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玫瑰战争:《权力的游戏》背后的真实历史

玫瑰战争:《权力的游戏》背后的真实历史

玫瑰战争:《权力的游戏》背后的真实历史
玫瑰战争:《权力的游戏》背后的真实历史

玫瑰战争:《权力的游戏》背后的真实历史

热火美剧《权力的游戏》的背景原型是英国波谲云诡的玫瑰战争,战争的结局是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获得了胜利,但他娶了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之女为妻,将两大阵营合二为一,两朵玫瑰变成了一朵。

时下有一部热火美剧《权力的游戏》,是从一部同样热火之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背景设于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西欧中世纪世界。然而所有的幻想都有现实的基础,对于这部小说而言,按照其作者自述以及爱好者的分析,其现实之基础,乃是英国波谲云诡的玫瑰战争。先祖遗毒

玫瑰战争开始于1455年,然其渊源则需追溯到四百余年前。彼时英伦三岛之上,有诸多势力存在,其中最强的一支名为威塞克斯王国,统治英格兰地区。

这一王国常年遭受来自北欧强敌的入侵,内部也长期存在着强大的叛离势力,统治并不稳固,故而有寻找外援的需求。其所结交之外援,最主要的一个来自于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诺曼底地区。那里的统治势力名为诺曼底公国,后通过联姻,两者形成联盟关系。

但这种联盟关系后来演变成了自相残杀的关系,诺曼底公国的统治者威廉在1066年率军渡过海峡,建立了诺曼底王朝。这个王朝有着浓重的法国色彩,统治阶层说古法语,统治模式是从欧陆搬来的法式封建制度,同时也深深地卷入欧陆上的那些政治纠葛之中。

这种卷入的一大表现,就是王朝的接班人问题会引起欧陆上各路诸侯的强烈兴趣,各方都想来插一脚,通过联姻等手段获取继承权,从而将包括英格兰地区、诺曼底地区等在内的大片土地收入囊中。

在这种插一脚的权力游戏干预下,诺曼底王朝历经四王之后,落入了一个法兰西诸侯安茹家族手中,并宣告灭亡。取代诺曼底王朝的安茹家族,势力范围包括英格兰地区、诺曼底地区、安茹地区、阿基坦地区等,极盛之时英伦大半与法国大半都在其掌握之中。因其开国

之君亨利二世之父有“金雀花”之外号,后世遂称之为“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的统治者,本就是来自法国的诸侯,实力又颇强劲,自然就对卷入欧陆事务兴趣浓厚。特别是当那所谓的法国国王致力于扩大其统治区域,要扫灭法国境内各路诸侯时,金雀花王朝就不可避免地要站出来和其针锋相对。双方之间的矛盾,后来升级为一场百年大战,即“百年戰争”。

“百年战争”时期,金雀花王朝的国王是爱德华三世。此君强悍有为、野心勃勃,意欲争夺法王继承权,在“百年战争”中,与勃艮第等法国诸侯联盟,屡败法军,夺得大片土地,堪称一代雄主。但这位雄主却在“家务事”上,犯了一大错误,那就是滥封诸侯。

爱德华三世子女众多,长至成年的王子均被封为大贵族,分别是威尔士亲王、克劳伦斯公爵、兰开斯特公爵、约克公爵、格罗斯特公爵。这些大贵族都有大片领地,如威尔士亲王除拥有英格兰地区的康沃尔公国外,还有欧陆上的阿基坦公国;格罗斯特公爵则拥有近八十平方公里的直属领地,外加一百六十余个庄园和许多城堡。

土地意味着人口与财富,也意味着军事实力,爱德华三世的儿子们既是王朝之重臣,又是各自领地上的国王。这种关系,有些类似于中国周朝时期,即周天子与诸侯共治天下。其内在的症结,也与周朝之覆灭原因类似,即周天子暗弱,诸侯坐大,不听招呼乃至要取周天子而代之。

当然爱德华三世之初衷,绝非是为了培养一群在未来威胁王权的势力,而是出于一种美好的期望,那就是通过分封来造成自家人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局面,以稳固江山、延长王朝寿命。

除了将自己的儿子培植为强大贵族之外,爱德华三世也提拔了一些皇亲国戚、部属臣僚,其中公爵级别的就超过五个。

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七国之乱”等一样,当一代雄主爱德华三世离世之后,他所培养起来的大贵族们,无论是其子还是其臣就开始纷纷不安分起来,这种遗毒给爱德华三世的继承者理查二世带来了巨大挑战。

理查二世继位时年仅10岁,他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因父亲“黑

太子”爱德华早逝,只能提前继承国王之位。这位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主,面临着一大堆麻烦事:黑死病,这场来自欧陆的瘟疫夺走英格兰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战争失利,祖父爱德华三世在其后期开始就失去了对法作战的优势,连连失地;财政危机,祖父爱德华三世爱打仗,而打仗就意味着花钱,其每年的正常财政收入不过三万来英镑,每年的战争费用却在10万英镑以上;农民暴动,理查二世为了应付财政危机,开征人头税,结果逼得农民揭竿而起,在他继位后数年发生了“泰勒起义”,暴动者一度杀入伦敦,连理查二世都差点成为刀下之鬼,值得一提的是起义者提出了一句口号:“亚当与夏娃之时,谁是贵族谁是民……”

除了这些,理查二世的身边还有一堆手握重权的前朝老臣在盯着他,让他的行动自由大为受限。

理查二世的王叔兰开斯特公爵居于老臣班底之首,历史上称之为“冈特的约翰”。格罗斯特公爵的势力仅次于约翰,被称为“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约翰是保王派,托马斯则是反王派。

若理查二世有明君之智慧,那么其策略当是倚重约翰,打压托马斯一系,再逐渐扩大自己的嫡系势力。然而这位少年君主却极力培植党羽,意欲对抗一班老臣。他并非无能之君,经过多年争斗,曾将各大贵族一一压制,连保王派的约翰也不放过。但这种压制不等于消灭,而等于让他成为各大贵族的“公敌”。1399年,32岁的理查二世在各大贵族的群起围攻下被拉下王位,约翰的长子被推了上去,史称“亨利四世”。

兰开斯特家族所开创的王朝开始其统治,而爱德华三世滥封诸侯所造成的遗毒,将在这个王朝积蓄到至高点,然后引爆为一场连绵内战。红白玫瑰

内战的主角,一方为兰开斯特家族,其家族徽章为红玫瑰;另一方则为约克家族,其家族徽章为白玫瑰。“玫瑰战争”的称谓正是来源于此。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 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 政治逐步整合。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 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 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 专制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 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

甄嬛传是哪个朝代,甄嬛传的历史是真的吗-

甄嬛传是哪个朝代,甄嬛传的历史是真的吗? 甄嬛传是哪个朝代 清朝雍正时期。 甄嬛传的历史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甄嬛传》的电视剧是根据流潋紫的历史架空小说改编,历史架空的意思是历史上没有这样的朝代,完全是小说作者创造的一个世界。由于广电总局不允许电视剧架空历史,所以剧本将朝代套在了清朝雍正时期。 甄嬛原型简介 中文名钮祜禄氏 外文名Xiaoshengxianqueen 别名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92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777年3月2日 职业妃嫔→皇太后 陵墓泰东陵 享年86 旗籍满洲镶黄旗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孝圣宪皇后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与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是一个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 嫁入皇家 钮祜禄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给当时26岁的胤禛,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所以当时钮祜禄氏是格格身份,也没有因生下弘历提升地位,十余年间皆号格格。 母凭子贵 康熙年间,雍正患上了时疫,病情非常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正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后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 弘历十岁时,随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于圆明园牡丹台,康熙帝

唐朝皇帝顺序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

-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 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英国王朝谱系

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dy 1066-1087 威廉一世(征服王),1027-1087 诺曼底公爵。表兄爱德华早年流亡诺曼底,所以与其结盟,并许诺英格兰王位。爱德华死后哈罗德继承英格兰王位,于是威廉出兵占领英格兰。诺曼王朝开始。 1087-1100 威廉二世(红毛王),1060-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并承诺将诺曼公国王位传给他。在狩猎时中流箭身亡,也有说法是被亨利一世暗箭伤害。 1100-1135 亨利一世,1068-1135 威廉一世幼子(第四子)。其独子威廉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身亡,无子。因丧子和安茹伯爵叛乱而忧郁,导致消化不良而病死。 1135-1154 斯蒂芬 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个女儿。亨利一世死后第一个赶到英格兰宣布继承王位。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继承权,1153年,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经过几场战斗,他与斯蒂芬达成协议,斯蒂芬继续担任国王,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1189 亨利二世,1133-1189 法国的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19岁时同因淫乱被迫离婚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后埃莱奥诺(30岁)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晚年发生王后和王子叛乱,亲征诺曼底和阿基坦,被法国国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坦叛军俘虏死亡。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 1189-1199 理查一世(狮心王),1157-1199 亨利二世次子。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在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一共只有六个月。是骑士的楷模,但是作为国王却非常失败。 1199-1216 约翰(无地王),1167-1216 亨利二世第四子。长兄和三兄早亡。父王把在法国的领地全部授予几位兄长,由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封给约翰,所以被称为无地王。在位期间出兵法国而战败,回国后由于征税而面临国内诸侯反抗,被迫颁布了承认封建特权和城市自治的《大宪章》。

族谱横排世系图

世代(字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祁锦春梅奕会珍云照轩伍秉文裕简 (图一) 雪耀 会珍辉 标云照轩伍文 祁锦春梅奕菁端 积秉与裕(见图二) 儒简 (见图三) 世代(字辈): 15 16 17 18 19 20 简时任济青太 (图二) 任 端杰升敬宗叔胜 佾姜孟 恭宗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简时任济青太玉章祥纶永芳 (图三) 淡玉润章质善信 简时英典书太常章文永益芳明(见图四) 济青杨太德玉成章斐祥瑞纶康暄太 太定章宪经康益民 祥昭 维康 晋康 世代(字辈):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芳湘崇荣德希诚皓光为恭克 希贤 (图四)德良光廷为成恭安克己湘湖忠良希圣诚恭皓光朝(见图五)芳明崇仁材良光国 湘灵崇德荣宝 崇道修良 善良 明良

世代(字辈):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克用卷建宫可守武进宏仁格 (图五)宏佐 宏伸 雍宏妙 宏益 宏肇 可祥宏广 建极宫宏崇 敬之卷达可奕守禄武兴道宏德 克己承伦宏义 用之宏韬 秀宏政 书奇宏秀格(见图六) 明洪宏亮仁京 宏福彬 宏仁 宏赛 宏俭 世代(字辈):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格安仕处德巽伦正义明仲 (图六)鸿泰容鸿德 宽明跃鸿程 宠龚鸿文 宝处善德甫旗鸿鸣格宁处尧德常奠鸿圣宦仕黎处高德裔典正卿鸿湛 定应徽处荣异伦章正荀义仕明荣鸿贵 安处英翼陈出正通鸿富 宣铎清巽义益鸿羡 铎渝出综鸿奇(见图七) 珍尹仲清 明卿仲奇 仲德(见图八)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瑯(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珮(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鸭

璨公派下千公—下李世系详表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步整合。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 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 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

家谱版式体例

家谱版式体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版式体例 传统版式:欧阳修、苏询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编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苏式两种基本格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图),用起来非常方便。欧式中,每人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最大优点是父子兄弟世系关系清晰。 样式组合:欧式(单页/筒子页)—(有/无)照片——(有/无另提)共12种 欧式单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单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欧式筒子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筒子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询创立。苏氏行传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以行号排序,由右向左排列,主要强调宗法关系。最大优点是同一代人之间大小关系清晰。苏式行传家谱必配世系图,于是也有人将世系图称为欧式,后来就有欧苏同体的说法,也就是欧式和苏式同在一套家谱中,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样式组合:(单页/筒子业)——(有/无)照片——(单栏/双栏)——(有/无承前项)共16种 苏式单页双栏无承前项行传苏式单页有照片行传 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 ●宝塔式: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子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齐的感觉,另

家谱版式体例

https://www.doczj.com/doc/6411326430.html,/cpz/proview.asp?id=51 版式体例 传统版式:欧阳修、苏询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编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苏式两种基本格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图),用起来非常方便。欧式中,每人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最大优点是父子兄弟世系关系清晰。 样式组合:欧式(单页/筒子页)—(有/无)照片——(有/无另提)共12种 欧式单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单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欧式筒子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筒子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询创立。苏氏行传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以行号排序,由右向左排列,主要强调宗法关系。最大优点是同一代人之间大小关系清晰。苏式行传家谱必配世系图,于是也有人将世系图称为欧式,后来就有欧苏同体的说法,也就是欧式和苏式同在一套家谱中,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样式组合:(单页/筒子业)——(有/无)照片——(单栏/双栏)——(有/无承前项)共16种 苏式单页双栏无承前项行传苏式单页有照片行传 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 ●宝塔式: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其特点是将

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子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齐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 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宝塔式牒记式 传统版世系图:

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9

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9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分数:6.00) 1.单项选择题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 )。 (分数:2.00)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琐罗亚斯德教 解析:解析: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在伊斯兰教旗帜的引导下走上了建立统一国家的历程。 3.中古时代著名的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 A.《古兰经注》 B.《医典》√ C.《黄金草原》 D.《地形学》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阿拉伯文化。伊本.西纳,西方称为阿维森纳,是伊斯兰世界著名医学家和哲学家,著有医学百科全书《医典》。 二、名词解释(总题数:22,分数:44.00) 4.名词解释21-28小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5.丕平献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丕平献土:751年,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之子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相勾结,自己登上王位,建立了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为丕平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丕平率军进攻威胁教皇的伦巴德人,把夺得的意大利中部的部分赠与教皇,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这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影响了后来欧洲的政治宗教进程,创造了教皇国,教会势力开始拥有世俗权力从而权势日增。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解析:解析:“丕平献土”说明教会需要依靠一个强有力的世俗力量来保护。 6.查理大帝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查理大帝是矮子丕平的儿子,在其统治时期,加洛林王朝臻于极盛。查理大帝在位46年,通过开疆扩土,形成了一个版图广大、民族众多的帝国。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其举行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他在政治上加强世俗政权与教权结合。推行封君封臣制,同时发展文化事业,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艺复兴,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解析:解析:查理大帝(查理曼)被称为西方的皇帝,希望取代拜占庭皇帝获得最高的合法性权力。 7.《凡尔登条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凡尔登条约》:814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死后,加洛林帝国即告分裂。843年,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史实性错误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史实性错误 《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该剧由郑晓龙导演,流潋紫编剧,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是一部宫廷情感斗争大戏。下面,列举剧中情节与史实出入较大之处:第一:历史上的“甄嬛”——钮祜禄氏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1697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13岁入侍雍王府邸,名号为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册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晋熹贵妃;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 雍亲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此人便是剧中的甄嬛。 史实中的钮祜禄氏不像《甄嬛传》里那样命途多舛。史书上没有她拉帮结派的记载,她的父亲也没有遭受文字狱,她的得宠缘于对自己丈夫的关心。譬如说,有一次,胤禛染上了流行的瘟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祜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因此胤禛康复后,对她十分恩宠。 弘历10岁时随胤禛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不仅称弘历的福气甚于自己,还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因此,钮祜禄氏更得胤禛的恩宠。据中说弘历出生不好所以皇帝不喜欢他,说弘历的生母是宫女或是其他人,这些全见于野史,而历史上康熙可是非常喜欢弘历这个孙子的,也深受雍正偏爱,他能继位,是毋庸置疑的。 钮祜禄氏的一生贯穿于康乾盛世,享年86岁。生前儿孙满堂、享尽荣华,而乾隆的孝顺更可谓是有目共睹,他对母亲千依百顺、敬爱有加,那份真挚的母子深情着实令人动容。

小说《甄嬛传》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XXXX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小说《甄嬛传》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姓名: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 二○一三年六月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 一、后宫女性的悲剧命运……………………………………………………… 二、造成后宫女性悲剧的原因………………………………………………… 三、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后宫甄嬛传》向我们详细展现了那个年代对女性身心的压抑,深刻地揭示了在罪恶的封建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和人的异化。甄嬛及其一同入宫的姐妹被封建制度和后宫生活所异化。甄嬛在现实的逼迫下,从一个单纯的少女一步步变成了工于心计、心狠手毒的后宫女强人,不可一世的皇后、华妃、安陵容都一一败在她手下,最终爬上了皇太后的宝座。但她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孤独、极其悲苦的。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美的人、美的情愫被异化、被毁灭的整个过程。后宫中女性无一能够逃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戕害。 关键字:甄嬛传后宫女性悲剧探析

小说《甄嬛传》中的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现代小说作家吴雪岚以网络连载的方式创作了《甄嬛传》,作品从博客起家,靠点击率扩展影响,以互联网的排行榜赢家挣得出版界的青睐。此前,吴雪岚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的史书是属于男人的历史,作为女性,能在历史中留下寥寥数笔的只是一些极善或极恶的人物,像丰碑或是警戒一般存在,完全失去个性。女性的心理其实是非常细腻的,所以我极力想写下历史上那些生活在帝王将相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还原真实的后宫女子心态图。”在吴雪岚的笔下,后宫中那群如花似月的女子,或有显赫的家世,或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通过几位后宫女子的故事,揭示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与权力,不惜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的希望获得自由,有的只是单纯地希望得到皇上的宠爱,有的是为保全自己的地位,将青春和美好都虚耗在了这场永无止境的战争中,目的各不相同,结局也各不相同。 一、后宫女性的悲剧命运 1、甄嬛的命运。 甄嬛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本期待安稳度日,但偏偏嫁入深宫,被裹挟入一场无休止的女人之战。在屡遭算计几番忍耐后,她决定主动出击步步为营,可当她站到权利与荣宠的高峰时,却发现世事到头终成空。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了,不管曾经多少争斗杀戮都随风而逝,偌大的后宫只剩下她孤寂的身影。 甄嬛不愿嫁入帝王家,在选秀时故意打扮朴素,却因为天生丽质难自弃,再加上容貌神似皇帝挚爱——故去的纯元皇后,便注定了一生的命运。她的伶俐、体己、真知灼见则奠定了她在爱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皇帝的一句“莞莞类卿,亦除却巫山非云也”终于让甄嬛知道,自己被皇帝如此宠爱,只不过是因为自己长得像纯元皇后罢了,只是别人的替身!知道自己痴心错付,于是对皇上心灰意冷,决意要出宫修行。经历感情低谷、潦倒生活的废妃甄嬛在清修时与果郡王相恋。但不久后,外出征战的果郡王就传出死讯,已有身孕的甄嬛决定回宫,不愿再“为人刀俎我为鱼肉”。果郡王死后,甄嬛对雍正已不再是男女间的怨念,而变成了无以复加的仇恨。为了复仇,甄嬛在雍正面前假装柔顺,暗地里却给其下药,最终与叶澜依合谋弑君。果郡王终究是不能与甄嬛在一起的,虽然他们彼此深爱,虽然他们有弹奏长相守与长相思的默契,最终只能被华丽的宫墙隔开,最后只能阴阳相隔,留甄嬛一人与冰冷的后宫相依为命。 最后终于扳倒皇上,成为了皇太后,她的一生其实是古代后宫女人的缩影。终究最后她也是一个千古伤心人罢了。 2、华妃的命运 华妃出身名门世家、美艳不可方物,倚仗专宠横行六宫[1]。只可惜她高调跋扈的背后缺乏足够心机和智慧的支撑,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前朝后宫权力游戏的一枚棋子——全心爱着的皇帝竟然是后宫里算计自己最深的那个。 华妃貌美,“一双丹凤眼微微向上飞起,说不出的妩媚与凌厉。体态纤秾合度,肌肤细腻,面似桃花带露,指若春葱凝唇,万缕青丝梳成华丽繁复的缕鹿髻。”[2]原著中,作者这样描述华妃。她

【张浚】张浚宗谱世系简表(完全版)

【张浚】张浚宗谱世系简表(完全版) 专题:张浚张浚宗谱世系简表浚┬栻┬焯┬明义┬铿,至元十九年仗义负文天祥骸骨归葬吉州,遂居焉,其后元末明初回迁湖南居│ │ ││宁乡、湘潭等处。见民国十三年张登愷沩宁水口先儒四益堂谱和清光绪二年│ │ ││张铣、张而昌《张氏通谱》。│ │ │┝翱—宣—文□,其后居浙江金华汤溪。见湖南祁阳、武冈、溆浦、沅陵诸谱。│ │ │┝翔,原籍吉州(一说洪州),其后回迁湖南居衡、邵、永、溆、辰、益诸县市及川、│ │ ││豫诸省。明河间王张玉、清宰相张鹏嗣即其裔也。见湖南祁阳谱。梁恭辰有│ │ ││五房六宰相之说,即张居正、张玉书、张英、张廷玉、张鹏翮、百菊溪同出│ │ ││一系,见《北东园笔录》。长沙阅田谱载张居正为张炳之后。│ │ │└千载,一说即铿,原籍吉州,与文天祥善,仗义负文天祥骸骨归葬吉州,其后迁│ │ │居湖南岳阳、邵阳等处。见张克刚《张氏南轩通谱》。江西吉安亦有其后,│ │ │但以南唐参政张敏为始祖。见万安固山横塘谱。│ │└明羲─镗┬惟孝,因父殉难,隐沩学道,居宁乡龙塘,其后居湖南宁乡、安化、新化、│ ││桃江等处。│ │└惟考,因父殉难,迁安化三洲,自号梅山处士。见《张氏通谱》。│ │ ┌明羲│ │└明义,字存理,号濲滨,自湖州蒹葭里迁兰溪桃花坞,其子文瓒字廷璋,号兰谷,行宗│ │ │六,入赘胡氏遂居汤溪沃里,张祖年即其

裔也。见张祖年《道绎集》。│ │┝文吉,其后居浙江余姚、上虞、新昌、嵊县一带。见清光绪十年张谦、张震祥姚江历山│ │ │敦伦堂谱、嘉庆二十年张天成古虞孝友堂谱和嘉庆十二年张周才南明夏州萃英堂│ │ │谱。上虞、新昌诸谱载文吉为唐代人,魏公为文吉八世孙。余姚谱载魏公为唐彦│ │ │博公十世孙,与朱子《魏公行状》殊异。│ │ ┝王相,南宋嘉定间知平江府事遂居吴,其后居浙江平湖、上海华亭。见民国五年张元善平│ │ │湖张氏家乘和清光绪十三年张德刚松江华亭南塘张氏谱。谱载魏公为唐相张柬之裔。│ │┌锡,自潭州迁绍兴山阴余贵庄,其后居浙江嵊县。见清道光二十年张登洙剡北济美堂谱。│ │ └铴—义伦。同上。│ │┝伸,其后居河北定兴、浙江萧山。张弘范、葛云飞即其裔也。见张宪、张阳辉《张氏统│ │ │宗世谱》和萧山义门《张氏宗谱》、县前《徐氏宗谱》、山阴天乐《葛氏宗谱》。谱│ │ │载汝南王张柔为宣公六世孙,甚谬。│ │ ┝墀─镗,字孟声,子遗宋末迁福建永福,其后居永泰、福州等处,实业家张秋舫即其裔。││ │见清末张绍曾永泰清河张氏宗谱。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载张镗,字声甫,长邑人,│ │ │淳祐四年进士,新会簿。弟镇,字仲甫,绍定五年廷试第一,因父为考官,易为第│ │ │三,通判绍兴府,官至吏部尚书。父翀,字蜚卿,嘉定四年探花。孟声疑即声甫。│ │┝洽—镗┬源,字怀湘。因父殉难,避地潜隐,逃山东济宁城西疃里山之阳作地村(今嘉│ │ ││

甄嬛传是伪历史剧吗

甄嬛传是伪历史剧吗 《甄嬛传》有哪些剧情或史实上的不足或硬伤?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甄嬛传是伪历史剧吗”,供大家参阅。 甄嬛传穿帮剧情 《甄嬛传》开片第一集,一开头我就差点一口茶喷在屏幕上。 各位,看到雍正在太和殿登基时头顶上那块匾了没? 上书四个大字,“建极绥猷”。(绥读sui第2声,猷读you第2声) 那么,让我们猜猜看,这四个字是谁的墨宝? 没错,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墨宝…… 只能说,都是硬伤 甄嬛传细节不到位 一、服饰 1、选秀时:清朝规定,参加选秀的秀女必需穿蓝布衣服,扎大辫子,甄嬛传中选秀时候的穿衣打扮,第一不符合选秀规定,第二那都是出嫁后妇女的装束 2、入宫后:经常可以见到宫妃头戴大拉翅,就是头上跟一块小黑板一样的东西,其实那是慈禧太后发明的,在清初和清中期根本没有。清朝中早期,妇女一般梳两把头或一字头,基本上都是用真发梳成,所以无法承受太多的首饰,像华妃那样满头珠翠是不可能的。

3、钿子:清代妇女可戴钿子,这个不分品级大小都能戴,像甄嬛那样歪着带的是贝雷帽,不是钿子的正确戴法。 4、服装:甄嬛传中的服装,基本上都是外头一件大氅,里面就直接穿裤子,这样在清朝是无法穿着出门的,必需要穿衬裙,否则就跟现代的穿内衣,外头随便披一件透明衬衫就上街的效果是一样的 5、宫女:清代规定,宫女服装只有两种颜色,除万寿月可以穿红色,其他时候春夏是绿色,淡绿,深绿,墨绿可以随意,秋冬穿紫褐色,梳辫子不戴旗头,不穿花盆底,不准涂脂抹粉 6、头饰:清代规定,夏天戴玉首饰,秋冬戴金首饰,不可以混带。 7、吉服:清代妃子服装有严格的规定,不同品级,衣服的颜色,上面的花纹都是不同的。甄嬛传上面不但服装乱穿,而且服装形制也是错误的,拿吉服来说(就是甄嬛误穿纯元故衣那一件,以及后面封妃的服装),吉服必需是马蹄袖,一般为深蓝色,下摆有水波纹,甄嬛传中吉服一律为广袖,这也是错误的。 8、清代男性服装,下装四开口的为皇亲宗室,但是甄嬛传中太监们也均穿着四开口服装 二、礼仪 1、清宫三年选秀一次,除了给皇帝选妃外,也是为了给其他皇室贵胄选福晋、侧福晋等,八旗女子从十一岁到二十岁,必需参加选秀,未经选秀,不得自行聘嫁,因此开头雍正说选秀只此一次,是不符合当时礼仪的。若雍正朝只选秀一次,那么所有八旗子弟与在旗女

家族谱系图(详版)

mon arrière-grand-père
mes arrières-grands-parants ma arrière-grande-mère
mon arrièrebeau-grand-père
mes arrières-beaux-grandsparants
ma arrièrebelle-grande-mère
mon grand-père
mes grands-parants
ma grande-mère
mon beau-grand-père mes beaux-grands-parants
ma belle-grande-mère
mes cousins
mes oncles paternels mes tantes paternelles
mes petits-neveux
mes tantes P. mes oncles P.
mes neveux
mes cousines mes belles-cousines
mes beaux-tantes P . mes belles-oncles P.
mes beaux-oncles paternels mes belles-tantes paternelles
mes beaux cousins
mes beaux-neveux
mes beaux-petits-neveux
mes neveux
mon père ma mère
ma belle-soeur mes parents mon beau-frère
mon frère moi
ma soeur
mes petites-nièces
mes nièces
mes oncles maternels mes tantes maternelles
Mes tantes M. mes oncles M.
mes nièces
mon beau-frère ma femme
ma belle-soeur
ma belle-soeur mes beaux-parents
mon beau-frère
mon beau-père ma belle-mère
mes belles-nièces
mes belles-petites-nièces
mes beaux-tantes M . mes belles-oncles M.
mes beaux-oncles maternels mes belles-tantes maternelles
mes beaux neveux mes belles-nièces
le petit-fils la petite-fille
les petits-enfants
mon fils ma bru
mes enfants mes beaux-enfants
ma fille mon gendre
les petits-enfants
le petit-fils la petite-fille
mon arrière-petit-fils
mes arrières-petits-enfants
ma arrière-petite-fille
mon arrièrebeau-petit-fils
mes arrières-beaux-petitsenfants
ma arrièrebelle-petite-fil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