 【3】若有说明:int a[10];则对a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是 D 。 A)a[10] B)a[] C)a(5) D)a[10-10] 【4】以下能对一维数组a进行正确初始化的语句是 C 。 A)int a[10]=(0,0,0,0,0); B)int a[10]={}; C)int a[]={0}; D)int a[10]={10*1}; 【5】以下对二维数组a的正确说明是 B 。 A)int a[3][]; B)double a[1][4]; C)float a(3,4); D)float a(3)(4); 【6】若有说明:int a[3][4];则对a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是 D 。 A)a[2][4] B)a[1,3] C)a(2)(1) D)a[1+1][0] 【7】以下不能对二维数组a进行正确初始化的语句是 C 。 A) int a[2][3]={0}; B) int a[][3]={{1,2},{0}}; C) int a[2][3]={{1,2},{3,4},{5,6}}; D) int a[][3]={1,2,3,4,5,6}; 【8】指出下面各说明语句中哪些是合法的:(多选) A. int abcd[0x80]; B. char 9ab[10]; C. char chi[-200]; D. int aaa[5]={3,4,5}; E. float key[]={,,1,0}; F. char disk[]; G. int n,floppy[n]; H. int cash[4]={1,2,3,4,5,6}; 答案: ADE 【9】下面程序中有错误的行是 D (每行程序前面的数字表示行号)。 1 main()

(整理)作业答案简写本

第2章 烷烃 1.解:(1)2,3,5,5-四甲基庚烷;(3)2,6-二甲基-4-乙基庚烷;(5)3-甲基-4-乙基庚烷 2.解: (1)CH 3CCH 3 ; (3) CH 3CH 2CH 2CHCH 2CH 2CH 3; (5) CH 3CCH 2CHCH 3 CH 333)3CH 3 CH 3CH 3 3.解: 最稳定构象 最不稳定构象 5.解:(2)(b)>(d)>(e)>(a)>(c) 6.解:按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有:(3)>(2)> (1)。 第3章 烯烃和二烯烃 1.解: (2) (E)-2-溴-2-戊烯; (4) 4-甲基-3-乙基-1-戊烯;(6) (Z)-3,6,6-三甲基-4-异丙基-3-庚烯 2.解: (1) CH 3C=CH 2;(4) C=C CH 3 CH 3 CH 3CH 2H CH 2CH 2CH 3 4.解: (1) CH 3CCH 3;CH 3CHCH 2Br; (2) CH 2CH 2CHCH 2Cl; (3) CH 3CH 2CH 2CH 2OH; (4) CCl 3CH 2CH 2I (反马氏规则产物) CH 3Br CH 3 OH (5) CH 3CH 2COOH; (6)CH 3CHCH=CH 2; CH 3CH CH CH 2 Cl Cl 5.解: (1) ; (2) H 2/Lindlar 催化剂;H 2/Ni; (3) Br Br (4)由于中间体,有4种形式: CH 3CCH=CH 2 CH 2=CCHCH 3 CH 3C=CHCH 2 CH 2C=CHCH 3 CH 3CH 3+ + CH 3+ CH 3 + (A) (B) (C) (D) 其中(A )最稳定。故主要产物为:CH 3CCH=CH 2 CH 3 Br (5)由于中间体,有2种形式: CH 3CH=CHCHCH 2CH 3 CH 2CHCH=CHCH 2CH 3++ 稳定性,不好评价。故此有2种产物。 Br CH 3CH=CHCHCH 2CH 3 CH 2CHCH=CHCH 2CH 3 Br (A) (B)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产与作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1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生产与作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 A.决策性地位 B.计划性地位 C.基础性地位 D.主导性地位 2.某加工件批量n=4件,需顺序经过3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10分钟,t2=5分钟,t3=20分钟,若采用平行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加工件的加工总周期为() A.35分钟 B.55分钟 C.95分钟 D.140分钟 3.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在设置生产单位时宜采用() A.工艺专业化形式 B.对象专业化形式 C.设备专业化形式 D.加工专业化形式 4.下列生产方式中,适合采用在制品定额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生产类型是()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成组生产 5.对于MTS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时,主要的决策是确定() A.品种和产量 B.成本和质量 C.价格和交货期 D.利润和销售量 6.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质量、产量、产值和() A.提前期 B.出产期 C.投入期 D.生产周期 7.滚动计划方法的优点是() A.计划是滚动的 B.执行时可以灵活改变计划 1

C.计划是滚动的且稳定性强 D.计划是动态的且连续性好 8.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 A.全部加工时间 B.全部有效工作时间 C.全部工序时间 D.全部日历时间 9.提高物资周转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 A.增加流动资金占用 B.减少出产量 C.多支出利息 D.减少企业库存 10.经加工后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材料属于() A.辅助材料 B.燃料 C.主要原材料 D.一般原材料 11.企业编制物资供应计划时,计算物资需要量的依据之一是() A.物资运输定额 B.物资采购定额 C.物资消耗定额 D.物资需求定额 12.由于运输保管不善或供应材料不合格所造成的物资损耗称为() A.工艺性消耗 B.非工艺性消耗 C.技术性损耗 D.非技术性损耗 13.经常储备的特征是() A.经常变动 B.保持不变 C.持续稳定 D.有时稳定 14.独立需求是指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自身() A.迫切需要的需求 B.不能控制的需求 C.可以控制的需求 D.有待明确的需求 15.以下选项中,使库存出现缺货的是() A.需求率变化趋小 B.需求率变化趋大 C.需求率保持不变 D.需求率为零 16.在库存控制中,缺货成本与库存保管成本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累加关系 D.没有关系 17.在闭环MRP中,确定主生产计划时应进行() 2

收集与整理教案

收集与整理 【教学内容】书第90页例1,第91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 培养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每人1套例1的纽扣图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妈妈给小红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准备给衣服钉纽扣,我们一起去看看。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应用所学知识,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类吗? 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学生活动时,教师请两个方法不同的小朋友到黑板上分类。) 教师:分好了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学生1:我按颜色分,分成黄色纽扣有7颗,灰色纽扣有5颗。 教师:你说得真好,既说出了是怎么分的,又把每一类的数量数了出来,希望下面的小朋友也能说得像他一样完整。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2:我按形状分,正方形纽扣有8颗,圆形纽扣有4颗。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没有了。 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类,要么按颜色分,要么按形状分,有两种情况。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 [设计意图:按一种标准分类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知 教师:刚才我们把这些纽扣分成了两类,想想,还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分类吗? (能。) 那请你们继续分一分吧! 学生在自己原来分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分类。 1.全班汇报 教师:我们先看原来按颜色分成两类的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继续分的? 请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灰色纽扣里,有正方形和圆形两种,我分别把它们拿出来, 黄色纽扣里也是一样的,我也分别把它们拿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接着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现在分成了几类了? 学生:4类。教师:哪4类呢? 学生:灰色的圆形纽扣2颗,灰色的方形纽扣3颗,黄色的圆形纽扣2颗,黄色的方形纽扣5颗。教师:那分成的这几类有什么特征? 学生:颜色、形状都相同了。 教师小结:我们先按颜色分,在此基础上又按形状分,就把这些纽扣分成4类,现在每一类颜色、形状都相同了。 (2)再来看看原来按形状分成两类的,你们又是怎么接着分的? 请学生上黑板板演。 教师:你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次又是怎么分的? 学生:再把每一类颜色相同的放一起,也分成了4类。

模电补充作业及答案2

【4-1】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的β=100,U BE=V,饱和管压降U CES=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4V,正向导通电压U D=V,稳定电流I Z=5 mA,最大稳定电流I ZM=25 mA。试问: (1)当u I为0 V、V、V时u O各为多少 (2)若R c短路,将产生什么现象 【相关知识】 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稳压管是否工作在稳压状态的判断以及限流电阻的作用。 【解题思路】 (1)根据u I的值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2)根据稳压管的工作状态判断u O的值。 【解题过程】 (1)当u I=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的电流 在I Z和I ZM之间,故u O=U Z=4 V。 当u I=时,晶体管导通,基极电流

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则集电极电流 由于u O>U CES=V,说明假设成立,即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当u I为0 V和V时u O均为4 V,但是原因不同;前者因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工作在稳压区,且稳定电压为4 V,使u O=4 V;后者因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使u O=4 V,此时稳压管因电流为零而截止。 当u I=V时,晶体管导通,基极电流 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则集电极电流

在正电源供电的情况下,u O不可能小于零,故假设不成立,说明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实际上,也可以假设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求出临界饱和时的基极电流为 I B= mA>I BS,说明假设成立,即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2)若R c短路,电源电压将加在稳压管两端,使稳压管损坏。若稳压管烧断,则u O=V CC=12 V。 若稳压管烧成短路,则将电源短路;如果电源没有短路保护措施,则也将因输出电流过大而损坏 【方法总结】 (1)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对于NPN型管,若u BE>U on(开启电压),则处于导通状态;若同 时满足U C≥U B>U E,则处于放大状态,I C=βI B;若此时基极电流

光环境---补充作业整理及答案

第一讲:光环境、视觉与光度量单位 1、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3、下列()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4、下列材料中()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5、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C、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6、下列材料中,()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7、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桌面的水平面照度 D、桌子表面亮 8、在照度为10lx的房间里,增加1lx的照度刚能察觉出变化;在另一个照度水平为500lx的房间里,需要增加()lx的照度才能刚刚察出有照度的变化。 A、2 B、5 C、 10 D、50 9、某直接性灯具,发2200Im光通量,光通均匀分布于下半空间,则与竖直方向呈30度夹角方向上的光强为()Cd. A、350 B、175 C、367 D、303 10、离P点2m远有一个点光源,测出光强为100 Cd,当将光源顺原方位移动到4m远时,光强为()Cd。 A、 25 B、50 C、100 D、200 11、一块20 cm2 平板乳白玻璃受到光的均匀照射,其反光系数0.3,吸收系数 0.1,如已测出透射光通量为0.12 Im,则其所受照度为()Ix。 A、0.01 B、100 C、0.006 D、600 第二讲:颜色的基本概念与光环境质量评价 1、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整理后作业测试答案

第一章 论述测试、测量和计量的意义与差别 答:测试:是指采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从而找到被测量量的量值和性质的过程。 测量:借助专用的技术工具,通过实验和计算,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的过程; 计量:实现测量准确和单位统一而进行的测量过程,它属于测量,但比测量严格,对测量起着指导、监督、保证的作用。 测试、测量和计量的差别:测试是要用仪器仪表测量,并含有测试、对比、调整、在测试,这样循环的一个过程。计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唯有计量部门从事的测量。计量不仅要获取量值的信息,而且要实现量值信息的传递或溯源。测量就是为获取量值信息的活动;测量作为一类操作其对象就是测量仪器。测量可以是孤立的;计量则存在于量值传递或溯源的系统中。 通常人们将具有研究性、探讨性、论证性的测量叫做测试,测试过程通常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更为明确的形式,从而打到试验的目的; 论述测试系统静态特性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答: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指测量恒定不变或者非常缓慢变化的情况下,测试装置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非线性:测试系统在进行静态测量时,其实际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是对静态测量偏离线性的度量,非线性是造成测试系统静态误差的因素之一 迟滞性:测试系统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输入量从小到大改变时测得的值与输入量从大到小改变时测得的值不同的现象叫做迟滞性。迟滞性也叫做回程误差,是造成系统静态 测量误差的因素之一。 灵敏度:测试系统的灵敏度是反映系统输入量的变化引起输出量的变化的大小。 负载作用:测试装置接入被测对象后,从被测对象吸取了一部分能量,从而改变了呗测参数原真实值,测试装置的输入阻抗越大,从被测对象吸取的能量就越小,对测量结 果的影响也就越小。 重复性:测试系统在条件和环境不变,按同一方向对同一对象做多次全程测量,结果的不一致的误差。重复性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分辨率:测试系统能感知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程度。分辨率越高,测量结果越准确。 漂移:工作条件和被测量不变,测试输出随时间或温度变化的程度。漂移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论述系统的幅频特性的物理意义及二阶系统的特点 答:线性系统在谐波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是输入信号的频率的函数,称其为系统的频率特性。它描述了在稳态情况下,当系统输入不同频率的谐波信号时,其幅值的衰减或增大的特性。 二阶系统的特点:二阶系统是一个低通环节,阻尼比ζ和固有频率ωn是影响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欠阻尼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是减幅的正弦振荡曲线,且阻尼比越小,衰减越慢,振荡频率越大。所以欠阻尼系统又称为二阶振荡系统,其幅值衰减的快慢取决于阻尼比。 二阶单位阶跃响应的特点:当阻尼比小于一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的过度过程为衰减振荡,并且随着阻尼的减小,其振荡特性表现得愈加强烈, 当阻尼比等于零时达到等幅振荡。

模电补充作业及答案

【4-1】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的β=100,U BE = V,饱和管压降U CES = V;稳压 管的稳定电压U Z =4V,正向导通电压U D = V,稳定电流I Z =5 mA,最大稳定电流 I ZM =25 mA。试问: (1)当u I 为0 V、 V、 V时u O 各为多少? (2)若R c 短路,将产生什么现象? 【相关知识】 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稳压管是否工作在稳压状态的判断以及限流电阻的作用。 【解题思路】 (1)根据u I 的值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2)根据稳压管的工作状态判断u O 的值。 【解题过程】 (1)当u I =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的电流 在I Z 和I ZM 之间,故u O =U Z =4 V。 当u I =时,晶体管导通,基极电流 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则集电极电流 由于u O >U CES = V,说明假设成立,即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当u I 为0 V和 V时u O 均为4 V,但是原因不同;前 者因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工作在稳压区,且稳定电压为4 V,使u O =4 V;后者 因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使u O =4 V,此时稳压管因电流为零而截止。 当u I = V时,晶体管导通,基极电流 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则集电极电流 在正电源供电的情况下,u O 不可能小于零,故假设不成立,说明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实际上,也可以假设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求出临界饱和时的基极电流为 I B = mA>I BS ,说明假设成立,即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2)若R c 短路,电源电压将加在稳压管两端,使稳压管损坏。若稳压 管烧断,则u O =V CC =12 V。 若稳压管烧成短路,则将电源短路;如果电源没有短路保护措施,则也将因输出电流过大而损坏 【方法总结】 (1)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对于NPN型管,若u BE >U on (开启电压),则处 于导通状态;若同 时满足U C ≥U B >U E ,则处于放大状态,I C =βI B ;若此时基极电流

档案课程作业答案汇总 (1)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 一、单选题 1.《广东省档案条例》属于()A、地方性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D、1990 3.《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党政档案工作实行()C、统一管理 4.《档案法》通过修改的时间是()C、1996年7月 5.《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 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规定了()C、档案的公布权 6.()年国家档案局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C、19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属于()A、档案行政法规 8.“档案”一词最早见于()C、《清太宗皇帝实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年通过,并于1996 年通过修改B、1987 10.《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年向社会开放C、30 11.“档案”在唐宋以前不称“档案”,在秦汉叫做()A、典籍 12.《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D、档案专业知识 13.()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C、1996 14.()是我国档案行政事务的最高管理机关B、国家档案局 15.()明确了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行政执法主体年修改后的《档案法》 二、多选题 1、档案产生的基本前提是()C、文字D、载体 2、1996年修改的《档案法》,其内容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 A、行政执法主体的确立 B、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变动时档案的处置 C、集体和个人所有档案的处置 D、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惩处规定 3、档案的凭证作用是由()决定的B、档案的形成过程D、档案的本质属性 4、档案工作的性质主要有()A、管理性B、服务性D、政治性 5、档案法律法规体系是以《档案法》为核心,以()组成的档案法制管理体系 A、行政法规 B、地方法规 C、部门规章 D、政府规章 6、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由()决定的B、档案本身的特点C、国家利益 1、《档案法》规定涉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B、国家安全 C、国家重大利益 D、其它到期不宜开放 7、档案的作用有()A、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B、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C、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D、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8、按内容性质分,国家档案全宗可分为()A、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C、文书档案 9、档案法律法规适用的原则是()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同位阶的法律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D、新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10、《档案法》规定公民在档案事务方面的义务有() A、保护档案的义务C、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或征购的义务 11、从档案的本质来看,下列选项中属于档案的是() A、张积惠日记手本 B、《广州日报》某日定稿 C、某教学楼底图 12、195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规定了() A、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档案局,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设立档案室或配专人管理档案工作 B、划定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范围D、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判断题(共8 小题,每题 5 分) 1、档案的真实性是指档案的保存过程和形成过程是真实的和符合《档案法》的要求的,真实的档案也可能包含不真实的内容对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广州市林业局形成的档案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广州市档案馆移交错

应用系统测试第一次作业题答案(最新整理)

第三题:简答题 1.请简述禅道里bug的基本处理流程? 答:禅道里面缺陷处理的基本流程是: 测试提交bug => 开发解决bug => 测试验证bug => 测试关闭bug。 如果bug验证没有通过,可以激活:测试提交bug => 开发解决bug => 测试验证bug => 测试激活bug => 开发解决bug => 测试验证=> 测试关闭。 还有一个流程就是bug关闭之后,又发生了。测试提交bug => 开发解决bug => 测试验证bug => 测试关闭bug => 测试激活bug => 开发解决bug => 测试验证=> 测试关闭。 2.请简述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的区别? 答:用例的粒度:系统测试用例相对很接近用户接受测试用例;集成测试用例比系统测试用例更详细,而且对于接口部分要重点写; 执行测试的顺序:先执行集成测试,待集成测试出的问题修复之后,(配置管理,基线化),再做系统测试; 用例的数量:系统测试的用例数量一般比集成测试的用例数量少; 系统测试最主要的就是功能测试,测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到的功能是否有遗漏,是否正确的实现。做系统测试要严格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它为标准。测试方法一般都使用黑盒测试法; 集成测试在系统测试之前,单元测试完成之后系统集成的时候进行测试。集成测试主要是针对程序内部结构进行测试,特别是对程序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集成测试对测试人员的编写脚本能力要求比较高。测试方法一般选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 3.请简述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的异同? 答: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二者之间既存在包含又存在交叉关系; 软件测试能够找出软件缺陷,确保软件产品满足需求。但是测试不是质量保证。二者并不等同。测试可以查找错误并进行修改,从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质量保证则是避免错误以求高质量,并且还有其他方面的措施以保证质量问题。 共同点: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都是尽力确保软件产品满足需求,从而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两个流程都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正规的软件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制定软件计划,测试设计,实施测试,建立和更新测试文档。而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工作为制定软件质量要求,组织正式审查,软件测试管理,对软件的变更进行控制,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对软件质量情况及时记录和报告。软件质量保证的职能是向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可行信息,从而促进和辅助设计流程的改进。软件质量保证的职能还包括监督测试流程,这样测试工作就可以被客观地审查和评估,同时也有助于测试流程的改进; 不同点: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侧重对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杜绝软件缺陷的产生。而测试则是对已产生的软件缺陷进行修复。 4.简述决策表建立步骤? 答:根据软件规格说明 ①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收集、信息整理过程 能力目标 能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 情感目标 合作和自主学习 重点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 难点 引入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讲解,并通过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在信息收集中,信息源与信息类型设计学生不容易明白。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进行收集与整理本学习小组设计所需信息。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归纳法 课时安排 1 教具 Powerpoint课件、互联网 板书设计 设计产品需要信息;产品载体携带信息。 信息收集 信息整理 从化二中通用技术必修1教学教案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 第三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 教学措施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但就一特定的设计问题应该收集什么信息,如何进行信息整理,没有形成能力。 该课时安排在电子阅览室或电脑机房上,主要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信息收集与整理是制定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收集与整理信息,既能合理利用前人的设计成果,避免走设计弯路,又能针对前人的设计缺陷做改进设计,发展学生自己新的想法与构思,使本小组的设计产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 引入部分,通过学生自身学习经验,思考问题:设计产品需要信息;产品载体携带信息。信息收集教学中,通过图表,用列举法说明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内容、要求。在信息整理教学中,通过列举法说明信息整理方式、方法 教学程序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反思 引入 新课 一、 信 息 的 收 集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设计的第一步,发现问题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小组活动,确定了本小组的设计项目。作业完成情况如何? 本节,我们开始学习方案的制定。 设问:我们常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司机在开车时的专注,我们考试时,保持头脑清楚才能保证考试结果令人满意。请思考一下为何如此专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须处理大量信息,不专注难以完成。

补充作业答案

补充作业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表。表Student_course,Student,Course,Tearch_course和Teacher。各个表的具体结构如下: 表1 student表(学生信息表)

1 简单查询操作 对EDUC数据库实现以下查询: (1)求计算机系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2)求选修C1 课程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的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的升序排列; select sno,scor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no='101' ORDER BY score DESC,sno (3)求选修课程C1 且成绩在80-90 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乘以系数0.75 输出; select sno,score*0.75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no='101' AND (score<=90 AND score>=80) (4)求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的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OR sdept='MS' )AND sname LIKE '张%' (5)求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cno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score IS NULL (6)将成绩大于90分的学生成绩存入永久成绩表;将成绩小于90存入临时成绩表中。

单片机重点作业题答案整理-图文

单片机重点作业题答案整理-图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重点作业题答案整理-图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单片机,重点,作业,答案,整理,图文,第一章,给出,列有,号,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第一章 1.给出下列有符号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假设计算机字长为8位)。

+45-89-6+112 答:【+45】原=00101101,【+45】反=00101101,【+45】补=00101101【-89】原=11011001,【-89】反=10100110,【-89】补=10100111【-6】原=10000110,【-6】反=11111001,【-6】补=11111010【+112】原=01110000,【+45】反=01110000,【+45】补=011100002.指明下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 AsendfJFmdsv120 答:41h73h45h4eh64h66h4Ah46h6Dh64h73h76h31h32h30h3.什么是单片机? 答:单片机是把微型计算机中的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中断系统等电路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形成的微型计算机。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机。 4.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主要特点如下: 1)在存储器结构上,单片机的存储器采用哈佛(harvard)结构2)在芯片引脚上,大部分采用分时复用技术 3)在内部资源访问上,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形式4)在指令系统上,采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5)内部一般都集成一个全双工的串行接口6)单片机有很强的外部扩展能力 5.指明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单机应用:1)工业自动化控制;2)智能仪器仪表;3)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智能接口;4)家用电器 多机应用:功能弥散系统、并行多机处理系统和局部网络系统。

补充习题答案

1.《老师,您好!》 茁壮衷心 理想幸福 崇高茁壮 二.省略 三 ①“铺设大道”和“架起金桥”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教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崇高,因为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①老师,教学成果,教师的心血,学生 ②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但愿人长久》 一、查字典,完成练习。 H HAO 白 7 洁白洁白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 二、扩词。(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次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2、安静弟弟你也在赏月吧,我好思念你。 3、兄弟苏轼苏辙 四、请试着填写下列诗句。 1、登高处少一人 2、一杯酒无故人 3、存知己若比邻 4、江南岸照我还 五、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第一个第一个 2、第二个 3、第二个 4、第一个 5、第二个 二、体会句子思想感情 ①互相和谐铜镜湖面 ②宁静和谐 2、 ①半边月影 ②峨眉山上挂着半边月亮,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里,小船也在平羌江里一起流动。

3、 ①出发驶向思念友人前往 ②思念友人 三、补充阅读。 4.《秋天》 三、 1、 苹果,玉米,葡萄,高粱,他们都成熟了。 桂花,菊花都盛开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2、 这边是红色的苹果,那边是黄灿灿稻子,远处是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 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3、 苹果,葡萄,人。苹果,葡萄成熟了。 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桔树挂起圆圆的小球,苹果露出美丽的笑容。 5.《我给江主席献花》 一、看拼音,写词语 地毯耻辱秩序井然 队伍步伐欣喜若狂 二、填一填,想一想,写一写。 1、微微地爱抚地亲切地 领袖对孩子的一片慈爱之情。 2、失散多年的母亲的怀抱一股情不自禁吻了一下依偎不愿离开 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对祖国母亲的衷心爱戴和依恋之情。 三、熟读全文,完成填空。 献花前→献花无比激动和欣喜 6 天安门广场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2、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广场大花园天安门广场热闹的气氛。 3、鲜花彩灯礼花和歌声热闹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选择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横着数) 二、选字填空。(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他被激怒后。 2、画第一自然段第2句话。把徐悲鸿比作骏马。 3、每逢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4、最后一句话。 5、衬托了徐悲鸿学画的艰难与决心。

有机化学作业答案整理

第二章 饱和烃 什么是伯、仲、叔、季碳原子,什么是伯、仲、叔氢原子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烷烃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 只含有伯氢原子的戊烷;(2) 含有一个叔氢原子的戊烷;(3) 只含有伯氢和仲氢原子的已烷;(4) 含有一个叔碳原子的已烷;(5) 含有一个季碳原子的已烷(6) 只含有一种一氯取代物的戊烷;(7) 只有三种一氯取代物的戊烷;(8) 有四种一氯取代物的戊烷;(9) 只有二种二氯取代物的戊烷。 解:在烷烃分子中,某碳原子仅与一个其它碳原子相连接时称该碳原子为伯碳原子,当与两个其它碳原子相连接时称该碳原子为仲碳原子,当与三个及四个其它碳原子相连接时,分别称为叔碳原子和季碳原子。伯、仲、叔碳原子上所连接的氢原子分别称为伯氢、仲氢和叔氢。 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4)1,2-二甲基-4-乙基环戊烷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分别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a.CH 3 CH CH 3 CH 2CH CH 3 CH CH 3 CH 3 b. CH 3CH CH 3 CH 2CH CH 3 CH CH 3 CH 3 c.CH 3CH CH 3CH CH 3 CH CH 3CH CH 3CH 3 d.CH 3CHCH 2CHCH 3 CH 3 CH H 3C CH 3 e.CH 3CH CH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f.CH 3CH CH 3 CH CH CH 3CH 3 CH CH 3 CH 3 (1) (2) (3) (4) (5) (6) (7) (8) (9) CH 2CH CH 2CH 2CH 3CH 3CH 3CH 3CH CH 2C CH 2CH 2CH 3CH 3CH 2CH 3 CH 3CH 3CH CH C-CH 3 CH 3 CH 3CH 3 CH 3 CH 3C H 3CH 2CH 3(1)(2)(3)(4)(5) (6) D. B. C. E. F. A.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一课时: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的例 1 和练习一的第 1、 2 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生: 1/ 8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