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利用学案及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小组展开交流、研讨;学生总结规律,方法,技巧;反思学习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繁荣景象和危机爆发组图对比,导入罗斯福新政的必要性,以此引入本课的内容。

【投影】20世纪20年代富裕的图片

【进入新课】

第一部分:

用几段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因素一:贫富分化严重,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材料:长期以来美国流行一种经济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节,解决各种矛盾,鼓励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应少干预经济。 —《世界经济史》

因素二: 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 因素三:股票投机与股市崩溃

2、特点:(1) 持续时间长 1929~1933年

(2) 波及范围广波及到所有经济部门,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3)破坏性大波及到所有经济部门,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3、危机的影响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

【小组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探究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开创了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

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讨论结束,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更正,对其回答进行表彰鼓励。

探究二:通过以下材料探究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新政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材料二: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材料三:罗斯福说: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

之后带领学生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记忆。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这种方式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固,理解知识把握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凯恩斯主义,部分,让学生理解诶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联系。

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2).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3).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2、基本思想:国家干预经济

3、影响:

(1).取代了传统自由放任经济理论,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2).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课堂总结】

1929-1933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在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时刻,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沿着罗斯福新政的轨迹,相继进行改革、调整,资本主义进入了“黄金时代”。

学情分析

阶段的高中学生年龄约为16~17岁,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地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是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不足,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本节课我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重点,学好本课对于理解经济制度,培养学生的改革精神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的学习应予以重视,为此本节课采用分组讨论和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来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在授课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而,注重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斯福新政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凯恩斯主义。结构完整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衔接流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导学案编制内容详细,结构清晰,便于引导学生自学,掌握要点。课堂教学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合理运用多媒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多次渗透学法指导。师生共同参与,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本节的教学,我认为已经达到了预先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了原电池原理的实质,锻炼了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推理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的时间把握得不错,每个环节都可以达到规定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也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反应适当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了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新课标的理念,没有采用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设置疑问,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发现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最终完成了本节课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体会了探索的乐趣,享受了合作中的成功。从而达到方法的引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难点的突破。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书社必修二第15课,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成功典范,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起到了重要影响。罗斯福新政吸收了苏联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开创了资本主义新模式,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0年代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灾难的事实说明了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经济体制遇到严重的挫折。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给美国带来希望,也给资本主义带来希望!他借鉴了

苏联的计划经济及西奥多罗斯福的曾经实践,开辟出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体制。这种体制仍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自由经济体制下“看不见的手”共同起作用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了活力!罗斯福以人类的共同的价值观为指导,关注下层、关注民生,使政府的职能扩大,国家保证民众的经济自由和经济安全,从巩固了民主政治!而社会保障法也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较早的福利国家,使得资本主义内涵更加丰富,也能够容纳更多的生产力!

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黄金时期”奠定了基础。而罗斯福在整个新政过程中的执政作风和执政理念更是现代青年成长的重要精神财富。

【课后练习】

1、(2015·重庆高考·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

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3、(2014·海南高考·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4、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5、(2014·安徽高考·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6、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

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7、(2014·福建高考·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

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

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9、(2014·福建高考·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

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10、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

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11、(2015·山东高考·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

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13、(2014·广东高考·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14、(2012·山东高考·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回顾知识,提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三个特点,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然后设问:最早开始经济危机的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是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跌d.失业人数激增 教师总结: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政局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出现了政治危机。绝望的阴云笼罩着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找出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而民主传统深厚的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环节一:1932年美国新一轮大选,人民将更多的选票投给了胡佛的对手—罗斯福。下面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看可以看出,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获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读材料: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谈谈你的收获。 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成就了罗斯福的丰功伟业。 教育学生:谈谈你的收获.好学习中更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送给大家语句名言共勉: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他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继续学习:“危”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强调信念的崩溃、信心的丧失才是才是社会最大的危机。 环节二罗斯福会用什么办法帮助美国人重新过上好日子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目录,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时间3分钟。 罗斯福之所以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它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智囊团”,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怎样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呢。我们分为四个组来探讨这个问题:从北往南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福利。 讨论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每前后排两桌四人为一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二是讨论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案上的材料展开,不必拘泥课本;三由各小组安排代表发言,发言时采取自主回答。

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职演讲稿

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职演讲稿(英文,中文版) 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职演讲稿(英文版) President Hoover, Mr. Chief Justice, my friends: This is a day of national consecration. And I am certain that on this day my fellow Americans expect that on my in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 whi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people impels. This is preeminently the time to speak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frankly and boldly. Nor need we shrink from honestly facing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today. This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 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 So, first of all,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nameless, unrea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whic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 In every dark hour of our national life, a leadership of frankness and of vigor has met with that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the people themselv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victory.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you will again give that support to leadership in these critical days. In such a spirit on my part and on yours we face our common difficulties. They concern, thank God, only material things. Values have shrunk to fantastic levels; taxes have risen; our ability to pay has fallen; government of all kinds is faced by serious curtailment of income; the means of exchange are frozen in the currents of trade; the withered leav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lie on every side; farmers find no markets for their produce; and the savings of many years in thousands of families are gone. More important, a host of unemployed citizens face the grim problem of existence, and an equally great number toil with little return. Only a foolish optimist can deny the dark realities of the moment. And yet our distress comes from no failure of substance. We are stricken by no plague of locusts. Compared with the perils which our forefathers conquered, because they believed and were not afraid, we have still much to be thankful for. Nature still offers her bounty and human efforts have multiplied it. Plenty is at our doorstep, but a generous use of it languishes in the very sight of the supply. Primarily, this is because the rulers of the exchange of mankind's goods have failed, through their own stubbornness and their own incompetence, have admitted their failure, and have abdicated. Practices of the unscrupulous money changers stand indicted in the court of public opinion, rejected by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men. True, they have tried. But their efforts have been cast in the pattern of an outworn tradition. Faced by failure of credit, they have proposed only the lending of more money. Stripped of the lure of profit by which to induce our people to follow their false leadership, they have resorted to exhortations, pleading tearfully for restored confidence. They only know the rules of a generation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罗斯福新政》,我将从4个方面来谈。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Ⅰ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第二课,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课标要求 1)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 A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B过程与方法: 1)从各种历史材料、历史情境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分析历史问题,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2)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对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略有了解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前后知识的连贯,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图示法、 ....等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 .....、讨论法 ....材料分析法 兴趣,从而掌握知识。 针对罗斯福新政改革较为复杂繁琐,对罗斯福的评价需要全面客观, 而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较差的特点,采用对比法 ....,从而使学生形成 ...和联系法 深刻的印象。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埃利诺罗斯福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

Address to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On the Adoption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埃利诺·罗斯福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关于《世界人权宣言》 Eleanor Roosevelt Mr. President, fellow delegates, The long and meticulous study and debate of which this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s the product means that it reflects the composite views of the many men and governments who have contributed to its formulation. Not every man nor every government can have what he wants in a document of this kind. There are of course particular provisions in the Declaration before us with which we are not fully satisfied. I have no doubt this is true of other delegations, and it would still be true if we continued our labors over many years. Taken as a whole the Deleg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this is a good document -- even a great document -- and we propose to give it our full support. 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Declaration is a matter of record in the Third Committee. I shall not burden the Assembly, and particularly my colleagues of the Third Committee, with a restatement of that position here. I should like to comment briefly on the amendments proposed by the Soviet delegation. The language of these amendments has been dressed up somewhat, but the substance is the same as the amendments which were offered by the Soviet delegation in committee and rejected after exhaustive discussio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mendments have been previously considered and rejected in the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We in the United States admire those who fight for their convictions, and the Soviet delegation has fought for their convictions. But in the older democracies we have learned that sometimes we bow to the will of the majority. In doing that, we do not give up our convictions. We continue sometimes to persuade, and eventually we may be successful. But we know that we have to work together and we have to progress. So, we believe that when we have made a good fight, and the majority is against us, it is perhaps better tactics to try to cooperate. I feel bound to say that I think perhaps it is somewhat of an imposition on this Assembly to have these amendments offered again here, and I am confident that they will be rejected without debate.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of the amendment to article 3 deal with the question of minorities, which committee 3 decided required further study, and has recommended, in a separate resolution, their reference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and the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As set out in the Soviet amendment, this provision clearly states "group," and not "individual," rights. The Soviet amendment to article 20 is obviously a very restrictive statement of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opinion and expression. It sets up standards which would enable any state practically to deny all freedom of opinion and expression without violating the article. It introduces the terms "democratic view," "democratic systems," "democratic state," and "fascism," which we know all too well from debates in this Assembly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on warmongering and related subjects are liable to the most flagrant abuse and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The statement of the Soviet delegate here tonight is a very good case in point on this. The Soviet amendment of article 22 introduces new elements into the article without improving the committed text and again introduces specific reference to "discrimination." As was repeatedly pointed out in committee 3, the question of discrimination is comprehensively covered in article 2

第三单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对策 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影响 (1)经济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严重。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改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四、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 认为对付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 禹州市二高牛青 [设计思想] 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学习,突出对人物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改革家直面困难、坚忍机智、奋斗不息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念,感悟到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敬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问题生成单】 一、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2280万张选票,比胡佛多705万张。同时民主党也赢得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罗斯福打败胡佛的因素有哪些? 二、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因此有人认为:“罗斯

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分成四组(金融、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福利) 三、 材料一柯立芝总统(1923—1928年任总统)提出:“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做生意,提出美国的基本原则是不干涉大企业经济,我倾向于减少而不是扩大(联邦)政府对人民的企业活动施加的约束和控制。” 材料二胡佛(1929—1932年任总统)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要继续奉行前任的政策。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罗斯福 罗斯福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开了许多药方,与以前的政策相比,新政到底新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四、在罗斯福就职后的几个月中,局势总算缓和下来,国家经济已明显复苏,工业生产指标从3月份的56上升到7月份上歪101,农产品价格从55上升到83个百分点,7月份就业人数达400万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1939年美国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问题探究单】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一位是邓小平,一位是罗斯福。”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拓展训练单】 A组基础题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教学反思】 历史小故事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0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

罗斯福就职演讲稿

First Inaugural Address Franklin D. Roosevelt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33.3.4. 演讲者简介: 罗斯福在1933年成为总统当时美国正陷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中。罗斯福以他的能力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去援助。罗斯福的许多施政观点至今仍是美国治国方针的一部分。 President Hoover, Mister Chief Justice, my friends: This is a day of national consecration, and I am certain that on this day, my fellow Americans expect that on my induction in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 whi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people impels. This is preeminently the time to speak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frankly and boldly. Nor need we shrink from honestly facing the conditions facing our country today. This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 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 So first of all, let me express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nameless, unrea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whic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 In every dark hour of our national life, a leadership of frankness and vigor has met with that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f the people themselv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victory.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you will again give that support to leadership in these critical days. In such a spirit on my part and on yours, we face our common difficulties. They concern, thank God, only material things. Values have shrunken to fantastic levels; taxes have risen, our ability to pay has fallen; government of all kinds is faced by serious curtailment of income; the means of exchange are frozen in the currents of trade; the withered leav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lie on every side; farmers find no markets for their produce, and the savings of many years and thousands of families are gone. More important, a host of unemployed citizens face the grim problem of existence, and an equal and great number toil with little return. Only a foolish optimist can deny the dark realities of the moment. And yet, our distress comes from no failure of substance, we are stricken by no plague of locusts. Compared with the perils which our forefathers conquered, because they believed and were not afraid, we have so much to be thankful for. Nature surrounds us with her bounty, and human efforts have multiplied it. Plenty is at our doorstep, but a generous use of it languishes in the very sight of the supply. Primarily, this is because the rulers of the exchange of mankind’s goods have failed, through their own stubbornness and their own incompetence, have admitted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