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新时期激荡下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在新时期激荡下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在新时期激荡下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在新时期激荡下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

在新时期激荡下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学校是肩负思想道德教育重任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学校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学校学生思想活跃、百态纷呈的现象也使得学校德育被赋予了众多的功能,寄予着社会的厚望,更是面临了诸多的挑战。面对高度关注和挑战,如何搞好德育创新工作,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究竟何谓“德育”呢?顾名思义,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我国古代把“教”解释为“觉悟”,就是说“教”是提高人的觉悟,就是德育的意思。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里讲的“教”、“学”都是教化,感悟的意思。《大学》里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道”便是教育;而“明明德,亲民,至善”实际上说的都是德育的内容。可见我国历来崇尚“德才兼备”,德为先。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单纯依靠学到的知识,重要的是是否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将德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让个人的整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优化。无疑,我国学校德育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下,学校德育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相脱节,缺乏时代感。在德育过程中,过多地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这些不仅违反了教育规律,也违反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不可能取得应有的

实效。

学校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环境、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纷繁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合理开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等,这些都是德育创新的突破口。面对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德育目标的创新

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目标要主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德育理念,把为未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总要求。其核心是对“整个的人”的关怀,其本体职能是育人。要从只强调学校德育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转变到正确认识学校德育对人才及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上来;要从一个模子大批量生产和工具化造人的德育模式,转变到培养、关心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上来。

二、德育内容的创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变革必然使道德生活发生变化,提出新的道德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德育贴近实际生活,不断充实新内容。新时期学校德育内容要更加注重 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育内容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学风与校风、创新精神与竞争观念、美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德育内容要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回到人的发展本身。德育内容要顾及学生的需求与实践的

意愿,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全过程和各方面。使德育不仅要指明政治方向,更要解决人生困惑和社会问题。坚持学生的主体性,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成长规律。要将德育内容融于学生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提升人生境界。

三、德育方法的创新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创新,而且需要在方法上创新,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现德育方法创新的根本,是树立现代“学生主体观”,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育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废除居高临下单向灌输的观念和方法,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唤起学生内心的思想道德需要,让学生在现实环境和情景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文化建设,社会调查,科技服务,节日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自觉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付诸行动,并形成习惯。同时,努力构建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待人的作风,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提倡竞争,鼓励冒尖,促使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各显其能,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生动局面。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才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渴求,才有自主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才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

定共产主义信仰。与此同时,应当关注传播媒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以理测验与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学校德育要主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开发、利用这些科技手段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制止、抑制其可能产生的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负面效应。用正确舆论、方式、途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正确使用网络,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推动器。

四、机制创新

德育,还要从机制上创新。一是创建高立意、低姿态的运行机制,站在历史的高度规划德育的发展,要放低姿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与学生平等交流,点拨引导。二是创建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机制,纪律、规范与思想教育、激发情感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习惯。三是创建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辅之以物质奖励。四是完善定量与定性、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不仅要进行道德知识的评价,还要进行道德行为的评价;不仅重视课堂、校园内的考查,还要重视课外、社会中的表现;不仅要加强他人的评价,还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评价,只有这样内外兼顾,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才能使学生以知导行,提升品行。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学校德育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学校的引导和学生的接受,这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关键。我们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与学生特点变化,不断创新观念,从学生主体出发,

通过多种途径,体现人文关怀,坚定道德意志,从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这一地位与目标出发,以创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德育,变革德育,走德育创新之路。

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德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主题:学礼仪规范,做文明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项目:“明礼”道德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长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只有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断研究创新,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优良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分学生中不够遵守礼仪规范,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给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定与验证我校礼仪规范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用性。 2、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体系。 3、有用提高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发展水平。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盲目超前和成人化误区。 2、实践性原则: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重在导行,研究过程要采取有用的组织措施,开展文明礼仪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详尽活动实践中感悟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以防止步入知行脱节,空洞说教的误区。

3、渗透性原则: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必须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以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的误区。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四)研究步骤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先行: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纲要》、《若干意见》后,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有关理论,深入领会《纲要》精神,了解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过程的理论性。 2、调查研究分析:在学校开展小学生礼仪规范状况的调查研究,从中分析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礼仪道德、行为特征及其成因,为有针对性研究创设各学段道德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实验主要内容与措施。(1)制定计划:在认真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验活动计划。 (2)优化环境:优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做到有形、有序、有创新、形成优良风气,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3)系统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班队活动课等按照层次目标内容进行系统教育。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1、围绕课题研究的层次目标进行效果检测。 2、撰写结题报告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我校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

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 培训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我们主张创新,主张培养学会学生素养,让他们成为各方面全能的人,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祖国未来的发展,这需要培养教师的德育创新能力与班主任工作技能,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成长。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12月8日,我有幸来到**参加全国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的培训,在这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我聆听了**、吴迪、肖盛怀、郭玉良四位老师的课,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老师讲述的是《班集体建设与艺术管理》,在这堂课中,巫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导地位,要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巫老师就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一个班主任怎样第一次面对学生和家长?怎样选拔班干部,组建一个班集体?建立一个怎样的班级文化?怎样编排座位表?通过这四个问题,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如何创新,如何做一位与众不同的班主任。在开学伊始,班主任要做足功课,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温暖的心,从而赢得家长的信赖,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班干部的选拔中,巫老师不像我们一样,要么是一味的民主制,要么是老师任命制,而是采用常务班委和值日班干部的双轨运行制。对于班干部要多鼓励,激发孩子为班级服务的兴趣。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吴迪老师讲述的《基于导师制小组的班级管理》,

就是让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主动协调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倾诉的老师,每一个老师都要有牵挂的学生。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肖盛怀老师讲的《班级有效管理秘籍》,肖老师教给我们五大秘籍:一是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赢得自我人格的前提,要我们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孩子。二是经常和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多说,说心里话。三是班级文化的构建。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老师要用心设计,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布置。四是班级管理原则。班主任管理要有科学的精神,要学会思考,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前反思,中反思,后反思。教导我们用发展的理念管理班级。五是打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让我们与学生共读共写共生活,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成为学生最好的陪伴者。要默默地陪伴孩子,静静地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郭玉良老师的讲座《守护心灵,做幸福的老师》。让我知道要做学生心灵的引领者,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教育本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班级中无可避免的会有问题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沟通方式,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我们要善于把问题学生转化为学生的问题,从而从问题出发,在发展中前行,带着收获回归。做幸福的教师,需要呵护孩子的心灵。当学生发生问题时,郭老师告诉我们要会把它当做一个故事,要学会听故事,处理问题时要学会讲故事,更重要的是把事故变成故事。这样就会找到做班主任的幸福感。 我深知班主任工作虽然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和今后工作思路

校长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和今后工作思路 三道河乡中心学校:王刚 2014年3月

学校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 及工作思路 多年来,我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本校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宗旨,改进教学管理,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稳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并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落实“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德育观念。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1、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由于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教育学生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组织我校民语班级和同级汉语班级建立联谊关系,经常安排各项活动,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我校教师的办公室也是民语教师和汉语教师面对面办公,增加了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机会!并要求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汉族领导一定要站在少数民族角度解决问题,少数民族领导一定要站在汉族角度解决问题。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工会活动、培训等形式,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注重师德评价,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激发教师敬业爱岗,积极主动工作的热情,激励教师学习身边的榜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使教师从活动中感悟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观念,学校拟于11月初举行德育论文征选评比,从交流中探究,从交流中提高。 3、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品行优劣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因此,本期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落实“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德育观念。党支部、政教处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的爱国读书活动和“让校园更美丽”和“我是学校小主人”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认识到搞好环境建设是热爱学校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报国之志,形成心中有祖国、心中有学校、心中有他人的良好氛围。 4、加强“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是深化德育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

德育小课题实施方案

尤溪五中开展校级德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深化我校德育工作改革,加快德育工作创新的步伐,促进德育工作管理和建设,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形成特色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学校开展德育“小课题”研究,引领德育队伍(政教处、年段长、班主任等)努力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本着树人立德的宗旨,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从我校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构建我校德育体系,培养一支理论、业务素质均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二、实施步骤 (一)成立德育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附后) (二)小课题主题:推进“明理”教育,创建特色学校 (三)实施步骤 1.申报。 时间:开学后第一周内。 主要工作:年段长组织班主任总结近年在实践“明理教育”工作中的卓有成效的做法、经验,围绕小课题主题范围选定课题,可选用给定的小课题,也可自行定题,向学校政教处申报。 2.开题。 时间:初定第三周。具体由学校行政会议后定 主要工作:政教处举办学校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仪式。 3.实施。

时间: 2012年9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各年段开展德育小课题研究工作。每半期召开一次级组德育研究活动,段长督促、指导班主任们做好教育反思:一方面,对自己参与的教育活动进行回顾、检验与认识,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原因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通过级组活动等机会交流教育实践与反思情况,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得到一些用以指导自己教育的理性认识,形成更合理的实践方案。 4.总结与反馈。 时间:第10周、第17周。下学期一样。 主要工作:学期中和期末各级组进行德育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向政教处反馈相关材料。。 5.提炼。 时间:第13周至学期末。下学期一样。 主要工作:德育小课题研究成果提炼。政教处、年段长指导班主任们通过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案例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把好的经验、方法固化下来,同时也提炼新经验、新做法,并加以推广。 6.结题。 时间:2013年6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各小组按预计结题时间,撰写结题报告。 附: 1.尤溪五中2012—2014年德育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尤溪五中2012—2013学年度德育小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3.尤溪五中2013—2014学年度德育小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尤溪五中 二〇一二年九月七日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船冲中心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船冲中心小学

船冲中心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 实施方案 (2012-2013年度)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队员的文明行为习惯,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以及中心学校关于开展以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校园环境意识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任务 1、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机制,全方位抓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少先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体提高党建带队建的工作水平。 3、创新学校常规管理,激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一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 4、通过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少年儿童敦品励志,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养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教育少年儿童遵守社会公德、传承中华美德,养成知荣明耻、公平正义、明礼诚信、礼貌待人、团结友善、敬老爱幼、记情感恩、仪表端庄、举止文

明的优良品德;教育少年儿童勤奋刻苦、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养成专心听讲、认真作业、不耻下问、教学相长、审美高雅、爱好广泛、崇尚科学的严谨学风;教育少年儿童学法用法、强身健体、珍爱生命,养成遵纪守法、勤劳节俭、远离毒品、反对邪教、注重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与要求 1、通过“五无”教育(不随地吐痰,保持地面无痰迹;不乱扔纸屑,做到室内、卫生区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无乱写乱画;用文明用语,讲普通话,不讲脏话)。使队员逐步养成爱我校园,爱我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队员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3、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队员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队员的生活能力。 4、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队员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队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5、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队员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队员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6、通过“文明习惯”教育,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做文明队员的理念,为队员将来做文明市民奠定基础。 7、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队员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安全、游戏安全等意识,使队员在校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长。 四、工作措施 (一)为确保以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成立养成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年级负责人负责该级养成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 组长:汪光寿 副组长:陈世满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 一、从细小处入手,创设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开始,要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确实,优秀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让学生从幼年开始,就在优秀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中成长。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德育工作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延长教育半径,努力做到三个最佳结合。 1.学校教育结合主流文化 学校教育应永远处于德育工作的中坚地位,在德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逐年提高,时时处处要体现主流文化的脉动。要求学校在进行德育时,着眼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教育活动都能从教育实践中把握时代特点,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我校自2009年开展“日行一善,诚信一生”教育活动以来,从“善在校园”“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三个方面,引导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由日行一善到日日行善,将抽象的德育融入师生的日常活动中,让善的理念植根于师生的心田,收到良好的成效。 2.社会教育结合社会实践 德育工作仅靠学校远远不够,德育工作离开了社会大舞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在日常的社会教育中,只有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让德育工作产生最大效能。从目

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寻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在于德育的社区化和基地化。为开好德育社会实践课,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建立固定的活动课程基地,使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们与荣成市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等单位建立联谊关系,将消防中队、荣鹰橡胶有限公司、道南于家村果园、花园社区居委会、市园林局苗圃基地、武警守备处看守所、孔家垃圾处理厂等九家单位,定为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活动,共同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活动基地的选定,为每一个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践活动搭建了广阔的社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陆续开展了绿色军训、逃生演练、社会小调查、社区服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工作校内有场所,社区有环境,校外有基地,社会全帮扶,从社会的热点入手,化大为小,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分解、落实,逐一加以解决,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教育,特别是支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3.家庭教育结合传统美德 德育工作离开了家庭,就会沦为空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是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最佳选择,离开了家庭的德育就会形成短板效应。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先后开展了“世纪小孝星”“感恩母亲节”等系列活动,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

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

新时期学校德育

新时期学校德育 提要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学校德育不但要有和之相适合的 德育内容,?而且要求学校德育要分阶段分层次实行;学校德育持续向 家庭和社会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动社会化;同时德育管理要科学化。 正文摘要: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 选择,学生品德的品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征,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等),形成目 标系列。近几年,通过改革,我国现行的几个德育大纲已体现出幼儿园、小学、中学道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原则要求。但是,假 如我们离开了实际,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德育目标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根据教育理论,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注重以下几点摘要: 第一,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 身规律的。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主要是以情绪、临时动机为基础,在对他们实行教育时,要重视提升他们的道德熟悉,要以学校和社会 生活中的事实力基础,形成他们的道德观点、概念,使他们理解行为 的标准,少年和青年对个人同集体、国家的关系已有一定的熟悉,已 形成一定的道德概念,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基矗在对他们提出行为标 准时,应该深刻说明其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重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征,以 初中阶段的不同年级为例,初一能够抓学习目的性教育为主,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能够防分化,抓转化的目标管理为主,创造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初三能够人生观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江苏滨海●邱国领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高质量的德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高效性及吸引力,下面是具体的分析。一、当前中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 学生综合素质在下降,给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难度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再加之近年来生源紧张,很多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条件上大幅度放宽,学生素质相对过去来说在下降,部分学生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致使出现了“难教”“难管”的实际问题。2. 德育方式单调、陈旧、落后很多中职院校在德育方式上存在陈旧、落后、单调的现象,不注重对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讲台上兴趣盎然的灌输,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之所以

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课堂上来。 3. 中职院校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现代社会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过分看重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道德素质的考量,企业的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大量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将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 德育包括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现在德育内涵扩大,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应变才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等,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现德育工作创新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实现德育模式的创新鉴于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的诸多弊病,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要实现德育模式的创新,就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学生现在的表现并不代表永远,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秉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超越能力,使之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二是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处于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当前,素质教育全国展开,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素质培养。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就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民族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教育系着社会的转型,科技的高速发展,民族复兴之大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新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将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市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为了保证核心地位的确立,必须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开创新局面。这种新局面不是从形式上、内容上的花样翻新,而是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来入手的。德育实效性的高低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德育科研。 二、理论思考 (一)社会实践与拓宽德育途径 社会实践这一德育途径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

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这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组织社会实践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 (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德育内容 近几年,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却是比较薄弱的。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中生是自我教育。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选择基本的、系统的内容进行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消费观念、权利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怎样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取得实效的保证,学校应在选择内容时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学生品德实际,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主讲廖厚荣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在古代,“教”是“训”的意思,“育”则是针对教育而言的,“教育”是从“教学”演化而来的,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着眼,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强调活动、兴趣和熏陶,追求愉快教学,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花。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都是死啃教材内容,这是不行的,面对现代教学改革及教学的最新要求,要改变这种观念。只要平时你细心注意结合教材,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引导,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法触动儿童的心灵,你会发现德育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表现、去总结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表一点肤浅的建议,其主要做法是:

[德育,校长,时期]论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

论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办学过程中处于管理系统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的校长(含副校长)应在新时期德育创新中有所作为。 一、摸清现状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的基础课程 当前,学校德育严重存在有教无育、德育实效递减现象:学校重智轻德、家庭教育不当、社会负面影响制约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剖析成因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的重点课程 (一)三个误区 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和三位一体主次不清;智育与德育互为因果;专职教师教德育和德育是虚,智育是实。 (二)四个障碍 教育功能上德智失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心失误;文化市场上审美失真;网络、短信、图书、音像等舆论环境监管上失重。 (三)五个脱节 教材内容与育人育德脱节;理性教育与养成教育脱节;德育与智育等脱节;德育状况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步调脱节,甚至出现只要分数不要德育的局面。 三、创新德育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工作的核心课程 创新德育意识:强化德育改革意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用改革和发展眼光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德育多元意识,适时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立体发展;强化德育创新意识,育人先育德,五育并举,寓德于活动之中。 创新德育观念:确立和谐德育观,用好人文关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教育手段;确立人本德育观,始终以人为本,人人获得教育主动权;确立全面德育观,让学生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综合素质得到培养;确立实效德育观,把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教育切入点,提高工作感召力。 创新德育机制:创建运行机制,站在时代高度规划德育发展;创建教育机制,同步实施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创建激励机制,善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创建评价机制,实行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评价、他人与自我评价;创建制约机制,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创新德育体系: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形成规划计划实施考核体系;构建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 一、德育研究课题的确定: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确定本学期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各班根据学校课题,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确定本班子课题,写出研究方案,并在班级常规工作中落实,期末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2)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即关心学生又能对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给予指导纠正的教师骨干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以德养性,阳光育人,活动育人,营造自主,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为重点,处理好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教师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意识服务。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总结,根据学校、本班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借鉴理论,从事实出发进行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成立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定期进行论文、活动的评比。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渗透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分类,概括特点。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意识培养等问题的理论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 (4)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挖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活动渗透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6)实践检验法:在实践中总结处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 五、学校研究实践过程 1、营造自主管理的校园氛围。开学初,利用校会、班会、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宣传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产生初步的自主意识。

[新时期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新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意志、能力等综合教育的主要载体。它是根据一定的德育教育和培养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1 充分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特点,是做好学校德育管理工 作的前提 1.1 网络环境的变化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网络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受网络的诱惑,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和新的个性思维品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网络的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意志品质、个性思维方法以及模仿等方面形成较大的差异,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与挑战。 1.2 网络文化环境的变化影响学生已有品质的深化与拓展

网络环境下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而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单纯的、制度的、规范的,二者形成明显的对比。学生可以模仿网络中的品质形态,从事学习活动,而这些恰恰与现行的教育形式相对立。因此,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1.3 新时期教育对象的变化对德育工作带来管理上的影响 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久而久之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强有力的冲击。 1.4 新时期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可控性明显减弱 网络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以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许多困难。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本【最新版】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本 20xx年,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精神,以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自觉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抓手,拓宽德育途径,争创德育特色,提高德育实效。 一、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切实推进全员育人 1、健全“精细化”德育工作机制。以《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测评细则》为标准,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2、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各学校继续健全学校党、政、团(队)、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德育管理模式及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选拔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各教研片定期举行了班主任工作论坛、研讨会及校本培训,加强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

育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增强全员育人意识与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向模范教师学习、师德师风评议、师德检查、参与家访、举办师德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良好风范,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德育。开展县“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评选工作,大力表彰各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巩固青少年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理想信念教育。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强化德育课堂、主题活动渗透,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道德礼仪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连江人”等系列活动,注重礼仪、礼节、礼貌,不给他人添麻烦,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课题研究》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现实问题 清洁卫生既关乎面子,又与师生健康息息相关。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在校门口学生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当这些纸屑被扔在地上之后,我们发现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 二、研究内容 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 三、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跟踪研究,力促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2、询问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的现状,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定为2016——2017学年第一年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 2、确定课题组成员并分工,进行相关准备。 (一)宣传动员 1、利用升旗仪式宣讲活动主旨,在校园干道悬挂文明标语,倡议人人参与重视此项活动。 2、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细化教育。 3、召开专题学生教育大会,进行“告别‘乱丢乱扔’不文明现象”宣誓和学生签名活动,将人人参与签名的主题活动标语,张挂在学生每日经过的校道两侧提高影响力。 4、各团支部确保卫生责任区清洁。 (二)告别“乱丢乱扔”不文明行为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乱丢乱扔垃圾现象,目前已严重影响了校园面貌。为了营造洁净、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团委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不乱丢乱放饮料瓶、纸屑等杂物,不乱吐口香糖;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