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梁才: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高地

初秋时节,走马梁才。滨化搬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小高草莓大棚等一个个大型项目建设现场彩旗招展、机器轰鸣,到处一派如火如荼的施工场面。

近年来,梁才街道积极抢抓“黄蓝”两区战略发展机遇,依托优越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总抓手,按照“一产抓带动、二产抓服务、三产抓提升”的发展理念,潜心构筑经济发展“三区一带”,力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街道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多样化、税收多元化、发展多向化”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三产联动”的格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1至6月份,梁才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08.27万元,同比增长30.6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2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3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4亿元。

为构筑三次产业融合、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梁才街道办事处立足实际,高点定位,科学制定了“三区一带”发展规划。即:以东瑞化工、中海沥青为龙头,在黄河七路至南外环、东海一路至东外环建设东城高新化工园区;以义乌商贸城、银河物流为龙头,在东海一路至韩墩总干、黄河八路至220国道建设商贸物流区;以创智博天、小高蔬菜花卉大棚为龙头,在韩墩总干以东、黄河大坝至220国道建设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种植区;以禾家风尚生态园、张王黄金梨草莓园为龙头,在黄河大坝以南,黄河两侧

建设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街道在“三区一带”规划区域内,根据区位、资源、交通等实际条件,科学安臵项目,推动一、二、三产形成产业化联动发展之势,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二产反哺一产走出互补互促之路

以工促农,工农互促;以城带乡,城乡双赢;农业均衡联动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强了,地方财政收入高了,反哺农业的力度将更大。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梁才的高效生态农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强化工业科技支持,提高土地产出的附加值,探索出一条一产、二产互促互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种植区,街道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新特色为目标,重点实施“三个一万亩”示范工程,即“一万亩优质良田、一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种植、一万亩优质林果种植”。鼓励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种植,不断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农业提质增效,促农民增产增收。

位于黄河滩区的创智博天有限公司,这个已投资3500万元的项目,新上气雾培自动化种植技术, 成功引进“农业智能化控制计算机系统”并予以升级改造,创新推出“阳台蔬菜”种植技术,6000平方米现代化农业智能温室、1200平方米速冻生产间、3000平方米气调保鲜库、2000平方米育苗车间,现已投入使用。年产品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固定员工40名,带动农户500多户,

公司已成为滨州市菜篮子工程示范单位,体现了农业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的优势。

而另一边,芙湖渔歌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建成大小荷塘50个;小高20个高效生态示范蔬菜大棚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增收200余万元;中泰牧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脑孵化设备40余台,年产鸭苗1000余万只,年销售收入135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同时,梁才街道不断加快农业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到2016年,初步形成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区乃至全市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一产三产化一三互动相融并进

在张王黄金梨草莓种植园里,一颗颗黄金梨已经挂上枝头。在产品上选择经济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水果,在种植上采用“上梨下莓”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在营销上开展包括“沿黄休闲采摘节”、“农超对接”等灵活方式,梁才的休闲观光农业思路隐现其中。利用良好的生态本底、黄河横穿的资源优势以及沿黄底蕴丰厚的文化优势,将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三互动”、相融互促的良好发展态势。“同一样农产品,却有了双份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让农民跟着致富。”张王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俊介绍说。

梁才街道按照“一产三产化”的发展思路,聘请专家对沿黄休闲观光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群众积极探索休闲

观光农业发展路子,力争将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使之成为长线观光、短线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为滨州及周边城市居民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休闲会所”。同时,充分挖掘沿黄资源优势,形成以黄河滩区自然风光为特色,以现代休闲娱乐为热点,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休闲旅游格局。积极传承剪纸、象棋、锣鼓、秧歌等传统文化形式,开发挖掘“龙王崖”、“王大夫”、“玉皇堂”等精美传说,聘请专家进行精心策划包装,不断增加文化旅游景点数量。继续开展黄河休闲采摘节等节会活动,挖掘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加采摘品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休闲。

据统计,仅今年“第一届沿黄休闲采摘节”期间,街道共接待游客5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节会的举办,让老百姓从过去单纯的务农,变为了节会的服务人员,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形式,积极融入到节会中。一个村的采摘,带动了沿黄十公里、十几个村居的参与。梁才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亚东说,我们将继续坚持“节会品牌化、采摘常态化、产品生态化、服务多样化”的目标,积极引导各村发展一村一品,一村数品的特色采摘。同时积极引导大棚生态种植,建设生态农业片区,延长采摘周期,实现一年三季赏花、四季采摘,让农村居民真正在发展采摘经济中增收致富。

二、三产业并举协调共融发展

二、三产业是双向互动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以第二产业为服务对象,没有强大的第二产业做支撑,第三产业将因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保持稳定发展的格局;而第二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因此,梁才街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既注重加快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又注重协调处理二、三产业的关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街道力争通过城中村改造腾出更多土地用于二、三产业发展,而工业、服务业企业的强势入驻,也让更多的失地农民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进而促进城镇化进程。

在东城高新化工园区,梁才街道不断膨胀工业经济规模,着力突破“双百亿工程”。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总产值“双百亿工程”,在不断转型突破中实现工业规模的膨胀提升。以总投资26.8亿元的中海沥青、总投资37亿元的滨化搬迁、总投资8亿元的梦娜袜业及年销售收入28亿元的东瑞化工等大型规模企业的建设运营为依托,力争三年内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总产值均超百亿的目标。辐射带动以茂泰纺织为龙头的传统家纺产业、以青龙山水泥、良友防水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以环通动力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的振兴提档,在街道形成“一优多强”的工业产业发展模式,真正突显梁才“工业强办”的经济辐射带动效应。同时,不断完善东城高新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安排工业项目,延长工业经济产业链;着力加快中海沥青、滨化东扩、东日鸿泰、梦娜袜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投产进度,推动东瑞化工、中联水泥、环通动力、良友防水等项目的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良友防水、金龙混凝土等高新技术企业为带动,不断增加名牌产品、技术专利数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强化能

源和环境监管,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辐射带动日益显现,不但为梁才带来了强劲的税源,使得梁才税收实现了“翻筋斗”似的跨越发展,还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辐射带动了餐饮、物流、包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二、三产业的协调共融发展。

突出三产拉动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核心动力

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把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商贸物流等优势,着力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梁才街道重点以商贸物流区为载体,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滨城区规模最大的商贸物流园区。借助“依区傍市”的区位优势,以建立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为目标,科学制定全办服务业发展规划,搞好商贸物流区配套设施建设,保障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区各级出台的服务业优惠政策,并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激励政策,加大大型服务业项目招商落户力度。不断加快总投资6亿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及总投资5亿元的滨州国际商贸博览城的建设进度,力争2012年两项工程一期共45万平方米的商铺全部投入运营;不断加大对银河物流、金龙物流等物流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依托德龙烟铁路建设,发展一批新型物流企业,实现辖区物流企业集聚发展的目标。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带动周边14个村居的城

中村改造和农民的就业、创业,在东外环沿线构建起商业面积达100万平方的大商贸、大物流格局,形成滨城区经营面积最大的商贸物流园区。

同时,以“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全力推进为拉动,积极发展房地产业,不断加快瑞安小区二期、白鹭湾、中州臵业等房地产项目的建设速度,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依托威尔仕白鹭湖大酒店等服务业项目的运营,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加快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小高、东王、北程、大赵等群众性文艺组织为龙头,引导群众走上“庆典经济”的路子,切实增加群众收入;扶持引导餐饮、销售等民营业户的发展,不断增加群众从业数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就业。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日趋稳定。 2012年,街道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将突破亿元大关;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将突破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突破10亿元,梁才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时段。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84号)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以下简称“返乡人员”)到农牧区创业创新,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农牧区经济,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转变”新思路,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牧业农牧区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催生民生改善、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新动能。通过发挥市(州)、县政府责任主体作用,把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推进创业创新空间建设。通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发展市场主体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活力,鼓励和扶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促进创业创新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通过用好用活已有园区、项目、资金等存量资源,全力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同时

积极探索公共创业服务新方法、新路径,开发增量资源,加大对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二、重点领域 (一)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重点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生产,提升经营水平和带动能力。以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推进“粮改饲”为重点的优质高效绿色农牧业发展,着力构建循环农牧业社会化生产体系,促进循环农牧业发展。 (二)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围绕牛羊肉、冷水鱼、油菜、果蔬、青稞、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在农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等加工业领域创业创新发展,推进产地资源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对接,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 (三)推进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在农资配送、耕地(草原)修复治理、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农机作业服务、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废弃物处理、农牧业信息咨询等领域,创新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在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牧区绿化美化、农牧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创新农牧业服务性产品,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在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一二三产业融合 助推转型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转型发展 粮油集团 (2015年3月) ****粮油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实业、**食品科技、**生态农业、**种业、**臵业等38个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800余亩,资产总额12亿多元,现有员工1300多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商业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科、工、贸、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近来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基地联动、产业推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产业,不断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一)稳步拓展“一核两圈”基地。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县内外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油原料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核”即有机稻生产核心区。以**线生态农业走廊为中心线,在现有5000亩有机稻基地基础上,实施倍增计划,3年内创建了10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两圈”即优质稻原料保障圈和补给圈。实施订单农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形成了100万亩的优质稻原

料保障圈。进一步拓展县外资源,将“订单农业”面积扩展到**、**、**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涵盖周边县(市)的200万亩优质稻原料补给圈,共建成300万亩优质稻高产稳产基地。在“两圈”范围内创建2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组建65个镇级优质粮油种植协会,带动64 万个基地农户年增收逾6亿余元,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生态农业新模式。2013年,**集团在**镇**、**村流转承包土地5000亩作为示范基地,创新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在有机稻种植区建成“稻鸭共育”示范基地2500亩,“稻鱼、稻鳖”示范基地200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600亩,实行以稻为主,稻鸭、稻鱼、稻鳖、稻虾共生,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公司将在10万亩有机稻种植示范区逐步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基地联结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 (三)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是**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再生稻以其投入少、产量高、米质好的优势倍受消费者的亲睐。**集团顺势而为,建立了万亩再生稻种植基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合作共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建了湖**再生稻院士工作站,推广再生稻栽培新技术模式,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3月16日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集团举办了**院士学术交流座谈会、报告会,培训农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标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全国各地农业开始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信息农业、高端增值农业等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直销市场等不断涌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地方“三农”工作,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荣膺“西部竞争力十强”,是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之路,并取得了实效。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 大竹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实践 大竹县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活跃三产”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20.4‥54.3‥25.3。 1.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一产业 大竹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农业“1243”工程,持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壮大粮油、蔬菜、畜禽、苎麻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实现畜牧业产值34.5亿元。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全省現代农业重点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2万亩。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和规范运行农民专合组织,推动农业招商向农业选商转变,促进各类主体及农业产业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巩固提升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劳务输转稳定在35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保持在35亿元以上。 1.2 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壮大二产业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项目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项目 XX的乡村有丰富的柑桔、茶叶、油桐、油茶等资源,可利用以上资源建立数个田园综合体,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发展生猪、羊、牛、兔、鱼等养殖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发展,形成循环经济,并对以上的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将农村的民间艺人集中在田园综合体中,把XX的民间艺术和民歌借助田园综合体的平台,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推XX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的目标。 随着XX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城乡差距较大,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通过城乡互动,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联系在一起,从而拉动农村的经济、弥合乡村的文化。田园综合体打造了城乡互动的平台,架构了城市与农村交流的桥梁、拉近了市民与和农民沟通的距离。满足了城市人呼吸农村新鲜空气、欣赏农村田园风光、享用农村特色美食、购买农村有机果菜、体验乡村美宿等的需求,达到了“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民增乐”的目的。 一、XX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XX的田园综合体包括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体系,由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 1、农业景观区 农业景观区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题观光活动的区域,是吸引人气、提升田园综合体效益的关键所在。利用当地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发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并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2.休闲聚集区 休闲聚集区利用农村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静荡的湖水、生态的湿地、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发展观山、赏景、登山、玩水等休闲体验活动。使城乡居民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体验带来的乐趣。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家解读⑤ 《农民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01 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很显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国际上,日本今村奈良臣较早提出产业链整合、融合的发展理念。他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提出农业的“六次产业”概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六次产业,后来他又提出,六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日本政府吸收了“六次产业”的发展思想,2008年制定《农工商促进法》,支持

赵海 论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赵海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本报告集中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当前我国农业链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报告分析了中央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其理论渊源和概念内涵,并结合笔者的调研归纳出几种典型的经验模式,提出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议。报告认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握好农业要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共振、加工流通增值收益要让农民共享这一准则,建立起消费导向和利益共享两大机制,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三类主体,重点抓好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四大任务。 2014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政策层面看,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政策词汇。从理论层面看,目前理论界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还很少,讨论也多限于对策分析,缺乏对这一政策创新的系统探

讨。本文从当前我国农业链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中央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其理论渊源和概念内涵,并结合笔者的调研提出几种典型的经验模式,试图勾勒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致图景。 一、政策背景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十一连快”,官方称之为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然而,在靓丽数据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竞争力连年下降,粮食库存压力巨大,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农民增收略现疲态,粮食和油脂加工业以及部分畜牧行业在生死线上挣扎,从这个视角来看,也可以认为农业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笔者以为,正是基于当前无序的生产发展和滞后的产业链建设之间的矛盾。解构这一矛盾,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脱节”。 从产业链上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脱节。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表现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加工转化能力不强,无法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主产区成为“原”字号农产品的调出地。在加工区和主销区,主要表现为上游基地建设滞后,原料多通过

一二三产业融合总结

精心整理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结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梨树县经济开发区霍家店经济园区内,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电子商务、果蔬食品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15质术职称“公司+社员亩,年公司主要以生产加工农产品为主,产品有速冻豆角、粘玉米,保鲜蔬菜、净菜等10余个品种。产品主要供应国内超市和连锁店。近两年,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呈显着上升态势。企业注册商标2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为。。。。。。。。。。。省级龙头企业、。。。。省。。。。示范单位。 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程生态化,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物流、农村广大用户为平台,推进农产品业绿色增效开展试点示范,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为目的主导产业。以生产基地、加工为主体,创建生态型企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 四平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进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年可生产 X辆, 链配送发往哈尔滨、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城市。 三、下一步实施计划及存在的问题 (一)下一步实施计划 1、“稻鸭共养”、“鱼鸭混养”和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模式的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高标准水稻种植区推广实施“稻鸭共养”、“鱼鸭混养”和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

模式,生态循环养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设施建设、防疫体系、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制定。 2、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定点销售的产业建设:“稻鸭共养”、“鱼鸭混养”、“猪-粪-沼-草-鱼”等多种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合的模式。家禽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购置。病死家禽及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建设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加工设施,购置无害化处理设备和有机肥加工设备等。 3

×××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有限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从事畜禽水产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冷链物流及观光休闲等业务。企业年可屠宰加工生猪35万头、家禽1200万羽,饲料10万吨,产品销往各城市冷链市场。拥有屠宰生产线2条、饲料生产线1条、万吨冷库1座,流转土地3000亩,水面20000亩。自建猪场2个,家禽养殖基地6个年存栏生猪1000头,年存栏家禽200万羽。企业注册商标3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建立畜禽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程生态化,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平台,推进畜禽业绿色增效开展试点示范,建立以家禽养殖加工为的主导产业。以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为主体,创建生态型企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以屠宰加工基地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冷链服务业,有效的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业:××××在全县6个乡镇20个村布局种养殖产业,自建规模种养基地15个,带动基地200多个,主要开展家禽、生猪、水产养殖和粮食、饲草种植。截止目前,××××流转种植基地3000亩,养殖水面20000亩。基地着力构建粮饲兼顾、农牧渔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种养加一体化建设。目前已形成“鱼鸭混养”、“稻鸭共生”、“猪-粪-沼-草-鱼”等多种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合的模式。 二产业:××××是××××县唯一一家定点屠宰场,拥有半自动机械化屠宰3条,年可屠宰生猪35万头,家禽1200万羽,加工肉制品5000吨,以及拥有年加工10万吨畜禽饲料厂1个。××××始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建立了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程生态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 三产:××××建有1个万吨级冷冻冷藏库,拥有冷链配送6辆,每日配送冷鲜肉42000公斤,覆盖××××县22个乡镇。畜禽冻品冷链配送发往南京、合肥、武汉、南昌、哈尔滨等全国各城市。××××基地还开展休闲观光,主要经营船上农家乐、休闲垂钓、荷塘观光等业务。 三、下一步实施计划及存在的问题 (一)下一步实施计划 1、“稻鸭共养”、“鱼鸭混养”和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模式的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高标准水稻种植区推广实施“稻鸭共生”、“鱼鸭混养”和林下养殖等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循环养殖的关键

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赵建华 2017年03月20日18: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赵建华)中国财政部20日对外公布消息说,去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2亿元人民币,支持安徽、重庆等12个省(直辖市)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包括: ——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绿色农业,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农业蓬勃发展,一些传统资源、农业废弃物被综合利用,农业潜力被激发。 ——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从建设种植基地,到农产品加工制作,到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形成一条龙发展的“全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 ——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或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学校。 ——科技渗透发展融合模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引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栽培模式等,实现现代先进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提高,特别是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产业、产品品牌和价值不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财政部表示,通过试点,农村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热点和亮点,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农业部,创新思路方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另据去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希望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doc

篇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现结合实际,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

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 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政府按照“果菜富民”战略和塬区苹果业、川道棚栽业、全县草畜业的发展布局,确立了“园区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产业突破”的现代农业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实现了全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7%。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同比增长1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5万亩,粮食产量2万吨。全县梨果总面积3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5万亩,实现苹果产量25万吨,产值5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8500元。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实现各类瓜菜产量16万吨,产值1亿元。全县生猪存栏15万头、牛存栏69万头、羊存栏61万只、家禽存栏32万羽。2015年1-5月份,全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8%,其中农业总产值0.92亿元,同比增7%。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案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随着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育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逐渐融入全民健身并进入乡村,推动着运动休闲迅速发展。体育如何与旅游、农业有效融合,点亮乡村美好生活?运动休闲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绿维文旅通过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结合多年在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实践,创新提出休闲运动与“农业+”双引擎引领的三二一产融合开发架构。 一、乡村振兴应该充分运用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理念 运动休闲是乡村振兴可以依托的新载体之一。运动休闲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运动休闲产业与农业等多产业的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 首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本身的发展质量。以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为基础,跳出“农” 的限制,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的培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其次,有效推动运动休闲产业的深度融合。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及农村社会发展的限制,农业本身的增长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通过运动休闲

新产业、新业态的导入,在运动休闲的引领下,可有效推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康养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休闲运动与“农业+”双引擎引领的三二一产融合开发架构 XXX通过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认为应该形成以运动休闲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引擎引导的消费聚集为基础、以科技手段的应用渗透为依托、以电商物流为引导、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带动的“三二一”融合发展模式。 1. 构建核心吸引力是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 运动休闲引导的乡村振兴需要构建核心吸引力,吸引核是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整合开发的核心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具有核心吸引力的运动休闲项目。核心吸引力的打造,运动休闲项目IP的导入是关键。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Word文档-可编辑 编辑单位: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O一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 (5) 一、基本情况 (5) (一)XX地区概况 (5) (二)农业产业现状 (6) (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6) (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6) (五)农业经营主体情况 (6) 二、基础和优势 (7)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13) 四、发展定位 (14) 五、试点目标 (14)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16)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16)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17) (一)强化农业基础 (17) (二)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 (18) (三)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 (19) (四)推进农业与现代商务物流业深度融合 (21) (五)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22) (六)推进农业新型业态发展 (23)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23)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24) (一)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24)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25)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26)

(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 (28) (五)积极培养新型农民 (29) (六)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29)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29) (一)推广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 (30) (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30) (三)发展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 (31)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32) (五)促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相互之间利益的紧密联结 (33)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3)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35) 第四章机制创新 (38)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38)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39)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40)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41)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42)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45) 一、农业建设项目 (45) (一)农业基地建设 (45) (二)农业与旅游结合建设 (46) (三)农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 (47) (四)农业新型业态建设 (48)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48)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49)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49)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9)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52) 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 (62)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POLICY?||?国策?责任编辑:李佳婧国 策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6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 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一 制度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 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对 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 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中央调剂基金 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 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 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6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深化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北京、上 海、天津、江苏等地被列为深化服务贸易创 新发展试点地区,期限为2年。强化地方 服务贸易跨部门统筹协调决策机制,依托 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一批 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探索推进服务贸易数 字化,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可贸易性,推 动数字内容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 发展。 把农业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6月8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 见》,要求把农业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以“安全、优质、绿色”为基本要求,深入实 施品牌强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 向提质导向。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 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提升品 牌科技含量,增强品牌国际竞争力。把农 业品牌建设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结合 起来,发挥特优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上 的特定优势。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 监管 6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市场 监管领域推进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全面推 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 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 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是深化“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加强顶层 设计,统一“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流程, 整合各类市场监管平台。推进跨部门综合 执法、联合监管,减少多头多层重复执法。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月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的通 知》,要求加强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 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 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财税、金融、保 险、投资、科技、人才和用地用电等政策措施 落地见效。以返乡下乡本乡创业创新人员 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融合利益共同体。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5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 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以 省为单位公布各层级政府“马上办、网上 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 2018年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有条件的 地方可以探索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 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大力推进中央和 地方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从 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探索对适 宜的事项开展智能审批,实现即报即批、即 批即得。 5 https://www.doczj.com/doc/664512462.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