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科管理建设指南解读PPT课件

重症医学科管理建设指南解读PPT课件

重症医学科管理建设指南解读PPT课件

重症医学科管理建设指南解读PPT课件

危重病医学名词解释

1 危重病医学 CCM:(criticalcaremedicine)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 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 2共同通路(commompath危重病人不论来自哪个专科,也不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将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其疾病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或病程。 3 急诊医学( emergencymedicine,EM ):急诊医学涉及范围包括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的各种急症。因病人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故要求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4 灾害医学( disastermedicine,DM ):主要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海啸等导致的医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群体性。因此,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的伤病员成了灾害医学的基本内容,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中的特定内容,涉及组织领导、通讯、交通、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和后勤支持等多项任务。 5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 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创伤后的防御反应若失控或过度激活其所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8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创伤后机体除产生炎症介质外还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抗炎反应。适量的抗炎介质释放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征。 9 电解质:凡在溶液中能离解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叫电解质。 10 非电解质:凡在溶液中既不导电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 11晶体: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1 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称为晶体。 12 胶体:溶质分子>1 nm,而<100nm或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如白蛋白。 13 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指组织间液。第二间隙指血浆两者间在毛细血管壁侧互相交换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手术创伤或感染细胞外液转移到损伤或感染区域称为第三间隙功能上不再与第一第二间隙有直接联系成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14渗透(osmosis):是指当溶质的移动被半透膜所限制时溶剂(水)从较低浓度的溶液侧向 较高浓度的溶液侧的净移动。 15 渗透压( osmoticpressure )指由于渗透作用使水分子逆溶液浓度差单方向转移而产生的一种压力即阻止水分子继续转移的压力。 16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 )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离子物 质(分子量<30000)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COP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颗粒所产 生的渗透压。 18渗透间隙OG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公式未包括血浆中所有能产生渗透现象的物质如蛋白、脂类、乳酸等因此其数值必然低于实际测定值。我们将血浆渗透浓度实际测定值与计算 值的差值称为渗透间隙。 19 有效渗透分子:将体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有效渗透分子。 20 无效渗透分子:体液中含有的能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或细胞膜的溶质因其不能产生渗透现象。 21 SB :即标准碳酸氢盐是指血温在37C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条件下经用PCO2为40mmHg 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碳酸氢盐的浓度。 22 AB :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未经 P002为40mmHg勺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BHC03]的真实含量。与SB相比AB包括了呼吸因素的影响。

危重病医学题库

危重病习题资料总论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是指 A.服务于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房 B.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救治的场所 C.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管理的场所 D.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 对危重病人实行集中管理的场所 E.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选择危重病医学诞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E.以上都不是 选择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于 A.1968年 B.1970年 C.1978年 D.1980年 E.以上都不是 选择危重病医学中所谓的“共同通路”是指 A.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所采用的共同方法 B.危重病人病情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过的病程阶段 C.危重病人危重病病情发展过程中相似的规律或病程 D.危重病人救治结果的相似性 E.导致危重病人危重病情原因的相似性 创伤后机体反应 选择下列哪项不是SIRS的诊断标准 A.体温大于38℃或小于36℃ B.心率大于90次/分 C. 外周血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幼稚杆状核白细胞>10% D.外周血幼稚杆状核白细胞>10% E.呼吸频率小于20次/分或PaCO2大于45mmHg 第三章围手术期水、电解质及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一讲体液治疗的监测 选择以下麻醉药品对水、电解质平衡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乙醚增加血浆容量 B.环丙烷增加血浆容量 C.巴比妥类增加血浆容量 D.吗啡减少细胞外液容量 E.以上全对 选择以下对二氧化碳血症相关水、电解质影响正确的描述是 A.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增加 B.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减少 C.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可减少,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增加 D.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可增加,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减少 E.二氧化碳血症对水、电解质平衡无影响 选择年轻、重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一般可以耐受的体重增加范围是 A.10%~20% B.15%~25% C.20%~30% D.15%~30%

(完整word版)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

创伤后机体反应:也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成分输血:是将全血中有预防或治疗价值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制成一定标准的、质量优良的制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适当的制品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 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血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氧中毒:在不适当的高压下吸氧或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人体组织和功能上的损害。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正常机体血浆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总量相等,均为151mmol/L,从而维持 电荷平衡。 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未经P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HCO3]的真实含 量。 碱剩余(BE):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PCO240mmHg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将血浆或全血的pH滴定至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凡pH>7.40,需加酸滴定, 说明体内碱过多,称为碱剩余。 急性心力衰竭:由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性降低导致的组织灌流不足。 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指原无肝病患者突然发生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或出现严重肝功能 损害,并在起病的8周内出现肝昏迷的一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和障碍。 营养不良: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所引起的临床病理变化(大脑、心血管、肾脏、呼吸、胃肠道体温调节、免疫) 菌群移位:长期的禁食造成肠粘膜萎缩、肠腔内活的细菌、毒素、一些惰性颗粒及大分子化合物通过粘膜进入血液,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内脏)从 而激发或加重一系列炎症反应。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精神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历了残酷战争、严重创伤、 恐怖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精神障碍。 药物的残余效应:由于血内麻醉药浓度较高,或手术操作因故而中止进行,病人仍处于较深的麻醉,是麻醉手术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代谢性脑病: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而导致CNS抑制。 术后急性肾衰竭:由于围手术期失血、感染、休克、溶血、中毒、严重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急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含氮 分解产物潴留及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并发症。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一种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而对心功能障碍起辅助性治疗作用。

危重病医学试题库

危重病习题资料 总论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是指 A.服务于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病房 B.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救治的场所 C.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管理的场所 D.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 对危重病人实行集中管理的场所 E.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选择危重病医学诞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E.以上都不是 选择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于 A.1968年 B.1970年 C.1978年 D.1980年 E.以上都不是 选择危重病医学中所谓的“共同通路”是指 A.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所采用的共同方法 B.危重病人病情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过的病程阶段 C.危重病人危重病病情发展过程中相似的规律或病程 D.危重病人救治结果的相似性 E.导致危重病人危重病情原因的相似性 创伤后机体反应 选择下列哪项不是SIRS的诊断标准 A.体温大于38℃或小于36℃ B.心率大于90次/分 C. 外周血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幼稚杆状核白细胞>10%

第三章围手术期水、电解质及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一讲体液治疗的监测 选择以下麻醉药品对水、电解质平衡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乙醚增加血浆容量 B.环丙烷增加血浆容量 C.巴比妥类增加血浆容量 D.吗啡减少细胞外液容量 E.以上全对 选择以下对二氧化碳血症相关水、电解质影响正确的描述是 A.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增加 B.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减少 C.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可减少,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增加 D.高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容量可增加,低二氧化碳血症细胞外液减少 E.二氧化碳血症对水、电解质平衡无影响 选择年轻、重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一般可以耐受的体重增加范围是 A.10%~20% B.15%~25% C.20%~30% D.15%~30% E.20%~35% 选择严重创伤及休克病人体液从功能性细胞外间隙转移至细胞内,可占细胞外液容量比率为 A.5%~10% B.10%~15% C.15%~20% D.5%~15% E.10%~25% 选择中等手术第三间隙扩张导致的体液转移大致为 A.2%~4% B.4%~6%

危重病医学名词解释

1 危重病医学CCM:(criticalcaremedicine)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 2 共同通路(commompath)危重病人不论来自哪个专科,也不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将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其疾病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或病程。 3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EM):急诊医学涉及围包括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的各种急症。因病人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故要求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4 灾害医学(disastermedicine,DM):主要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海啸等导致的医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群体性。因此,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的伤病员成了灾害医学的基本容,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中的特定容,涉及组织领导、通讯、交通、医疗 救护、卫生防疫和后勤支持等多项任务。 5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 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创伤后的防御反应若失控或过度激活其所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8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创伤后机体除产生炎症介质外还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抗炎反应。适量的抗炎介质释放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征。 9 电解质:凡在溶液中能离解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叫电解质。 10 非电解质:凡在溶液中既不导电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 11 晶体: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1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称为晶体。 12 胶体:溶质分子>1nm,而<100nm或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如白蛋白。 13 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指组织间液。第二间隙指血浆两者间在毛细血管壁侧互相交换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手术创伤或感染细胞外液转移到损伤或感染区域称为第三间隙功能上不再与第一第二间隙有直接联系成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14 渗透(osmosis):是指当溶质的移动被半透膜所限制时溶剂(水)从较低浓度的溶液侧向较高浓度的溶液侧的净移动。 15 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指由于渗透作用使水分子逆溶液浓度差单方向转移而产生的一种压力即阻止水分子继续转移的压力。 16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7 胶体渗透压(COP)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8 渗透间隙OG: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公式未包括血浆中所有能产生渗透现象的物质如蛋白、脂类、乳酸等因此其数值必然低于实际测定值。我们将血浆渗透浓度实际测定值与计算值的差值称为渗透间隙。 19 有效渗透分子:将体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有效渗透分子。 20 无效渗透分子:体液中含有的能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或细胞膜的溶质因其不能产生渗透现象。 21 SB:即标准碳酸氢盐是指血温在37℃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条件下经用PCO2为40mmHg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危重病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可暂缺) 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 英文名称:critical care medicine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58 学分:3.0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危重病医学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临床医学课程,是麻醉学的必修课程,在培养麻醉学医学生的过程中起到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的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麻醉学课程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特点是将现代监测手段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麻醉医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危重病医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间见习与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和构图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启用,课间见习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 【了解】危重病医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节基本概念 【熟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复苏、加强医疗病房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 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

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4、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创伤后机体反应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改变 【掌握】创伤后机体反应的病理生理及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熟悉】创伤后机体反应对呼吸、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影响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 【熟悉】机体对创伤后反应的调控。 【了解】创伤后机体反应的人工调控。 本章思考题: 1、创伤后机体反应的概念? 2、对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有那些? 3、增强和降低机体反应的方法有那些? 第三章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一节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掌握】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 【熟悉】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第二节围术期液体治疗 【掌握】围术期体液量、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三节体液治疗的监测 【掌握】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熟悉】体重、血压、临床表现的监测。 本章思考题: 1、麻醉、手术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有哪些影响? 2、禁食期间的基础需要量应如何计算? 3、病人术中体液需要量包括哪几个部分?术后体液需要量包括哪些? 4、应如何估计脱水程度? 5、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断、治疗、病因、病理生理有哪些? 第四章围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危重病医学总结

名词解释 1 危重病医学CCM:(criticalcaremedicine)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 2 共同通路(commompath)危重病人不论来自哪个专科,也不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将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其疾病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或病程。 3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EM):急诊医学涉及范围包括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的各种急症。因病人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故要求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4 灾害医学(disastermedicine,DM):主要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海啸等导致的医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群体性。因此,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的伤病员成了灾害医学的基本内容,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中的特定内容,涉及组织领导、通讯、交通、医疗 救护、卫生防疫和后勤支持等多项任务。 5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 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创伤后的防御反应若失控或过度激活其所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8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创伤后机体除产生炎症介质外还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抗炎反应。适量的抗炎介质释放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征。 9 电解质:凡在溶液中能离解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叫电解质。 10 非电解质:凡在溶液中既不导电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 11 晶体: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1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称为晶体。 12 胶体:溶质分子>1nm,而<100nm或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如白蛋白。 13 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指组织间液。第二间隙指血浆两者间在毛细血管壁侧互相交换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手术创伤或感染细胞外液转移到损伤或感染区域称为第三间隙功能上不再与第一第二间隙有直接联系成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14 渗透(osmosis):是指当溶质的移动被半透膜所限制时溶剂(水)从较低浓度的溶液侧向较高浓度的溶液侧的净移动。 15 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指由于渗透作用使水分子逆溶液浓度差单方向转移而产生的一种压力即阻止水分子继续转移的压力。 16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7 胶体渗透压(COP)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8 渗透间隙OG: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公式未包括血浆中所有能产生渗透现象的物质如蛋白、脂类、乳酸等因此其数值必然低于实际测定值。我们将血浆渗透浓度实际测定值与计算值的差值称为渗透间隙。 19 有效渗透分子:将体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有效渗透分子。 20 无效渗透分子:体液中含有的能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或细胞膜的溶质因其不能产生渗透现象。 21 SB:即标准碳酸氢盐是指血温在37℃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条件下经用P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碳酸氢盐的浓度。 22 AB: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未经P00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BHC03]的真实含量。与SB 相比AB包括了呼吸因素的影响。 23 BB:即缓冲碱系指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也就是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

疼痛诊疗学及危重病医学试题

疼痛诊疗学及危重病医学试题 一、以下每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关于肩周炎,下列哪项错误 A肩周疼痛 B肩关节活动受限 C活动后加重 D颈肩背压痛点 E疼痛可向颈、背及上臂放散 2.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A为阵发性烧灼或电击样剧痛 B多见于第2、3支 C有扳机点 D常为单侧性 E多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3.癌痛的三阶梯用药原则以下哪项不正确 A阶梯给药 B按需给药 C口服给药 D用药个体化 E辅助用药 4.下列哪项不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A沿坐骨神经走行疼痛 B小腿及足外侧感觉障碍 C咳嗽及喷嚏时疼痛明显加重 D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E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有关创伤后机体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B主要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主 C免疫和凝血等系统亦参与反应 D对机体有防御性和保护性作用 E机体反应越强,对机体越有利 6.创伤后神经内分泌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 C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 D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E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 7.以下哪项不是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A凝血功能障碍 B血声升高 C枸椽酸中毒和低血钙 D高血钾 E血型交配困难 8.对肩周炎的治疗,哪项是不妥的 A能自愈,无需治疗 B理疗 C功能锻炼 D服用消炎痛 E局部封闭 9.关于脓骨外上裸炎,治疗与预防复发的原则是A手腕肘诸关节石膏托外固定 B及时治疗 C反复多次注射醋酸泼尼龙 D限制握拳与伸腕动作 E限制屈腕

10.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所致,这种反应的内脏传出神经是 A内脏大神经 B且融申经 C喉返神经 D舌咽神经的颈动脉窦支 E颈、胸交感干神经的心支 11.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腰肌劳损 C腰椎骨折 D第三腰椎横突过长 E肾、输尿管结石 12.首次急性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首选 A避免负重 B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牵引 C口服止痛药 D局部注射醋酸泼尼龙 E手术治疗 13.心绞痛时,感左上臂内侧疼痛,此痛属于 A想象性疼痛 B牵涉痛 C躯体性疼痛 D神经官能症 E以上均不是 14.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A有无下肢放射性疼痛 B有无间歇性跋行 C腰部疼痛的程度

危重病医学全本

第一章:危重病医学绪论; 第二章: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三章:创伤后机体反应; 第四章:呼吸功能监测; 第五章:血液气体监测、电解质监测及治疗;第六章:心肺脑复苏; 第七章:急性呼衰; 第八章:急性肺水肿; 第九章:休克; 第十章:氧疗、机械通气、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第十一章:术后脑功能障碍; 第十二章: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识别和治疗;第十三章:急性心衰 第十四章: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 第一章 一、绪论、重症监测治疗室 选择题: 1.恶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是 A.颅内高压 B.麻醉反应 C.术后腹胀 D.肠梗阻 E.低血钾 2.哪种心脏病最易在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D.先天性心脏病 E.以上都可 3.患者女性30岁,痔环内切术后24小时,出现尿潴留,其可能原因是 A.伤口肿胀疼痛 B.腰麻后作用 C.尿路感染 D.精神负担 E.卧床排尿不习惯 4.吸痰时吸管的大小原则上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 A. 1/8 B. 1/4 C. 1/2 D. 2/3 E. 3/4 5.下列哪一种心外因素在心源性休克发病中最为重要 A.容量不足 B.窦性心动过速 C.酸中毒 D.血管扩张 E.以上均是 6.休克治疗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前要特别注意 A.测血压 B.尿量 C.控制输液 D.不足血容量 E.调整体位 7.地高辛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阻滞 B.结性心动过速 C.室性早搏二联律 D.房颤、房扑 E.Ⅲ°房室传导阻滞 8.患者54岁,胸痛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及吸氧后缓解。但脉搏50次/min,血压100/70mmHg,心电图示前壁心肌梗塞伴莫氏Ⅱ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佳治疗是 A.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 B.静注阿托品 C.安装起搏器 D.仔细观察 E.静注利多卡因 9.慢性肠梗阻患者,10天来每天呕吐大量胃肠液。每天给其输液为10%葡萄糖液3000ml,5%葡萄糖盐水500ml,患者出现精神错乱,共济失调,躁动,昏迷,应考虑为

危重症医学简介

危重症医学简介(转引)2012-01-08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 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 ICU 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 Care Unit ,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 。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 ICU 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强。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ICU 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40 %。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 2.2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好评。 1863 年,南丁格尔在Notes of Hospitals 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1923年walter Dandy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3 Beds) 。1937年麻省总院Robter mason建立术后恢复室,是由外科和麻醉科共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线建立休克病房。24小时内总有1名医生或1名护士及其助手,12小时一班,测血压,开放静脉,早期复苏,使休克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打仗期间大量的人都到了前线,由于后方人力不足,就把相应的一些专科ICU全部集中在一起,在后方成立了集中恢复室。1947年,美国宾州成立麻醉学术小组,进行306例死亡病人分析,发现有效的监测可以使死亡率下降50% 。有计划的针对性监测,需要一批具有休克的病生理知识的重症医生。第一次提出ICU要有专业的人员。ICU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二战以后发展进入低谷,一直到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脊髓灰质炎侵犯脊髓前角,影响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死亡率87%。Lassen 院长和Ibsen (麻醉师)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雇佣200 名医学生和护士进行人工气道持续的手法通气及后期Engstrom 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下降至40% 以下。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 [单项选择题] 1、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C.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 D.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E.胰高血糖素增高和胰岛素分泌减少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创伤后垂体后叶ADH分泌增加。 [单项选择题] 2、呼吸空气时每100ml血液中的溶解氧为()。 A.0.10ml B.0.29ml C.0.65ml D.0.90ml E.1.22ml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3、一般出现休克症状时,估计失血量至少占全身血容量的()。 A.80% B.40% C.20% D.10% E.<10%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4、关于通气/血流比值(V/Q)下列哪项错误()。 A.正常人全肺平均值为0.8~0.9 B.正常人坐位时的V/Q值,肺上部低,下部高 C.第3肋水平,V/Q值为1.0 D.V/Q增高时,表示生理死腔增大 E.V/Q减低时,表示生理短路增大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鼻导管吸入的氧流量为2L/min,其吸入氧浓度为()。 A.21% B.25% C.28% D.33% E.37%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吸入氧浓度约为:20+氧流量(L/min)×4。 [单项选择题] 6、下列哪项不是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特点()。 A.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 B.可增加功能余气量 C.可降低肺顺应性 D.可减少肺内分流 E.可增加胸膜腔内压,使心排血量减少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7、以下哪项不属于机械通气停机的指征()。 A.自主呼吸频不高于25次/分 B.VT大于6ml/kg C.pH≤7.35 D.D.PaO 2>70mmHg(9.3kP(FiO 2 =40%) E.PEEP低于5cmH 2 O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8、哪一项不符合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意见()。 A.胸外按压频率是80~100次/分 B.人工呼吸,每次6~7ml/kg C.公众救护员可做只胸外按压的CPR D.公众救护员在评估心跳时,可不检查颈动脉搏动 E.单人和双人CPR时,按压与吹气比例均为15:2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单人和双人CPR时,按压与吹气比例均为30:2,2010年新指南修订为心外持续按压。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CCM):是一门研究危重急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学科,其治疗既突出紧急性,又以有创干预等高级治疗手段为主 创伤后机体(应激)反应: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全身特异性适应反应 代偿:指[HCO3-]/PaCO2中一个分量改变时,由另一个分量继发性变化而使两者比值接近20/1 氧供(DO2):是机体通过循环系统在单位之间内向外周组织提供的氧的量,也就是动脉血单位时间内运送氧的速率潮气量VT:在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残留的气量 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 分钟通气量MV: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最快速度,最大用力所能呼出气体的量 最大通气量MVV:单位之间内患者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PetCO2:患者呼气终末部分气体中二氧化碳分压 气道阻力RAW:气体流经呼吸道气体分子间及气体与气道内壁间发生摩擦所造成的阻力 肺顺应性CL:单位跨肺压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量的变化 机械通气: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重要方法 急性肺水肿:不同原因引起肺组织血管外液体异常增多,液体由间质进入肺泡,甚至呼吸道出现泡沫状分泌物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EF:EDV与ESV之差与EDV的比值,正常值大于0.55 VA: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肺泡通气量 MVV(最大通气量):单位时间内患者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30%为手术禁忌 营养支持时机:机体的有效循环容量及水、酸碱与电解质平衡得到初步纠正后,即应开始营养支持,一般在治疗开始后24~48h进行 脓毒症(Sepsis):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脓毒症合并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异常 休克: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代谢交换的最小功能单位 Qf:(肺血管静水压+肺间质胶体渗透压)-(肺血管胶体渗透压+肺间质静水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非ST段抬高,Tnl升高,为NSTEMI;非ST段抬高,T nl不升高,为UA;ST 段抬高,Tnl升高,为STEML ARF: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术后谵妄(POD):是一种术后急性的精神紊乱状态,常伴有短暂性的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和睡眠周期障碍,其中注意力障碍是其核心症状 MODS: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等危重病过程中,可以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性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 术中补液量:术前禁食的生理需要量和非正常体液丢失量+术中生理需要量+术中血管床容积扩张补充量+术中体液再分布量+术中失血失液量 低容量性及等容量性低钠血症补充含钠等渗液;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利尿。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先补等渗液后输低渗液;等容量性高钠血症补充低渗液;高容量性高钠血症利尿 补钾:静脉补钾浓度≤40-60mmol/L,速度小于等于10-20mmol/L。要注意①补加过程每2-4小时监测血钾②见尿补钾③酸中毒合并低钾,先补钾再纠酸④难治性低钾,注意补镁⑤补钾后出现手足抽搐需补钙⑥尽早改为口服补钾⑦减少钠摄入 高钾降钾:①钙剂或碳酸氢钠拮抗毒性②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高糖胰岛素③促进排出,袢利尿剂、血液净化ARDS轻度:200mmHg<PaCO2/FiO2≤300 mmHg,且PEEP 或CP AP≥5cmH2O 中度100mmHg<PaCO2/FiO2≤200 mmHg,且PEEP≥5cmH2O 重度PaCO2/FiO2<100 mmHg,且PEEP≥5cmH2O ARDS治疗:①控制原发病与抗感染②呼吸支持③药物④营养代谢支持⑤维护重要脏器功能⑥综合疗法 PO2下降原因:①肺泡通气不足②吸入氧分压过低③弥散障碍④通气血流比失调⑤右向左分流 PaCO2(血液中溶解CO2产生的压力,35-45mmHg)升高见于:①通气不足②输入碳酸氢钠③术中二氧化碳气腹④通气量设置过低、无效腔增大、钠石灰失效降低见于:1通气过度2低体温低代谢 酸碱失衡诊断标准: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代酸BE<-3mmol/L,HCO3-<22mmol/L,AG>15mmol/L;代碱BE>3mmol/L,HCO3->26mmol/L;呼酸PaCO2>45mmHg;呼碱PaCO2<35mmHg 酸碱失衡分析五步:①是否存在酸血症或碱血症②原发异常是什么③针对原发异常是否产生适当的代偿④若为代谢酸中毒,计算AG⑤计算△AG,比较△AG与△HCO3大量输血并发症:①止血功能障碍②低体温③低钙④酸中毒⑤血钾异常⑥微聚物和肺栓塞⑦心功能异常⑧高血氨⑨血性交配困难 DIC表现为凝血+出血,诊断标准:引起DIC的原发病+出凝血表现+凝血指标异常。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原发病治疗,支持疗法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治疗:1一旦怀疑溶血,停止输血2护肾3碱化尿液4维持血容量5糖皮质激素6抗休克7防治DIC 脑复苏的措施:1缩短脑血流中断的时间2通气支持3增加脑血流4控制性低温的治疗5控制血糖6药物治疗7高压氧 肠内营养适应症:1发病前或发病后存在营养不良2胃肠道功能存在3重症患者禁忌症:1肠梗阻,肠道缺血2严重腹胀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严重腹泻 肠内营养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2感染性并发症3胃肠道并发症4代谢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禁忌症:1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严重酸碱、水电解质失衡2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3急性肾衰存在严重氮质血症4严重高血糖未控制 脓毒症诊断:感染+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 A)≥2分qSOF A:呼吸频率≥22次/分;收缩压≤100mmHg;意识障碍(≥2分即可)脓毒性休克是在sepsis基础上出现补液无法纠正的低血压及乳酸>2mmol/L 休克治疗原则:尽早去除休克的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缺氧和细胞氧代谢障碍,维护心血管系统功能 液体复苏目标,EGDT6h:①CVP8-12mmHg②MAP≥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70% 休克治疗四阶段:1抢救阶段(稳定血压)2优化血流动力学(液体复苏,增加氧供)3稳定阶段(防止器官衰竭)4降阶梯治疗(负平衡) 脓毒性休克治疗原则:1控制感染和原发病的治疗2早起积极液体复苏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4改善心肌收缩力5加强呼吸管理和呼吸治疗 肺水肿的治疗:1病因治疗2维持气道畅通,充分供氧,纠正低氧血症3降低肺血管静水压,提高血浆胶渗压,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4镇静镇痛 心肌缺血的原因:1冠脉灌流量下降2冠脉血氧含量降低3心率增快4心肌收缩力增加5室壁张力增加 ARF诊断: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1型呼衰:PaO2<60mmHg,PaCO2正常或下降;2型呼衰:PaO2<60mmHg,PaCO2大于等于50mmHg ARF治疗:病因治疗,呼吸支持,控制感染,维持循环稳定,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减轻心脏负荷、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氧供需平衡。 急性肾衰AKI诊断标准:①45h内Scr升高≥26.4μmol/L ②Scr升高超过基础值的1.5倍及以上,且明确上述情况发生在7d内③尿量减少<0.5ml/(kg·h),且时间持续6h以上 AKI治疗原则:1加强液体管理2维持内环境稳定3控制感染4肾代替治疗5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去除危险因素 AKI预防:1维持肾脏灌注压2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3控制感染4及时清除肾毒性物质5预防造影剂肾损伤 少尿期治疗原则:1控制水和钠的摄入2注意饮食与营养3代酸治疗4高钾治疗5RRT治疗 机械通气适应症:各类呼吸衰竭治疗后,病情仍恶化,出现1意识障碍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或氧合障碍 机械通气禁忌症:1气胸及纵膈气肿未行引流者2肺大泡和肺囊肿3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者4严重肺出血导致大咯血5气管-食管瘘 MODS治疗:1加强器官系统功能的监测与护理2合力支持、改善全身状况3积极治疗原发病4及时有效控制感染5防止休克及缺血6保持良好的呼吸与循环7支持相关器官系统功能8特异性治疗9基因治疗10中医治疗

危重病医学 名词解释

1.创伤后机体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 机体受到创伤后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指各种严重感染、损伤等原因引起促炎、抗炎介质失衡所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反应或瀑布效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 3.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机体在创伤、感染和休克等引起SIRS的同时,伴有代偿性抗炎反应,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以对抗炎症过程,有助于防止和减轻SIRS引起的自身组织损伤。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经历重大创伤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当时情景、回避行为、情感麻木、高度警觉的状态。除精神障碍外,常伴有躯体症状。 5.TURP综合征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时,冲洗液快速吸收入血而致血管内容量负荷过重,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CVP升高、癫痫样发作。 6.脑耗盐综合征CSWS 颅内病变进程中,因下丘脑疾病或受累使钠盐经肾脏途径丢失而以高尿钠、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大多呈一过性,多在3~4周后恢复。治疗关键是补充水钠。 7.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 肺泡气和动脉血之间氧分压的差值,是判断氧弥散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肺换气的指标、判断血液从肺泡中摄取氧能力的指标。 8.氧合指数PaO2/FiO2 FiO2变化时,PaO2/FiO2反映氧气交换情况。PaO2/FiO2≤300mmHg提示肺的氧弥散功能受损,患者存在ALI;≤200mmHg提示发生ARDS。 9.闭合容积CV 从肺总量TLC位一次呼气过程中,从肺底部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是监测小气道疾患简单敏感的肺功能试验。 10.闭合容量CC CC=闭合容积CV+残气量RV,即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是监测小气道疾患简单敏感的肺功能试验。 11.动脉压ABP 即血压,指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同时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功能指标之一。 12.中心静脉压CVP 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由4部分组成:右心室充盈压、静脉内壁压、静脉外壁压、静脉毛细血管压。 13.肺动脉压PAP 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在肺动脉主干测得的压力。是反映左心前负荷、右心后负荷的指标。14.肺小动脉楔压PAW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漂浮导管在肺小动脉楔入部位测得的压力。是反映左心前负荷、右心后负荷的指标。 15.诱发电位EP 施加外界刺激(声、光或体感刺激)所引起的人脑的微弱电变化。又称诱发反应。 16.氧疗 通过提高吸入气中氧浓度,增加肺泡气浓度,促进氧弥散,进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以缓解或纠正机体缺氧状态的治疗措施。 17.吸气平台/呼气末停顿EIP 机械控制通气CMV时,于吸气末前,呼气活瓣通过呼吸机的控制装臵再继续停留一定时间(0.3~3s),一般≤吸气时间的15%,此期间不再供给气流,肺内气体再分布、使肺泡充气,气道压下降,形成一平台压。主要用于肺顺应性差的患者。 18.呼气末正压PEEP 吸气由患者自主呼吸触发或呼吸机产生,呼气末借助呼气端活瓣限制气流,使气道压力高于大气压。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改善通气及氧合,减少肺内分流。是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 19.最佳PEEP 肺顺应性最好、萎陷的肺泡膨胀、氧分压最高、肺内分流降至最低、氧输送最多、心排出量影响最小时的PEEP水平。 20.持续气道正压CPAP 患者自主呼吸基础上,呼吸机恒定输送一定正压的新鲜气流,正压气流>吸气气流,从而气道内保持持续正压。可以增加潮气量,吸气省力,患者自觉舒服。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机械通气(不包括非创伤性)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性炎症,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分早发性、晚发性VAP。 22.电除颤 选用适当强度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同时去极化而处于不应期,抑制异位兴奋灶,消除异位心率,为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重新下传冲动、恢复有效心搏创造条件。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