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情景实验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情景实验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情景实验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情景实验

(共48页)上海专用2019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WORD版)

超级资源(共7套48页)上海专用2019中考物理一 模试卷分类汇编(WORD版) 测电阻实验 宝山:25.根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 完成下列要求。 ⑴实验原理_________。 ⑵请依照图13电路图, 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将图13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 ________。(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⑶闭合电键前, 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___端(选填“A”或“B”)。 ⑷小顾同学在本实验中, 将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闭合电键, 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超出它们所能测的最大值,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解决上述问题后, 小顾重新进行实验, 前两次测得的电阻分别是51.9欧和51.8欧, 第三次测量时,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所示, 则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欧。 答案:

奉贤:25. 某小组同学做“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 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 ,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他们正确串联实验器材, 并将变阻器的滑片放置于一端, 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后, 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6伏, 电流表示数为0.58安。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将滑片移动某一位置时, 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a )所示, 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不变。请根据上述现象判断实验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思考分析检查, 他们重新正确连接电路, 操作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 发现电压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与原先一致, 电流表示数如图15(b )所示。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观察到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a )所示,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5(c )所示。 (3)请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将下表填写完整(电阻精确到0.1欧) 答案:(1). 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 虹口: 小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 现有电源(电压为2伏的整数倍且保持不变)、一个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小李连接电路, 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闭合电键时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10伏、电流表示数为0.2安。小李移动滑片P 到某一位置, 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14(a )、(b )所示。他继续移动滑片P 至另一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为1.1安。 ①请画出小李同学的实验电路图。 电压(伏) 电流(安) 电阻(欧) 电阻平均值(欧) 1 0.58 2 3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全集-2018中考物理试卷

第1讲声现象 1. (2018原创)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乐”,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萍萍耳中的,她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2. (2018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3.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98第2题)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锣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当他用手按住鼓面时,鼓声就停止,因为鼓面停止了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 (2018泰州)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5. (2018平顶山模拟)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5题图第6题图 6. (2018原创)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铙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击大钹和小钹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锣声和铙钹声的. 第7题图

7. (2018新乡模拟)如图所示,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它们的音调________,响度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8. (2018洛阳二外模拟改编)小明听歌时为了不影响别人而戴上耳机,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 (2018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第9题图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10. (2018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图 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 (2018原创)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 关于小丽演唱“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的声音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天津)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2kg级冠军,挺举成绩是176kg,图为他比赛时的照片。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 A.600J B.1200J C.1800J D.3400J 【分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 【解答】解:杠铃的重力: G=mg=176kg×10N/kg=1760N, 张湘祥的身高约为1.60m; 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为张湘祥的身高加上0.4m,即: h=1.60m+0.4=2.0m, 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W=Gh=1760N×2.0m=3520J。 故选:D。 2.(2018?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只有力没有距离;故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A 错误;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吊车的拉力对重物没有做功;故B错误;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也竖直向上,两个方向一致;故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3.(2018?盐城)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 【分析】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W=Gh=2N×1m=2J。 故选:C。 4.(2018?广州)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分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P= = =Fv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 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

2019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填表和连线

2019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填表和连线 1.(19闵行区一模)在图的电路中,从电池、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中选择两个合适的元件填入空缺处,使之成为串联电路。 2.(19徐汇区一模)在图中,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正确填进电路的空缺处。要求电键S闭合后,电流方向如图,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电压。 3.(19黄浦区一模)在图中,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正确填进电路的空缺处。要求电键S闭合后,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电压表测小灯电压。 4.(19浦东新区一模)在如图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5.(19虹口区一模)在图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6.(19普陀区一模)请在图所示电路的〇内,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

7.(19金山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电路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 8.(19宝山区一模)在图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9.(19长宁区一模)在图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1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中选出两个,并分别填进电路的空缺处。要求:灯泡L1和L2串联。 11.(19上海一模)在如图电路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电表符号,要求闭合电键S后两灯都能发光。 12.(19闵行区一模)在图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L亮度不变且电流表示数变小。

13.(19长宁区一模)如图的电路,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要求:①闭合电键S,滑片P向右移时,小灯L变亮; ②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中。 14.(19徐汇区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 15.(19上海一模)如图电路中,添上两根导线。要求:①闭合电键S,电灯发光,电流表有示数;②向左移动滑片至最左端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不变。 16.(19普陀区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①灯L1和灯L2并联; ②电流表只测量灯L1的电流。 17.(19静安区一模)在图电路中缺少两根导线,请按要求用笔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①闭合电键S后,小灯泡L发光;②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但灯L亮度不变。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1.简单机械

1.(2018·丽水中考)如图,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实验前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如图,在AB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 C.如图,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需变大 D.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向上拉杠杆,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小于3牛 解析:由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故A 错误;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2L=2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4G×2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的右端下沉,故B错误;图中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此时拉力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C正确;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L=3G?4L, 解析得测力计的示数:F′=6G=6×0.5N=3N;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力不能忽略,且杠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重力与钩码的重力都会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3N,故D错误。故选:C。 2.(2018·衢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其中A、B组成滑轮组(结构如示意图),C杆伸缩可改变吊臂的长短,D杆伸缩可改变吊臂与水平面的角度,O为吊臂的转动轴,装在E里的电动机牵引钢丝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H为在车身外侧增加的支柱,F为吊臂顶端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下列有关汽车起重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2020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 认识新材料

新材料 25. (2020陕西)(3分)纳米是长度单位,1nm= m。 图示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纳米发 电机主要依靠氧化锌等晶体材料在机械压力作用下产 生电压,实现将能转化为能,为纳米器件 提供电力。 【答案】10-9 机械电 【解析】1nm=10-9m。纳米发电机在机械压力作用下产生电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2020陕西)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 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 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未来应用 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答案】D 【解析】由于石墨是导体,所以石墨纸是导体,易导电,选项D的说法错误。 3.(2020北京)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B A.金属勺 B.瓷碗 C.铅笔芯 D.铁钉 9.(2011河南)笔记本电脑外壳多采用优质的ABS工程塑料,这主要是利用厂这种塑料的A

A.硬度大 B.磁性强 C.密度大 D.导电性好 11.(2020扬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D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8、(2020莆田)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物质叫做超导体。电流通过超导体时不发热,因此超导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假如有室温环境中的超导体,可用它来制作(D) A、家用保险丝 B、白炽灯灯丝 C、电热丝 D、输电导线 12. (2020鸡西)我国新研制的歼20飞机具有一定的隐身功能,主要是由于飞 机的机身(A) A.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 B.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 C.对超声波有吸收作用 D.对超声波有反射作用 11.(2020德州)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的属性不相符的是 A A.热水壶的手柄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B.电线的内芯常用铝或铜制作,是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好 C.眼镜框常用金属钛制作,是因为钛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好 D.机器的底盘常用钛制作,是因为钛的密度比较大 4.(2020淮安)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制备得到的。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的事实,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

2020年上海16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9——基础实验题(含答案)

2020年上海16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八) ——基础实验题 1.(2020宝山一模)图13所示器材名称是______,图中A端是它的_______极。图14所示的实验器材名称是______,当使用图中所示的两个接线柱是,它所能测量的最大值是______。 A 图13 图14 【答案】干电池;⑵正;⑶电压表;⑷15伏。 2.(2020宝山一模)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浮力大小用_______测量的,选用多种不同液体进行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________,被测物体的质量是用__________测取的。 【答案】弹簧测力计;使所得结论更具普适性;ρ=m/V;电子天平; 3.(2020崇明一模)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中,它们的实验原理是(1)(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验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2)(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是为了(3);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是为了(4)。 【答案】(1)不同;(2)相同;(3)得到普遍规律;(4)减小误差。

4.(2020崇明一模)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若干节干电池、电键、若干个金属导体、(5)、(6)和若干导线。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7)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实验数据处理时是通过(8)法来归纳实验结论的。 【答案】(5)电流表;(6)电压表;(7)电源电压(或电池个数);(8)图像。 5.(2020奉贤一模)如图14所示,装置(a)可以用来探究(1)的规律;装置(b)可用来验证(2)原理;装置(c)是意大利科学家(3)所设计的实验,该实验表明(4)很大。 【答案】(1) 液体内部压强;(2) 阿基米德;(3)托里拆利;(4)大气压强。 6.(2020奉贤一模)甲、乙两小组同学使用电流与电压传感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分别使用某一导体改变 (5)(选填“电流”或“电压”)进行实 验。如图15所示,右上方的数据“0.15A 1.37V”是(6)组同学测量的;由图可 知(7)组同学的U-I图线存在问题,原 因可能是:(8)。(选填序号)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压强和浮力(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压强与浮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氢和F 空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氢>F 空 B.F 氢=F 空 C.F 氢<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 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 F 浮= ρgV 排 进行判断. 2.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 3的正方体木块A 放人容器中, 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 (V A =2V B ),A 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 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 悬浮 B. 漂浮 C. 沉底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将木块放在液体中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即F 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ρ液V 排g=G 木=m 木g=ρ 木V 木g ,即ρ液 V 木g=G 木=m 木g=ρ木V 木g ,ρ液= ρ木= ×0.6×103kg /m 3=0.9×103kg /m 3;在木块上表面轻

放一个物块B(V A=2V 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F’浮=GA+GB, ρ液V’排g=ρ木V木g+ρB V B g,即0.9×103kg /m3×V木g=0.6×103kg/m3×V木g+ρB V木g,ρB=0.6×103kg /m3,ρB<ρ液,,所以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液体的密度;再次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物体B的密度;最后根据浮沉条件(在浸没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最终漂浮;如果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判断物体的状态。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答】规则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可以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来解释。 即: 三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相等,由图知,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所以压强也逐步增大。 即。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p=计算即可. 4.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

光学部分-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光学部分 1.(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A靠近器材M,则蜡烛B也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2.(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 (1). 湖面 (2). 折射 (3). 反射 解答: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湖面为参照物;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湖面;折射;反射。 3.(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2019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电路

一.电荷 一选择题 1(19 常州)6.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把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A. 一定带正电 B. 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C. 一定带负电 D. 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说明甲、乙带同种电荷,把带正电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甲球带负电,故乙带负电,故C正确。 2(19 沈阳)3.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负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摩擦前,静止的吸管对支架的压力和支架对吸管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摩擦前,静止的吸管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对吸管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C. 摩擦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会出现排斥现象 D. 摩擦后,人手接触吸管带电部分,电子会从人体转移到吸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摩擦前,静止的吸管对支架的压力和支架对吸管的支持力不是同一物体受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B.摩擦前,静止的吸管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对吸管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B正确; C.摩擦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玻璃棒带正电,会出现吸引现象,故C错误 D.摩擦后,吸管带负电,人手接触吸管带电部分,电子会从吸管转移到人体,故D错误。 3(19 新疆)4.甲、乙、丙三个带电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乙带负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带正电,丙带正电 B. 甲带正电,丙带负电 C. 甲带负电,丙带正电 D. 甲带负电,丙带负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三个带电体,乙带负电,乙排斥甲,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甲带负电;又因为乙、丙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丙一定带正电。故选C. 【点睛】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③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丙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 4(19 镇江)8.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 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 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D. 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2019中考物理分类汇编 综合计算题

学习资料专题 分类汇编:综合计算题 1.(201潍坊)8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封闭电热水袋,其性能参数如表中所示。已知电热 水袋加热效率为80%,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将袋内20℃的水加热到自动断电,求: (1)袋内水吸收的热量 (2)需要的加热时间 解:(1)由ρ=可得袋内水的质量:m=ρ水V=1.0×103kg/m3×1.0×103=1kg,袋内水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J/(kg?℃)×1kg×(60℃﹣20℃)=1.68×105J; (2)由η=可得消耗电能:W===2.1×105J, 由P=可得,需要的加热时间:t===525s。 答:(1)袋内水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2)需要的加热时间为525s。 2.(2019?青岛)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从A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ν随时间t均匀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图象。 (2)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v= 5m/s2t+2.0m/s ;

(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1=v1t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內通过的路程s。上述小球从A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 2.0m/s×t+5m/s2t2。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由描点法作图; (2)由上图知,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设为v=kt+b,将表中前2组数据,代入①得出k和b,得出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 (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內通过的路程s。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写出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下图1所示: (2)由上图知,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设为v=kt+b﹣﹣﹣﹣①,将表中前2组数据,代入①式有: 2.0m/s=b﹣﹣﹣﹣﹣③ 2.5m/s=k×0.1s+b﹣﹣﹣﹣﹣④ 由③④得:k=5m/s2, 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v=5m/s2t+2.0m/s; (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內通过的路程s,即如上图2梯形ABCD的面积:

上海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 测电阻(无答案)

(a) (b) 图17 测电阻 1.(徐汇)小佳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佳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并将变阻器的滑片放置于一端,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后,两电表的示数如图17所示。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而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不变。经思考,小佳重新正确连接电路,操作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发现两电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仍与图17所示一致。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中点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安。继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另一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8安。请根据小佳同学实验过程中观 察到的现象填写实验表格 (10) (注意: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的表格中,电阻计算精确到0.1欧)。 2.(嘉定)小明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电压表“0~15伏”量程损坏,但“0~3伏”量程完好。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2A ”字样。 (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为图17(a),其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当滑片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9)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2)他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都为0,若电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电阻 (欧) 1 2 0.20 3 0.58 1 2 3 A 0.2 0.4 0.6 (a) (b) 图17 0 5 10 15 V 1 2 3

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x 或滑动变阻器R 上,这一处故障原因可能是 (10) 。换用同样规格的器材排除这处故障后,再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2.4伏和0.18安,则所用的电源电压为(11) 伏。 (3)小明继续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同时在不更改器材的情况下,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7 (b)所示,则此时待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为(12) 伏。 (4)接着,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中点位置(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4安,则此次R X 的阻值为(13) 欧。 (静安)小王、小张分别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其中:电源电压相等保持不变,待用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分别标有“10Ω 2A ”、“20Ω 2A ”的字样),待测电阻R x 规格相同。实验中,两位同学所用的变阻器不同,但他们在连接电路时都将滑片置于变阻器的一端。闭合电键,他们所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图12(a )、(b )所示,接着在向变阻器另一端移动滑片的过程中,小王发现电路中两电表的示数均变小,而小张却发现电路中两电表的示数均变大。在思考并解决实验问题后,两位同学均完成实验,而其中一位同学将他所正确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记录在草稿纸上,如图13所示。 ① 两位同学实验所用的电源电压为 (14) 伏。 ② 为完成其中一位同学的记录和处理,请根据图12和图13及相关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15) 图12 (a ) (b )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压U x (伏) 电流I x (安) 电阻R x (欧) 电阻R x 平均值 (欧) 1 2 3 0.3安 0.4安 1.6伏 2.2伏 图13

(2020精选)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_专题17_大气压(含解析)

专题17 大气压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8?桂林)如图所示小关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变扁 了,压扁易拉罐的力是() A.大气压力 B.易拉罐的重力 C.易拉罐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对易拉罐的支持力 【分析】分析易拉罐变瘪的原因,判断是否能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里的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扁了。 故选:A。 2.(2018?内江)下面所述案例是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的作用 B.菜刀不锋利了在磨石上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 C.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低 D.家庭里常用吸盘挂钩挂物件,是利用电磁铁的吸引作用 【分析】(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3)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4)吸盘挂钩挂物件,是利用大气压作用。 【解答】解: A、用吸管喝饮料时,外部气压大于盒内压强,外部大气压强把饮料压入嘴中,故A正确; B、菜刀钝了在磨石上磨一磨,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切菜更快。故B错误; C、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熟的越快,故C错误; D、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先挤出里面的空气,里面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压在光滑的墙面上,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专题 1.(2019北京,33)请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并回答问题 郭守敬望远镜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气压、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 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刚刚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ú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日前,郭守敬望远镜已开启新一轮的“霸气”巡天观测征程。使用郭守敬望远镜可以“普查”银河系更多的恒星,以它的观测能力,北半球天空仍然有约一亿颗星可观测,可以让“普查”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4.能源及其利用

2018年中考试题分类解析 1. (2018·内江中考)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B ) A.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B.两个斜面相对连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冲上右斜面 C.电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断电,水的沸腾却一直持续下去 D.出枪膛的子弹射穿木板后,以更快的速度继续运动 【解析】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永远无法制成,故A项错误;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由于小球具有动能,会继续冲上右斜面,故B项正确;在电水壶的使用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而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断电后,水不再吸收热量,水的沸腾会停止,故C项错误;出枪膛的子弹高速运动,说明子弹具有动能,射穿木板时,由于摩擦生热会使动能减小,它的速度减慢,故D项错误。故选B。 2(2018·广州中考) 4.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2017年火力发电为46627亿千瓦时,2030年火力发电为47570亿千瓦时,则火力发电量将稍有增加,故A错误;水力发电从2017年的11898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15900亿千瓦时,故B正确;核能发电从2017年到2030年,一直维持4%,故C错误;风力发电比例从2017年的5%增加到2030年的12%,故D错误。 3(2018·威海中考)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 C.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核裂变;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分类.。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B错误;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故错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以及温室响应等环境问题故选D 4(2018·聊城中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光盘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 C.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D.在橡皮泥上能留下漂亮的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弹性 【解析】选A。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选项正确;光盘是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的设备,故B 选项错误;避雷针是一种针状的金属物,故C选项错误;橡皮泥上留下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塑性,故D选项错误。故选A。 5(2018·成都中考)10.关于原子、原子核、核能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组成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裂变 D.石油、风能、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滑轮与滑轮组专题-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滑轮与滑轮组专题 1.(2018临沂)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140N的水桶,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小明拉绳子的动力为80 N;如果向水桶内再加入40N的水,提起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有两段绳子拉着动滑轮,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绳子的动力:F=(G+G动)=(140N+20N)=80N; 使用同一滑轮组,在提升高度相同时,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增加水的重力,增大了有用功,所以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机械效率会变大。 故答案为:80;变大。 2.(2018邵阳)如图题图所示,重1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以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 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 N,物体A所受重力做的功为_____J。 【答案】0 【解析】分析:由图知,与动滑轮相连的有两段绳子,则n=2,依据做功的两个条件,首先判断重力是否做功,然后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由图知,与动滑轮相连的有两段绳子,则n=2,重力为1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有力,也有距离,但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的距离,所以重力没做功。故答案为:0 3.(2018衡阳)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7N的物体,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0s 内物体滑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可知拉力F的功率为___W,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答案】 (1). 1.6 (2). 87.5% 【解析】解V物==0.2m/s,因为n=2所以V绳=2V物=0.4m/s,拉力的功率P=FV=4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7.5%. 4.(2018日照)如图所示,工人用15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吊起质量为20kg的箱子。若箱子被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则() A.箱子的重力势能增大 B.动滑轮的重力为100 N C.工人施加的拉力做的功为300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 解:A、箱子被匀速提升,高度增加,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故A正确; B、箱子受到的重力: G=mg=20kg×10N/kg=200N; 由图可知,n=2,则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2×150N﹣200N=100N;故B正确; C、由图可知,n=2, 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2m=4m, 工人做的总功: W总=Fs=150N×4m=600J;故C错误; D、有用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