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鹬属等鸟识别

滨鹬属等鸟识别

滨鹬属等鸟识别
滨鹬属等鸟识别

滨鹬属等鸟识别起来比较困难,不过,还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某些有共同特征的鸟归类,缩小范围,各个击破。

一、特征明显,容易识别

1、勺嘴鹬

号称“金铲子”

2、三趾鹬

无后趾

成鸟夏羽

成鸟过渡羽

成鸟冬羽

幼鸟

无后趾。如果在野外观鸟和拍鸟时,注意后趾的话,识别起来应不困难。

二、嘴较长且略弯

这一类的鸟通常有三种:阔嘴鹬、弯嘴滨鹬和黑腹滨鹬

3、阔嘴鹬

在这三种鸟中,阔嘴鹬有明显的侧冠纹,夏季很明显,冬季亦可见。弯嘴滨鹬和黑腹滨鹬都没有,因此,可以作为识别的主要特征。

侧冠纹明显

侧冠纹可见

弯嘴滨鹬同黑腹滨鹬往往容易搞混。通常认为弯嘴滨鹬在距端1/3处开始弯曲;黑腹滨鹬是在近端处弯曲。

不过,这有时很难判断。以下再提供两个方面的依据供大家参考。

4、弯嘴滨鹬

弯嘴滨鹬嘴较细。如果与腿相比较,粗细应该差不多。

还有,弯嘴滨鹬尾上覆羽多为白色。

黑腹滨鹬嘴较粗。同腿相比,明显要粗得多、

此外,黑腹滨鹬尾上覆羽中间黑两边白。

弯嘴滨鹬:嘴较细,比腿略粗;尾上覆羽多为白色。黑腹滨鹬:嘴较粗,比腿粗得多;尾上覆羽中间黑两边白。

三、嘴短且直,腿黑色。

这里主要有两种:红颈滨鹬和小滨鹬。由于非繁殖羽识别比较困难,这里主要是繁殖羽的识别特征。6、红颈滨鹬

7、小滨鹬

红颈滨鹬:颏及喉棕色;大覆羽、三级飞羽以及尾羽几无棕色。

小滨鹬:颏及喉白色;大覆羽、三级飞羽以及尾羽羽缘棕色。

四、嘴短且直,腿黄绿色。

这类鸟比较多,主要包括:大滨鹬、红腹滨鹬、青脚滨鹬、尖尾滨鹬、长趾滨鹬以及斑胸滨鹬。

大滨鹬和红腹滨鹬嘴全黑;青脚滨鹬同长趾滨鹬,嘴基多为黄绿色;尖尾滨鹬与斑胸滨鹬,嘴为黄绿色,而嘴端黑色。再考虑其它一些特征,现将其分为两类。嘴黑色:大滨鹬和红腹滨鹬

嘴基黄绿色:青脚滨鹬、尖尾滨鹬、长趾滨鹬以及斑胸滨鹬。

嘴黑色

8、大滨鹬

主要特征就是嘴较长,同头的大小相比:嘴比头长。

9、红腹滨鹬

相对于大滨鹬而言,嘴较短,同头的大小相比:嘴同

头大小相当。

大滨鹬同红腹滨鹬繁殖羽容易区别。非繁殖羽成鸟或幼鸟,容易识别的主要特征,目前看来就是嘴的相对长度。

嘴基黄绿色

10、青脚滨鹬

嘴基黄绿色,两胁纯白无纵纹。这是同其它三种滨鹬相区别的主要依据。

夏羽

冬羽

幼鸟

下嘴基多为黄绿色

青脚滨鹬两胁无纵纹

11、尖尾滨鹬

两胁具“>”状纹

12、长趾滨鹬

鸟类调查报告

校园鸟类调查报告 一、前言 通过对校园鸟类的调查,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在综合素质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通过对鸟类的调查研究,对鸟类的基本特征以及常见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主要从鸟的外部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根据头部、颈部、翅、脚、尾来进行观察。通过这些特征的不同可以将鸟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通过对鸟类的调查,我们通过查阅文献提升了自己的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研究,加强了我们自身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是及其重要的。因此。通过本次鸟类调查研究,能够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在工作的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在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对鸟类的调查研究,我们认识了云南师范大学这个美丽的校园,同时也对大自然的一些物种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主要是2015-2016年下学期的学习过程当中。主要在平时学校游走时候以及在周末是外出游玩时间。 (二)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是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动物园、官渡区花鸟市场(三)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拍照法 三、调查结果 鸟类名录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戴胜科 Upupidae 戴胜 Upupa epops 鹤形目 Gruiformes 秧鸡科 Rallidae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 ??目 ??科 小??Tachybapus ruficollis 雀形目Passeriformes 雀科 Paridae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鸭科 Corvidae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观鸟基础知识

观鸟基础知识 全世界鸟类共有9千多种,我国有1253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超过欧洲、北美洲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观鸟(watching bird)是人们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结伴到大自然中,在山林、原野、海滨、湖沼、草地等各种环境中,在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去欣赏鸟的自然美,并观察它们的外形姿态、取食方式、食物构成、繁殖行为、迁徙特点和所栖息的环境等,了解鸟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鸟的关系。在欣赏鸟类绚丽多彩的羽毛、多姿多态的形体、婉转动听的鸣唱和活泼诱人的行为的同时,我们不仅使自己走进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还将自身融进了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无限欢欣和愉悦。观鸟就要到能看到鸟的各种自然环境中去,要走路。爬山、钻树林、过河流,对生活在快节奏环境中的城市居民来说,观鸟活动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气,可以锻炼身体,还能解除学习和工作的疲劳,达到放松神经、健身娱乐的效果。 观鸟活动在欧美开展得较早,在六十多年前美国的R·T·Peterson(彼特逊)就出版了《鸟类野外观察指南》为成千上万的人打开了通往奇妙的自然界的方便之门。近些年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观鸟活动已经蔚然成风,英国、德国。法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参加观鸟。在我国,香港和台湾也都有观鸟组织。在中国内地近些年群众性的现马组织也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观鸟活动。 观鸟基础知识(一) 一、观鸟前的准备 观鸟活动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一般只需一架适用的望远镜和一本鸟类图鉴就可以了。 (一)望远镜 由于鸟类比较敏感,观鸟时不能离鸟太近,因此双筒或单筒望远镜是观察鸟类的必备工具。特别是在湿地、湖泊、沙漠、海岸等地势平坦开阔,很少有天然隐蔽物的地方,要接近所观察的鸟类是很困难的,要鉴别鸟类和统计数量,就必须使用双简或单筒望远镜。 1.双筒望远镜主要结构 物镜:因为观察时,它向着被观察的目标,所以叫物镜。 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因为它靠近观察者的眼睛,所以叫目镜。 镜筒:镜筒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端连目镜,下端连物镜。 调焦手轮:安装在两镜简之间,用来调节物镜和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使人能看清物体。 视差调节环:安装在右目镜上,它是专为左右两眼视力有差异的人调整视差用的。 2.望远镇主要技术参数 所有的望远镜在镜身上都有该望远镜的技术数据,如8 X 30,第一个数字表示倍数,第二个数字表示物镜的直径(单位是毫米)。有些还会标有7.1°或100M/1000M的字样,它们均表示该望远镜的视野角度,而1 00M/1000M 则表示该望远镜使用者在离观察物体1000米远的地方,所能看到的视野范围是100米宽。倍数是表示望远镜放大能力的参数。如一架放大本领为8 倍的望远镜观看一只距离800米的鸟时,可以使人眼观察的视角增加8倍,这相当于鸟到观察者的距离缩短到实际距离的1/8,这时观察者就会感觉像在距鸟1 00米处看到的一样。一般双简望远镜为6至15倍,它们视野宽,体积较小,重量轻,便于近距离观察鸟类,适于在行走及在树林中观察鸟。单简望远镜通常倍数在2 0倍至60倍之间,它们体积较大,使用时要用三角架固定,机动性能较差,适合观察远距离能长时间停留在一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

在野外识别鸟类,可根据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但在大自然中,多数鸟类常隐匿枝叶之间不易寻见,或瞬间掠空而过,或受惊突然飞走,或逆光无法看清,因此,应根据形态特点、羽毛颜色、活动姿态和鸣声等予以准确迅速地识别。 这些识别方法,既是研究鸟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从事野外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未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前,要知道那里的环境特点。 根据有机体和环境统一的理论,估计可能遇见的鸟类类群。例如,到山地林区可以看到啄木鸟、杜鹃和一些雀型目鸟类;在高山的不同垂直带分布有不同的鸟类;在一片树林的不同层次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类,到水区可以看到游禽、涉禽和一些在水边的大树或灌丛中生活的鸟类;在多岩石的山溪和平坦的水稻田,遇到的水鸟也有所不同。这样,根据生态类群所作的划分和选择,便缩小了观察的种数,有助于研究鸟类的分布规律,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后,野外识别鸟类的依据,主要要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与麻雀相似者:文鸟、山雀、金翅、燕雀等;与八哥相似者,椋鸟、鸫等;与喜鹊相似的有:灰喜鹊、灰树雀、红嘴山鸦、杜鹃、乌鸦;与老鹰相似的有:鹰、隼、鹞、鸮等,大型的有鵟及雕;与鸡相似者:松鸡、榛鸡、石鸡、竹鸡、马鸡、勺鸡、长尾雉、白鹇、及鹧鸪等;与白鹭相似者,多种鹭类、黑鳱、大马鳱等,大型的有鹳及鹤。 2.嘴的形状:长嘴者:翠鸟、啄木鸟、沙锥、鹭、苇鳱、鹳及鹤等;嘴向下弯曲者:戴胜、杓鹬及太阳鸟等;嘴先端膨大者:琵嘴鸭及勺嘴鹬等;嘴呈宽而短的三角形者:夜鹰、雨燕、燕子及鹬等。 3.尾的形状:短尾者:鸊鷉、鹌鹑、斑翅山鹑、八色鸫、鹪鹩等,长尾者:马鸡、长尾雉、雉鸡、杜鹃、喜鹊、寿带等;叉尾者:燕鸥、雨燕、燕子、卷尾及燕尾等。 4.腿的长短:腿特别长者:鹭、鹳、鹤、鸨、鴴、鹬等。 根据羽毛颜色识别鸟类 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时,因逆光看好象是黑色,容易产生错觉,故应顺光观察。除注意整体颜色之外,还要在短时间内看清头、背、尾、胸等主要部位,并抓住一、二个显要特征,如头颈、眉纹、眼圈、翅斑、腰羽及尾端等处的鲜艳或异样色彩。例如: 1.几全为黑色者:鸬鹚、红骨顶、白骨顶、董鸡、河乌、噪鹃、黑卷尾、秃鼻乌鸦、大嘴乌鸦及小嘴乌鸦等。 2.黑白两色相嵌者:白鹳、黑鹳、凤头潜鸭、白翅浮鸥、丹顶鹤、白鹳、斑啄木鸟、鹊鹞、喜鹊、八哥、家燕等 3.几全为白色者:天鹅、白鹭、朱鹮及白马鸡等。 4.以灰色为主者:灰鹤,杜鹃,岩鸽,灰卷尾,及普通鵟等。 5.灰白两色相嵌者:白头鹤,白枕鹤,苍鹭,夜鹭,银鸥,红嘴欧,白胸苦恶鸟,燕鸥,白额燕鸥,灰山椒鸟等。 6.以蓝色为主者:蓝马鸡,蓝翡翠,翠鸟,三宝鸟,蓝翅八色鸫,红嘴蓝鹊,蓝歌鸲,红胁蓝尾鸲,红尾水鸲,蓝矶鸫。 7.以绿色为主者:绯胸鹦鹉,栗头蜂虎,绿啄木鸟,大拟啄木鸟,红嘴相思鸟,绣眼及柳莺等。

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

绪论第一章 29.什么叫野生动物(2.0分) 30. 简述检索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5.0分) 31. 野生动物案件及野生动物制品案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涉案价值如何进行计算?(5.0分) 32. 简述野生动物的价值?(5.0分) 33. 简述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5.0分) 34. 森林公安的执法对象?(5.0分) 35. “三有”动物指的是国家保护的_____的陆生野生动物,该名录共收录动物_____种。(1.0分) 36.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价值标准按照该种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_____倍执行,二级保护的按照该种动物资源管理费的_____倍执行。在处理野生动物制品案件时,其参考案值的核算方法为:野生动物具有的特殊价值或导致野生动物死亡的主要部分,价值按该种的_____%计算,其余部分按_____%计算。(1.0分) 37. 2003年2月21日国家林业局7号令正式公布_____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分) 38. CITES公约的中文全称是_____,本公约共有_____个附录,其中走私CITES 附录Ⅰ及Ⅱ中的非产于我国的物种,我国对其处理的原则是:附录Ⅰ按照国家_____处理,附录Ⅱ按照国家_____处理。(1.0分) 39. 动物命名采用双名制,即_____+_____,有亚种分化的采用三名制,即_____+_____+_____。(1.0分) 40. 在实际分类工作中种的鉴定通常采用下列三个标准:_____、_____和_____。 (1.0分)

41. 亚种的划分标准为种内两个异域分布的种群,其差异个体体至少达到种群整体的_____。(1.0分) 42. 动物分类阶元系统有7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43.狭义的野生动物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1.0分) 44.44.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_____》,这是建国后第一部专门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法律。(1.0分) 第二章 1. 下列鸟类中,跗蹠完全被羽的是()。(0.0分) A.白鹇 B.花尾榛鸡 C.黑琴鸡 D.白马鸡 2. 下列动物中,四肢呈桨状的是()。(1.0分) A.绿海龟 B.地龟 C.山瑞鳖 D.四爪陆龟 3. 下列动物中,指、趾间无蹼的是()。(1.0分) A.绿海龟 B.地龟 C.山瑞鳖 D.四爪陆龟 4. 爬行纲龟鳖目动物中具缘盾的是鳖科和龟科的种类。(1.0分) A.对 B.错 5. 爬行纲龟鳖目动物中背甲表面覆革质皮肤的的是鳖科和龟科的种类。(1.0分) A.对 B.错 6. 兽纲种类的头骨具有2枚枕髁,而爬行纲具1枚枕髁。(1.0分) A.对 B.错 7. 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的所有种类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0分)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 在野外识别鸟类,可根据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但在大自然中,多数鸟类常隐匿枝叶之间不易寻见,或瞬间掠空而过,或受惊突然飞走,或逆光无法看清,因此,应根据形态特点、羽毛颜色、活动姿态和鸣声等予以准确迅速地识别。这些识别方法,既是研究鸟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从事野外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未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前,要知道那里的环境特点。根据有机体和环境统一的理论,估计可能遇见的鸟类类群。例如,到山地林区可以看到啄木鸟、杜鹃和一些雀型目鸟类;在高山的不同垂直带分布有不同的鸟类;在一片树林的不同层次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类,到水区可以看到游禽、涉禽和一些在水边的大树或灌丛中生活的鸟类;在多岩石的山溪和平坦的水稻田,遇到的水鸟也有所不同。这样,根据生态类群所作的划分和选择,便缩小了观察的种数,有助于研究鸟类的分布规律,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后,野外识别鸟类的依据,主要要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与麻雀相似者:文鸟、山雀、金翅、燕雀等;与八哥相似者,椋鸟、鸫等;与喜鹊相似的有:灰喜鹊、灰树雀、红嘴山鸦、杜鹃、乌鸦;与老鹰相似的有:鹰、隼、鹞、鸮等,大型的有鵟及雕;与鸡相似者:松鸡、榛鸡、石鸡、竹鸡、

马鸡、勺鸡、长尾雉、白鹇、及鹧鸪等;与白鹭相似者,多种鹭类、黑鳱、大马鳱等,大型的有鹳及鹤。 2.嘴的形状:长嘴者:翠鸟、啄木鸟、沙锥、鹭、苇鳱、鹳及鹤等;嘴向下弯曲者:戴胜、杓鹬及太阳鸟等;嘴先端膨大者:琵嘴鸭及勺嘴鹬等;嘴呈宽而短的三角形者:夜鹰、雨燕、燕子及鹬等。 3.尾的形状:短尾者:鸊鷉、鹌鹑、斑翅山鹑、八色鸫、鹪鹩等,长尾者:马鸡、长尾雉、雉鸡、杜鹃、喜鹊、寿带等;叉尾者:燕鸥、雨燕、燕子、卷尾及燕尾等。 4.腿的长短:腿特别长者:鹭、鹳、鹤、鸨、鴴、鹬等。 根据羽毛颜色识别鸟类 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时,因逆光看好象是黑色,容易产生错觉,故应顺光观察。除注意整体颜色之外,还要在短时间内看清头、背、尾、胸等主要部位,并抓住一、二个显要特征,如头颈、眉纹、眼圈、翅斑、腰羽及尾端等处的鲜艳或异样色彩。例如: 1.几全为黑色者:鸬鹚、红骨顶、白骨顶、董鸡、河乌、噪鹃、黑卷尾、秃鼻乌鸦、大嘴乌鸦及小嘴乌鸦等。 2.黑白两色相嵌者:白鹳、黑鹳、凤头潜鸭、白翅浮鸥、丹顶鹤、白鹳、斑啄木鸟、鹊鹞、喜鹊、八哥、家燕等 3.几全为白色者:天鹅、白鹭、朱鹮及白马鸡等。 4.以灰色为主者:灰鹤,杜鹃,岩鸽,灰卷尾,及普通鵟等。 5.灰白两色相嵌者:白头鹤,白枕鹤,苍鹭,夜鹭,银鸥,

中国鸟类的识别与检索

中国鸟类识别 一、野外识别 目前,全世界共有90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有1186种,这个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鸟类的总和也只约相当我国的66%。我国的陆地面积,仅占世界面积的7%,然而,却滋育着占世界14%的鸟类种数。欲准确无误地识别这么多种鸟类,不但要查阅有关书籍和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去野外观察它们的羽色和行为。在野外,我们可以根据四个方面去识别。 1.羽色根据羽色,可以把你所在地区常见鸟类分成若干类。比如,鸟羽以黑色为主的有家燕、雨燕、八哥、乌鸦、黑卷尾、鸬鹚等;以白色为主的有天鹅、白鹭、海鸥、寿带鸟(白型)等;以褐色为主的有百灵、画眉、三道眉草鸥、麻雀等;以绿色为主的有黄雀、柳莺、绿孔雀等。有一点应该提醒大家,鸟类适应气温的变化,一年当中要换两次羽毛,绝大多数种类,换羽前后羽色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个别种类如雷鸟,换羽前后差异很大,而且一年之中,随季节的改变换4次羽。雷鸟生活在我国东北,春天,小草、树枝长出黄绿色嫩芽,此时雷鸟的羽色,为棕黄色带暗色横斑;盛夏,枝叶茂密,田野中庄稼茁壮成长,雷鸟的羽色变成栗褐色;深秋,树上的叶子呈红黄色,田地、山坡一片金黄,雷鸟换上带有黑色块斑的暗棕色羽衣;严冬时刻,北国风光,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雷鸟立即换上一身白“冬衣”。它们凭借频频换羽而避开敌害,这是在大自然中得以生存的一种适应性。 2. 叫声鸟类大多胆怯怕人,常隐蔽在枝叶茂密的树上或稠密的草丛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身。鸟类的鸣声,是辨别种类的主要方法之一,欲熟悉和掌握常见种类的叫声并不难,只需经常去野外反复细心倾听,把它们的叫声用乐谱记录下来,包括惊叫声、求偶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则更准确可靠,可以反复收听,加强记忆,有时在野外播放,还可引来同种“知音”鸟。 3. 形态特征有些鸟类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别种类,如扁嘴、短腿的是鸭类;长嘴、长脚的,可能是鹤类、鹳类或鹬类;嘴很长,约占体长1/5的大鸟,一定是鹈鹕;嘴大,上面长有盔突的是犀鸟;体型不大,通体黑色,尾较长且外侧尾羽向上卷曲的是卷尾鸟。 4. 生活习性各种鸟都有它们的不同生活习性。喜欢直线飞行的鸟有野鸭、天鹅、杜鹃、乌鸦等; 盘旋飞行的是鹰类;波浪式飞行的鸟有啄木鸟、戴胜;飞行速度极快而又常改变方向的有雨燕; 草原上有种鸟叫云雀,它常往高空飞, 而且边飞边叫;沿溪流飞行的红色长嘴的绿色小鸟,往往是翠鸟。伯劳有独特的取食习性,它们常停在树枝上,待非虫过境起飞捕捉,然后返回原处啄食。在悬崖峭壁营巢的多数是鹰类;在水中造浮巢的是鸊鷉;把两片大叶子和在一起做巢的是缝叶莺;用草茎或纤维做成蒸馏瓶形挂巢的是织布鸟等等。另外,由于鸟类的食性不同,导致它们的身体结构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比如,食鱼虾的鸟类,嘴形大多长阔而尖锐,如鹭、鹳;鸭类需要在水中游泳觅食,所以它们脚趾间具蹼,喙缘生有细刻,可以随时把水滤出而将食物留在嘴内;啄木鸟由于要从树洞中钩取害虫,它的舌头长得很长,而且先端生有短钩,平时舌头缠绕在头皮下,用时,一下子伸出来,直捣害虫洞穴,尤如探囊取物,随心应手;吃植物种子的鸟,它们的喙大多短而坚,利于啄破外壳。与此同时,鸟类的脚也相应地与所食食物的性质,有统一性的适应。 二、目、科检索表 鸟类在动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是一个“纲”。鸟类学家把我国已知的1186种,按照它们的不同特征,分隶于21目、81科、329属。现将“目、科检索表”列在下面,并在每个“科”中,列举1~2种常见鸟类及它们的分布。文字中涉及到的鸟体外部形态名称和骨骼部位名称,可参阅和以及本章节的部分形态名称解释。 目、科检索 (1)脚适于游泳;有发达的蹼 (2) 脚适于步行;无蹼,或不发达 (15)

鸟类观赏识别实验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2—2013—2)鸟类分类与校园鸟类识别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一、实验目的 鸟类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外调查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不同鸟类类群,结合标本室内鸟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类群的鸟类种类,了解植物园鸟类多样性的分布;同时通过室外鸟类调查来学习基本的观鸟方法和鸟类识别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设备 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相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不同型号规格解剖器材、标本瓶、硼酸、明矾、铁丝、脱脂棉、标签纸、野外记录本等。 2、材料 标本室各种类群鸟类拨制标本;各种类群鸟类分类、生态、识别、图片资料和观鸟手册等;各种校园野生鸟类。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鸟类的形态特征 1、鸟类外形: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头端具角质的喙,是啄食器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颈长而灵活,尾骨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这些都是与飞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躯干坚实和尾骨退化有利于飞行的稳定;颈部发达可弥补前时变成翅膀后的不便;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鸟类瞬膜内缘具有一种羽状上皮,在地栖性的鸟类(如鸽与雉鸡)尤为发达,能借以刷洗灰尘;水禽及猛禽则很少。耳孔略凹陷,周围着生耳羽,有助于收集声波。夜行性鸟类(如猫头鹰)的耳孔极为发达。前肢变成翼,后肢具4趾,这是鸟类外形上与其它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拇指通常向后,适于树栖握枝。鸟类足型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尾段着生有扇状的正羽,称为尾羽,在飞翔中起着舵的作用。尾羽的形状与飞翔特点有关。 2、皮肤: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松、干、软,缺乏腺体。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一对或单个的尾脂腺,由导管开口于尾背方的乳头状突起上,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鸟羽就是在爬行类角质鳞的基础上,由于适应飞翔而产生的变异。羽毛只是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有羽毛的地方,称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飞翔时肌肉的收缩。 3、骨骼:薄、轻、坚固,具有气质骨。 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又分为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附肢骨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a、脊柱及胸骨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五部分组成。颈椎数量较多,颈椎的特点是活动性很大,其椎体呈马鞍型。鸟类的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寰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枢椎上转动,而且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头能转动180度,某些鸮形目的鸟头甚至能转动270度。 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肋骨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这与飞翔生活有密切联系。多数鸟类胸骨中线处有可增大胸肌固着面的龙骨突。胸椎、肋骨、胸骨与周围有关的肌肉共同组成胸廓。坚强的胸廓对于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是十分必要的。

鸟类图谱大全

下载 (26.3 KB) 2009-10-23 10:01 1、蓝喉歌鸲 雀形目 > 鹟科 > 歌鸲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Luscinia svecica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 saturator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

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有时在夜间鸣叫。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联络叫声为粗哑的 tr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 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 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多取食于地面。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西天目山夏季常见鸟类的观察和识别方法123

浅析西天目山夏季常见鸟类的观察和识别方法123

————————————————————————————————作者:————————————————————————————————日期:

野外实习——鸟类实习小论文 浅析西天目山夏季常见鸟类的观察和识别方法 第八组成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大版图和栖息生境多样使中国极富生物多样性,为世界五个脊椎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就鸟类而言,中国拥有1300个以上的鸟种,其中包括相当一批世上最为华美而稀有的鸟类。中国有种类繁多的鸦雀,柳莺,鸦类,及朱雀,还有约占世界总数四分之一的共50种野鸡,大雁和天鹅。世界的十四种鹤中有9种鉴于中国。而我们本次野外实习的地点,临安天目山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拥有极为丰富的鸟类资源。鸟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生物链的一部分,维护了森林,草原,农田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他们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带着对鸟类的好奇与探索自然的精神。2011年8月14-15日两天在天目山期间,我们通过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观察来研究一下我们小组在天目山所见到的常见鸟类。 鹩哥:雀形目,椋鸟科。鹩哥 通体黑色,并带有紫蓝色的金属光泽, 头后有两片黄色肉垂,翅膀上有白斑, 喙偏红。鹩哥喜欢居于田野和阔叶林的 边缘处,多三五只一起活动觅食,有时 与椋鸟或其它鸟类混群出没于成熟的 树冠上。鹩哥是善于鸣叫的鸟,常发出 很高,很清脆,响亮的鸣叫声,繁殖期间以唱歌方式求偶。 松鸦:雀形目,鸦科的鸟类。松鸦整体近红褐色,腰部及肛周白色,两翅外侧带一辉亮的蓝色和黑色相间的块状斑。是山林鸟,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很少见于平地,秋天到,开始过游荡生活,秋后有接群现象,栖息在树顶上,在山上却较活跃,特别是繁殖前期。 红嘴相思鸟:雀形目,鶲科,化梅亚科,相思鸟属。红嘴相思鸟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东南部地区等。中国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为中国

鸟类多样性调查

鸟类多样性调查 摘要 结合贵州大学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鸟类标本,采用路线调查法和鸟鸣声识别法,使用了望远镜观察对花溪公园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花溪公园所观察到的鸟类一共有九种。研究地点 花溪公园 研究方法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调查法相结合。路线调查法是以公园内人行步道为调查路线。线路设计为:花溪公园正门→音乐广场→睡莲池→放鸽桥→马鞍桥→百步桥→凤山→棋亭→4号出入口→牡丹园→翠竹路→大草坪→马鞍桥→放鸽桥→睡莲池→音乐广场→花溪公园正门,路线调查时,步行速度为1.5--2.0km/h,记录路线两侧野生鸟的特征、生境。定点调查选择了多个点,在哪儿鸟多就在哪儿进行定点调查,具体点参考奥维路线轨迹图。利用双筒望远镜、手机摄像进行记录和观察,种类的鉴定依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图鉴对鸟类进行分类鉴定。 研究结果 1.调查路线如图 2.鸟的种类 大嘴乌鸦:大嘴 乌鸦雌雄同形 同色,通身漆 黑,除头顶、后 颈和颈侧之外 的其它部分羽 毛,带有一些显 蓝色、紫色和绿 色的金属光泽。 嘴粗大,嘴峰弯曲,峰嵴明显,嘴基有长羽,伸至鼻孔处。额较陡突。尾长、呈楔状。

后颈羽毛柔软松散如发状,羽干不明显。详见图1 麻雀: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详见图2 喜鹊: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详见图3 赤颈鸭:属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小,和罗纹鸭大小差不多,体长41-52厘米。雄鸟头和颈棕红色,额至头顶有一乳黄色纵带。背和两胁灰白色,满杂以暗褐色波状细纹,翼镜翠绿色,翅上覆羽纯白色。在水中时可见体侧形成的显著白斑,飞翔时和后面的绿色翼镜形成鲜明对照,容易和其他鸭类相区别。雌鸟上体大都黑褐色,翼镜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余下体白色。详见图4 淡脚树莺:体型略小(12.5厘米)的橄榄褐色树莺。上体无棕色,眉纹皮黄,下体白,两胁及臀淡皮黄。脚浅肉色而尾近方形。 黄臀鹎:外形大小与红耳鹎相似,体长17-21cm。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小红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体土褐色或褐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 珠颈斑鸠:小型鸟类,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甚长,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暗褐色,脚红色。 喜鹊: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 燕子: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 白颊噪鹛:中型鸟类,体长21-25cm。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枕深栗褐色,眉纹白色或棕白色、细长,往后延伸至颈侧。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棕褐或橄榄褐色,尾栗褐或红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沾棕。颊、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