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要素

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要素

分类号:TU984 密级:

档案号:2010-172-081303-52-011 学号:0711011011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010届)

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要素研究

以苏州CBD为例

申请学科门类 工学

研究生姓名李哲嵩

指导教师姓名 时匡(教授)

专 业 名 称城市规划与设计

研 究 方 向城市设计与理论

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6月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要素研究 以苏州CBD为例

硕士研究生:李哲嵩

指导教师:时匡(教授)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二○一○年六月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on Urban Design Elements Of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Take Suzhou CBD for Example

Master Candidate: Li Zhesong

Supervisor: Shi Kuang(Prof.)

Maj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2010

苏州科技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0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苏州科技学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对办公需求的不断加大,使许多城市产生了对中央商务区建设向往和规划设计的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现实背景,本文侧重于从应用形态角度来理解中央商务区的城市设计,即城市设计是解决中央商务区物质空间设计问题的一种手段和工具,通过对中央商务区物质空间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两大基本问题的组织、控制和引导,为中央商务区的形成奠定一个合理的发展构架。

本文在对中央商务区概念演化及形成条件等基本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明确了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畴和控制要素体系。并根据城市设计实践中面对的较多的问题将控制要素体系分解为基本要素、具体要素和控制内容三个层次。针对基本要素,选取了五个国外中央商务区实际案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城市设计基本框架层面对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两大基本控制要素的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针对具体要素,以苏州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展开研究,对用地功能、建筑功能、交通功能、建筑形体、开放空间、视觉景观六个具体控制要素的内容、控制手法和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并对控制要素向城市规划管理语言转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要素,苏州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specially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offices due to the dramatically growing of service sector, a trend of establishing urban planning of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appears in a number of cities of China result from the demand of market. Depending on the objective fact,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how to analyze the urban design, as a method and tool, of CBD in the view of application form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entral physical space design. In fact, through the Urban Design which concentrates on two basic elements of the two organizations (the use of physical space function and space form of CBD) and also controlling and instructing two basic elements, a reasonable framework of development is prepared for the eventual formation of CBD.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work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ity design and nails dow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control element systems of CBD based on the concept evolution of CBD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ognition. In addition, it divides the control elements into three levels, which are the basic element, the specific element and the control cont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As much as focusing on the basic elements, this article also selects five actual overseas cases of CBD to star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fact, it sums up from the basic framework of urban design which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basic control elements (use of function and space form), and it mentions the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urban design. Aiming at specific element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BD in Suzhou to analyze the content, control methods and control points of six specific control elements which are land functions, building functions, traffic functions, building forms, open space, visual landscape. Lastly, the article gives a number of proposals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ontrol elements to the language management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 CBD, Urban Design Elements, Suzhou CBD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1.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建设中央商务区的市场需求 (1)

1.1.2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设计发挥所长的理想平台 (2)

1.1.3 苏州CBD城市设计与建设经验的总结 (2)

1.2课题研究的界定 (3)

1.2.1 基本概念界定 (3)

1.2.2 研究视角界定 (4)

1.2.3 研究对象界定 (4)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4)

1.3.1 国外对于CBD理论研究的大体状况 (4)

1.3.2 国内对于CBD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5)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5)

1.5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6)

1.5.1 研究方法 (6)

1.5.2 研究内容与框架 (7)

第二章中央商务区与城市设计的基本认识 (10)

2.1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演化与形成条件 (10)

2.1.1 中央商务区发展过程与演化趋势 (10)

2.1.2 中央商务区的等级与规模 (12)

2.1.3 中央商务区的形成条件 (13)

2.2现代城市设计的涵义 (15)

2.2.1 城市设计内涵变迁 (15)

2.2.2 “二次订单”的城市设计 (17)

第三章CBD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研究 (18)

3.1CBD城市设计要素 (18)

3.1.1 CBD城市设计研究范畴与设计要素 (18)

3.1.2 CBD城市设计要素分类 (19)

3.2CBD城市设计基本要素特征 (21)

3.2.1 CBD的使用功能特征 (21)

3.2.2 CBD的空间形态特征 (25)

3.3发达国家CBD城市设计案例 (27)

3.4.1 美国纽约巴特利花园城(Battery Park City,New York) (27)

3.4.2 日本东京新宿副都心商务区(Shinjuku,Tokyo) (29)

3.4.3 法国巴黎德方斯(La Défense, Paris) (31)

3.4.4 英国伦敦道克兰(Docklands, London) (32)

3.4.5 新加坡中央商务区(CBD,Singapore) (34)

3.4基本要素的城市设计原则总结 (36)

第四章苏州CBD城市设计具体要素研究 (38)

4.1苏州CBD城市设计概述 (38)

4.1.1 苏州CBD城市设计发展历程 (39)

4.1.2 苏州CBD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41)

4.1.3 苏州CBD城市设计目标和策略 (41)

4.1.4 城市设计布局特点 (42)

4.2使用功能的具体要素与控制内容 (43)

4.2.1 用地功能要素的控制内容 (43)

4.2.2 建筑功能要素的控制内容 (46)

4.2.3 交通功能要素的控制内容 (48)

4.3空间形态的具体要素与控制内容 (53)

4.3.1 建筑形体要素与控制内容 (53)

4.3.2 开放空间要素与控制内容 (57)

4.3.3 视觉景观要素与控制内容 (61)

4.4城市设计要素的规划管理语言转化 (65)

4.4.1 控制指标 (66)

4.4.2 设计准则 (67)

4.4.3 地块分图图则 (67)

第五章结语 (68)

5.1研究总结 (68)

5.2本文主要观点 (68)

5.3不足与展望 (69)

参考文献 (70)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作者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表目录

图1- 1 研究框架图 (8)

图2- 1 同心圆模型图 (10)

图2- 2 CBD发展演化趋势图 (11)

图2- 3 世界CBD等级分布图 (13)

图2- 4 “二次订单”城市设计概念 (17)

图4- 1 苏州区位图 (38)

图4- 2 苏州CBD现状卫星图片(2009年) (38)

图4- 3 94版总规及中心区建设指导规划平面图 (39)

图4- 4 94版总规及中心区建设指导规划CBD空间形态 (40)

图4- 5 03版城市设计平面图 (40)

图4- 6 苏州CBD功能布局结构 (42)

图4- 7 苏州CBD用地功能 (44)

图4- 8 苏州CBD容积率分布图 (45)

图4- 9 建筑功能综合引导 (47)

图4- 10 苏州CBD道路系统 (48)

图4- 11 交叉口优化设计 (49)

图4- 12 地块出入口控制 (50)

图4- 13空中通道 (51)

图4- 14 地面层有盖走廊 (51)

图4- 15 地下步行通道 (51)

图4- 16塔楼和裙房的D/H对人的视线影响 (55)

图4- 17 苏州CBD裙楼界面 (56)

图4- 18东方之门——CBD标志性建筑 (57)

图4- 19苏华路剖面图 (59)

图4- 20相门塘剖面图 (60)

图4- 21中央公园鸟瞰 (60)

图4- 22CBD视廊与观景点控制图 (62)

图4- 23 CBD天际轮廓线 (63)

图4- 24 苏州CBD城市设计地块分图图则示意 (67)

表2.1传统CBD与现代CBD的比较表 (12)

表2.2城市现代化指标 (14)

表3.1 CBD城市设计控制要素体系 (21)

表3.2部分CBD办公建筑面积比重 (22)

表3.3若干城市商务办公建筑、用地面积及CBD毛容积率 (26)

表4.1苏州CBD与新加坡佛莱士坊区域道路线网密度比较 (49)

表4.2城市设计要素控制指标 (66)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建设中央商务区的市场需求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以下简称CBD),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区域或国家经济高度集聚而形成的城市核心,是控制大城市经济命脉的管理中心,也是展示城市内涵与文化的载体。

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证明,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城市结构能否实现高级化发展,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城市CBD的培育,因为CBD是城市现代服务业所依托的载体,是城市财富的源泉,也是城市竞争力强弱的最直接表现。半个世纪前的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无一例外地都走过了这条路——以提升产业结构为契机,以建设CBD为核心功能,促进城市功能的升级,既刺激了经济发展,又改善提高了城市形象。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抓住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及时规划设计CBD,吸引跨国资本和总部经济进驻,是城市在区域经济或国际经济活动中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功能完备、形象鲜明的CBD不仅仅能够促进经济繁荣,而且还是城市独具魅力的直接表现: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高效的交通设施足以展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形象和经济繁荣的象征,构成城市独特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比重的逐渐增大,金融业的集聚、办公楼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产生了对CBD的向往,近40个城市先后提出要规划建设CBD的宏伟愿景和计划,并有部分城市已付诸实践,这已成为中国在城市建设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与城市的其他经济开发区一样,CBD作为一个城市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物质基础,通常被重点规划设计、重点实施,以展现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的现代面貌。但在设计及其实施中,往往出现空间尺度过大、功能单一,建筑群体组合缺乏秩序、城市公共活动缺失等一些现实性问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没有得到真正提高,作为城市核心区域在城市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1.1.2中央商务区是城市设计发挥所长的理想平台

CBD是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缩影,且建设历时长,往往要经历数十年的发展才能成型,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能够紧紧把握住对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控制和引导,则可以在长周期、充满各种可变因素的不利条件下保证整体的实施效果。这是因为使用功能是CBD 存在的前置条件,这一基本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导致CBD开发建设的失败。而优美的城市空间形态又是CBD建设成果的最直观体现,为发挥CBD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功效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对于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前瞻性把握就关系到了CBD建设的成败,涉及到CBD的长远发展的运行效率和空间形象。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领域,城市设计以城市三维形体环境和人的使用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这就决定了城市设计善于处理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城市重要街区等对于公共空间品质要求较高的重点地段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控制问题,而CBD 独特的功能性和形象性需求正为城市设计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实践平台。

1.1.3苏州CBD城市设计与建设经验的总结

苏州CBD位于苏州工业园区(SIP),是苏州市面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产业转型与升级导致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重大历史性建设举措。苏州建设CBD的战略构想发端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并伴随苏州工业园区十五年建设和发展,基本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体现新苏州国际化、现代化的地区级CBD。

纵观苏州CBD的发展历程,城市设计对其今日之成就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早在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就已经被纳入到规划工作中来,为CBD物质空间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框架。在后续的各类细化规划中,随着城市设计内容的不断深化和具体化,每一项的建设内容都依据城市设计所提出的控制要求作为建设依据,城市设计对于CBD的建设指导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虽然长周期建设和各种不确定因素使苏州CBD经历了多次规划调整和演变,但城市设计始终对其功能和形态有所把握,整体的框架和原则均在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保持了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为最终形成一个高效多元、形象优美的商务中心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苏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未来苏州城市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更是实现苏州市域整体发展乃至建设长三角区域中轴的关键。苏州工业园区成为苏州东部新城,强调发展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门类齐全、设施完善的产业体

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对苏州东部新城中心区进行了整合式的城市设计,将中央商务区、商业文化区、环金鸡湖商业区和行政公共服务区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设计深化研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成果和技术方法。这是对原有城市设计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十五年苏州CBD建设的总结,具有极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因此,回顾苏州CBD建设发展历程,研究CBD城市设计不仅是对园区建设成果的肯定,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城市CBD规划建设提供实证经验。

1.2课题研究的界定

1.2.1基本概念界定

(1)中央商务区(CBD)

中央商务区(CBD)这一名词最早发端于1923年美国学者欧内斯特?伯吉斯(E.W.Burgess)所提出的“同心圆模式”(Concentric Ring Model)的理论,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演化,其概念的内涵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本文所述的概念是指现代意义上的中央商务区,它主要在功能上强调与传统城市中心的区别,即是现代化城市以商务办公为主、第三产业集聚的功能中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地区经济或国家经济向特大城市高度集中所凝聚的核心。

(2)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这一概念更具有开放性,很多情况下含义模糊,至今尚无定论,而且与CBD概念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无论从多么广阔的平台对城市设计这一概念进行讨论,其本源和出发点都是来自于对城市物质空间与环境品质的关注,其实践也主要是围绕着影响和构成城市物质空间的各种因素而展开的,只是角度不同、着力点不同而已。因此,本文更倾向于从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入手来理解这一概念,认为城市设计是通过控制城市物质空间的塑造过程,从而达到提升环境品质的一种手段。

相应于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界定,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也是从研究对象入手,即城市设计通过对所研究对象的一些构成内容的把握和控制,来实现对城市物质空间的塑造,这些构成内容便是城市设计要素。但必须指出的是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目标、角度、会选取不同的构成内容,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实践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城市设计要素并不固定,需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具体对待。

1.2.2研究视角界定

从不同的视角对于城市设计这一概念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与看法,总体上看可以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类①。从理论形态的视角对城市设计的认知和研究更注重其理论的学术价值,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城市设计又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工作在第一线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们更希望从应用形态上理解这一概念,来获取其实证意义。以应用形态的视角来看,城市设计是一种解决城市物质空间设计的手段和工具,宏观层面上的概念与逻辑关系是否明晰并不是关键,结合实际问题,发现具体的解决问题思路和措施才是重要所在。

本文更侧重于应用形态的视角来对城市设计要素进行探讨,通过设计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诠释中央商务区的城市设计要素。

1.2.3研究对象界定

本次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相关问题研究对象

将中央商务区与城市设计做为整体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央商务区这一城市局部地段的特殊性与现代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进行研究,寻求在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层面能够促进CBD对城市发展发挥功效的城市设计要素

(2)具体问题研究对象

以苏州CBD城市设计中实施控制的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CBD城市设计工作内容进行研究,归纳城市设计要素的具体控制内容和控制手段与方法。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对于CBD理论研究的大体状况

自20世纪初由美国学者伯吉斯提出CBD这一名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众多国外学者对其研究已经趋近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了墨菲、万斯、赫伯特、卡特等一批著名学者和一批代表性著作。提出了包括对CBD地域范围界定的指标和CBD功能圈层分布等理论,主要还是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CBD形成机制、演变及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随着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浪潮,以计算机小型化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发达国家和城市由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城市的商务办公职能远远超过了城市自身的需求,变成了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经济控制和管理中心。此时对CB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址、外部交通组织和通讯设施对其影响等问题的研究上。

1.3.2国内对于CBD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对于金融办公等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我国对中央商务区的研究也逐步热了起来。纵观国内对于CBD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①国外CBD案例推介与基本概念研讨

②CBD基本理论的介绍、区位与空间结构研究。

③CBD发展演变机制和规律研究

④结合国情的CBD个案研究。

⑤CBD交通规划专项研究

⑥对CBD用地功能的现状的关注和未来发展模式的探讨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CBD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基础上,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除了对用地功能、交通规划等专项问题有所关注之外,较少涉及到CBD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问题,尤其缺乏对CBD城市设计方法的研究,多数还是借用传统城市中心区设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CBD与传统的城市中心区相比确实存在共性,但作为一种新形势下出现的城市特定功能区,CBD在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上仍然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沿用传统的中心区设计理论和方法难以切实有效的对CBD建设进行指导。虽然有的城市CBD进行了城市设计工作,但仍出现了功能结构和构成比例不尽合理、土地用途规定过于刚性难以适应市场化需求、建筑形象等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过于弹性而造成整体环境品质不高等主要问题。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面对CBD建设的市场需求、特殊的功能和形象需求,从CBD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特殊性入手,以应用形态的视角选取城市设计要素,研究这些要素的特征、控制内容以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理论层面,通过对城市设计要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厘清CBD城市设计的研究范畴和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特定地段的城市设计理论的系统化和理性化,同时这也是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中的一环。在实践层面,以苏州CBD城市设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和总结城市设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和控制方法,可以为其他城市的CBD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5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5.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是对过去、现在的相关理论、专著、文献等科学成果的收集、比较和分析、总结与提炼,使这些优秀理论成果成为建构本文研究框架的理论基础。

(2)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国外CBD建设案例为研究对象,使城市设计实践研究能与现实的规划实践保持一种良好的互相参照关系。对所选定的优秀CBD城市设计案例进行定量考察与定性分析,找出其中个性与共性的内容,并探索CBD物质空间中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这两大基本要素的特征。案例研究是本文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

(3)形态学系统分析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往往是由特定的简单要素构成。将研究对象看作由彼此相关的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加以分析,它的作用在于认识问题,把不明显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明显化和清晰化。从整体到局部的形态学系统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①。本文研究中将CBD的物质空间认为是由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要素所组成,以各个要素作为分析单元,对CBD城市设计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研究。

(4)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

对所选具体研究对象——苏州CBD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开发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访问,并借助文字资料等进行深入分析。

1.5.2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第1章 绪论。在绪论中探讨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界定,介绍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2章 CBD与城市设计的基本认识。通过阐述中央商务区的演化过程与形成条件,形成对中央商务区的基本认知。通过对城市设计内涵的变

迁,进一步揭示城市设计通过对要素的控制间接实现对物质空间设

计的本质特征,并对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本章为本文提

供认识论基础。

第3章 CBD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研究。构建CBD城市设计要素体系,通过对五个国外CBD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CBD城市设计的基本

要素特征和设计原则。

第4章 CBD城市设计的具体要素研究。以苏州CBD为例,对其城市设计的背景、设计定位与目标进行介绍,针对城市设计内容进行研究,对

具体要素的控制内容和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并对控制要素向管理语

言转化提出初步的设想。

第5章 对课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开展进行了展望。

(2)研究框架

图 1- 1研究框架图

扬州市江都区滨江新城江月湖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生态城市,现代会展,城市设计 1.工程概况扬州市江都区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濒长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滨江新城位于江都区西南部,江都中心城区以南,南靠夹江,西临芒稻河。江月湖中央商务区位于滨江新城南部,东临滨江新城中心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 2.核心功能纵观全球,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现象,即在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占70%的是生产服务业或者专业服务业。在江月湖中央商务区的规划中,我们将引入三大服务产业:现代会展——以“国际会展与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围绕会展的核心功能,配套丰富的展览、博物、会议、酒店、商务、服务、娱乐、休闲等综合功能,行成高品质会展商务中心。企业总部——吸引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金融结算中心、国内大型企业总部等投资落户,提供更有利的金融、用地、税收政策,提升江都地区的国际化水平。商务办公——发展具有经济控制功能的商务商业,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商务、商贸业发展区,细化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法规,并配备专业化生产服务(中介、法律、财务等)及高端消费商业予以支持。 3.设计的原则和理念——“依托扬州,立足江苏,面向世界,服务长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参与区域城市竞争的核心区域;——现代会展、金融商务、企业总部、三大发展引擎合力推动的城市经济枢纽;——专业化组团互补、社会功能多样、公共活动丰富的城市中心区域;——多元开放的国际交流平台,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意中心,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品牌名片。 4.整体设计 4.1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动态会展生态新城江月湖中央商务区将以会展中心及会展商务作为主要功能空间。会展中心及会展商务是以展览空间为核心空间,会议空间作为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并结合其他辅助功能空间,包括展销、办公、餐饮、休憩、娱乐等服务平台的大型展览建筑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特点:(1)功能综合化。展览建筑与会议、办公、旅馆组合在一起,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从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到为参展厂商和代表服务的写字间、客房、洽谈用房、餐厅等,实现一体化。(2)高度信息化。会展建筑作为国际或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要求其建筑具有高度的信息化,满足会展建筑内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速运转的要求。(3)集群产业化。会展建筑能够有效地带动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展览活动能够带动旅游、餐饮、娱乐以至于住宅产业的发展,带来巨额利润和城市繁荣。基于上述这些特点,本项目提出建造“动态会展城”的概念,发挥会展功能的向心力,形成符合会展要求的会展商务中心区,利用地区环境优势,为城市创造一个在城市天际线、公共空间一体化利用、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创造性的整体形象。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4.2功能布局江月湖中心商务区规划设计将用地划分为国际会展中心区、华东创意中心、商务办公南区、商务办公北区、soho办公区、商务居住区六大区域。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国际会展中心区:国际会展中心区包括地上2层的会展主体建筑及4层的会议中心及采购中心。会展主体建筑以建设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为目标,分7个综合展厅和1个常年展厅。会议中心位于会展主体建筑东侧。极大地方便了会展和酒店的商务会议需要。高规格的会议中心能满足大型国际高端政务商务会议需求。采购中心将为参展客商提供办公洽谈功能。采购中心中部以主题水景为核心,延续了江都新城中央商务区这一水之轴线。既可以满足作为cbd区域城市低密度绿地空间的需要,也可以消化展会期间所带来的大量人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 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 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 1、土地使用体系。 1)土地使用的复合性。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

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 项目名称: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 项目地点:天津塘沽区 设计部门: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2007年3月 获奖:二等奖 一.规划背景 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天津,曾是天子的渡口,今天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天津的城市性质,把天津市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并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CBD的建设正是凸显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作为滨海新区CBD启动区,响螺湾商务区将汇集中国各省市和中央企业的驻津机构,实现与于家堡商务核心区的功能互补,同时也成为就业岗位充沛,生态景观和谐,公共设施完善的滨海新区活力地带。本项目位于京津区域发展轴和天津市东西向发展轴上,地处滨海新区商务商贸南北向中轴线和高新技术东西向产业带的交汇点,与较发达的塘沽中心商业区和于家堡中心商务区隔河相望。 二.规划目标 响螺湾作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的启动区,将为企业总部、金融中心等提供综合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及凝聚力。 规划延续天津的城市肌理,结合响螺湾地区的文化与环境特点,强调对社区及街道特色的塑造:赋予沿街地块混合功能,构建24小时活力街区;限定建筑高度,打造海河沿线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天际线;确立连续街墙立面、设置步行走廊,建立人性尺度的步行空间;结合开敞空间导入低层与多层建筑,融入文化、休闲与商业元素。响螺湾的城市设计形成了对该地区环境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控制导则。 三.规划要点 塘沽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地理位置优越。响螺湾外省市商务区位于海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知识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知识要点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9.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5.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6.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要按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 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

或关注。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 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当然,有许多节点,既是交接点,有时汇聚点。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因为汇聚点通常就是道路枢纽,

办公室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办公室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了解办公室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对办公室装修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办公室设 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今天,昂渤装饰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从办公室的特征与功能要求来看,办公室有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秩序感 所谓的秩序,在设计中是指形的反复、形的节奏、形的完整和形的简洁。办公室设计也正是运用这一基本理论来创造一种安静、平和与整洁环境。秩序感是办公室装修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 要达到办公室设计中秩序的目的,所涉及的面也很广,如家具样式与色彩的统一;平面布置的规整性;隔断高低尺寸与色彩材料的统一;天花的平整性与墙面不带花俏的装饰;合理的室内色调及人流的导向等。这些都与秩序密切相关,可以说秩序在办公室设计中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 从办公室的特征与功能要求来看,办公室有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二)明快感 办公室设计装修中最基本的一项要求就是让办公室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办公环境明快是指办公环境的色调干净明亮,灯光布置合理,有充足的光线等,这也是办公室的功能要求所决定的。在装饰中明快的色调可给人一种愉快心情,给人一种洁净之感,同时明,快的色调也可在白天增加室内的采光度。 目前,有许多设计师将明度较高的绿色引入办公室,这类设计往往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创造一种春意,这也是一种明快感在室内的创意手段。(三)现代感 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的办公室,为了便于思想交流,加强民主管理,往往采用共享空间--开敞式设计,这种形式的办公室装修设计已成为现代新型办公室的特征,它形成了现代办公室新空间的概念。 现代办公室设计还注重于办公环境的研究,将自然环境引入室内,绿化室内外的环境,给办公环境带来一派生机,这也是现代办公室的另一特征。 现代人机学的出现,使办公设备在适合人机学的要求下日益增多与完善,办公的科学化、自动化给人类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地利用人机学的知识,按特定的功能与尺寸要求来进行设计,这些是设计的基本要素。

办公空间设计意义及目的

办公空间设计是指对布局、格局、空间的物理和心理分割。办公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涉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诸多因素。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最大目标就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一目标在当前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显得更加重要,它是办公空间设计的基础,是办公空间设计的首要目标。其中“舒适”涉及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工效学等方面的学科;“方便”涉及功能流线分析,人类工效学等方面的内容;“卫生”涉及绿色材料、卫生学、给排水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安全”问题则涉及建筑防灾,装饰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办公空间具有不同于普通住宅的特点,它是由办公、会议、走廊三个区域来构成内部空间使用功能的,从有利于办公组织以及采光通风等角度考虑,其进深通常以9米为基本尺寸。办公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公共化,这个空间要照顾到多个员工的审美需要和功能要求。目前办公空间设计理念最为强调的要素有三个:一是团队空间。把办公空间分为多个团队(3人~6人)区域,团队可以自行安排将它和别的团队区别开来的公共空间用于开会、存放资料等,按照成员间的交流与工作需要安排个人空间;精心设计公共空间。二是公共空间。目前有一些办公空间,公共部分较小,从电梯一上来就进大堂,进办公室,缺乏转化的过程。一个良好的设计必须要有一种空间的过渡,不能只有过道走廊,必须要有环境,要有一个从公共空间过度到私属空间的过程。当然有些客户会觉得这样是不是很浪费,其实这完全是另一个概念。比如可以把电梯门口部分设计为会客厅或者洽谈室,同样是实现公共空间和私属空间的一个分隔,形成不同的节奏。作为公共空间,不仅要有正式的会议室等公共空间,还要有非正式的公共空间,如舒适的茶水间、刻意空出的角落等。非正式的公共空间可以让员工自然地互相碰面,其不经意中聊出来的点子常常超出一本正经的会议,同时,也使员工间的交流得以加强;同时办公空间要赋予员工以自主权,使其可以自由地装扮其个人空间。除此之外,写字楼的空间设计,还必须注意平面空间的实用效率。而这也正是很多使用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安阳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任务书 安阳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安阳市中华路与文昌大道交叉口东北角。位于安阳市中轴线上一段用地。总用地面积为78.857公顷,其中商业金融用地约20.119公顷,绿化用地约21.786公顷,居住用地约16.217公顷,城市道路用地约19.524公顷,公共停车用地约0.55公顷。 2、规划条件

3、规划总体要求 (1)规划设计要求体现合理的功能系统、适宜的功能设施配套以及和谐的居住环境,突出人、环境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2)鼓励在理性规划的基础上的创新与探索,展示同学的创造能力。 (3)规划表现上应追求明确、清晰和富有特色。 4、设计内容要求 (1)用地分析 (2)方案构思理念 (3)确定规划结构及功能布局 (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5)交通组织 (6)城市设计五要素的表达 (7)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5、技术要求 (1)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的法规、规范。 (2)规划设计内容:

——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考虑提高土地利用率。 ——指标控制参照设计条件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及相邻建筑的间距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6、设计成果要求 1) 规划设计说明 2)规划用地现状图、区位图 3) 规划总平面图 4) 整体鸟瞰图 5)各类规划分析图 6)公共空间、沿街界面、主要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透视效果图 7)城市设计导引 7、时间安排 第8周(10.25):下达任务书,分析任务书给予的条件。调研、查询资料、构思立意。 第9-10周(11.1-11.8):一草阶段,交流讨论,用概念草图去阐述对设计任务的理解。进行各类规划分析图、完成规划总平面初步方案。 第11-12周(11.15-11.22):二草阶段:进行公共空间布局和沿街界面设计,完成规划总平面扩初方案。 第13-14周(11.29-12.6):二草阶段,调整公共空间布局与沿街界面设计,进行整体鸟瞰图和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第15-16周12.13-12.20:三草阶段,修正原则性错误,完善标志性建筑透视效果图设计,完善方案设计。完善细部及配景,深入效果图设计,确定方案设计。 第17-18周:12.27-1.3正图绘制阶段,绘制规划设计成果图,编制规划设计说明。 8、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施行)(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发布执行)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要素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从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引出关于城市设计的思考,提出城市设计的本身的根本目的,即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可持续性、连续性和认同性。①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 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美好构想②。 二)、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第一,研究空间的组成要求,主要包括,使空间具有更明确的定义和更好的理解(空间的气氛、意义及用途等方面);根据城市总体要求和建设法规,规定每块用地的控制条件——规划设计准则。第二,研究空间构成的特点和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的组织城市三度空间,决定空间和各类待建房屋在功能、形态及象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建筑物等实体空间与虚体之间的关系等;提高空间的整体质量,从局部到整体、从建构筑物、道路到绿化、小品设施和环境细部构造等整体的精心设计与配合,以创建出富有特性的城市空间环境,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第三,研究空间的布局艺术,创造出完美、协调的空间环境与景观,使三度空间具有层次感,营造时应有重点与一般之分,有主调、基调和配调之分,并特别注意重点地区,如:不同道路、街道、广场的交叉口,人流汇聚处于转折点、制高点、控制点等视觉形象以及建、构筑物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

等②。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想具体到设计层面或者是更具体的城市体系方面主要为:功能方面、绿化方面、交通体系、建筑风貌、城市街景、天际线等这六大城市空间要素。同时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实施和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我认为也是通过以上几方面来表现和感观。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要针对以上几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改造、新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1)、功能方面——要结合上位规划、相关案例的研究、现状等因素,提出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合理的划分功能组团,提出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节点,从整体上把握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绿化方面——结合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使公园绿地、街头绿地能够满足市民的使用服务半径,道路绿化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界面和具有自身特色,并提出园林景观路和绿化景观路等,通过对绿地系统的设计,为打造“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3)、交通体系——科学的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人车分流路段降低安全隐患;合理的结合实际和后期发展安排停车场地(包括地面、立体的);另外要结合绿地系统提出城市的慢跑道、步行道等绿道概念; 4)、建筑风貌——主要为通过分析当地现状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等,确定合理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从而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

办公空间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办公空间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办公空间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办公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工作与交流的公共区域。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那么,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有什么方法与技巧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办公空... 办公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工作与交流的公共区域。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那么,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有什么方法与技巧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办公空间设计的方法与五个空间设计要素 办公室的布局、通风、采光、人流线路、色调等等的设计适当与否,对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及工作效率影响很大,过去陈旧的办公设备已不再适应新的需求。如何使高科技办公设备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求有好的空间设计与规划。以下从五点谈一下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要素。 一、对企业类型和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类型和企业文化,才能设计出能反映该企业风格与特征的办公空间,使设计具有个性与生命。 二、对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联系的了解 只有了解企业内部机构才能确定各部门所需面积设置和规划好人流线路。事先了解公司的扩充性亦相当重要,这样可使企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不必经常变动办公室流线。

三、前瞻性设计 现代办公室,电脑不可缺。较大型的办公室经常使用网络系统。规划通讯、电脑及电源、开关、插座是必须注意其整体性和实用性。 四、勿忘舒适标准 办公室设计,应尽量利用简洁的建筑手法,避免采用过去的造型,繁琐的细部装饰,过多过浓的色彩点缀。在规划灯光、空调和选择办公家具时,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舒适性。 五、倡导环保设计 作为环境设计者的室内设计师,应在工作设计中融入环保观念。 办公空间设计的三个颜色搭配技巧 一、空间决定色调 一般的老式办公楼,办公室面积都不太大,不过房子很高,因而要选用比较深的色彩,深色会让人产生收缩感,不至于让人感觉空旷冷清。而新式办公楼,通常办公室面积都比较大,但房子不高,所以就要选用比较浅的颜色,浅色会使人产生扩张感,舒服轻松。 二、背光位置选暖色 每个人都喜欢宽敞明亮,阳光充足的办公室,而有些办公室背光,所以就要靠暖色调来弥补。暖暖的色调让人感觉很温暖很舒服,但是墙壁一定不要使用反光能力强的颜色,否则会使员工因光线刺激导致眼疲劳,没有精神,无形之中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色调统一而不单调 同一间办公室内不能冷暖两种色调混用。在同一色调内,最好做到层次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需要新的生活内容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家庭居室装修也是人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而室内设计对家庭居室装修有着总领和引导的作用。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我们看待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为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夺走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养活了人的活动机会,没有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巨大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又一个巨大空间,也扩大了建筑与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是在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等,以期减轻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信息传递装置的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随着生活方式向着现代化、多样化的转变,我国也应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随着人们对室内的生活质量的关注,其实也是建立在我国住宅产业改革的基础之上,住宅产业的发展,对室内的构成和制作技术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对室内的规划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居住的状况的变化与对居住多样化的要求,在目前为止,属于比较矛盾的供求关系。住宅产业本身所期望的是把高度工业化的技术引进住宅生产中,然而实际上住宅却不能象汽车生产那样进行高批量化。住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介于手工作业与工业化生产之间,取其两者的伏点而综合发展。 每个地方有其固有的文化,建造符合其环境和地区文化的高质量住宅,需要创造提供优质住宅配件集合体的系统,这也有利于发展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 基于这种思维方法的住宅配件随着性能逐渐改良,种类增多,包括完整的一户住宅所需的大型配件在内,形成完整的内部装修系统。近年来的“居住空间产业”经过了上述的历程,综合吸取了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要求而发展起来。 住宅正逐渐由量变到质变转化,所谓提高质量就是提高居住空间的功能性。由于居住空间的功能性是由室内部分所左右的,因此室内的充实自然就成为当前面临的问题。 如何理解室内与建筑的关系,如果把建筑当作“外衣”,室内则是“内衣”既与人的肌肤直接接触,又在“外衣”与肌体之间充分发挥着服饰的功能,因此,内衣“ ”比起“外衣”来需要更加细微的设计。换而言之,室内设计乃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使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具体到现代室内设计,则尖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探究与思考: 第一、现代室内设计审美意识的重心应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三度空间+时间=四度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 第二、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应从形式美感转向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而装饰或一般地创造气氛提高到对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创造。 第三、现代室内设计强调关系学与整体把握。室内环境设计是整合艺术。它的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是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第四、现代室内设计的创造手法为“一切皆为我用”。室内设计师又是艺术家,应当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调动和使用各种艺术的、技术的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

城市设计图表分析

《城市设计》王建国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9月第一版2015年7月第十二次印刷 ISBN978-7-112-10621-9 (175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008424号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讲述了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城市设计的编制、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城市典型空间类型的设计、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城市设计的实施组织、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案例精选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市管理、城市地理、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1 城市设计概论 1.1 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 1.2 城市设计的目标 1.3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4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他要素的相关性 1.5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1.6 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2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2.1 城市设计的缘起 2.2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2.3 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2.4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2.5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2.6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2.7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3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3.1 空间形式理论 3.2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3.3 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3.4 场所文脉理论 3.5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3.6 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3.7 设计过程理论 3.8 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4 城市设计的编制 4.1 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类型 4.2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

4.3 城市设计的编制 4.4 不同规模层次的城市设计编制要点 4.5 城市设计编制的程序要求 5 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 5.1 土地利用 5.2 空间格局 5.3 道路交通 5.4 开放空间 5.5 建筑形态 5.6 城市色彩 6 城市典型空间类型的设计 6.1 城市道路空间 6.2 城市广场空间 6.3 城市绿地 6.4 城市中心区 6.5 大学校园 6.6 城市居住区 6.7 城市建筑综合体 6.8 城市滨水区 7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7.1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7.2 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 7.3 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 8 城市设计的实施组织 8.1 城市设计的过程属性 8.2 城市设计的公众参与 8.3 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 8.4 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的衔接 8.5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接轨 9 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案例精选 9.1 当前我国城市设计本科教学概况9.2 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教学纲要 9.3 城市设计作业选例 后记 索引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1.名词解释: 1)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总人口 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 4)市域:城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市区,外围市(县)。 5)市区:市政府管辖范围。 2. ①什么是第一次劳动分工? 原始群落中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叫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②什么是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③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以后,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所以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开始产生私有制,阶级分化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④简述城乡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 2)生产效率的差异 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7)空间密度差异 3.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城市发展的包括哪两个阶段? 一般以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城市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封闭,静态)和近代现城市发展阶段开放,动态)。 4. 简述世界城镇化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的总比例达到60%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1.填空题 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出自《周礼.考工记》。 ②“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出自《管子》。 ③“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出自《淮南子》。 ④《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先列。 2.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洪山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出炉!

洪山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出炉! 发表于2018-9-14 23:16:32 2017年6月,市国土规划局联合洪山区**,结合武汉高铁枢纽地位夯实、东湖绿道社会效益彰显以及2019年军运会大事件等发展契机,启动编制新一轮《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规划考虑与东湖绿心联动及周边区域功能衔接,将规划范围在商务区原6.74平方公里范围基础上,扩大东至王青公路、北至友谊大道、西至二环线、南至东湖,用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2018年4月16日,市**组织相关部门专题听取汇报。2018年6月27日,市国土规划局组织召开《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专题会,会议原则同意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 本轮规划在工作模式上突出多平台、跨学科深度融合的特点。规划编制环节采用“产业策划”+“城市设计”+“交通战略”联合工作模式,由市规划院联合SASAKI,奥雅纳,仲量联行等机构共同编制。规划实施环节则采用“土地储备”+“审

批管理”+“招商运营”+“基建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实施模式,探索了我市重点功能区规划、管理、建设、运营的新路径。 在功能定位上,总体定位为华中、武汉新经济的窗口门户,具体职能上分别是城市专业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承载区、区域高铁枢纽的综合商务区和景城功能深度融合的旅游示范区。在产业体系上,构建以创新、交流、生态为主导方向的三大产业体系和总部经济、联合办公、交流展会、双创孵化、共享经济、专业服务、休闲旅游、新型零售、文化艺术九大产业门类。 在总体方案框架层面,规划提出构建纵横双轴、三区协同、四廊串接、五带引领的规划结构。其中,“双轴”即在区域层面构建十字轴,突出人本体验;“三区”为划定三个功能片区,明确规划重点,其中,功能提升区位于两港公园以西,以改造提升为主。核心发展区位于两港公园与三环线之间,是新经济平台重要的空间载体,为本次城市设计核心重点区域。延伸拓展区位于三环线以东,延伸和拓展核心功能,为未来发展做战略预留;“四廊”为链接四条生态廊道,延续区域生态构架;“五廊”为塑造五条垂向商服走廊,实现区域产城联动,强化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纵向的功能联系。

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相关标签: 城市规划设计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9.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5.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