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公司治理

结构的组织形式与构架已基本完备,但许多改制后的国企公司治理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弊病,例如,股东控制权残缺、董事会职责不清以及监事会机制不健全等。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和弊病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占据着国民经济的主

体地位。国有企业经过改制,现已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然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未给国有企业带来治理效率的提升,其公司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例如,股东控制权残缺、董事会职责不清以及监事会机制不健全等。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通过,国有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及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有了明确的方向,即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意义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在于以下三点:

1.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关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与败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使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这是

经营权与所有权可分离的制度基础。而政府股东因为退出存 在的障碍,就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如果不进行 方面,如果用强化行政干预的方式维护企业的所有权,那企 业就退回到原始的状态, 即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分、 政企不分, 改革也将遭致失败。

2. 公司治理水平影响经济的增长

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机构投资与

个人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持续不断地流入企业,从而转化为生 产和发展的资金,公司治理结构在处于这一转化的核心位 置,起着相当关键作用。

3. 公司的治理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基础软件

对于一个富有前景的企业来说,公司的有效治理以及对

股东的诚信是获得投资者信赖的基石,也是走向资本市场的 通行证,更加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股权的多元化仍未实现

国有企业股权的多元化大多数还只停留于形式。国有股

的“一股独大” 造成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

效, 企业领导层的任免权仍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董事会及监事会 等治理机构,大多数都是形式而已。因此,公司的治理效率

干预,就会坐看国有资产的流失,未 尽到自己的责任;另

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 股东控制权残缺,经营者行为扭曲

股东控制权的基本行使方式有两种:首先,是在股东大

会上进行的投票,公司决策的直接参与,即所谓的“用手投 票”;其次是在股票市场上的转让,通过影响股价升降而间 接地影响公司的经营,即所谓的“用脚投票” 。国有企业的 改制中,形成的是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以及内部职 工股等相互分割的股权结构,且国有股与法人股所占的比例 较大,但有关规定限制了国有股及法人股在证券市场上的买 卖,这必然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其持股者也较难借助市场 来行使控制权。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对股东大会参加的股东 有最少持股数规定,而大多数流通的又都是小股东所持的股 票,这便使得这些小股东无法参加股东大会,不能直接行使

3. 董事会的职责不清

国有股份的过度集中,使股东大会变成了国有股份的扩

进入董事会,这就使得大股东在董事会中比例大都超过其持 股的比例,甚至董事会被大股东完全控制,或者由国家相关 机构直接任命。 另外, 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的合二为一, 使 经营层的权力未能相互制衡、监督。

4. 监事会机制不健全

监事会几乎是形同虚设,其发挥的监督职能相当有限。

首先,我国公司制企业所采用的为单层董事会制度,监事会 仅有部分的监督权,并无控制权与决策权。其次,我国《公 司法》等法规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方面是以股东的价值为 导向的,忽视了监事会的作用,从而使得监事会仅成为董事 自己的控制权,因此, 中小股东的权益被大股东侵犯

大会议,且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 中小股东较难

会所控制下的议事机构。另外,监事会在知识、经验以及能力方面的缺陷造成公司业务状况的无法监督,使得其成为了

个摆设。

5.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不够

首先,缺乏合理、合法的激励机制。其次,缺乏有效的

约束机制,即内部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代理的成本过高。

另外,我国为公司治理问题所出台的法律及规范不在少

数,但是执法的力度不够,且多数只是停留于经济的惩罚上,缺乏相应的刑事惩罚。近几年频繁出现因企业高管的违规操作而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事件,无不说明一点,即违规的成本太低,处罚的力度不够,这使得企业高管们在违法违规的道路上前赴后继,铤而走险。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及方法

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情况来看,

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以股东主导型产权制度为基础,强化监事会的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应以调整资本结构为主导,建立起股东主

导型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将相当数量的股份赋予企业的内部人员,使其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样,便可保证其积极性,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份内工作。另一方面,监事会的作用须得到强化。首先,需改变董事会与监事会权力并行的现状,提升监事会的地位。其次,需明确监督的主体。公司治理体系中,监督的主体是除控股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对监事会的人员与组织进行调整,明确地赋予其责任、权利及义务,真正做到科学监督。

2.建立健全外部制度基础

公司治理结构是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所建立的,

公司法》立法的初衷是采用“三权分立” 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以及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通过权力的相互制衡,使得三大机构各司其职,保证公司顺利运行。但这种设计的本质缺陷是忽视了所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应以董事会为中心。而立法时又未对别国的经验教训进行借鉴,从而形成了我国制度性的缺陷。因此,于企业外部,需加快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法律规范以及文化道德等基础方面建设的步伐,建立健全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制度基础。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对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进行考察,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探索求教于同行。 一、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 中国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实践起步于90年代初。作为一种微观制度安排,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因而,如何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研究、认识中国的实际,把握制度创新的机遇,避免和减少人为设计、干预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二、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2)这个所有权的分割、流动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或是尝试。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是一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但企业的发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置、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篇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篇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速与全球经济化趋势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诸项业务活动均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生命线。它对于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践行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提供的养分,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同样离不开国有企业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企业发展,并使企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和特点。企业文化是职工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一种工作方法,主要是统一职工思想认识,稳定职工队伍,树立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生产工作积极性。两者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教育和培养职工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最终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 2、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与差异。两者的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工作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手段都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文化体系和群体意识的管理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思想性,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职工灌输、引导和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鼓励功能,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起推动作用。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 国有企业是个经济组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大体上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方面。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国有企业的头等大事和主要任务,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生产主动性,使得大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引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资料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 构特点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一、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 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 二、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2)这个所有权的分割、流动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或是尝试。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

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但企业的发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置、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结果可能导致两个极端,即内部人控制或政府部门的多头干预。 三、股权单一化及解决的途径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即多是国有独资公司。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多元、分散、可流动的股权结构上的组织形态。单一化的股权难以形成制衡,会导致内部人控制。针对这一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提出股份制改造和股权多元化的政策和思路。 股权单一化产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计划体制的遗产。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看,除少部分私有企业外,多数大型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是通过上市实现的。在家族控制的私有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大众持有的上市公司之间几乎是一个空档,很难找到我们所讲的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是资本主义早期为了筹集资金以满足经济规模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现在这一形态在法律上仍存在,但在实际中一般都不再被大公司所采用。其原因: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企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企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作为国家知名百年老字号企业,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国资委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新形势下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几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引进大批人才,企业员工逐步年轻化,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普遍增强。此外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影响日渐扩大,员工的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快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以下,本人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企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谈五点看法: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应加大对职员的人性关怀,留住员工心,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创造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环境,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为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职工得到更大的实惠,实现共同发展。把灌输、引导与自我教育结

合起来,时刻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群众、贴近生活,亲切可信。企业要尊重员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肯定员工对正当物质利益的合法追求,坚决抛弃那种只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否定物质利益的“精神万能论”,面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自主化、以及思想观念和心理心态的复杂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多元中求认同,在疏远中求融合,在无序中求有序,在发展中求稳定,寻找新的工作平衡点和着力点。对员工的教育引导,要从强制性灌输向服务性引导转变,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人们的思想,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过程中实现步调一致,在激发个体展示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群体理念共识。 二、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热情。结合食品行业要求,大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企业和职工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得益于此,扎实推进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以廉洁从业为重点的廉洁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职业精神和廉洁意识。坚持突出群体意识和人的精神因素,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素质、塑造企业形象、传播企业声誉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三、要利用好先进工作者的案例,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发现和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本文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 思路:一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不断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三是将理论教育始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四是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企业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标签: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解决思路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认识仍然不清楚、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中,一些管理者总是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在此经济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既无能力也无所作为。有部分人认为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已趋向多元化,在企业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质利益的调节功能,而思想政治工作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作用也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还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从主导地位转到服从和被支配地位,加之政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鲜有建树,这才对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2、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仍然很陈旧 就目前国有企业现状而言,还存在一些很不适应的现象,比如在企业中,员工的接受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活动的方式以及企业经济运行的模式不相适应。尤其是对那些年龄较轻、思想很活跃的职工,工作负荷比较重、本身就感到生活节奏快,时间比较紧张,如果只是一味地频繁增加党组织生活和政治教育次数,而且形式呆板僵化,就会引起职工群众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 3、思想政治工作仍旧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组织在长期地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地工作手段,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认识上的误导和思想上的不能与时俱进,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困境中。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除了面临的困境,还存在挑战性。(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成果被社会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抵消了。这些消极因素一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二是在薪酬收入上分配不公,三是出现拜金和享乐主义。这些消极因素使很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发生了变化并最终使企业政工干部费尽心思

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以国有企业为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8847184.html, 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以国有企业为例 作者:张钰晨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20期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而国有企业作为发展历程特殊、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以及如何完 善公司治理做出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股权结构;激励机制;经营者市场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其治理效率仍未得到有效提升,对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国有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尝试,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由于国企的发展历程较之其他类型企业特殊,其结构中存在的先天问题改善时较为困难,导致如今国有企业依旧存在“内部人控制” 。 1.股权结构严重不合理,形成“大股东控制”局面。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对公司的绩效与价值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严重不合理,股权过度集中,产权约束机制又难以发挥作用,中小股东的权利往往被牺牲。我国尽管也做过股权分置改革,但改革之后上市公司依然难以贯彻同股同权等原则,难以形成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在国有企业的股份比例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股权,流通股数量少而分散,因而国家是最大的控股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因此,大股东的主观意志基本可以完全代表企业的意志,大股东一股独大,中小股东的话语权无法得到保障,股东之间缺乏制衡。如果大股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缺乏判断力,由于中小股东没有机会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将出现严重的决策失误,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制约关系失衡。 现代公司治理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监管格局,尽 管从形式上来看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的形式,但是其实质还是委托代理关系,无论是监事会还是公司的董事会,都非真正意义上的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仅仅是互相牵制的关系。在国有企业的多重委托的情况下,代理人之间往往追求相似的目标,这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串通合谋提供了契机,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致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制约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而政府监管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公司治理 结构的组织形式与构架已基本完备,但许多改制后的国企公司治理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弊病,例如,股东控制权残缺、董事会职责不清以及监事会机制不健全等。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和弊病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占据着国民经济的主 体地位。国有企业经过改制,现已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然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未给国有企业带来治理效率的提升,其公司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例如,股东控制权残缺、董事会职责不清以及监事会机制不健全等。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通过,国有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及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有了明确的方向,即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意义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在于以下三点: 1.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关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与败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使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这是 经营权与所有权可分离的制度基础。而政府股东因为退出存 在的障碍,就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如果不进行 方面,如果用强化行政干预的方式维护企业的所有权,那企 业就退回到原始的状态, 即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分、 政企不分, 改革也将遭致失败。 2. 公司治理水平影响经济的增长 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机构投资与 个人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持续不断地流入企业,从而转化为生 产和发展的资金,公司治理结构在处于这一转化的核心位 置,起着相当关键作用。 3. 公司的治理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基础软件 对于一个富有前景的企业来说,公司的有效治理以及对 股东的诚信是获得投资者信赖的基石,也是走向资本市场的 通行证,更加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股权的多元化仍未实现 国有企业股权的多元化大多数还只停留于形式。国有股 的“一股独大” 造成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 效, 企业领导层的任免权仍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董事会及监事会 等治理机构,大多数都是形式而已。因此,公司的治理效率 干预,就会坐看国有资产的流失,未 尽到自己的责任;另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支柱的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而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本为阐述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使人对国有企业思想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文化从各个方面的影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愈加凸现,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尚有许多薄弱点,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挑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国有企业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受到了极大挑战。如何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协调平衡,取得双赢的结果,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第一,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部分管理者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不到位,集中表现在口头重视、行动上忽视。企业部分管理者认为现在已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论成败,搞党建那一套没什么用。部分管理者和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当作是安排富余人员的地方。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投入不足,使大部分企业都面临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企业的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存在实用主义的观点。只关心生产销售,关心市场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关心企业业绩为自己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不认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凝聚、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摆设,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最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3篇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生命线。它对于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践行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提供的养分,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同样离不开国有企业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企业发展,并使企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和特点。企业文化是职工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一种工作方法,主要是统一职工思想认识,稳定职工队伍,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生产工作积极性。两者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教育和培养职工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最终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 2、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与差异。两者的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工作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手段都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组织观念教育的文化体系和群体意识的管理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思想性,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职工灌输、引导和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鼓励功能,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起推动作用。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 国有企业是个经济组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大体上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方面。生产经营工作是每个国有企业的头等大事和主要任务,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生产主动性,使得大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引导广大职工明天自己努力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实现集体和国家利益,实现自身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第二,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将职工的需求、建议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使管理层能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基层职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在企业目标、决策和管理实施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及时地向职工做好宣传,把企业制定的目标要求和战略意图传递给全体职工,使得职工能了解企业的远景目标与自身发展的关系,这样就能实现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报告(1)

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1)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产业形势严峻,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式,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一、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六大变化” 面临“六大变化”: (一)施工环境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房地产的大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高投入,

建筑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在国家各产业中居于前列。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导向中,建筑业也属于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和铁路等建设市场的放开,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和施工环境。同时,近年来全国建筑施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投资趋缓。如,因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案和“”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影响,铁路投资趋缓,建筑施工企业相关订单减少。二是信贷趋紧。国家采取连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信贷紧缩措施,使得国内基础设施施工项目面临信贷资金不到位、配套资金难落实的困难。三是成本增加。随着国内人力成本增长、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建筑施工企业总成本急剧上涨,利润空间减缩。四是涉外风险。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国外建筑项目的增多,涉外项目的风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等新问题层出不穷。 (二)结构调整变化 近年来,国家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普遍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制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施工模式创新。一是重新定位。不少施工企业重新梳理和定位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实施多元发展战略。原来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政治资源,它肩负着统一思想、宣传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的重要职责,在促进国企科学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不断向纵深推进,作为企业管理体制中重要一环的新闻宣传工作,也势必受形势的影响,产生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健全新闻宣传工作领导体制。树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职责的意识。 企业党委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积极支持、宣传工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广大员工广泛参与的新闻宣传工作格局;要练好内功,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宣传思想战线专业人才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各自业务、做出突出成绩、受到职工群众欢迎的专家型、学者型业务骨干。 第二,要找准工作定位。要当好企业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企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抢抓机遇,都需要新闻媒体宣传鼓劲。要通过新闻媒体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把企业上下的精神振奋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万众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当好企业形象的宣传者。企业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新闻作品具有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把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出去,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加优化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在舆论环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下,能否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与企业中心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小事不含糊、大事不糊涂,是非清楚、旗帜鲜明。对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原则问题,对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涉及员工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宣传部门和企业党政的指示进行正面宣传。 第四,要把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要将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宣传报道员的队伍建设,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逐步形成各尽其能,各显其才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宣传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活跃生活,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切实发挥出新闻宣传工作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国有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分析

国有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分析 2000-12-25 武汉大学杨波,张从华;广东工业在学经济管理学院段飞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国有公司的股权结构出发.指出我国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股权结构不合理有着直接关系。只有实现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才能推动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促进国企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一、我国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及现状 在我国,股份公司股本按产权主体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等。(1)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国家股的股东是国家,股东权利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有关授权单位、部门行使。(2)法人股,是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财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法人股按来源可分为境内法人股和境外法人股;按性质又可分为国有法人股和非国有法人股。国有法人股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事业或社会团体以依法占有的法人财产向独立于自己的股份公司出资形成的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国有法人股在法人股中占主导地位。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统称为国有股。(3)个人股,是指股份公司在发行股票时.由社会或企业内部职工个人认购的股份,可分为社会公众股和内部职工股。社会公众股是由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其合法所得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内部职工股是指公司内部职工以其个人合法所得投入公司所形成的股份。此外,部分上市公司还有另一类股本——转配股,所谓转配股是指在增资配股时,国家股股东或法人股股东放弃配股权,按一定比例将配股权有偿转让给社会公众股股东进行配股而形成的股份。可见我国目前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当复杂。虽然以上几种股票都属于普通股,但在这些普通股中,只有个人股中的社会公众股可以流通,平均只占总股本的30%左右,其余部分包括国家股、法入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等约占60%以上都不能流通。 表1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构成单位:亿股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一、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 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 二、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2)这个所有权的分割、流动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或是尝试。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

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但企业的发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臵、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结果可能导致两个极端,即内部人控制或政府部门的多头干预。 三、股权单一化及解决的途径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即多是国有独资公司。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多元、分散、可流动的股权结构上的组织形态。单一化的股权难以形成制衡,会导致内部人控制。针对这一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提出股份制改造和股权多元化的政策和思路。 股权单一化产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计划体制的遗产。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看,除少部分私有企业外,多数大型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是通过上市实现的。在家族控制的私有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大众持有的上市公司之间几乎是一个空档,很难找到我们所讲的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是资本主义早期为了筹集资金以满足经济规模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现在这一形态在法律上仍存在,但在实际中一般都不再被大公司所采用。其原因:一是由于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可以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集资方式和投资工具。二是不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缺乏有效的市场控制。从组织控制讲,

新时代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代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发表时间:2018-07-23T16:32:17.72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彭俊 [导读]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决策和方向。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机会与挑战并存,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涟钢双菱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娄底 417009) 摘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决策和方向。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机会与挑战并存,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在新时代下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路和建议。关键词:国有企业;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新时代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是改革与发展并存的时代,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时代。国有企业作为新时代下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抓好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稳定发展,在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竞争中解决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造福广大群众。 一、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首先,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较为陈旧。以往思政工作者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谈心、对话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在网络欠发达的年代,这样的工作方法确实真诚有效。但是,如今计算机技术早已普及广大群众,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文化,有些国企的思政工作者还是因循守旧,沿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开展交流和教育,方法陈旧且缺乏创新性,很难赢得新一代青年们的支持和共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2]。 其次,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缺乏凝聚力。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国企内部职工的待遇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虽有利于企业现代化管理,但是也给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带来了一定影响。很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获得对等价值的报酬,有些人心里难免出现不平衡思想,由此,这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出现懈怠的情绪,心不甘情不愿,造成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活力、进步意识和创新意识。 另外,部分思政干部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今天,国企内部的薪酬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职工的薪酬出现了等级分化,有些思政干部不能权衡好上级领导与下级职工的关系,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上下不团结的非良性现象。其次,在企业重组和裁员过程中,思政干部也将面临被裁的风险,这就使得思政干部的工作没有持续性和继承性,思政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大打折扣。 二、新时代下做好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1、将“中国梦”融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梦”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是属于每一个人,属于全体人民。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中国梦是一个具体而富含奋斗意义的大目标,不仅要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还要为员工造福,早日实现全面奔小康[3]。将“中国梦”融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新方向,能够赋予思政工作新时代的色彩,能够将企业的命运跟广大职工的命运紧密相连,企业的血脉与职工的血脉息息相通,企业的梦与职工的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够激发思政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企业职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2、围绕企业实际情况切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思政工作者首先要打破“为政治而政治,为教育而教育”的工作策略,很多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空谈思想,完全没有考虑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使政治教育变成了空谈说教,成效尽失。因此,新时代下,国企思政干部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级员工的思想情况,以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又要在其中渗透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内在需求,切实解决广大职工的需求,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能够为企业发展服务。 3、将“微媒体”融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今日头条”、“论坛”等“微媒体”正悄悄改变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强烈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预示着“微时代”的到来。新时代下,“微媒体”集信息丰富、民主性和开放性于一体,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微媒体”发布图片视频、现场答疑、沟通交流等形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传统的单向交流向双向,乃至多向交流转变,广泛吸取社会各界的正能量和公众舆论,将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政策等生动有效地展现在员工面前,多维度沟通交流,切实解决国企存在的内部矛盾,切实满足广大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总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4]。身处改革攻坚的特殊时期,国企势必要面对不可避免的阵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将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能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前景,关乎广大员工的命运。这就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法,壮大思政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同呼吸共命运,打赢新时代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攻坚战。参考文献 [1]张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研究——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57-62. [2]魏科忠.浅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J].才智,2018(02):224-225. [3]苗靖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9-10. [4]林平.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1(02):122-124. 作者简介:彭俊(1975年8月—),男,汉,湖南邵东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指标的选择与构造

摘要 国有集团公司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其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标准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关于效率定义的本源出发,重新探讨有关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问题,我们认为公司治理效率应该包括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两方面内容,即公司治理效率的“好”与“差”应该体现于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之差,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两大类9种指标作为衡量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收益;治理成本;治理效率

目录 1 公司治理效率核心内容的演变及其含义 (1) 1.1公司治理效率内涵的演变 (1) 1.2公司治理效率的含义 (2) 2 中国大型国有集团的治理效率指标选择 (3) 2.1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程 (3) 2.2中国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治理效率指标选择 (4) 2.3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 3 中国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特殊性对公司治理效率评价的影响 (5) 4 中国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治理效率指标体系的构造 (6) 4.1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结构指标 (6) 4.2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治理机制指标 (7) 5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公司治理效率核心内容的演变及其含义 以往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的考核通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对公司内部具体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为依据,采用上市公司的考核办法或者对该办法进行一定的调整之后来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进行考核。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在考核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时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考察企业所依据的理论与法律基础均是建立在西方较为完善的成文法与现代企业理论所形成的适合于私有制前提下的西方企业,其理论与方法经过直接或者改良后都将产生部分失效的现象;二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与其他类型大型集团公司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治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集团,利用上述方法所筛选的指标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进行考核时,可能导致无法产生较为准确的结果。因此,考虑到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特殊性有必要制定或者设计一套适合于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的考核指标体系。 1.1 公司治理效率内涵的演变 早期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认为解决两权分离所出现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如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这构成了最初的公司治理效率的核心内容。这一代理成本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外部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和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Jensen and Meckling,1976),建立最优所有权结构的标准就是如何尽可能地实现股权与债券总代理成本的最小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Hart(1995)、Shleifer & Vishny (1997)、Pagano & Roell(1998)等人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公司治理内涵。Hart认为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两个条件是企业内部存在代理关系,并且面临一个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公司内部的交易成本与代理成本,从而把公司治理的效率问题由考虑“一元”的代理成本转化成了“二元”的交易成本与代理成本,而Shleifer & Vishny、Pagano & Roell则跳出了所有者与管理之间分析框架,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控制性投资者与其他分散投资者之间的关系1,提出了所谓的“第二类代理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将损害分散投资者利益的“隧道行为”将至最小程度,而由于其存在而增加的成本被称为第二类代理成本。随着对公司治理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到21世纪初经济学家们已经将公司治理问题由公司的内部拓展到了外部,提出了包括市场治理成本和政府治理成本在内的外部治理成本,外部治理成本的提出增添了公司治理机制的新内容,即由内部治理机制扩展为内部和外部双向治理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